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

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

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

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

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

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苏:

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

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

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

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

判断方法:

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

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注:

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如10s内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无呼吸

判断方法:

不再推荐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1 (二)呼叫急救系统

一旦发现患者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则可判定发生心脏骤停,立即高声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 或附近医院电话。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 1 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二、早期心肺复苏

2010 年新指南心肺复苏操作顺序发生了变化:

由A-B-C改为C-A-B即:

(二)A(airway)开放气道

三)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一)胸外按压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

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2、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 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使第一只手的手指脱离胸壁,以掌跟向下按压。

4、按压频率:

至少100 次/分。

5、按压幅度:

至少5cm 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职责更换:

每2min 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 内完成。

(二)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

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1、仰头-抬颏法:

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臵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双下颌上提法(颈椎损伤时):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臵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此方法难以掌握,且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非医务人员采用。当双下颌上提法不能保证气道通畅时仍应使用仰头抬颌法。

(三)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1)开放气道

(2)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

(3)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4)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 1 秒以上),足够的潮气量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

(5)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看患者胸部。

(6)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更有效。如患者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紧地包住。

3、球囊面罩

(1)体位:患者头后仰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2)手法:

E-C手法固定面罩。2①E :

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②C: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不漏气。

③用右手挤压气囊。

(3)通气量:

潮气量约需500-600ml,即1L气囊的1/2 , 2L气囊的1/3,充气时间超过1s,使胸廓扩张。

重新评价:

1、单人CPR 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继续进行CPR。

2、双人CPR: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每2min 更换按压职责,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

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

1、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

2、按压深度至少5 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

3、每次按压后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4、胸外按压时尽可能减少中断:

每次更换按压者应在5s 内完成,在实施保持气道通畅措施或除颤时中断时间应不超过10s。

5、避免过度通气

三、早期除颤/复律

(一)电除颤

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是可除颤心律,应尽早电除颤。要求院内早期除颤在 3 分钟内完成,院前早期除颤在 5 分钟内完成,并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应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必须及早进行的原因:

1 、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为室颤;

2、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

3、除颤成功机率随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每过1min约下降7%-10%

4、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因此,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

除颤器的应用:

1 、体位:

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他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如项链、纽扣等。

2、电极板的准备:

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 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3、电极板的位臵:

一个电极板臵于右锁骨内侧正下方,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心尖部),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 以上。

4、能量选择:

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推荐高能量除颤360J。

5、具体步骤:

(1)打开除颤器并选择除颤能量。

(2)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将电极压于胸壁上,尽量使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

(3)双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

注:

不建议连续除颤,第1次除颤后立即做2分钟CPR并建立静脉通道,如仍为室颤,则进行第2次除颤,之后立即做2分钟CPR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并考虑气管插管,如仍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国际2019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2010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1 0.18,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 201 0 年心肺复苏指南,本次指南主体结构与2005 指南基本相似,本人最关心的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 .生存链: 由 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 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 )胸外按压频率由 2005 年的 1 00 次/min 改为至少 1 00 次/min (2)按压深度由 2005 年的 4-5cm 改为至少 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 ABC改变为CAB 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 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 1 0mmol/L 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整合修 1 / 6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指南针对医务人员的有何提醒呢?又与此前2010版指南有何变动呢?以下为“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部分供大家学习。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 2015(更新):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2010(旧):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理由:建议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实施按压和通气。但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AED时。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立即可取得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在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医院和其他机构,治疗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在AED/除颤器可供使用后尽快使用。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 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解读与思考(简版)

2010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的解读与思考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CPR指南﹚。下面,就新指南进行解读并谈几点展望与思考: 一、成人生存链的新阐述 在2010CPR新指南中,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2005CPR指南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施救者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带除颤器﹙AED﹚; 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按压----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名以上,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作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直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或复苏无效; ③快速除颤----取来除颤器,立即分析心律,如需要电除颤,即给电击一次﹙双相波200J,单相波360J﹚,随后作CPR 2min,再评价除颤后心律,判断是否需要再行除颤; 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⑤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CPR指南中的新增部分。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程序化心脏骤停后治疗强调采用多学科的程序,主要包括优化血流动力、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包括低温治疗),可能能够提高在发生院内或院外心脏骤停后已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虽然还无法确定上述集束化多项治疗的单独疗效,但通过将这些治疗组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则可以达到提高出院存活率的目的。该变化更加强调ROSC后只是CPR复杂的临床病理过程和救治的开始。 二、基本生命支持﹙BLS﹚中的主要改变 1.心肺复苏程序用C-A-B代替A-B-C 2010 CPR指南中,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2005CPR 指南的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 2.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05CPR指南:“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 2010CPR指南:取消CPR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2005CPR指南:以每分钟大约100 次的速率按压。 2010CPR指南: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4.胸外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 厘米。 2005CPR指南: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 至5 厘米。 2010CPR指南: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

2010心肺复苏新指南的认识

2010心肺复苏新指南的认识 1、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产生和结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形成。之后这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指南和培训标准,以约束和规范本国医生的医疗行为。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盟组织世界各国的专家制定了第一部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国际指南,之所以称为国际指南,是因为它在世界范围内的适用性。2000年指南更加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成为以后2005年指南和2010年指南的蓝本,所以2000年指南是有历史意义的。 心肺复苏方面的专家会经常召开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会,对指南每5年更新1次。2010年指南在10月18日发布,它也是根据一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的认识,对2005年指南的具体建议进行评价和改进,并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心肺复苏面临的问题 ①心肺复苏的总体成功率仍不高; 这门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断利用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每一个步骤,不断优化与改进,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这是令人欣喜的。虽然短期的复苏成功率或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明显,然而出院存活率仍不理想,因缺血、缺氧并发症导致的预后不良仍然令人失望。美国近期猝死人群调查:院外调查35万猝死者,只有1/3的人能接受到心肺复苏,到达医院的只有10%,存活出院5.7%,很好存活且无并发症的只有3.4%。 ②心肺复苏质量问题 按压次数复苏期间给予总的按压次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按压总次数受两个方面影响,即按压频率和绝对按压时间。提高按压频率可以增加按压总数,但是迄今尚无足够的人体研究来确定胸部按压的最佳频率。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提示,按压频率大于80次/分能获得理想的前向血流量,进一步增加频率血流动力学可能会更好。值得注意的是,按压频率是指按压速度而非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2005年指南中规定的按压频率是100次/分,实际操作和训练中经常过多地注意按压频率“100”这个具体数字,或者说经常注意按压快慢是否标准而忽视了按压中断,以致于每分钟内实际的按压次数不够。增加绝对按压时间同样可以增加复苏期间按压总数,而增加绝对按压时间只能靠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每次中断的持续时间。这与驾车旅行很相似。一如驾车旅行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驾驶速度(旅行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留的次数和时间长度(旅行中的中断)影响。一项院外心脏停搏的研究显示,虽然急救者的按压频率间或可达100~121次/分,但由于频繁中断,平均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为64次。两项对医护人员实施CPR的观察性研究显示,中断按压的情况很普遍,患者心脏停搏过程有24%~49%的时间未接受到胸外按压。按压中断的常见原因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分析心律、甚至是搬动患者。以人工通气中断按压为例,尽管2005指南推荐每次人工通气时间长于1秒即可,但研究提示实际CPR过程中,因两次人工呼吸而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可能长达16秒。心脏按压中断时,冠脉灌注压降低,心肌损伤加重,可能导致持续室性心律失常和复发性心脏停搏。中断时间越长,需进行CPR的时间也越长,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即使有必要短暂中止按压(如人工呼吸和生命体征检查),都应尽可能缩短中断按压时间,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暂停。 按压幅度包括两个方面,即按压的深度和胸壁回弹是否充分,二者决定了胸腔内负压的程度,而胸腔内压的交替变化是心肺复苏过程中产生血流产生的原始动力(胸泵学说)。胸腔内负压可以协助静脉血充分回流,可产生更高的心脏前负荷,从而改善CPR期间的血流动力学,保证冠脉和脑灌注,进而决定了复苏成功率。然而院外和院内心脏停搏的研究显示,CPR过程中40%以上的胸外按压未达到足够深度。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2015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摘要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目录 简介 (1) 伦理学问题 (2)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3)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5)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 LS (7) 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11)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3) 心脏骤停后救治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 (16) 特殊复苏环境 (18) 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20) 儿童高级生命支持 (23) 新生儿复苏 (25) 培训 (27) 急救 (29) 参考文献 (32) 致谢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anks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ublication: 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 Michael Shuster, MD; Michael W. Donnino, MD; Andrew H. Travers, MD, MSc; Ricardo A. Samson, MD; Steven M. Schexnayder, MD; Elizabeth H. Sinz, MD; Jeff A. Woodin, NREMT-P; Dianne L. Atkins, MD; Farhan Bhanji, MD; Steven C. Brooks, MHSc, MD; 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Allan R. de Caen, MD; Monica E. Kleinman, MD; Steven L. Kronick, MD, MS; Eric J. Lavonas, MD; Mark S. Link, MD; Mary E. Mancini, RN, PhD; Laurie J. Morrison, MD, MSc; Robert W. Neumar, MD, PhD; Robert E. O’Connor, MD, MPH; Eunice M. Singletary, MD; Myra H. Wyckoff, MD; 和A HA《指南摘要》项目组。 简体中文版:Neil Huerbin, MD 和A HA Guidelines Highlights International Project Team 版权所有?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_1

2019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 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 0`AHA CPR&ECC 指南》 新亮点《201 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 该指 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 有相应的调整!几个最主要变化 就是: 1 . 生存链: 由 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 ) 尽早识别与激活 EMSS; (2) 尽早实施 CPR: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 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 鼓励急救人员 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 (3) 快速除颤: 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 几个数字的变化: (1 ) 胸外按压频率由 2005 年的 1 00 次/分改为至少 1 00 次/分 (2) 按压深度由 2005 年的 4-5cm 改为至少 5cm (3) 人 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 2) (4) 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 弱化人 工呼吸的作用, 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 ABC 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 气道与呼吸 (5) 除颤能量不变, 但更强调 CPR (6) 肾上腺素用 法用量不变, 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 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 维 持 ROSC 的血氧饱与度在 94%-98% (8) 血糖超过 1 0mmol/L 即应

控制, 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 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 整合修改了 BLS 与 ACLS 程序图 201 0 新亮点: 《201 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201 0`AHA CPR&ECC 指南》《201 0`AHA CPR&ECC 指南》成人 CPR 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与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 CPR 上 2、按压频率至少 1 00 次/分(区别于大约 1 00 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CPR 操作顺序的变化: A-B-CC-A-B ★201 0(新) : C-A-B 即: 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2005(旧) : A-B-C 即: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 0(新) :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 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 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旧) :

2019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

最新资料推荐 2019 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 2019 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主讲人: XX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30: 2)并未更改。 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 1 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 至10 次呼吸)。 应避免过度通气。 从A-B-C 更改为C-A-B: 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理由: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 1 / 8

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 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在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如下: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 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 30 次按压而不是2 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 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

2019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一步先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的意识;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大叔,醒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无应答,立即呼救。 2、判断呼吸:解开上衣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口鼻有无出气,约 5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确认呼吸停止。(准备抢救车!除颤仪!) 3、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确认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秒)。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计时下午16:00.复苏体位—去枕平卧、背部垫硬板、松解裤带。 第二步行心肺复苏(CPR) 1、首先行(C)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手指相扣,左手五指翘起,双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30次。 说明:(按压和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 ) 2、(A)开放气道;患者置于仰卧位,判断无义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头复位,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3、(B)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吹起见胸廓抬起即可,嘴包严患者的口部。(2)应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分,一手以“CE”手法固定面罩,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8-10次/分。 CPR操作要点:按压与人工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周期2分钟CPR(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再次判断效果,时间不超过10秒 第三步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可扪及颈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以上;瞳孔由大缩小;对光反射恢复;口唇指甲由紫绀变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如10s内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无呼吸 判断方法:不再推荐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二)呼叫急救系统 一旦发现患者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则可判定发生心脏骤停,立即高声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18)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17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指南更新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17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服务(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 以下进行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较 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

2017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 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 2.1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 C-LD)。 2.2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 C-LD)。 2.3 2017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对其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Ⅱa C-LD)。 (就国内目前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由调度员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形式还不理想,同时,由于心肺复苏术普及度低以及相关培训的规范程度不足从而导致民众参与意愿及救助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而导致由“旁观者参与的CPR”的局面还有待长期发展。) 3、急救医疗服务CPR(EMS-delivered CPR) 3.1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最新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2019 最新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肺复苏指南美国心脏学会(AHA)10 月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9 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 2019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9《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 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 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 次胸外按压后做2 次人工呼吸。 7.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 至120 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 次/分钟)。 9. 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 厘米。 10. 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 )标注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9(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9(旧版): 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

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教程文件

2015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儿童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要点015年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最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上周,小编已经对新版指南中“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部分与2010版进行了对比,而本文将对此次指南中儿科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部分的要点进行总结。 首先是2015 AHA心肺复苏指南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CPR)部分要点: 1.院外心脏骤停儿童患者的存活情况不容乐观,各年龄组存活率约为8%。 2.由于窒息性心脏骤停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因此通气设备对儿童患者至关重要。但儿童心肺复苏中胸部按压、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顺序与成人治疗内容一致。 3.高质量心肺复苏(CPR)包括: 充分的胸部按压频率(100~120 bpm)及深度(胸廓前后径1/3);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避免过度通气(可见胸廓充分回弹,12~20次/分钟); 4.胸部按压/人工呼吸效果优于单纯按压,若施救者不愿进行人工呼吸,也可单纯进行胸部按压。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要点: 1.儿科院内心脏骤停存活率已增加至43%左右。 2.延长CPR并非毫无作用,接受CPR治疗35分钟以上者的存活率达12%,60%患者的神经预后有所改善。 3.心脏骤停前治疗 儿科快速反应治疗团队及儿科预警评分可降低非ICU患者及普通患者的死亡率,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些方案可用于普通病房的高危儿童患者;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进行输液推注治疗(剂量可达20 cc/kg),但后续推治疗注应视个体评估情况而定; 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的急性爆发性心膜炎患者可考虑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2019-09-20 慶25tqfiy...转自nevazhong 修改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 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