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NO.

编号: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1 Purpose 目的 (2)

2 Scope 范围 (3)

3 EHS 环境健康安全 (3)

4 Definition 定义 (3)

5 Responsibility 职责 (5)

6 Flow Chart 流程图 (5)

7 Procedure 程序/要求 (6)

7.1 Requirement 要求 (6)

7.2 Procedure 步骤 (9)

8 References 参考 (18)

9 Annexures 附件索引 (18)

10 Revision History 版本历史 (18)

1.Purpose

目的

描述分析方法的验证步骤,确认分析方法达到使用要求。为以下试验的验证提供指导和参考。

?鉴别试验;

?杂质的定量测试或限度检查;

?原料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制剂中其它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

?微生物限度。

2.Scope

范围

本程序适用的化学方法和微生物方法的验证,这些检测方法用于以下目的:

2.1 进行稳定性研究从而建立产品的有效期;

2.2 商业用途及临床用途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清洁过程的放行检测。

另外,根据需要,本程序也可适用于在使用的上市产品、赋形剂、和原料产品的新方法的开发和验证。3.EHS

环境健康安全

不适用。

4.Definition

定义

4.1空白样品

不含被测物的特定样品。

4.2赋形剂

在剂型配方中除原料药以外的其他成分。

4.3安慰剂

和药品组成基本相同但不含活性成分或用惰性成分替代活性成分的制剂,或由药品赋形剂组成的混合物,其用量等同于药品制剂中的用量。

4.4准确度

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近程度。

4.5检测限(DL)

一个分析规程的检测限是指样品中的被测物能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此最低量不一定要定量到某一确定的数值。等同于检测限度(LOD)。

4.6定量限(QL)

分析规程的定量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被精确和准确定量的最低量。定量限是样品组成中低水平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的参数,尤其应用于杂质和/或降解产物的测定。等同于最低定量限(LOQ)。

4.7专属性(选择性)

指在一些可能存在的组分,如杂质、降解物、基质等存在时,对被分析物准确可靠测定的能力。如果一个分析方法缺乏专属性,可由其他辅助的分析方法作补充。

4.8线性

分析规程的线性是指(在给定的范围)所获得的测试结果与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数量)呈比例关系的能力。

4.9范围

分析规程的范围是样品中被分析物最高和最低浓度(数量)之间(包含最高和最低浓度)的间隔,已证明在此范围内分析规程具有适宜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

4.10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自均质样品的多次取样所获得的一系列测量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可从三个水平考虑: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采用均质的,可信的样品进行精密度的研究。

如不具备,可使用人工配制的样品或样品溶液进行研究。精密度通常以标准偏差或相关系数表示。

4.11重复性

在短时期内相同操作状况下的测量精密度,亦称为方法偏差。

4.12中间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表示实验室内部变量的精密度,比如不同的测试日,不同的分析员或不同的设备。

4.13加标样品

一种制备好的物料,通常是在安慰剂(空白制剂)中加入了已知量的被分析物。

4.14耐用性

分析规程的耐用性是衡量它不受方法中参数的微小的、但是经过设计的变化的影响的能力,指示了规程在常规使用中的可靠性。

4.15系统适用性

分析规程的系统适用性是许多分析规程的基本要素,通过对设备、电气、分析操作和样品进行综合评估看其是否能达到预期要求。系统适用性评估是从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各方面的因素对整个分析系统评估。

4.16方法验证方案

方法验证方案是一份如何进行验证工作的确认文件。方案规定了对什么分析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哪些特性值?各项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此方案必须由质量控制部经理和质量保证部经理批准。

4.17药典方法的验证(确认)

药典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法定的且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使用药典方法时应能证明方法在实验室的适用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方法确认。一般要进行方法确认的有:

●滴定法

●色谱法(有关物质,含量,限度试验,鉴别),

●光谱法(如用于鉴别)。

每一类型的药典方法的确认在USP附录<1226>中已有规定。

如某一药典方法用于其他品种,必须进行完整的方法验证。

4.18内包装材料

直接与制剂接触的包装材料。

4.19外包装材料

与制剂不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

5.Responsibility

职责

5.1质量保证部

5.1.1根据验证主计划,确定需要进行验证、再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

5.1.2收集和准备支持性的分析文件资料,提供任何有关分析方法的现状或存在问题的相关信息。分

析文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待验证/确认的分析方法及拟定的控制标准。

b)分析方法的研发或早期验证报告,如有。

c)相关的注册申报文件和公司的内部文件,或药典参照资料。

5.1.3审核验证数据记录。

5.1.4审核和批准方法验证/确认方案。

5.1.5审核和批准方法验证/确认总结报告。

5.1.6审核和批准补充的或修订的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如适用。

5.2质量控制部

5.2.1起草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和总结报告.

5.2.2按照已批准的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实施验证。汇总数据及图谱信息,对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

必要的实验室调查。

6.Flow Chart

流程图

7.Procedure

程序/要求

7.1Requirement

要求

7.1.1方法验证/确认方案

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应在实施验证前建立并获批准,确定了预定的和认可的接受标准。验证/确认过程(要求验证特性)的结果要认真记录,以此得出结论来判定此方法是否可达到预定要求。

方法验证/确认方案包含以下基本要点:

7.1.1.1有一个可追踪的方案编号。

7.1.1.2描述待验证/确认的分析方法。

7.1.1.3描述每项验证活动及其目的。

7.1.1.4需评估的验证/确认特性参数的名称(如,线性、准确度等)

7.1.1.5要求验证的特性参数(参见附件1):

a)准确度

b)线性和范围

c)精密度-重复性

d)中间精密度

e)专属性

f)定量限

g)检测限

h)耐用性

i)系统适用性测试

要求确认的特性-参见现行版USP附录<1226>

7.1.1.6对照品

参照SOP-Z-QC-003 《参比对照品管理程序》中的规定。

7.1.1.7 记录实验中所用物料的特征(比如,批号、过滤器供应商和型号、安慰剂组成等)

以及是否有特定的处理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列出所有在方法验证/确认过程

中将使用的物料、设备、试剂和样品/标准品浓度、参数设定(比如,流速、色谱柱

批号、样品储存温度、试剂浓度等)。

7.1.1.8 规定重复测试的次数。

7.1.1.9 在评估每一验证特性值时将采用预定的接受标准和统计工具(比如,均值、相对标

准偏差、线性回归分析等)。

7.1.1.10接受标准

可利用开发研究的资料及其他信息来建立验证接受标准。如果验证实验的结果不符

合接受标准,失败的根本原因的评估及整改措施必须记录并说明,并返回研发部门

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并且应获得QA及QC的批准。

7.1.2药典分析方法

药典赋形剂的方法不需再验证。对产品的功效或质量起关键作用的非药典赋形剂,其关键的测试方法应按照科学依据进行验证。

药典方法通常被认为已经通过验证,因此不作验证要求。药典分析方法对原料产品和制剂产品的适应性,可通过方法在使用方满足系统适应性的要求来确认;必要时,可按本标准所述进行下列实验并作报告:专属性、中间精密度、样品及标准品溶液的稳定性。

药典中分析原料产品和制剂制剂产品的分析规程可能没有关于稳定性的陈述,有时需采用额外的规程来衡量稳定性及原料产品和制剂产品中的杂质。所有这些方法需经过验证。

7.1.3药典微生物测试方法

药典方法无需验证。然而这些方法必须通过确认以显示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合适性。药典方法允许的变量(比如,培养基、稀释剂、过滤器等)应被认为是药典方法中的一部分,但必须证明此种变化不会影响方法的性能(比如,中和、回收率、培养基供应商等)。

7.1.4非药典方法

用于测试中间体、药品等的非药典方法须根据本规程、ICH、FDA、USP、中国药典的指南进行验证。

对以下验证特性进行验证:

a)准确度

b)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

c)专属性(包括影响因素试验)

d)检测限(DL)-(LOD)

e)定量限(QL)-(LOQ)

f)线性

g)范围

h)耐用性

i)系统适用性

7.1.5再验证

当任何测试参数或方法进行了修改(比如,不同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不同的培养基)、或产品工艺(新的原料合成工艺、新的制造工艺或配方的变更或其它会影响物料特性的修改),方法的适用性需重新验证。以确保分析程序能持续的保证药品的特性、强度、质量、纯度和效价以及药品的生物利用度。

如果分析程序在规定的使用过程中,只有通过重复的调整分析规程中的操作条件才能满足已建立的系统适用性,那么此分析规程须提请方法开发部门进行再评估、修正和再验证。

方法验证的程度应基于变更的性质及根据验证方案的要求而定。

7.1.6方法验证总结报告

方法验证/确认总结报告的格式参照验证报告的格式。

7.1.6.1 报告包含的内容

报告中应包含验证过程中所有的实验、接受标准、结果和数据来源。所有与实验相关

的详细内容(材料、设备、方法参数,等等)应归纳在报告中并进行评估。验证活动

和结果应合理安排,注意每一项目的实质性和小结。按接受标准的要求,把实验数据,

如方法编号、样品信息、原始数据、统计数据(平均值、%RSD、线性回归数据等)

以表格的形式汇总。相关的色谱图、光谱图等都要包括在报告中,以支持实验中的相

关数据结果(如:样品和标准图谱、专属性/强度研究图谱等)。在实施验证/确认方案

期间发生的所有的实验室调查也将汇总在方法验证/确认报告中。

7.1.6.2 结果修约、判断、结论

所有数据应该根据现行版SOP-Z-QA-022“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进行修约。所有报

告中的数据将对照预定的接受标准进行评估。应明确出验证实验的结论,即该方法经

验证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7.1.6.3 批准

方法验证/确认报告必须经过与批准原验证/确认方案相同级别的签名者批准。

7.1.7变更控制

验证过程中的变更必须根据现行版SOP-Z-TM-001“验证管理程序”。

7.2Procedure

步骤

7.2.1定量/限度测试

每次验证运行之前或期间须评估方法中规定的系统适用性参数。

7.2.1.1准确度

根据测试程序制备供试液,比如在配方成分(空白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分析物(加

标样品)的80%,100%和120%,以确定方法的准确度。配方成分应尽可能反映成

品的组成。测定准确度时,应包含了整个测试规格限度的范围。

●三个浓度,每个浓度下制备三份样品。

●计算每个样品相对于已知加入量的百分回收率。按接受标准评估每一结果。

●百分回收率的公式为:回收率%=测得量/加入量*100%

接受标准:参见附件2。

7.2.1.2精密度–重复性

重复性表示短期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的精密度。重复性也被称为系统精密度。

●所有测试项目的重复性:对于制剂产品,根据测试规程制备配方成分(空白制剂)

的供试液,在其中加了已知量的被分析物(加标样品),准备6份100%测试浓度

供试液来测定方法的精密度;或在规定范围内至少9个样品(如3个浓度水平,每

个3份样品)完成检测。

接受标准:参见附件2。

7.2.1.3中间精密度

样品的制备、分析和计算详见第7.2.1.2节精密度- 重复性,适用所有测试物质,并由

第二个分析员、在不同的天、使用不同仪器(如果实验室内有两台或以上仪器并经过

确认合格),且采用各自配制的试剂/溶液。分别计算两个分析员的测试结果的相对

标准偏差。

接受标准:第2个分析员的结果也必须满足给定的重复性接受标准,两个分析员的

RSD必须满足中间精密度接受标准,参见附件2。

7.2.1.4专属性

在鉴别测试、杂质及含量测定的验证期间,应进行专属性的研究。用于证明专属性的

规程依赖于所用分析规程的预期目标。

并不是总能证明某分析规程对于一个特定的被测物具有专属性(完全辨别)。如此,

建议使用由两个或多个分析规程来达到必需的辨别水平。

A.鉴别测试

鉴别测试应运用于所关注的活性物质、相关化合物、已知降解物以及空白制剂。并

对含有该物质的测试显阳性结果,对不含有该物质的样品显阴性结果。可以采用结

构类似的合成前体或降解产物。但如果缺乏合成前体、降解产物,或者此活性物质

的结构与某一可从商业渠道获得的化合物相关,那么鉴别测试应采用此可获得的化

合物。一般应对活性物质、相关化合物、已知降解物以及空白制剂分别进行检测并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

接受标准:相对于其它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活性物质的响应是专一的(比如,相对保留时间、色泽、吸收波长等)。活性物质、相关化合物、已知降解物以及空白制剂应不互相影响检测结果。

B.含量和杂质测试(制剂产品)

如可能,制剂产品的含量和杂质测试方法可采用相同于原料产品的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确定专属性。

色谱方法中,应用典型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恰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应在一等程度上考察关键组分的分离,对关键性分离,可用两个洗脱程度最接近的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其专属性。

当非专属性方法测定含量时,可用其他辅助性的分析方法来证实整个方法的专属性,如:采用滴定方法来测定用于放行的原料药,可联合使用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合理检测方法。

1.可以得到杂质的情况

对含量测定来说,专属性应包括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或)赋形剂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纯物质(原料或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样品测定结果相比较,以证明其含量测定结果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

对杂质检查来说,通过加入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原料药或制剂,证明各杂质之间能分离,并也能与样品基质中其他组分分离

2.无法得到杂质的情况

如果杂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将含一定量的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论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证实。必要时,应包括放置在强力破坏试验条件下,即光、热、湿度、酸、碱破坏及氧化情况下的样品的测定。

如果杂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路含一定量的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论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证实。

●对于含量测定,应比较两个结果。

●对于杂质测定,应比较杂质谱。

色谱峰纯度测试有助于判断被测物的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如:二极管阵列、质谱)。

a)配制等于或高于测试时采用的浓度的空白样品。

b)必要时,在下述条件下暴露样品进行破坏试验:

空白样品

?控制- 未受耐受性挑战的空白样品。

?热–空白样品在40℃下耐受6个月或60℃下持续1个月,或其他适当条件。

?光–将一薄层(约2 mm厚),暴露在双倍于ICH 耐光性指南中要求的条件下,或其他适当条件。

?其他:酸、碱、氧化、高湿–空白样品,在需考察的条件中,放置适当时间。

药品

?热- 制剂在40℃下耐受6个月或60℃下持续1个月,或其他适当条件。

?光–制剂去除包装,暴露在双倍于ICH 耐光性指南中要求的条件下(总曝光量为2.4 百万勒克斯小时和400 瓦特小时/平方米的近紫外能量)。

?其他:酸、碱、氧化、高湿–制剂去除包装,或按处方配制的混合样品在需考察的条件中,放置适当时间。

c)经上述暴露后测试。

d)一般还应检查活性成分与相关化合物、已知降解物以及空白制剂之间的分离度

情况。当制剂产品为复方制剂时,还应分别考察各活性成分的出峰情况。

e)接受标准

空白样品应无干扰;活性成分与相关化合物、已知降解物以及空白制剂之间的

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复方制剂时,各活性成分的出峰时间应不互相干扰;已知

的相关化合物和耐受性试验引入的降解产物不应干扰活性物质的测定。空白溶

液用各自相应的样品溶液来评估,以确认是否有来自空白液的影响。计算活性

物质的含量以及估算大等于QL水平的降解产物。如果降解未达到5-20%,与

管理层讨论并评估测得的降解程度。

7.2.1.5检测限

A.基于目测检查

一般用于非仪器方法,但也可用于仪器方法。

通过分析含已知被测物浓度的样品,来确立能可靠的检测到被测物的最低水平。

B.基于信噪比

此模式仅适用于能产生噪音基线的分析规程。

信噪比的确定,是将测得的含已知低浓度被测物的样品的信号与其空白样品的信

号比较,并建立能可靠地检测到被测物的最低水平。

信噪比可通过人工或采用色谱软件的方法,通过比较样品产生的信号和基线噪声

来确定。通常可接受的检测限的评估值为信噪比是3。

C.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斜率

检测限可表示成:

DL= 3.3σ/S

说明:σ =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S =校正曲线的斜率

斜率S可由被测物的校正曲线评估。标准偏差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根据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通过分析适宜数量的空白样品进行分析背景响应的测定,计算这些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根据校正曲线:测试包含DL范围的被测物样品,研究其校正曲线。回归方程的剩余标准偏差或Y轴截距可作为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D.推荐数据

检测限和用于确定检测限的方法必须得到描述。如果DL是根据目测评估或信噪

比来确定,提供相关色谱图即可。

如果检测限的评估值通过计算或外推法获得,那么此评估值接下来需经由分析一

定数量的近检测限的已知浓度样品来验证。

7.2.1.6 定量限

A.根据目测评估

目测评估一般用于非仪器方法,但也可用于仪器方法。

通过分析含已知被测物浓度的样品,来确定被测物在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下

能被定量测试的最低水平。

B.基于信噪比

此方法仅适用于能产生噪音基线的分析规程。

信噪比的确定,是将测得的含已知低浓度被测物的样品的信号与其空白样品的信

号比较,并建立能可靠地检测到被测物的最低水平。典型的信噪比为10:1。

信噪比可通过人工或采用色谱软件的方法,通过比较样品产生的信号和基线噪声

来确定。

C.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斜率

定量限可表示成:

QL = 10σ/S

说明:σ =响应的标准偏差

S =校验曲线的斜率

斜率S可从被测物的校正曲线中估计。标准偏差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包括:

?根据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通过分析适宜数量的空白样品进行分析背景响应值的

测量,计算这些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根据校正曲线:测试含QL范围的被测物样品,研究其校正曲线。回归方程的剩

余标准偏差或Y轴截距的标准偏差可用来作为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D.推荐数据

定量限和用于确定定量限的方法必须得到描述。

此限度应通过分析一定数量的近定量限的已知浓度的样品来验证。

7.2.1.7线性和范围

A. 线性

线性关系的评估应涵盖分析规程的范围,采用建议的测试规程直接用活性物质(稀

释标准储备液)和/或产品组分的合成混合物的称量。

应观测相当于被测物的浓度或含量的信号图来评估线性。如果呈现线性关系,使用

适当的统计方法来评估测试结果,例如:通过最小平方法计算线性回归。

应报告相关系数、Y截距、回归线斜率和残差平方和,并包含数据图。另外,分析

实际数据点与回归线的偏差同样有助于评估线性。

步骤

?为建立线性分析,推荐使用至少5个浓度。其它模式应作评价。

?每个浓度水平峰面积对浓度作图。

?当响应值与浓度的关系呈线性时可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Y截距、

斜率和残差平方和,并用数据图表示。

?如果响应值和浓度关系不是直接线性,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之前可先进行数学转

换。

接受标准:参见附件2。

B. 范围

特定的范围通常得自线性研究,并基于规程的应用。分析规程的范围是通过测试

含有分析规程特定范围内或极端处被测物量的样品时,分析规程能提供可接受的

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来确认。

步骤

应考虑以下最小的特定范围:

?活性物质或成品的含量测定:一般为测试浓度的80%~120%;

?含量均匀度:覆盖至少是测试浓度的70%至130%,除非基于制剂的性质(如:

有定量装置的吸入剂)使用更宽的适用范围。

?溶出度测试:指定范围的±20%。例如:一个控释产品的规格为1小时后的20%

到24小时后的90%,验证的范围为标示量的0 ~ 110%。

?杂质测定:从杂质报告水平至规格的120%。对于那些已知有显著作用或能产生

有毒或非预期的药理作用的杂质,检测/定量限应与杂质的控制水平相当。

?如果含量和纯度测定在一个测试进行,且只有100%标准品被使用,则线性应该

覆盖从杂质报告水平至120%含量规格的范围。

线性范围可通过研究在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上的符合接受标准来确定。

7.2.1.8 耐用性

耐用性是衡量分析规程保持不受设计的小的变化影响的能力。这些变化通常是保持

其它参数不变的单个变化。耐用性应能体现在分析参数有变化的情况下分析方法的

可靠性。

如果测量易受分析条件的影响,则应适当控制分析条件,或在规程中作预先声明。

典型的变化例子有:

?分析溶液的稳定性

?萃取时间

在液相色谱的情况下,典型的变化例子有:

?流动相中pH变化的影响

?流动相组分变化的影响

?不同的色谱柱(不同批号和/或供应商)

?温度

?流速

在气相色谱的情况下,典型的变化例子有:

?不同的色谱柱(不同批号和/或供应商)

?温度

?流速

A.溶液稳定性(推荐)

a)被评估的溶液

标准液、样品液、检测限溶液、定量限溶液、杂质类似物溶液和分离度溶液

b)研究条件

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冰箱

应考虑额外的被测物储存条件,如光敏性

c)建议的研究周期

样品溶液: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

标准溶液: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

d)步骤

?双份制备考察溶液,然后立刻进行双份的含量测定。

?在考察的条件下储存制备液。

?在经过每个考察周期后对储备溶液进行含量测定。

?每个时间点的结果应以新鲜制备的标准溶液评估。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将与接受标准比较。

e)接受标准–见附件2

检测限、定量限、杂质类似物以及分离度溶液也需评估稳定性。但这些溶液的接受标准应基于能提供认可的系统适用性的要求来制定。接受标准应在方法验证计划中得到规定。

B.药品耐用性的样品制备

a)萃取参数

用制剂为关键区域的可变性评估样品制备步骤。典型的变化例子有: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温度及萃取体积。

i.可变性

?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温度:建议参数值的上下25%。

?萃取体积:规程水平的一半和两倍。

ii.步骤

双份测定每个指定参数下的考察样品的含量,评估所感兴趣的被测物的回收率,分析结果的平均值用于与接受标准作比较。

注意

?对于杂质含量评估,采用加入了预定规格水平的代表性杂质的样品。

?如果可行,耐用性实验采用同一检测仪器、柱和/或流动相。样品分析前应首先测试系统适用性,样品必须和标准制备一起进行测试。样品必须

被标准制备所包围。

b)过滤

如果使用过滤,则评价回收率和干扰值。

?回收率–根据规程,分析过滤后的药品制备液,测定平均值。

?干扰–过滤稀释剂并根据定量方法测试。

接受标准:回收率不得少于98%。干扰值不得大于1%。

如果被评估参数的范围不能符合接受标准,但能提供评价并且实验被重复,则可减少参数。

c)溶出度/释放率的样品制备

i.参数

溶出度/释放率步骤中典型的变化,参见附件3

接受标准

6份样品的平均百分溶出度或释放度,应在建议的规格时间点使用程序参数所获得的平均结果的±5%内。

ii.过滤-如果采用了过滤,则评估回收率和干扰值。

?回收率–根据规程,分析过滤后的相对标准偏差。

?干扰–过滤稀释剂,根据定量方法测定。

接受标准

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2.0%。干扰值不得大于1%。

注意:如果评估的变化范围不能满足接受标准,则在有说明并有记录的情况下可减少范围,并在另一范围重新进行实验。

d)色谱系统-HPLC/GC

i.色谱分析规程中的典型变化,参见附件3

ii.步骤

采用规程的参数值及所列的范围值,评估每个变化点,同时保持其它参数在程序值。所研究样品包括:

?药品样品

?要求的标准溶液

?分离度溶液

注意:可运行系统适用性精密度,但评估耐用性时不作要求。对于杂质分析,如果样品中没有一个可定量的杂质,必须在样品中加入药品中预期的主要杂质,其值为规格水平,所得结果应和采用拟定参数获得的结果相比较。如果决定不研究某一参数,则需在方法验证计划或验证方案中得到说明。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可在已建立的稳定性期限内使用。如果需要新的制备液,此溶液需要在程序条件下经过测试。

iii.接受标准

?每一个被评估的变化范围应有符合要求的系统适用性参数,最终的系统适用性标准在耐用性实验结束时建立/确认。

?分离度≥1.5

?拖尾<2.0

?容量因子> 2

?QL溶液的信噪比>10

?样品含量的平均结果的精密度应在采用规程参数获得的结果的RSD%的2倍范围以内。比如,程序参数的RSD%为0.30%,接受范围可以小于

0.60%。采用程序参数获得的平均结果的%RSD应在精密度范围内。

?加入的杂质或恒定存在的杂质的平均结果应在采用规程参数获得平均值的0.1%内(绝对值)。比如,程序参数值为0.40%,接受范围可以是

0.30%~0.50%之间。

?残留溶剂的含量平均值应在使用规程参数获得平均值的10%内。

e)其它程序

评估每个分析规程人为设计的步骤/参数的变化。记录此方案以表明参数/步

骤变化时分析程序是可靠的。

接受标准

变化不能超过程序相对于采用程序参数获得的平均结果的精密度。

7.2.2微生物测试方法

本规程不对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的验证做规定。如需采用此类方法时,应由微生物技术人员指出验证策略,并经QC经理和QA经理的批准。

药典通用方法必须通过方法适用性确认实验,确认在此检测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需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每次试验应尽可能使用不同批号的样品。

方法验证试验应在阳性室进行。

7.2.2.1菌液的制备

验证用菌种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 小时内使用,若于2~8℃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黑

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规定的或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取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进行测定。

7.2.2.2供试液制备

A.确认乳化、混合、加热、稀释、等程序不对供试品中的微生物造成很大影响。

B.对于含抑菌性的供试品应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处理,验证时,可依据供试品的物理

或化学特性来消除抑菌活性。

C.处理方法:

a)培养基稀释法: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尽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

b)中和法:用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消除其抑菌成分。所采用的中和剂和灭活剂,应通过稀释剂对照组考察其对微生物的损伤,且能有效中和抑制微生物的物质。

c)薄膜过滤法。

方法验证时,应考虑滤膜的毒性及滤器内壁的吸附而影响微生物的回收。

如改变滤膜的型号或供应商时,应进行方法再验证

d)联合使用以上方法。

7.2.2.3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A.菌种

验证试验用的菌种应选用有代表性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芽孢杆菌、酵母菌

和霉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B.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0之间,

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C.计数方法的验证:

?可取验证用菌种采用平皿法来进行回收率测定的预试验。

?采用平皿法时,供试液应选择需氧菌菌落数小于300cfu,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

小于100cfu的适宜稀释级进行测定;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

应不超过100 个。

?平皿法计数时,试验可能用取加入不超过100cfu 试验菌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

1ml,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薄膜过滤法计数时,取加入不超过100cfu 试验菌

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

D.接受标准:

?供试品中每一种试验菌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回收比值

在0.5-2.0之间。若已经7.2.2.2各处理方法处理后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

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情况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

品的检验。

7.2.2.4控制菌检查法

A.验证时,依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验证的菌种。

B.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应按要求确认所使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C.接受标准:阳性对照组、试验组均检出试验菌、阴性菌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8.References

参考

8.1 ICH Q2,分析规程的验证:方法论(CPMP/ICH/281/95)

8.2 中国药典现行版

8.3 美国药典现行版

8.4 SOP-Z-QC-003 《参比对照品管理程序》

9.Annexures

附件索引

9.1附件1 推荐的各种类型测试的验证特性值(SOP-Z-QC-018/F01/00)

9.2附件2 方法验证接受标准(推荐)(SOP-Z-QC-018/F02/01)

9.3附件3 耐用性参数(推荐)(SOP-Z-QC-018/F03/01)

10.Revision History

版本历史

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取样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我司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 3. 职责:中控室现场QA 人员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4. 内容: 取样前准备工作 4.1.1 QA 根据车间请验单上的内容,计算好抽样件(桶)数: n ≤3时,每件均抽样;3<n ≤300时,取n +1件;n >300时,取 2 n +1件; 抽样量:应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的3倍。 4.1.2 根据物料特征,准备好取样工具,采样器和辅助工具(手套、剪刀、纸、笔、取样证、样品盒等)。 取样器:固体——不锈钢探子、不锈钢勺子、不锈钢镊子等。 液体——玻璃采样管,玻璃抽提。 盛装器:固体——具封口装置的无毒塑料袋,具塞玻璃瓶、洁净锁口塑料瓶等。 液体——无毒锁口塑料瓶,具塞玻璃瓶等。 用于微生物检查的样品所用的工具、盛器应经灭菌处理。 取样地点 ..1 取样人员应按人员进入洁净区SOP 进入车间; 4.2.2 用具按物料进入SOP 进入车间; 4.2.3 取样地点车间中间站或生产操作现场。 取样方法 4.3.1 口服固体制剂中间产品取样一般在中间站待验区取样。计算好取样件(桶)数后,用洁净探子或勺子在需取样包件的不同部位取样(一般不少于3个点),将所取样品总混均匀,取出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3倍数量样品置洁净无毒塑料袋或锁口塑料瓶中,密封或锁口备用; 4.3.2 对流水线作业(如冻干粉针剂、粉针剂)且车间无中间站的中间产品取样应在该工序作业已完成之后开始取样,取样时应随机取样,取样范围广,取样量应为足够供检验的数量,置取样盛器中密封或根据产品特点而定,备用; 4.3.3 对配料工序中间产品取样则必须是在该工序作业已完成之后进行。固体样品取样方法同,液体样品取样方法则按下法进行:摇匀后用洁净的玻璃管从所需取样包件或盛装容器中上、中、下三个部位取样,取样量应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的3倍,置洁净容器内加塞、备用; 4.3.4 对中药浸膏中间产品取样则必须充分搅匀后,按方法从所盛装容器中上、中、下三个部位取样,取样量应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的3倍,置洁净容器内加塞、备用。 取样完毕 4.4.1 取样后应将所取样品封口贴上标记(品名、批号、数量、生产岗位、取样人、取样时间);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 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 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 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

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号生效日期 公司

1 目的 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 适用范畴 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列举)的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本厂产品注册标准(编号) EN1174-1996 医疗器械灭菌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评估 《中国药典》(2005年版) GB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 仪器、设备 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 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 5.1 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5.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比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5.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6 无菌检验前的预备 6.1 器具灭菌、消毒 6.1.1 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纳可靠方法灭菌。可经电热干燥箱160℃以上干烤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依照灭菌成效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纳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 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刻和使用有效期。 6.2 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大于1.5;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头孢拉定胶囊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为检验头孢拉定胶囊中间产品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头孢拉定胶囊中间产品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规程: 1性状: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2鉴别 2.1 试剂与仪器 2.1.1 头孢拉定对照品 2.1.2 正十四烷、正已烷 2.1.3 丙酮、甲醇 2.1.4 枸橼酸溶液 (0.1mol/L) 2.1.5 茚三酮 2.1.6 磷酸氢二钠溶液 (0.2mol/L) 2.1.7 硅胶G薄层板 2.1.8 烧杯 (50ml)、量筒 (100ml) 2.1.9 容量瓶 (10ml、25ml) 2.1.10 微量注射器 (25μl) 2.1.11 层析缸、烘箱 2.1.13 电子天平 (万分之一克) 2.1.13 高效液相色谱仪 2.2 项目与步骤 2.2.1 薄层色谱法鉴别:精密称取本品与头孢拉定对照品各约0.06g,分别置10ml容量 瓶中,加水振荡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作为样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吸取上述各种溶液各5μl,按“有关物质”项下的薄层色谱法检测,样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与对照溶液相同,为符合规定。 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 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图中,样品溶液主峰保留时间与对照溶液相一致,为符合规定。 3 检查 3.1 试剂与仪器:

3.1.1 甲醇 3.1.2 头孢拉定对照品 3.1.3 水-4%醋酸-3.86%醋酸钠-甲醇 (1564:6:30:400) 3.1.4 五氧化二磷 3.1.5 0.1mol/L 盐酸溶液 3.1.6 微量进样器 (10μl) 3.1.7 容量瓶 、 单标移液管 3.1.8 电子天平 (万分之一克) 3.1.9 真空干燥箱 3.1.10 ZRS-4智能溶出仪 3.2 项目与步骤 3.2.1 头孢氨苄: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头孢拉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头孢氨苄不得过头孢拉定和头孢氨苄总量的6.0%,为符合规定。 3.2.2 干燥失重: 取本品的内容物约1g ,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7.0%,为符合规定。 3.2.3 溶出度: 取本品6粒,照溶出度测定法 (SOP-QC-331-00) 检测,以0.1mol/L 盐酸溶液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45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 置100ml 容量瓶中,加0.1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为样品溶液。另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取适量 (相当于1粒的平均装量),置100ml 容量瓶中,加0.1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 ml 至200ml 容量瓶中,加0.1mol/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取上述两种溶液,照分光光度法 (SOP-QC-301-00),在255nm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按二者吸收度的比值计算每粒的溶出量,按下式计算,限度为大于80%为符合规定。 计算:溶出量 %= %100*10010*900*1002 * 100*1W A W A 对对 式中:A1 ;样品溶液吸收度; A 对:对照品溶液吸收度;

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计量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1) 第二章、成品检验规范 (18) 第三章、检验项目的测定方法 (12)

第一章、计量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一、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子分析天平。 3.责任:检验人员、质检负责人。 4.操作规程: 4.1调水平:调整地脚螺栓高度,使水平仪内空气汽泡位于圆环中央 4.2开机:接通点源,按开关键直至全屏自检; 4.3预热:天平在初次接通点源或长时间断电之后,至少需要预热30分钟。为取得理想的测量结果,天平应保持在待机状态; 4.4校正:首次使用天平必须进行校正,按校正键,天平将显示所需校正砝码质量,放上砝码直至出现g,校正结束; 4.5称量:使用除皮键,除皮清零。放臵样品进行称量。 4.6关机:天平应一直保持通电状态,不使用时将开关键至待机状态,使天平保持保温状态,可延长天平的使用寿命; 5.维护保养规程: 5.1天平室必须保持整洁,不得放臵震动设备和腐蚀性、挥发性 物质;

5.2由指定保管人员负责分析天平的日常维护保养,使用人应作好每次称量前后的清洁、清理工作; 5.3天平内应放干燥剂保持,干燥剂应及时更换; 5.4天平不得随意移动和调节,电子天平的电源应保持长期接通的状态; 5.5天平内外要保持清洁,如有被称物撒落,要及时处理干净; 5.6称量前或称量过程中,如遇故障,应及时与保管员联系,按有关规定进行维修,不得随意拆卸,修理后应作好检修记录,大修后应写好维修报告,并归档; 5.7天平每年进行一次周期计量检定,计量合格证应统一保管。 二、恒温培养箱 1、用途 供应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试验、治疗单位作烘焙消毒及一般物品的干燥使用。 2、结构 2.1箱体用薄板制成,箱体各部用键纹烘漆,隔热用玻璃纤维,使箱内温度不散发,箱内胆场喷高温银浆,既美观又耐温。 2.2本箱采用晶体管继电器能自动控温,通过温度计可查看 2.3看电器线路装在箱体左侧,有活络门可卸,以便维修。 3、使用方法 3.1本系列培养箱使用电源均为交流220V。通过温度控制仪可直接调节到所需温度可达到自动控制温度。 3.2物体放在箱内干燥时不宜过挤,以利冷热空气对流不受阻塞,保持箱内温度均匀。 3.3恒温加热停止工作后往往继续上升温度。这是余热影响,此现象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 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 )不得小于0.998,Y 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 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 程

邯郸市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依据ISO9001:标准编制) A版 文件编号:KRSW-JYGC- 编制:质检部日期: 8月06日 审核:纪金锋日期: 8月06日 审批:陈清喜日期: 8月08日 发布日期: 8月08日实施日期: 8月08日 设备名称 水分测定仪 设备型号 KF-1型 设备用途 产品检验 生产厂家

上海安亭电子 维护部门 质检部 出厂编号 090615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制定合理的仪器操作规程,便于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操作,熟悉设备性能确保检验准确性,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2工作原理 本仪器为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定水分的仪器,采用“永停法”来确定重点。 1.3职责 化验员负责本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二、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 2.1仪器性能: 电源:220V±10% 50HZ 相对湿度:≤80%

环境温度:5℃-40℃ 测量范围:0.03%-100% 相对误差:≤3%(平行测定以水为标准样品,测定卡氏试剂得水当量,必须大于3mg/ml) 2.2适用范围 本仪器主要用于本厂进厂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水分检测。 三、仪器安装 参照仪器安装外形图说明进行安装。 四、操作方法 4.1滴定管使用 4.1-1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在0.1%-10%之间时应当用用10ml滴定管(最小刻度0.05ml) 4.1-2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小于0.1%时,需要增大取样量而且配用微量滴定管。 4.2打开电源,将测定开关调至校正档然后旋转校正开关将电流指针调整至40uA,然后将测定开关调至测定档,此时电流指针应当归零。 4.3将卡氏试剂倒入滴定瓶中,用双联球将试剂打入滴定管,把无水甲醇倒入反应瓶直至把电极铂片完全浸没。然后将卡氏试剂滴入反应瓶,直到电流指针接近40uA,(一般指针在30uA-40uA 范围内)保持30秒指针不返回溶液为红棕色即为滴定终点。 4.4卡氏试剂的标定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 2.适用范围 检验操作。 3.责任者 化验员。 4.规程: 4.1检验 4.1.1 按化验品种的检验规程。准备好化验需要的仪器、试液、标准滴定液及其它必需品。如果有规定的化验周期,就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化验,无规定化验周期的,也应及时化验,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4.1.2 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操作,不得修改检验方法。如果检验方法有问题,应通知质管部经理分析原因,如修改则应按文件管理制度办理。 4.1.3在需较长时间使用仪器(如培养箱或干燥箱)时,可将“运行中”的状态标志挂在仪器上,待仪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取下。精密仪器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按相应的SOP检查并校验仪器。定期检定仪器,只有在其正常运行时才能使用仪器。如果仪器不正常,使用人应及时挂上相应的状态标志,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使用完仪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由使用人做好仪器的清洁卫生,换上“清洁待用”的标志牌。 4.1.4除含量、浸出物及规定需做两份平行化验外,其它检测项目通常做一份即可。如果平行化验数据超出方法中规定的偏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内),应报告质管部经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再做一次化验(即无法判断误差原因时需做的再次化验)。 4.1.5 化验完毕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仪器,以备下一个化验员使用。所有的玻璃器具都应在使用后及时冲洗掉实验样品,以免样品干燥后难以清洗,然后将其清洗。对易挥发物品进行处理和化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挥发性和有毒物品。 4.1.6 样品化验结束后,化验员应填写检验记录并签字,记录应由QC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如果样品符合规定,就在记录单上填写“符合标准规定”,如不合格,另一化验员应重新检验,如确实不 合格,则填写“不符合标准规定”。如QC负责人要求重新取样进行化验,在化验新样品的同时应再复验一次原样品,如化验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QC负责人应做出出报的决定,并打好检验报告书报给QA审核签发。如果第二次化验结果与第一次不符,应排除化验员的检验误差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检验误差,对该物料做出处理意见。

标准操作规程(SOP)基础知识

标准操作规程(SOP)基础知识 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各种标准化管理认证和产品认证的重要内容,各行业都有SOP的要求。什么是SOP?简单的讲,SOP就是一套包罗万象的操作说明书大全。一套好SOP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SOP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性范本,它更重要的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由于在成熟的行业,都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认证体系,因此其SOP的标准化和成熟性都比较高,编写SOP也有依据难度较低。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实验室管理和认证体系,因此,在检验工作中编写SOP会有些盲然。 首先,SOP具有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SOP。就检验工作而言,仪器有仪器的SOP,试剂有试剂的SOP,各个项目有各自不同的SOP,别说是细菌、生化免疫这些学科不同的有不同的SOP,就是同一学科内不同项目也有不同的SOP。所以检验SOP不是一个,而一套。 第二,SOP事无巨细,也就是说只要与项目有关,要详细全面,要包括所有的可能出现的细节。以飞行员操作规程为例,第一条竞然是“坐下”,由此可以看出,SOP涵盖细节程度。SOP不是简单的操作说明,而应该是实用操作大全,应该成为工具书性质的东西。一套理想的SOP 应该让一个不懂的学了后就能成为专家。 第三,SOP不是仅仅是详尽的操作说明,它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也包涵着质量控制和管理理念,从中甚至可以看到人员配置等情况。 虽然不同的行业SOP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其是有确实的逻辑联系,因此借鉴其他行业特别相近行业的SOP要求是很有价值的。以药品生产SOP为例,其要求是GMP认证所要求的,根据GMP,其SOP的重点见附。 借鉴药品的SOP的重点,检验SOP应该包涵: 1、操作程序:实验和仪器的操作程序、实验器械的取用和实验后的处理、实验台的清洗、实验物溢漏的处理等 2、质量控制:实验和仪器的质量监控,如实验质控数量(高、中、低?),仪器的校正(人员、时间、方法等)、维护和保养、实验的原始记录等。实验原始记录很重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除病人资料外,还应有环境参数(天气情况、温湿度等)、使用仪器及仪器情况、样本性状和质量、试剂厂商及批号、同批质控结果以及处理方式(如复查、重抽、发报告)等,尽量详尽。 3、异常结果判断及处理:判断异常结果的指标,及分析处理原因方当及程序。如,是异常给果,还是实验误差或错误?怎么判断?样本正常范围是多少?非正常范围的标本如果处理,大于多少或小于多少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4、流程:应包括样本收发、报告单收发审核、质量和仪器问题处理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药审中心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5.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6.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9.溶液稳定性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为检验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中间产品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中间产品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规程: 1.性状: 本品在耐压容器中的药液为无色或带黄色的澄清液体,揿压阀门,药液即呈雾状喷出。 2. 鉴别: 2.1 试剂与仪器 2.1.1 三氯化铁试液 2.1.2 醋酸钠溶液(40%) 2.1.3 二氯化汞试液 2.1.4 试管、蒸馏水 2.2 项目与步骤 2.2.1 取三氯化铁试液1滴,置试管中,加水5ml稀释后,用本品喷射数次,摇匀,即显绿色为符合规定。 2.2.2 取40% 醋酸钠溶液2ml,置试管中,用本品喷射3次,摇匀,再加入二氯化汞试液3滴混合,溶液即显樱桃红色为符合规定。 3. 检查: 3.1 试剂与仪器 3.1.1 乙醇 3.1.2黄色10号标准比色液 3.2 项目与步骤 3.2.1 色泽限度: 取本品3瓶,除去瓶外塑料保护膜,在瓶外标出液面的高度,在铝盖上钻一小孔,插入注射针头(勿与液面接触),待抛射剂逸去后,除去铝盖,分别加乙醇稀释至原高度,混匀,如显色,与黄色10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如有1瓶超过规定,应另取3瓶进

行复试,应全部符合规定。 4. 含量测定: 4.1 试剂与仪器 4.1.1硫酸溶液(0.005mol/L) 4.1.2乙醇 4.1.3缓冲液 4.1.4枸橼酸亚铁溶液4.1.5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4.1.6量瓶、刻度吸管4.1.7注射针头、干燥橡皮管 4.1.8恒温烘箱 4.1.9紫外分光光度计 4.2 检验步骤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对照品35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0.005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瓶,除去瓶外塑料保护膜后,精密称定,在铝盖上钻一小孔,插入连有干燥橡皮管的注射针头(勿与液面接触),橡皮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乙醇5ml的小烧杯中,待抛射剂缓缓排出后,除去铝盖,将内容物用乙醇移置小烧杯中,置水浴上蒸干,放冷后,用0.005mol/L硫酸溶液少量分次溶解,移至100ml量瓶中,用0.005mol/L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另将本品空瓶连同阀门和铝盖洗净烘干,精密称定,求出每瓶药液的重量,供计算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药液中的浓度用。 测定法: 将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0.005mol/L硫酸溶液10ml,缓冲液(取碳酸氢钠5.04g,溶解于含有浓氨溶液1ml 及甘氨酸2.25g的水40ml中,再加水使成50ml)5ml与枸橼酸亚铁溶液 (取硫酸亚铁1.5g,溶解于含有稀盐酸0.3ml及亚硫酸氢钠1g的水200ml,临用时取此溶液10ml,加枸橼酸钠0.5g溶解后即得)1ml,用0.005mol/L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5分钟,照分光光度法(SOP-QC-301-00),在53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本品含盐酸异丙

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重庆卡顿尔食品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部门:品控部 编制:范昌勇 文件编号:KDRQC018 日期:2015年1月12日 一、菌落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检测国标: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样品:卡顿尔蛋糕、卡曲、西点类产品 产品国标:GB/T 20977-2007糕点通则;GB/T 20980-2007饼干 产品卫生标准: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 GB 7100-2003饼干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指标:糕点:热加工≤1500cfu/g,冷加工≤10000cfu/g

饼干:≤750cfu/g 试剂:生理盐水(约8.5%)(磷酸盐缓冲溶液);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75%消毒酒精 设备:电子称(0.01g)、电子万用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 器具:250ml三角瓶、玻璃棒、烧杯(500ml)、试管(15*150或者18*180)、试管架、培养皿、镊子、钥匙、刻度吸量管(1ml、10ml)、移液器(100-1000ul)、酒精灯 操作步骤: 1.药品配制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比:32g+1000ml蒸馏水);生理盐水(8.5gNaCl+1000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溶液);75%消毒酒精(500ml95%纯酒精+133ml蒸馏水)。 2.灭菌消毒准备 ⑴往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水位刚好没过加热管,最好用硬度较低的水,避免结垢而缩短加热管的寿命)。 ⑵培养皿成套同向整齐排列叠放,用干燥的牛皮纸(或者报纸)包裹卷紧,放入灭菌锅内套中。 ⑶将准备好的试管、培养基、刻度吸量管、移液器枪头、生理盐水放入锅内,注意不要放置过于密集紧凑,以免影响蒸汽循环造成灭菌不彻底。 ⑷盖好锅盖并对称地扭紧螺旋。 ⑸加热使锅内产生蒸汽,当压力表指针达到 33.78kPa时,打开排气阀,将冷空气排出,此时压力表指针下降,当指针下降至零时,即将排气阀关好。注意冷空气必须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⑹继续加热,锅内蒸汽增加,压力表指针又上升,当锅内压力增加到所需压力时,将火力减小(自动控制则无需手动操作,老式灭菌锅需手动切断电源来调节),使蒸汽压力升至103.4kPa,温度达121.3°C,维持15~20分钟,然后将灭菌器断电或断火,让其自然冷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 ⑺无菌操作间和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开启,关闭通道门,灭菌30-60分钟。 ⑻更衣进入无菌间,操作前用75%消毒酒精对手部、样品盒表面、操作台、试管架等进行喷洒消毒。 3.样品处理 卡顿尔产品(含半成品)均为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样品处理方法如下: 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100样品液稀释方法: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按此操作程序,制备 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 4.接种培养

工艺验证规程

工艺验证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工艺验证。 2 工艺验证的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的有效实施,考察某一工艺过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 量标准的产品。为工艺规程定稿提供依据。 3 职责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及验证的组织实施。 综合部:负责协助新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 QA现场监控员:协助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 QA验证管理员: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 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质量部经理: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质量总监:负责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4 内容 4.1 验证小组成员 综合部工艺研究人员、生产部技术人员、QC主管、QC检验员、生产部技术管理人员、 QA验证管理员。

4.2 验证步骤 4.2.1 制订验证计划 4.2.1.1 由验证小组成员(通常是验证管理员)首先起草该项目的验证总计划,然后将 验证总计划交给验证小组讨论和审批后分发至各责任部门。 4.2.1.2 验证总计划包括: , 简介:简要说明验证对象信息、验证目的和拟采用的验证方法。 , 验证小组成员。 , 验证工作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验证项目的实施部门、责任人、实施日期及完成日期)。 4.2.2 准备验证方案: 4.2.2.1 验证方案的内容原则上包括: ——适用范围 , 概述:简要说明验证产品信息,如处方、工艺规程、生产历史等,同时说明验证目 的及验证方法。 , 产品及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 工艺流程图:依据工艺规程绘制简要工艺流程图,为制定验证内容提供依据。 , 主要原材料:包括主要原材料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及质量标准。 , 主要生产设备: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 , 日常生产控制:依据工艺规程说明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例行的控制。 , 验证内容确定:说明验证的内容,验证条件的设计(模拟实际生产状态和允许的最差条件)及确认的依据及原因。 4.2.2.2 验证方法: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