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专利发明者合作关系研究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专利发明者合作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318296326.html,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专利发明者合作关系研究作者:方婧程蕾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专利合作领域中的研究情况和结构洞理论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专利合作网络中结构洞对专利研发效率的影响,最后以湖北省两名专家及其所在科研团队为例,利用Ucinet软件对该专利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指标进行测评,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结构洞理论;发明人;合作网络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专利合作网络中,常见的三种行为模式有地理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而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接近性对主体在专利合作网络中的距离和合作创新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接近性对于提高合作创新程度虽有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较小;相对而言,社会接近性对于缩短主体之间在专利合作网络中的距离以及提高合作创新程度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根据专利请求书中记录的共同发明人和共同申请人信息,可以识别出不同组织之间合作创新的轨迹[1],从社会接近性角度揭示出不同组织之间合作创新的模式与规律,将每一位发明人看做一

个独立的结点,每一次的专利合作建立起结点间的合作关系,由此构成基于专利创新的社会合作网络。本文拟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及结构洞相关理论,对专利合作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网络中发明人之间进行的专利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其知识传播、交流与协同关系,预测发明人间隐性知识流动趋势与潜在专利创新点,以推进专利合作创新的实施。

二、专利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

1.专利合作中社会网络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专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在2004年,Yoon和Park正式提出[2]专利网络分析方法与相关技术。针对发明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所展开的研究包括:发明人在合作网络中所处的位置研究、发明人合作网络的小世界现象与创新的关系研究等,同时也有学者利用以公开的专利数据以实证的方式对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论证其理论。

2.结构洞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