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干旱气候、戈壁湿地特殊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公园设计为例,探索景观设计满足审美秩序、活动功能与生态意义三方面需求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从而引发对“生境营造”概念的思考。

关键字:生境营造;水系;洼地;戈壁湿地;景观设计

一、引言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品质,它包含文化与自然两个方面的内涵。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园林,表达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对于空间外在秩序的控制,是一种征服;而自然则表现为物种群落依托物质生存环境条件下的自生演替、栖息漂移的规律,是一种自由①。人为的审美形态和自然的内在规律这两种秩序,在人类生活空间的建造过程中始终对立。今天的景观设计正在致力于寻找表达自然内在秩序的途径,同样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需求。而植物是表现这两种秩序的主要可视要素,也就是说,植物的分布形态既可以塑造视觉审美特征,也是反映自然内在秩序的可视标志。

二、“生境营造”的概念

对于植物而言,它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地形、日照、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都是植物的生长环境。同一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植类型、群落组织以及生长演替形成的特征,受到上述各种生态因子主要和次要、有利或有害的生态作用,都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些生态因子统称生态环境,简称“生境②”。植物作为环境建造和配置的要素,由于视觉欣赏和空间建造的需要,在设计中受不同的审美秩序作用,其生态特征正远离人们日常生活和审美价值趋向,整齐干净、绿色清晰并且稳定不变的形象渐渐成为人们对植物自然性的想象。

“生境营造”是指通过人为实体空间设计,如地形塑造,水文条件、道路、建筑与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设计,改变植物生长的水、光、热、养分等生态因子,创造植物及群落生长演替的环境条件,营造展示自然内在秩序的空间组织,为物种提供适宜的生长演替空间。通过人工生境空间营造,创造满足具有视觉审美和生态意义的活动场所。

三、永昌古城边濒临消失的湿地

位于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甘肃省永昌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洪积扇冲击平原的北端,北侧与武当山相抵,地势南高北低。由于祁连山雪融水部分潜入基岩层的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在这里泉状涌出,形成大片的戈壁湿地,这里也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东大河和西大河的交汇处(图1)。随着农业灌溉打井增多、城市工业用水不断增加,两条河流上游修筑水库,东大河改成人工坝渠,地下水逐渐减少,导致泉水涌出量和湿地面积越来越少,水循环系统严重破坏(图2)。永昌县作为甘肃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湿地资源的生态恢复和利用成为城镇发展建设的契机。规划用地位于永昌县城东北部,北依水云山,西接北海子保护湿地区,东临二坝渠(原东大河河道),南临县城主要入口东关大道,占地88hm2。

四、戈壁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途径

1.连接——基地范围的确定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初规划位置和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建设用地地理区位和开发条件(图3)。带动县城东区的发展、提高永昌环境品质、吸引金昌市居民休闲生活和消

费成为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经过现场调查和大范围自然环境分析,我们将环境设计的范围扩大,红线所示即规划设计希望涉及的范围(图4),一是为了联系西侧北海子湿地,形成廊道,保护山麓带状空间;二是恢复原有水云山东南脚下二坝渠的河道湿地;三是连通与东关大道的视觉空间,展示山水空间格局。

2.水系——营造和恢复生境的基本骨架

永昌县干旱少雨,而祁连山雪融水四季丰厚,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为植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空间是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图5)。

(1)引水做“功”

“水”的连接及其“做功”范围都是营造各种生境的基本条件。基地东侧原有东大河自然河流,由于下游金川峡水库的蓄水需要,河道在原有河床位置全部渠化,修建二坝渠;基地现状只在东北角的低洼处,有几处泉眼溢出泉水形成的百米见方的小片湿地。设计根据坡向从基地南侧二坝渠取水,水借助自重力作用向北蜿蜒,穿越基地并分为两个水系,东向水系在东北角恢复原有湿地景观,再汇入水渠;西向水系翻越2m高的山梁,形成渠道补给北海子湿地(图6)。

(2)生境功能和视觉功能的双系统重叠结构

水体由景观水系和生态水系两个系统重叠构成。根据地形,水系由三个比较大的景观水面串联形成,盆状地形的底部作防渗处理,满足视觉审美要求;上部边缘水土交接处,不作防渗结构,形成自然生境地带;水面之间通过溪流连接,形成变化丰富的水岸线;根据水深及土壤含水量的不同,种植沉水、浮叶、挺水、湿生、中生、旱生等植物;通过多样自然驳岸处理手法(图7),形成不同生态意义的生境条件和植物景观。

(3)水岸的连续和完整

景观生态学设计的原则强调异质性镶嵌体边缘的完整性和连续性③。设计重点分析湿地的圆形形态、水岸边缘曲折性及其宽度等因素,特别是湿地与道路及人类活动方式的关系问题。规划恢复面积约2.6hm2的“鱼溪湖”,并在与道路交界处,采用架空处理,人们可自由介入湿地的栈桥系统,从而保持自然秩序的连续性(图8)。

3.下沉、梯坎和阴影——干旱气候下的微观生境营造

(1)下沉

干旱少雨地区的雨水极为珍贵,为了蓄集雨水,人们往往通过设置沟渠、流向下沉式花圃,以便减少蒸发、保留湿气、节约用水。文化广场是人流最密集、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绿化质量的好坏对景观效果的形成和人们使用功能的满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依靠大量灌溉来维持景观效果势必增加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负荷。为此,设计采用下沉式地形的处理方式塑造文化广场(图9,图10)。同时,种植花灌木,如:玫瑰、月季、紫丁香、柽柳等。

(2)洼地和梯坎

沿溪流设计了种植洼地(图11,图12),目的是营造当地典型的红柳林湿地植物景观。为了便于耕种,农民将坡地改造为台地,从南向北逐渐跌落,因此,基地中存在较多的梯坎。设计保留了基地的原有肌理,并巧妙地利用梯坎形成的阴影为植物营造了生境空间。景点滋璐甸就是依此形成的,以种植各种草花(如马兰花、蜀葵等)为主(图13,图14)。

(3)阴影

在景区设计中,设计师利用当地天然石材,分散布置了大小不一的石块。由于石块对光线的阻挡,在其背面形成了阴影区;石块之间土壤比较潮湿,形成了对植物生长有利的小气候;同时植物与石头相搭配,自古就是最佳的造景组合。

4.空地——展示土地内在活力

空地在一般的概念中等同于“荒地”、“废地”、“野地”,人们往往认为它是无价值的闲置地,但也正因如此它成为通往自然演替顶级的通道,是一种存在基本活力状态的土地④。

设计将成片的现状耕地规划为一块块“空地”,这里没有人为绿化种植,也没有水源的补给,完全依靠戈壁古河床自生的状态,主要分布芨芨草等旱生地被植物。这些“空地”被沿着原有东西向坡坎处种植的杨树划分,形成强烈视觉感的空间艺术构图(图15)。

5.园路——生境的阻割

在景观生态学中,园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廊道,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对环境自然秩序产生割裂作用。它一方面将各个景点联系起来,是公园的脉络和纽带,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构成园景等景观功能;另一方面,它将一个大的生境斑块划分成若干小斑块,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⑤。为了减少对植物生境系统的破坏,园路规划应该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降低主要车行园路比例和路网密度。园路用地比例和路网密度决定着园林里生境斑块的大小、形状、构造,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的园林设计理论将园路和广场归为同一类用地,推荐一般综合性公园的园路用地比例为10%~15%,永昌湿地公园园路用地比例为12%。

第二,合理选择园路路线。永昌湿地公园园路的修建与自然地形相适应,避免了大型的切坡和填洼,减少了土方量,使自然生境免遭破坏;无论是动水或静水,道路与水体间保持至少10m的距离,维护“水生—湿生—陆生”自然系统的完整性;由于地形的限制,在不能避开的地方采用道路架空的方式(图16);临水的小径设计成了汀步,采用天然石材,铺设时避免使用混凝土。

第三,采用适宜的工程措施。为了减轻硬质路面对生境营造带来的干扰,贯彻“窄路优于宽路、曲路优于直路、自然材料的简易路优于整体路、沥青路优于水泥路、路堑型优于路堤型、无缘石优于有缘石”等原则。同时,湿地公园8m以下的道路均不设道牙,使自然降水顺势流入路旁的绿地洼地。

五、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为人类创造优美的环境,还肩负着维护生态系统的重任。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展示自然内在秩序的可视因素。景观设计中植物系统规划既要考虑视觉和活动功能的需求,更应该从生境塑造的角度出发展开空间布局和细部设计,营造自生演替的环境,在不同尺度上提高环境生态品质。

住宅旁绿地的风水规划

宅旁绿地,一般只供本幢建筑的居民专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列为公共绿地。但这种绿地,最便利居民,又在居民住区各项绿地中占的比重最大(约占50%),因此,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绿地。宅旁绿地上的植物,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必须从生物学及风水学角度加深研究认识植物与人的关系,妥善布置,科学应用。

1.植物有灵性。植物之间,植物与人之间经常存在一种场--生物场。植物有“血型”,植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与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种是一致的)。其远缘与近缘关系,在杂交、嫁接上是不同的。科学测定证明,植物有语言,有情绪,有喜怒哀乐。当折其枝条时,它会释出愤怒的波;奏乐、浇水时,它会发出和悦的波。天台山、南华寺有一种紫微植物(Lagerot Oemia),当人们抚摸时,它的枝叶会摆动不止,人称“怕痒树”。“含羞草”(Mimosa Pudica)植物,只要人们一触动,它就迅速收拢叶片。广东罗定的“风流草”(Mimise SP.),当风吹拂时,其小叶会不停地翩翩起舞。经验统计证明,不和睦家庭中的君子兰不爱开花。家中喜庆将要来时,君子兰提前开花“报喜”。美国的巴克斯特对二十五种不同的植物进行试验后,提出植物具有“超感官知觉”的功能。曾给科学界带来爆炸性的启示。试验认为,植物有“记忆”、有感应,有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超人能力。橡树在伐木工人到来时会自行爆炸,胡萝卜在田里生长中见到兔子时会惊颤不已。状似棕榈的龙舌兰,在电流计上试验出,它能反应试验人的心理感情。甚至追踪其主人的每天安危和喜怒(载《植物的特异功能》彼得·汤普金斯、克斯托夫·伯德著)。

植物能预报信息,不仅有些植物能预报自然灾害(地震、旱、水灾),而且有些植物能预报社会灾害。中国抗日战争,民族危难时期,各地竹子自杀性地大量开花(白花开后即自行枯死)。八十年代末,江淮洪水未发生的当年春季,当地竹子也开花。当地民谚有“竹子开花,洪水到家”,预报了夏秋的水灾。

植物是有气场的。修炼气功的人知道,常对树木采气时,一般不对幼树围采。当集体围树采气之后,会见到树木呈疲惫的倦态,树叶下垂。

2.植物有阴阳。植物有阴阳属性。喜阳的植物,如植(置)于阴湿的环境,则体弱,无花,无果或死亡。如:白兰、玫瑰、茉莉、梅花、牡丹、芍药、杜鹃、菊花等。这类植物,须得一千八百个勒克斯光照度,才能正常发能。而文竹,龟背竹、万年青、绿萝、蓬莱松、巴西铁等,在一百个勒克斯光照度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此类植物可长期置于室内或阴暗处。属于阴性植物。

开花结果的植物,喜欢异性同栽,不宜同性片植或孤栽。孤阳不生,孤阳不长。如银杏树,雌雄同栽,方结白果。苹果对孤栽减产,已为果农常识。高度进化的君子兰,人称其为“君子”,在于不“乱伦”,不俗色取宠,十月结籽实如同人类的“十月怀胎”,一时侍养不周,断绝润水,也不枯萎,脱俗入雅,没有“小人气”。被视为植物中的“君子人”,是高度进化的结果。其进化,来自异花受粉。其花虽系雌雄同体,在蕊萼上生长有雄蕊、雌蕊之萼,花粉可自行授受,亦可异株互相授受。而自授者,不结籽(自行脱落),只有异株雄蕊授粉,方可结籽。确保君子兰一代一代的壮美。粮食作物的玉米,阴阳成对互生籽粒,故皆为偶数行粒,或14行、16行、18行。绝无奇数行生长之例。植物的阴阳属性,是广泛存在的。

3.植物合五行。植物之间以及万物之间,都存在“场”。在场的作用下,各物体的微粒子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转移变化。“铜器不存金,存金金不纯”的谚语,来自民间的经验总结。金存在铜器中,时间久了,则金不纯,而铜器却含金了。动、植物化石,也非温、压所致,而是岩石气场所生。现代科学研究,逐渐揭开了这个谜。1988年苏联科学家发现物体周围都有粒子场,人体有,建筑物有,植物也有。植物间的场的强弱取决于生克制化状况。完全可以用中国的五行理念调整生克制化关系。用植物的五行来布场,不仅考虑观赏性,而且具有功能性。可调整环境,调整情怀,颐养身体。如临水的园林建筑,配置“黑色”(低明度)的植物,用以调节人体的肾部。如松柏、蒲桃、旱莲等。而用于调节心脏和神经的,栽植五行中属火的红色系列植物、花卉。如火石榴、木棉、象牙红、枫、红桑、红铁、红草、红背桂等。调节肺部的植物,可用五行中属金的白色系列的植物。即树皮白、花白或叶白的植物。如白千层、柠檬桉、九里香、白兰、络石、白睡莲、冰水花等。而调节肝部的植物,可用五行中属木的绿色系列植物。如绿牡丹、绿月季及大量的绿色林木。调节脾胃的植物,可用五行中属土的黄色系列植物。如灵霄花、黄素馨、金桂、金菊、黄钟花、黄玫瑰等。植物间的相生、相克,是普遍的,农林、园艺业应当必懂,如葡萄栽在松旁不结果,栽在榆树旁结酸果。

植物与人,也存在生克关系。如孕妇宅旁怕柏树,因树气味促呕。民谚有“榕树不容人”,榕树气根的气场对人不利。不宜近宅。葡萄架下不宜睡卧,气场不利于人体。民谚有“东种桃柳,西种榆;南种梅枣,北杏梨”,又有“宅后有愉,百鬼迁移”。“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颚”。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隐居的住宅,题诗赞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台前”等等无数的民谚和诗文,都是对植物与环境的适宜与不适,生克关系经验总结的口碑文载,应加研究借鉴。

总之,街坊宅旁绿地规划,应注意运用植物的灵性,植物的阴阳属性,植物与人,与环境以及植物之间生克制化的五行关系,不仅力求景观美,而且注意发挥植物的功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风水环境。

4.形态求吉。宅旁绿地上的树木形态,从风水形势派观点论之,关系着宅居的吉凶。树木可利人,亦

可害人。应趋吉避煞,有所宜忌:①树干忌立于门、窗前。滋养人居环境的宇宙能量,以微波形态不断作用于房宅。门窗是主要纳气之口。微波试验证明,细小的一根针立于微波天线纳气(波)之口处,即出现驻波干扰。由此观之,传统的风水观念忌在门、窗前立杆立树,不仅是经验统计学上的,也是科学上的正确认识。而用约定俗成的说法是,“门”中“木”谓之“闲”字,是用汉字归纳的简易流传形式,加以提示,利于记忆。其他还有“口”中“木”为“困”字等。即在庭院中心忌立树木。“荫者阴也”。庭荫树立于庭院中心,呈阴压阳地,多避忌。庭是一个太极,庭心是太极的“天心”,是穴位,是崇阳的,不可长期阴压。②行道树、绿篱走向忌冲向房宅。可能造成煞气冲向的信息引导,不利于居住。③忌大树遮门窗。不利于通风采光。树荫属阴。④忌大树下建小屋。有“屋在大树下,灾病常到家”之说(《阳宅十书》)。常年处于荫阳之地,不利于采光卫生,又易引雷火。⑤其它意象不吉形态的树,忌在门、窗视野常见处。如痈肿怪树,朽枯空心树,藤缠“缢颈树”,歪头倾斜树等。这些形态的树具有形象上的符咒隐语引导的不吉利意象,不宜作宅旁绿化用。

5.植物宜合民俗文脉。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对主行多绿化植物积累了不少感官上的美丑善恶习惯印象,流传下来的习俗文脉,对城乡宅居的吉凶场气的趋避选择,在规划布置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学习参考资料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单体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是指建筑周围的专属场地,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体的转角处及附属在主体建筑四周的小面积独立区域,通过围合或占领形成开放型的外部空间环境。这类环境既是建筑的专用空间,与建筑的使用者产生必要的行为联系,它联系着建筑室内环境与城市公共环境,是人们由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对单体建筑环境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城市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自然空间相融合,形成和谐的对外开放空间体系,使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连续部分。 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单体建筑外部空间中人流、车流等流线的安排与组织关系的处理上。在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人流量大,进出时间相对集中,这就需要恰当的流线安排,以分散、引导人流。同时在有些外部环境中还应考虑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供临时停放各类车辆,此外,还要考虑消防车道的设置等。 单体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一般处于整体环境的边缘地带,为了提高其安全性,需重视空间边缘的设计,在保证环境的延续性、功能性的同时,提高角落空间的安全性。 (2)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应具有易于识别性、空间形象的整体性和室外空间景观的个体性。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的空间设计应依据建筑的类型适当设置明显的标志性构筑物,以增强主要建筑在这一地区的可识别性。同时,空间景观要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环境景观形象,并在设计与环境设施配置中注重表达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特征,结合现有的地貌、植被等,形成鲜明的空间个性。 (3)多功能性原则。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空间因建筑性质和所处地段不同,其功能性质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外部活动空间,往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的活动场所。如大型公共娱乐建筑周围的空间既有缓解、疏散人流的作用,也有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如散步、聊天等交往的需要。纪念性建筑周围的空间既要满足外来观赏者对大环境的欣赏要求,又要满足周围居民平常的休闲娱乐要求。 (4)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的功能性质和使用要求外,这里还要强调室外空间的舒适性,如室外空间环境的夏季有遮阳,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10T09:35:08.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杨竣凯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身份证号码:33018219860816XXXX 浙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生态规划理念是针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提出的,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基于此,论述了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然后从园林景观设计流程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内容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居住条件随之不断提高。所以,人们对建筑不仅包括基本的居住需求,也包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居住环境是否具备环保理念等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观赏和艺术要求,而且应该满足人们对生态的要求。基于此,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不同要求,或者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人们审美观念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1 生态理念及设计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所在居住区域的生态保护意识,主要是指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保护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应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善的发展,而非过度开发建设或是根据自身喜好去改造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生态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依存,进而实现人类进行生产、建设、改造生态的目的,并将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生态理念引导园林设计,并有效、科学地融入生态设计,使得园林设计由单一的叠山理水、栽植养护、建筑塑景等传统设计,提升为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使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满足生活、节能、休闲、环保等多功能需求。 2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整体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其涉及到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并且相互联系,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植物学、生态水文学等。为了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相关人员要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原则,从关联性和整体性两个角度确定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中,之所以进行生态规划,是出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了确保生态功能优先原则能够应用到现实中,除了以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还需要协调好关联性治理和整体性规划两个方面,确保把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区域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指的是在园林景观实际设计中实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保护当地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或者合理保护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或者合理利用当地的节能材料和绿色植被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保证其具有一定区域性特点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设计环节也应该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地形地貌,以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可以帮助人们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融入生态理念,进而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3 生态设计的原则 将生态设计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艺术美观3个原则,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在兼具美观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 3 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3.1 乡土树种的生态种植 园林设计中重要的造景手法是通过植物营造,一般采用植物群落、丛植及孤植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园林设计者在种植设计中,首先尽最大可能避免对已有并长势良好的植物进行移植或移除,这也是对设计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栽植乡土,如有特殊需求,应充分研究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多因素后,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较高的植物种类。最后,需要对大型树木或是枝干茂盛的大树定期进行养护、修剪,促进植物良好、快速地生长,也可避免因自然因素,如雷电、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树木倒塌或是枝干折断而带来的负面效果。 3.2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分散建设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生态建设,应该结合公园形式,其中包括绿化带和植被护坡的设计等。园林景观一般分布于城市之间,作用是完善居住者生存环境。在园林景观中建设公园,会将公园逐渐变为绿化城市的装饰品,以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为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掩盖环境的引燃物,应该对园林进行分散建设,即处理好不同空间中的大小关系、密度容量以及形状大小等,同时应该合理科学布局园林、建设人工环境,尽量追求自然化。建筑空间也应该疏密交错,或者结合多种自然景观。例如,水体景观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水流的跌宕起伏给人以视觉享受。水体景观的利用也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效调节温度,以便给人以身处大自然的感觉。此外,对生态景观进行分散建设也可以添加锻炼器材、提供足够的锻炼场所。 3.3 保留原有生态环境 原有的生态环境是经过亿万年演化而成的,拥有可以完成自身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具有较强的生态承载力,而在现代环境建设中,忽略原生态的重要性,随意挖、填、埋,破坏原生态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可能以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巧妙利用原生态景观,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景观。 3.4 注重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以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平衡 在城市中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目的是改善城市面貌,将城市变得更加整洁与美观。国家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并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园林景观建设。对现代城市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应该经过反复思考,将基本的规划理念、人们的居住需求以及城市的发展需求等作为导向,以当代美学为依据,将园林景观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绿色之家。在现代城市中建设景观园林,应该体现出环境的美观。美作为一个评判园林景观建设的标准,应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突出美学,强调艺术。同时,园林景观的建设应该突出强调生态与美学的结合,通过合理种植、科学栽树,将现代化城市建设成一个人们最高的精神修养场所。为避免人们的审美疲劳,应该将城市

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景观园林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求景观园林设计师要以开放和务实的眼光看待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追求现代化的景观园林风格。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园林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概述 (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的景观园林主要是指城市园林绿化,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放置座椅等,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和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都是经过专业的园林设计师精心设计的。 设计合理的景观园林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可以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的目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二)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加入了生态美学的元素。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反思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试图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文明长久生存之道。基于这样的认识,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师更加追求接近自然的景观设计,尽量减少人类参与,也就是园林设计师口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 第二,以生态为核心。我们现在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在园林设计中融合进自然生态观念,尽可能的还原最真实的自然生态之美,所以,以生态为核心成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师开始关注和研究园林与生态的关系,并尝试着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现代景观园林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最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的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第三,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求倡导多元化,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我国景观园林发展的深化,现代以及未来景观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民族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对中国来说,虽然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有 目的的设计改造古来有之,但是把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研究并设立相关专 业的时间并不长。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学科关系紧密。这其中环境景观设计是与艺术设计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方法为基础,对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环境景观设计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 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 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 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 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 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 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 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 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 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 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 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分析——生态主义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姓 名: 赵国栋 学 号:200900650202 班 级:09 级景观1班 指导教师: 顾云亮 景观艺术设计原理 T H E A RT O F 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 P R I N C I P L E S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T W E I H A I

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分析—生态主义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使工业遗址改造在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理解,生态主义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 以景观设计师哈克(Richard Haag)[1]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和俞孔坚[2] 的中山岐江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图1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出自 https://www.sodocs.net/doc/ae14550169.html,/ ) 图2 中山岐江公园 (出自 https://www.sodocs.net/doc/ae14550169.html,/ ) 【摘要】通过对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和中山岐江公园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现代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工业遗址;生态主义;景观设计;保留;再利用;再生设计 作者:赵国栋 学号:200900650202 [1]西雅图人哈克(Richard Haag)曾两度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最高设计奖,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 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解析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解析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18-01-09T15:16:10.8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李珊珊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理念融合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设计的原则,并就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提出了个人见解。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对环境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渐渐认识到建立低碳环境的重要性,而城市园林作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闲场所,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理念融合园林景观中的意义及设计的原则,并就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提出了个人见解。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引言:低碳的主题是抓住自然的核心,一方面减少人为生硬的干涉,另一方面尊重自然的意愿,统而言之便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理念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对国际环保呼吁的应和,更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和谐观的回归,可以说“低碳化园林”的发展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众望所归。 1.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致使大量能源资源受到无限度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当中。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与推广,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问题开始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要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就应彻底贯彻低碳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目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应当着重把握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将低碳理念落实到设计工作的每一处环节当中,使能源消耗得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得以降低。总而言之,将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当中,不仅可保证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与当前节能减排的生活理念相符。 2.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低碳理念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以人文本:这一原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目标和愿望。 2.2量化原则:量化原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的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量化,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 2.3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地形特点设计景观,使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 2.4借景增值:设计前仔细考察园址或选址,善于“借用”周围环境为园林景观“增值”。 3.低碳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3.1因地制宜,减少地形改造的能源消耗 自然风景类型很多,有山岳、丘陵、草原、江、河、湖等等景观,不一而足。但凡称得上自然风景的地形地貌必定是美的。在这样的地域,只需稍加人工点缀和润色,便能成为风景。这也即是园林艺术布局中讲究的“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道理。但在自然条件贫乏的城市用地上造园,则需根据园林性质和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对原有地形地貌微量调整,精炼地、概括地塑造地形,不宜大兴土木掇山理水,简单的摹仿自然风景。因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对基地的不同特色进行分析比较,尽量保持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减少人力材料的消耗,才能达到既美化改善环境,又低碳环保的效果。 3.2低碳绿化景观设计 为了可以让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植物固碳能力的优势互补也要非常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类型的固碳释氧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常绿灌木最强,其次是落叶乔木,再次是常绿乔木,最后是落叶灌木。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应该要加大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比例,搭配也要科学合理,不仅可以让冬季的景观得到改善,还可以让绿化景观的固碳释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2.2高龄树种和低龄树种的合理搭配 通常来说,高龄树种的固碳能力并没有低龄树种的强。但如果只针对一棵树木的碳贮量来说的话,古树要比常规树种要高,但古树的总碳贮量有限,因此合理的搭配低龄树种和高龄树种,不仅可以提高绿化景观的固碳能力,还保护了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资源。 3.2.3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比慢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但一些速生树种不仅固碳能力强,释碳能力也非常的强。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要进行全面的考虑,选择周期长且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将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搭配种植,从而获得较高的固碳效益。 3.2.4常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的合理搭配 相比常规的园林植物来说,乡土植物对于当地的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固碳效率也比较高。因此将常规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科学合理的进行搭配,不仅能够让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本土园林植物资源的发展。 3.3水体景观营造设计 在园林景观中,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起到营造作用。当前,人们对水的需求越来越高。水体应用到当前园林设计中较多。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在对水体景观营造时,还应重视园林景观的美化特性,应用低碳理念,构建低碳园林,迎合人们对低碳型园林景观的需求。毋庸置疑,水在水体景观设计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突出的主体功能,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融入低碳理念。园林选址要结合周围的地形特征,使用较少的材料,减少能源的浪费。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时,不仅要重视整体效果,还要突出景观的豪华性,节省开支。就是水体园林景观中的灯光和音乐等辅助性设计,配置有关管理部门,将水源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不必要损失,重视音乐和灯光的节能,提高水源利用效率。水体植物的配置要合理,植物不仅提高园林的观赏效果,还能净化水源,降低水源污染率,对水体景观进行软化。作为园林设计人员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把低碳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中,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园林景观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3T13:50:03.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李华龙 [导读] 本文对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如皋壹言置业有限公司 226500 摘要:现代园林景观不但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同事也是一个城市的亮点所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对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问题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现状及其必要性 1.1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目前,人们不再满足居住环境的基本条件,而是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强的意识,设计师再设计景观时注重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力求人与自然高度结合,将园林景观建设理念展现出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相关部门会投入资金与人力,根据自然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等特征来提高生态建设,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居住环境。 1.2 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1)观赏性价值 对于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运用,其首先在美观性方面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这种观赏性方面的作用表现对于城市整体视觉效果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都是比较有效的。在城市发展的恰当位置进行园林景观的有效布置,进而也就能够促使该区域的美观性效果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强的观赏性,达到艺术性园林构建效果。 (2)生态修复价值 对于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其还能够在生态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这种生态性价值的体现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城市未来发展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绿色化表现,能够较好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促使其生态环境能够较为平衡可靠。在这种生态修复价值的体现中,其主要就是通过促进城市发展中的水循环合理流畅,保障各类植物的应用较为合理来实现整体生态效益的体现,努力构建生态型城市。 (3)宜居性价值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中,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落实还能够在最终宜居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这种宜居性价值主要就是指园林景观的布置能够充分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促使城市更加适合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宜居性价值不仅仅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改进,在艺术性和陶冶情操方面的表现同样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如此也就需要按照人们需求进行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布置,尤其是要避免和人员需求相违背。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在每一座城市建设规划中,都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首先要保护当地的植被绿化,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选配植被种类,避免出现物种之间的竞争,要种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植物。 2.2 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的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存栖息的环境,也包括新生物适应生长的生存栖息环境,要保护城市中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群,如城市中的自然河流、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湿地、盐碱地、沙地以及低洼地等生态较为脆弱的地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对本土树种和区域适应性的植被进行有效的保护。 2.3 生态学原理 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还要兼顾人们生存的客观环境,将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及生态植被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互惠共生的目的,避免相克的植被种植在一起。 3 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遇到的问题 3.1 景观设计缺乏创新 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美观,让人们了解其景观价值及城市背景;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创新与个性,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中,模仿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颇多,没有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无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3.2 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缺乏长远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合理的景观设计是推动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可是在实际的条件面前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的发展,设计理念不够创新且缺乏专业性;长远的景观设计规划是以人为本,若忽略了人文环境就很难达到景观建设的目的,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要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利益,将生态和人文有效的结合起来,才会为社会创造长远的经济效益。 3.3 园林规划建设中只注重建设、缺乏管理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争先修建园林景观,耗费很多的人力与财力,往往建设完成之后缺乏妥善的管理,忽视对园林植被的修剪、浇水、除草、施肥和防虫害等日常管理,这样就会降低植被的成活率,无法保证园林景观规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也浪费了很大的财力,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达不到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4 传统风景园林在现代城市景观的有效融入 4.1 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 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趋势,所以在建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使用功能和人性化为目的,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 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

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科学、艺术、历史的总结与概括。’人文景观具有以下特性:时代性人文景观是时代不断发展衍生的产物。历史遗迹、艺术遗产,是人类文明最客观的载体。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工艺、材料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文景观被深刻烙以历史痕迹,因此它具有时代特性。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艺术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好见证。 差异性由于地域的不同,人文景观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域差异与民族差异等方面。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当地居民会以最为适宜本地环境的方式,进行屋顶构建、院落布局来实现生活所需。此外,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景观的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均具有民族特色。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浅谈景观环境节能环保设计

浅谈景观环境节能环保设计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开发各类资源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加凸显。大量自然景观正在逐渐减少,对全球的生态平衡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建设现代景观环境时更要着重强调环保设计。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节能环保就是发挥大自然的美感功能和最大的自动调节能力。本文通过对景观环境中节能环保设计的重要性理解,并对现在设计中存在的节能环保现象进行分析,加强了景观设计中对环保的认识。 关键词:景观环境;节能环保;规划设计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更加渴望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不仅要求自然环境的洁净,还有对周围景观的整体美观的提高,使景观环境融入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许多的景观设计却没有考虑节能环保,使得景观增加魅力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景观设计中,将景观环境与生态自然、经济发展、文化内涵、交通等方面协调融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整体。 景观环境设计概述 (一)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 景观环境进入人们的生活是始于纽约中央公园,园林景观成为了居民愉悦身心、赏心悦目的公共活动空间,继而便形成了后来的景观艺术。现代景观环境设计则是由建筑学融入景观艺术而形成的新的设计思想,节能环保理念在设计中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1、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以人为本的景观环境设计要遵从各个阶层的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不同的场景布置相应的设施。在建筑物、广场、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为居民提供便利洁净的景观。 2、生态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师应科学的选择建造材料,既要有自然美感,又保证生态循环,从而创造更适合的绿化景观。其中包括对湖泊、绿地、花草、动物等实物的保护,还有对城市中的空间、温度、声音、气味等无形的环境的净化提升。 3、注重文化内涵的环境设计。将地区的历史事件、宗教活动、传统产业、民间工艺等文化与景观环境相结合,通过视觉、听觉等传达给大脑,对景观环境形成全面的印象,既显出地方独特的景色又不单调乏味。 二、节能环保理念与景观环境设计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卜祥志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卜祥志 发表时间:2019-07-23T14:51:16.3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卜祥志 [导读] 摘要: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生态、环境等作为重点,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亲近感,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上海中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生态、环境等作为重点,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亲近感,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问题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风景园林工程修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建立起来,就当前高楼大厦的建设,需要用以园林工程进行衬托,它属于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在高科技的社会中以一种自然的生态形式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难度。本文对生态园林景观施工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供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1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概念分析 1.1生态风景园林的定义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是结合了自然风光与人为设计为一体地人文景观,经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进行展现,为城市营造出一个贴近人类生存要求的区域环境。生态风景园林就是把人主体纳入了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充分的展现出其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自然界方面的关系,是一种平衡和自然地园林设计理念。 1.2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生态园林景观工程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两者互动的关系,他们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本的矛盾,自然则是不经过雕琢的质朴,人为则是精心设计的技巧,设计最高理念在于经过人为地动态化干预,寻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设计出满足现代化建筑风格,又有着生态效能的园林工程。艺术与自然都作用在园林设计推向新高度,是城市发展进一步的要求,这些就是现代化城市建筑增添自然风光地人文设计,经过新锐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充分的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感。生态化作为园林工程的实际效用限定,从大处着眼的花草树木安排,对其小环境气候实现调节,有效的发挥出园林工程基础功能,就整体、细节方面,设计人文内涵的建筑,把风格柔化成景观意义地自然风景,展现出城市与园林最佳的结合设计。 2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 2.1严重缺乏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的人文气息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城市主题景观设计时并没有注重添加一些人文气息,只是单方面的注重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没有根据相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因此使城市主题景观设计根本不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效果。在城市主题设计环节中,没有较多融入生活气息,对城市主题与人们的和谐相处有一定的阻碍性。 2.2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的设计师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意的设计,而是在很多都是复制抄袭其他的设计主题,从而就会就与其他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定的重复性,没有展现出实际的园林观景设计的优势,因此对于整个城市主题就失去原有的色彩。而且在设计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形情况和城市的变化等其他因素,一味的只是考虑原来景观的美观性,从而对于人们生活来讲却没有多大的意义。 2.3施工管理难度较大 因为园林工程施工的参建单位较多,时常出现工种交叉作业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协调其各部门,沟通好各环节进程,进而保证了工程项目施工效率。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因为缺乏了必要地沟通交流,造成了工序的混乱,衔接的不当等等问题出现,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及其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3加强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3.1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放样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其作品内在,体现出作品意图,加强工程施工放样技术,保证工程施工放样准确性。比如说:子堆叠假山石,叠石筑假山地理念,对其假山意境进行严格的把握,指导施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讲究了三远,进而实现幽深意境的状态。在文人造园林活动的过程中,其理论都对其园林艺术有着较大影响,影响深远地画家郭熙的“三远”说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对其三远的概念进行调整,作出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2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原则 3.2.1让艺术效果结合城市生态园林的实用性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在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时候,我们不仅要对整个景观工程的艺术形态注重,而且还要注重整个环境的实用效果。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就是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其中要考虑到艺术的美感,从而与实用性进行完美的结合,让城市园林景观的呈现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便于人们更好的休闲和娱乐。 3.2.2保持生态平衡性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生态性,同时也是建造主题公园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也是衡量主题公园建设价值的标准之一。所以在设计城市风景园林时候,设计师要站在生态的角度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说种植适合当地地质和气候环境的植被,从而有利于保持在城市主题公园的生态的平衡性,让人们的视觉效果也感觉非常舒服。 3.3植物群落营造的技术 就借鉴地带性的植物群落,模拟了自然群落的模式,对其群落生态设计进行实施,在实际的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就鼎湖山自

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 蔺宝钢吕小辉何泉编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原则 一、环境景观设计概念的界定 二、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 三、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原则 第二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测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环境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 二、西亚环境艺术设计 三、欧洲古代环境艺术设计 第二节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第三章环境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 一、基本要素 二、影响基本要素的变量 三、要素的组织 第四章环境景观空间中的复合界面要素 第一节区域地形要素 一、地形 二、地理气候(微气候)第二节基面要素 一、硬质要素 二、柔性要素 第三节围护要素 一、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立面 二、独立墙面 三、台阶和坡道第四节环境景观中的设施小品要素 一、环境设施小品的类型 二、环境设施的功能特性和设计原则 三、环境设施的设计要求 第五节城市环境中的景观雕塑 一、城市雕塑的基本形式 二、城市雕塑的的表现类型 三、城市雕塑的类型 四、雕塑材料的选择第五章空间行为和行为在空间中的秩序 第一节环境—行为概念 一、行为的含义 二、行为的特点 三、影响行为的因素 第二节空间行为 一、领域和领域性 二、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 三、私密性和拥挤感 第三节行为在空间中的秩序 一、行为在空间中的流动与分布 二、环境空间的组织构成 第四节行为的类别和具体内容 一、行为活动的类别 二、几种具体的行为方式 三、年龄差异引起的行为差异 四、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对空间的要求第六章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二、办公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三、商业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四、文化、纪念性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第七章道路环境景观设计 一、道路的比例 二、路面设计 三、道路种植设计 四、停车场设计 五、道路设施设计第八章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第一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的要求特点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第二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容及要点 一、居住区空间的划分与设计 二、步行与坐憩行为及其休憩空间设计 三、活动场地设计四、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 五、学生作业评析 第九章校园环境景观设计 一、学生的行为特点 二、校园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三、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四、学生作业评析 第十章城市广场环境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类型 二、城市广场中人的行为及活动内容三、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点 四、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略) 5、《城市景观》魏向东、宋言奇【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王向荣、林菁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10、《建筑外环境设计》钱健、宋雷【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2、《外部空间设计》日本卢原义信【M】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 28、《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30、《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园林绿地总体设计》【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3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约翰.O.西蒙兹. 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33、《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朗西斯 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第一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原则 一、概念的界定 二、内涵 1.功用性 2.生态性 3.文化性 4.社会性 5.心理性 6.美学性 三、设计原则 1.动态性原则 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复杂性与系统性,要求在设计中必须以动态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就是将景观环境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浅析景观设计师的生态主义思想及实践

浅析景观设计师的生态主义思想及实践 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的支撑,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以人类的文明为纽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类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混乱的高速路、无序蔓延的城郊、拥挤不堪的城市使我们意乱神迷,深受其害,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自己建造的钢筋水泥的机械的环境中。然而,当我们陶醉于机械的力量、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时,当我们陷落于日益复杂的生活空间、城市和道路系统时,现代技术已经在无形中破坏了我们周身的自然环境,降低了地球的可居性,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和文明的延续。 正文 景观设计师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并利用其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将人工景观和谐的融合在自然景观之中。由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和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到18世纪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再到20世纪初的“斯德哥尔摩学派”,生态主义的设计思想都仅仅建立于经验主义的生态学观点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学派”的兴起为20世纪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量化的生态学工作方法,将景观规划设计引向了一个更加科学的理性的层次1。 1、设计结合自然——伊恩.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表达 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人与自然极端对立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的经历也促使了后期生态主义理念在其头脑中的形成。麦克哈格的童年时期,从他家出发的两条道路具有天壤之别:一条伸向肮脏、邋遢、贫困、充斥着黑烟和尘垢、令人沮丧的格拉斯哥市(glasgow),而另一条路则深入农村,最后到达美丽的克莱德湾,沿途遍布壮美的牛、马,茂密的黑檀树林、草地和沼泽、跳跃的鲑鱼都令人兴奋而欢愉。然而,当他以悠闲怀旧的心情重返故乡时却发现:原本森林覆盖的丘陵被推平,欢唱的小溪被埋成了暗沟,浓密的山毛榉林被砍光,长着兰花的沼泽已难觅踪迹,石板路被清一色的柏油路代替,云雀、狐狸等野生动物被家养宠物取代。格拉斯哥的污染粉碎了原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儿时的美丽欢愉情景不再,深切的痛楚笼罩在麦克哈格心头2。残酷的血战和病痛的影响使麦克哈格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封闭、阴暗、潮湿的空气使麦克哈格身心俱疲,形如枯槁,内心痛苦而焦虑。是地中海迷人的风貌、波光淋漓的海湾、崖边布置精巧的花园、迂回的山路使他重新回归了生命的平静。麦克哈格深切的体会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瑞士春光明媚的草地、白雪皑皑的山峰,日观云朵夜看星的美好时光,更为深刻的触发了麦克哈格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感悟,加深了他探究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信念。麦克哈格的切身经历使他认识到阳光、大海、花园、山岭、积雪和田野等美好的景观元素与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息息相关。 麦克哈格在乡村和城市之间并没有偏颇的扬弃任何一方,他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最好体现,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能同时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此外,麦克哈格还倡导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将景观设计与自然结合起来。他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建立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认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