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氯气教学案例

氯气教学案例

氯气教学案例
氯气教学案例

苏教版高一年级氯气的教学设计

杭州市萧山六中邱新德311261chisasa@https://www.sodocs.net/doc/af7271807.html,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氯气的知识,了解氯气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本课以2004年4月发生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致氯气泄漏的重大事故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探索自救和救人的方案。

设计特色:让学生置身于“事故现场”中进行学习;关注社会责任,并学以致用。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氯气的物理性质为B,氯气的化学性质为D。

2.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氯气的性质”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2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氯碱工业”,“氯气的生产原理”等知识之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学习“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方法”指导后面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氯气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层面,也就是说学氯气与学氧气基本上一样的:都是一种气体,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用途按部就班,课堂上跟着老师走就是了,观察实验只是看个“热

闹”,甚至还有少数人对演示实验根本就不理会。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差,甚至经常会有学生说:上课我都听懂了,就是作业不会做。

2.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个:一是学生面对氯气,可能会有学生感到一些恐惧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二是氯气有漂白性还是次氯酸有漂白性的推导存在困难,三是氯与碱的反应很容易遗忘。

3.目前来讲,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一种“跟随”老师的策略,老师提什么问题就想什么问题,没有结果就等老师做总结,很少有“质疑”的观念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归纳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探索有效方法的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①氯气的化学性质。

②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创设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习如何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过程的质疑能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一些鲜花或花瓣

2.教师的教学准备;收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报道。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能上网的电脑和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 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投影】卤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

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提问】说到氯气,你会想到什么?

上网打开https://www.sodocs.net/doc/af7271807.html,,输入“氯气”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共50多万项与氯气相关结果。其中有许多条是有关看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报道。

【投影】2004年4月16日凌晨零时35分左右,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天原化工总厂一车间突然发出几声巨响。由于冷凝管破裂,盐水流入装有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

下午5时57分,泄漏的氯气再次发生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使方圆数平方公里内陆续返回的数万名市民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威胁。重庆消防、武警、公安、医疗等部门紧急行动疏散群众。截至今日凌晨1时30分记者发稿时止,已有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9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失踪,3人受伤。

【提问】如果你就在现场,面临严峻的死亡威胁,你知道如何自救吗?并能在危难的时候帮助那些不懂化学知识的普通人,让他们听从你的指挥吗?

如果大家连氯气有哪些性质都还不知道,自救或救人也就成了空话。下面

就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氯气的某些性质。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

【投影】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投影】[投影]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

【投影】氯气的性质

氯气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

氯气呈黄绿色。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氯气液化成液氯。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

【提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气体的密度在相同条件与什么有关?

【讲解】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帮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板书】1.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Cu+Cl2CuCl2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

【练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跟铝反应:

2.跟镁反应:

3.跟银反应:

4.跟铁反应:

【讨论】生成的铁的化合物是+2价还是+3价?

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

【提问】水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催化作用。原来水也可以作催化剂。

【板书】2.与氢气反应

【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点燃氢气前已先行经过验纯,所以直接点燃氢气,为后面的问题留下伏笔)

【板书】H2+Cl22HCl

H2+Cl2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板书】3.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O+HCl

【讲解】氯气溶解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溶解的氯气部分能够与水起反应,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氯水因水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

观察盛在试管中的氯水

【演示】将一朵红色鲜花放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鲜花很快褪色。是Cl2还是HClO使鲜花褪色?

课后思考:溶解于水的氯气只有一部分与反应,那么氯水有哪些粒子?如何用实验的方法一一验证这些粒子的存在?

【板书】4.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上面的反应可以对照Cl2 + H2O =HCl + HClO 来理解。

工业上用石灰乳制取漂白粉2Cl2 + 2Ca(OH)2=CaCl2 + Ca(ClO)2 + H2O

CO2+H2O+Ca(ClO)2=CaCO3↓ + 2HClO

【讨论】根据上述所学习的氯气的性质,请你提出应对氯气泄漏时

的一些简单办法。

【投影】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时,污染区居民切忌惊慌,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到了安全地带要好好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患者应及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可以完全康复。

氯气的用途:消毒、制造盐酸、漂白剂、氯仿等有机溶剂、多种农药

下面请化学课代表推荐一位最有自信的人来以下十个回答小问题。

【逐一投影】

1、用食盐腌制食物时,是利用了食盐的氧化性吗?

2、用自来水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以前要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目的

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吗?

3、氯气、氯水和盐酸都含有氯元素,它们都呈黄绿色吗?

4、因为氯气能与铁、铜等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液氯不能用钢瓶来储运。

5、漂白粉的成份是次氯酸钙吗?

6、次氯酸(H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请问次氯酸是强酸还是弱酸?

7、当氯气中毒时,可立即服用较稀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氯气,达到解毒的

目的?

8、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

9、氯气有毒,因此含有氯元素的化合物都有毒吗?

10、在老师的实验操作中,哪一个操作是错误的?

【总结陈述】: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如果氯气的特性被用好了,可以为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可是如果没有被利用好的话,就象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样,给人们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特质”(用在人的身上不用特性,而是称作特质),就象是氯气的特性一样,用好了可以给世界带来无限财富,可是用不好,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麻烦,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问题研讨】

本课教学设计没有采用目前很流行的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原因在于即使对氯水研究再透彻,“研究成果”其实也没有什么作用,终究氯水除了在实验室作为“氯气的水溶液”使用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用处。学了知识,没有任何用处,当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本课一开始就致力于现实问题,直接搜索“氯气”,让学生直接进入到“事故现场”,感受危机并增强其责任感,从而强化学习的必

要性。

“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如果你就在现场,面临严峻的死亡威胁,你知道如何自救吗?能在危难时帮助那些不懂化学知识的普通人,让他们听从你的指挥吗?”学生们被“突如其来”的危急场面和后面的提问给弄得不知所措,显然,老师的提问完全超出了“预设”。接下来的这句话不知说得重了还是轻了,但绝

对是真心的:“如果大家连氯气有哪些性质都还不知道,自救或救人也就成了空话。”

课后反思这个现象的时候发现,虽然学习了氯气,除了探究氯水或解答与氯气有关的“题目”,却没有给学生有机会去真正“做”一回“自救”和“救人”的事情,即使是“假设”可能也没有!所以,学生在困境面前不会自救和救人,其实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正义需要引导。现在的化学课堂上讲到TNT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时候,我已经碰到了有极少数学生说出利用这些物品去做害人的事情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一点不错:大到桥梁、住房、汽车,小到电脑,推动人类进步所用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来自于化工厂。古代的青铜器是不是很美而且很价值?高空焰火是不是赏心悦目?看化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吧:苏丹红、反式脂肪等事件,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人的食品安全;而水污染、臭氧空洞、毒品等“社会问题”是不是越来越严重?是不是有越来越提心吊胆的感觉?对,正是随着化.学科学

.....的!

...的发展,这些“社会问题”才越来越严重

先进科技危害人类的危险程度也日益增加,世界也面临更严重的灾难危胁。导致严重后果的是人。苏丹红被明令禁止用于食品,为什么还是被用于食品中?所以,化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教授化学知识,而在教化学知识前就应该把人先教好,否则化学知识正教会人制造毒品、排出化工厂的污水。现在已经不是化学教学要不要融入人文教育的问题,而是怎样融入的、融入哪些价值观的问题。和谐社会需要心灵美好、心态健康、有化学才能的人才——能研制出如治疗“非典”、禽流感、爱滋病药物的人,能带领普通人走出危险环境的人。如果这些问题不在化学课堂上引导,那又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对公众进行引导呢?

另一个有趣的情景出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当我“请化学课代表推荐一位最有自信的人来回答”的时候,那位课代表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是在同学的帮助下把机会留给自己。说到自信,这更是当今教育中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我曾经多次以“说出一件你做得是成功的事”为题,“检测”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答案排

在前两位的是:①没有;②在公共汽车上为他人让座。学生的解题的数量没有解决“自信”的问题,而分数则成了“打击”学生自信的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怕出错”而放弃回答甚至思考,这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最后,当问到第十个问题时:“在老师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哪一个操作是错误的?”这位被“逼得最有自信”的课代表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教室突然变得特别安静(前面九个问题都有学生在急不可耐地小声作答)。当问到第三遍的时候,最终一边摇头,一边给出了答案(他的表情强烈在说老师怎么会错?!那种表情令人难忘!)。当答案很快被肯定时,教室里立即变得热闹起来!

正是在这种不敢质疑的心态下,学习变得越来越艰难。多次碰到学生因为教辅书上的错误而否定老师的答案,却没有与老师进行沟通。质疑不是现在的学生的习惯,质疑老师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质疑老师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但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用来消除这一做法的消极面:

让学生清楚知道,质疑的是老师讲解的内容,而不是质疑老师;质疑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习的目的。

本课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采取措施,去体会其中的道理,真正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探究不是秀,不是老师的表演,而是学生在思考、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事先就预设好的一个结果来进行验证,学生的思维就无法得到拓展,那这样的探究也就失去了意义。从科学的角度看,探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就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结果,甚至没有结果。化学课堂除了学习化学知识外,更重要的也要学会如何做人,能让学生体验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面临艰难困苦的勇气、积极开拓,甚至是创造精神。本课的意图之一是想说明:探究式教学方法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s://www.sodocs.net/doc/af7271807.html,/z/cqlqxl/index.shtml

鲸的教案设计

《鲸》的教案设计 迪口中心小学游金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于是鲸和虾将军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为什么虾会不让鲸进去呢?相信大家学了《鲸》这一课一定会用充分的理由平息这场争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鲸的哪些方面?分别是文中的哪些段落? 2:提问以上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课文。 1、过渡: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我们可以把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归结为它的生活习性。 2、问你对鲸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汇报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鲸的体形特点 (1)是什么引起你的兴趣,从哪儿看出?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鲸的大?(出示课件感受鲸的大)这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2)小结写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和例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3)齐读:感受鲸的大。 鲸的进化 (1)鲸是怎样进化的,把自己当作鲸,给同学们说说“你”的进化过程。 (2)理解哺乳动物的含义。 (3)从鲸的进化过程中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 鲸的分类 快速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出示课件比较不同)鲸的生活习性 (1)过渡: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读4、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波浪线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 (3)鲸在睡觉时又是怎样的呢?动手画一画。(出示课件)

蝉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19* 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抓住主题句或关键词,抓住精神;学习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来仔细品读课文、揣摩文中语句,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激趣导入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讨论法、资料搜集法、竞赛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来说一说和蝉有关的东西?(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讲述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法布尔的《蝉》。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书中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 窠.(kē) 隧.道(suì) 涂墁.(màn) 抵御.(yù) 纤.弱(xiān) 蚋.(ruì) 轧.扁(yà) 鳍.(qí) 喧嚣.(xiāo) 罅.隙(xià) 钹.(bó) 跳蚤.(zǎo)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罅隙】缝隙。 【张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下3《白杨》精品公开课教案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弹力-优质教案

第二节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 (2)会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 (3)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4)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知道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微小形变放大实验过程,初步体味放大法在物理学的应用,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显示钢丝的微小形变 (2)通过探究自绕弹簧的弹性限度,知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存在限度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走访调查或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劲度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和工程技术中的不同用途,感受物理与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2)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弹力的产生与弹力大小与方向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开 (二)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三)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显然受力物体之所以受到了弹力,是由于与之相接触的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所产生的. 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 2.产生形变 (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1、教材第6页图1-10 2、教材第7页图1-15 讨论: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放大法. (五)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拉伸形变(压缩形变) 对于弯曲形变都是如此 扭转形变 (六)弹力的方向 例1、教材第7页图1-12 例2、教材第7页图1-13 结论: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3:教材第7页图1-14 结论: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四、课堂小结 弹力概念

小学五年级语文 《鲸》教案设计

《鲸》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2、教学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感受鲸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学习运用本课所用的说明方法。 难点: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有关鲸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所查资料的主要内容,准备字典或词典。 ●四、教具准备: 鲸的挂图;绘制的鲸的进化图;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现鲸的各种生活情景,呼吸、睡觉、跳跃、嬉戏、歌唱等。

五、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鲸”知识的常识性课文,(出示鲸的挂图)大家看图用一句话把你看到的鲸向大家介绍一下。 ⑵除了你刚才从图上看到的,还有谁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在预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 ⑶我们今天学习22课《鲸》,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呢?(板书课题) 2、两次读文,初谈感悟 ⑴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和难写的字。 ⑵再读课文,让学生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把自己的感悟记在书上。 ⑶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内容讲一讲,(教师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读书感悟和回答适时板书) 3、引导点拨,总结学法 ⑴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懂的?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复习学习方法,如;抓住重点字词,抓重点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 ②学生选择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初中语文《蝉》优质课教案

19 蝉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

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1、国学经典 传统文化需传承,国学经典需传颂,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句古诗,听老师来朗读一下。第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话描写的是:在浩瀚沙漠里,孤烟直上,落日浑圆的壮阔场景。第二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秋季西北边塞的风光(大雁飞回衡阳,一点没有停留之意。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接落日) 我们男女合作来诵读一下这两句诗,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半分钟时间背诵一下,展示背诵。 西北的风光美丽而又神秘,有一种植物常年驻扎在那里,它就是——白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白杨》。 二、精读课文 1、首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一、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划出描写白杨外形特点的语句。 课文主要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2、第二个问题,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读一读,用一个字概括(高,大,直——高大挺秀)【板书:高大挺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高大挺秀的白杨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呢?(茫茫的大戈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戈壁的图片。你觉得戈壁的环境怎么样?先用文

中的话说一说?(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我们用文中的词语总结就是“浑黄一体”。你还能用哪些词语形容一下戈壁?(恶劣荒凉寸草不生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废弃的土地。)连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说:戈壁是一个浑黄一体的不毛之地。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极度缺水,一般植物很难生存,而白杨就是一种很好的,能够防风固沙的植物,所以戈壁滩上才广泛种植白杨树。 4、作者在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之前,先给我们介绍了它生长的环境。作者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借描写环境之恶劣,突出白杨之顽强。) 5、爸爸又是怎么介绍这顽强的白杨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齐读。同学们自由练读一下这段话,想一想哪些字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 6、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三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你觉得哪个词应该加重语气?(“从来”)这个“从来”说明了什么?(白杨树自始至终都是这样笔直,自始至终都在守卫着边疆。)第二句呢?“哪儿”需要重读,谁能试一试?白杨树不像其他植物一样,适应能力很强。第三句有没有让你觉得很熟悉,咱们上学期学习过的《梅花魂》当中也有类似的句式:“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谁能用“不管……不管……”说句话? 7、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表情是(严肃的),我们用严肃的语气读一读。(生

高中物理弹力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弹力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2弹力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各种弹簧、橡皮筋(泥)、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 射箭蹦极水 图3-2-1 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都离不开物体的弹性作用. 弹性物体对作用对象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弹力,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定等系列问题. 感知导入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发一根细铁丝.让大家自己动手制作成一个小弹簧,然后轻轻地拉一拉或者压一压,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总结:当手拉或压弹簧时,都要给弹簧一个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手都要受到弹簧的力的作用. 那么,这又是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呢 推进新课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实验演示1: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到什么现象 结论: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我们就把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情景设置: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明确两类形变) 讨论交流:物体的形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弹簧的形变、竹片的形变等;另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 阅读(课件展示):

公开课教案《鲸》

《鲸》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于是鲸和虾将军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为什么虾会不让鲸进去呢相信大家学了《鲸》这一课一定会用充分的理由平息这场争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鲸的哪些方面分别是文中的哪些段落 2:提问以上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课文。 1、过渡: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我们可以把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归结为它的生活习性。 2、问你对鲸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汇报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鲸的体形特点 (1)是什么引起你的兴趣,从哪儿看出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鲸的大(出示课件感受鲸的大)这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 (2)小结写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和例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3)齐读:感受鲸的大。 鲸的进化 (1)鲸是怎样进化的,把自己当作鲸,给同学们说说“你”的进化过程。 (2)理解哺乳动物的含义。 (3)从鲸的进化过程中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 鲸的分类 快速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出示课件比较不同)鲸的生活习性 (1)过渡: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读4、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波浪线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 (3)鲸在睡觉时又是怎样的呢动手画一画。(出示课件) (4)幼鲸的生长告诉我们什么 四:巩固升华

部编版小学语文《白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白杨》教学实录 一、车窗外的白杨 播放《小白杨》。 (师板书课题:白杨) 师:白杨到底是长的什么样的?白杨有什么特点?值得作者写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好,今天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来走进白杨。课文中写的白杨是哪儿的白杨呢?把课文打开,看看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了。找到的请举手。 生:课文第3段告诉我们。生读第3自然段。 师:他找到了具体是铁路线旁的白杨。这铁路是我们南京内陆的铁路吗?具体的环境是哪儿呢? 生:是通往新疆的铁路。铁路两边是茫茫的大戈壁。 师:课文哪一段写了大戈壁呢?你把那一段读一读。 生读第1自然段。 师:好的,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就告诉我们写的是大戈壁上的白杨树。我们一起把第1段读一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大戈壁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在电影、电视上看过吗?有人到新疆去过吗?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大戈壁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大戈壁是广袤无垠的,地上布满了沙石。 师:广袤无垠、辽阔,到处是沙石,荒凉。 生:在我的印象中,大戈壁的主题颜色就是黄色。地上全是裂缝,那边很干。 师;干燥。到处是灰黄的颜色。风一吹,飞沙走石。 生:大戈壁鸟无人烟,寸草难生。 师:寸草难生、荒无人烟。这就是西北大戈壁的情景。我们再来把第1段读一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读了第1段,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哪儿的白杨? 生齐答:戈壁。

(师板书:戈壁) 师:是戈壁滩上的白杨。第一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我们拿起课文纸,在戈壁滩上行车,从哪儿看的出列车在前进呢?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3小节。 师:课文中写的白杨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具体的词语来形容?一起说。 生齐说:高大挺秀。 师板书:高大挺秀 师: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白杨树的特点是高大挺秀。挺秀是白杨树的外形。高大挺秀什么意思呢?有没有人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呢?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 生:高大挺秀的意思就是很高很大,很挺拔也很秀丽。 师;讲得很完整,4个字的词语,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一层意思。高,高大;大,讲了高度、体积;挺,挺拔;秀,秀丽。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那么哪儿写出了白杨树的具体高大挺秀呢?我请一个同学把4-10小节读一读。 一生读4-10小节。 生读到第5小节 师:这是写高还是写直? 生齐说高 师:拿出笔来,把高圈起来。从大孩子的话中突出了树的高。第一个特点出来了,下面的特点出来没有。 生继续读,读到第6小节。 师:第2个特点是什么? 生齐说:大。 师:大,第2个特点出来了。既高又大。 生继续读。读到第8小节。 师:第3个特点是什么?直。高、大、直,三个特点从兄妹2个的对话中看到了。 生继续读。 师:通过兄妹俩的对话,具体些了白杨树的高、大、直

弹力教案范文

弹力教案范文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弹力教 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弹力教案范文一 一、设计思想 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 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 时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教师 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 采用了“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 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 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 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 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学 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 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 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 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 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 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 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 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 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三、学情分析

《鲸》精彩教案

《鲸》精彩教案Wonderful teaching plan of whale

《鲸》精彩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鲸》精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 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 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 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习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 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习题二)

2018年19课《蝉》优秀教案

19 蝉 教材分析: 《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本篇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运动文学的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

《白杨》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原创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伞抚绍疆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伞抚绍疆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

《弹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弹力教学案 课题:力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概念的建立。 导学过程: 一、力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人提包,人拉橡皮筋,人压弹簧,人推车四幅图片 有人认为力是由人肌肉紧张引起的。当人们提包、拉橡皮筋、压弹簧、推车时,常常会感到肌肉紧张。从而有人把力称为人体对物体的作用。这里作用的方式分别为:提、拉、压、推,作用的物体分别是:包、橡皮筋、弹簧、车。 是否只有人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幻灯片展示:马拉车、压路机压路、起重机提货物。 同样是拉、压、提这些作用方式,只不过这次换成了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可见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你能否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物体对物体可以产生类似推、拉、提、压等作用? 【板书】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能否仅用一个巴掌发出声音?如何才能发出声响?发出声音时,我们的左手对右手产生了力的作用.力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完成以下填空: 1.力是什么 (1)力是对的作用. (2)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个物体. 2.指出以下几种情况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向前走,人推车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 (2)桌上放着墨水瓶,瓶子压桌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 (3)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吸引铁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 2. 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举例说明: (1)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接触,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 二、形变和弹力 活动:请同学们手拉弹簧、手压橡皮、手撕纸、手压橡皮泥 观察实验现象,在外力的作用下,你们看到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形变:物体形状的改变 问题:实验中我们使用的都是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它们会发生形变。有人认为,坚硬的物体不会产生形变,只有有弹性的物体才会产生形变,如,手压桌子,桌子就不会形变。 实验:玻璃瓶的微小形变细玻璃管中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这里我们把微小的形变用实验放大,便于肉眼的直接观察。 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橡皮筋和弹簧都施加了一个力从而使它们发生了形变,如果此时撤去作用于它们的外力,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撤去作用于橡皮泥上的外力,它也会发生变化吗? 归纳总结;我们把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范性形变。 形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弹性形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性形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拉长橡皮筋和压缩弹簧、气球使它们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呢?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够产生力 【板书】弹力:物理学上把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鲸》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鲸》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鲸》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 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 (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⑴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⑶朗读课文: (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⑷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⑴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⑵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①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②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③种类:须鲸、齿鲸。 ④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2、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⑴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②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③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⑵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①鲸是哺乳动物。 ②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③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④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

《蝉》教案

《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拟人)——“风格即人” (三)注意文中的人文主意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人文主义关怀。(“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昆虫记》卷二) (四)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二、重点难点 (一)文章的结构特点 (二)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 (一)分析了解课文结构 (二)掌握课文内容——蝉的生长过程 (三)分析写作特点(第二三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 (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

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 (二)分析课文类型 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 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 (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 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 板书:

课文《白杨》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白杨》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白杨》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三句话,话中有话,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伊始,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画出直、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接着我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白杨树的特点: (1)直;(2)适应性强;(3)不怕困难。 二、细读,体会白杨树的精神 在学生初步感知白杨树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细细体味三句话中的每个字每个词,设计一些练习,让他们体会白杨树的'顽强和奉献精神。 1、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b)白杨树很直

2、把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你读出了白杨什么精神()() a)()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b)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当雨雪冰冷地落下时,白杨().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 c)你可以().可以().可以().学生在这样的细读练习后,深深地体会到白杨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读,借下文体会白杨的表白 在体会到白杨树的高尚品质后,我巧妙引读15小节,过渡到16、17小节,默读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几个小节,你们读出了什么? a)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b)孩子们暂时还不懂爸爸所表白的。 接着,让学生填空后自己在16小节中找问题。孩子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再念中学,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不知道()。 填空后总结成两个问题: a)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b)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 然后让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从这里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