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智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徐友春

智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徐友春

智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徐友春
智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徐友春

智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徐友春,章永进,王肖,舒飞

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天津,300161

摘要:本文分析了智能车研究的军事及民用价值,简要介绍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了以“汽车大脑”为特征的智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思考了智能车对我国未来交通、汽车工业和国防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智能车;汽车大脑

1引言

智能车(Intelligent Vehicle, IV),也称作无人地面车辆(Unmanned Ground Vehicle, UGV),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智能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1],相关技术涉及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智能车及其相关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潜力。美国在《21世纪战略技术》中指出“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很可能是无人战车”。其中的“无人战车”即是一种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智能车。近年来,无人战车的军事应用潜力受到各国政要和军事专家的高度重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军用智能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无人车接近实用,美国已经计划在近几年开始批量装备部队,一场新的以无人系统为代表的新军事变革已经拉开了维幕。

智能车及其技术对我国交通安全及汽车工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智能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车辆驾驶方式,将驾驶员从“车—路—人”的闭环系统中解放出来,利用先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控制车辆行驶,让驾驶活动中常规、持久且疲劳的操作自动完成,人仅仅做高级的目的性操作,能够极大地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将极大地增强我国在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对提升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外起步较早,已经论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实路测试,典型的研究代表如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NavLab-5[2]与Boss[3]智能车、谷歌公司的Google Driverless Car、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The ARGO vehicle[4,5]、德国联邦国防军大学的VaMP智能驾驶系统[6]等。

以美国的智能车研发计划为例,早在1983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就成立战术技术办公室(Tactical Technology Office,TTO)负责自动陆地车辆(Autonomous Land Vehicle,ALV)的研究开发工作。到90年代中后期,美国陆军提出未来战斗系统(Future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S),包含的多种核心武器都涉及到智能驾驶技术[7]。在该计划促进下,美国明确了智能车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方向,成立了由国防部、研究所、大学、企业等构成的技术研究联合体,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始了全面、系统的智能车研究。现阶段美国智能驾驶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已经能够依靠智能车执行诸如侦察、巡逻、监视、扫雷破障、战斗突击、物资运输、紧急抢修与救险等多种任务。美军的智能车主要分为:轻型,一般用于侦察和监视,配合士兵作战;中型,完成侦察、巡逻、监测、攻击等任务;重型,定位于重型武器,如坦克、导弹车等;大型,定位于工程机械,用于工程作业或扫雷[8]。美军部分智能车相关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技术差距,迄今为止尚无国内智能车辆参与国际智能车比赛活动,但相关技术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成果。

吉林大学是我国最早的智能车研究单位之一。王荣本教授带领的智能车课题组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智能车自主导航的研究,在环境感知、导航技术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研发出的智能车具有遥控驾驶和自主行驶两种方式,可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己按照驾驶标识路线前进,同时已具备简单环境中的直线、弧线行驶等功能[11]。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视觉导航系统和临场感遥控系统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其研制的清华移动机器人(TsingHua Mobile Robot V ,THMR-V)智能车在结构化道路上自主驾驶跟踪车道的平均速度已达到100km/h ,最高时速可达到150km/h [10]。清华大学汽车系“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克强教授主持研制的THASV 智能车侧重于汽车主动安全研究,在视觉导航、主动避障、离线报警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进行智能巡航控制系统、前碰撞预警系统等技术的实用化工作。

表1 美军智能车研究情况统计表

国防科技大学的贺汉根教授带领的智能车课题组也是我国较早进行智能车研究的单位,该课题组参与了1995年国防科工委和2005年军队相关项目的智能车关键技术研究,2003年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联合研制的智能车CA7460在长沙实验成功,其在高速公路上最高稳定自主驾驶速度为130km/h ,自主驾驶的最高时速可达170km/h ,并具备安全超车功能[11]。

浙江大学智能与通信系统研究所所长顾伟康教授曾承担国防科工委 “军用地面智能机器人”项目,所研发的智能车直线跟踪速度达到20km/h ,避障速度达到10km/h 。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军事交通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近年来都开展了智能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16]。尽管如此,国内针对智能车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将智能车置于正常交通流中,并像有人驾驶车辆一样,服从交通规则,适应周边环境,尤其是对周边车辆的交互(车灯、笛声的提示等)行为要求,做出响应决策,最终在城际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安全平稳地行车,仍未实现。究其原因,智能车缺乏对周边车辆驾驶行为、意图类型 名称

功能 特点 Dragon Runner

侦察 体积小,机动性好 MATILDA

武器投放、排爆 拥有机械臂 T3

运输 强大机动性 轻型 TALON

侦察、运输、拆弹、核生化监测 可昼/夜运行,具有两栖能力 MULE

运输、排雷、攻击 能装备单兵 GTUGV

侦察、监视、攻击 机动性好 MDARS

自动化入侵检测 探测距离远 MDARS-Exterior 检验、核查身份 检测精度高 Autonomous UAV Launch Recovery Payload 提供无人机发射、回收和加油的机动平台 节约时间,减少人员需求

RCSS 探清路线、排雷和排除电线障碍 安全,高效,可无线遥控和手动操作

REDCAR 侦察、监视、目标跟踪 可配合其它智能车

RONS 爆炸物处理、侦察 可在不同环境执行任务

中型 SARGE 替代士兵完成一些危险的任务 识别精度高

RAAS 攻击、远程侦察、监视和目标捕获载重大

ARTS 排雷、回收未爆弹药 坚固、可靠

CAT 攻击 多任务能力

COUGAR 提供火力支援 多种无人系统综合

DEMO III 能够在越野环境中自主道路规划 高度灵活,越野性能好,半自主运行

重型 Robotic Follower 载人运输、跟随保障 机动性较强

AOE 挖掘掩埋弹药 保障安全

A-AOE 挖掘掩埋弹药 安全,高效

Panther 开路、扫雷 能适应各种车辆

M60 Panther 扫雷 灵活

大型 M1 Abrams Panther II

扫雷 安全,高效

的识别与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响应行为的决策能力,也即智能车缺乏与周边其它车辆的有效交互与协同。

3智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在智能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一直都保持着最活跃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美国智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代表了智能车的发展趋势。

3.1 多军种,系列化与车族化

2009年,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和坦克机动车研发工程中心(Tank-Automotive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TARDEC)联合发布的《机器人战略白皮书》,综合考虑未来装备需求,进行了当前美军智能车的发展规划,确立了智能车研究更加重视多军种、系列化和车族化的发展理念。美军目前所研发的智能车分别针对各军兵种不同的需求,如适应于海军陆战队要求的角斗士(Gladiator)无人战车,适应于阿富汗排雷需要的微型连枷(Mini-Flail)扫雷车;适应于城市环境的侦察、巡逻、监视等任务的龙腾(Dragon Runner)小型智能车等。同时,一部分智能车又发展出多种变型车,以适应多样化的任务需要,例如多功能通用/后勤装备车辆(Multifunction Utility/Logistics Equipment Vehicle ,MULE)共包括3种变型车,分别为:运输车型、扫雷型和轻型突击型[17]。

3.2 总体技术上向通用型发展

现阶段研究的智能车一般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任务,为达到最优的性价比,在总体技术上将逐步向平台的模块化、运载子系统的通用化方向发展,也即智能车的通用技术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例如,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等为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研发的自主导航系统(Autonomic Navigation System,ANS)就是一种通用的智能车控制软件系统,根据需求经过不同配置后,该系统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能够适用于美军所有的智能车。着眼未来,这种通用型方式将成为今后智能车的主要研发方式。

3.3 以军事应用为牵引,以民间应用为助推,协调快速发展

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往往是交叉的,例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等最初都是军事项目,发展起来之后转向民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这些军事项目的深入发展。智能驾驶技术也是一种军民通用的技术,其在军事方面的发展,重点应是在越野道路、无路环境、核生化环境中的感知及控制技术;而民用方面则集中在车辆的主动安全、道路规划、辅助(自动)驾驶等技术。智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期的研究,单纯依靠军事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应将其孕育于民用技术的研究中,充分利用民间巨大的资源,加快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4对智能车发展的思考

汽车工业的发展,曾出现了多次大的发展机遇:一是从手工制造向机器大工业转化的机遇;二是机器大工业向精细化生产转化的机遇;三是以微处理器技术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信息化机遇。遗憾的是,第一次机遇我国有的没有赶上,第二、三次机遇我国通过开放市场抓住了部分机遇,成就了我国的汽车制造大国地位。但我国的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仅仅处于跟踪模仿状态,尚不具备与国外汽车同行竞争的实力。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工业出现了从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机器人(或称轮式机器人)转变的第四次发展机遇,智能车就是此次转变的标志。这次变革的核心将是研究和开发集感知、决策、控制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技术,称之为“汽车大脑”。如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一样,

“汽车大脑”将是未来汽车的灵魂。未来汽车(或称“移动机器人”)将包括硬件驱壳和“汽车大脑”,汽车的先进程度不仅取决于其硬件的优劣,更取决于汽车大脑。在这方面,美国人已经走出了实质性的

步伐,制定了清晰的线路图:第一步是制定无人系统联合构架(Joint Architecture for Unmanned System,JAUS),确定未来汽车的接口标准(目前美军军用车辆必须满足该标准),包括车辆的感知接口、通信

接口、车辆操纵控制接口等;第二步是研制基于JAUS标准的自主导航系统ANS,将车辆变成一种自

动化的移动工具;第三步是开发具备环境感知、自主控制和任务执行能力的“汽车大脑”,从而将车辆变

成一种移动机器人。一旦汽车大脑研制成功,未来的汽车将具备难以置信的智能化水平。

具备“汽车大脑”的智能车进入实用后,由于其强大的易用性、方便性、舒适性和先进性,将会很

快在全球推广应用(苹果公司的iPhone4就是一个示例),中国的汽车用户不可避免地也会使用这些“汽

车大脑”。试想中国城市里相当数量的汽车是安装美国“汽车大脑”的智能车,在非常时期,有关国家

只要一个指令就可以指挥这些智能汽车瘫痪我国的交通运输,甚至将这些汽车变成武器向我方发动攻击。可见,“汽车大脑”不仅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关乎国防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可能是

政治问题。

美军计划从2015年开始在军队装备无人车,并在20年内进入民用车辆[18]。在这段时间内,我国

的汽车工业不仅要完成汽车电子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领域继续追赶发达国家,更要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

汽车技术的变革,研发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汽车大脑”,并将智能车研究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有

计划、有步骤地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实现智能车的迅速发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ts Trends

Youchun Xu, Yongjin Zhang, Xiao Wang, Fei Shu

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nefits of intelligent vehicle (IV) in civilian use and its potential roles in military us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V is provided. The developing trend in IV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ehicle brain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great influence of IV on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national defense weapons is predicted.

Keywords: Intelligent Vehicle; Vehicle Brain

参考文献

[1]R. Bishop. Intelligent vehicle applications worldwide.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2000, 15(1): 78-81.

[2] D. A. Pomerleau, T. M. Jochem. Rapidly adapting machine vision for automated vehicle steering. IEEE

Expert, 1996, 11(2).

[3] C. Urmson, J. Anhalt, D. Bagnell, et al. Autonomous driv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 Boss and the urban

challenge. 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2008, 25(8): 425-466.

[4] A. Broggi, M. Bertozzi, A. Fascioli. The 2000 km test of the ARGO vision-based autonomous vehicle.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1999, 55-64.

[5] A. Broggi, M. Bertozzi, A. Fascioli, et al. Automatic vehicle guidance: the experience of the ARGO vehicle.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1999.

[6]M. Maurer, R. Behringer, F. Thomanek, et al. A compact vision system for road vehicle guidance.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Vienna, Austria, 1996.

[7]Future combat systems (FCS). https://www.sodocs.net/doc/af12885935.html,/military/systems/ ground/fcs.htm, February 24,

2011.

[8]Committee on army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technolo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Army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2.

[9]王荣本, 张荣辉, 金立生. 区域交通智能车导航控制技术. 农业机械学报, 2007, 38(7): 39-42.

[10]张振武, 丁冬花. THMR-V道路检测算法设计. 机器人技术, 2005, 21(12): 115-117.

[11]邓剑文, 安向京, 贺汉根等. 基于道路结构特征的自主车视觉导航.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 22(7): 425-419.

[12]彭新荣, 杨明, 谢强德等. 一种基于RR-ALOHA的智能车多车协作通信协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4(9): 1211-1216.

[13]Q. Li, N. Zheng, H. Cheng. Springrobot: a prototype autonomous vehicle and its algorithms for lane

detection. 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04, 5(4): 300-308.

[14]金辉, 吴乐林, 陈慧岩等. 结构化道路车道线识别的一种改进算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7(6):

501-505.

[15]徐友春, 常明, 刘洪泉等. 猎豹智能车无人驾驶系统总体设计. 汽车工程, 2006, 28(12): 1081-1086.

[16]安吉尧, 文桂林, 卢远志. 用于车辆自主导航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汽车工程, 2009, 7:

640-645.

[17]Multifunction Utility/Logistics Equipment Vehicle. https://www.sodocs.net/doc/af12885935.html,/military/

systems/ground/fcs-mule.htm, February 25, 2011.

[18]P. Carl, Evans. Development of world modeling methods for autonomous systems based on the joint

architecture for unmanned System: [M. S. Thesis].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9.

作者基本情况表

姓名徐友春性别男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职务室主任

邮编 300161 通信地址天津河东区东局子一号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工程系

E-mail xu56419@https://www.sodocs.net/doc/af12885935.html,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组成的智能出行系统,可实现“高效、安全、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是信息技术领域和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并拉动汽车、电子、通讯、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政府也颁布多项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其中,以《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意见》最为代表。 《中国制造2025》文件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制定了两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ICV)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ICV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互联网等之间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集中运用了汽车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通信与平台等技术,是一个集

车路协同资料讲解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 1基本概念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即IVICS(Intelligent 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ve Systems),简称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最新发展方向。 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车路协同系统(CVIS),主要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采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人、车、路的信息的全面感知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协同和配合,从而达到优化并利用系统资源、提高 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缓解道路交通拥挤的目标,从而推动交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车路协同的实质就是将控制指挥方案与道路交通条件的需求相匹配,从而实现交通的安全、环保、高效。车路协同系统作为ITS的重要子系统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上交通发达国家研究、发展和应用的热点 2技术架构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车联网的发展,为车路协同技术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发展机遇,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使我们在高精度定位、精细化信息服务和新一代传感网络构建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证。发达国家基 本建立了车路协同系统的体系框架,定义了一系列应用场景,开展了一些试验和应用,但车路协同系统的某些核心技术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制约了系统的应用。目前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具有如下趋势: ①车路协同系统体系框架的构建:车路协同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由特例实验走向场景应用和制定通信协议标准。 ②车路通信平台的开放性:将从单一通信模式向多种通信手段的互补与融合方向发展。可用于车路通信的方式包括:DSRCWiFi、DSR GSM/GPRS3G RFID WLAN BlueTooth 等,由于通信技术各有优缺点,单一通信的方式很难满足车路通信需求,需建立一种多方式兼容的通信平台。 ③车载单元的多功能一体化集成:由单项服务向集成服务转变,从单目标控制向多目标控制集成转换。例如,把ETC和北斗导航系统集成到一个系统里,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车载单元,即集成的车载终端装置能够提供路桥收费、信息发布、信息采集等多种服务。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国内智能停车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停车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家对中国智能停车场产品市场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与结构、技术水平、市场供需情况、影响未来5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5年市场趋势及发展规模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在这个沸沸腾腾的市场环境之下,大家都能保持自己对市场清晰的认识,也希望智能停车场市场能够早日进入一个有序、良性的发展状态中。 品牌优势将会逐步体现 ——石家庄优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陈杰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停车场产品成熟度较低,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实际上还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设备没有形成主流品牌,能提供成套设备的厂商更少,用户在设备选型时存在困难。一般的制造商生产规模都较小、技术力量弱,在品质管理和生产成本上都有一定难度。 但市场对价格又很敏感,这样的矛盾实际上促使很多厂商在制造产品时一味简化工艺来降低成本,致使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简陋,自然性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优创产品面向公路和停车场两个市场,具有很好的生产规模,通过提高产量来控制成本。市场是技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许多一味走低价路线但品质很低的产品会逐渐地淡出市场,品牌的优势将会逐步体现,许多未形成品牌的产品其竞争力也会很弱。 目前市场上停车场主要设备,如电动栏杆机(或称道闸),一般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蜗轮蜗杆驱动甚至皮带驱动。这些产品采用比较陈旧的技术,性能自然不令人满意,表现在噪音大、起落太慢、栏杆抖动不平稳,以及比较致命的是寿命较短,不适应稍大型的停车场,又比如自动发卡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除进口以外,可靠性普遍很差,在很多停车场都是瘫痪状态,其他很多产品情形相似。 市场趋势: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 ——北京澎达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张晓曦 中国智能停车场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公司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发自己认为较好产品来占领市场,发展前景很好。 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车场市场的发展要看是否有政府导向,如果有会有一个良性发展,如果没有还是各自为政,但总的来说停车场市场会向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发展。国外的停车场市场发展,是分几步走的。临时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为卡片收费管理、打孔纸票、条码纸票、磁条纸票,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磁条纸票。收费方式发展过程为出口收费方式、中央收费方式、自动收费方式。固定客户停车管理发展过程为磁卡、近距离感应卡、有源远距离感应卡、无源远距离感应卡、还有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编码遥控停车管理系统等等。中国的智能停车场市场发展也会跟着国外的发展走,但发展过程会比国外快。

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 1)概念层面的理解 ①汽车是指传统意义的汽车,包含今天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②网联汽车是指在汽车的基础上,彼此能通信的汽车; ③智能网联汽车是指网联汽车基础上,具备智慧(有学习、判断、决策)能力的汽车。 理解: ①汽车还是汽车,这是没有改变的部分; ②智能网联汽车是新时代的汽车,这是变的部分。 ③传统汽车由人驾驶,彼此之间没有“会话”(通信)功能,更没有判断(决策)能力。 2)术语层面的表述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注:硬件系统),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注:对外通信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注:软件系统),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注:功能)。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i)硬件细分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ii)软件: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 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目的是:实现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要求: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位置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智能汽车隶属于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是4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智能交通是一个种概念,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2个属概念, ③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彼此之间有交集,这个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意义 ①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③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 以上,并最终能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四、智能网联汽车4个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 1)自主式驾驶辅助阶段及技术特点 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1)技术特点: 环境感知,运用传感系统技术是主要技术特点。 (2)技术分类: 有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类。 ①预警系统细分: i)前向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FCW);ii)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LDW);iii)盲区预警(Blind Spot Detection,BSD);iv)驾驶员疲劳预警(Driver Fatigue Warning,DFW);v)全景环视(Top View System,TVS);vi)胎压监测(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等6大系统; ②控制类系统有: i)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System,LKS);ii)自动泊车辅助(Auto Parking System,APS);iii)自动紧急刹车(Auto Emergency Braking,AEB);iv)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等4大系统。

汽车智能化发展

https://www.sodocs.net/doc/af12885935.html, 汽车智能化发展 近几年,互联网与IT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工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的机遇。目前,国内车联网 环境已经形成,其未来的市场规模不容小觑。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汽车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这一趋势很有可能比新能源汽车更早走进大众的生活中。 判断一项技术是否为新技术的主要依据是它是否和原来的技术有质的改变。就智能化汽车而言,其包含的一些诸如自动导航、行人或障碍物距离探测、车与车之间及车与路之间的无线通讯以及对于加减车速、制动、转向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现阶段传统汽车不具备的技术,需要逐渐攻克。但汽车智能化的本质离不开电子电气系统的支持,因此它也可被视为是传统汽车电子化技术的升级。譬如未来智能化汽车可能拥有的实景导航、语音操控、车距探测等功能均有望通过对现有的电子技术升级来实现。而一些仰仗通讯技术才能实现的功能,譬如车联网,同样也可以归为是电子化技术的变革与发展的结果。 汽车智能化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类实现更有效的移动,它不仅可提高个人出行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也提供了新的可能。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限购凸显了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一旦汽车智能化实现以后,通过智能化交通信息平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能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实现对行程的智能化管理,汽车拥堵与停车难现象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压力也可得到缓解。 但是,虽然汽车智能化得到众多人的追捧,但业内对于智能化汽车的发展不乏质疑之声。目前汽车智能化方兴未艾,就已经出现了分水岭。一派在继续坚定地大胆探索,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如雷克萨斯宣布第一辆搭载Google自动驾驶技术的雷克萨斯在美国进行道路试验;另一派则开始反思智能化带来的“烦恼”,如福特近期宣布简化My Ford Touch系统,重新添入物理按钮,原因在于部分触屏控制技术与语音控制技术影响了消费者原先的操控习惯。 不可否认,汽车智能化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隐藏着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全球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中,由电子系统引发的故障占了很大的比例。在2010年丰田因自动加速在全球大召回的案例中,就曾出现对汽车过度电子化带来的风险的讨论。在汽车厂商推出的各种技术中有些被大规模应用并被证实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被证实为华而不实。例如,“语音控制”和“汽车遥控”在一项调查中被认为是最不实用的技术。 但是我们对此不能因噎废食,汽车智能化不可能停下脚步。随着智能化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消费者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既然已经无法抗拒汽车智能化这一历史潮流,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完善,并且给它一定的时间和宽容。只是,对于汽车公司而言,现在最紧迫的就是要拥抱这一历史机遇。汽车智能化将在双方博弈的同时,不断前行,即便是有诸多不足,假以时日,汽车智能化仍将是发展的主流,现在的质疑只会督促我们尽快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国家在政策层面也释放了信号要支持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2012年,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2012年物联网发展资金拟支持项目》,其中就包括智能交通领域。尽管智能化技术现阶段并未成熟,但这一潮流已是大势所趋。很多车企也都看到了市场前景的庞大,宝马、奔驰、奥迪等国外汽车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互联驾驶系统;到今年底,丰田、通用、大众、本田等国内外绝大多数车企都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国内布局及服务上线。无疑,车联网领域将成为未来车企竞争的一项利器。而对于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更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机会,务必尽快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将面临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国内智能停车场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停车场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国内停车场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私家车迅速增长的情形下,一些大型城市面临“车多位少”的 困境,迫使很多车主把车直接停在道路上,这一方面影响交通畅通,带来交通安 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车辆的管理,车辆容易被破坏或被偷盗,给车主带来财 产损失。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停车场规模也日益大型化,加之服务车辆繁杂,人 工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已难以满足其在管理上提出的要求,此时,运用监控、诱导、路闸等手段实现车辆的智能化管理应运而生。 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停车场车辆收费及设备自动化管理的统称,是 将车场完全置于计算机管理下的高科技机电一体化产品。据恒业国际控股集团 有限产品经理罗海江介绍,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兴起于2001年,发展到现在系 统正日趋完善,功能越来越面向国内的实际需求,系统操作也更加人性化。如今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已经经过了从早期对国外产品的跟随和模仿阶段,进入到 了一个产品创新,紧随市场需求并不断壮大的阶段。目前国内停车场系统生产企 业有400多家,其中国产停车场系统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80%左右,国外停车场 系统市场占20%。而在欧美地区,据了解,欧洲一些国家的停车产业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并已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停车产业也已成为年产值数十亿 美元的大产业。美国的停车产业每年收入约达260亿美元,占全美GDP的3.25%。而我国的停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远低于国际 公认的1∶1.3的合理比例,加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 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还将保持高速成长的态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必将带来对 停车市场的需求增长,可见,只要城市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停车业作为一个 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其发展规模和潜力巨大。 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用的领域很广泛,如中小型商业收费停车场(酒店、 写字楼、商场、剧院配套)、大型或超大型商业收费停车场(机场、体育场、展览中心)、小区停车场等等。 停车场轻松实现智能管理 GA/T761-2008(《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规定,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由入口部分、库(场)区部分、出口部分、中央管理部分等组成。由于各部分分工不同,在应用上也各具特色。 出入口:“RFID读卡+车牌识别”担纲主唱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入口和出口部分皆由识读、控制、执行三部分组成,入口部分可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求添加自动出卡/出票设备、识读/引导指示装置、图 像获取设备、对讲设备等,而出口部分主要可扩充自动收卡/验票设备、收费指示装置、图像获取设备、对讲设备等。就目前而言,在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的出入口的舞台上,RFID读卡搭档车牌识别,牢牢占据着主唱之位。 1、RFID读卡 读卡器在停车场管理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它已由早期简单的接触式卡(磁卡/ID卡等),发展到感应式IC卡,再到RFID卡。而在智能停车场中,RFID 卡最具话语权。 RFID读卡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的识别方法,被识别的物体 本身应具有电磁波的接收和发送装置。RFID卡识别技术继承了IC卡技术的优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学科(车辆)方向讲座报告 题目: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专业:车辆工程 任课老师: 2014年6月30日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摘要: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驾驶安全性,大幅改善公路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该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综述世界智能车辆行驶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智能车辆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计划,分析智能车辆关键技术当前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沿资料。 关键字:智能车辆能源消耗安全技术发展计划 1.绪论 智能车辆(Intelligent vehicles)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它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车辆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辨识车辆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并根据各传感器所得到的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或者给司机发出劝告和报警信息,提请司机注意规避危险;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司机操作车辆(即辅助驾驶系统),防止事故的发生,使车辆进入一个安全的状态;或者代替司机的操作,实现车辆运行的自动化。 智能车辆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道路的利用率。目前,在汽车、卡车、公交系统、工业及军用等领域,智能车辆系统都得到了应用,而且应用的多样性和领域还在不断增加。可以预言,随着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深入,智能车辆系统将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下面就对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世界智能汽车的发展概况 各国在发展智能汽车技术时的侧重点并不完全形同。美国更强调系统的观点,过去的十几年,美国将注意力放在道路上,把数千万美元投入到先进的车路系统上。而日本则关注较近期的应用,将安全保障技术逐步添加到汽车上,使汽车逐步智能化,这样,不管智能公路是否如期建成,都可以逐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并且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对美国和日本的智能汽车发展框架进入深入研究会深切体会到这种差别。事实上,在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领域,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员进行研究,各国正在实施或已完成的智能车辆研究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世界智能汽车研究项目概况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作为实体的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影响。本文介绍了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前两个季度的汽车产销情况,反映了中国当前的汽车市场的现状,同时结合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中国汽 车市场在未来一年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 一、世界和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总体情况 1.世界汽车产销情况 德国大众集团 2012年1-8月 大众全球汽车销量出色中国销量居首 为了追赶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大众集团今年推出了许多重磅车型,严重刺激了全球市场的销量。2012年8月份,大众集团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约为23万辆,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约21%,达到两成以上的同比增幅,在7月增长速度放慢之后回归5、6月份的水平。今年1至8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为174万辆,而去年前8月累计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17.9%。 在中国等市场的支撑下,亚洲市场前8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同样达到17.9%,从168万辆增长到198万辆。德国本土市场,大众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792,300辆,较2011年前8个月的761,100辆同比增长4.1%,和此前基本相当。德国以外的西欧地区仍然为下降趋势,从133万辆同比下跌5.8%至125万辆。 中东欧区域增长依然强势,由340,800辆增加25.2%到426,800辆。欧洲整体销量为247万辆,比去年同期的243万略增长1.7%。大众集团在北美市场前8个月从429,800辆同比增长24.5%至535,200辆。其中380,000辆来自于美国市场,较之去年同期的285,000辆同比提高33.3%。南美市场去年前8个月619,600;辆,今年同期678,600 辆,同比增9.5%。 2012年1-8月在中国销量174万辆,中东欧区销量426,800辆,德国本土销量79万辆,拥有如此销量业绩的大众,取代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奔驰 根据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奔驰品牌在美销量为23,156辆,同比增长7.0%,去年同期销量为21,645辆。2012年1-9月,奔驰品牌在美累计销量为191,618辆,同比增长12.7%,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70,037辆。 梅赛德斯9月在美销量(包括精灵smart和凌特Sprinter销量)共计25,980辆,同比增长8.7%;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214,331辆,同比增长16.7%,去年同期销量为183,690辆、

智能小车地国内外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小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每个人都应该抛开固有的使用习惯,为车载电脑的未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因为,车载电脑的明天无限广阔,驾驶的乐趣妙不可言。”CarBot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达米恩?斯特洛兹对汽车电脑的发展充满信心。当你正在欣赏MP3音乐开着爱车去接洽某项业务的时候,发现前方公路堵塞,你悄悄地把车开到旁边的咖啡店,这时一个甜美的声音提醒你有新邮件,拿出无线键鼠处理完邮件后,再去店里喝上一杯咖啡,这时候道路已经畅通无阻了,继续开着你的爱车听着喜爱的音乐奔向目的地。这就是车载电脑带给我们的便捷!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不再只是拥有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人们更加希望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范围的一种延伸,在车里就像呆在办公室或是家里一样,能够收听音乐、看电视、看视频录像以及上网处理工作等等。想要让你的车子如此温馨、时尚而且智能,那么,车载电脑就是不可或缺的。从2001年以来,国内掀起了继买房后的买车热潮。 据统计部门的数据,至2006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万辆(其中轿车占80%,约2500万辆),每年仍以30%的速度递增。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而将功能强大的智能车载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加载到汽车上已经成为欧美、日本等地汽车市场的首选新装备。车载电脑给汽车带来了一场信息化的革命,让每辆汽车构建成一个完美的车载信息与娱乐系统终端,包括车载通讯系统、导航系统、数字娱乐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系统。坐在汽车里面听广播或者音乐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车载电脑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数字娱乐,由于其支持WINDOWS下的所有应用程序,因此,CD、 VCD/DVD以及收看电视都成为可能。让你在开车的时候听音乐,在休息的时候欣赏好莱坞大片或是收看电视,甚至玩各种游戏。车载通讯与导航系统主要指 GPRS 和GPS,让你“轻车熟路”,而且轻松打电话。 不仅如此,它还让你轻松畅游互联网,方便地在车上发送电子邮件、查看公司业务信息等、和朋友聊天、网络游戏等等。不在办公室而胜在办公室,也无须再为塞车赶不到公司而焦头烂额!最后,还可以利用车载电脑的扩展性,把个人电脑的功能全部应用到车上,比如:MP3/DVD/DivX多媒体播放、手机控制、WiFi/3G无线上网、PC游戏、卡拉OK、红外线倒车镜头等等。车载电脑DIY如此强大的功能,让很多车友心动,“只要车内有扬声器和收音机,就可以给汽车安装车载电脑。”改装店员工的话更是把安装车载电脑当成小 KISS:“用汽车上的电池来为电脑输送动力,并将音频线连接到扬声器上,车载电脑完全不用为动力和占用空间的问题发愁。”因此,给自己心爱的坐驾安上车载电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安装车载电脑和个人办公电脑没什么区别,主要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方面尽量选取低功耗硬件,毕竟汽油不便宜,低功耗可以少消耗点汽油,另外也要尽可能地选取抗震效果较强的硬件。首先要选一款机箱,对于有限的车内空间,怎样充分利用十分重要。因此要选择美观而小巧的机箱,目前市面较流行的合利科技的NC小机箱只有大字典尺寸,很受车友欢迎。车载电脑的内存一般使用普通PC256MDDR内存就够用了。由于要经受劳顿奔波,存储系统一般采用笔记本硬盘,当然你要是还不放心,就可以选用CF卡存储系统。主板选择范围较大,但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车内温度高,因此要求主板的功耗要低,发热不能够过高;再者考虑到机箱的空间,要求板子小巧。 众多车友推荐使用VIA的EPIA系列ITX主板,集成了显卡、声卡以及CPU,性能稳定、功耗较低。显示器一般选用8英寸或者7英寸的LCD液晶屏,有 LILIPUT(利利普)、德龙等品牌。电源是车载电脑的重心,因为汽车供电不稳定,车载启动或加速时,对主板的电源产生冲击,如果主板对电源承受力弱,就会出现死机或异常。因此车载电脑最好采用带ITPS 功能车载电脑DC/DC电源。很多车友选用逆变器方案,但并不是最佳的选择,DC变交流电,

智能车辆控制系统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能车辆控制系统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2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及汽车电子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专业知识涉及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对高等学校控制及汽车电子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长期的推动作用。智能汽车系统的研究发展,必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实现更好的通行能力和更安全的行驶。同时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大量减少公路交通堵塞、拥挤, 降低汽车油耗, 可使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造成的损失减少25% ~40% 左右, 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安全性。 2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能车辆也叫无人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智能车辆在原车辆系统基础上主要由计算机处理系统、摄像机和一些传感器组成。摄像机用来获得道路图像信息,车速传感器用来获得车速,障碍物传感器用来获得前方、侧方、后方障碍物信息等,然后由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对所获图像、信息的预处理、增强与分析识别工作,并对车辆的行驶状况做出控制。智能车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智能车辆的研究,最典型的运用就是在智能运输系统ITS 上的应用。智能车辆在物流、军事等众多领域都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模糊控制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糊技术等人工智能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而开展研究的,同时,现代控制理论,自主导航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智能车辆的研究中也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现阶段智能小车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执行模块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调研报告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调研报告 概况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发展定位从原来以车联网的概念体现并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智能化集成转移。2015 年工信部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概念,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 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2025 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出重点发展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和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国家智能网联技术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主要整车企业纷纷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规划,并通过跨界合作寻求产业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上汽与阿里巴巴互联网汽车领域战略合作,以及智能驾驶相关的前瞻技术研发; 一汽“挚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战略,明确表示将在2025 年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 东风与华为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长安面向2025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654”战略,并已和长安、高德、百度开展多方面的战略合作; 北汽与乐视联手打造全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汽车及汽车生态系统,并创立轻资产品牌等。 我国于2016年10月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的总体框架为“1+7”,即一个总报告再加7个报告分会,分别是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 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 参与编写技术路线图的专家们关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达成的共识包括三方面,即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V2V、V2X等技术提升汽车的联网水平,从人性的角度而言,通信是人的基本需求,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人几乎24小时挂在网上,自然期待在汽车场景下依然保持在线,享受车载娱乐服务;此外,联网也可使OTA(Over-the-Air)变成提升系统软件性能的常规手段。智能化是指利用大数据与机器智能实现ADAS与无人驾驶技术,解放人类的双手双脚,是人类免于驾车的苦役,每天变向延长人类1~2个小时的寿命,同时也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的终极技术。而信息化与智能化二者的结合,亦可大幅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是建设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对图2中的7大方向提出了以下量化指标: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电子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在车辆上开始大量应用,汽车的功能和性能日益提高,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争相采用新技术、新理论研制各种高性能、安全、环保车,使得汽车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是对近年来汽车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进而达到推广和普及新技术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新技术发展 近年来,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概念车和新型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车展上,由车展我们也可窥见今后汽车技术的将会向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展。 一、汽车安全技术将更加完善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 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首先要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1] 1.1车辆动力学控制 车辆动力学控制(Vehicle Dynamics Cotrol)的缩写是VDC,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传统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车轮上的制动力和驱动力进行控制,防

止车轮出现过大的纵向滑移率,以获得最大的附着力,既可产生最大的减(加)速度,又可防止出现侧滑。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虽然也是控制车轮的制动力与驱动力,但它们与ABS/TCS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可实现左右纵向力的差动控制,以直接对汽车提供横摆力矩,抵消汽车的不稳定运动(如在滑路上甩尾时的矫正作用)。该系统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的速度、角速度、转向盘转角以及其它的汽车运动姿态,根据需要主动地对某侧车轮进行制动,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和操纵性能,增加了车轮的附着性和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1.2智能速度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该控制系统工作时,需首先设定限制速度。例如某区域的限速为80km/h,我们可以将该速度设定为限速值。当车速未达到80km/h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不起作用。当车速接近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执行器,限制加速踏板的行程,使汽车不能继续加速。当车速低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解除对执行器的控制,驾驶员又可以自由地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加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限速值的设定,可以用选择开关设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线信号设定(即接收道路速度无线信号切换或电子地图信号切换) :可以只设定一个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有多个挡位供设定。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为智能化交通奠定了基础。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限速无线信号发射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路面情况及时调整限制车速,让道路更加安全畅通。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智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汽车 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目前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 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目录 1概述 2基本结构 3特点 4发展现状 5阶段层次 6国内进展 7国外进展 8未来预测 9商业模式 10体系架构 概述 所谓“智能车辆”,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 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 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先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 种服务设施 (餐饮、旅馆、加油站、景点、停车场 )的信息资料;其次是 GPS 定位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在的位置,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确定以后的行驶方向;道路状况信息系 统,由交通管理中心提供实时的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如堵车、事故等,必要时及时改变行驶路线;车 辆防碰系统,包括探测雷达、信息处理系统、驾驶控制系统,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 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警系统,如果出了事故,自动报告 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的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 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 通常对车辆的操作实质上可视为对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多干扰

东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东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录 1. 东风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理解 2.东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现状 3. 东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构想

行业背景: 目前国内大多数在售车型,均处于Level 1水平,而部分高端车型已达到Level 2水平。①新车ADAS功能搭载已逐步向低价车渗透(如:15-20万车型,几乎已经标配ADAS功能)②20-30万车型带有制动安全类ADAS功能(如:车道保持、ACC、AEB等)③40万以上车型已经搭载多项ADAS功能组合(如:LKA+ACC等) 中国智能网联产品现状

?美国:以国家标准导向、企业竞争入市、高科技创新驱动的模式、实现智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欧洲:以企业转型与产品智能升级为主导,在传统汽车产品基础上渐进式的实现汽车智能化发展?日本:以国家整体战略推进,相关行业协同分工、OEM联盟联手,实现国家汽车产业智能化 美国 欧洲 日本 行业背景: 国外现状与趋势分析

行业背景: 中国智能网联技术路线解读 1、智能网联定义---国内外智能网联定义与分级(中国) 发展目 标 2016年(第1阶段) 2018年(第2阶段)2022年(第3阶段) 2025及以后(4-5)实现DA级智能化,通过自主式环境感知实现单项驾驶辅助功能 实现PA级智能化,以自主式环境感知为主,并提供基于网联的智能化信息引导实现CA级智能化,具备网联式环境感知能力,可适应较为复杂工况下自动驾驶环境。 实现HA/FA级智能化, 具备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网联协同控制能力典型应用 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自适应巡航,辅助停车等 车道内自动驾驶,自动停车,换道辅助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郊公路自动驾驶,协同队列行驶,交叉路口通行辅助具备网联协同控制高速公路,城郊公路和市区道路的全自动驾驶 商用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车道内自动驾驶,换道辅助,盲点监测等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郊公路自动驾驶,协同队列行驶,商用车自动停车,园区具备网联协同控制高速公路,城郊公路和市区道路乘用车 商用 车 2016年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公交车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公交车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口的膨胀,公交车的作用日益突出。公交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现阶段的公交车是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但现在,公交车上经常出现找不到零钱、没座、拥挤~~~~等情况。而公交车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又排放出对人们有害的气体。这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响,更对人类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公交车的未来发展路线上,智能化 ...的公交车会逐渐取代现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 ...,环保化 ...,人性化 公交车,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引言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既然公交车的作用是如此重要,面对目前公交车的状况,科学家们不得不创造出能够与时俱进的公交车。现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短缺,公交车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几乎都表现出来。21世纪意味着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哪么未来呢?公交车在未来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拭目以待。 1.公交车的节能环保化。 公交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迈进。但是面对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人们是怎样面对的呢?下边的图反映了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二氧化 碳每天的排放量。根据科学家们的预 测,2010年世界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如下图。从图中可以反映出环境问 题十分突出的。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转变观念, 因此在公交车环保理念上要有质的突破。目前在杭 州有4辆公交车是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新型环 保公交车。开车的公交司机作了演示,并且重踩油 门时发动机声音不大,不是“轰、轰”的吼叫声, 只是“嗡、嗡”声。而在行车途中,天然气公交车 要比普通车稳,还有车的最大特点就是环保、低噪 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液化过程中大部分硫化物、炭氢化合物等一系列杂质已经被过滤掉了,因此,燃烧后只产生大量的水、二氧化碳以及微量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这比燃油车的正常标准要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