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内容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正如陶行知所言“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应当让学生得到适合他自己的最好的发展。因此,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我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

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我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我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这样通过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

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我培养了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我并培养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去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既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再适当囝加以学法指导。讲课内容主要是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和“学”应并行,但应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应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

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要突出重点,画龙点睛,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为使自己能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我注意既看到他们的闭锁心理,又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也昂起头走自己的路。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我们不能歧视、嘲笑那些暂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中将来极可能产生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不是学习成绩也很差吗!

我的教学经验是平时越调皮的学生,毕业后发展往往越好,尤其是为人处事能力。上帝造人相对公平,一方面差,另一方面往往比较突出;一方面奇差,另一方面往往奇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许多天才就是这类人,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和标准来看待、要求他们。

四、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其特点进行引导,这才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以这些观点和理念为支撑,“以学生为本”及其支撑理念应作为教育法的第一条给硬性规定下来。“进一步解放教育思想”是教育今后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战略方向。美国那么多人获诺贝尔奖是其整个教育系统的结果,仅从中小学阶段来看,则是其科学对待每个孩子不同个性的结果。“科学对待每个孩子不同个性”就是“以学生为本”。

用某个固定模式去套孩子,最终套出来的往往是无创造力的产品,无创造力的产品组成的一定是无创造力的民族,无创造力的民族一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民族,一定是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民族。

有创造力的孩子一定是在开放式的,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的!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带来一些课堂秩序混乱,可能会带来一些无政府主义产品,可能会带来一些无聊的研究,但其战略大方向正确!

所以,教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成材(广义的材,不是说成为科学家才是材,只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能手都是材!)的无限可能和希望!

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广义教育概念里面,我们可控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受前两者影响,所以,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按照科学的教育理念长期走下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绩,获诺贝尔奖等只是时间早晚。

教育是孩子能否成材的关键,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出什么样的青年!

“战略决定成败”,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得越多,错的越多,有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才是“细节决定成败”,才是具体手段和细则问题。

我们国家应该象当年开展真理大讨论一样开展科学教育理念大讨论。没有百家争鸣,就不会有百花齐放,就不会有万紫千红!就是教育理念独裁,教育就会走许多弯路,甚至走上极端,以前的八股文就是典型,只此一家!但它害得多少文人如僵尸。

我国现在的教育太一统化,应该鼓励教育竞争,应该大力发展民办学校,从幼儿园到高校,给予他们同等的权利,应该鼓励不同学校进行不同教育理念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尝试的平台。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依据,让实践来评判不同理念的优劣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其中主要有:学生智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快慢的最主要因素;学生人格特质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得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对学习起加速或减速作用。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包括家庭的影响,生活学习中意外事情的影响。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德国也提倡分组教学,并注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有调查表明,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同“优生”之间的交往明显多于同其它学生、尤其是同差生的交往。还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在10节课里,重点了解的5位优等生举手341次,发言67次;重点了解的5位差生举手17次,发言6次。10节课里差生平均每人得到的发言机会仅1.2次,不到优生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到,有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同位讨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等形式,但在应用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形式,不注意实际效果。如,前后四人组大多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随机组合而成;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往往是笼统地提出“同位(或前后四人)讨论一下”,很少对组内成员的合作、帮助等提出具体要求或建议。

七、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教学的进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回答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大面积丰收。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练习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在做完后,再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或者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

题,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 .7%、2.7%与1.8%。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要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和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教学内容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人文性与科学性、社会性相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行为。例如数学的计算,它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就是不同的,它可以允许一些学生用多一点的时间达到要求,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也可以适当,计算只要求达到“会”或“比较熟练”的内容时,在速度上就不要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的要求,另外鼓励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根据不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达到统一的要求。

九、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新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力求让学生在达到最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得到发展,其目标包括文化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劳动技术素质和完善的人格。这说明了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应该是客观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它们最喜欢的,最适合的,最需要的知识。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辨证的也是统一的,我们在教学教育中只要爱护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能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先倡导并实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善于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才能和志趣,根据不同对象加以培养,发展他们的所长。他十分了解弟子的特点,认为弟子“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弟子的特点不同,施以的教育方法不同,“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不同的弟子,孔子教导的内容也不同。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他对弟子的志愿也分别加以指导,因此,他所教出来的学生,成就也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德行,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有的长于语言,如宰我、子贡;有的长于政事,如冉有、季路;有的长于文学,如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这都是孔子注重“因材施教”的结果。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一直被后代的教育家们所继承。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到“因材施教”原则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他还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于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及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培养其良好的品行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的不同,因此,每个个体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有的文静内向、有的活泼外向,有的胆小懦弱、有的胆大粗犷,有的做事积极主动、

有的做事消积被动;有的勤奋,有的懒惰。在品行的培养上,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有学生不专心听讲时,对于文静胆小的学生,可以通过眼神、肢体语言(走到他面前、敲敲桌子、摸摸他的头等)或不点名地批评,让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顽皮的学生,则可以采用点名批评、适当的处罚让其改正错误。

我班朱永超,字写得工整漂亮,学习成绩优异,体育也很棒,可对待劳动的态度却马马虎虎,他负责的地经常扫不干净,且不等检查就走掉了。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便特意在他值日的时候,到班上监督他。第一次扫过后,我把他没扫干净的地方指给他看,让他重扫。重扫之后,还有脏,就再指给他看,再让他扫。最后指着他扫干净的地面告诉他,这样才合格。经过几次监督,朱永超对待劳动的态度越来越认真。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仍处在发展变化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分析,与家庭相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并使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我班汪昊,家里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姐姐,需要专人照顾,妈妈便专心照顾她,爸爸在外奔波忙碌,他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因为是长孙,爷爷比较看重他,送他学书法,因此,他的字写得很好,学习也不错。然而进入二年级后,汪昊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与同学时常发生矛盾,不服老师教育,和老师顶嘴。作业也常常拖拉,成绩下降。经了解原来这是因为他的两个表弟的到来,让他的性格上的缺点彻底暴露出来。两个表弟来我校上学后,因家住得远,中午便在外公家吃饭。一贯独享独占的他,习惯于把好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习惯于自己独占电视,于是便和弟弟们有了矛盾,而大人们自然向着弟弟,多批评他。他和大人们顶嘴,趁大人不在,报复弟弟。大人气急后,打他,这又加深了矛盾,使他脾气更为暴躁。

了解这些原因后,我先从思想根源入手,结合读书活动,推荐汪昊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让他感受到什么是爱,并学会爱身边的人。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

时,我总是耐心地询问原因。我发现如果是同学的错,汪昊总是情绪很激动, 而如果是他的过错,他往往一言不发。于是我告诉他,如果是同学先惹了他,让他学会克制,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这样他就没有过错了。如果是他引发的矛盾,他就要承担责任。一次,他主动告诉我下课时丁伟打了他。我问:“你还手了吗?”他说:“没有。”我表扬了他,并在班队会上,表扬了他的进步。我发现他到校比较早,就让他管钥匙。他做这件事很负责,有时放学锁门,发现地没扫好,他就帮着一起扫。借这件事,我经常表扬他,同学对汪昊的印象也越来越好,三年级他还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

像汪昊这样的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起初,他只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并没引起注意。待发现后,大人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所以导致汪昊的脾气越来越坏。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讲道理,做到让他心服口服,并注意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给予肯定,教育效果不错。其实家长平时多注意引导,少打骂,多教育,一定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十一、尊重孩子的智能差异,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个体的最充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多种智能,由于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每个人表现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不同。因此,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出发,我们要尊重学生智能之间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为学生提供优势智能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班缪然擅长绘画、书法,于是我让她担任宣传委员,负责每一期的黑板报。她由当初只会在黑板上画画到现在图文并茂,由个人独自完成,到组织同学合作完成,工作能力越来越强。

此外,我班的熊绍源精于计算,被称为“数学王子”;程沁怡、谷成昕、汪思艺、韩笑擅长写作,被称作“小作家”;梁雅婷、王晶语言能力强,喜爱表演;许燕平、陶宇澄、高劲远、朱永超、桂媛体育好……了解了学生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并创造机会,如利用班队会开展踢毽子、跳

绳、朗诵等文体活动,举办写字、计算、知识问答等竞赛活动,利用班级墙报举行优秀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类竞赛等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一个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常常会表现得异常突出,其他方面的智能不是不存在,而是以潜能的形态存在于他们的心灵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和教育,他们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

纪光远同学原先在我班表现不太突出,因为字写得好,在校写字比赛中获一等奖,从此便像换了个人,上课积极发言,语文成绩不断提高,有几次测验还考了全班第一。

学生智能方面的差异,加上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同一年龄层的孩子,就会出现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的情况。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意思是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要求,促进个体最充分的发展。

一次检查背书,我发现背不出来的有两类同学:一是有能力背,却偷懒不愿背的;一是确实背不出来的。我先把他们留下来背,对第一类学生,要求他们背会了才可以走;对第二类学生,先让他们背,从中找出原因,再进行方法指导,然后宽限他们的时间,让他们第二天再来背。这样分类指导背诵,效果非常好。

课堂教学中,我也十分关注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简单的问题,我常常交给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如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给生字组词,辨别形近字,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经常关注这些孩子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即使遇到难度大的问题,他们也愿意挑战。如一次概括段意,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从前面发言者身上受到启发,准确地找到段落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我立即给予了表扬。

正如陶行知所言“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应当让学生得到适合他自己的最好的发展。因此,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结论:

如何有效的教育学生,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摆在我们班主任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现在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因此我认为班主任教师的任务即是神圣的、又是光荣的。我们赶上了“科教兴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

时代在前进,时代精神有无限广阔的空间。先进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动力。我认为现在班主任教师只凭着工作热情、干劲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当今,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将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不断地研究新形势、分析新问题、学习新理论,来武装头脑,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中国的大门已向世界敞开,新思维、新观念不断涌进我国;现在的学生也随之在变化,千变万变做人的标准不能变;作为班主任要切记陶行知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时代精神也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自我;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渊博的知识唤起孩子的求知欲,用爱心伴随孩子成长,用真情感化孩子的心灵,用榜样激励孩子的行动,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总之,用良好的自身修养去影响孩子的终身学习与创造。

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学生的个体差异每当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同学学得既慢又没有掌握,有的学习积极、听课认真、而有的同学不爱学习而表现迟缓。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关。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提供教学方法和内容,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性格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 个别差异也可以由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造成。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会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你们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其实这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其主要的差异表现在:

一、学生的智力差异。智力水平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智力的成熟有早晚之分,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智力发展的较晚,幼年时期显得平庸或笨拙,但成年以后开始显露才能。例如:在小学甚至到初中女孩的成绩一般会好于男生,但是高中后女孩成绩会落差很大而男孩的成绩突飞猛进,因为男孩的智力发育趋于成熟。这是由智力差异导致。 二、学生的人格差异。个人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研究表明,人格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及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其中存在学优生与学差生的人格差异,乐学与厌学学生的人格差异,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包括冲动型和沉思型, 三、学生认知方式差异。认知风格与学生的性格相关,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相关。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着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 的区别。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得为明显。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但是,对于那些反应既慢准确性又

因材施教案例分析

因材施教成功案例分析 一、“因性格施教”的成功案例 每个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案例: 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天生敏感,动不动就伤心落泪。小明的父母知道不能对儿子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一次,小明因粗心造成丢分,父母十分痛心,却没有指责他,而是心平气和地拿出卷子,帮小明一起找原因,并且劝告他以后考试时要细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还告诉他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讲述有关的人物故事。小明在爸妈因材施教方式的培养下,愉快地吸收着知识,开心地学习着做人的道理。 分析: 有的孩子敏感多疑,有的孩子争强好胜,有的孩子懦弱退缩,有的孩子勇敢坚强等,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够愉快地接受,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从圣人因材施教典故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因此作为教师因充分了解学生,以此为基础,采用不同方式教育学生。二、“因个人的天生禀赋差异而教”的案例 案例: 小山是个五年级的学生,被同学称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的各项体育成绩在班里都是第一,而学习成绩却总是一塌糊涂。在如今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下,小山的父母却不这样看待,他们认为体育好的孩子同样有出息,所以,他们总是鼓励小山发展体育强项,让孩子把长处尽量发挥出来。 一次,在小山参加学校运动会,报名的各项比赛又都拿第一时,父母鼓励他努力锻炼,以后考一个体校,将来进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比赛。小山知道自己天生脑子不太灵活,因此有些自卑。父母激励的话语增加了小山的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浅谈小学生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生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校长的领导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从法律的角度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法人代表;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主管。特别是中心学校的校长,领导着全乡镇不同区域的教育,他的决策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喜厌好恶对全乡镇师生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句话说明了校长对学校的决定作用。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强化自己的品质修养,立足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加强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这样才能当好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学校的校长。 作为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下面我就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小学管理工作作一些初浅的探索。以工作实绩和亲身实践讲述我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与同仁共勉。 一、学校管理力求规范,科学高效 学校的管理是秩序,是规范,是硬件,是目标,是艰苦细致的日常工作。中心学校本着“要求规范,管理科学,运行高效”原则,围绕以目标管理为导向,过程管理为基础,情感管理为动力,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思想,在不断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校长是学校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意识,明晰权责,实施校长负责制。坚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教育管理中,紧紧抓住民主管理和依法行政两个重要环节。 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效益,我做了一些改革探索:一是进行了以人事制度为主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尝试改革,制订了《学校人事制度管理办法》、《学校领导责任追究办法》、《学校领导作风要求》等相关管理文件。学校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各学校把校务公开当做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校务公开必须具有的几个重大事项。一是学校购买各种物品、仪器要实行分层次公开制度,实行阳光作业,以防暗箱操作;二是对社会和家长关心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勤工俭学收支经费,以及“两免一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的情况公开;三是对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办学决策、教学改革方案、职称评定等随时公开;四是对重大开支项目,如修缮费、行政办公费、水电费等按季度公开。一学年,中心学校、各完小、中学校务公开4次,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这一制度的推行营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管理学校的氛围。公开使得学校的决策与管理置于教师与家长的监督之下,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收费的思想意识,实施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不仅直接关系教育部门的形象,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中心学校把握方向,紧扣主体,服务大局,树立并巩固学校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一是成立了中心学校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认真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

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

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差异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尽管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的不同,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里带上了个人色彩。所谓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质就是说: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以及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在身心特征上会表现出与他人相异的特点。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两个人不会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1.学生的智力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某个学生聪明,某个学生迟钝;某个学生记忆力好,某个学生记忆力差;某个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某个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这些评价和描述都是学生在智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表现。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1)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觉类型,有的学生对事物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强,而分析能力差;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对事物的细节能够清晰地感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却差;也有些学生兼有上述两种特点。 (2)记忆类型差异有四种:一是视觉识记效果好,如达.芬奇十几岁就能墨画。二是听觉识记效果好,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三是运动觉识记效果好,即在运动技能记忆方面有良好表现,如邓亚萍对乒乓球的落点位置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四是混合型,只有运用多种表象时才能有好的识记效果。

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复习要点】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 (1)场独立与场依存 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2)沉思型与冲动型 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1)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2)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练习题】 1、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答案:A 2、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答案:C 3、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答案:B 4、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 A、CA=4,MA=5 B、CA=5,MA=6

[练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doc

因材施教助学帮困的典型案例 因材施教助学帮困的典型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以班级来说,只有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 实现学习成绩的进步,才能有助于班级整休的进步和和谐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他会一方面演变成影响班级管理的“问题生”,形成对班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会影响其个人的氏远发展,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也是素质教育所不能允许的,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讲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所以,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因材施教,实现其人生的转变, 对班级管理的提高、学牛的健康成长、一个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一)案例: 李旭,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家在城里住,是典型的学习困难的“问题生”,其主要表现在: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学习态度非常的不端正,口制力差,没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当然学习成绩差的就没法说了。自从我给他担任班主任以来,一年的时间内,上课迟到无数次;课堂上不是睡觉, 就是打闹、说话,甚至是在课堂上起哄和顶撞老师;课上没精神,课下异常的“活跃”;作业和讲义从来就是两个字“不交”;脾气暴,动不动就和同学打架,不服从学校和老师的管理 (-)原因分析: 我认为,造成现状的原因有四:一是,家长的原因:给孩子定位低,过分宠爱孩子,从小没有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自制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缺乏信心;三是, 社会原因: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四是,老师和学校的愿因:没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

因材施教,造成问题挤成一团。 (三)解决措施: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主要是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与家长深入交流(家访或是家长到校),争取对我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在原则上的问题,不退步,不扯后腿,让他没有后退之路。 2、严格要求,用“爱”感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上,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特别上面提到的问题)严格要求,规范其行为,有吋来点“硬措施”,让他知道违纪的“严重后果”,形成对其不良习惯的“强势”;经常寻找机会与其交流,跟他谈社会、谈人生、谈身边他感兴趣的事情,建立我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 让他感受到来口于老师的关心和爱(特别是他遇到“难题”时积极地给与帮助和理解),老师的管理是为了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健康的成长,而不是与他作对。 3、和心理辅导老师一起,建立其个人成t档案,及时疏通他的心理障碍,帮助其形成了健丿隶的心理,增強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其学习态度。 4、利用其自身的“闪光点"帮助他建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英语学习和音乐学习方面有着“闪光点”,于是我与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联系,对其进行特别的辅导。在英语方面,老师利用自习时间帮助其补课,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让他认识到了学习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努力和肯学,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鉴于音乐方面的特氏,在我的建议下,选择了学习音乐,让他看到口己考大学的希望。及时的抓住“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利用班级课外活动(歌咏比赛)和学校活动(元旦晚会、五四青年节等), 展现其音乐的特长;鼓励他从感兴趣和相对容易的科目入手,根据其特点布置“特别的作业”,并给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各科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让他在和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不断增强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5、与任课老师和班级学生,形成“合力”,共同创造科学、向上、和谐的班级文化、班级理念,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和井然的班级秩序。让氛围说话(在和谐和充满

大学生性格分析论文

《大学生性格解析及调试》结课论文性格与大学生的关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2014年6月4日

目录: 一、九型人格的概述 二、人际交往与性格的关系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与性格的关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格的关系 摘要:不同的性格决定了我们会走不同的道路、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性格 也让我们拥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情绪,这也就决定了当我们遇到相同的事情时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大学生活,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与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九型人格”将人类的性格划分为九类,每一类都有其对应的情绪以及处理事情时的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性格情绪大学生活人际关系人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压力日益增加,心理困扰日渐增多,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自我认知不完善、人格发展不健全、意志品质较弱等。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扰,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辅导办法,但很少有学者提出把人格因素作为辅导的主要内容。 一、九型人格的概述 九型人格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它是一个近年来备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国内外,许多高校已把九型人格选为MBA的必修课程。在我国,九型人格已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并将其运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在此希望通过对“九型人格”理论所做的分析来尝试性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九型人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性格特征,这是性格的轴心,许多虚幻的性格内容都由此产生,如果知道了这种主导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超越虚幻的性格。九型人格着重研究人们行为背后的信念、动机和情感,分析人们行为内在的深层渴望和恐惧。它可以帮助大学生领悟产生心理困惑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克服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根据九型人格的类型划分,可以把大学生的性格分为九种类型,他们分别是: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自我型、理智型、忠诚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九型人格”认为每种性格的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当然他们也有着致命的缺点。有的人通过后天的学习渐渐地将这种缺点淡化,有的人却将这种不足愈演愈烈而毁了自己。 “九型人格”论的目标不是去征服人格,而是善待它,并利用它的警示,作为唤醒自我的呼声。当你看到自己受困于某种行为模式,并且无力挣脱时,千万别告诉自己这样很不应该,因为你越与它抗争,它的影响力就越强。因此,了解“九型人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首先,九型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步增强,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先生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原则。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求,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关怀与照顾,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 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应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浅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差异教学

浅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差异教学 摘要:学生个性差异问题的研究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本文试图在分析学生个性差异的现实性基础上论证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学生在智力、个性 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具有多元性,具有发展动态性,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差异问题。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个性差异差异教学 Summary: Stude nts study the problem of in dividual differe nces is the n eed for deepe 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 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 alyze the reality of in dividual differe nces of stude nts on the basis of dem on strated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students in intellectual, personality and other differences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the difference with diversity, with the developme nt of dyn amic, from a positive perspective stude nt differe nces. There are differe nces in the face of differe nces of teach ing stude nts to impleme 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 nt of differe nces, not only quality educati on but also of the teacher's own professi onal developme nt. Keywords: in dividual differe nces in teach ing the differe nce

因材施教案例分析知识分享

因材施教案例分析

因材施教成功案例分析 一、“因性格施教”的成功案例 每个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案例: 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天生敏感,动不动就伤心落泪。小明的父母知道不能对儿子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一次,小明因粗心造成丢分,父母十分痛心,却没有指责他,而是心平气和地拿出卷子,帮小明一起找原因,并且劝告他以后考试时要细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还告诉他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讲述有关的人物故事。小明在爸妈因材施教方式的培养下,愉快地吸收着知识,开心地学习着做人的道理。 分析: 有的孩子敏感多疑,有的孩子争强好胜,有的孩子懦弱退缩,有的孩子勇敢坚强等,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够愉快地接受,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从圣人因材施教典故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因此作为教师因充分了解学生,以此为基础,采用不同方式教育学生。 二、“因个人的天生禀赋差异而教”的案例 案例:

如何面对学生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面对学生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园林三小张艳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亦如此.我们知道,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贫富差距和家庭社区的差异、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学生性别差异,学生自己本身个体发展差异等等。但是一直以来,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都采取一刀切的标准。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抹杀了学生在不同才能方面的展示和约束了他们的发展。一刀切的标准也使班级在老师的领导下整体划一的朝着一个方向走。优异的学生没有更大的机会向前迈进,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在班集体里蹒跚往前挪。日积月累的发展下去,优秀的学生的菱角被磨平,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大集体更加拉开了距离。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能够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到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的差异,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风格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特点,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的职责在于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学生是件细致、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独立认知的个体来看待,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此外,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竞争选择、共生共存,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这不仅有助于个体优势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群体的丰富与协调发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个别操作、分组互动、全班交流;二是游戏、讨论、竞赛和表演等。 3.据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动态”的评价模式 “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多样化、过程的动态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 4.进行互动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哈医大附属逸夫学校陶叶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我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育人原则。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之内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有一次,仲由(即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人。”(意思是冉求平日遇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 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训练,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让他们都做到“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形成对学习马马虎虎漠不关心的态度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爱好,迷恋着某种活动;有的是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这后一类学生多半由于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利,遭遇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确对待学习的习惯。 对于这些学生,应当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态度。 针对第一种学生,我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目的并树立远大理想;对于因迷恋游戏机、上网等荒废学业的学生则通过积极诱导,把他的特殊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而对第三种学生我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以学习为中心发展其他兴趣;至于最后一种学生,则需要培养他们对待困难或失败的正确态度,并积极帮助他们迅速摆脱这种不利的情况。 2.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点 有的学生成绩不良是由于学习信心的不足或丧失;有的则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如缺乏足够的坚忍性、自制力等。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的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缺课或教师工作的疏忽,使学生对课程中某些知识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或不巩固,跟不上班级的共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学习丧失信心,并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的稳固的性格特点。另外,成人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家长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联系中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体差异的类型 个体差异也叫个性差异、个别差异,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要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近年来,关于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主要从六个方面研究。 (一)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二)思维的个体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三)兴趣的个体差异 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个体差异 性格是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结合,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个体特征。由于它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个性差异变量之一。性格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因材施教”的理解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语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是中国几千年教育家所推崇的教育方式,也是如今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探索、坚持的教学方式之一。今天“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由于教学背景的变化,现代所谓“因材施教”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仍在观念上包含上述意义外,有了更新的、更丰富的含义。它是指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针对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首先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了解和研究学生,既掌握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记忆、兴趣、爱好、注意理解能力、知识的储备和努力的程度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教学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班集体教学上,同时应善于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生。 其次面向学生大多数,使学习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的。教学必须从大多数学生出发,对学生的进度,既不能估计太低,降低要求,放慢速度,影响培养规格;也不能估计过高,内容过难分量过多,进度过快,完不成教学任务。 第三注意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如组织各种校外活动、课外小组活动、开设选修课,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总之,因材施教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名智者,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全体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层次。针对个体,教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储备,努力程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 !""#年第$期 中国高教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他们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和 思想特点。因此,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真分析其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 浅析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王青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们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 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因此,当代大学生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具有更多、更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特征分析 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真分析其原因,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一)认知方式偏重直观化 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使人们一时难以正确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一系列改革都在摸索,免不了出现某些失误;现代意识和传统观念发生冲撞,许多事情一时难辨良莠;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与理论宣传形成了强烈反差。凡此种种,使得大学生轻视理论思维、理论学习,造成认知方式偏重直观化,主要表现在:他们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对泛泛的空谈、不切实际的宣传不易 接受。现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在学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刊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走出校园听到的是家长、朋友、社会的“百家言”。面对这些情况,他们一改过去那种人云亦云的固定认知模式,表现出追求真实,厌恶虚假的特点。他们不轻信说教,不盲从,凡事凭自己思考后的感觉进行判断选择。 近几年陕西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关心、不重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比较系统的理论”的只占$%&#’;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无收获和无所谓的占#$’。尽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冷淡,不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个体意识趋于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认可个体意识多样性的存在,这为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强化提供了社会基础。突出个体意识,反映了大学生不愿被淹没在群体中成为无个性的人的心态。他们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强调个性化,主要表现为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 个性。他们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导,不满足书本的条条框框,敢于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他们有较 强的表现欲。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敢于开拓创新,敢说敢干。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当代大学生个 体意识强化最明显地表现在强烈的参与意识上,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一有机会就身体力行。学校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以及开展的辩论赛、演讲赛等,大学生都踊跃参加,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的强烈的参与意识。 对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强化,相对过去的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和压抑泯灭个性是一大进步。但是,对于强化个体意识,如若置群体意识而不顾,不关心集体,不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强调个体意识的多样性,而否认群体意识的统一性,并演化成极端个人主义,则是错误的。 (三)道德观念复杂化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呈现复杂化,主要表现在:有前进的一面,也有倒退的一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有积极中隐含着消极的东西,也有消极中含有可取的东西。例如,注重个性发展,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开放竞争意识的增强都反映了道德上的进步,但对基础文明、社会公德等方 面的不屑一顾和无所谓的思想则是道德上的退步;不轻信,不盲从是正确的一面,但排斥正确的政治理论教育又是错误的;思想解放、拥护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但不分良莠,凡是外来的都是正确的又是错误的;竞争观念意识强,敢于竞争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在竞争中掺杂的极端个人主义又是消极的。 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复杂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既有对传统道德的基本肯定,又有对传统道德的某种反叛。他们主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又反对纯粹的利己主义。特别是在爱情问题上,他们既崇尚感情深厚,又不求白头偕老;既认为爱情应使人升华和提高,又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认可。这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观念复杂而又统一地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使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呈现出多重标准、多坐标系的特点。 此外,受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少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了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现象。某些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基础文明,知行脱节,才有余而德不足的状况。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