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当代中国现时国情的理解

对当代中国现时国情的理解

对当代中国现时国情的理解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最强音。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民经济人均6000多美元,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这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给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发展之后,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成长的烦恼。我们的现代化是和工业化同时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再加上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因素,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世所罕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历经工业化、现代化的上百年和几百年中渐次出现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的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问题接踵而来。特别是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新旧交织、盘根错节、缠绕叠加,使得我们处于“两难”的选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局面,改革措施的制定和政策的出台必须注重相互照应,统筹兼顾,突出全面性,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攻坚克难、涉险迈坎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决定了要以更大的决心、智慧和力度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靠全面深化改革赢得发展的新优势。所以说,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是客观现实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深深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的。

(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路线图、重要经验、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有效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解开思想上的扣子,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而展开,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

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又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对看准了的改革,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改革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领域、各方面,必须注重统筹协调。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有弄明白就自行其是、一哄而起、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待得到法律受权后按法律程序进行。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重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出现了错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闭关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中国国情分析——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

中国国情分析 ——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私家车消费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成为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私家车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产生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私家车、发展、保有量、建议、公共交通 一、私家车的发展历程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国人怦然心动的往事之一就是有关私家车的记忆。30多年前,骑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那是件很令人羡慕的事;30多年后的今天,开着私家车上下班,也是一件平常事儿了。30多年来人们代步工具的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不会有一个人梦想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新中国诞生的头30年里,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私人轿车作为资本主义的象征,从50年代的限制直到1966年的“文革”中彻底消失。即使公务车,也严格按等级,实行配给。1984年以前,如县团级干部只能乘用国产吉普车。当时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最后。 到了80年代,公务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使国产轿车不符需求,丰田皇冠等日本轿车通过合法进口与走私,涌进国门,并于1985年达

到顶峰。两三年间,耗用的外汇,相当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两倍多。这一状况引发了全社会巨大反响,造车,还是买车,已经上升到涉及民族自尊心的政治问题,中央决策层开始高度关注。中国汽车工业强烈要求发展轿车生产,面对当时资金和技术的严重短缺,1982年,邓小平同志批示“轿车可以合资”。1985年前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有尝试性质的合资企业开始建立。私人买车,也在这时出现松动,在北京,一些专家教授、演艺界明星、或者“有门路”的人,可以通过“特批”,买到国外驻华机构淘汰的“二手车”;通过易货贸易一批东欧生产的微型轿车也流入中国,私家车以一种灰色的面目在中国崭露头角。 90年代中期,全国社会集团购买力的70%用在公务车的消费上,出现车造得越多,国家财政越不堪重负尴尬。从1989年起,汽车业、经济界、媒体中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打破禁区,鼓励轿车私有化,以此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有如下表述:“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虽然没有落实的细则,但是对突破私家车禁区具有重大观念上的意义。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天后,面向百姓消费的小型轿车天津夏利宣布大幅度降价。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表现出一种势如破竹的市场原动力。国产轿车产销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的“井喷”式增长,从2001年的82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532万辆。增幅最高的年份超过50%。中国的汽车市场连续三年超过德国、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产量排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的汽车生产大国。 二、私家车发展现状及原因 轿车的生产、消费过程给国民经济创造了巨额的税费和财富,轿车业的波及效益也给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众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以北京为例,道路建设、发展公交、远郊农民靠旅游致富都有百姓私家车主的不小贡献。 享有轿车文明,是一个现代社会,尤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老百姓应有的权利。认可轿车进入家庭,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从老百姓的义务本位向权力本位转变的一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WORD版

中考思品基础知识135问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基本国情的特点、基本表现)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什么是初级阶段? 答: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 答: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社会性质而言)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就发展程度而言)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956—21世纪中叶)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8、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答:“三个有利于”,即: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12、什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答:四项基本原则。 14、什么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答:改革开放。 15、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7、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8、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扮演主角的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 1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公有制。 21.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 1 / 6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国情的三个没有变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国情的三个“没有变” 摘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中强调指出三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相互关联,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逻辑统一体。正确理解三个“没有变”可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位置以及存在的问题,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所以,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价值导向不动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导向不动摇;须坚持“基本路线”的路线导向不动摇。 关键词:提出,基本含义,意义,实践要求 一、三个“没有变”的提出及逻辑关联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三个没有变”的历史方位,对于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三个没有变”质的规定性分析,不难看出,“三个没有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生产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不发达这

一本质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则是由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是这一特征在国际地位上的反映。三个“没有变”相互关联,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逻辑统一体。 二、准确理解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含义 (一) 基本国情没有变 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即本质特征没有改变。尽管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但不尽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和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任何急于求成的社会制度变革都是有害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二)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是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仍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财富蛋糕。(三) 国际地位没有变 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是指我国的国际身份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尽管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2010 年我国GDP 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 只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 摘要: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正如 邓小平所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由于国情所涉及的内容相 当广泛,要准确把握所有的国情因素,几乎是不可能。但没有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就不会有符 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指导和成功的建设实践。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要在“变”中把 握“没有变”,并从三位一体的角度来诠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当代中国,国情,三个没有变 认清基本国情,需要有多维视角。所谓多维视角,指不仅要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而且应在社会发展相对稳定状态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来考察。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作为中共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三个没有变”是基本国情论在发 展阶段、主要矛盾、国际地位这三方面的展开,为认清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提供了多维视角。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在“变”中把握“没有变” 马克思认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正是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 恩格斯后来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 展过程的阐明。”恩格斯还直接谈及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 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发展是过程性与阶段性 的统一,“变”是绝对的,“没有变”是相对的,不变寓于变中,但只有肯定相对的“没有变”,社会过程才可认知。认清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必须深入研究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丰富的量变内容中把握当今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三个没有变”的三个方面都体现了这种辩证发展的逻辑。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本质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实质,抓住了基本国情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之起始阶段,是结合中国具体

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 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 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 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 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国家通往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道路,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由于自 己的国情不同而具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特色。 2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

国情分析与商业

第一讲概论 一、国情及其性质 1、什么是国情 国情是指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内含定义: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人口众多-老龄化快速-社保压力增大铁路发达?不愿意生育? 外延定义: 自然国情历史国情(民族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源流、文明发展历史) 现实国情比较国情 2、国情视角 例 经济分析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农业国 环境分析 为何会有北京地区严重雾霾 商业分析 为何会有百度 总结:什么是国情视角? 案例-嘉达早教 3、国情的特点 (1)阶段性特征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它意味着国情在不断变化,需要不断重新认识,企业失败是因为商业模型失效。 ?例:PM2.5 (2)结构性特征 ?国情并非是指所有人的特征,而是一部分人的特征,它们快速或突然的变化造成了国情 ?例:中国人=奢侈品购买; (3)比较特征 ?通过比较发现 ?例:中国人=24K金;扶贫 4、国情的性质 国情是某一个阶段客观存在的、特有的、稳定的公众等行为的特性,其共性决定了它成一种特殊分析方法。其性质包括: 稳定性:相当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或者很少发生改变的特征 隐密性:人们看不到 规模巨大:影响深远 2、一般概念下的国情构成 国情可以具体分为七个方面: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矿立、生物、水、光、热资源

等。 科技教育状况:科技队伍,科研水平、体制,教育的规模、结构、水平等。 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生产力布局、对外经济关系等。 政治状况: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划分,政党和政治团体间的关系、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社会状况: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会犯罪及其相应对策等。 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艺术观念及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 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 教育落后-应试教育、出国热集体非理性-起哄缺少社会底层治理和自我治理交通低效4、新发现的国情 阶段特征决定国情会发生变化 自主定义: 对影响目前判断的客观资料进行归纳的特征 比如,某地人口多、资源少(国家比较),污染大(纵向比较),好吃,... 三、国情对商业设计的影响 1、认识国情的几个案例,他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脑白金碧桂园小霸王学习机和步步高 你的结论或感想是什么? 2、国情对商业设计的影响 1)国情决定了经济社会整体。商业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国情观察、国情判定、国情商业特性的分析。国情是商业的前提,是自变量。价值主张由国情决定,企业资源也由国情决定 2)对国情深度的理解决定了商业模型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市场竞争的强度 纸的未来 3)国情的预见能力决定了企业市场地位和商业模型的思考方向 3、认识国情的商业意义 多受惠低竞争低风险持续性 百度腾讯福特微软 第二讲:认识国情的方法 一、国情的来源 例:E代驾打车软件之争 来源基于制度基于传统基于技术 二、国情分析方法 基于常识基于观察基于数据 资料方法 特征分析与推理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

浅谈我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韩雨杉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作为当代一名青年,我们再也不能效仿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飘逸心境了。当代社会已经慢慢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学校汲取知识的时候,通过各种媒介也能时刻了解到身边事、国事、天下事。在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个人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一、社会人口结构 提到社会人口结构,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免被提及:社会老龄化。我最近在各大门户网站看到相关机构发布的一些权威数据,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又一批为祖国大发展付出心血的人们,在经受时间的冲洗后步入了夕阳红。因此,养老机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关于社会人口结构,有这样一个值得所有在校生关注的群体:高学历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清晰的了解到: 2013年就计划统招博士研究生69000,硕士研究生539000。中国慢慢的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逐渐变为了一个人才大国,进而成为一个人才强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其他类型的群体还有很多,在此

就不一一赘述。 二、改革与机遇 在中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到改革,让人不禁想到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发展的齿轮快速旋转。前些日子我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运行。它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商业嗅觉灵敏的人们争相前往购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是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绝佳契机。而且,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会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变革。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定然能够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会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改革刻不容缓,例如:医疗改革。当然,改革与机遇并存,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更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脚步为社会作贡献,在社会各方面改革产生的机遇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三、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不管从经济方面,还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都能够很清楚地发现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积极性。打开中国地图,就能很清晰地发现,东部沿海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随着与国际接轨,像广州、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能够率先接触到国外市场,有

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国家通往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道路,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由于自己的国情不同而具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特色。 2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 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看到,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的回旋余地广阔,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具有综合优势,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过近些年的磨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在许多方面又积累了新的经验、铸造了新的优势。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长期保持下去。还应看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改变。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仍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国内外两个大局互动加深,相互联系更为紧密,为我国在全球范围提高配置资源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全球科技产业变革趋势,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创造了条件;国际经济体系和治理结构进人调整期,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多样性更加受到重视,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我们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可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战略机遇十分宝贵,时不我待,稍纵即逝。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忧患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下,在经济的各个领域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现在我国的经济与几十年前比已大有改善,但因人口众多、东西部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平均的生活水平确实不高。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等到生产力大力解放、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才有望实现。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对我国发展背景和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可以发现“十三五”时期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认识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对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制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国际国内环境;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对我国发展背景和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十三五”时期,就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同时,全球发展将表现出相互关联、相互推动的以下四大趋势: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南方国家迅速崛起。当前,

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虽然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经济衰退的挑战,但是由于南方国家的强劲动力,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到2020 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时,全球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贸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但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仍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全球对外贸易投资体系的突出变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相互作用,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投资、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投资,转变为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投资、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投资,中国不仅将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国,还将成为对外投资的最大国。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大调整,趋于多极化、民主化。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由美国所建立起来的金融、军事、科技、文化领域的霸权体系格局将很快被中国的迅速崛起所打破,美国将不得不更多地与中国主动开展全球合作,分享国际事务的领导权客观上就使得“三强”(美国、欧盟、中国)成为世界事务的主导者 或领导者,G20 成为国际经济事务协调的主要平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不但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也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中国从全球规则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制定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变为“提供者”,从全球事务的“跟随者”变为“领导者”。 第三,占据创新的制高点,成为国与国竞争的焦点。创新能力将是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未来一段时期内,全

中国国情调查

中澳环境发展项目 中国国情调查 2007年7月30日

前言 (1) 一、中国水资源环境问题 (1) 二、水资源环境管理的法律框架 (2) 三、水资源环境管理的行政体制 (3) 3.1 管理体制 (3) 3.2 涉水部门及其职责 (4) 3.2.1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4) 3.2.2水利部门 (4) 3.2.3 环保部门 (4) 3.2.4林业部门 (4) 3.2.5 建设部门 (5) 3.2.6 国土资源部门 (5) 3.2.7交通部门 (5) 四、中国水资源环境政策 (5) 4.1政策原则 (5) 4.2主要政策 (6) 五、水资源环境管理方向 (6) 六、结束语 (9)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中澳两国政府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方在环境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对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从而促进各自国家、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为此,中澳两国政府在2006-2010年中澳发展合作计划的框架下,于2006年10月签署了中澳环境发展项目(ACEDP)。 ACEDP是由澳大利亚政府出资2500万澳元,为期五年的双边环境合作项目。旨在支持中国制订和实施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政策。为此,该项目将在四个目标下开展活动: §在中国示范和应用改进的环境管理制度; §与各级决策者合作实际应用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 §发展和加强中澳间的环境政策对话,建立两国各级环境及其他有关政府部门间的持久联系和多层次的伙伴关系; §帮助各级决策者做到环境保护和发展需要之间的平衡。 ACEDP是一个动态的项目,项目初期将以水资源的环境管理为切入点和重点,随着项目的进展,将逐步扩展到其他相关的环境领域。ACEDP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启动,其项目协调办公室(PCO)已建立并开始工作。 本文将对中国水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方面- 法律框架、宏观政策、行政管理制度和系统等做简要的介绍,并对水资源环境管理中法规、政策方向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本项目的管理、项目合作方、以及本项目第一个年度计划(AP-1)的制订提供及时和实际的引导。 一、中国水资源环境问题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人口总量达到13亿,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同时给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以巨大的压力。中国在水资源领域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期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的基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在代表中反响热烈。这是观察国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各省区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但与东部相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 “两个没有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共产党人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只有立足这个实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胜利。 正是由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两个没有变”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牢记“两个没有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空间的开阔型 ?影响的全局性 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 ?(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有利的外部环境: ?有利的国内形势: 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