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圆柱的认识(主题图、例1、例2)

1.圆柱的认识(主题图、例1、例2)

1.圆柱的认识(主题图、例1、例2)
1.圆柱的认识(主题图、例1、例2)

圆柱的认识(主题图、例1、例2)

六年级组冯蓉蓉

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观察这个圆柱,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1)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想一想,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知识应用

(一)做一做

1. 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 转动长方形ABCD ,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说说它们分别是以

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请你先想一想,长方形ABCD 如果以AB 边为轴旋转,会形成哪个圆柱呢?请你动手试一试。 答:长方形ABCD 如果以AB 边为轴旋转,会形成(1)号圆柱。

底面半径是2cm ,高是1cm 。

那长方形ABCD 如果以AD 边为轴旋转,会形成哪个圆柱呢?请你动手试一试。

答:长方形ABCD 如果以AD 边为轴旋转,会形成(2)号圆柱。

底面半径是1cm ,高是2cm 。

(二)解决问题

1. 一个圆柱形茶叶桶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 ,高是20cm 。这张商标纸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请你想一想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呢?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第20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4题。

教学反思

: A B C ( (

六下数学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二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由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在反馈中,我注意了对方法的反馈。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比较有序地说出圆柱的某些特征,二是更多的学生还不能迁移方法,而是从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为明显的特征着手进行说明。 操作验证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体现活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的特点,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后圆柱的有关特征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问题进行验证。从活动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学生思维活跃,方法颇有创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的过程,也是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圆柱整体的认识,从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伙伴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如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评介多元等等,但课中教师的语言还可简洁、生动:如学生在验证两个底面面积相等时,一个同学举用圆柱形杯盖拧下直接与地面重叠,其他同学没有补充时,教师可说:如果圆柱物不是杯子上底拧不下,该怎么办?学生的思维肯定会一下子活跃起来…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实现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十二册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学具准备: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金凤七小曹华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我借助 交互式白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打下基础。教学本节课主要有以下感悟: 1.经历立体图形的抽象过程 在教学中,首先借助白板的拖拉功能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然后呈现了现 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学生的头脑中圆柱形 象的储备,加深对圆柱的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圆柱的特征 在教学中,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通过学生 对实物的观察交流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其次要深入各个部分的研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 么特征,让学生依据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验证,如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一 样的圆可以剪下来比较,也可以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放 在画好的圆上,看是否重合,还可以量出直径和半径来比较。交流完多种方法后,此时我应用白板的拖拉功能,把两个圆拖拉到一起,让学生清晰的看到两 个圆完全重合。再比如: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通过学生动手画了几条高,为了 验证这几条高都相等,还是请同学把几条高拉到一起完全重合,说明无数条高 都相等。 3、展示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借助白板展示2种不同的侧面展 开过程,这样便于学生清楚的发现展开后的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平 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底(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这样比动手操作得到的 结果更清晰。 4、集中了学生的关注点 在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判断圆柱时,我采用了聚光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只是就题练题的模式。 通过本节课交互式白板的使用,我能明显的感受到白板在理清重点、突破 难点中的强大功能,既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效调动学生的 情感参与。作为一线教师,我不会为白板而用白板,而是合理应用白板中,提 高课堂质量。

圆柱的认识(1)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灯具、笔筒、等) 师:你还见过那些圆柱型的物体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自制的圆柱学具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 (1)圆柱有两个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园并且相等。 监控: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两个圆柱底面的面积相等? 预设:生1:用尺子量一量圆柱底面的直径,看是不是一样大。 生2:揭下2个面,重合比较,发现他们完全重合。 生3:揭下一个底面,贴到另一个面,它们完全重合。 生4:先沿着一个底面画圆,再把另一个倒过来比一比,完全重合。 监控: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验证出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圆柱侧面 监控:圆柱的周围有什么特征? 预设:它是一个曲面,所以可以滚动。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3)圆柱的高 监控: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几条高? 预设:生1:无数条。 监控: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有很多,例如硬币、水池、钢管,根据具体的情况高的叫法往往也有所不同。 生;硬币的高叫厚,水池的高叫做深,钢管的高叫做长。 (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监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贴着硬纸的木棒,用双手搓动木棒,看看长方形硬纸转起来后是什么图形? 预设:转动起来是个圆柱。 监控: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如果我们沿着侧面任意的一条高把它剪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呢? 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2)展开图形的长与底面什么有什么关系? (3)展开图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3.1.1圆柱的认识 人教新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3.1.1圆柱的认识 一、单选题 1.将图中的正方形绕对称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A. 正方体 B. 长方体 C. 圆柱 D. 圆锥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6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 2 B. 6 C. 18 3.在下面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圆柱的是()。 A. B. C. D. 4.将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 A. 梯形 B. 长方形 C. 正方形 二、判断题 5.判断对错: 如下图,圆柱的底面是椭圆形。 6.圆柱的底面直径可以和高相等。 7.判断正误. 把一个圆柱体的木块截成两个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木块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一个底面积. 三、填空题 8.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________,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________,宽等于圆柱的________。 9.能站稳的是()

A. B. C. 10.下面的几何体是由它右面________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11.“三八”妇女节时,乐乐要送给妈妈一个礼物,礼物放在圆柱形包装盒中,她想打一个十字形的丝带使礼物更漂亮些,为此她至少需要准备________的丝带?(蝴蝶结用66cm长的丝带.) 四、解答题 12.(如下图)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生日蛋糕,蛋糕盒上扎了一条漂亮的丝带。捆扎方法如图,已知蛋糕盒底面直径是30cm,高是16cm,打结部分长28cm,这条丝带至少长多少cm? 五、综合题 13.请你制作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

(1)你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 (2)你选择的材料制成水桶的容积是几升? 六、应用题 14.小明将一张长方形硬纸板的中间部分贴在木棒上,如下图所示. (1)他说:“我将木棒快速旋转起来,转出的形状是圆柱.”他说得对吗?(2)如果他转出的是圆柱,那么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各是多少?

(完整版)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了,利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图片,并提现问题“由长方形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由此联想到长方体,紧接着我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演示: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条边旋转,运动轨迹形成圆柱的过程。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体会“面动成体”,并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 探究圆柱的特征时,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学生的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利用课件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由直观物体到抽象几何形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则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通过自学教材、观察圆柱实物、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

征。为了深化圆柱特征的认识,我还采用实物操作演示: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条边旋转。从运动的角度认识圆柱的特征。 探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圆柱的特征出发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底面)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提出探究要求(1)侧面和两个底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动手实践操作进行验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微课《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的播放使学生知道了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会出现的图形。明白了展开图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圆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样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不同的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的有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计“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研究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圆柱的认识 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学生能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体的几何模型 2,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学具(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双面胶,直尺等)教具(硬纸,小棒,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双面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求的模型 问:同学们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 2,初步感知 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面有什么特点? 再摸一摸圆柱圆锥和球,它们的面又有什么特点?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一种曲面立体图形——圆柱。 二、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1、出示主题图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以上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出示圆柱体的几何模型) 2,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生各抒己见 三、学生自主探索归纳圆柱特征 看来我们身边有很多圆柱形的物体,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它的特征。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你手中的圆柱体,想想圆柱有什么特征?并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归纳一下。 (板书:两个平面一个曲面) 2,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 师(引导并适当板书):

①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共同点?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论?请你和同桌讨论分享一下。 (你的方法很有新意,能让人看得很清楚) (课件展示上下底面是一样的) ②除开两个底面后,剩下的这个面就叫做圆柱的侧面。它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的面,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请大家继续观察并思考 (出示两个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高,一个矮 师: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呢? 你的知识真渊博,那你们所说的高指的哪一段距离呢? 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矮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师:其实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做高(课件出示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可以测量出来吗?怎么测量比较方便? 生操作后发现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比较准确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结合我们之前学到的方法找到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刚刚我们在圆柱的侧面上找到了高,还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圆柱的高吗? 这些高的长度都一样吗? 实际上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延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一些别的叫法。(出示课件) 圆柱形的水井的高其实就是水井的深度;圆柱形的硬币的高叫做它的厚度;圆柱形管道的高其实就是它的长度。虽然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但在数学上都叫做圆柱的高。 5、小结圆柱的特征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索活动,你们认识了圆柱这个几何体了吗? 请你和同桌互相说说你认识了它的哪些知识。 我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你总结得真全面,真细致,真有条理) 6、巩固练习 接下来我们来检验一下你们队圆柱这个新朋友到底够不够了解。 (1)、教材P20 第一题 (2)、教材P18做一做第一题 (3)、读出下列圆柱的各个数据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②一个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四、实验操作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实验。 1,实验操作 师:把长方形硬纸沿着一条边贴在木棍上,快速转动木棒,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圆柱的认识(1)

圆柱的认识(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高 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 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 干。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 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 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对圆柱的认识进行重点引导 认识圆柱时,由于学生对圆柱已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圆柱,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并对圆柱的侧面教学作了重点说明。 二、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三、注意对比: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意有层次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课前钻研教材,准备学具、教具花的时间多些,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脸蛋,我心里和孩子一样乐滋滋的。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

在以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概念建立地非常快,而又容易忘记。我想,概念的建立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地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自由地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这样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探究精神。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形的实物,同桌合作,观察讨论,再反馈。学习侧面积时,让学生卷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发现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又如,在推导侧面积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打开,又卷一次。思考: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现在卷成圆柱的什么?生:原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师:真好,那如果要计算你卷成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算呢?生:长乘以宽。师:也就是圆柱的什么乘什么呢?生: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师:好的。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思考,认识了圆柱,还知道了它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实物,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记忆就少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多了。如此,学生就有机会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到数学的奇妙,使每位学生在数学都得到不同的发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娄底一小易仁文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了,利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图片,并提现问题“由长方形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由此联想到长方体,紧接着我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演示: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条边旋转,运动轨迹形成圆柱的过程。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体会“面动成体”,并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 探究圆柱的特征时,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学生的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利用课件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由直观物体到抽象几何形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则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通过自学教材、观察圆柱实物、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

征。为了深化圆柱特征的认识,我还采用实物操作演示: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条边旋转。从运动的角度认识圆柱的特征。 探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圆柱的特征出发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底面)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提出探究要求(1)侧面和两个底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动手实践操作进行验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微课《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的播放使学生知道了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会出现的图形。明白了展开图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圆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样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不同的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的有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计“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研究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的认识(1)(导学案)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外,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等数学思想。 (1)圆柱 9课时 (2)圆锥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4)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1.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图形特征,发现图形间的联系和求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同时应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深化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在本单元的习中,应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多动手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探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掌握了圆柱、圆锥体积公式以后,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中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要在组内充分地进行讨论,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柱的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的实物、长体硬纸片、直尺、三角板等。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实现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十二册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学具准备: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在今天《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并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的相似物。 在认识球体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了皮球,孩子们都一口同声的说:“圆形。”为了区别圆形和球体的差别,我出示了圆形的纸片,并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了解球体的一个特征:圆形纸片从有的方向是扁的,而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都是圆的。通过让幼儿操作圆形纸片和弹珠,感受原来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形纸片不可以。幼儿还初步的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在认识圆柱体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圆柱体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的第一个特征:知道了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圆形一样大。圆柱体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并通过摆一摆、放一放,从各个角度感受在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在找一找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时,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班级里的地球仪是球体。”有的说:“日光灯是圆柱体的。”有的说:“大厅的柱子是圆柱体的。”还有的说:“垃圾桶也是圆柱体的。”……我结合课件还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圆柱体和球体,拓展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的环节中,我出示一些圆锥体、正方体等形状的常见物品,引导幼儿区别它们之前的不同,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正确的区分出来。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大致已经掌握的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在今天的活动中,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 我总结的太多,应该尝试让幼儿自己总结,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可以适当的在操作环节,躲让幼儿玩一玩、摸一摸。

最新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圆柱。 师:这些圆柱形物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ppt出示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高有多少条?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从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 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侧面 1个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新知识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我设置了悬念,先让学生猜想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通过猜测再 进行验证,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我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练习阶段,我设计相应的练习,不仅检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这样有利于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购物问题一》教学反思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百分数解决与折扣、成数、纳税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教 学的内容主要是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任何问题,找到关键点是最为重要的。本课教学的关键点是要让学生明确“满100减5”的意义,只要学生弄清楚这一问题,题中的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已对题中条件的理解,对于A 商场的促销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折扣的知识进行解答,面对B商场的促销方式,学生可能就有些似懂非懂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解决问题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要让学生联系生活,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更灵活,更实用、更有价值。

圆柱的认识习题1

今今天天是是明明天天的的起起点点,,只只有有今今天天学学的的更更好好,,明明天天的的起起点点才才能能更更高高 把把握握今今天天 拥拥有有明明天天 圆柱的认识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 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 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5.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面,把它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把它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 二、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 )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 形.(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 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7、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8、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9、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 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10、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做圆柱的高。( ) 三、简答题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 面和高。 2、读出下面各圆柱的有关数据。(图中单位:厘米) 四、应用题 1、 六一儿童节,妈妈送给敏敏一个大蛋糕。蛋糕盒是底面直径6分米,高4分米的圆柱形,服务员阿姨说要配上十字形的丝带才漂亮,你知道买多长的丝带才合适吗?(蝴蝶结需要15分米) 2、 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2厘米,侧面展开图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3、 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是多少分米。 五、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3.14×3= 3.14×4= 3.14×6= 3.14×7= 3.14×10= 3.14×0.5= 3.14×0.8= 3.14×20=

数学教案-圆柱的认识

数学教案-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