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遇与挑战

华尔街金融风暴致使世界经济整体陷于衰退,中国也不能幸免。但是相对来说,中国的经济形势要好得多。一是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二是国债占GDP的比重底低,财政状况良好。况且中国已经是大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整体具有重要影响。因为这些原因,中国在整体性陷于衰退的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无疑是上升了。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要科学把握中国经济,关键要看四大指标:首先是总体经济增长率,二是就业失业指标,三是物价上涨率,四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纵观中国经济现况,我们不难总结出:

一,从2007年起,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已经超出德国,跃居世界第三。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发展的资源能力也随之扩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同步提升,在世界上地位进一步提高。在经过3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质的提高,中国已经作为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出现在国际舞台。

第二,尽管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三,但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人均GDP仍然比较落后的现状,没有改变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的事实。我国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仍呈现产出总量大、人均小的双重性,还没有根本改变能耗大、产出少的局面。我们正具备更多的能力做成几件大事,但民众整体收入水平以及购买能力仍然偏低,这种局面恐怕还要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第三,即使面临当前的全球经济不振,我国30年改革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为我们抵御当前的阶段性困难打下了厚实的物质基础。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如果保持在8%至9%,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将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中国经济在此中高速水平上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拉动比率,甚至将超出以往。可以预见,不出几年,我国经济规模还将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国际地位还将有新的提升。这一判断不会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所改变

我们可以利用危机,用目前充足的外资去收购外国的实体企业。核心是将注意力从对外投资转向内需:

1,放弃通货膨胀方式刺激出口,向企业支付外汇,去购买国外原材料,广建社会福利项目,关注民生。

2,发展军工产业。发展军工产业是刺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的军工产业发达了,才有威慑力量,有利于我们和平崛起。

3,收购战略性产业。美国技术正在控制中国生活,如微软的黑屏事件。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采取两头订价方式赢取暴利。我们一定要“拿来”三大产业:装配工业,食品工业和超市。

4,把美国国债调回。美国在拿着我们的钱收购我们的产业,我们应转变成国际贷款,投资中东,以新疆为龙头,发展新西部经济圈。

亚洲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决定长期经济前景的不仅是增长率,更是制度的变革。目前陷入困境的亚洲国家在它们完成金融和企业体系的改革后会成为中国的强有力竞争者。因此,对中国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提高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效率。二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经济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另一部分是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后者作为市场导向部门整体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和快速增长的。而国有部门的不良表现已经成为市场导向部门发展的障碍。中国的优势是低要素成本。但是,商业活动的成本不仅包括要素成本,还有交易成本。政府、会计、银行、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服务的低效导致交易成本的高昂。在中国,无怪高交易成本往往与政府部门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政府冗长的审批程序,会计、银行、法律服务以及通讯等重要产业的政府垄断。等等。

交易成本不是由供求关系调节,它是人为的,只能通过制度变革来降低。中国过去成功改革的很大部分就是减低了交易费用。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需要将制度变革使之更符合国际惯例。

2009年中国经济的四大发展走势:经济下行压力将空前严峻,“三驾马车”表现将呈复杂态势,调结构上水平将成经济主攻方向,多重有利因素支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无疑,第一要务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正如大家所广泛讲述的:“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但这里我们不说对内的问题,我们单说对外的问题。我们问:对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部分依赖于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判断。大家同意: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但我认为更为准确的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

8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施思张凯青周诗慧邓明清林恩如许薇婷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可是我国的银行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好。早在7年前,西方媒体仍称“中国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2003年初,标准普尔更是将中国内地银行全部定位为“垃圾”等级,那是什么让我们商业银行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国有84家,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7,中国银行排名14,中国建设银行排名15,中国农业银行排名28,交通银行排名49。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仍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领域内发挥其职能。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能力有所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通过市场化机制扶优限劣,不断创新信贷方式,提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壹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少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作为战略熏点和未来利润增长点,中小企业贷款逐步增加。二是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盼专门化金融服务。壹些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专门的风险管理。目前,壹些银行已设立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 金融危机,使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保持“双降”,风险抵补能力进壹步加强,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持续下降,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速度加快。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 陈宇 (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 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3.日本民众对地价和房价不断上涨的经济预期。日本是岛国,土地资源少而人口相对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人们认为地价和房价一定会不断上涨。 4.政府监管和调控行为的缺失。在房地产泡沫产生和发展时期,日本政府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的发展。首先,在泡沫形成之前至泡沫形成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政府认为不应该干预地价和房地产价格,对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也不加调控。其次,日本进行的金融改革加速了金融的自由化,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下降,致使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大大增强,综上所述,日元的被迫升值和日本国内长时间低利率政策,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此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只是具有了可能性。日本国内对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预期,助长了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日本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不力,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和资金环境。最终,在各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房地产泡沫形成,对日本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标签:新常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则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几乎所有支撑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 2.2%,2000年这一比重跃升至7%,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5.5%,且仍呈上升趋势。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7.67万亿元,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二位,已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 2.人均国民总收入大幅增加,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法统计,2012年人均GNI为5 870美元,2013年达到6 710美元,2014年达到7 400美元,2015年增加到约7 8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口径及分组标准,2010年我国实行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2015年,我国有10个省份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其中天津、北京、上海、江苏等四个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7 505美元、17 139美元、16 524美元和14 142美元,已经超过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能源、化工、建材、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各种消费品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2010年我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超过美国占比12.4%,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高铁”作为制造业的最响亮名片,2015年末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95家增加到2014年的106家,位居全球第二位,已接近美国,远超日本。 4.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快速提升,先后超越英、法、德、日本和美国。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8 169亿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0%,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年进出口额仅为44亿美元,2013年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 396亿美元,跃居世界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背景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趋稳,经济约束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供给方面,多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进入快速上升期,主要依靠继续扩大要素投入量拉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需求方面,国民经济均衡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的要求不协调,消费率长期偏低,而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投资需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同时,国内经济各方面升级动力不足。首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达不到结构升级的需求;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上的“反效率”配置虽已开始扭转,但产业间的效率落差未能被充分利用;最后,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上升结构性扭曲。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产能将成为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新路径。例如,哈撒克斯坦政府提出了“光明大道”经济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这无疑会给目前我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等行业提供发展机遇。①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将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不同行业及特定行业上下游之间的投资范围,通过共商共建各类产业园与集聚区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模式,从而创造出我国与沿线国家间更多的利益交汇点。最后,向沿线国家转移传统制造业产业所带来的生产要素重组效应将加速推动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三)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国外压力 其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所带来的压力。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推行以“本土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三大支点为基础的振兴战略,促使位于发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仍然没见底,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特别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 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Financial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文中本人将重点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并就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产品库存增加;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出现困难;股市持续低迷;就业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中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将是必然趋势。—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造成美周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消费支出减少。而中美贸易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最大比重,美国人不消费对我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1)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以低档产品出口为主的模式,进行产品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加强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贩之地。(2)扩大内需。要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疏通内需渠道,为农村人民消费需求提供物质基础。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以此来形容其来势之猛。在这种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6年来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民生等各种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被国际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 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在于主动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新常态”则独具特色,可总结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特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指的是:不追求过高的GDP速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初步测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7.7个百分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这些情况足以表明,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经济发展的柔韧性得以增强。“新常态”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它意味着经济目标调整、决策目标调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也要随之调整。所有的经济个体、组织,都要主动来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到来。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发展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遭到影响,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导致难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具有两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是大国优势,二是经济改革优势。大国优势首先体现为大学入学规模,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大概是三千万左右,每年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大国优势还体现为巨大的空间。中国的国土面积超过欧洲,人口是欧洲的2.4倍,内部差异也要超过欧洲。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金融体系日渐脆弱,资产价格出现严重泡沫,劳动力增长缓慢,民主政治停滞不前,腐败不断蔓延,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等,都是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的政治结构也有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表明,发展要靠改革。很多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存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些矛盾问题而没有勇气去改革,造成了停滞,不能说都在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进入了停滞状态”,楼继伟解释说,“比如说南欧一些国家,希腊是高收入国家,人均一万多美元,意大利、西班牙都是

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科协论坛·2009年第6期(下)—— —关于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有人说是1929年之后最严重、最大的危机,影响到了全球。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和由来: 外部原因: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过剩资金流向美国,刺激了住宅价格短期显著上升。进入新千年以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从2000年初就开始了一次较长的低利率金融缓和时期。尽管长期的低利率暂时稳定了经济,但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这些过剩资金中的大多数投资于各种资产,于是就出现了全球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热现象。 内部环境:低利率。美国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美国房地产行情变化也是此次危机发生的催化剂。在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9.11”恐怖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在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截至2006年初,美国房价连续5年大幅攀升,年均升幅超过8%,其中2005年升幅达15%,而过去35年房价年均增长率为3.5%。低利率和高房价促进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相互刺激,促使次贷市场超规模发展,风险积聚。在一级市场上,对需求方,住房价格持续上升,形成了低收入家庭“晚买不如早买”预期,贷款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了住房价格上升。更重要的是,对供给方,对贷款机构来说,高等级客户贷款已趋于饱和,为迎合低收入家庭的贷款需求,贷款机构不断创造出新型的住房贷款产品。在具体运作中,很多贷款机构还借助100多家贷款中介机构来推销这些“新产品”,而中介机构只要能达成交易,就可获得手续费收入,不需要对未来风险承担任何责任,这种不对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刺激了一级市场扩张。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所遭受的挑战: (1)境外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减弱。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深化,西方金融大鳄为求自保,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套现以应对危机,以免成为下一个“雷曼”。目前,多家外资机构已经将规模巨大的在华资产列上甩卖列表。其中,申请破产的雷曼正在为自己的中国业务寻找“下家”,换取资金自救。美国国际集团也打算通过出售包括中国寿险在内的资产的方式来筹集营运资金,并已列人打包出售计划。在房地产市场上,被列人雷曼、美林、摩根士丹利、美国国际银行等机构出售名单的物业规模高达上百亿美元。 (2)降低企业投资收益。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是占比最大的。这种资金结构的转变表明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市场景气、企业利润率高的时候,投资就快速上升,反之亦然。这与过去政府和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有研究认为,如果美国企业利润下降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将下降个百分点,未来企业利润增长的不乐观,将极大地减弱企业的投资动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人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了石个百分点。 (3)消费热点进一步降温。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建筑装演、娱乐、旅游、 教育、通讯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多数消费热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而次贷危机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机遇: (1)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关于金融危机的结果可能到明年才能看到,但是我们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扩大内需,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用于节能减排投入,扩大内需,正好也是调整我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次好的机会。 (2)有利于中国企业起也更好地“走出去。据国外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全方位的行业都欢迎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此外,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正面影响,因为那将使得海外资产价格相对降低。这对中国企业所倡导的“走出去”战略可谓是起了很好的助攻作用。要走出去就得有好的项目。金融危机对风险投资惟一的影响就是今年或明年初准备上市融资的项目会推迟,对本身的投资可能没有什么影响。或许,这还是一个机会,因为有的公司及基金坚持不下去,它可能会清盘,特别是一些贷款运作的公司情况更糟糕,在现金为王的前提下,目前对私寡基金以及风险投资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在中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融资的难度能如愿缩小,能出去发展的机会也就随之加大了。 (3)金融危机使更多的国外人才回国创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在国外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摩根大通等美国知名投行发展的高端金融人才,近期开始思考回国发展,并将简历投递给了国内的猎头公司。专业机构监测分析认为,目前欧美华尔街金融精英们为什么热衷回内地工作显然,内地更被看好的经济形势和现实的丰厚经济收益是最大的诱惑,“更多的金融人才回流,显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由于这两种金融组织都和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必定对那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机会 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在新年之际有大大加速的迹象。人民币币值在今年“破六”,似乎已成定局。同时,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企业难得的淘“便宜货”的机会。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国内对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和以前的动辄以“国家安全”拒之门外不同,最近,华尔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的入股、并购,看成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并引颈期待之。对中投入股摩根士丹利,以及传言中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花旗集团,美国媒体和政界并未抱有特别敌视的态度。因此,从“危机意味着转机”的中国智慧来看,从中美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面临重大挑战,但并非没有机会,而且可能会有“黄金般”的机会,就看中国和中国企业如何加以把握。 总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告别旧有发展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可能才是中国摆脱危机影响和长远发展的良方。 □ 董素丽 (石家庄市运输管理处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近期,发端于美国并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受到了全球关注,,从中美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席卷全球的金 融危机面前,危机的危害已经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除了接受,还应该有积极的应对和努力,更应该有洞察危机的眼光,就看中国和中国企业如何加以把握。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 机遇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7-3973(2009)06-138-01 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管理 科学决策 与 138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城市发展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城市发展 金融危机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冲击,属于外部总需求冲击,突出表现为出口需求下降,并且这种危机又会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从而造成心理恐惧,在短期内引起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或出口增长率的突发性的下降。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全球经济无不受此牵连。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具有突如其来、越演越大、迅速蔓延、影响和后果不确定等特点。这次金融危机是个随机事件,不可测、不可预见也不可控,因此只能随机应变、相机抉择。其发展的范围主要是从危机发生国(美国)扩展到危机冲击国(欧盟、日本及亚洲一些经济体),而后再扩展到危机影响国(中、印)。其发展阶段是首先从次贷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而后发展为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影响全球实体经济。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国、各地区、各城市、各行业的各个环节,世界任何地方的经济波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向美国一样对中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但产生的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这种影响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将日益明显反映出来。中国大陆现在从区域发展分成四大板块,东部十个省市,中部六个省,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在四个板块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是东部板块,而且东部这个板块里又有三个增长极,就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这次金融危机从前一段的受损情况来看,应该说受损最严重、最直接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目前面临的困难倒闭、失业风潮,告急最厉害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因为这些地区是出口导向型模式,而现在出口面临着挑战。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对中国各城市的影响也出现非均衡性。总体说来,金融危机对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影响是相当严峻的,但是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 1、金融危机对城市外贸出口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银行储蓄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

07至今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对策

07至今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对策 继1929年--1933年因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盛而爆发的全球经融危机之后,2007年又再度出现了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因为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从而放大了此次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故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融危机而言更为严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世界上较庞大的、外向型的经济体,是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自然也受到了此次危机的波及。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也需从多方面来论述。 新中国仅仅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及中国有着大量外汇储备,虽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迅速缩水,但这些因素却是使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严重正面冲击的主要原因。中国虽然庆幸没有在金经济上遭受危机严重的正面尖锐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快速衰退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依旧是严峻、不可忽视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的时期,中国长期运用以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从2007年开始,中国沿海对外贸易极度发达的城市相继因为欧洲等资本主义大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得出口额大幅度下降、通货紧缩,原本外销的产品大量转为内需,导致内地迅速通货膨胀,略有人民币贬值的倾向;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原材料期货价格暴跌,外企投资大量减少、外企裁员严重,国内就业形势更为紧绷、国企对外兼并增多等等。这些成了中国高速发展经济道路上巨大的绊脚石,为中国的发展增加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金融危机固然令人厌恶,但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也未尝不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从国际看,这场危机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最好的时机,我国家可借机摆脱美国多年对于我国部分经济控制,利用这次机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与我们的实力相称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从国内看,这可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受到重创的产业假以人性化的结构管理模式。同时,这也是对国民收入格局进行调整的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时机。利用长期的资助,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已达到扩大我国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作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新兴业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新兴业态 张静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电子商务成为 了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中国经济所诞生的一个新兴业态——互联网电子商务有着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应注意掌握和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将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模式完美结合,使中国经济更加好更加快地蓬勃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新兴业态;电子商务;传统销售模式 近些年以来,全球互联网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互联网产业向其他产业领域的渗透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传统产业,经历过云计算、大数据,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结合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包括服务业、养老、健康产业等都十分有发展前途。如今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由此而伴随产生了不断发展壮大的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互联网电子商务成为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概念 互联网电子商务,就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点进行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实现两个或多个交易者间的生产资料交换及其交易过程、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就是广泛地使用网络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等,实现全部商品买卖过程里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开拓线上销售平台和商品反馈平台。它主要有三个依靠的模块,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各式各样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来进行交易的。

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主要优势 (一)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1990-1993年,全球进入电子数据时代,这一国际大背景造就了中国电子商务的雏形起步期。1993-1997年,全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许多省市地区陆续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这些小组以及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制订一系列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推广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中国商品的订货系统开始运行,这一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期打下了一定的坚实基础。1998-2000年,我国从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开始,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开始兴起。2000-2009年,电子商务已经逐渐从传统产业向电子方向过渡、转型,这标志着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稳定时期。2009年至今,全方位的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成型,并且还在不断发展进步着。 (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 销售时间与销售地点不受限制。传统的商业化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固定的实体店铺,顾客必须走出家门,去到固定的商场、实体店才能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并且有营业时间的限制,顾客在固定时间内才能去进行购买。电子商务则大大不同,它不要求有固定的实体店铺,线上销售节约了空间成本,也方便了顾客在家中、在能够使用网络的任何地方进行购买,并且方便进行商品的对比挑选。同时,电子商务线上销售的方式打破了购买的时间限制,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购买,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更好地贴合了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