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防治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防治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防治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防治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防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小平

一、概念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AS是脊柱关节病的原型或称原发性AS ;其他脊柱关节病并发的骶髂关节炎为继发性AS。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26% 。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 5 :1 ,女性发病较缓慢,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30 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二、现代医学认识

(一)临床表现

AS 临床表现主要为骨关节表现及骨关节外表现;同时强直性脊柱炎还包含全身不适表现,全身表现相对比较轻微,少数重症者出现发热、倦怠、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的受累。

1. 骨关节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表现,本病初期表现为腰痛者占 50% ,慢性下腰痛是典型的早期症状,一般起病较隐匿,疾病早期疼痛都在一侧呈间断性发作,数月后疼痛在双侧呈持续性发作,休息不能缓解腰痛,活动后明显减轻。病变最常累积中轴关节,如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偶有膝关节、肢带关节,而手足关节受累者较少,因 45% 患者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24% ~ 75% 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炎表现,同时还可伴有骨质疏松 , 椎体骨折 , 椎间盘炎 , 假关节形成等表现。

2. 骨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外表现包括急性前色素膜炎、心脏瓣膜受损、上行性动脉炎、肺受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主治、IgA肾病、肠道病变和淀粉样变性等,手术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马尾综合征及下肢急性麻木、软弱无力、阳痿、小便失禁等。

(二)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采用 1984 年修正的纽约标准。

1. 临床标准:

( 1 )下腰部疼痛至少持续 3 个月,活动后减轻,休息后不消失 .

( 2 )腰椎活动受限(矢状面与额状面)。

( 3 )扩胸度较同年龄与性别的正常人减小。

肯定强直性脊柱炎至少 1 条临床标准 + 3 级以上单侧骶髂关节炎或双侧 2 级骶髂关节炎。

(三)治疗

1. 非药物治疗:为基本治疗,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宣教,了解本病的性质特点并配合治疗,体育疗法提倡游泳、散步、深呼吸、扩胸运动及腰各个方向的运动,有利于维持胸廓活动度。

2. 药物治疗:采用个体化原则。

( 1 )首选非甾体消炎药,此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抗炎止痛和减轻晨僵,( 2 )慢作用药物,此类药物起效比较慢,有延缓疾病发生的作用,首选牛氮磺胺吡啶。

( 3 )糖皮质激素,不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选择用药。

( 4 )目前生物制剂的应用使得 AS 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3.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变晚期严重的残疾和并发症的出现,对于严重的脊柱、驼背、畸形症状可作为矫正手术的适应症。

三、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痹证”范畴,根据目前中医管理局试行的临床路径,将强直性脊柱炎命名为“大偻”。

《素问·痹论》“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由于禀赋不足,肾虚督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痹阻筋脉、关节所导致的本病的发生。

(一)病因病机

1. 肾虚督弱,风寒湿侵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为阳脉之总督,督脉衰则腰脊空虚;肾气充则骨髓充满,筋骨强筋,肾气不足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容易导致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着于筋骨,留于脊背,气血痹阻,又发本病。

2 、肾虚督热,湿瘀互结

由于久病失调,饮食不当,跌扑损害,风寒湿邪交着,郁而化热,痰湿内生,瘀血内停,湿瘀互结,阻滞督脉,痰、瘀、热流注筋脉、关节,经脉痹阻而致腰背僵痛,形如龟背,强直畸形。

3 、肾虚督空,肝肾不足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迁延而致肝肾亏虚,督脉空充。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两胁胀痛;肝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以俯仰。督脉失濡,筋骨失养,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固,风寒湿邪更易乘虚深侵肾督,筋脉失调,致骨质受损,痹证乃现。

综上所述,肾虚督空是本病内因,风、寒、湿、热、痰、瘀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内外合邪,遂生本病。正如《证治准绳》“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内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二)辨证要点

1. 明辨阴阳寒热、虚实盛衰: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以实为主;

2. 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筋骨无力,隐痛绵绵者以虚为主;

3. 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为主;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著;

4. 关节重着,麻木不仁或慢肿者湿邪为甚;

5. 病变处红肿热痛,疼痛剧烈者热邪为主;

6. 病变处有瘀斑、肿胀,甚或结节、畸变者,多为痰瘀互结。

(三)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腰痛鉴别:两者均有腰痛的表现。大偻以腰背疼痛、僵硬、强直、畸形为主要临床特点,腰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腰痛多由外伤引起属实证,大偻多由肾虚而生邪,属虚证。

(四)治疗原则

本病肾虚督热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阳有余而阴不足,阴虚生内热,或外感风热,或感受风寒湿邪,郁久化热,流注筋骨关节,故治疗应清热祛风除湿,兼补肾阴,若属寒者,则本为督脉阳虚,外感风寒湿为主,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滋肾壮督。稳定期多为肾虚督弱,治应补肾壮督,活血通络。因大偻的发病关键在于先天禀赋不足,督脉亏虚,肾气素弱,故在治疗各个阶段应始终贯穿补肾壮督、活血通络之大法。

(五)辨证论治

1. 肾虚督弱,风寒湿侵

( 1 )症状:腰骶、脊背、颈项酸痛重着,伴僵硬,转侧、屈伸不利,遇寒或劳累加重,得温痛减。畏寒肢冷或双膝冷痛,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细弱。

( 2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乘虚侵袭,如太阳经督脉邪气拥滞筋络故腰背疼痛、寒邪飕隐,寒为阴邪,损伤阳气,故畏寒肢冷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湿性延移屈下,故双膝冷痛,晨浊小便清长,大便溏为肾阳虚,累积脾腹,脏腑失于温祛之下。

( 3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温肾壮督。

( 4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 5 )方解:方中以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盈、活络通壁为主要,牛膝、杜仲、熟地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川芎、当归、芍药调和血液,茯苓、甘草益气补脾,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左以细辛,以肉桂散寒止痛,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之邪,姜黄行气止痛,各药活用视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际,固燥祛风散寒除湿温肾壮督之梏。

独活 15g 、桑寄生 10g 、秦艽 20g 、防风 10g 、细辛 3g 、肉桂 6g 、杜仲 15g 、当归 15g 、川芎 10g 、牛膝 15g 、熟地 15g 、白芍 15g 茯苓 15g 、姜黄 15g 、甘草 6g 。

2. 肾虚督热,湿瘀互结

( 1 )症状:腰背、髋部疼痛,夜间尤甚,晨僵明显,或伴膝、踝等关节红肿热痛,脊柱强直变形。发热,口苦,小便黄,大便干。舌质暗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 2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流至关节,筋络气血瘀滞不通,以至膝、踝关节红肿热痛,夜间尤甚,晨僵明显,痰瘀必堵筋络,故见脊柱强直变形,湿热心中于内,可见发热,口苦,小便黄,大便干,舌质暗有瘀斑,脉涩为瘀血内堵,苔黄腻,脉弦滑为湿热之象;治法:清热除湿涤痰,化瘀通络。

( 3 )治法:清热除湿涤痰,化瘀通络。

( 4 )方药:白虎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 5 )方解:方中以白虎汤清七分热,桃仁、红花、当归养血活血化瘀,川芎、香附、没药理气活血止痛,五灵脂、地龙周风祛痰通络,滑石清热利湿,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牛膝活血通络,强筋壮骨并引药下行,甘草清热化湿并调和督药。

生石膏 30g 、知母 10g 、秦艽 20g 、桃仁 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红花 10g 、羌活 10g 、香附 10g 、牛膝 15g 、地龙 10g 、没药 10g 、五灵脂 10g 、滑石 10g 、甘草 10g 。

3. 肾虚督空,肝肾不足

( 1 )症状:腰骶、髋、脊背、颈项酸痛或足跟隐痛,痛势缠绵。伴见四肢酸软乏力,肌肉萎缩,双目干涩或消瘦,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或四肢不温,尿频便溏,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

( 2 )症后分析: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虽不能满,督脉冠及主肾,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则督脉无以充养,水空筋虚,故腰背疼痛,痛势缓而不止,督脉受病,又可累积全身多脏腑,耗伤气血阴阳,痰瘀交结,日久不化,则出现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受阻,面色无滑形体消瘦等症,肝肾津血亏虚,不能养目,则双目干涩,先天虚弱,病及后天脾腹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故四肢肌肉酸软乏力,肌肉萎缩消瘦,肾督亏虚而生内热,故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肾阳虚不能温蕴四肢关节,故见四肢不温尿频便溏,遗精,阳痿。

( 3 )治法:滋肾壮督,填精生髓。

( 4 )方药:左归丸。

( 5 )方解:方中山萸肉、山药、熟地补益肝肾阴血强盛壮督,配牛膝、菟丝子补骨脂,川断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鹿角胶为血肉有形之品,补筋血调和阴阳。

山萸肉 15g 、山药 15g 、熟地 15g 、牛膝 12g 、菟丝子 10g 、鹿角胶 10g 、补骨脂 10g 、川断 12g 。

(六)中成药治疗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选用 1 ~ 2 种中成药配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1. 虚寒型:可选用风湿骨痛胶囊 3 片, 1 天 2 次,痹祺胶囊 4 片, 1 天 3 次。

2. 湿热型:可选用新癀片 4 片, 1 天 3 次,四妙丸 6g , 1 天 3 次。

3. 痰瘀阻络型:可选用活血止痛胶囊 6 片, 1 天 2 次,独一味胶囊 3 片,每日 3 次。

4. 肝肾不足型:可选用仙灵骨葆胶囊 3 片,每日 2 次。

(七)外治法

1. 中药熏蒸治疗:

( 1 )药物组成:伸筋草 30g 、透骨草 40g 、川椒 30g 、川乌 20g 、草乌 20g 、细辛 10g 、松节 15g 、麻黄 15g 、大黄 10g 、冰片 2g 。

( 2 )方法:可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药锅中加水 2-3L ,预热升温至50 ℃,选择腰背或下肢部熏蒸 30-40 分钟。

2. 蜡药疗:

中药蜡疗是集合了药物、穴位刺激、温热疗法等多种外治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疗法,是作用迅速、毒副作用小、行之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操作是将中药研磨后将其敷贴于关节皮肤表面,再将加热溶解的石蜡置于药物上,通过石蜡的温热作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石蜡温热作用持久而深入,药物充分渗透,直达病所。

3. 针灸治疗:

( 1 )主穴:华佗夹脊穴、足三里、三阴交。

( 2 )配穴:

①颈椎关节:凤池、完骨、天柱、列缺;

②腰骶关节:腰腧、腰阳关;

③髋关节:环跳;

④膝关节:犊鼻、血海、梁丘、委中;

⑤踝关节:太溪、昆仑、照海。

( 3 )方法:华佗夹脊穴左右间隔对棘斜棘 0.5 ~ 1 寸平补平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直棘 1 ~ 1.5 寸,提插法留针 30 分钟, 15 天为 1 个疗程,用艾条插于针顶上,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腰阴关等点燃施灸约 10 分钟燃尽,除去灰烬。

4. 拔罐疗法

( 1 )取穴:督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天宗、阿是穴。

( 2 )方法: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蘸 95% 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烧一周抽出,迅速将罐子按在所选穴位上,留罐 5-10 分钟,每日 1 次, 15 天为一个疗程。或选 2 穴到3 穴施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拔罐。

(八)调护

1 、饮食

提倡均衡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品。初感风寒者可吃些温散的食物,如姜汤、蛋花汤、忌油腻,体胃虚弱大便溏浊可食用红枣糯米粥、山药粥,关节肿肢体肿种可食用薏仁粥、冬瓜、丝瓜、竹笋,病久体弱者可多服强壮补虚食物,如牛奶、豆浆、肉类、骨类、鱼类、蛋类,病情活动期和湿热明显加重时少吃葱、蒜、羊肉、少喝酒。饮食要节制,不能暴饮暴食,饥饱无常;饮食不能偏嗜,要荤素搭配,品种多样。

2 、起居

睡硬床垫或硬板床。枕头宜低平,尽量仰卧,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夏季不可贪凉,少吹空调,误露宿或酒后卧于地防止跌扑损伤,避免房劳过度,工作和生活中要矫正不良姿势。

3 、运动

劳逸结合,病情活动期宜静养活动,缓解恢复期则坚持各种活动及锻炼。如做操、打太极拳、慢跑及游泳等,运动应适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理疗加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4. 情志

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态,疾病加重行动不便时不能悲观失望;病情好转时,不能过于急躁,急于治疗。医者应正确引导说明疾病的特点耐心解释宽慰,减轻患者思想压力及配合治疗。

(九)医者经验

A.焦树德:

1 、肾虚督寒症:

( 1 )腰胯疼痛,喜暖畏寒,膝腿酸软或腰腿疼痛,腰部不能转摇,俯仰受限,见寒加重,得热则舒,可兼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苔薄白或白厚,脉沉弦。

( 2 )治则:补肾强督,祛寒活络,强壮筋骨。

( 3 )方药:补肾强督治偻汤。

骨碎补 18g 、补骨脂 12g 、熟地 15g 、淫羊藿 12g 、狗脊 30g 、鹿角胶 6-9g 、羌活 10g 、独活 10g 、川断 18g 、杜仲 20g 、川牛膝 12g 、炙麻黄 6g 。

2. 邪郁化热证:

( 1 )腰胯疼痛,性情急躁,五心烦热,下肢乏力,腰脊僵困,下午低热,大便或干或欠爽,舌苔薄黄或少津口燥,脉象多见沉弦细数。

( 2 )治则:补肾强督,清热化湿。

( 3 )方药:补肾强督清化汤。

骨碎补 18g 、生地 15g 、炒黄柏 12g 、川断 18g 、杜仲 20g 、苍术 10g 、川牛膝 12g 、狗脊 30g 、鹿角胶 6g 、羌活 10g 、秦艽 15g 、地鳖虫 9g 、桑枝 30g 、桂枝 9g 、赤芍 12g 、白芍 12g 、知母 15g 。

3. 痹阻肢节证:

( 1 )腰脊尻疼痛,膝、踝、肩、肘等关节疼痛或上下肢游走窜痛,一般痛处喜暖怕凉,女子或兼见痛经、乳少等。舌苔薄黄,脉沉弦。

( 2 )治则:补肾强督,祛寒湿,利关节。

( 3 )方药:补肾强督利节汤。

骨碎补 18g ,补骨脂 12g ,金狗脊 30g ,鹿角胶(或片、霜) 6 ~ 10g ,地鳖虫6 ~ 9g ,杜仲 20g ,防风 12g ,羌、独活各 10g ,川牛膝 12g ,片姜黄 10g ,桂枝 15g ,赤、白芍各 12g ,知母 15g ,制附片 12g ,制草乌 3g ,炙麻黄 5g 。

4. 邪及肝肺证:

( 1 )脊背僵痛,胸部憋闷,两胁隐痛,深吸气胁痛,生气时症状加重,舌苔白,脉象弦急。

( 2 )治则:补肾强督,祛寒活络,强壮筋骨,调和气血。

( 3 )方药:补肾强督调肝汤。

骨碎补 18g ,补骨脂 12g ,川断 18 ~ 20g ,炒杜仲 20g 川牛膝 10 ~ 12g ,泽兰 15g ,金狗脊 30g ,地鳖虫 6 ~ 9g ,鹿角片 6 ~ 10g (或胶 6g ,、霜 12g ),白蒺藜 10 ~ 12g ,炒枳壳 10 ~ 12g ,片姜黄 10 ~ 12g ,桂枝 15g ,赤、白芍各 12g ,知母 15g ,防风 12g 制附片 9 ~ 12g ,麻黄 3 ~ 6g ,干姜 3 ~6 g ,羌、独活各 12g ,白僵蚕 12g 。

B.朱良春:

朱氏以辨证为主,又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分前期“肾痹型”和肾督虚损瘀滞“骨痹型”两类论治。

1. 肾痹为前期型:又分湿热郁阻和肾督亏虚两型,湿热郁阻下焦肾经者为寒热虚实夹杂,治以清、通、补兼施;以虚损为主者,一派虚寒见证,治以益肾壮督,通络止痛。对于湿热郁阻肾督者,采用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的大方复治法。

2. 后期:气血肾精亏损,督脉空虚,外邪深入经脉骨髓,不通则痛。因痰瘀阻滞,故出现肿痛、晨僵、活动功能受限等,治当益肾壮督,活血通络,虚实兼顾。

C.胡荫奇:

1. 肾督亏虚、风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

( 1 )治则:补肾益督、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 2 )方药:狗脊、川断、巴戟天、淫羊藿、赤芍、白芍、牛膝、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2. 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活动期)

( 1 )治则:滋补肝肾、化痰利湿通络。

( 2 )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山茱萸、生地黄、木瓜、秦艽、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薏苡仁。

3.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缓解期)

( 1 )治则:补益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 2 )方药:狗脊、山茱萸、鹿角胶、鸡血藤、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赤芍、蜈蚣、僵蚕、穿山甲、穿山龙、乌梢蛇。

4. 对药:

( 1 )青风藤与穿山龙:青风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之作用,两药配伍,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之作用。

( 2 )狗脊和杜仲:狗脊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渗湿;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两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肝肾,益督脉,强腰膝壮筋骨的作用。

( 3 )山茱萸和白芍: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既能补精又能助阳;白芍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山茱萸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两者配伍,相需为用,标本兼治。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概括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和方法,即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选用特色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多途径给药,促进疾病向愈。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 Abstract: It sums up the thought and methods in TCM tre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i.e.differentiate location and pathology,pay attention to notifying kidney channel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macro regulate yin yang;remove sputum and stasis in all course;select featured medicines to improve cure effect;administer in multi ways to promote disease cure.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TCM treatment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类风湿性脊柱炎,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累及到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

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现代医学多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但毒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 1 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腰尻。腰为肾之府,腰以下为尻,尻亦属肾;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全赖骨髓的滋养,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充盈,则骨骼发育正常,坚固有力;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明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故本病与肾督密切相关。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阻于经脉,治疗宜标本同治,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泻浊祛瘀俟肾督阳气壮、肝肾精血足,则髓生、骨健、筋荣,机体抗病能力增强,病情始可逆转,若片面强调脊柱的强直、变形而专司攻邪,则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只有在大力扶正的基础上攻逐瘀血与痰浊,方可奏效。且疗程愈长,疗效愈佳。 2 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认识的(1)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及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归属于痹症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它又有“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的特点,如《黄帝内经}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又说:“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用臀部代替双足,不能行走,因脊柱弯曲或驼背后远看似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说明脊柱强直不能屈伸而致坐起困难。近年来著名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偻指脊柱弯曲,大偻指病情沉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大偻”,王冰著说“身体俯曲,不 能直立,偻,脊柱弯曲”。(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淤血内阻督脉有关。由于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3)辨证论治:从辨证上多数医家认为,主要为肾虚寒证及风寒

湿邪淤阻之证,总为本虚标实之证。根据证而论治,则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在论治中因邪之不同,而分别佐以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根据这些总的论治原则,各医家根据经验拟出一些经验方剂,在治疗中也很有效果。当您到中医院就诊,给您诊断为“痹证”时,您一定不要奇怪,这就是中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称呼。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样确诊的?或者说诊断标准是什么?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强直炎需与骶骼关节结核、骶骼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致密性骼骨炎、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等区别开来,以免误诊,失去治疗的大好时机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张华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国内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0.3%左右,即国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数量约有390万之多,数量惊人!一.概述强

中药热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很好

中药热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很好 强直性脊柱炎是很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的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很容易会导致患者残废的现象发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在于选对治疗方法,一般都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外敷膏药口服中药配合功能锻炼来进行治疗,只要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通过自身的锻炼、保健和护理是可以恢复的很好的。中药热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很好? 强直性脊柱炎外敷药有哪些? 近年来一般认为对伴有外周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以脊柱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尚有争论。每次0.25克,每日3次开始,每周每次增加0.25克至每次1克。每日3次,个别用至每次1克,每日4次。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其他有皮疹、血液、肝等反应。但少见,还可使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及形态异常等。以上副作用均可在停药后消失。 用药期间应注意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等。甲氨喋呤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的报道。用小剂量脉冲疗法,即每周1次,第一周2.5-5毫克,以后每周增加2.5毫克,至每周10-15毫克。口服和静脉注射疗效相似。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他有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炎、头痛等,所有副作用在停药后可以消失。 在于控制炎症,减轻或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属、体疗、理疗、药物和外科治疗等。 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一、加强锻炼、特别是颈部和腰部的活动。 二、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特别是长期从事同-姿势工作的人要注意适当的活动。 三、防止过度疲劳。 四、正确的睡眠姿势。 五、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 六、使用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寝具,不良的寝具是许多脊椎病的祸根。

2010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和针灸疗法减少强制性脊柱炎发病率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0)、互联网检索MEDLINE(1995~2010)、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1995~2010)、Highwire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查找有关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半随机或者是随机试验,然后挑选合适的试验纳入此次分析中,系统的分析这些文献中所使用的方法,并从这些文献中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干预措施及缓则的疗效等,最终分析出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减少发病率的效果。结果在此次调查分析中共有7个小规模的临床对照试验,合计共有结果:在此次调查分析中共有7个小规模的临床对照试验,合计共有490例患者复合纳入标准。对这些对照试验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结果表明针灸疗法在强制性脊柱炎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P<0.001)。结论此次试验分析得出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因此可以在今后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对针灸疗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标签:针灸疗法;强制性脊柱炎;康复治疗 强制性脊柱炎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多以青少年的中轴关节、慢性疾病为主。此病属于中医中的痹症范围,其病因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且后天的调理不当,最终导致患者经络不通畅,严重时导致残疾[1]。本文主要通过查找1995~2010年的相关文献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针灸疗法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针灸疗法减少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强制性脊柱炎患者,这些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就是患者发病后以腰背部的反复疼痛为主,在患者发病后的中后期患者的脊柱活动会受到限制,患者在患病的晚期会出现脊柱驼背的固定,胸廓活动度消失或减少。 1.2研究類型有关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试验。 1.3干预措施治疗组中以针灸治疗为治疗方法,在对照组试验中采用非针灸治疗和安慰治疗为治疗方法。针灸治疗仅限对强制性脊柱炎经典穴位的针灸,而采用针灸以外的方法,如穴位按压、穴位表面置放电极、激光针灸等,虽然这些方法的源头都是来自经典的穴位针灸,但是由于其方法和工具与经典针灸都大不相同,因此不纳入本研究。 1.4评价标准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分为3种:痊愈、有效、无效。痊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6个月后检查仍无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的不良变化[2-3]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方法 1.1 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首先要辩别虚实,分清标本,其次辩明症性,分清风寒湿热之偏重。以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为基本治则,以乌头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妙丸、阳和汤、桃红四物汤、活络效灵丹等为主要应用方剂,灵活应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临床上尚有许多中医名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研制新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报道,如焦树德研制的“补肾强督治痹汤”,方中用熟地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克。临床取得很好疗效,治疗中值得借鉴 1.2 针刺治疗 针刺对强立性脊柱炎进行个体化辩证施治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针刺治疗选穴以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人中、大椎和命门穴为主,局部配取阿是穴。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拔罐、火针、梅花针、穴位注射、埋线法、针挑疗法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往往几个疗程就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收到满意效果,病轻者多能恢复正常。临床上有背部腧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专题报道,收效满意,值得借鉴。 1.3 铺灸治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铺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铺灸疗法即长蛇灸,是国家级名中医罗诗荣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铺灸具有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强、温通力强、取材便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常能收到满意果。铺灸具有温补督脉、强化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消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整体情况的功用,大部分病人铺灸后,关节肿痛逐渐消退,活动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补体C3、血沉、类风湿因子、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项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因而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铺灸治疗中烧灼疼痛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施灸后会出现水泡,稍有不慎即会感染。施用铺灸1次不能根治,需3个月后再次施治以巩固疗效。但需注意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适宜用本法治疗1.4 小针刀治疗 在小针刀疗法广泛进入临床以后,就有学者采用该疗法配合重力牵引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个月即取得满意效果。小针刀闭合性手术,可对病变部位的疤痕、挛缩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割、松解和分离,使强硬强直的脊柱恢复弹性,采用牵引法拉开椎间间隙和缩短的软组织,采用揉、点、按等手法,刺激相关肌肉组织和穴位,能松解肌肉痉挛,柔化强硬组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用 1.5 穴位注射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注射,具有针刺之机械性刺激和药物等化学性刺激的双重作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机体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措施之—。穴位注射药物主要有当归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选穴以背部挟脊穴、大椎、膈俞、肾俞、腰阳关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用药和取穴。为取得较好疗效,穴位注射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一、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大偻(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M45.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ZYYXH/T50~13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 。 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见证候:肾 虚督寒证 肾虚湿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 。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大偻(TCD 编码:BNV070)和强直性脊柱炎(ICD-10 编码: M45.991)的患者。 2.若患者已使用西药治疗,可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 (5)ESR、CRP、RF (6)HLA-B27 。 (7)X 线片(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受累关节X片、CT 或M RI、骨密度、骨代谢、受累关节超声、心脏彩色超声、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ANA、ENA、AKA、APF、抗C CP 抗体、C3、C4、IgG、IgM、IgA、HBsAg、心肌酶、血脂、血糖、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督寒证:补肾强督、祛寒除湿。 (2)肾虚湿热证:补肾强督、清热利湿。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毫针、督灸疗法、穴位注射等。 4.综合强化序贯治疗:健康教育、体育医疗、中药外治等。 5.其他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所具备的实施操作技术,可选择手法治疗、关节腔注射、微创治疗(针刀疗法)等。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患者腰骶、脊背、臀等部位疼痛、晨僵等症状减轻。 2.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指地距等体征改善。 3.疾病活动度指标有所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肺、肾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重要全国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方大全

重要!全国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方大全 1. 急性发作期: [证候]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身体素健,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时上窜胸颈,有时下趋大腿足跟,甚至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兼见郁怒烦躁,心烦起急,口干舌燥,便干溲赤,或有发热恶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清热解毒除湿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虎杖15g,金银花15g,连翘15S,土茯苓20g,白鲜皮10g,丹皮10g,银藤10g,桂枝10g,川乌10g,生甘草10g。水煎服。 2.余热伤阴: [证候]颈、项、背微有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口干,烦躁,夜热低烧(体温37.5℃上下),舌质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邪气已去其八,余热内伏。久病伤阴,阴液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故见颈、项、背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阴血不能荣养心脉,故见心烦口干,夜热低烧,舌红,脉象细数。 (理化检查同急性发作期)

[治法]清热养阴,兼以荣筋强骨。 [方药1养阴清热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g,金银花15g,草河车10g,生熟地各20g,何孜0g,地骨皮10g,炙龟甲20g,女贞子20g,金狗脊10g,生川断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3.阳虚余热未解: [证候]腰脊隐痛,或时有酸痛,下肢不温,怕冷,后背恶寒,口不渴,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病机]内存余热痰湿,故腰脊隐痛、时有酸痛,阳虚不能温煦,故肢冷而恶寒,舌质淡,脉沉弱皆阳虚之 证。 [治法]温阳解毒,佐以蠲痹。 [方药]温阳解毒汤(自拟方)。 巴戟肉15g,补骨脂15g,生鹿角20g,肉苁蓉20g,仙灵脾10g,沙苑子10g,炒杜仲10g,菟丝子10g,大熟地20g,白花蛇舌草20g,紫花地丁15g,土茯苓15g,丹参15g,白芥子10g,炙甘草6g。水煎服。 4.肾阴阳两虚,督脉瘀滞: [证候]腰骶,或脊背,或髋骨,或膝关节,或足踺隐隐作痛,或胀痛,或空痛,或灼热痛,或冷痛,或疼

战胜强直性脊柱炎的经历

战胜强直性脊柱炎的经历 2010年的夏天,一场大病毫无征兆地突袭了当时才32岁,正值壮年的我。之所以说毫无征兆,是因为前一天我还能跑能跳,但第二天就连走都很困难了。而且,每当从床上爬起来,从左腿下半身就传来一阵阵铭心的疼痛,导致走路都变成一瘸一拐的。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诉我,我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当时,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我还没有概念,以为只是普通的炎症,打两天吊瓶就好了。回家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当看到对这个病症的描述时,我整个心都跌倒了谷底,没想到这个病竟然如此严重。网上说这个病是无法治愈的,终生可能都要与这个病魔作斗争,严重时会半身不遂。我当时就傻了,迷茫、彷徨、无助,各种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得了绝症的感觉纷纷涌上心头。 在这个我最低落的时候,在这个我连基本的家务都做不了,更别说照顾家人的时候,是我的妻子,我这辈子最感谢的人一直无怨无悔地陪伴在我的身边,每一天都照顾我,鼓励我,让我积极地去面对和战胜病魔。正是她给予我的坚定支持,让我在之后的一年内通过不断地治疗和调养战胜了强制性脊柱炎。同时,我也特别感谢我的岳父岳母和老爸老妈,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他们利用知识和掌握的资源不遗余力地给予我莫大的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感恩他们。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深受这个病症的困扰,今天,我将我的经历写下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效果可能不太一样,得病的轻重也不一样,但我相信,我的方法总能在不损伤其它器官的前提下减轻我们的痛苦,慢慢达到治愈的目的。 闲话少说,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西医的叫法,定位成一种深入骨髓的炎症,由于会导致僵硬,所以有强直一说,具体的解释这里就不细讲了,百度百科上都有。但其实就个人在治疗上的经历来看,我觉得中医的解释更加能够帮助我们去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发病原因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导读: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中医对其有很深的研究,中医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1:风湿寒邪外袭。 中医认为,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都可能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2:湿热浸淫。 中医认为,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都可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3:瘀血阻络。 瘀血阻络主要是指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的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认为,淤血

阻络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4: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因此认为肾精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 总之,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因此,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避免这些因素,积极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

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 *导读: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李时珍就是一位中医,他的医术一直被人们广为流传。强直性脊柱炎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记载。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呢?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李时珍就是一位中医,他的医术一直被人们广为流传。强直性脊柱炎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记载。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呢?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骨痹、"肾痹"、痿痹、督脉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导致病因归结如下: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于中枢关节者以男性青年较多,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青年较多。根据古书对骨痹的记载和现代临床综合分析,骨痹的病变位置在足少阴、足太阳、督脉等经络循行。分上至项背,下达髋膝。病症特点为隐秘发病,病程长,时有急性发作。腰、尻、臀、髋僵硬,仰卧不便,酸疼、钝痛、刺痛。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可谓腰痛如折;腰尻疼痛上连颈项、肩背,下引臀、股、膝、跟腱等。急性活动有发热,外寒内热,舌干咽燥,膝关节红舯热痛。甚至积液。肩背、腰尻、双足畏风怕凉,运动或者热敷以后可缓解病症。 以上是中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看法,由此看来,和西医有着很大的区别,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待,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 王北,女,副主任医师 王为兰教授生前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内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王教授在治疗热病、痹病及内科杂病上造诣颇深,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上,率先创立了益肾通督法,并拟定了益肾通督汤,为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开拓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肾虚督脉瘀滞为主要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和骶髂关节受累 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此前中医对此亦无统一定论。王教授通过30余年的临床深入研究后认为,强直性脊柱炎虽有关节疼痛表现,但不同于一般的风湿性疾病,即中医之风寒湿热痹证,而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其病因及发病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即与先天禀赋不足直接相关。王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可以概括为“肾虚督脉瘀滞”。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属中医“骨痹”“肾痹”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腰者,肾之府。”《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素问? 痿论篇》曰:“肾主身之骨髓。”肾精充实,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之滋养而坚韧有力,耐得劳作。如肾精亏虚,则骨骼脆弱无力,不耐久立、劳作,腰膝酸痛,甚至不能屈伸。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腰脊为病有关。《素问?骨空论篇》曰:“督脉者……贯脊属肾,夹脊抵腰中……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脊柱为病,首当责之于督脉。肾精不足,督脉空疏,经脉瘀滞,邪因虚生。痰、瘀、湿、浊着于督脉,阻于经络,流注脊柱,充塞关节,深入骨骱脊髓,则脊背疼痛,疾病由浅入深,从轻到重,终致脊柱强直,驼背以成。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督瘀的前提下又可分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郁肾虚、脾湿肾虚等多种证型,病均在督脉与骨,而终不离肾虚。可见肾虚督脉瘀滞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有的病机特征。 肾与督脉对脊柱有着温煦、荣养的作用,肾与督脉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王教授在风湿界率先明确地指出,强直性脊柱炎病位在肾督,其病因病机为肾虚督脉瘀滞,肾亏精虚是本,督脉阻滞是标。 2益肾通督为治疗大法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存在多种证型,但王教 ?导师经验?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王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 北京100010)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脉瘀滞;益肾通督法;名老中医中图分类号:R255.6 志、调节阴阳,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另外,兼心脾亏虚者配脾、肾穴可以补心健脾、益肾安神;心肾不交者配肾穴可以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使阴阳相互制约;心胆虚怯者配肝、胆穴,可以疏肝理气、益气镇静;肝阳上扰者配肝穴可以滋阴潜阳、平肝安神;脾胃不和者配脾、胃穴及大肠穴可以健脾运胃、和中祛痰、益气安神。耳压治疗失眠操作简便,痛苦少,无药物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失眠的治疗调摄尤为重要,因此应嘱患者消除忧虑,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临睡 前不饮用浓茶、咖啡及酒等刺激物,少看电视,可听一些轻音乐,放松自己,按时作息,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丽君.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22. [2]宗蕾,梁艳.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0例[J].上海针 灸杂志,2004,23(12):26. (收稿日期:2008-04-26)

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05T14:44:19.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作者:陈震 [导读] 温针联合中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酒泉市中医院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温针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联合中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温针;中药;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342-0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腰背僵硬、酸痛,主要累及中轴骨骼肌四肢大关节,病因复杂多样,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针对AS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尽管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全国强制性脊柱炎研讨会制定的AS的相关标准[2],且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关节畸形及药物过敏者,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0.34±1.4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4.16±1.13)年;病变部位:L3-45例,L4-519例,L5-S116例。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日2~3g,分3~4次口服,逐渐增加至每日5~6g;来氟米特片口服,前3d50mg/d,之后剂量减至20mg/d,并维持此剂量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采用温针结合中药治疗,取穴大椎、肝俞、百老、大抒及肾俞等穴,针刺患者诸穴,留针30min,再温灸5min。中药组方:狗脊30g;木瓜、黑蚂蚁、全蝎、白芍、乌梢蛇、白花蛇、淫羊藿各15g;防风、牛膝、元胡、独活、蜈蚣各10g;熟附子6g。湿热者加桑枝、葛根、威灵仙;寒湿者加独活、桂枝、羌活、附子;气血亏虚者加黄芪、鸡血藤、当归等;关节疼痛者加僵蚕、延胡索、地鳖虫等。将诸药水煎后取药液400mL左右,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 1.3 疗效评价标准[3] 痊愈: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晨僵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脊柱活动及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晨僵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脊柱活动及各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以上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采用均数±标准差(x-±s)、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骨痹、竹节风”范畴,其病因为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伏脊之脉,使经络痹阻、气血凝滞、筋骨不利而出现腰背僵硬、酸痛等一系列症状[3]。AS所侵犯的脊柱位于督脉之处,督脉总督诸阳,温针灸灸督脉之穴可有效补益肾气,通调阳气,强脊止痛,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物排泄及炎症吸收[4]。中药组方中诸药联用可有效发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之功效,与温针联合应用可协同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总有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特征主要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步上行蔓延至脊柱的棘突、关节旁的软组织。引起周围关节出现了关节炎。早期非常容易误诊误治,经常和坐骨神经痛,骨膜炎等疾病相混淆。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循序渐进发展加重,到了晚期会造成脊柱骨性强直,会出现残疾的危险,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十分得清楚。造成的原因和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代谢失常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对这个疾病认识也不是很明了。经现代统计和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15到30岁的青壮年,男性居多,有家族遗传的可能性。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两侧骶髂部及下腰部的疼痛,腰部出现僵直反应,不能久站。经过活动之后疼痛会加剧,休息后症状会有所缓解。随着病情的加重,腰部的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受到限制,会累及到胸椎和胸肋关节。长期发展会造成脊柱的变形,出现明显的侧弯变化。 本病的确诊,大多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通过化验淋巴组织相容抗原来确诊。影像检查也会发现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所以这个疾病的诊断并不是很困难。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造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分为肾气虚弱,脾胃虚

弱,痰瘀阻滞。所以在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论治的治疗。由于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部位围绕着脊柱周围,所以我们在治疗时,首先选择的穴位就是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的络脉上,隶属于督脉。经过触诊,在这些穴位周围都会发现一些条索,结节和压痛。所以采用针刺手法,就是围绕着华佗夹脊穴周围所表现的一些压痛、结节来治疗。所以我们把本病的治疗主穴就定在华佗夹脊穴。 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传统针灸的方法。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关键点。在脊柱两侧,也就是说华佗夹脊穴的所在部位选择一些条索、结节、压痛点。选3—4个点。点刺放血并拔罐。对于本病治疗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艾灸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风寒邪气阻滞经络而造成的发病。所以通过艾灸的方法,能够温阳通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巩固治疗疗效,也是治疗本病的值得推荐的方法。

中医药结合高压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项晶晶

中医药结合高压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项晶晶 发表时间:2019-05-15T16:43:33.8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作者:项晶晶 [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渐进性的全身免疫反应风湿性疾病以脊柱的椎骨突和脊椎骨旁结缔组织及骶髂关节、外周关节为主,多发于青年男性群体 项晶晶 (杭州詹氏中医骨伤医院;浙江杭州310015)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高压氧;针灸疗法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048-0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渐进性的全身免疫反应风湿性疾病以脊柱的椎骨突和脊椎骨旁结缔组织及骶髂关节、外周关节为主,多发于青年男性群体,病发时疼痛异常,行动受阻,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有“不死癌症”之称。AS在中医学上被归为“龟背”痹症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本项目采用以针灸与汤剂为主的中医疗法,并结合高压氧对本院9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疗效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其它重大病史的患者排除,选取发病时间小于3个月,交流顺畅,临床资料完善的90例病患,在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情的情况下按自愿原则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患者38例,女患者7例,年龄17~58(41±9.2)岁,观察组男患者34例,女患者11例,年龄16~61(43±10)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均衡,在年龄、病程及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诊断均按照1984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即临床标准与骶髂关节X线表现分级,临床标准表现为:(1)腰椎前屈、后伸、侧弯3个方向活动受限;(2)腰背痛病史或现在症;(3)第4肋间隙测量胸廓活动度< 2.5cm。骶髂关节X线表现分级为0~Ⅳ级,由0~Ⅳ级病情呈上升趋势。 1.3入选标准将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纳入研究对象,排除可能强直性脊柱炎。肯定AS:双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伴至少1项临床标准,或单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伴至少1项临床标准者。可能AS:双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而不伴临床标准者。 2 治疗方法 2.1一般方法观察组采用单纯的中医疗法,即温针灸与中药汤剂相结合。将直径=0.3mm,长≥40mm的毫针常规消毒后,选取患者华佗夹脊穴为主穴,八髎穴、肾俞、气海俞、环跳、风池和大椎为配穴,刺入夹脊穴4~6对,并选取4~6段艾柱插于针柄上燃烧,留针时间≥30分钟,中间不行针,待毫针冷却后拔针,每天一次,持续一个月。辅以中药汤剂,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五体痹”之一,根据清·严西亭等所编《得配本草》所言: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因此,此中药汤剂以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鹿衔草、枸杞子、黄芪、肉桂为主材料,入水煎服,每日1剂约300ml,连服1月。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之上再加以高压氧治疗,空气加压舱加压15分钟,稳压保持1. 2~1. 5m Pa约60分钟,然后减压15分钟,每天共计90分钟治疗时间,持续1个月。 2.2观察指标①腰背部疼痛程度;②晨僵程度及持续时间或休息后加重度;③外周关节疼痛数目;④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炎。 2.3统计学方法对样本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疗效比对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各个级别临床效果依次递减。 3.2临床疗效观察组有效率(91.11%)低于对照组(9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4讨论 针灸是中华传统医术中的精粹,采用温针刺入华佗夹脊穴,可以在整体上加速脊柱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辅助中医药剂,更能强化和调解机体的免疫作用,观察组采用针灸与药剂结合的方法,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对照组在针灸与药剂的基础之上,采用高压氧疗法,更好的激活了机体细胞,具有明显的祛风散寒,强筋健骨的功效,因此,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佳。总之,本研究表明,在中医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比较适宜患者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海雁, 马忠. 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0):90-91. [2]周昭辉, 陈振虎, 徐展琼.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3):11-13. [3]徐新华. 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3):99-101. [4] 李有武, 赵冬娣, 袁涛.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22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3):55-57. 作者资料:项晶晶,男,1983.10.23,杭州,汉,大学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结合高压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毕业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