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A 、 乙醇

B 、 水

C 、 氨

D 、 乙醚

A 、

B 、

铜与浓硝酸反应:

C

D 、

A 、 NH4HS04

B 、 NH4HC03

C 、 NH4C1

D 、 NH4N03

A 、 压缩容器体积.增加总压力

B 、 扩大容器体积.减少总压力

C 、 升高温度

D 、 降低温度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 4

+)最大的是( )。

4、某温度时.化学反应已达平衡.为提高CO 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 B

解析:【答案】常温下,乙醇的沸点为78 ℃,水的沸点为l00 ℃”,氨的沸点 -33.5 ℃”,乙醚的沸点为34.6℃”。可知水的沸点最高,B 项正确。

◆答案: B

解析: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故

答案: A

解析:

越大。HS04-电离出来的H+会抑制铵根离子水解,NH4HC03中HC03-会促进铵根离子水解,NH4C 1和NH4N03溶液中的Cl -和N03-对铵根离子水解不产生影响。故NH 4HS04。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最大。故本题选A 。

答案: D

解析:要提高CO 的转化率,则平衡需向右移动。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故改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排除A 、B 两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0转化率减小,C 项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0转化率增大,D 项正确。◆

A 、 C02通入CaCl 2溶液中

B 、 N02通入FeS04溶液中

C 、 NH 3通入AlCl 3溶液中

D 、 S02通入酸化的Ba(N03) 2溶液中

A 、 可用装置①构成锌铜原电池

B 、 可用装置②进行CCl 4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

C 、 可用装置③除去Cl 2中含有的少量HCl

D 、 可用装置④蒸干FeCl 3饱和溶液制备FeCl 3晶体

A 、 甲是常用的还原剂

B 、 丙是常用的氧化剂

C 、 丁比戊中所含元素种类多

D 、 乙与丁反应可得到戊

A 、 HCl 和NaCl

B 、 NaHC03和Na 2HC03

C 、 NaOH 和NH 3·H2O

D 、 HAc 和NaCl

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已知甲、乙、丙、丁、戊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乙为金属单质,丙为含甲元素的酸,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2下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下列各对物质,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

答案: A

解析:CO 2不与CaCl 2溶液反应,向其溶液中通入CO 2无变化,A 项正确;N02通入FeS04。溶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HN03,HN03,具有强氧化性,将Fe 2+氧化为Fe 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 项错误;NH 3通入A1C13,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 3,和NH4Cl ,C 项错误;S02通入酸化的Ba(N03)2中,N0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则S03-一被氧化为S042-,S042-与Ba 2+生成白色沉淀BaS04,D 项错误。

答案: B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两个半电池的组成不匹配,锌和锌盐溶液组成锌半电池,铜和铜盐溶液组成铜半电池;②装置为分液漏斗,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能用②装置进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③中C12、HCl 均能与NaOH 溶液反应,不能用③装置除去Cl 2中含有的HCl ;用④装置蒸干FeCl 3溶液时,Fe 3+会水解生成Fe(OH)3,加热生成Fe 203,不能得到FeCl 3晶体。

答案: D

解析:由甲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得出甲是氯气,丙为含氯元素的酸,乙为金属单质,结合图2可知丙为盐酸,又知戊和甲反应生成丁,推知戊有还原性。所以,得出结论:甲为氯气,乙为铁单质,丙为盐酸,丁是三氯化铁,戊是氯化亚铁。氯气是常用的氧化剂;丙是盐酸只显酸性,不具有氧化性;丁和戊含有相同的元素;乙与丁反应得到戊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B

解析:缓冲溶液一般由一对浓度接近的共轭酸碱组成,即由弱酸及其对应盐、弱碱及其对应盐、多元弱酸及其次级盐或酸式盐及其次级盐组成,所以◆

A 、 紫草宁的分子式为:C16H16O5

B 、 紫草宁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1,4,5,8-四甲氧基萘中无手性碳原子

C 、 紫草宁及l ,4,5,8-四甲氧基萘都可与氢气反应,且1 mol 均最多消耗5 mol H2

D 、 1,4,5.8一四甲氧基萘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

A 、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均得到发展

B 、 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建立化学基本观念

C 、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D 、 让学生热爱化学,关心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

9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

10、紫草宁可以用作创伤、烧伤等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由1,4,5,8一四甲氧基萘经多步反应合成,两者分子的结构简式分别如图3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含义是( )。

1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给出的实施建议包括(),

①教学建议 ②评价建议

③教科书编写建议

④高考考试建议

A 、C 、D 三项均不能组成缓冲溶液,

B 项可以。

答案: D

解析:非金属性:F>O>S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A 项错误;影响金属键作用力强弱的因素是原子半径以及金属离子所带电荷,金属阳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则金属键的强度越大,金属性:A1>Mg>Na ,金属键的作用力越弱,熔点越低,则熔点大小为A1>Mg>Na ,B 项错误;金属性:Li>Mg>A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 项错误;酸性:H 2S04>H 2C03>HCO 3-,对应物质的酸性越强.则酸根离子得到质子的能力越弱,则结合质子能力:C032->HC03->S042-,D 项正确。

答案: C

解析:由图3可知紫草宁的分子式为Cl 6H 1605;手性碳原子必备的两个条件:一是,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二是,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一定不同。由图3可知紫草宁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1,4,5,8-四甲氧基萘中无手性碳原子。紫草宁分子中,除了双键和苯环能与氢气加成之外,羰基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lmol 紫草宁最多消耗7mol 氢气。1,4,5,8-四甲氧基萘分子沿着萘环结构式有两条对称轴,

则有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4=3:1。

答案: A

解析: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全面”,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多维层次,而B 项涉及的是知识与能力维度,C 项涉及的是能力与情感维度,D 项则只涉及情感维度,B 、C 、D 三项错误,故本题选A 。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给出的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故本题选C。

13、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①学生状况②教材内容

⑧教学条件④教学目标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⑧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再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导向系统,对于教学认识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综合考虑,故本题选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教学难点会因学生而异

B 、教学中要突破难点

C 、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

D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

答案: C

解析: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理解或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时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键点。教学难点会因学生而异。教学难点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一方面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使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学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重点。故本题选C。

15、关于讲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讲授法是灌输法

B 、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

C 、讲授法以学生活动为主

D 、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

答案: B

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并非单纯是教师讲,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能动地获得知识技能,A、C、D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6、下面四位教师用各自的方法开始了高中化学第一课,其中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

A 、强调必须学好化学才能考上大学,否则没有前途

B 、强调许多化学物质有腐蚀性或毒性,化学工业也有很多污染

C 、强调化学很重要,但化学是门很难学的学科

D 、强调化学很有趣,且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化学

答案: D

解析:化学教师应树立的新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②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③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④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⑤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⑥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A项违背培养人的理念,错误;B项强调的是实验安全,与题意不符合,错误;C项违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错误;D项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故本题选D。

17、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CH4中的C的sp3杂化,将四个同样的气球的封口处扎在一起,四个气球便自然指向了四面体的四个顶

点,且无论外力怎样改变某个气球的位置.一旦外力撤去,气球会立即回复原样。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实物比喻

B 、合作学习

C 、科学探究

D 、小组讨论

答案: A

解析: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共同学习,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题干中用“气球”模型来比喻甲烷的杂化方式,属于实物比喻,故本题选A。

18、要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B 、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

C 、做好演示实验

D 、开展课外兴趣实验

答案: B

解析: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背诵实验过程和现象违背了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在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理念。

19、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是()。

①目标多元②方式多样

③过程与结果并重④注重甄别与选拔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高中化学新课改倡导发展性评价:(1)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评价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题干中①目标多元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③体现评价要关注发展过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④新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甄别和选拔,所以④错误。故本题选C。

20、某教师为全班同学每人做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放人了同学们的社会调查记录、课外活动照片、辩论会的发言稿、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并依据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A 、活动表现评价

B 、纸笔测试

C 、学习档案评价

D 、综合评价

答案: C

解析:学业评价包括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纸笔测验。

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对较多学生进行测试,是传统教学评价的象征。学习档案袋评价是指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有目的地从各种角度和层次收集学习过程中参加学习、努力、进步和取得成就的证明,并有组织地汇总,经由师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题干描述的是学习档案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

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

课程目标内容之一。

(1)请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6分)

(2)试分析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6分)

(1)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基本理论的教学:

①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化学理论。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举出钠与水的反应、镁与水的反应、铝与水的反应说明反应速率存在快慢。

②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各个概念与新学概念间的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学习中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时间、溶液体积、反应系数等与反应速率的联系。

③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观念。例如,认为一个反应中每种物质的反应速率都一样,认为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为瞬时速率,直接根据某时间的物质的浓度计算反应速率等。

④抽象概念具体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可形象理解为物理中的速率,原子或离子间重组的快慢等。

⑤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反应速率学习中,列出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法(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清楚明了地计算,详细地分析改变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①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

②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以及运用。

③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印象.也是帮助学

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原教材中有浓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经典实验:取20g蔗糖,放入烧杯,加2 mL水.

再加l5 mL浓硫酸,搅拌,混合物迅速变黑,上涨越过烧杯口.同时放出大量气体。现教材提供的做法: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 mL浓硫酸,搅拌,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1)“黑面包”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3分)

(2)对比原教材,现教材提供的做法有哪些优点?(6分)

(3)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分)

(1)脱水性、强氧化性。

(2)原教材通过往蔗糖中加水、加浓硫酸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因为原教材中的实验也可能是稀释浓硫酸放出的大量热使蔗糖炭化,而且对于放出的大量气体也没有分析其组成,学生仅仅是被动的从教师口中获得知识。而新教材做法的优点:①充分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②对气体产物进行一定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其反应实质及原理,更好地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①做好充分地演示准备,如本实验中浓硫酸取用较为危险,教师自己应事先试做一遍;②操作规范,注重示范,在教学中明确演示目的、要求和过程;③应当选择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实验,如本实验需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蔗糖反应前后的变化、品红溶液的颜色变化等;④演示实验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注意安全、简易、快速,如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硫,新教材增加的品红溶液实验,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逸散,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有必要,应当增加二氧化硫的吸收装置。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试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g H20中含有的质子数为l0N A

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4 N A。

C.46g N02和N20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 A

D.1 mol Na与足量的02反应,产生Na20和Na20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l: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2分)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分)

(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5分)

(1)本题正确选项为B。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是对金刚石的结构不清楚.误认为一个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键,1 mol金刚石含有4 mol共价键,故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4N A,忽略了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1mol金刚石含有2 mol共价键,故将此选项理解为叙述正确的选项。

(2)误选A的原因:对质子数的概念不理解,化学常用计量的计算掌握不到位;误选C的原因:N02和N2O4最简比相同,只计算

46g02中的原子总数即可,误以为气体混合后分子数改变,原子总数也发生变化:误选D的原因: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知道Na反应生成Na2O或Na2O2都失去一个电子。

(3)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1 mol H20含有l0 mol质子,所以A项正确;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观察.1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但每个C—C键由两个碳原子共同组成,每个碳原子各占一半,平均l个碳原子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共价键,所以B项错误;如果46g完全是N02,则N02的物质的量是l mol,一个分子中含3个原子,所以lmol N02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数目为3 N A 。如果46g完全是N2O4,则N2O4的物质的量是O.5mol,一个分子中含6个原子,所以l mol N2O4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 mol,数目为3 N A。综上,无论是46g N02或N2O4。,还是46 g N0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均为

3 N A,所以C项正确;l mol Na与02反应,无论生成什么物质,Na肯定变成Na+,1mol Na失去l mol电子,即N A个电子,所以D项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24、下面是三位化学教师关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

教师1:从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土矿的成分引入,展示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从对工艺流程的步骤分析,引出氧化铝的两性

教师2:从日常饮食中油条制作曾用明矾和小苏打做发泡剂,引出氢氧化铝的性质。

教师3:从提出问题“铝制炊具加热或与酸、碱、盐接触时铝元素是否会溶进食物"开始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出氧化铝的生成和性质。

问题:

(1)“两性”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请分别写出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分)

(2)请说明这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所体现的课程理念和各自的特色。(6分)

(3)简述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不少于3种)。(8分)

(2)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体现了如下几方面的课程理念:

①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物质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③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l的特色在于以铝的工艺流程进行情境创设,将化学知识与社会工业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教师2的特色在于以生活中身边的物质和现象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教师3的特色在于从提出问题开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然后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④导入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导入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引入新课所涉及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必须是符合现代科学的、正确的、可靠的知识内容和方法。②导入要符合相关性原则。导人的相关性原则是指导入所运用的方法和所选用的材料要与所学知识内容密切关联,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实际,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信臼开河。③导入要符合趣味性原则。导入的趣味性是指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能引人注目、富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人胜。④导入要符合启发性原则。教学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省,启迪心智。⑤导入要符合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宜简不宜繁,应简洁明了地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常用的方法:①社会导入。社会导入,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人方法。②实验导入。实验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③旧知导入。旧知导入,就是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薪、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④问题导入。问题导入的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新课有联系的、又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⑤直接导入。直接导入,俗称“开门见山”。这是教师在上课开始,以简洁、明确的讲述或设问直接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各个重要部分内容及教学程序,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索新知的兴趣的导入方法。⑥化学史导入。化学史导入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避免平铺直叙,使化学课变得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酸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

2.乙酸的酯化反应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一种有香味的酯,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也可以制备酯.

【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如图3—16所示),观察现象。

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

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与醇脱水而成。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用品的香料;也可以用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池4r1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l》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

及“甲烷、苯、乙烯、乙醇”等内容。

要求:

(1)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分)

(2)完成“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少于300字)。(26分)

(1)收集试管中的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下层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性质,会写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说出酯类的特点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酯化反应的学习,了解酯存在于生活中,认识化学的神奇。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俗语导入】“酒越陈越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制取酯,了解酯。【实验环节】

1.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图与实验步骤,学生自主阅读。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什么先加人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②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收试管液面以下?③为什么刚开始加热要缓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乙醇和浓硫酸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热,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会使得液体飞溅。②导管末端不插入接收试管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倒吸。③开始缓慢加热是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加热蒸发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收集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下层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放出。4.实验结论:产物中因混有乙酸而产生气泡,生成新的产物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

【拓展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有关乙酸乙酯的基本介绍、制法及酯的用途,教师总结补充。

【作业环节】思考还能选用什么仪器进行该实验。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点: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点: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导语: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向我们缓缓走来,复习却刻不容缓,各位考生们都准备好了吗?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全新升级,快跟着一起高效备考,赢在起跑线,通过不再是梦。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准确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2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2.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不作学习要求 D.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下列行为动词的描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 A.合作B.识别C.解决 D.模仿 4.下列化学课型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 A.化学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课 5.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练习法 6.下列是某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石绵网 B.锥型瓶C.三脚架 D.坩锅钳 7.类比图像是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类比物)中学习者所熟悉的内容为依托来实现类比作用的图像,教科书的类比图像本身的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学习者对科学概念的认知难度。下列前面所述的图像内容与联系内容不符合类比图像的是 A.光线透过树叶缝隙射入密林——丁达尔效应 B.汽车穿越大山隧道——催化剂对活化能影响 C.孩子进行拔河比赛——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从山下翻山越岭攀登至山峰——盖斯定律 8.关于化学教学媒体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便原则B.经济原则C.美观原则 D.有效原则 9.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在化学习题选择时应注重 ①选择真实情景作为素材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③增加习题训练数量④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 够探究。下列适宜在中学化学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A.食盐能否溶解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都考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都考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都考什么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已经确定,很多考生已经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复习备考了。前几天有一些考生询问: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都考什么?下面针对这个问题优路教育为大家进行解答。 全国统考,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考试内容: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计 1.化学教材分析能力 (1)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掌握高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3)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 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 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 育的质的规定性。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 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 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 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 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1

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教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北京·广州·上海·西安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编 著: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责任编辑:夏丹张会装帧设计: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张跃明 发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邮编:100010 电话:64077922) 销售:各地新华书店印刷:大厂回族自治县彩虹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89mm ×1194mm 1/16印张:21字数:504千 版 次:2012年6月第1版2014年12月第4次印刷 ISBN 978-7-5100-4699-5 定 价:39.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6(2014.12重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ISBN 978-7-5100-4699-5Ⅰ.①化…Ⅱ.①中…Ⅲ.①中学化学课-教学法-中学教师-聘用-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Ⅳ.①G633.8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2)第091406号

中国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图书 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掌握考试技巧实现一次通过 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四年来,先后已有15个省份进入“国考”。按照教育部要求,2015年起全国将全面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不足三成。这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组织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在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的基础上,于2012年推出了业界第一套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丛书编写专家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考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应试者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2015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共172本图书,包括笔试教材系列35本,标准预测试卷系列32本,高频考点速记系列32本,真题大全系列3本,题库系列32本,考前命题预测试卷系列32本, 面试系列6本。该笔试教材系列图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权威编著汇聚名师专家智慧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历年统考真题及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精心编写,倾力打造出本套教师资格专用教材系列,领跑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行业。这是多年辅导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考生指明正确的方向,为考生的教师征途保驾护航。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项复习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项复习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完整版)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有185个质子 C.原子核有185个中子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 B. C. D. 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 C. D. 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⑦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B.①④ c.③④⑥D.①②③④ 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B.丙醇C丙醛D丙酮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 A用气体漂白B.用稀擦洗C.使用漂白D使用氯水擦洗 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 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 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 nm围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 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技术学科知识真题答案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总 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l.【答案】D.82.【答案】A.动机3.【答案】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4.【答案】D.课程问题5.【答案】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6.【答案】A.体验7.【答案】B.促进者8.【答案】D.①④③②9.【答案】C.演绎法10.【答案】 A.化学与人类1l.【答案】B.物质的量12.【答案】C.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3.【答案】B.教学理论14.【答案】A.螺旋式15.【答案】D.以上都是。16.【答案】A.在NaHA溶液中一定是 c(Na+)>c(HA-)>c(OH-)>c(H+)17.【答案】C.△rGm<018.【答案】C.正乙醇19.【答案】B.NH320.【答案】D.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二、阅读材料(21题12分,22题13分,共25分) 21.【参考解析】(1)从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上可以看出,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法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參与学习;而新手型教师在读室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法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而新手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有强烈掌控课堂的欲望。专家型与新手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在以下几方面有看显著不同:首先,通过讲授呈现类和驱动推进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型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反映、课室气氛,通过学生学习情况,陈述与引导推进的提问多于新手教师;新手型教师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学生是否认可,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其次,从调控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在读堂中并无评价、引导行为,说明新手教师在课前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照搬教案,不会随课室情境的变化修正计划,他们对课室的调节能力不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很弱。第三,从展现呈现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教师的教学的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炼,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如同样是使用了 5次图画展示,新教师要用508秒,而专家教师只用了半分钟。(2)在化学课堂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首先,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所教学料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各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课程材抖,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性知识;教特定学科所算要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学生学习的环境 (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教学目标和目的。其次,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高效的组织教学,进行课堂调控。第三,在曰常工作中,思考总结,将日常教育技能程序化、自动化,以便能够迅速且只需很少或无需认知努力便可以完成多项活动。22.【参考解析】(1)原理:为浓氨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胶铁滴管中蒸馏水济入饶瓶,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硫碱性的溶液使紫甘蓝指示剂显绿色,氨气溶于水使压力滅小,乙酸溶液进入烧瓶发生中和反, 指示剂恢复紫色,乙酸溶液继续进入烧瓶使指示剂溶液显红色,最終由于碱过量,因而溶液成为绿色。(2)优点:首先,这些实验中涉及到了氨气的溶解性、压力变化、制取氨气的原理、指示剂的显色、中和反应等学科知识,是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验,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教学的好方法。其次,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和练习更多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在实验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实现效果,需要考虑到化学药品的用量等问题,学生从中学习到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第四,色彩鲜明的实结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三、诊断题(共1题,共15分)23.【参考解析】(1) 选CD.(2)kv(重水) =1.6x,所以:①重水的pD=②含0.01molNaOD的D2O溶液1L其Pod=2,pD=14.8-2=12.8③溶解0.01molDC1的D2O溶液1L其pD=2④在100ml0.25mol/L的DC1摩尔=0.25x0.1-0.2x0.05=0.015摩尔,总体积=0.15L,物质的量浓度=0.015/0.15=0.1mol/L,因此pD=1(3)产生错误的原因:选A选项的同学没有理解PH、 PD 自意义,将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与PD混淆,选,B选项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重水的离子积与水的不同。四、案例分析题(共l 题,共20分)24.【参考解析】(1)张老师化学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现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

2017年3月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中学化学真题

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 化学2 B.化学与技术 C .物质结构与性质D. 化学反应原理 2.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 .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不作学习要求 D. 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下列行为动词的描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 A. 合作B .识别 C .解决 D. 模仿 4.下列化学课型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A. 化学理论课B .化学复习课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课 5.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参观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6.下列是某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石绵网B. 锥型瓶C .三脚架 D. 坩锅钳 7.类比图像是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类比物)中学习者所熟悉的内容为依托来实现类比作用的图像,教科书的类比图像本身的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学习者对科学概念的认知难度。下列前面所述的图像内容与联系内容不符合类比图像的是A. 光线透过树叶缝隙射入密林——丁达尔效应 B .汽车穿越大山隧道——催化剂对活化能影响 C .孩子进行拔河比赛——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 从山下翻山越岭攀登至山峰——盖斯定律 8.关于化学教学媒体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方便原则B .经济原则C .美观原则D. 有效原则 9.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在化学习题选择时应注重 ①选择真实情景作为素材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③增加习题训练数量④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 A. ① 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下列适宜在中学化学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A. 食盐能否溶解于水中B .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 1/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刻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出guo教师资格证提供: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 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 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 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 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 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 学试讲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 + B = AB 分解反应 AB = A + B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 4 + Fe =Cu + FeSO 4 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 应吗? (分析)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 4 + Fe =Cu + FeSO 4 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 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高温 CuO + C == Cu + CO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最新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及答案解析

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厨师在炒菜尤其是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和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过程产生了具有浓郁香味乙酸乙酯。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视频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中①实验条件是什么?(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②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不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微观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中各分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归纳】乙酸脱掉羟基,乙醇脱掉氢,再结合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像这种醇和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学生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甲酸与乙醇的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发现规律】酸与醇生成的酯叫做某酸某酯。 (2)官能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提示”部分,归纳什么是官能团。并举例说明。 【讨论作答】一些基团反映了一类有机物的共同特性,叫做官能团。例如:甲醇和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甲醛、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 【归纳总结】官能团一般是指能决定这个物质特殊性质的基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总结常见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第一次接触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反应类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设置难点是酯化反应的机理。 2.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酸提供?在科学上怎样给予肯定?【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酸提供的。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用含氧的同位素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可发现所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里含有18O原子;同样用用含氧的同位素18O的乙酸与乙醇反应,发现所生成的乙酸乙酯分子里没有18O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