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字体:】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何自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提要: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模因论可以用于解释许多语言现象,可以启发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探讨语言的起源,更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主要讨论语言模因与修辞的关系。语言模因在语言的使用中会产生明显的修辞效应,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的重复与类推规律,然后讨论了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问题。作者谈到,语言模因流传过程产生的修辞效应熟好熟坏的关键是语言模因本身。修辞学者要研究的是模因流传与修辞效应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不但涉及修辞手法产生的修辞效果问题,而且涉及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的大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作者指出,语言模因产生的修辞效应是正面还是负面要看语言模因本身的生命力,它的传播能量和它被使用的频率;语言模因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语用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多点宽容,少点指责,也不过于放任自流;研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修辞教学改革的依据,为适应社会大众使用语言的需要,我们要在传统的修辞理论的基础上勇于革新。

关键词:语言模因,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修辞,修辞效应

Linguistic memes and their rhetorical effects

He Ziran

CL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Abstract: From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memetics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language phenomena, explore the origin of language, and serve as guidelines for learning and applying language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etics and rhetoric.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language, linguistic memes may bring about obvious rhetoriccal effect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repetition and analogy as representations of meme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replicating and transmitt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hetorical

effectiveness which emerges in the process of meme-spreading. It is held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talk about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of rhetoric, since it is the memes that are the main concern in the process thereof. It is imperative for rhetorician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of memes and the effects of rhetoric. This is not merely a matter of the effectiveness caused by rhetorical means, but a matter having to do with the normativeness and policy of languag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rhetoric depends on the longevity of the memes, and their capabilities of being spread and used. As to the problematic usage in society, we should have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its performance: to show more tolerances instead of more complaint. However, we should never let it spread unchecked.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memes and their rhetorical effects will help us prioritize the importance of memes in such aspects as the reform of rhetoric teaching. To meet the general public's needs for an effective use of language, we must be brave reformer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heory of rhetoric.

Key words: linguistic memes, replicating and transmitting of memes, rhetoric, rhetorical effects

1. 引言

我国学者将memetics(模因论)介绍到语言学界中来已有一段时间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模因论可以用于解释许多语言现象,可以启发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探讨语言的起源,更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主要讨论语言模因与修辞的关系。

Richard Dawkins1976年写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里首次提到meme。它从gene(基因)一词仿造而来。在汉语里meme有好几个译名:“觅母” 、“拟子” 、“谜米” 、“敏因” 、“密母” 、“縻母” 、“幂姆” 、“模因”等。我们将meme译为“模因”,因为要兼顾到这个术语的音、义两个方面:既要表明它具有“模仿”这个核心意思,同时又要表明它是由“基因”仿造而来;而“模因”正好传达了原文所具有的的核心意思,在读音上又与“基因”相近,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把两者关联起来。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Blackmore, 1999:66)。因此可以说,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可以成为模因。模因虽然发生在文化信息领域,但它的发展变化规律跟基因具有相似性:生物的基因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的变化产生变异,模因也会随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例如,人们的观念、行为和语言会不断进化,有些观念或行为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完全替换而彻底消失,而另一些观念、行为和语言却可能更具生命力而流传下来,甚至经过不断的复制传播而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强势模因。

模因论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等。在语言学领域里,用模因论的观点来解释语言可以加深或改变我们对语言起源、语言习得、语言使用等问题的认识。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故有“语言模因”(linguistic memes)之说。语言的任何部分(词语、句段、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如果语言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等不再为人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这种语言必然走向消亡,曾经风靡全欧洲几个世纪的拉丁语流传到现在只残留些零零碎碎的词汇就是一个例子。

语言作为模因,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否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而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一般是强势模因,它们的使用会产生明显的修辞效应,从而刷新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使人难忘,并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加以仿效。下面我们就谈谈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修辞效应问题。

2.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模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复制和传播来体现自身的存在。因此,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我们研究语言模因,是要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的现象,开展模因与语言界面的研究。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就成了我们研究的关键话题。笔者《语言中的模因》(何自然2005:54-64)一文中指出,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可以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或者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其实,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说,不管语言模因的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其复制和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重复与类推两种。

2.1重复

语言模因通过重复的方式复制有两种情况:

2.1.1直接套用

如使用各种引文、口号、经典台词,转述别人的话语,交谈中引用名言、警句等等,都是直接套用。遇到与原语相似或相近的语境,模因就往往以这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例如,影片《地道战》中的经典台词“高,实在是高”,经常被直接套用来表示夸奖,如:

(1)“数学诺贝尔”得主高,实在是高![晶报,05-08-24]

上例指2005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对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分享“菲尔茨奖”所作的评论,直接套用了影片《地道战》那句台词。再如:

(2)太空跑马拉松高,实在是高![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07-04-18]

这则新闻标题也直接套用了那句台词,为的是称赞美国女宇航员苏尼特·威廉斯。她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38公里的空间站内借助一台跑步机以4小时23分46秒跑完了马拉松赛程。

其它的例子还有:“回归传统的英格兰队:高,实在是高!”[东方体育报,

06-06-04];甚至有直接被套用到翻译文本上,将英语的“Great!just great!”翻译为“高,实在是高”。等等。

模因以重复的方式复制和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受相似语境的诱发,表现为语言结构形式的直接套用或近似复制。

2.1.2同义异词

同义异词即信息相同但以异形传递。这种传播方式的典型例子的莫过于日常交际中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了。如对餐厅食肆女服务员的称呼,从解放前的小姐,到解放后的同志、工友、师傅、服务员、大姐,再回归到小姐,又转为妹子、靓女、翠花、姐姐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指称女服务员。又如同一个人因人事变化会得到别人的不同称呼:同样是张三其人,以前曾称呼过张先生、张同志、老张的,近年来风气变了,围绕着此人从事的职务,当了科长就被称张科,当了处长被称张处,要是当了厅长他准会被称为张厅,如当了博士生导师会被称为张博或戏称张导(模仿影视界对“导演”的称呼),当了总经理就会被称为张总,当了校长,就被称为张校了。维系语言模因这种复制传播变体的重要特征是原始核心信息(如女服务员)始终相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只是给这个核心信息不停地更换外衣,在不同的外衣里面不断重复着相同的信息内容。如果它们表示的信息不是同一概念或事物,如用“师傅”表示司机,“靓女”统称女孩子,那它们便不算同义异词的复制和传播,不属于同一种语言模因现象了。

总之,语言模因以重复方式复制传播既可以是语言表达结构上的重复套用,也可以反复指称相同的信息内容。

2.2类推

模因以类推作为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就更加普遍了。模因往往通过类推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模因变体来加以传播。类推有以下几种情况:

2.2.1同音类推

这像是修辞手法中的音法,即充分调动语音诸要素,对词语声音加以选择、组织、调整和配合。同音类推就是模仿词语发音而形成的新模因变体,大都是从一般到特殊的类推。例如从“跑步前进”推到“跑部钱进”,后者模仿前者发音,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用以调侃当今的社会现象。

同音类推常见于广告。如“做女人挺好”就是利用同音作联想嫁接,一语双关,让人从“挺好”的一般义(很好或非常好)联想到该广告的特殊义;无独有偶,网上还依样画瓢贴出专卖男性药物的广告“做男人挺好”,同样让受众联想语句赋予的特殊义。可见,这里的“挺好”成了同音类推的模因了。其他如仿成语、诗句的同音类推就更加常见了:“一明(鸣)惊人”(眼药广告)、“有痔(恃)无

恐”(治痔疮的药物广告)、“千里江铃(陵)一日还”(汽车销售广告)等,不胜枚举。

2.2.2同构类推

同构类推包括修辞学上的parody (嘲弄式仿拟),主要是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而复制出一种具有新内容的模因变体。在同构类推中充当模因母体的语言结构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语用效果和明显的修辞色彩特征,是一些给人以较深语言感受的经典名句、名段或名篇,因而易于被仿造,成为衍生能力很强的模因。例如,一些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形式多半是创造同构类推模因变体的源构。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有口皆碑的名篇: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语言模因基本上用同构类推方式仿照《陋室铭》以下的基本框架来复制传播:

(4)x不在x,xx则x。x不在x,xx则灵。x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可以xxx,xxx。无xx之xx,无xx之xx。xxxxx,xxxxx。xx云:何xxx?

下面是《咬文嚼字》(2004/8:48)刊登的名为《明星铭》的同构类推模因:

(5)艺不在高,会炒则名;技不在精,会傍则灵。斯是明星,光焰炫人。英雄见屏幕,流氓生吧厅。出场靠红包,走穴数白银。可以闹绯闻,泼酒精,无纪律之乱耳,无道德之烦心。南刊大腕照,北传偶像名。观众云:何明之有?

更为有趣的是《咬文嚼字》(2004/11:46-48)收到的同构类推作品“如雪片一般”,其中有6篇还定为模仿之佳作:《小平铭》、《晚晴铭》、《假食铭》、《奥运铭》、《公仆铭》和《掮客铭》。值得一题的是:这些作品与网上流行的、有些恶搞味道的《学生铭》、《女友铭》、《食宿铭》、《金钱铭》、《寝室铭》、《考试铭》等其它《陋室铭》仿写版本相比,风格自然不同,思想境界较高,文字简练,表达出深邃的内涵。

以同构类推方式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更多见于媒体宣传,其中最多的当属嘲弄式仿拟。从修辞学的角度审视,语言结构被广泛复制和传播而成为语言模因的源语有以下的特征:文字优美,内含夸张、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精彩,经常一语道破天机,使人唏嘘不已;效果强烈,要么深邃高远,发人深思,要么幽默搞笑,使人难忘。它们也是强势模因形成的基本条件。

3. 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

语言模因要自我生存,要通过自我复制和传播产生新的模因变体,就得借助各种各样的重复和类推方式,模仿出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从修辞学的角度看,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方式还谈不上是修辞手段,但因人们争相仿效,故产生出一些修辞的效应。这种效应说明语言模因复制、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可行性,而它们能否传播开来取决于它们是强势还是弱势的模因。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是无所谓正面或负面的,因为它们都是模因自我生存或自我繁衍的手段,或者说它们是人们争相仿效的表达方式。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效应。

3.1效应之一:“赶时髦”

某些语言模因的形成过程近似移用,往往打破语境的束缚,把原本适用于甲语境的源语结构挪到乙语境,使语言浸染时代的气息,产生出社会语用中“赶时髦”的修辞效应。例如人们乐于将热播的电视节目、新上映的电影、日渐普及的IT 行话、品名作为源语,与日常语言混在一起来复制、传播,形成新的模因变体,出现在社会语用中,产生“赶时髦”的模因效应。例如PK这个字母组合,进入汉语之后,词性被乱用了,原来只是一个外来名词的缩略词,现在却当成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来使用,表达决一雌雄、比个高低、末位淘汰等多种意思,从“终极PK”、“模特PK大赛”到“让PK来得更利害些吧!”等各种用法和说法充斥媒体、网络,它的流传一时成了汉语目前最为强势的语言模因之一了。PK至今还在不断被复制和传播,明显地让人感到那是“赶时髦”,下面只是冰山一角:

(6)

a.李小双PK李书福?签名售车不能东施效颦 [太平洋汽车网,

07-7-4]

b.与“土著”PK:中国学生首次出任康奈尔大学校董 [人民日报海外

版,07-7-4]

c.针锋相对:多普达S1 PK 苹果iPhone

[https://www.sodocs.net/doc/af1266792.html,/07/0704/11/3II7HL43001117A5.html,

07-7-4]

d. 湖南卫视PK东方卫视,两大电视台掀“舞战

争”[https://www.sodocs.net/doc/af1266792.html,,07-7-4]

除了PK,以下的仿“IT行话”也是“赶时髦”(转引自郑庆君,2006):

(7)

a.如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请拨打俺的手机号!谈工作请按1,谈感情请按2,谈人生请按3,给俺介绍对象请按#,请俺吃饭请直接说,找俺借钱请挂机!

b.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

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的笑容!

c.感情欠费;爱情停机;诺言空号;信任关机;关怀无法接通;美好不在服务区; 一切暂停使用; 生活彻底死机。

其它的“赶时髦”例子还有很多,源语中有出自电影《天下无贼》中的“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出自《大话西游》中的“给我个理由先”,出自《饮食男女》中的“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出自《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吃到什么样的(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等等,这些语言被复制、传播成为模因时,就形成了“赶时髦”的效应。“赶时髦”是无所谓好坏的,有的“赶时髦”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也有些“赶时髦”说法只是一个短暂的强模因,昙花一现的事物,或者它的流传范围并不宽广。如上面提到的“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说法,在2006年还很流行,如今却变成一个弱势模因,悄然退出语言时尚区了。

3.2 效应之二:“语码混用”

过去,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的交际(如在我国的双语、双方言区,香港或海外华人聚居地的人群交际)中,常常存在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现象。这类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语用现象也很像修辞手法中的移用,包括异词汉用、方言通用、古词今用、今词古用等。

今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语言模因的这类修辞效应还表现为汉语与他国语言(主要是英、日语语词)的混用。这种语码混用现象不但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中流行着,而且在国内,特别是在沿海各省市,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在大众传播工具中都有所表现:

(8)

a. 祝狗年的你棒棒的body,满满的money,多多的honey,少少的silly,天天很sunny,无忧无虑像baby,狗年多happy!(手机短信,转引自郑庆君,2006)

b. 先生问我I don’t know, 成日(=整天)挂住(=想著)look girl(o),考试食(=吃)个大zero. (香港中学生流行语)

中、日语混用的例子,常见于食品广告和个体店铺的名称。例如康师傅公司的“康师傅鲜

の每日C葡萄汁”; 广州市有个发廊连锁叫“靓の一族美发店”,有日式餐厅叫“いちばん日本料理”等等。

语码混用常被认为是不好的修辞效应,但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这种

手法却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些语码混用的语言模因有时还是强势模因,如人们乐于不说“再见”而说“Bye-bye”;表示喜悦、惊讶时不喊“呀,哇”,而改喊英语的“Wow!”等等。我们也许一面认为这样说话不好,但同时却不知不觉地也用这些“不好”的混杂语码同别人交往。不管怎样,有学者就认为,语码混用毕竟反映了社会生活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具有体现文化差别、群体色彩、个性风格等修辞效果和价值(曹乃玲2005)。

3.3 效应之三:“类比”

语言模因的“类比”效应集修辞手法中的义法、异用、同异和比拟于一体,指利用某事物(如商品品牌、人物、角色)的知名度构成异用或同异类比语言形式,让人们通过语句表面的浮现意义去想象出深藏语句之中的缺省语境,从而推断出其缺省意义(谢朝群、何自然,2007)。例如“女郎”一词较早见于《乐府诗集》里的《木兰诗》,后经人们长期的复制和传播,一直存活到现在,如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涩女郎》和改编为电视剧的《粉红女郎》,电影007中与主角詹姆斯·邦德搭档的女演员称为“邦女郎”。此后,“×女郎”就专指影视圈被挑中或被器重的漂亮女演员了:成龙挑中的女演员被称为“龙女郎”,周星驰选中的叫“星女郎”,张艺谋重用的叫“谋女郎”。最近还有“琼女郞”之说,指台湾女作家琼瑶选中的女演员,出演由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女主角。

类比效应还能触发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下面是流行动画《蜡笔小新》中主人公小新与同学小毛之间的一组对话:

(9)

小毛:我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博士。

小新:有什么了不起!

小毛:你爸妈是什么士?

小新:爸爸是男士,我妈妈是女士。

类比效应反映了某种形似或神似的语言集合,符合人们记忆和信息传播的规律,因而最终成为争相仿效的语言模因。

3.4 效应之四:“嵌进”

“嵌进”效应近似修辞手法中的“镶嵌”,将固定的语词复制,嵌入或直接引用到篇章之中。这种语用现象成了模因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嵌进”效应,它与词语中插入虚字、数目字、特定字、同义字、异义字而获取特殊修辞效果的做法很相似。在模因复制传递中触发的“嵌进”效应,往往涉及时兴的事物,如把年轻人乐于饮用的饮料名称嵌入祝福语篇中:

(10)祝来访的朋友们: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中秋节快乐!(转引自博客网:https://www.sodocs.net/doc/af1266792.html,)

再如,把IT业中的电脑硬件、品牌、软件名称用来形容男性各个年龄段在社会上所具备的心态和应有的志向(不过在不同的语境里,该例也许还有某种另类的解读):

(11)男人二十是奔腾,三十是日立,四十是方正,五十是微软,六十是是松下,七十才是联想。(ibid)

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语言模因传播过程中的效应当然不止这些,但上述四种再加上另一种可称做“仿拟”的修辞效应,在日常语用中则出现得较为频繁。这第五种的所谓“仿拟”效应,是指以不同于源语的内容套用到源语的固定结构中,就像修辞手法中的引用或套用。这类修辞效应我们在前面谈及同构类推时已有所涉及,这里只再举两例作为补充:

(12) 昨天诚可贵,明天价更高。若为今天故,二者都要抛。(仿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之名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5:25)

(13)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里一翻身,压死知多少!(仿拟唐诗人孟浩然之《春晓》,转引自郑庆君,2006)

4. 结束语

上面提到的模因传播的修辞手法或称模因产生的修辞效应,既能产生好的模因,也可以产生坏的模因。修辞学者对不断被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现象应当作何种评价,或如何评价?模因用的手法或效应不管是好、是坏,语言模因正在流传则是客观现实。我们能接受和容忍语言模因以这样的修辞效应来传播吗?这是我们在从事修辞教学与研究工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但是如何判别修辞手法产生的修辞效果,而且涉及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的大事。下面是关于语言模因与修辞效应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1)根据模因论的观点,模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有益和有害之分。同样,语言模因也会有好和坏的区分,一些家喻户晓、群众喜闻乐见、让人印象深刻的说法是好模因,这些语言模因会长期被人们使用和传诵。但不管好的、坏的语言模因,它们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类似的修辞效应,我们不能因为流传的模因不合符语言习惯或规范而去怪责形成这种模因的手法。

2)某个语言模因能否持久流传和对其做出是好、是坏的判断,并非根据某个人的主观武断,而是这个模因本身的生命力,是它的传播能量和被使用的频率。内容或形式拙劣的语言模因不会长久流传,肯定会被它的使用者最终遗弃,似乎用不着我们过多的主观指责和担心它的影响和效果。

3)对当前语言模因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语用问题,我们是充满热情地让它发展,还是不断“纠错”、叫停,或者不以为然地在报章上说三道四呢?作为语言工作者,我们的观点应当是多点宽容,少点指责,但又不能过于放任自流。

我们不要拿着一个还未有公论的语言现象就加以评头品足。当然我们也应了解语言模因的进化规律,为祖国语言健康发展负起引导、教育的责任。我们要引导人们健康地使用语言,发挥我们作为语言工作者的应有作用。

4)研究语言模因及这些模因产生的修辞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从语言模因论中找到修辞教学必须改革的依据。为了适应社会大众使用语言的需要;我们要在传统的修辞理论的基础上勇于革新。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咬文嚼字》一类的语言通俗刊物,但我们的宗旨不是“咬文”,也不是“嚼字”,而是实用的语用修辞。我们盼望将来有一本在语用修辞方面既显出宽容而又不失引导作用的普及刊物。

参考文献

Blackmore, S. 1999.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awkins, R. 1976.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stin, K.2005. The Selfish Mem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曹乃玲. 2005. 流行语中的语码混用及其修辞价值[J]。《修辞学习》(5):

60-63。

陈琳霞、何自然. 2006.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 108-114。

何自然、何雪林. 2003.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200-209。何自然. 2005. 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6):54-64.

何自然、谢朝群. 2005. 模因·语言·交际[A]。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大会发言,复旦大学。

谢朝群、何自然. 2007. 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30-39。

郑庆君. 2006. 互文型手机短信及其语篇特征探析。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讲演稿。

[*]本文基本内容曾在第10届中国语用学研讨会(2007南京)上宣读,现经作者修改和补充后发表。

[?]见陈琳霞、何自然2006,以及该文文末开列的部分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章:模因论视角下的言语幽默

视听语言学习的方法

视听语言的学习方法 1.上课:理论和创作规律的讲授,作品分析。 2.看片:泛读——每年不低于300部,三年1000部。 精读——每周1部,每年40部,三年100部。 拉片要求: A 选一个10~30个镜头的段落 B 画出画面构图、机位图。 C 写出分镜头记录本。 D 写出看片笔记。 3.拍摄作业。 4.讨论。 5.读书。 拉片中注意的若干问题,拉片是学习的手段,是进行量化分析的细化方法: 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景别的排列形 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 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 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有些著名 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 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运动的速度 决定了画面的运动。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 彩的。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要观察色彩的整体 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 家本领。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 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而欧洲的电视 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五、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请

视听语言的概念

1.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是视听艺术特有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独特的表意 指示体系。它包含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诸种语言元素及其运用手段、技巧、法则,它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实现交流传播活动,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2.克里斯丁?麦茨依据索绪尔的语言概念考察电影语言,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四 大差异:第一,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手段,银幕和和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因此电影是一种表意系统。第二,电影语言与天然语言的内部组织不同。天然语言中字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是任何的和约定俗成的,而电影中影像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为基础的。第三,天然语言的双层分节结构使它的字词、语素、音素等层次中成分具有“离散性”,而且基本离散单元可以确定,而电影语言中找不到这类基本的离散性单元成分。第四,电影的基本单元不是离散性的,而是连续性的,这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层切分无法进行。 3.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类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单个镜头严格说来不是 真正的组合段,而是构成另外七个组合段的组成部分。单个镜头表现一个完整的情节片段,其中有些是自主性的,有些不是。.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平行组合段即平行蒙太奇序列,它聚拢两个或多个交替出现主题,但未赋予两个主题间以任何准确的时空关系。.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在诸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有如括号之中诸字词之间的那种关系。.时序性描述组合段:在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连续形象的事实间的时间关系,但画面为电影“描述” 而非电影“叙事”。影像的连续性不与电影虚构世界中的连续性对应。.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交替组合段即交替蒙太奇,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系列,在每一序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联系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看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时序性直线叙事场景:直线性组合段是指单一的连续影像序列把一切行动串连在一起。.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断:事实的时序是非连续性的,但其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这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是无组织的、散乱的。影像序列中往往出现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4.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 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同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 5.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在声画对位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考纲考核要求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课。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有美感。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 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另外,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就所带学生的作文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所以学习和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②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创设题目,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激发学生热 爱语言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探讨和总结相结合。 【教学思路】:认识修辞→辨析修辞→运用修辞 【教学课时】:总课时3: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四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练习为第一课时; 对偶、排比、反复三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练习为第二课时; 反问、设问两种修辞手法的讲解和修辞的综合练习为第三课时。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林丽莉 教材分析:本课被编排在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一书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本节对一些常用的修辞格做了细致描述,辨别了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有一定难学生掌握起来不甚容易度。修辞手法是高考中常考知识点,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因而对这一节的学习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由于已有相关知识积累,对于修辞格,学生并不陌生,但对部分修辞格尚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一些有相似点的修辞格,辨别起来更不容易。因此,本课着重通过梳理、辨析和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于修辞格的辨析、运用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常用的比喻、借代、比拟这三种修辞手法,并能辨别它们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梳理、讨论及练习,掌握这几种修辞格的定义、类别及作用,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修辞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比喻、借代、比拟这三种修辞手法,并能准确分辨。 教学难点:辨析借喻与借代、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姑娘,夜乘凉。带灯笼,闪闪亮。(猜一动物) 2、粽子头,梅花脚。前面喊叫,后面舞刀。(猜一动物) 两则谜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所知道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识修辞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用一种事物给另一种事物打比方。 2、结构:本体、喻词、喻体(前两者有时可不出现) 3、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练习:指出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类别 她的笑像煮沸的牛奶一样溢了出来。(明喻) 瞧,那庭中纷然飘扬的片片飞雪,轻盈灵动,似翩然然回旋的瓣瓣落花,似悠然翻飞的只只蝴蝶,又似嫣然起舞的队队佳人。(博喻) 有时候爱是粉红的羽毛,谁捧着都有微笑的眼角。(暗喻) 是谁在长亭徘徊,望穿了秋水,却等不来马蹄的轻响。(借喻) 4、如何判定: (1)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5、作用与原则: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原则:贴切合理;通俗形象 (二)、借代:“做代表” 1、概念:用与本事物密切相关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现代文阅读之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教学设计

《现代文阅读之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区分选择赏析句子的角度。 2.学生能判断句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语句,回答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四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能尝试将常用修辞方法应用到写作当中。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判断句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语句,回答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四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尝试将常用修辞方法应用到写作当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题和《雪后“吃春”》题篇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美文欣赏导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这段美文出自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含蓄美和意境美让我们暗自折服,那这段美文有是怎么做到的?巧用修辞,今天让我们共同上一节《现代文阅读之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练习课,一起去见证修辞的神奇力量。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分选择赏析句子的角度。 2.能判断句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语句,回答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四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能尝试将常用修辞方法应用到写作当中。 (三)介绍赏析句子题型的答题角度和分值情况 1.修辞的角度 2.描写方法的角度 3.词语运用的角度 通常:答出修辞或描写1分,表达效果2分,语言表达1分 (四)简介常见修辞的基本常识 1.什么是修辞?修辞,即修饰文辞。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有哪些?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问、对比、引用等。 3.比喻: (1)比喻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把一个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

视听语言的心得体会

听 语 . 言 结 课 心 得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赵素敏 班级:数码设计二班 学号:09106401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更加深了我对数码设计这门课程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视听语言的认识: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是用画面和声音传达信息的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的思维方法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抽象的说他是由画面声音时间空间构成的。视听 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 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起初对于视听语言这门课程十分的不了解 ,基本上只知道应该是关于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如何观赏影片?但是上了冯波老师的课之后对于视听语言有了新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起初认识的肤浅和无知?对于冯 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觉得的是很新颖,很成功的.比起那些枯燥的学习理论来说,先理论再实践等方面着手能够让我们更加快捷深刻的明白这其中蕴涵的道理,和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的生动,对它充满兴趣?正是这种兴趣,鼓励着我们夜以继日的拍片子,剪辑,合成.虽然拍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但是我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漏洞中学习,和掌握技巧?这门课让我明白了,我们起初对电影认识的肤浅,对电影制作了解甚少.任何一部电影,一个短片,一首歌的MTV,甚至一个小小的FLASH!也都灌入了制作者的全部心血,它们同样是不简单的?过程一样的复杂,繁琐的?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再加上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作品中?我们将会受益 非浅. 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老师通过让我们实际操作,自己动手,让同学自己从中去体会。而不是按教科书上来教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从中学到了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从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学习让我体会很深,在学习过程中很轻松,也很开心,很轻松的学到很多东西。在拍摄中有很多东西是在书上学不到也感受不到,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才能学到,体会到和感受到。拍摄中需要一组成员在一起商量,这是一个团体,必须互相团结一起,才能做出一部好的作业。 在这几个星期的学习里我也学到了一些技巧,比如要避免大全景少用推拉,拍摄时间不宜超过六秒除非是要特殊表达的,要三级或二级跳,内反拍外反拍等。。。视听语言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团结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更加丰富有味,让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更多的有趣的东西。

语言表达——九种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九种修辞手法 一、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及作用 修辞判定作用 比喻有共同点、非同类、熟悉生动形象 拟人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亲切 夸张通过想象,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突出特征、引发联想、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排比三个或以上、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对偶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有音韵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借代抓住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 以简代繁、以虚代实、以物代情 反复连续出现同一词语或句子,无句子隔 断表达强烈情感、固环起伏、充满语 言美 设问设定问题,自问自答引人深思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预期更加鲜明、强烈 ★利用修辞手法赏析语句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作用+作者/诗人表达思想感情。 二、认识修辞手法 (一)认识比喻 1、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测。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类型本体比喻词喻体形式 明喻有像、似、若、犹、好像、 仿佛、犹如 有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 空当中 暗喻有成、变成、成为、当做、 化作 有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 中给你指引方向 借喻无无有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 了一些银丝 5.比喻的作用 (1)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6.比喻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练习】

从修辞赏析语言

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荣昌初中公开课主讲人:卿静颖 教学目标:1.识别并牢记常用修辞手法。 2.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 2.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讲授法、多媒体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介绍修辞手法在重庆中考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历年中考中修辞手法的相关题型,学生应在复习备考中牢固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和赏析引入新课。 二、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多媒体展示,请学生回答)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 2、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3、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4、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5、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象放长线的风筝。 6、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7、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三、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复习中考常用几种修辞手法。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提醒:对比不仅是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节奏感强。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用赞美、欣赏性的语言去分析品味句子。 (1)多媒体展示三个存在问题的赏析,请同学们谈自己的看法。 例题展示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4分) 例句: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白桦林) 我来查找问题 答案(一): 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问题分析:没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空洞。修辞指认有偏差,修辞效果表达不准。) 答案(二): 本句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苍松的高傲与垂柳的妩媚。 (问题分析:内容理解有错,缺乏联系中心) 答案(三): 本句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白桦林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之情。 (问题分析:没有指出赏析角度——忽略修辞手法)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必要点评,并展示分析的参考答案。 例句: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教师分析:本句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白桦林的谦虚、

视听语言课程总结与体会

学期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从我的生活中过去了,仔细回想,发现在这个新的学习的环境中又适应下来了。不仅从学习中发现了更多,还从班级中学到了许多的处世道理。我想,学习的总结应该不单单是指学习的,应该也包括生活的。所以,在这次的总结中,我会从这两方面来讲。 学习 在小学的时候,常以为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但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才发现这种想法是错的,如果一天的学习只是在作业的基础上的,那成绩在好的同学也不会把当天的知识学到位,何况像我这样不大聪明的学生更应该要努力。所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在听课时不要忙顾着记笔记,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笔记记不完的可以下课后借同学的抄; ○2上课时不能“默默无闻”要积极地回答问题; ○3在做作业时如果有不懂的,要及时地弄清楚,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能不懂就算; ○4学习完一天的知识,要在做作业之前先自己想一下有什么不懂或掌握地不足的要先弄清楚后再做作业; ○5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要自我总结一下在这个单元内有什么是自己没掌握或不清楚的,要弄明白; 说完了学习的,说说生活的。

生活 从小学的生活到现在的初中生活,似乎在这期间,我发现了两者的区别:小学的生活远比初中的生活要轻松的多,现在做作业的所有时间在小学时可以做上很多的功课;小学时与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但现在似乎很难,继二连三地与同学吵架,似乎使我变得有些孤僻,但我仍要继续努力,于那些和我吵架的同学和好,使我自己变得更开朗,即使和他们当不成朋友,自己也要反省反省有什么不对的,和其他朋友就不要那样了。 在下个学期里,我一定要做到有计划的学习才能有进步,努力! ------------------------------------------------------------------- 这是我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想与体会的不同感想就是通过外界的一些东西而使自己内心产生了想法但是自己并没有亲自参加其中来亲身体验这种感觉.体会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而使自己原有的一些感想而得到了印证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给你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你看了一部有关乡下孩子生活贫困相关的电影,通过电影的描述使你产生了对乡下孩子的同情,觉得他们不容易,此时你的感觉就是“感想”,而你的学校组织你去乡下和乡下孩子“结对子一帮一”,通过亲自体验农家生活来切身感觉农家生活的不易,那么这次就是“体会”了.。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

视听语言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大小是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的,电影技术的发展又使它同时取决于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一般来讲,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意义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一、概念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汇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大景深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形式,画面由一系列的景别组成,即含不同景别人物的镜头。这种技术可以同时捕捉由近及远的不同人物,一个画面中包括特写、中景、全景,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和人物微妙关系有很好的表现力。 一、角度的意义 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 垂直高度的角度——俯角、仰角、平角

水平方向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不同角度的摄影,会使主体呈现的面积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前后景物的透视关系不同。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五、构图规则 (一)对比 1.色彩对比 2.光线明暗对比 3.线条对比 4.运动方向对比 5.动静对比 (二)均衡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三)对称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定、庄严和谐的感受,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文掌故 断句不当闹笑话 一天,某领导宣读文件,把“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这位领导生气了,他又敲话筒,又拍桌子,喊道:“你们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好事,现在连和尚也得有文凭,何况干部呢!” ?名句有约 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夜泊水村》)

?素材积累 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人物: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基础达标 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2.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C)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掌握五个欣赏的角度,准确运用答题套路。 三、教学难点: 不同的语言类型运用不同的赏析套路。 四、教学过程: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 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泛的。 (1)比喻句作用:使被描写的人、物、理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对象)的。。。。。。特点。) (2)拟人句作用:突出形象特点,表达感情色彩,使语言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 (3)排比句作用:增强语势、加强语气、突出语意,有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感染力。(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

视听语言心得

视听语言学习心得 当我还没学这门课时,我已经在前面的非线性编辑课上学了一点儿关于拍摄简单DV的知识,但学习的重点是在怎么剪辑,而不是如何拍好,对视听语言这门课简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什么是视听语言?由于好奇,我问了好几个早已上过这门课的同学,在他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视听语言就是每天看看电影,讲讲理论知识,偶尔临摹几张图片,但当我真正接触它时,才发现完全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通过这几个星期的学习,我对视听语言的了解已不只停留在表面,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不再仅仅只是看剧情和明星了,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每一个镜头的剪接上,去分析他的每一个镜头及他的拍摄手法,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我已经渐渐养成了剖析每一个镜头,并对每个镜头进行数秒的习惯,在思考的同时我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对于冯老师“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我很喜欢,不仅新颖,而且很有效率,比起那些枯燥的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要有趣的多,虽然我们班由于学校设备短缺,不能人手一个DV,但在课堂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在讲解《勇敢的心》时,让我印象深刻,对于每个镜头的慢放,衔接,拍摄手法等等都讲解的十分详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为了防止观众的视觉疲劳,每个镜头最好不要超过6秒,以及,外反拍,内反拍,挂前景,多视点,组镜头等多种防视觉疲劳的拍摄手法。 在我看来,视听语言就是画面与声音的结合体,因此声音对影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部好的电影在语言对话上绝对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对

于音效的制作及背景音乐的挑选也一定是经过激烈的商讨才决定的,每一部影片都注入了导演和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都值得我们尊敬。 学习中,对于长镜头的把握,我还是不清楚。长镜头的拍摄大多都是运用运动或焦点变化的拍摄手法吗?一部影片有规定长镜头的数量吗,还是长镜头越多越好?为什么在您推荐的斯皮尔.伯格的两部影片中有很多超过6秒的镜头,也有很多20多秒的镜头(与我看过的大多数影片相比),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这位大导演的影片,我讨厌战争题材和有血腥画面的电影,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学习,就好比我们在吃难吃的食物时,并不会因为它难吃而拒绝它,而是因为它含有我们所需要的营养,我会学习他的优秀熟练的拍摄手法,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充实自己。 对我而言,视听语言,我仅仅只了解了一点点皮毛,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虽然这门课结束了,但我们对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学习仍会继续……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视听语言? 1)语言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是指所有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传播符号系统);狭义的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2)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听觉与视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所谓影视语言,是指影视艺术中由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用来传情表意的各种传播符号的总和。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画面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画面语言就是影视作品中声画结合、声形兼备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画面语言是指连续的图像所构成的一种传递信息的体系][镜头语言是指以一段连续的音像素材为基本单位,以蒙太奇为结构规律构成的表意体系] 2、结合实例,说明视听语言的优点? 影视语言的优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方便复制、永久保存,彻底打破时间限制;传播迅速,彻底打破空间限制; (一、可以比照自然语言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二、可以比照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来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三、科技进步带来的哲学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给影视语言的研究带来了方便之门;) 3、结合实例,阐述我国视听语言的现状? 1)民族特色的缺失导致没有中国流派;2)非故事片中故事性的缺失;3)叙述手段的单一;4)声音的两极运用; 4、简述我国视听语言的发展趋势? 1)第五代导演和影视艺术家的努力,民族特色的凸显;2)各种禁忌的打破,影视语言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3)网络多媒体的诞生,促进了影视的融合、影视语言的变革; 5、什么是抽象思维?什么是形象思维?两者与影视语言的关系如何? 1)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即以表象、意向作为思维材料和工具,并伴随着想象、联想对事物进行直接、具体、形象的反映 2)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抽象思维与有声语言相互伴随、相互促进;形象思维是影视工作者的主导思维方式;影视语言是形象思维的外在表现,形象思维是影视思维的内在依据; 3)语言和思维形成表里关系,影视语言则和形象思维形成表里关系;“原型”、“意象”和“推演出的新形象”是形象思维的三个阶段,也是观众感知影视作品的三个层次; 6、什么是格式塔?格式塔与影视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格式塔,是Gestalt的音译,而完形,才是这个词的意译。特点:必须是一个整体;具有变调性;完形是“看”的过程中,主客观相互作用所得之形。作用:格式塔的活动原则有两个:简化与张力。格式塔具有表现性。优秀的造型艺术品,无不是格式塔。 影视作品或片段可视为格式塔;格式塔的心理作用是影视作品传播的基础;格式塔是研究影视语言的理论基础; 7、试述影视语言的形成机制? 视觉暂留(0.1秒);格式塔效应(完形心理);影视艺术家的创造;观众的理解和学习; 第二章 1.什么是影视语言?什么是影视言语?影视言语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所谓影视语言,是指影视艺术中由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用来传情表意的各种传播符号的总和,是影视“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镜头组合规则的总和。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影视“言语”是众多的导演们“说”的行为和结果。 两者的关系:I.影视“言语”是开放,影视“语言”则是封闭;II.影视“言语”是无限的,影视“语言”则是有限的;III.影视语言的规则,只有通过对影视“言语”的研究、分析、归纳之后才能获得; 2.什么是语言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各级语言单位与它同级语言单位的相互连接构成组合关系;在某语言单位内部,由于构成元素各自不同的性质而发生一种与同级别的语言单位进行替换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聚合关系。 3.什么是影视语言的语法、修辞?它们各自的作用如何? 所谓影视语言的“语法”是指影视语言所使用的规则体系;影视语言的修辞则是指镜头聚合时导演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以取得最生动的表达效果的过程。影视语言的“语法”保证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正确理解;影视语言的“修辞”促进影视作品的生动性,保证作品好看。 4.什么是叙述?影视语言叙述的功能是什么?

语言表达和运用 考点3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专项限时练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修辞手法专练 1.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2.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 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这些诗句要和特殊节日联系起来,就要借助比喻、借代、象征、用典等手法。第一句有“登高”“菊花”等信息,容易让人想到重阳节;第二句从“金针”(乞巧)“佳期”等信息,可以看出是七夕;第三句中“生前恨”“没后踪”“沅湘”对应屈原,可以看出是端午;第四句中“火树银花”说明灯笼多,结合“明月”可想到元宵节。] 3.下列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54012043】A.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D.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B[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海浪如云”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海上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