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第31期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和《江苏“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江苏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的要求,《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南》确定了“当前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40项重点领域”。要想实现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效率和发展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人力资本的规模、质量和结构的全面提升,按照新思路来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发展模式。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内涵

根据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不同功能、层次和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五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研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定位,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出现“高端”字样。

目前的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准职业人,即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只能说是准技师、准高级技师层次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要达到高端程度还需要长期生产实践的锻炼。当然,高职教育具有很好的社会开放属性,即参与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功能,高职教育是以学历教育方式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基础性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以成人继续教育的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政府合作的途径,对技能型人才进行选拔与提升至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孙爱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本文从高端技能型人才内涵入手,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及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从推行技能型课程设计认证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规范并推行教育机构专业认证以及实施公共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制度四个方面构建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未来五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趋势

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R2014002。

作者简介:孙爱武(1972—),男,安徽怀宁人,汉,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与研究。

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供需分析

(一)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资源与条件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四个途径:

(1)现有高端技能人才存量:江苏省人社厅的调查显示,到2012年末全省人才资源总量908.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3.2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8.3%,现有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和传统产业。

(2)院校培养:江苏现有177所教育部承认学历的全日制高校,其中高职院校有8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0%。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81.07万人。江苏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是53.2万人,居全国首位,而高职毕业生的人数则从2010年的29万下降到24.2万。毕业生学历结构的变化将使一些领域人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3)企业、培训机构的人员培训:全省拥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63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3家。拥有科技创业园等各类科技孵化器431家,面积2156万平方米。国家级、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47家。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0家。2012年全省直接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2.13万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96万人。

(4)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引进:江苏省决定自2013年起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将其纳入高层次创业创新计划,明确给予引进对象50万元资助,同时各地为引进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工作条件、落户、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政策支持,与高层次人才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和待遇。

(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

(1)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质量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隶属技术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较之传统产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有有更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其知识储备更丰富、知识转换和嫁接能力更突出、克服技术难题的方法和手段更专业。

(2)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数量预测:随着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口径不断加大。依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例及其变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人才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及其变化等因素,根据灰色GM(1, 1)预测模型分析,2015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需求量约为43.7万人,其中主要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较大地区需求差异:从产业类型来看,江苏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据“突出优势、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重点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南京软件及智能电网、苏州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无锡物联网和云计算、常州智能制造装备和南通海洋工程装备;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领域,形成以泰州为重点,南京、无锡、苏州和连云港等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形成以无锡为重点,徐州、常州、南京、苏州、扬州等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在平板显示领域,形成以苏州、南京、昆山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以盐城、扬州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节能环保领域,形成以盐城、宜兴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高性能材料和碳纤维领域,形成以镇江、连云港、淮安、宿迁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江苏省标志性高端产业在不同城市的分布

(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结构缺乏宏观研究

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型”,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国家或地区,其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如果Si=0,则GDP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是完全协调的,若偏离系数越大,表明供需差异越大。目前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结构统计数据、人才结构偏离度、总偏离系数缺乏宏观统计及相应研究。

2.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总量上供求缺口较大

从需求角度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期发展必须依赖高端技能型人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从供给角度看,各种因素导致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人才市场上可获得的人才数量远远不够,江苏目前有高技能人才203.2万人,但各新兴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近年来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技能劳动者求人倍率始终大于1(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2012年4季度高级技师、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达到2.75和2.48,高新企业长期存在“用工难”、“用工荒”,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垄断行业吸收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是人才正常流动存在阻碍。如果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江苏目前高技能人才缺口达230万。

3.技能型人才层次结构失衡,人员配置效率较低

江苏技能型人才存在层次性结构失衡问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仅占28.3%,距离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整体人才总量40%的数字来测算,还有很大距离。同时,我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相对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尤其集中于传统产业领域中的垄断行业。在空间地区分布上,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高端技能型人才尽管缺口较大,但相对集聚较多,而苏中、苏北等地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则相对较少,而且还呈现向外流趋势。

4.重使用和轻培养,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培训体系较为滞后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还处于成长阶段,高端技能型培养体系还未成熟。虽然重视以高薪引进等各种手段吸引和留住高端技能型人才,但很少投入资金和时间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短时间来看,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是解决眼前困难的有效手段,但从长远看,没有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空间,不仅不能增大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总体储量,而且还会容易造成高端技能型人才向垄断行业的流失。江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还未探索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所依赖的教育体系可分为专业教育、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板块。专业教育,江苏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中职教育近年都在萎缩,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还未形成长效机制,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企业还不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力度不足。

5.政策体系不健全,针对高端技能型人才战略规划较少

高端技能型人才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江苏省陆续出台了多项人才战略政策和措施,但针对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人才较多,针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较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问题的特殊性也没有具体反映在现有的人才规划和政策的实施细节中。

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一是来自于职前教育的人才培养;二是来自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三是人才的使用环境和制度保障。这三者共同决定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师资构成的多样性、培养模式的协作性等特点。战略性要求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导向性要求产业或行业组织有所引导,创新性要求企业在新兴技术上有所创新。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求高职院校实行开放式办学,以市

场为导向,构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战略实施的关键。

(1)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兼具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两者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其中必须有所作为,与财税、金融政策相比,从人才入手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更显示出政府高屋建瓴的特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产业部门、企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引导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对于隶属江苏的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院校,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起着核心作用,承担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基础性任务。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其发展趋势,在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人才市场发展的规律开放办学,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3)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协会组织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作为行业或专业领域的非营利性机构,协会组织能够从行业与专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着眼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如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行业教育董事会,制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规划、人才评价标准,引导高职院校进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指导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督促企业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训练等。

(4)战略性新兴企业:企业是现代科技的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不仅仅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而且拥有高新科技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教育资源上能够与高职院样校形成互补,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真实的环境,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以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好企业能够提供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二)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高瞻远瞩、有序高效。在开放办学模式下,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等一起,共同完成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和终身培养。政府对江苏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进行宏观调控,实行审批制度。在政府之外的一些职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的形式,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规范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专业资格等认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协会组织的组建与发展,重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角色作用,拓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机制与路径,实现校园学习与实践工作的对接,并通过持续性人才培养、优化高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1.推行技能型课程设计及认证制度

由政府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会组织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规范江苏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对于核心专业课程及核心技能课程可以推行认证制度,并作为学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实践与实习的依据。

2.完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考虑到企业内生化人才培养的高成本与长周期,政府与产业协会一起通过建立规范、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把控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入口关,同时在一些新兴产业或行业中推广相对成熟的权威国际认证,是快速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队伍素质与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方式。

3.规范并推行教育机构专业认证制度

对教育机构的认证除可以实行政府官方认证外,还可以实行专业机构认证,由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对教育机构认证,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教育水平等进行评估,重点在于评价教育机构能否培养出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对于被认证的教育机构数量及期限予规定。

4.实施公共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制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在市场还是技术发展方面,其变化与革新都是日新月异的。(下转第62页)

和教育力。

三是建立“校友”文化,学校定期邀请“知名校友”回校举办“我的职业生涯”讲座,与在校生见面座谈,将就业明星、创业典型、杰出校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图版,在画廊、系部专栏和实训室展示,并将优秀事迹编成校本教材进行讲授,给学生形象生动的专业成才教育。举办“职业体验”企业活动周,校企举行职业生涯模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成功案例,感受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制订各阶段行为方案与目标,并预设实现目标的时间、步骤、方法和措施等。按照总体设计,分层推进,分路实施,滚动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定量统计,定性分析,评价完成情况,将职业要求变成学生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能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提高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服务,使学生的行为文化具有职业特征。

四、引入企业文化是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内容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育人新模式,而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引入课程体系中,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为形成生产与服务能力,企业与员工之间要建立高度的诚信与责任关系,培养员工终生就业的能力,让员工与企业协同发展,并依此理念,打造员工队伍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敬业精神,培养德才兼修的职业人、社会人。

学校将企业的诚信与责任的文化引入校园,对应相关课程与学习内容,通过讲授、项目参与、实习实训、目标管理等培养方式进行渗透,初步形成职业通用能力,其文化内容体现为:敬业爱岗,要求学生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并能将要求转化成自身的行为,在组织中显示对自己当前角色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勤奋地开展本职工作,展示才智与技术技能,乐于接受挑战与变化,对工作充满信心,以达到预期目标。

诚实守信,要求学生坦率、真诚、言行一致,符合职业道德、专业和组织准则,做到开诚布公、诚实待人、恪守承诺,讲求诚信,遵守法纪、商业道德、行业规则、专业标准、企业规章等,以心理契约建立高度的信任与责任。

开放合作,要求与他人开放沟通,有效合作,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达成目标,具体要求做到:主动分享个人的想法与感受,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立场,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平等相待,会直接沟通,将团队与组织目标置于个人目标之上,与他人协作,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主动协助他人达成目标。学校不断地搭建平台,启动跨班级、跨专业、跨系部、跨职能的综合项目,让企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在探索与实践中,学校深切地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内涵丰富,外延深广,具有时代特征、高职特点、学生特性和专业特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品质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徐桂庭

(上接第58页)因此,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与知识结构也要保持更新与提升。实施公共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是针对已经获得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实施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生涯实施更新。在学习组织形式上,建立网络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标准与规范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汪长柳.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量预测模型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科协论坛,2012(2).[2]吴传清,周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和制度安排[J].学习月刊,2010(7).[3]刘洁.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4).[4]雷世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道路与高职教育的发展[J].中国培训.2010(5)

责任编辑:张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