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

一、实验名称: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收集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二、改进实验目的:1、使实验室中采用H 2O 2溶液制取O 2变的操作可行,特别是要解决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较大量O 2的问题。

2、解决如何收集较大量O 2的问题,为做O 2的化学性质实验提供充足的氧气。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三颈瓶、分液漏斗、气压平衡管、导气管、溢水杯、横口玻璃管、铁架台(带铁夹)、止水夹、纸槽、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试管架、试管刷。约15%的H 2O 2溶液、MnO 2、H 2O 、干燥的木条。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1、三颈瓶:盛装MnO 2和H 2O 2;三个口分别插入气压

平衡管、导气管、分液漏斗。插导气管的口又是催

化剂MnO 2的加料口。 2、气压平衡管:防止三颈瓶里降温及水雾冷凝而产生负压使导气管将溢水瓶中的水倒吸到三颈中而发生虹吸现象。若虹吸现象即将发生,立刻打开气压平衡管上的止水夹。 3、分液漏斗:控制H 2O 2溶液的滴速和滴量。滴速:

以打“点滴”的速度为宜;滴量:若MnO 2加入的是1~2药匙,则H 2O 2溶液的用量为50ml 左右。 4、溢水杯:作用有三:集气作用;导气作用;“洗

气”作用。

5、水:作用之一是:当细铁丝在充满O 2的溢水杯中燃烧时,防止其熔化物溅落到溢水杯的底部使之炸裂;作用之二是:大大减少从三颈瓶中与氧气同时导出的水雾。

6、导气管上的止水夹:夹住导气管,使制气装置与集气装置断开。(注意:这时,必须将气压平衡管上的止水夹打开)。

7、溢水杯:作用有三:一是充当“集气瓶”的角色;二是充当“导气管”的角色;三是充当“洗气瓶”的角色。

8、三根“横口试管”:每一根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充当“集气瓶”角色;二是充当“导气管”角色。横口管上的横口是怎么开的方法:先用塞子紧紧地将试管口塞紧,然后将试管开口的部位置于酒精喷灯喷焰的上方固定加热,不一会儿,试管中膨胀的空气就会将烧熔的管壁冲穿,试管上的横口就形成了。

五、实验操作:1、用止水夹将装在三颈瓶口上的气压平衡管关闭。

2、取下装在三颈瓶中间口上的导管橡皮塞,用纸槽和药匙往三颈瓶中加入MnO 2,药量约为1~2药匙。加入完毕后,再塞(sāi )上带导气管的橡皮塞(sāi )。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 左右的含H 2O 215%的H 2O 2溶液。注意:该H 2O 2溶液是采分液漏斗 H 2O 2溶液 气压平衡管 三颈瓶 MnO 2 水

导气管 溢水杯

横口试管

用市售(shòu )30%的H2O2试剂与水按1∶1的体积比混溶而成。

4、向溢水杯中加入水,让伸入到溢水杯底的导气管的末端浸入水中2cm左右。其作用是:当细铁丝在充满O2的溢水杯中燃烧时,防止其熔化物溅落到溢水杯的底部使之炸裂;作用之二是:大大减少从三颈瓶中与氧气同时导出的水雾。

5、从下到上依次装上三根充当“集气瓶”角色的横口试管,试管口要密塞(sāi )。(展视一支横口试管)横口试管上横口是怎么开的呢方法是:先用塞子紧紧地将试管口塞紧,然后将试管开口的部位置于酒精喷灯喷焰的上方固定加热,不一会儿,试管中膨胀的空气就会将烧熔的管壁冲穿,试管上的横口就形成了。在这里,每支横口管都有三种作用:一是充当“集气瓶”角色,使硫、磷等燃烧物能在其中燃烧;二是充当“导气管”角色,不断接受由制气装置导出的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三是减少污染:硫、磷等燃烧后,迅速移走横口管,就会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6、向已加入MnO2催化剂的三颈瓶中滴入H2O2溶液。方法是:将分液漏斗的旋钮旋到开的位置,将H2O2溶液的滴速调节到“打点滴”的滴速,从而,控制O2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这时我们会看到:○1浸入水中导气管的末端有气泡冒出。○2三颈瓶中有水雾生成,这是由于该反应放出的热使少量水气化并随氧气逸出又立即冷凝形成小液滴的缘故。

7、采用“余烬复燃”的方法检验横口管及溢水杯中是否集满了氧气。此时,要依靠气压平衡管谨慎控制三颈瓶中的气压,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即防止加入到溢水杯中的水沿着导气管倒吸到三颈瓶中,将H2O2溶液大大稀释,使反应变缓而不能迅速制得大量的氧气。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1、使实验室中采用H2O2溶液制取O2变的操作可行,特别是解决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较大量O2的问题。

2、便于控制O2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并能做到象“启普发生器”那样,随要随开。

3、便于收集氧气,为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且能不断接受由制气装置导出的氧气,使反应能持续进行。

4、减少了污染:当硫、磷等燃烧后,可迅速移走横口管,这样

就会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一、改进实验名称:灭火器原理实验的改进

(天门市天南中学:伍云仿邮编: 431702)

二、改进实验目的:1、让实验装置简单化、微型化。2、让喷射现象明显。3、消除吸滤瓶发生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矿泉水瓶1个、小试管1支、塑料棒1支、浓盐酸、浓Na2CO3溶液。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1、打有小孔的塑料矿泉水瓶:用于代替吸滤瓶。

2、小试管:用于盛装浓盐酸。

3、塑料棒:用于稳定小试管。

五、实验操作:

1、往小孔塑料矿泉水瓶中注入浓Na 2CO 3溶液。

2、将小试管小心放入矿泉水瓶中。将小漏斗颈伸入到小试管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

3、取出小漏斗,再向试管中插入一根塑料棒,用以稳定小试管,再盖紧塑料瓶盖。

4、将图甲倒置如图乙,便可看到液体从矿泉水瓶的小孔中喷出。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1、装置简单化、微型化,且便于制作。

2、使用药量少,便于节约药品。

3、喷射现象明显。

4、消除吸滤瓶发生爆炸的危险。

一、改进实验名称: 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碱的化学性质:2NaOH +CO 2=Na 2CO 3+H 2O 的知识变为具有验证性和可操作性的增加演示实验。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

象,对NaOH 与CO 2的反应强化感性认识。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圆底烧瓶或大号锥形瓶、玻璃喷管、胶头滴

管、烧杯、制取CO 2气体的装置;稀盐酸、大理石、烧碱、水等。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1、烧瓶:用于盛装CO 2气体。

它也可以用大号锥形瓶代替。CO 2一定要充满烧瓶或锥形瓶,否则,

实验难以成功。

2、胶头滴管:内盛装NaOH 溶液。如果胶头滴管内盛装的NaOH

溶液量不大,就会导致烧瓶内产生的负压不会很大而使喷泉不会发

生。因此,可用盛装NaOH 溶液量较大的“吸耳球胖肚滴管”代替

胶头滴管。

3、玻璃喷管:在负压作用下,将NaOH 溶液从烧杯中导流到烧瓶中形成喷泉。

4、止水夹:作用有二:一是当用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喷管的橡皮塞塞紧盛满CO 2的烧瓶时起密封作用;二是对导流NaOH 溶液起止、放作用。

5、烧杯:盛装浓度较大的NaOH 溶液,为喷泉的产生提供“泉水”。

6、铁架台及铁夹: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小孔 塑料矿 泉水瓶 塑料棒 小试管 浓盐酸 浓Na 2CO 3 溶液 图甲 图乙 烧瓶 玻璃喷管 胶头滴管 烧杯

止水夹

五、实验操作:

1、用园底烧瓶或锥形瓶收集CO2气体。注意:导管末端要伸入到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底,并盖上玻璃片,以减少CO2的逸出量。

2、往烧杯中倒入NaOH溶液。可滴入几滴酚酞,用以形成“彩色喷泉”。

3、用“吸耳球胖肚滴管”吸入NaOH 溶液。

4、用带喷管和滴管的橡皮塞塞紧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口。

5、向圆底烧瓶或锥形瓶中挤入NaOH溶液,摇动,再将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倒挂在铁架台上,将喷管另一端放入烧杯中的NaOH溶液中。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喷泉的产生。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对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性质以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2、将化学反应的知识与物理学上的“气压”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行了学科渗透。该实验在开始时,园底烧瓶或锥形瓶里不是真空,而是在1个大气压的环境下集满了CO2气体,且在操作过程中,装置又是密封的,为什么会出现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内CO2的气压小于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外的大气压的呢原来从“胶头滴管”或“吸耳球胖肚滴管”挤入的NaOH溶液把部分CO2气体“吃掉”了,致使烧瓶或锥形瓶内的气压小于其外面的大气压。于是,烧杯中的NaOH溶液就沿着喷管倒吸到烧瓶或锥形瓶中而形成了喷泉。

3、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下册)中关于碱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新增了验证演示实验。

一、改进实验名称

灭火器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P126——活动与探究

东风教育分局第九中学十堰442000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小试管装浓盐酸时,试管口太小,操作不便;装浓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反应容器中时,不易控制;容器倒置晃动时,易使小试管破碎。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便,便于控制。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喷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氯化氢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极强,损害师生身心健康,并且污染环境。改进后的实验加强了环保,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喷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灭火时,易使学生误认为氯化氢气体灭火。改进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500ml广口瓶、分液漏斗、导气管、胶皮管、蒸发皿、废纸屑、烧杯、火柴、Na2CO3浓溶液、浓盐酸、饱和NaHCO3溶液、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浓HCl

浓Na2CO3

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1、碳酸钠浓溶液与浓盐酸反应速度较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CO 2,燃着废纸屑很快就会熄灭。

2、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被饱和NaHCO 3溶液吸收,可排除其对灭火的干扰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五、实验操作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先向广口瓶内加入适量的Na 2CO 3浓溶液,再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足量的浓盐酸;

3、点燃废纸屑;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浓盐酸,使反应发生;

5、把导气管口对准燃着的废纸屑灭火;

6、燃着的废纸屑熄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操作简单,从容安全,耗时短。

2、该装置易固定,摆放在讲台上,可多次反复实验,学生也可参与实验,可加强师生互动。

3、实验过程中,燃着的废纸屑迅速熄灭,现象直观;

4、改进后的实验能提高课堂效益,增强CO 2灭火实验说服力;

5、实验中运用了气体压强,酸堿盐等知识,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6、尽量防止HCl 等气体排到空气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注:导气管口的大小要适当控制,一般选用直径0.5厘米的。

一、改进实验名称: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二、改进实验目的:

1、通过改进装置,使实验设计在原理上更加严密,尽可能减少因实际操作和外界压强造成的误差。

2、将细微的变化放大,使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进而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35W 内热式电烙铁,自制铜质燃烧匙,粗玻璃管,橡皮塞,导气管、胶皮管、长颈漏斗、白磷、红水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五、实验操作

1、

连接玻璃管、长颈漏斗,向长颈漏斗中注红水,使液面与0刻度相平。 2、

将电烙铁穿入橡皮塞,将自制的铜质燃烧匙呈阶梯状固定在烙铁上。 3、 在每个燃烧匙内各放一颗白磷,塞紧橡皮塞。接通电源,白磷燃烧后,切断电源。 胶皮管 玻璃管

长颈漏斗

电烙铁 燃料匙

4、观察白磷燃烧现象及液面的变化情况。

5、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使两边液面相平,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使反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进行,避免了在外界点燃红磷伸入广口瓶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受

热逸出。

2、阶梯状分布的白磷燃烧更能充分消耗氧气。

3、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能将气体体积的改变放大。

4、通过调节液面相平能保证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目的: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感受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特点。

二、改进实验的目的:通过自制贮气瓶持续、方便提供氧气,在长颈漏斗中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此改进,使此实验:①准备简便;②携带方便;③节约氧气;④废品得到很好利用。三、实验仪器及用品: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橡皮管、长颈漏斗、玻璃片、自制铁丝支架、燃烧匙、酒精灯、镊子、带双孔胶塞的小广口瓶、木炭、硫、用氢氧化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清洁用钢丝球(代替铁丝)、火柴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图1)(图2)说明:①图1是实验主要装置,左边是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是用已损老式贮气瓶、饮料瓶制成,这种贮气瓶在使用时不必通过连续加水来排气,只需在上部适当配重,就可以连续提供氧气。自制的铁丝支架在携带时,可套在贮气瓶外筒上,利用它收贮氧气,到教室上课,准备更简便,携带更方便。右边长颈漏斗放在自制铁丝支架上,进行氧气性质实验。长颈漏斗因空间比集气瓶小很多。因此可以节约氧气。在长颈漏斗中放入一小片湿润的滤纸,可防止铁丝燃烧时的熔化物濺落,还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物落入长颈漏斗的玻璃管中。

②图1中间的试剂瓶中装水,目的是观察气体排出情况,更好的掌握排气速度。

③图2中,用一漏斗,内贴用氢氧化钠湿润的滤纸,在做硫燃烧实验时,可更好的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同时,在长颈漏斗中也放入一片用氢氧化钠湿润的滤纸,吸收效果会更好。

④长颈漏斗在教材中虽然没有被列入可加热仪器,但通过实验证明,做此实验不会损坏长颈漏斗。

五、实验操作:

1.准备: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收集氧气。

2.实验:①将套在贮气瓶上的铁丝支架取下放好,再将贮气瓶上的胶皮管一端与长颈漏斗连接,然后将长颈漏斗放置在铁丝支架上(如图1)。

②打开阀门,使氧气进入长颈漏斗,一小会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漏斗中是否充入氧气,若复燃则充入氧气,同时此现象也证明气体是氧气。

③将点燃的木炭放入长颈漏斗的氧气中,可观察到白光。

④用图2所示装置,点燃燃烧匙中的硫(用量尽可能少,能看到现象为宜,以减少空气污染)伸入长颈漏斗的氧气中,可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则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⑤将一根火柴缠在清洁用钢丝球的丝网上,点燃插入长颈漏斗中,可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熔化物溅落,生成了黑色固体。

六、实验改进意义:此实验通过改进,与原实验进行对比如下:

主要参考文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改进

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实验改进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的增补

一、改进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操作的时间,增补课本中没有的实验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广口瓶、玻璃棒、双面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红色石蕊试纸、氢氧化钠固体、热水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四、实验操作:

1.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⑴实验前先向图甲广口瓶A 中注入约50ml 的开水,振荡,将水倒出,并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B 不做任何处理。

⑵取两个带玻棒的橡皮塞,在玻棒的一端贴上双面胶。

⑶取两条红色石蕊试纸分别固定在玻棒上,再取固体氢氧化钠固定在玻棒上,并让其紧贴试纸。 ⑷迅速将两塞子塞入图甲的广口瓶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收集一塑料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向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振荡塑料瓶,观察现象。 用红色石蕊试纸包裹的NaOH 甲 A B 乙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实验时间,使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只在十几秒中就可以看到明显现象。

2.补充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可以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改进实验

一、改进实验目的:

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沿着前人的足迹,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氧气的发现在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事实,大胆质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探究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中采用的是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在平时教学实验中

水面往往上升不到1/5,排除装置的气密性等因素外,我认

为还存在以下不足:

1、材料选择红磷不好。教材中采用的是点燃红磷的方法

检测,而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燃烧熄灭是因为氧气的浓度降到不能再支持红磷燃烧,资料表明:尚剩余25%左右氧气还在容器中。这在教材中也有体现:教材第27页讨论题提出“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可见红磷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2、装置中导管处空气对实验会造成影响,有时教师为了追求实验的准确性,事先将导管处装满水,但显然操作起来麻烦。

3、原装置采用酒精灯点燃红磷的方式,一来耗时,二来在把燃烧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会有一部分热空气外逸,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也违背了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4、逸出的白烟对空气和学生也会造成污染和危害。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白磷,20×200mm的U型管,橡皮塞,铜丝,废弃的电炉丝,废旧充电手电筒的电池或其它低压电源,250mL烧杯,CuSO4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右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采用U型管设计,避免了导管部分对实验的影响;

同时,液面升降自如,更能增强视觉冲击力。

2、向U型管内注入CuSO4溶液,两管之间形成明显的水柱,

且液面不会下降,即可轻松完成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3、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根铜丝,把末端弯成钩状;将电炉丝绕成网状,绕在铜丝钩上,夹紧。外面的铜丝用导线与电源相连,形成闭合的电路,采取内置电点火的方式点燃白磷。

四、实验操作

1、连接装置,注入CuSO4溶液,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下橡皮塞,将适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水后放入电炉丝网中,组装好仪器。在现有液面位置做好标记,并将以上部分五等分。

3、按下电源开关,观察现象。我们可观察到白磷很快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热空气会先使液面下降,很快,随着装置的自然冷却,液面迅速上升。最终,液面上升体积约占标记以上体积的1/5。同时剩余的有毒的白磷蒸气会被CuSO4溶液吸收而生成黑色固体。

五、实验改进的意义

1、用着火点低的白磷代替红磷,同时利用白磷的缓慢氧化,更有利于氧气的消耗,使实验更加真实和科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2、采用U型管设计,优势有三:

①避免了导管部分对实验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轻松自如,方便快捷。

③装置自然冷却速度快,液面升降快速,现象明显。

3、采用内置电点火方式,白磷燃烧的整个过程都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杜绝了热空气外逸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逸出的白烟造成污染和伤害。

4、无污染,整个实验过程很好地避免了点燃红磷时白烟扩散的情况,同时用CuSO4溶液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更吸收了有毒的白磷蒸气,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环保理念。

5、操作简单,每次实验只需2-3分钟。

一、改进实验名称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粉尘爆炸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视性

2、提高实验的操作性能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透明塑料壶、胶皮管、带盖小塑料瓶、蜡烛、面粉、火柴、剪刀、螺丝刀、便

携式气筒或气囊等

四、实验装置说明

装置图示

实验装置的制作:

1、将透明塑料壶从上部第一个凹陷处从中剪开,去掉上部向内扣的那部分边缘,使之上下好合

好分且紧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

2、在塑料瓶盖上打一些筛状小孔,以使面粉从小孔中均匀喷出;再将带盖小塑料瓶靠底部侧面

用螺丝刀打一小孔,以将塑料瓶固定在塑料壶内壁上。

3、在塑料壶底侧打孔后将塑料瓶固定,并用胶皮管将塑料瓶与打气筒相连。

五、实验操作

1、取适量的面粉于塑料瓶中,旋紧瓶盖;

2、将一小段蜡烛固定在壶底后点燃;

3、盖好透明塑料壶上部分,用打气筒或气囊快速鼓气。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⑴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趣味性;

⑵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引起爆炸,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⑶操作简便、安全,可让学生参与,连接好装置后可连续多次演示。

主要参考文献:

[1].文庆城曾澄福.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孟令宝杨明生.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用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增补实验

一、改进实验目的: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P56碱的化学性质中,因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不明显,教材没有设计实验证明二者真的能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反应时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设计了三个趣味小实验形象直观地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集气瓶若干个、玻璃片若干、锥形瓶、烧杯、烧瓶、量筒、各类导管、橡皮塞、注射器、铁架台、止水夹、气球、熟鸡蛋、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水、红墨水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方案一: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气体,将注射器(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打开止水夹,可看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

方案二:如下图所示,(可以把烧杯换成量筒)在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20mL水和20mL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摇晃两瓶,同时打开两止水夹,可看到左图中水迅速进入锥形瓶中,而右图中的水只是缓缓上升,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便停止了。从而证明氢氧化钠消耗的二氧化碳比水消耗的二氧化碳要多得多。

方案三:如下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振荡,气球逐渐胀大;稍候,再将稀盐酸注入瓶中,瓶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气球逐渐变瘪。气球的一大一小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理解。

实验评价:

1、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既有物理方法又有化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知其然

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增补的小实验新颖有趣、安全简便、现象明显。新授课时做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是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无穷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

2、 2006、2007、2008年各省市中考试题

一、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加热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很难看到木条复燃,其原因是产生氧气从溶液中逸出时,也有大量的水蒸气从溶液中逸出,使得带火星的木条不仅不会复燃,反而会熄灭。

改进方案: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的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当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或者用下图装置来制取,在干燥管中装上生石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右边试管口即可达到目的。

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原因主要有: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面很容易产生氧化膜;2.铝箔太薄,点燃火柴时会使铝箔卷曲而不能点燃。

改进方案:使用铝片,实验前用砂纸擦除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保护层并剪成0.3 cm×5 cm(课本上是2 cm×5 cm的铝箔),下端系一根火柴,但不能太长,点燃火柴后等火柴快烧尽时,迅速伸进氧气瓶中即可。

三、氨分子的扩散

按教材上的实验来做,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为了实验的生动性,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盛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换成用铁丝编成的一棵小树,在树枝上系上用棉花或滤纸制作的小花。

改进后的操作:先在小花上喷洒酚酞试液,无变化,再喷洒蒸馏水,仍无变化,最后在小树下方放一杯浓氨水,过几分钟树枝上的小花依次变红,就像是“一棵开满花的桃树”,这样,实验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装置如下图所示。)

四、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教材上的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把长玻璃管换成短玻璃管。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把锥形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不久就能看到白磷燃烧。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装置如下图所示。)

以上实验改进效果均较好,仅供大家探讨与交流,如有不足,请多指教。

初三上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实验一物理化学变化P6-7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 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象 变化后的物 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13 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实验三吸入呼出气体的探究P14-15 步骤2 现象 结论 步骤3 现象 结论

步骤4 现象 结论 实验四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温度P21 现象 结论 P21 实验1-6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第二单元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27 现象 结论 化方 实验二氧气的性质实验P33-34 氧气的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2)硫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化方 (3)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4)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 P37 实验2-5 实验编号现象原因 (1) (2)

P38 活动与探究 讨论 实验 第三单元 实验P49活动与探究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第四单元 实验一过滤P75 一贴 二低 三靠 实验二P76 软水与硬水 现象 结论

实验三P79[实验4-5] 现象 结论 实验三电解水实验P80 现象 结论 化方 第五单元 实验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P92. 资料:图5-1 氧化汞受热分解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探究1:P91,方案一。图5-2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探究2:P92, 方案二。图 5-3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94 实验5-1 现象: 化学反应: 探究:P95 图5-6 镁条燃烧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P97.实验1: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致亲爱的初三学生和家长们:您们好!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从小具有动手的能力,在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切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从小让孩子多动手做实验,能够很好地开发孩子的科学潜能。 很多科学原理都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清晰明了地演示出来,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孩子将会发现,学习原来不用煞费苦心,只要动动手指,用用脑,就能将科学和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既玩得高兴有学得开心,简直是一大乐事! 开开心心玩科学,轻轻松松学科学,潇潇洒洒用科学,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科学可以启发我们和孩子的智慧,实验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书中、课外、创新的实验会让你发现:科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科学就在你我身边。我们可以在每天的经历中,发现科学、了解科学。让我们一起重视孩子的科学小实验,相信会给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长协助工作:当孩子有求于您时,请您耐心点再耐心点儿,也许您正在无意间培养下一个卢瑟福、爱因斯坦……例如有些实验器材的准备;协助拍视频;力所能及的个别知识点的解惑。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个体验生活、动手实验、创新发展、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吧!我们初三的全体老师期待你的精彩纷呈! 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火箭之王钱学森、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屠呦呦的青蒿素……那你呢会从什么开始呢一杯水还是一张纸还是我们呼出的一口白气

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举手之间,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小实验不仅能培养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还让我们加深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更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基本科学原理和运行规律,会让我们更有自信的生活。 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 九年级暑假化学活动作业 1、自主学习与小实验制作与体验 (1)自主学习初三化学课本上册第1单元——第6单元主要知识点,对课本加粗黑体字的内容初步了解。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观看或阅读,例如视频《加油向未来》、阅读相关教辅资料等。 (3)完成实验制作,并将实验过程录成视频,要求:实验器材的选取与准备;实验过程操作规范,现象明显;有配音讲解,尤其是对实验现象及现象原因(相关化学知识、原理)的讲解。实验明目见后。 2、上交及评价 (1)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家长合作完成,但要求相关的学生必须出镜吆! (2)8月20号—25号上传视频至班级QQ群相册,视频名称注明班级、姓名。 (3)每班评选出10个优胜作品,开学颁发证书及奖品以资鼓励。 3、补充说明

初中化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赵桂荣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培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实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都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参加培训的教师,我非常感激这次培训班,也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了学习,悉心聆听了专家的专题报告对新课程实验配备标准解读。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拓宽了知识层面和认知深度。 通过学习刘老师就中学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告,是我对于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场所。加强化学实验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才能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严格遵循实验室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刘老师就实验的改进的讲解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学中对实验研究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明确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目的和要求、所用仪器、操作步骤,虚心向同行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改

进实验,研究实验成败的原因。认真阅读实验杂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根据大纲要求,能开足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配合学校对学生加强科学素养的教育。 同时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并运用于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上。可有效弥补当前实验教学的不足。通过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我们实验教学的精度和效度。 培训中也学习到了延中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充分施展其才能的空间,促使他们动手、动脑、活跃思维,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同学们课外的科研性实验,小制作等顺利开展。 总之,这次培训组织得力,效果良好,受益匪浅,我们要把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力推广,以其全面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水平。

初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业是教学最为重要的常规环节之一, 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同时也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作业观念老化,作业设计不合理,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提出创新建议,以期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作业布置提供参考。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交叉点,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 地位。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实现工具,同时也是师生学习活动中交流的重要窗口,对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作业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根据目前化学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当前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作业对于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设计的作业存在很多问题,缺乏有效性,造成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很重,但学习效率极低,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1)作业繁重,层次水平低。 很多教师都是布置大量的作业,这样才算是留了作业。传统的 作业功能认为是为了强化技能,巩固知识,教师往往认为作业做得多了总比少做好,做了就比不做强,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掌握得更好,

作业的设计上往往是多多益善,面面俱到。这就造成了设计的作业,经常会出现很多的过偏和过难的题目,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布置作业,不能起到作业应有的效果。 (2)作业形式单一,缺乏统整性,结构失调。 教师如果设计统一难度的作业,同样的作业内容,很难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会造成很多的无用功。同时很多教师设计的作业经常纯是重视书面书写作业而忽视其他形式的作业,注重各种练习册和辅导书上的习题,而对课后习题重视不够。基础性作业太少,重点放在了难度较大的题目上。作业的形式很多都是封闭性的作业,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 (3)缺乏有效的矫正性,作业批改重结论轻过程。 很多教师往往是只关注最后学生作业完成的结果,以此来衡量作业情况。而对于完成作业的想法、思路以及所用时间等方面则不予点评,较多的化学教师只关注作业结果,以对错论优劣,而对错误的原因、解题思路、有效时间、解法创新不予点评,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学生从作业批改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少。 作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改革进程,化学作业设计必须进行创新,提高作业的设计水平。 二、初中化学作业创新设计的措施 (1)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水平。 创新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首先就应该在作业的选取上下工夫。选取的作业内容应该量少而富有代表性,精选作业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演示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 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内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2H2O + O2↑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定收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c、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3﹑水的电解实验: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反应:2H2O===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 :1质量比1 :8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氢气的制取: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2HCl = ZnCl2 +H2↑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2H2+O2====2H2O 现

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 2、 C、CO) 5、木碳还原氧化铜:(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的石灰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小结: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6、二氧化碳制取:①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②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③ 气体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④ 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④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注意事项:1不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包在大理石外,阻碍反应进行。2 不用浓盐酸代替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会使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3 不用碳酸钙和碳酸钠

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 (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

中H2O的含量高) 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基本操作插图 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 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 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 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 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不要__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 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 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得少于 1/4 。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基础实验总结.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总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原理 方程式 实验现象 集气瓶中水的 作用 进入集气瓶中 水< 1/5 注意事项 进入集气瓶中 水> 1/5 替换红磷的物 质需满足: 实验结论可用铁丝代替红磷吗?为何? 物质的燃烧 物质现象方程式注意事项 硫空气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氧气中 碳空气中 氧气中 镁空气中 铁丝空气中水或细沙的作用: 火柴的作用? 氧气中 铁丝盘成螺旋状? 待火柴快燃尽才伸入 集气瓶? 高锰酸钾制氧气 【想一想】 可用碳代替红磷吗?为何?

反应原 理(方程 式) 实验装 置 1.酒精灯中酒精量: 2.实验前要预热的原因? 3.用酒精灯焰加热,不用焰加热的原因: 4.高锰酸钾平铺的原因: 5.铁夹应夹在处 6.试管口棉花的作用: 注意事 7.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项 8. 导管伸入试管不宜过长的原因: 9.刚开始不能收集气体的原因: 10.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11.排水法集气集满的现象? 12.导管伸入集气瓶不能过长的原因? 13.实验结束,应先,后: 14.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区别? 15.氯酸钾制氧气的方程式:反应原 理(方 程式) 实验装 置 装置中,分液漏斗相比长颈漏斗的优点: 1.二氧化锰是作: 2.二氧化锰在实验前后的不变,改变了 3.氧气验满的方法: 注意事 项 4. 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 5. 放置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集气瓶应该怎么放?为何? 过氧化氢制氧气 水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装 置 玻璃棒作用: 一贴 二低 三靠 过滤速 度慢的 原因: 过滤后 仍然浑 浊的原 因: 【想一想】 1.若过滤后仍然浑浊,应该怎么办? 2.过滤完的水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水的蒸馏实验 装置 1.水流方向: 注意 2. 沸石的作用: 事项 3. 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什么位置? 【想一想】 1.如何鉴别软硬水? 2.硬水软化,实验室用,家里用方法 3.蒸馏完的水是不是纯净物? 水的电解 1.方程式: 2.口诀: 正极是气,负极是气;正负极体积比:;正负极质量比:3.实验结论: 碳还原氧化铜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北斗升学助手 2017-07-1110:42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 吉安县教研室陈人昌 2014年8月

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 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 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实验目的添加辅助仪器,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原理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长颈漏斗、蜡烛、玻璃片、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火柴 实验 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倒扣一长颈漏斗,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 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如果外面再盖一冷的湿巾效果更好)。(如图1) 2、用玻璃片迅速盖好烧杯后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 灰水变浑浊。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如图2) 3、在蜡烛外套用一个比蜡烛稍大的玻璃管,这样就可以防止在熄灭蜡 烛时产生的白烟随空气逸散,从而较易点燃蜡烛。 创新设计后的优点1、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与二氧化碳,但因为这个实验是在天气较热的9月份演示,此时气温较高,所以在冷而干燥的烧杯内根本无法看见产生的水雾,另外由于烧杯离蜡烛火焰太近,蜡烛燃烧缺氧而产生的大量炭黑会将烧杯内壁熏黑,也看不到有水雾产生。而通过长颈漏斗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2、蘸在烧杯内壁的少量石灰水会由于蜡烛火焰的蒸发而留下少量白色物质,很容易使学生误解这是CO 2 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生成物,但实际上是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 案例2 《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的创新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内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5、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注意事项: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反应变质)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注意事项:a、铁夹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或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气瓶 (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做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10、蒸发皿(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用手轻轻搧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用最少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杨平仙 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中学 651100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课兴趣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我感觉到

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 (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若选中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那效果则会更佳。 二、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创新。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实验操作是感知的充分体现,要使它真正变为理性的东西,还必须经过加工、分析、整理,才能真正得以巩固提高,学以致用。而中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征,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必要的,例如在传授《氧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使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我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进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f4555565.html,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谢奋玺 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8期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反应规律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的重头戏,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提高,尤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创新;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初中化学 教学中利用实验教学研究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至关重要。通过核心素养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教师重新定位化学实验课堂“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五个维度,即学生具备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和变化理念、能够通过证据推理建立起化学认知模型,具有科学的探究创新意识,赋予科学精神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化学核心理念的培养下,化学实验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促进化学课堂的持续创新优化。 一、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尤其是对于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有着浓厚 兴趣,化学实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微观世界,因此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动力,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突出趣味性和探究性,将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化学现象通过实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在“微粒运动”的相关化学实验中,如何将抽象的、不可见的微粒运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变得可观、可感、可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形式上有所创新。教师可以设计“铁树开花”实验,利用细铁丝和沾满酚酞溶液的棉球做成铁树,将其放置在一个较小的烧杯中,在烧杯内滴入氨水溶液,并且用大一些的烧杯将铁树覆盖起来,随后学生会观察到铁树上的棉球逐渐变为红色,仿佛铁树绽开了花朵。通过铁树开花实验能够使学生对氨气分子的运动原理有更直观的了解,由于氨分子与酚酞溶液相融合,从而发生了酚酞棉球变成红色的现象。这样的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思维。 二、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化学教学要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 精神,首先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充分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出富有探究性、启发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验分析、探索、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