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Word 文档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Word 文档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Word 文档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Word 文档

八、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定义

为保障输血安全,防止传染疾病的发生,在患者输血前,进行输血前九项、血型复检、交叉配血等项目的检测。

(二)基本要求

1.输血前检测项目

受血者在输血前应完成血型(正反定型、Rh 血型)、血常规、肝功、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相关检测。其检测结果在《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一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待回报”,结果回报后应及时补填。

2.输血相容性检测内容

(1)受血者、供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和RhD 血型。

(2)凡遇下列情况应使用能检测出有临床意义抗体的方法进行抗体筛查实验。

有输血史、妊娠史者;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择期手术备血时;对抗体筛选实验阳性者,如非紧急输血,有条件的可进行抗体

鉴定,选择无对应抗原血液交叉配血相合后输血。紧急输血时,临床医师可启动应急用血预案。

(3)凡输注全血、红细胞成分、浓缩血小板等成分的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单采血小板应ABO 血型同型输注。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可进行配合性输注。

(4)ABO 血型无法确认且急需输血治疗时,或溶贫患者直接抗

人球蛋白检测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同时阳性时,应按照同型配合性输注和非同型配合性输注程序执行。

4.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符合相应标准,同时做好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

5.输血实验室必须选择和使用能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进

行交叉配血检测。医疗机构应制定具体检测方法,例如:盐水

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6.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仪器设备符合相应要求,做好日常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7.输血相容性检测前应做好室内质控,其实验室应参加室间质

评。

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丹徒区人民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分级 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或潜在的危险事件。 主要包括警讯事件、差错及临界差错等。 1、警讯事件: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潜在病情发展无关的、无法预料的意外死亡、器官重大损害或永久性功能丧失的事件。(1)患者意外死亡; (2)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潜在病情发展无关的器官重大损害或永久性功能丧失; (3)手术错误:包括患者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错误;(4)诱拐或抱错婴儿。 2、差错: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差错,且错误未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导致病人最终接受了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3、临界差错:是指由于不经意或经及时介入行动,而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二、医院不良事件名称及分类 根据医院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锐器伤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漏做标本,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异物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医院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流程 1、报告责任人:发现不良事件的所有医院员工。 2、报告时限:不良事件(警讯事件)一经发现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职能科室或总值班,职能科室或总值班核实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3、报告形式及流程:书面报告,报告表格《医院不良事件报告表》(见附件),特殊不良事件如药物不良反应主、输血反应等按相关科室要求上报。具体接收科室: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2.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最新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 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 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交叉配血及输血记录单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 ABO血型: Rh(D)血型:血液成分:血量: 输血性质:备用□常规□紧急□需血时间:年月日 时 申请医生:主治医师:标本收到时间:月日

输血管理制度-07: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 输血不良事件内容 1.1 血样标签与申请单内容不符。 1.2 采错样本。 1.3 输血时没有按规范操作。 1.4 输血器材不符合要求。 1.5 发生输血反应。 1.6 输血反应没有及时上报。 1.7 发生输血相关性疾病 1.8 血型鉴定错误。 1.9 发错血。 1.10 责任心不强导致血液过期报废。 1.11 废弃血袋及输血器材没有按规定处理。 2 输血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2.1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上报主治医师、 科主任或护士长,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 2.2 由当事人通过信息平台将不良事件上报输血科,若为输 血不良反应则需同时上报纸质《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至输血科。 2.3 输血科每季度一次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反馈威海

市中心血站。 2.4 输血科定期汇总、分析输血不良事件,并上报医务科,在院内网公示。 3 输血不良事件处理措施 3.1 输血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 长及时处理,确保将不良事件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3.2 (除输血反应外)的不良事件,当事人要写出事件经过、 发生原因、整改意见一式两份。科主任或护士长写出处 理意见后,一份留本科室输血管理文件夹中,一份送输 血科保存。 3.3 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后,应作详 细记录,并马上报告科主任进行相关沟通处理。 3.4 临床怀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和科主任 进行抢救治疗。同时报告输血科和医务科,输血科工作 人员及时收回未输完的血液制品,重新鉴定供受血者血 型、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必要时,检验科做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清胆红素等;并 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以便予以对症治疗。 怀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

输血质量过程监控制度及流程

输血质量过程管理制度 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 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若输血延迟,必须将血液归还血库保存。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插队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过程,要求患者及时 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等渗盐水,避 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他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 液凝集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 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分析原因并通知医生。 医院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1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由护士采集受血者血样。 2 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填写的资料对受血者采集血样,采集前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液3毫升放入紫色冒管内上下混均并表明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抽血时间等,采血护士《临床输血申请单》中抽血人一栏签名。采血管条码粘在输血申请单上。送交到输血科。 4 在输血科接受标本处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 拿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病区,交叉配血结果双方签字方可发出。 6护士取回血后: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科管理制度汇编

输血科管理制度 目录 1-2页 1、输血科工作制度3页 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 4页 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页 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 13页 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5页 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 17页 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9页 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20页 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 22页 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24页 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5页 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26页 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 29页 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30页 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33页 16、信息反馈制度 35页 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6页 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0页 19、配血管理制度 42页 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43页 21、标本接收制度 45页 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46页 23、标本管理制度 47-51页 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 52页 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 53页 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4页 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55页 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57页 29、消毒工作制度 58页 30、档案管理制度 59页 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 60页 32、输血科考勤制度 63页 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64页

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 67页 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 71页 一. 输血科工作制度 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邢台县中心医院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受血者在输血申请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ALT、乙肝五项、Anti-TP、Anti-HCV、Anti-HIV1/2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近亲属; 2、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检测; 3、血常规的检测;将以上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液标本的核对 1、检查送检血液标本标签受血者信息是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信息是否完全符合,否则应拒收标本,要求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检; 2、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是否符合相关输血指征; 3、检查输血申请量是否符合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要求,是否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审批。 4、不允许接收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三、交叉配血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复检受血者的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申请单血型一致; 2、复检供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血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可除外)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应在交叉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结果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也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检; 四、交叉配血试验 1、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在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3、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科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即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如盐水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5、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操作相符时,方可报告;详细填写好“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必须内容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最新版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试行) 1.目的 为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的管理,规范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提高医院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缺陷,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建立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 3.支持性文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 4.文件内容 4.1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4.2医院不良事件的种类。 4.2.1医疗不良事件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穿刺或撕裂伤事件等。 4.2.2护理不良事件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意外事件,包括:导管事件、跌倒/坠床事件、烧烫伤事件、给药错误(护士)、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事件、误吸/误咽事件、营养与饮食事件、执行消毒隔离事件、压疮事件、窒息事件、约束事件、静脉炎事件、输液药物渗漏事件、患者自杀自伤事件、患者冲动伤人/损物事件、患者走失事件等。 4.2.3药品不良事件 在管理及调剂药品时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事件,包括:、药物调剂错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安全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接到血库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血库送血;高热 者通知医生。 4.运送中心送血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后签收。 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 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 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 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 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不得自行储血。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 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10.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输血前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6)

输血前核对制度 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并严格核对以下项目: ①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 的血型无误: ②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③血液发出时核对输血记录单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④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 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⑤核对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 以上内容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核对,准确无误后在《输血记录单》及血液出库本上签名; 2.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记录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编号、血型与患者的相容性检测结果、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核对血袋上标签的编号、血型与输血纪录单 上是否相符。 3.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 否在有效期内。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 腕带信息,并按反问式要求由患者(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以 确认受血者。 5.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待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 血继续输注: 6.输血时应坚持先慢后快的输血原则,输血过程前15分钟及每小时进行相关体征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输血完毕,填写《护理输血安全记录本》,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南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输血全过程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单送输血科。

护理不良事件及输血输液试卷(汇编)

护理不良事件及输血输液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 静脉输液的溶液根据分子大小可分为 : 和两大类。 2. 直接输血时,为防止凝血,需在50毫升注射器中加入 3.8 %枸椽酸钠毫升。 3. 静脉补液的原则: 、先快后慢、补钾四不宜。 4. 输血时查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病案号、门急诊/病室、、血液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后,方可输血。 5、一般差错当事人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内向护理部报告,严重差错及事故向护士长或科主任、护理部报告。 6、科室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其发生,建立,及时据实登记。 7、备药时要查药品的质量、标签、批号、、药瓶、瓶口以及瓶中,不符合要求者不能使用。 8. 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作为识别的依据。 9、核对患者姓名时,采用核对。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对有疑问的医嘱可不必询问就能执行。() 2、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临时即刻执行的医嘱,需经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也可使用。 5、抢救时所用药品的安瓿可直接遗弃。() 6、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7、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可将血袋直接丢入医疗垃圾中。() 9.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10.、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静脉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可能发生什么危险?() A.脑气栓引起昏迷B冠状血管气栓引起心肌坏死C肺动脉气栓引起严重缺氧或死亡D左心房气栓引起心律不齐 E右心房气栓引起心室早搏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 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 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3. 4.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 进行输注。 5. 6.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 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开始, 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 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9.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输血流程 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的识别与管理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的识别与管理制度 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一)I级事件(警讯事件):与患者自然病程无关的,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其范围包括患者意外死亡;与患者所患疾病无关的器官重大损害或功能永久丧失;手术错误,包括患者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错误;诱拐或抱错新生儿。 (二)II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 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皿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W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范围及监管部门(见表1)

表1 不良事件分类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 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当事人填写书面《海原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米取的措施等内容。 (二)上报流程 1.医院任何部门发生I、H级事件或发展趋势发生变化时,发现人立即报告本部门领导,部门领导迅速组织处理,同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迅速协调科室处理,同时报告主管院领导。当事科室需在1个工作日内填写《海原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行政主管部门,遇周末及节假日时上交时间顺延。 2?医院任何部门发生皿、W级事件时,发现人立即报告本部门领导,部门领导迅速组织处理,同时报告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同时报告主管院领导。当事科室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海原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行政主管部门。 3?输血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事件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患者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输血科、药剂科和配送中心,输血科、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2)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 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 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 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 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 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 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

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 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抽血护士 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 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 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 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 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 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 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 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 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 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 十年。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南充市顺庆区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置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1)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13年)、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 (2)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应当熟悉输血相关的各种规定,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严禁违规操作,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 临床用血工作中遇到技术疑难或特殊病例,应当及时请示科室主管、上级血液 中心技术主管,及时查找原因,设法解决。 3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包括SHOT(The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 事件, 也 包括输血相关医嘱、备血、传输、检验、配血、发血、输血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4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 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的疾病。 5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 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 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义配血试验记录;

⑵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型、Rh (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 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 型、 Rh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义配血试验; (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活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 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 7小时测血活胆红素含量。 7输血传染疾病 (1) 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 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 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4) 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输血后临床医生需认真如实填写“输血记录”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若出现输血反应,临床医护人员立即积极抢救,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 送回血库作好留档登记。 8 若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查活原因,血库值班医生及时报告科主任, 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通知医务科、滨海血液中心,并协同临床科室做好受血者标本及血袋、相关记录的保存工作。 9 出现差错事故或者不规范的临床输血行为,应当详细记录,保留原始凭证, 并及 时报告科室负责人。 10严重影响输血安全的不良事件,科室负责人应当上报输血管理委员会,采取适当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加强培训、持续改进。 11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

输血全过程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

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 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 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 并打印采血条码。 三、采集血标本时 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然后在《输血申请单》上采血者处签名。 四、采集血标本时 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采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采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六、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包括Rh、血液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 包括Rh、血液的有效期等;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 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

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 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 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相同,无误后输血记录单上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注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荡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 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 包括Rh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 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 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 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 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 观察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各科组、分院: 根据国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逢疑必报”的原则,为鼓励我院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特制定了本激励机制,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的制度,现将相关文件印发各科,请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一、主动报告原则 1、主动报告制度依据保密性、自愿性和非处罚性为处理原则,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 2、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采取了匿名的形式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医院对报告人应严格保密。 3、主动报告者应遵循真实、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陈述事件,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4、主动报告人员为消除医疗、护理安全、医院管理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经职能部门推荐,质控办讨论决定将给予适当奖励。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25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院感、设备、药剂、后勤等部门。 1、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于体内。(医务科) 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医务科) 3、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医务科) 4、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医务科) 5、手术错误:包括患者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错误(医务科) 6、麻醉意外等其它医疗意外(医务科) 7、跌倒、跌落,压疮,管道脱落,输液反应(护理部) 8、护理处置事件:治疗、护理、各项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护理部)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襄汾县中医医院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 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 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或业 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七、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有两名医护人员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是的信息、无误后登 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

总核对,然后在一袋一核对签名。 九、血液从输血科中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 震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 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 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效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 三查即对采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 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1. 2. 3. 4. 氏滴管,而产生大量的混入液体内的气泡。应排尽输血器内的空气,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应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 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发热反应、避免引发各种传染病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问题(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