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PICC导管的外固定的方式与皮肤感染关系的探讨

PICC导管的外固定的方式与皮肤感染关系的探讨

PICC导管的外固定的方式与皮肤感染关系的探讨
PICC导管的外固定的方式与皮肤感染关系的探讨

PICC导管的外固定的方式与皮肤感染关系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的体外段的固定方式与皮肤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带管患者30人3 讨论

3.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1997年引进中国,由于PICC感染的发生率较CVC低,而且无CVC置管中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操作简便,留置时间较长(已有报道,带管长达2年以上)。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大静脉,血流量大,避免了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造成的血管内膜损伤和局部组织坏死。因此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长期静脉输液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PICC导管技术的引进,是传统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一场革命。

3.2 PICC导管感染相关因素众多,但其感染与固定的关系鲜有论述。有研究报道:PICC置管导管感染,多数是由于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导管腔外而引起[1]。细菌的移居,与导管的固定密切相关。固定不妥,肢体活动、外在的操作、甚至穿脱衣袖而使导管往返活动,使导管与穿刺点难以包裹愈合,使隧道形成,细菌经此途径沿管道外壁,经隧道进入血管。

3.3 我们通过30例/300次两种外固定方法的临床比较,倾斜的“?”形状固定较经典的“?”形状固定感染率下降,感染程度减轻,更安全可行。倾斜的“?”形状固定时避免导管与手臂纵轴平行(这里的导管是指连接器和导管体外段靠近连接器部分),因此避免因手臂的弯曲动作,穿脱衣袖等外力牵拉或推搓等波及导管活动。导管体外段与前臂的纵轴有一定的曲度时,能更有效地缓冲外来的冲击力。

3.4 PICC使用期间,每日观察穿处有无炎症,如发红、肿胀、疼痛甚至渗液。由于置管时间长,体外段需透明敷料的固定,透气差,皮肤缺乏氧气,湿度增加。肿瘤病人接受放化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PICC导管体外段固定不当,伴随着肢体的活动,皮肤受到机械摩擦或受压后,引起局部皮肤的水肿、渗出、破溃,增加感染的机会。

3.5 加强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要想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只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功能恢复是由自己的行动决定的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给他们必要的提高心身健康的知识与应对能力[2]。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维护PICC导管,告知在带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患者,如发生皮肤破溃感染,应加强从医行为,增加更换辅料的次数,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患者本身应加强自身卫生,尤其术肢的卫生,指导患者及时清洗辅料以外的患肢皮肤,减少污染的几率。日常生活起居注意术肢的保护,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以免穿脱上衣时触碰导管。

总结:通过本试验,明确了新式的PICC外固定方法可使皮肤感染率明显下降。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升PICC导管使用效果。所以PICC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导致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显着减少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结论在进行外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勤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在临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1]。不管男女老少,均可应用此技术,并且该技术不受疾病种类的限制,可用于病人输液、肿瘤化疗等多个方面[2]。现在该技术凭借着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在临床实践得到普遍应用。但PICC做为一种临床穿刺技术,在穿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 (cathctcr-rclatcdinfcction,CRI)是一种因长期置管而引发的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相关资料显示,PICC置管感染率最高,大约是其他并发症的40%。 [3],接下来,本人将对引发导管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逐一阐释,而后就如何降低导管感染率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导管感染的途径 一般来讲,皮肤穿刺点最容易遭受病原菌入侵[4],在PICC导管置于人体48H之后,疏松的纤维蛋白原会围聚于血管周缘,并产生蛋白纤维鞘,而该物质在细菌繁殖中扮演着培养基的角色,故病原微生物可于导管附近处进行繁殖,轻者往往会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如引发静脉炎。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免疫力低下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导管堵塞,这些都是造成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容易造成血行感染。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途径 PICC导管感染[5]通常是因皮肤受到细菌侵害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病原微生物穿透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并于导管附近处汇聚、繁殖,以此引发感染,其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枸盐酸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同时患者平时接触的床头柜、输液架、板凳、桌椅等公共环境中的物体表面也存在各种病原菌,因此外源性感染源是导致感染的最主要的原因。 药物因素PICC置管的患者是需要长期大量输液的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大多都是靠药物维持治疗,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以及各种油剂类药物在输液时并不能完全输入患者体内,导管内会有残留。而这些残留在导管内的药物就是病原菌的培养基,一旦输入其他有污染的药物时,病原菌就会在导管内生长繁殖,同时由于PICC是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较长,加之这些病人在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就难以通过患者的自身免疫完全清除,又很难被抗菌药物杀死,因此就会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药物的配置过程中多次反复加药,消毒不彻底;输液过程中,环境中存在的

PICC导管安全维护心得

PICC导管安全维护心得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维护方法,预防和减少因静脉置管而导致的感染及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PICC置管后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要因分析,阐述护理对策,实施安全规范的维护方法和措施。结果共实施安全规范的导管维护160次,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对PICC 导管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有效防范导管留置期的安全隐患及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PICC;安全;维护;护理对策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的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可以通过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下肢大隐静脉等)进行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或者下腔静脉的导管。该导管的使用优点包括:PICC导管穿刺风险小,穿刺成功率高;外周置管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避免多次穿刺,从而有效保护患者血管,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减轻了临床护士工作量。因而PICC导管近几年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化疗、胃肠外营养(TPN)、静脉输入刺激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家庭病床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的输液途径。但是在临床护理中仍存在一些护理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导管留置期间的安全性及导管使用的有效性,保证带管期间的安全,该研究者对50例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进行维护,共实施安全规范的导管维护160次,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安全隐患 PICC穿刺后常见有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漂移或脱出、采血不良、导管堵塞、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破裂或断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2 要因分析 2.1 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 导管维护护士未经过正规培训或导管维护专职护士在执行导管维护时操作不规范。 2.2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多因主要病症收住医院,临床护士注重对患者现患疾病的健康宣教,而对PICC导管的知识宣教相对重视不够。 2.3 患者依从性差

PICC管道维护护理要点

PICC管道维护护理要点 参加人员:当班护士、全体实习生 查房题目:PICC导管静脉炎的护理 查房目的:1.PICC管的定义及特点 2.病史 3.静脉炎的护理. 4.护理的效果评价、讨论。 思考题:1.PICC的并发症有哪些? 2.向病人及家属宣教的内容。 一.PICC管的定义 PICC管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需长期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化疗病人。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二.病史介绍 李XX,男,10岁,因“关节痛、皮肤红斑结节2月余,反复发热1月”入院,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于8月5日于右肘下置入PICC管,置入体内36cm。8月8日发现穿刺口上方沿血管方向有条索状物,无红肿,无压痛,管道是通畅的。患儿右侧上臂围为16.5cm,左侧上臂围为16cm。8月9日发现穿刺口上方皮肤微红,有压痛,患儿主诉穿刺口上方疼痛,管道是通畅的,

无渗液。予喜疗妥外涂及湿敷,指导患儿适当活动患肢。8月22日发现患儿PICC管穿刺口上方沿血管方向依然有条索状物,无红肿,无压痛,双侧臂围相等。 三.静脉炎的分级 0级无表现。 Ⅰ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Ⅱ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Ⅲ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 Ⅳ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1cm,影响肢体功能。 四.静脉炎的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出现局部皮肤反应时,情绪非常紧张,担心影响肢体功能,我们立即向其详细解释PICC置管的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护理时,详细讲解护理过程的必要性,使病人情绪由焦虑、紧张逐渐平息,对治疗有了正确的认识,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2.皮肤护理用温水清洗敷贴外皮肤;换药时彻底清洗伤口周围皮肤。 3.功能锻炼(1)告知病人及家属创口局部早期不宜过多活动, 以减轻疼痛,且有利于炎症局限化或消肿。 (2)24小时后适当活动患肢,以助血液循环。 (3)抬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以缓解症状

PICC的维护步骤

P I C C的维护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PICC的维护步骤 一、清洁伤口,更换敷料; 二、冲洗导管; 三、更换肝素帽; 四、进行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并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A. 清洁伤口,更换敷料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1). 导管置入24小时后需要做第一次敷料更换。 (2). 此后每周定期更换敷料,同时更换肝素帽。 (3). 若发现伤口有渗血,敷料潮湿或松动时也要立即更换敷 料,视情况决定是否更换肝素帽。 换药时须备用品清单:碘伏和酒精无菌手套一双无菌肝素帽一 只10*12CM透明贴膜(确保足够大的无菌 区)足够数量棉签一只20ML注射器 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操作盘一个无菌治疗 巾一块(视情况而定) 操作步骤: 1. 彻底清洗双手,并戴上口罩,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2. 自下而上仔细地拆除旧的敷料,并丢弃。贴膜粘贴过牢时,在 贴膜外层用手加压穿刺点,防止牵动导管。(注意:记录维护 穿刺点的导管刻度。)

3.再次手消毒,仔细观察导管的出口部位和周围的皮肤(物用手触碰贴膜覆盖区域内的皮肤及导管)。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 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是否部分脱出或进入体 内。如果发现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4. 戴无菌手套,用酒精及碘伏棉签各三遍螺旋状消毒穿刺点及周 围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半径至少10CM,左右到臂缘。 待自然干燥。 5. 用酒精及碘伏擦洗导管;连接器;固定翼;肝素帽,各三遍。 6. 体外导管摆放S弯或U弯,并将固定翼置于导管上用无菌胶布 固定好。 7. 用无菌胶布固定好连接器。 8. 若穿刺点处仍有渗液,可在穿刺点覆盖一小块无菌纱布。否 则,直接用透明贴膜加压粘贴并覆盖至连接器翼形部分的一 半。 9. 抗过敏胶布交叉固定连接器及肝素帽。 10.在胶布上注明更换日期。 B. 冲洗导管 目的:保持导管的通畅 频率:(1). 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之后立即冲洗导管 (2). 每次输入血,血制品,TPN,白蛋白等高粘滞性药物或 取血后,须立即取20ML生理盐水以手动脉冲方式冲洗 导管,正压封管后方可再接其他输液。

PICC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PICC护理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选择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时,成人适用于置管的静脉一般不包括()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小隐静脉 2、发生静脉血栓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卧床1~2周,抬高患肢 B、局部热敷 C、定时予以按摩患肢 D、保持大便通畅 3、PICC首选的静脉为 () A、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贵要静脉 D、股静脉 4、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5、机械性静脉损伤与哪些因素无关() A、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 B、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C、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D、药液浓度过高 6、使用PICC输血、输蛋白、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如何操做 () A. 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B. 立即用10ml-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输注其他液体 C.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都是 7、早期机械性静脉炎多通常发生在哪些天内() A. 1-2 天 B. 2-10天 C. 2-15 天 D. 15-20 天 8、如果某患者植入导管后心律失常,X线显示导管尖端在右房,将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患者补水 B. 通过放射测量后拔出导管 C. 将患者体位改变 D.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9、封管时必须选用() A. 2ml以上注射器 B. 5ml以上注射器 C. 10ml以上注射器 D. 以上均可 10、正压封管的目的是什么() A.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血凝性导管堵 B.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11、在拆除透明敷料时什么角度对皮肤损伤最小() A .0度 B.90度 C.200度 D.270度 12、PICC常见的的并发症有哪些() A. 机械性静脉炎 B. 导管堵塞 C. 血栓形成 D. 以上都是 13、在PICC维护中,为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酒精消毒时应() A. 避开穿刺点0.5cm 进行消毒 B. 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4、PICC导管堵塞包括() A. 非血凝性堵管 B. 血凝性堵管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5、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PICC的维护与护理

PICC的维护与护理 护理原则:要求接触中心静脉导管的护士必须具备有关使用和维护导管的知识和能力 日常护理 一:敷料更换 1:洗手,戴口包 2:评估病人的穿刺部位 3: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和姓名 4:暴露导管穿刺部位,在手臂下垫一次性治疗巾,自下而上去除敷料,注意切忌将导管引出体外 5: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手 6:备无菌透明敷料、无菌免缝胶带、20ml注射器、头皮针、肝素锁及无菌纱块 7:将适量酒精、碘伏分别倒入治疗碗内 8:戴无菌手套 9:抽吸生理盐水20ml与头皮针连接,并排气 10:用酒精棉球消毒距穿刺点1cm以外皮肤,第一个棉球顺时针消毒,第二个棉球逆时针消毒,第三个和第四个棉球分别消毒体外导管、连接器及肝素锁,第五个棉球再顺时针消毒 11: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方法及范围同酒精消毒,待干 12:用无菌纱块衬垫取下原有肝素锁,酒精消毒连接器 13:更换肝素锁,并用脉冲方法(冲一下停一下)冲洗导管 14: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型弯曲,用免缝胶带第一条固定连接器后覆盖透明敷料,第二条自连接器下向上蝶形交叉固定在透明敷料上,第三条覆盖在第一条与透明敷料接壤处,第四条横行固定在连接器的延长管上,第五条固定在肝素锁上 15:在免缝胶带或透明敷料、治疗卡上注明换药者姓名、日期和时间 16:妥善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17:洗手,记录 二:冲管 1:目的: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2:材料: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压力,如遇导管堵塞可导致导管破裂,严禁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 3:冲管液: 小儿:1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12500u肝素加0.16ml入100ml生理盐水中),每8小时冲管一次(具体频率视情况而定) 成人:10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12500u肝素加1.6ml入100ml生理盐水中),每12小时冲管一次(具体频率视情况而定) 4:冲管方法:用注射器推注的方法进行,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即脉冲),使冲管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残留的药物冲洗干净。 三:封管 1:目的:保证导管内正压,保持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 2:材料:同冲管 3:原则:SASH原则。在给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避

PICC导管维护

PICC导管维护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特别是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输液途径。但临床护理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护理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导管保留的安全性及导管使用的有效性,保证带管期间的安全,本文对门诊PICC携管患者导管维护技术的新进展作一如下综述。 1 安全隐患 1.1 PICC穿刺后常见并发症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采血不良、导管堵塞、导管漂移或脱出、导管破裂或断裂以及感染等等。多数因护士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导致。 1.2 健康教育不到位,特别是出院患者在门诊维护或居家维护时,患者依从性差,从而产生并发症,缩短PICC使用寿命。 1.3 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对可能发生的纠纷认识不足,留下隐患。尤其是每次维护后都应记录在册,同时应特别告知潜在危险因素。 2 护理对策 2.1 由于护士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导致的各类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应严格遵守美国2011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加强护士PICC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导管维护技术的培训,尤其要注重以下细节问题,保证安全护理操作,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并减少并发症。 2.1.1 撕敷贴贴膜应逆向撕除。一手用无菌棉棍按住导管末端,一手注意从下往上的方向,角度与上臂平行,避免与上臂垂直,边按住导管边撕开透明膜,可避免导管脱出。 2.1.2 导管外露长度导管外露长度一般为3-5公分。体外导管留置过长,导管易于暴露与盘曲且不易固定;过短连接器与导管之间无法摆放成半弧形易形成角久之导致损伤导管。 2.1.3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护理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出血、疼痛、瘙痒,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硬结,血管是否呈条索状。使用0.5%碘伏点状消毒3次,穿刺点未愈合时,不要使用酒精清洁,以免对伤口过分刺激造成愈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