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形式逻辑第四章复合判断

形式逻辑第四章复合判断

形式逻辑第四章复合判断
形式逻辑第四章复合判断

第四章判断(二)

[学习提示]本章介绍各种复合判断。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什么是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分类的根据;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及逻辑性质。

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性质是复合判断推理的基础,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要牢固掌握。其中还要注意把握联言判断与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与不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几种主要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的逻辑形式;假言判断的等值转换形式等内容。

第一节复合判断概述

一、什么是复合判断

指本身含有其它判断的判断。如:未来战争或者是核战争,或者是常规战争。

二、复合判断的构成及形式

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将支判断(命题变项)联结起来而构成。

形式:是由联结词与命题变项组成的表达式。

三、复合判断的种类

以联结词的逻辑性质为标准,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四种。

第二节联言判断

一、什么是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共同存在的复合判断。例如:

泰山既雄伟,又壮丽。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言联结项构成。联言支可以有两个或三个以上,联言支通过联结项“并且”联结起来。一个二支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P并且q

在现代逻辑中,“并且”也可用“∧”(读作“合取”)表示。这样,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也可表示为:

P∧q

在现代汉语中,联言判断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连贯复句、转折复句与某些单句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联言命题常用省略的语言形式表达,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省略连接词)

二、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联言判断的真假决定于联言支的真假。一个联言判断,只有当它的联言支都真时,它才是真的,只要有一个联言支假,它就是假的。

两个联言支中如果有一个假或者两个都假时,那么,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联言判断的真假值与联言支的真假值的制约关系可以用下列真值表来表示:

现代逻辑认为,一个合取式(P∧q),只要支命题都真,即使支命题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也是真的。例如,“1+1=2,并且雪是白的”这个联言命题就是真的。然而,在实际思维和语言表达中,人们不满足于仅从真假值的角度对联言判断加以研究,而进一步从联言支之间不同意义上的联系作具体分析,以便准确使用这种判断。

在数理逻辑中,如果将联言命题联言支的次序前后颠倒,并不影响整个联言命题所表达的意思。但在日常语言中,联言命题联言支的前后次序有时是不能颠倒的。如果颠倒,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第二节选言判断

一、什么是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是断定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或只能有一种真情况存在的判断。

选言判断至少包括两个支判断,它的支判断叫选言支。选言支通过选言联结项“或者”、“要么”等联结而构成选言判断。可见,选言判断是由选言支和选言联结词两部分构成的。

选言判断一般由选择复句来表达。在日常生活中,选言判断也可用省略的语言形式表达:(1)冠军或者是法国队,或者是巴西队。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二、选言判断的种类

选言判断的逻辑特性就是选言支是否可以同真。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所反映的事物情况可以有两个以上或全部同时存在,即选言支可以同真,那么,选言支之间是相容关系,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所反映的事物情况只能有一个存在,不能有两个以上存在,那么,选言支之间是不相容关系。

根据选言支之间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1.相容选言判断

(1)含义:

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诸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并且可同时为真的选言判断。

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汽车没按时回来,或者是路断了,或者是车坏了。

(2)逻辑形式:

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或者q

其中“p”和“q”表示选言支,“或者”是联结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也可以用符号“∨”(读作“相容析取/析取”)来表示。这样,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也可表示为:p∨q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相容选言判断的关联词语除了“或者”以外,还有“是……还是”、“也许……也许……”、“不是……就是……”等等。

(3)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

在相容选言判断中,只要有一个选言支真,它就是真的,只有当选言支都假时,它才是假的。

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

2.不相容选言判断

(1)含义: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有而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

①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

②或者是英雄创造历史,或者是群众创造历史,二者必居其一。

(2)逻辑形式: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要么p,要么q

其中“P”和“q”表示选言支;“要么……要么……”表示联结词。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也可用符号“∨·”(读作“不相容析取”)来表示。这样,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也可表示为:

p ∨·q

(3)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

在不相容选言判断中,有而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它才是真的;选言支全假或有两个以上选言支真,它是假的。

第三节假言判断

一、什么是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因为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所以又称它为条件判断。

只要我们团结奋斗,胜利就会到来。

假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词构成。两个支判断中,表示条件的支判断,位置一般在前边,称为前件。另一个支判断,位置在后边,称为后件。

既然假言判断反映了事物情况存在之间的条件关系,那么,事物情况存在之间有哪些条件关系呢形式逻辑主要涉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这三种条件关系。

所为充分条件,就是:设p、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是否有q不能确定(既可以有q,也可以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条件。如“摩擦”对于“生热”来说,就是一个充分条件。因为,只要“摩擦”就必然“生热”。而不“摩擦”是否“生热”不能确定,既可以“生热”,也可以不“生热”。换言之,有许多情况(其中也包括“摩擦”)可以导致“生热”,而仅仅“摩擦”就足够了。

所谓必要条件,就是:设p、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而有p,则未必有q(可以有q,也可以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必要条件。如“认识错误”对于“改正错误”来说,就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没有“认识错误”就必然谈不到“改正错误”。而有了“认识错误”是否就有“改正错误”,不能确定,既可以有“改正错误”,也可以没有“改正错误”。换言之,有许多情况(其中也包括“认识错误”)可以导致“改正错误”,也是“改正错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有此条件却不能确定有相应结果。

所为充分必要条件,就是:设p、q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有p,就必然有q,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说,就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有“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换言之,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条件,不仅是充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二、假言判断的种类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含义:

是断定一事物情况存在,另一事物情况也必然存在的假言判断。

以“p”和“q”分别表示两种事物情况,如果有p必有q,那么,p就是q的充分条件。

如果泼水,那么地就湿。

(2)逻辑形式: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在这个公式里,“P”和“q”分别表示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是联结词。该联结词还可以用符号“→”(读作“蕴涵”)来表示。这样,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也可表示为:

p→q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还有“假使……就……”、“倘若……则……”、“只要……就……”等等。

(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是断定,前件真,后件也真。就是说,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真后件也真时,它是真的;如果当前件真,后件却假时,它一定是假的,因为这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而当前个假时,后件不论是真是假,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因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未断定,前件假,后件怎么样。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的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含义:

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不存在,另一种事物情况就不存在的假言判断。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

所谓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无p必无q,那么,p就是q的必要条件。

(2)逻辑形式: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在这个公式里,“P”和“q”分别表示前件和后件,“只有,才”是联结词。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词还可用符号“←”(读作“反/逆蕴涵”)来表示。因此,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可表示为:

p←q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除了“只有……才……”以外,还有“除非……不……”、“除非……才……”、“……才……”等等。

但是,“只有……才……”这种句式并不都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其中,“只有”表示量项。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是断定,前件假,后件也假。就是说,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假,后件也假时,它是真的;如果当前件假,后件却真时,它一定是假的,因为,这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条件;而当前件真时,后件无论真假,它都是真的,因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未断定,前件真,后件怎么样。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的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含义:

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存在另一种事物就存在;该种事物情况不存在另一种事物情况就不存在的假言判断。

一个整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

所谓充分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有p必有q;如果无p必无q,就是说,P不仅是q的充分条件,而且是q的必要条件。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2)逻辑形式: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并且只有p,才q

或表示为:当且仅当P,才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词,也可用符号“?”(读作“等值”)来表示。这样,上述公式也可表示为:

p?q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还有“只要并且只有……才……”、“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等等。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了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即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就是说,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真后件也真,或前件假后件也假时,它是真的;而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或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是假的。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

三、假言判断的互相转换

最重要的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等值转换。如果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那么,后件就是前件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p → q) ?(q ← p) ?(-q →-p) ?(-p ←-q)

如果气温降到0℃以下,那么,水就会结冰。

只有水结冰,气温才降到0℃以下。

只有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

如果不学习先进,就不可能赶超先进。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形式逻辑(第四章上(新))

授课教师
刘滨
政治与行政学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复合命题概述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 复合命题概述

一、复合命题的特征:
1.复合命题——包含了其他命题的命题。
例如:小王很聪明 而且 很勤奋。 小王很聪明 小王很勤奋
肢命题
(p、q、r)
(联结词)
复合命题的真假决定于它所包含的命题的真假。
2.命题联结词——将肢命题联结为复合命题的词语。 不同的命题联结词是区分各种类型复合命题的唯一根据。 (1)主要作用: q 将支命题联结成复合命题。 q 反映了不同的复合命题与其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不同的命题联结词的逻辑含义,就是相应的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

(2)在现代形式逻辑中,基本的命题联结词有:
v
真值联结词
否定词:“并非”、“没”、“不”。“ ” v 合取词:“既……又……”、“而且”、“虽然……但是……”。 “ Λ ” v 析取词:“或……或……”。“∨ ” v 蕴涵词:“如果……那么……”、“只要……就……”。“ → ”
v
等值词:“如果而且只有……才……”、“当且仅当”。“
? ”
3.真值形式 ——由真值联结词和命题变项所构成的符号表达式。(完全符号化) 二、复合命题的真假值和真值表: 1.复合命题的真值 ——唯一地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支命题的真假组合。包含两个支命题 的复合命题的真值组合应为 2×2,即4种。 2.真值表: ——用来显示复合命题的真假 与其支命题真假之间关系的图表。
p T T F F q T F T F p ? q

形式逻辑第三章答案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一、下列语境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 (3)、(5)直接表达判断 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全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全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全都是”)。 4.全称否定命题。主项谓项均周延(“没有一个是”=“全都不是”)。 5.特称否定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特称肯定命题。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7.全称肯定命题(更具体地讲,单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全称否定命题。主项谓项均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解: 1.“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EP) 是上反对关系,由SAP假不能够推出SEP真; “所有商品都有商标”(属于SAP)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属于SOP) 是矛盾关系,由SAP假能够推出SOP真。 (注意,在运用对当关系进行推断之前,所有的命题都要先转换为同素 材的性质命题。下同。) 2.“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有些商品是次品”(属于SIP)是下 反对关系,由SOP假能够断定SIP为真; “有些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OP)与“所有零件不是次品”(属于SEP) 是差等关系,所以由SOP假可推断SEP为假。 3.这三个命题分别属于A、I、O和E命题,由它们为真可以推断它们各自 的同素材的性质命题的真假如下: a.SAP真?SOP假、SIP真、SEP假 b.SIP真?SEP假、SAP和SOP真假不定 c.SOP真?SAP假、SEP和SIP真假不定 d.SEP真?SAP假、SIP假、SOP真 四、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S EP?S A P 2.SIP?SO P 3.SAP?SE P 4.SOP?SI P 五、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1.SIP?PIS 2.SAP?PIS 3.SOP不能换位

形式逻辑知识点总结

1、逻辑形式的组成: 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的。 2、概念的种类 判断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取决于其外延中分子对象数量的多少,仅仅包含一个分子对象就是单独概念,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就是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只有一个分子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 判断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取决于语句中所规定的对象的属性是整体具有还是其中的分子对象也具有。 集合概念: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正概念:也叫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也叫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同一关系):a b 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设a,b两个概念,a概念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即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也都不是a 矛盾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4、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2)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同语反复:在定义项中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定义循环:在定义项中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3)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含混;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含混不清的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定义项用了形象比喻。 4)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用否定联项 5、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划分母项的外延)

形式逻辑试题(A)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 “错”。每题1分,共10分) 1.“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这是个正确的划分。(错)还有一个负判断 2.“判断”和“推理”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3.如果一个选言判断为假,则其肢判断均假。(错) 4.“没有一个人是长生不老的”这个判断的主谓项均周延。(对) 5.“MAP , MAS → SAP”这是个正确的推理。(错)s周延扩大 6.“青年人应该奋发向上。”这个判断的主项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错) 7.“两不可”错误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认为两个互相矛盾或互为下反对的思想都是正确的。(错) 8.就三段论而言,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结论。(对) 9.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对) 10. 使人肢体残废或毁人容貌的是致人重伤,因此,仅是毁人容貌不是致 人重伤。(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1.“p→q”与“p←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B)。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2、“简单判断”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A)。 A.直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假言肢 D .负判断 3、“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与“人不都有羞耻之心”这两个判断之间 的真假关系是( D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下列属于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B )。 A.共变法 B.划分 C.求异法 D.剩余法 5、桌子上摆着金匣子、银匣子和铜匣子。金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在金匣中”,铜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匣中”。 现已知道,只有一个匣子里有珠宝,并且这三句话中, 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 C ) A. 珠宝在金匣中。 B. 珠宝在银匣中。 C. 珠宝在铜匣中。 D. 推不出珠宝在那个匣中。 6、“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上述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C)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答案(含原题)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一、下列命题是哪种直言命题?请指出命题的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及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答:这是个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肯定量项省略;“共产党员”是主项;“是”为联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是谓项。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答:这是个全称否定命题(E)。全称量项“任何”;主项“困难”;联项“不是”;谓项为负概念“不可克服的”。其主项、谓项都周延。 3.有些图书是线装书。答:这是特称肯定命题(I)。量项“有些”;主项“图书”;联项“是”;谓项“线装书”。其主项、谓项均不周延。 4.《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答:这是个单称肯定命题。《女神》是主项;“是”是联项;“郭沫若的诗集”是谓项。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5.有些学生不刻苦。答:这个命题一般理解为O命题:有些学生不是刻苦的。“学生”是主项;“刻苦的”是谓项;“不是”是联项;“有些”是量项。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下列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由“有的植物不开花”真,推知“所有植物都开花”假。 答:正确。因为O与A是矛盾关系,由O真可推知A假。 2.由“凡环境污染都对人身体有害”真,推知“有的环境污染不对人身体有害”假。 答:正确。因为A与O是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知O假。 3.由“有人生而知之”假,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真。 答:正确。I与O是下反对关系,由I假可推知O真。 4.由“有的大学生是有理想的”真,推知“所有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假。 答:不正确。I与A是从属(差等)关系,由I真推不出A假。 5.由“所有的古代散文都不押韵”假,推知“有的古代散文押韵”真。 答:正确。E与I是矛盾关系,由E假可推知I真。 6.由“所有的新诗都不押韵”假,推知“所有新诗都押韵”真。 答:不正确。E与A是反对关系,由E假推不出A真。 三、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由已知下列命题的真假,断定同素材的其它三种命题的真 1.已知“某单位职工都买了电冰箱”为假。 答:这是个A命题。当A假时,同素材的E命题“某单位职工都没买电冰箱”真假不定;I命题“某单位职工有的买了电冰箱”真假不定;O命题“某单位有的职工没买电冰箱”为真。 2.已知“某班同学都不是会打桥牌的”为真。 答:这是个E命题。当E真时,A命题“某班同学都是会打桥牌的”为假;I命题“某班同学有的是会打桥牌的”为假;O命题“某班同学有的不是会打桥牌的”为真。 3.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 答:这是个I命题。当I真时,A命题“所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E命题“所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O命题“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4.已知“有的教授不是懂外语的”为假。 答:这是个O命题。当O假时,A命题“所有的教授都是懂外语的”为真;E命题“所有的教授都不是懂外语的”为假;I命题“有的教授是懂外语的”为真。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来确定下列命题的虚假。 1.所有青年都是积极向上的。答:有的青年不是积极向上的。 2.有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答:任何理论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形式逻辑最全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叫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类的联系。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借助于语言(语词、句子和句群)来实现和表达的。 3、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有具体内容,也有逻辑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既与思维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其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逻辑常项,一是变项。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的逻辑常项的不同。 4、简单的逻辑方法: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等。相对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上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个别对象的具体形象及其属性,其中既有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有非特有属性或非本质属性;概念舍支了对象的非特有或非本质的忏悔,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牲,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称为概念的含义。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7、单独概念:是反映唯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摹状词都表达单独概念。 8、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9、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叫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叫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组成的统一的总体,一人集合体所具有的忏悔,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体所具有。非集合体则不同。 10、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负概念。从语言方面说,在表达负概念的语词中,常常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做论域。 11、同一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2、真包含于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不是,那么与之间的关系说是真包含于关系,即真包含于。 13、真包含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即a真包含b。 在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中,都有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和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这两种关系叫属种关系。 1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生命的,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15、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中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道成编辑,2012.1.15. 第一章、绪论 【堂上操练】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2.p←q3.有S不是P4.(p

∧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4.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6章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一、填空题 (1)如果做坏事那么就应受到惩罚。 (2)如果被录取那么就通过了考试;并非没有通过考试并且被录取。 (3)假;真 (4)假;真 (5)假 (6)小王不是大学生或者不是运动员;如果小王是大学生,那么他就不是运动员;如果小王是运动员,那么他就不是大学生。 (7)真;真 (8)他不去 (9)﹁(p∧q)(或者﹁p∨﹁q,因为﹁(p∧q)=﹁p∨﹁q) 二、单选 (1)d (2)d (3)a (4)c (5)d 三、双选 (1)de (2)ad (3)ad (4)be (5)bc 四、多选 (1)abcde (2)acde (3)abe (4)bcd 五、真值表解题 (1) a) p q p∧q p∨q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0 0 0 0 由表可见,p∧q与p∨q不等值。 b) p q ﹁p ﹁p∨q p→q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1 由表可以看出,﹁p∨q与p→q是等值的。 c) p q ﹁p ﹁q p→q﹁p←﹁q

1 1 0 0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1 0 0 1 1 1 1 由表可以见得,p→q与﹁p←﹁q是等值的。 d) p q ﹁p ﹁q p→q﹁q→﹁p 1 1 0 0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1 0 0 1 1 1 1 由表可见,p→q与﹁q→﹁p是等值的。 (2) A B A→B p q p→q p?q (p→q)→(p?q)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1 1 可见,A不是B的充分条件。 (3) p q ﹁q p→q p?﹁q p∧q p∨q 1 1 0 1 0 1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由表可见,当p→q和p?﹁q都真时,p∧q为假,p∨q为真。 (4)设甲去北京为p,乙去北京为q,则 A:p←q B:p→q C:﹁p∨﹁q p q ﹁p ﹁q p←q p→q﹁p∨﹁q 1 1 0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可见,当A、B和C均真时,甲和乙都不去北京。 (5)设甲村所有人有彩电为p,则甲村有些人没有彩电即为﹁p;再设乙村所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大学本(专)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和方法,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规律和逻辑原理,同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逻辑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就中文系而言,本课程应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相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突出、例证生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教材一般都借用了数理逻辑的语言形式,应注意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转换。 五、本课程讲授一学期,约32学时。书面作业2次。 六、本大纲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依托华东师大《形式逻辑》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五、六、十章,教师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多少及学生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由于选用教材不同,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个别内容、术语可能小异,教学中应作适当调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 第一节了解:形式逻辑的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性质(全民性、工具性)。 第二节理解: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二、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了解: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 二、掌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第三节概念的种类 一、理解: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理解: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理解:正概念与负概念 第四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一、理解:相容关系(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 二、理解:不相容关系(全异:矛盾、反对) 第五节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六节掌握:定义及其规则 第七节掌握:划分及其规则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第一节了解:命题和推理的概述 第二节性质命题 一、了解:性质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二、理解:性质命题根据质和量的不同结合分为六种基本形式。 三、掌握: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项的周延性 四、掌握:主、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第三节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掌握:运用命题变形法的直接推理 二、掌握:依据“逻辑方阵”的命题间关系的直接推理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第一节三段论 一、理解:三段论及其结构

形式逻辑习题

形式逻辑练习题 绪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涵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2.“写文章要讲逻辑。”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概念 一、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或普遍、集合或非集合)?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2)在我们的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来约束自己。(3)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4)我们的干部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5)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6)根据森林的效益,可以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 二、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 (3)印度地处亚洲,这个亚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4)小明是个小学生,他表姐是个中学生而且是三好学生,他爸爸是工人。 (5)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知识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两部分。 (6)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 (7)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8)小说和剧本都是文学作品。 三、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 (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 (3)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4)奇数就是偶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 (5)狮子是兽中之王。 (6)资本家乃是剥削别人劳动的人。 (7)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8)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四、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华东师大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 (2)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现代逻辑,古典逻辑。 (3)概念分为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外延。

形式逻辑 第三章 判断

第三章判断(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就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与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就是判断? 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就是,思维对象不就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就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一种事物的情况,就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物情况不就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 ①文学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就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就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就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就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就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就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与语句 判断与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与语句的密切联系 同任何概念都就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就是用语句表达的。语句就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就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

形式逻辑试题精选范文

形式逻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中国人是有志气的”和“中国人是亚洲人”这两句话中的“中国人”这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2.“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物理学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同语反复 3.下列对概念进行限制正确的是——把“犯罪”限制为“反革命罪”。 4.“动物”与“植物”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5.已知“SEP”为假,可必然推出——SIP 真 6.“动物”这个概念属于——普遍概念 7.“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之间具有——同一关系 8.下列限制或概括,正确的是——“勤劳”概括为“美德” 9.“学校可以划分为大学、中学、小学和体育学校.业余学校”。这句话犯的划分错误是——子项相容 10.“期刊分月刊和季刊”,这一划分违反了规则——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全部外延 11.若“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有的P不是S”三个判断均真,则S与P具有——交叉 12.已知“有的学生是优等生”真,则——“所有学生都不是优等生”假 13.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都是单独概念 14.若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则这一判断的形式一定是有S是P15.当S真包含于P时——SAP与SIP都真 16.“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全称肯定判断 17.对于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些B是A,那么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于关系 18.“小王是转业军人”与“小王不是转业军人”,这两个性质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形式逻辑习题集含答案

《形式逻辑》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形式逻辑》(编号为11009)共有单选题,填空题1,论述题,计 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填空题1]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 D、变项 E、逻辑常项和变项 2.“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这里,“干部”这个概念,实在()的意义上使用的。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3.“中国女子排球队多次夺得过世界冠军。”这里,“世界冠军”是()。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4.“战场”和“战士”这两个概念是()。 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5.将“学生”限止为“中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对上述限制和概括的评价最为确切的是()。 A、限制和概括都很正确 B、限制和概括都不正确 C、限制正确,概括不正确 D、限制不正确,概括正确 6.“正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对上述定义评价最为确切的是()。 A、正确 B、不正确,定义过宽 C、不正确,定义过窄 D、不正确,循环定义 7.母项S通过划分,得到并且只得到S1和S2两个子项。如果这一划分是正确的,则S1和S2不可能具有()关系。 (1)属种关系(2)矛盾关系(3)对立关系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只有(1)和(2) E、只有(1)和(3) 8.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A、必定是矛盾关系 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 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E、必定是全异关系 9.“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能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不严格的是()。 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备足够的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 10.“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不构成条件关系 11.“宏达超市的商品不但价廉,而且物美。”这一命题的负命题表达的含义与()相同。 (1)宏达超市的商品价不廉,并且物不美。 (2)宏达超市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3)宏达超市的商品价不廉,但物美。 (4)宏达超市的商品价不廉,或者物不美。 (5)宏达超市的商品如果价廉,那么一定物美。 A、仅(1) B、仅(2)和(3) C、仅(4) D、仅(4)和(5) E、(1)、(2)、(3)、(4)和(5) 12.“航天号飞机的失事或者由于设备故障,或者由于人为破坏;已查明失事原因确系设备故障。因此,可以排除人为破坏。”正确地评价了上述命题推理的是()。 A、推理正确,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B、推理正确,是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推理错误,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D、推理错误,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概念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属种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具有全 异关系。 2.从“属加种差”的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种 差,“判断”是属。 二、单选题 1.“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犯罪”是(B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2.“安顺位于贵州”这句话中的“安顺”与“贵州”这两个词项外延之间具有( D ) A、真包含于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 A、选言判断分为选言肢和选言联结项 B、命题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C、直言命题分为主项和谓项 D、论证分为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4.“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 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5.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 ) 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 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 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 D、把“判断”概括为“推理”。 6.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 ) A、交叉关系 B、全同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7.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这句话中,“中华民族”是( C )。 A、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B、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C、集合概念、正概念 D、集合概念、负概念 8.设a为“《三国演义》”,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C )。 A、a真包含于b B、b真包含a C、a与b全异 D、a与b全同 9.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B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三、双选题 1.在“新闻报导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这个判断中,“新闻”是( B C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2.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BC ) A、“牛”限制为“牛郎” B、“月亮”概括为“星体” C、“鲁迅”限制为“文学家” D、“楷书”概括为“书” 3.下列限制与概括正确的是(BD )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目录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0 第二章概念 (2) 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2)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 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 (3) 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3)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3 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 (3) 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 念的: (3) 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 (4) 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 (4) 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 (4) 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 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 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 (5) 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 (5) 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5) 1.14下列各句话表达了真实定义,还是语词定义? (6) 1.15设下列各句话都表达真实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6) 1.16根据下列各段文章的内容分别找出“片面性”和“革命”的定义,并说明这个 定义是合乎定义规则的: (7) 1.17设下列各句话都各表示一个划分。作为划分,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7) 1.18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是不是二分法?如果不是二分法,则把它改为二分法。 (7) 1.19指出下列各段话明确了哪些概念,主要是用哪些方法明确的? (7) 第三章判断 (8) 2.04指出下到各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 (8) 2.05 (9) 2.06 (10) 2.07什么叫做周延?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11) 2.08下列各关系是对称的或传递的吗? (11) 2.09下列各组判断之间有什么真假关系? (11) 2.10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句话中的逻辑错误: (12) 2.11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否必然地断定了它的肢判断,为什么? (12) 2.12下列各判断是哪种复合判断,并指出它们的判断联项和肢判断。 (12) 2.13分析下列各判断的形式(不必分析到判断的内部结构,即主项、谓项等):.. 13

6.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普遍适用概念、判断、推理的。从前三章的介绍可以看到,概念、判断都有各自适用的规则、规律,如概念内涵、外延间的反变律,概念定义、划分的规则、性质判断形式间的对当关系,复合判断形式间的等值转换规则等等。从下一章起,我们还要介绍各种推理的规则。这些关系、规律都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适用于概念的规则不适用于判断、推理,适有用于判断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推理,适用推理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判断。它们都是特殊性的规律、规则。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这样,它是适用于一切概念、判断、推理的,是普遍性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的各种特殊规律、规则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在不同思维形式的具体体现,是由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客观事物本身并不遵守同一律、矛盾律等基本规律。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具有客观基础的,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的、必然性的联系,客观事物由于内在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始终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当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事物的变化处于量变阶段时,事物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这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确定性的反映。 第一节同一律 同一律的内容是:任一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P P”。 同一律要求思想必须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内容;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必须确定,在同一推理中,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涵义。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同一律就是要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任一语词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在同一推理中,任一语句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判断。

形式逻辑第三章判断

第三章判断(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但是,思维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是事物的情况。事物的情况与事物的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一种事物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事物情况。反映事物情况不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的,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的种种联系。事物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例如: 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语言不是生产工具。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的存在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是在断定。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如果一个语句表达的思想无所断定,就不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判断。具体判断在事实上的真假问题虽然是逻辑所关心的,却不是逻辑所着重研究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 二、判断和语句 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 同任何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一样,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容。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的语句通常叫命题,述句都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