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3

2、《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6.3

3、《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3

4、《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2002.8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摘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第二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

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节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

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已具备构建电子政府条件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

汪玉凯说,“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做了很详细的规定,谈到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三句话,但我认为这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府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方向,一是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二是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三是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从电子政务的视角来说,未来加快我们政务信息化的步伐,吸收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整个建设的重点。从公共管理视角来看,“十二五”强调两个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都是其中的重要路径。

汪玉凯在演讲中指出,U型政府门户网站是通向电子政府的新模式。电子政府U型模式的内涵,一是它把公众和企业作为模型的一短,政府作为模型的另一端,两者之间通过统一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供给来连接,电子监察贯穿在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从而实现服务模式零距离、服务效能零延时、服务库存零监管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在演讲中,汪玉凯还介绍了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一是它以公众为中心,二是以政府对外服务和管理为重点,三是电子政府建设更加强调政府业务的跨部门的整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四是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能力。如果你把电子政务理解为一项项具体政务的信息化,比如说网上注册企业、提供教育服务,我认为一项项具体的信息化变成整体以后,慢慢就走上了电子政府。这个时候政府有很强大的内部功能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

汪玉凯指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我们构建电子政府的条件。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过去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以行业为代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作用日益显著。我们的电子政务就是从行业开始的。三是政府内部办公、对外管理和服务整体上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如果地市的管理机构

离开了网络、离开了信息化几乎是玩不转了,所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地市政府不可离开的工具。四是政府公务员的理念、管理行为以及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发展受到深刻影响。

汪玉凯表示,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我们不断思索中国电子政府建设的道路。我一直在强调九个字“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建设道路,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道路。汪玉凯认为,未来政府电子政务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省直管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第三,基层政务应该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第四,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一些全国性的重点应用项目;第五,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审批服务、办事服务将提升到新水平;第六,更加注重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6年05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https://www.sodocs.net/doc/b016211085.html,/jrzg/2006-05/08/content_275560.htm)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11年中国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作为十一五收官之年,政府行业IT投入较2009年增长5.8%,达486.1亿元。2010年政府IT投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之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增长放缓、金字工程拉动、十一五项目收尾等因素造成的。2010年作为电子政务的骨干项目,金字工程开始向深入应用、整合优化、全面部署推进,如金税三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金审二期开始部署实施、金保二期正在开展建设、金土一期通过验收。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计,2011年政府行业IT投入较2010年减少4.9%,投入规模为462.2亿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对电子政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电子政务实施的方向和内容。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现状紧密相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2010年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制定了十二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推进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公信力等。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这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对电子政务的现有应用和未来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电子政务建设重心将向县、乡下移,电子政务建设将会更多的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将是发展重点,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审批服务、办事服务将不断改善等。

●电子政务将以打造电子政府为目标向公共服务方向延伸

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是十二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随着中国政府的转型,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渐成为主导。围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面向基层,开展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当前中国国家政务外网平台基本建成,税务、海关、财政、公检法、社会保障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已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覆盖,中国利用电子政务服务于社会的架构已具雏形。各级政府、部门大多建立起了政府网站,窗口已经建立,围绕民生需求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将是关键。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目前以信息发布为主要特点的政府网站将更多地与各级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相对接,政府将加强网络途径为民众、企业提供各类行政服务,加快向电子政府转型。中国正在经历由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府过渡的时期。

●电子政务将突出一站式服务的特点

为民众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是电子政务的生命力所在,已具备一定应用基础的电子政务将向着“一站式”、“直通式”服务的方向发展。政府通过电子平台所受理的民众和企业诉求,能够给予一体化的处理,即电子政务将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流程,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集成,于是诉求者面向的是一个统一的政府,而不是分割开来的各个职能部门。现在政府的不同部门部署了很多IT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之间大多没有关系,不能交互,甚至还可能存在冲突,而民众、企业办理一项行政业务却可能需要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处理。通过一站式服务框架,实现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共享和业务整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满意度,而且还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电子政务发展的协同问题。

文摘:“十二五”规划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时期的规划建议,对未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产业、应用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全面推进国家信息化。其中,在谈到电子政务发展时,《建议》明确指出电子政务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本文

将对“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2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做一些分析和前瞻。

影响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四大因素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中国虽然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但也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我国在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后明显暴露出的“三强三弱”特征:即保增长动力强劲,措施得力,调结构力度相对较弱,步履艰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效明显,内需启动迟缓,消费拉动相对较弱;国有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表现抢眼,民营经济的作用相对较弱,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依然面临困难。“三强三弱”的背后折射出四个问题:一是政府的潜意识中并没有真正摆脱经济增长方式的传统思维;二是救市的重拳并没有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转向内需驱动型,至少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三是救市的政策在某些方面可能导致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中断;四是救市有可能进一步强化垄断行业的地位,这和前面讲的国有企业在救市中表现抢眼有非常大的关系。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未来我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贯穿于整个十二五全过程,并对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第一,从根本上改变由改革开放初期被动确立起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内需经济主导、积极扩大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二,逐步改变由改革开放初期确立起来的低成本出口战略,中国未来必将在世界产业链的高端占领一席之地;第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长期制约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战略转型,如何为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篇大文章。

(二)“十二五”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十二五”行政体制改革有可能对电子政务产生重要影响。未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总目标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这是“十二五”

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大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未来有可能在五个方面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第一,调整政府主导经济的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第二,进一步调整政府组织结构,以深化大部制改革,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横向权力结构为重点,理顺关系,优化结构,规范政府行为,克服和抑制部门利益,即“十二五”期间大部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第三,在城乡一体化大战略下,加快省直管县改革步伐,减少行政层级,强县扩权,管理重心下移,为未来我国的工

业化、城市化提供体制保障。现在的五级政府,将来可能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变成三级政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变成四级政府。比如: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变成三级政府,即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可能还是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乡镇政府四级。第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构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加快改革事业单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五,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强化政府自身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在“十二五”期间,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行政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大目标下,中国行政体制有可能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化改革。这些改革,必将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未来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督发展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未来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的快速发展,可能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2亿,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的异军突起,使得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网络事件,对政府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对政府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我国的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如何适应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发展需要,也是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

(四)技术及其环境发展的影响。

一是三网融合、3G的推广应用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电子政务建设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二是信息安全需要特别关注;三是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必须重视;四是电子政务的国产化比例也要重视。

“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十二五”电子政务的发展整体趋势,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一,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省直管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过去二十多年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在中央部委、省、市政府,那么,在下一步电子政务建设中,县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县和四万多个乡镇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硬件建设投入还不够,尤其是省直管县以后,为电子政务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课题。下一阶段,整个电子政务建设重心会下移,即以县为单位,县、乡(镇)、甚至延续到村、社区,这些将可能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

第二,电子政务将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个区域经济内部,横向之间的政府要建立大量的互联、互动联系,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这方面,长三角、珠三

角这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在横向政府之间建立一些联系。电子政务在互联互通方面的优势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第三,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中央政府和部委主要是制定政策和宏观管理,乡镇政府、县市政府负责给社会提供主要的公共服务。正是因为大量的服务是由基层政府来提供,所以,基层政府在这方面要扮演重要角色,要通过电子政务提供和改进服务。第四,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基于互联网构建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对基层政府来说是一个趋势。就信息安全而言,行政级别越高,对信息安全要求越强;行政级别越低,对信息安全要求相对越低。对大量的基层政府来说,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互联互动方面的要求也很容易实现。

第五,大部制改革的深入,为推进跨部门协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大空间。广东顺德在大部门制改革中动作很大,它的改革模式有三个特征:一是党政统合的组织架构;二是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利结构;三是经济高效的党政运作模式。通过实施党政一体化,把原来41个党政部门合并成16个,裁减合并超过三分之二。党委系统设6个部门,政府系统设了10 个部门,而党政这6个部门没有一个是独立存在的,都与政府的相应6个部门统合。党委办和政府办为一套人马两个班子;党的纪检和政府的检查和审计是统合的;党的组织人事和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是统合的;党的统战部门撤销了,把统战等工作都整合一起建立了党委社会工作部,该部门和政府系统相关的另外一个管理民族事务、宗教事务和外事的局统合;党的政法委和政府的司法局统合等等。这样的大部门制改革将对电子政务已有的系统和将要构建的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全国两千多个县,如果都能按照顺德党政统合的党政组织结构整合的话,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县级政府管理与党政运行机制。这种变革对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产生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第六,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国在过去十多年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凡是管理体制比较顺的时候,都是电子政务推进比较快的时候;凡是没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和体制的时候,信息化建设就处在低潮。目前,国务院在没有信息办的体制下,如何来弥补和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这是我们都要思考的大文章。比如,北京市成立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面一半区县都保留了信息办。所以,在特殊的背景下保留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推进机制,保留这样的组织,对推进电子政务发展非常有用、有效的。第七,加强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建设。目前,电子政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只有《电子签名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刚刚实施,百姓的满意度不高,还有非常大的一个提升空间。老百姓随时都可以在网上提问题,要求政府公开信息,这对政府提出

很大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八,探索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建设道路。这是摆在所有电子政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简单照搬外国的模式,要探索在中国这种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体制环境下,如何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这中间有很多要思考的点,比如,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电子政务的统一规划;共性的东西集中建,统一建;业务的东西分散建,使集中和分散有机结合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筹规划在整个电子政务体系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深度解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https://www.sodocs.net/doc/b016211085.html,/data/news/2009/06/78953/)

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这一意义深远的文件,并为此专门召开了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到会发表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文件精神,部署了“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曾培炎指出:“这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骨架,有了这个骨架,全国电子政务体系就能竖起来。框架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五个组成部分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部分,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际,不愧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它用一句话予以概括: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服务与应用系统,说明了电子政务的社会使命,它是新世纪中政府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强调服务是宗旨,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强调要惠及全民。

信息资源,不再是静态地将其看做是数据,而是突出其能够持续具有应用价值所必须的全部要素及与服务、应用体系之间的动态、有机的关系。这些要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采集和更新,二是信息公开和共享,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如空间地理信息等。信息采集更新必须来自社会、公众,公开共享是通过应用系统的服务提供给社会公众的。

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归于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与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环境,恰如其分地表述了这些技术要素在

国家电子政务中的支撑地位。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有组织地、按统一标准、有序地建设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支撑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持续运行。

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纳入基础设施是一大创新。它深刻地揭示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是由管理的范围制约和决定的。各自为政搞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广泛、有序共享的。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实施电子政务必须保障其社会性和公众性需求。电子政务是为全社会、全民服务的,其服务需要得到法律法规的确认,其规模性和有效性必须通过标准化体系加以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最薄弱的环节正是管理体制。我们在宏观层面上没有司令部,在微观层面上没有法律责任人是不争的事实。这正是电子政务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将管理体制纳入其中,必将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推动电子政务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使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有了决定性的保障条件。

基本原则与策略

再仔细看看《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对五部分的基本要求。

对于服务与应用系统,强调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对已建系统必须强化应用,推动互通共享和支持部门间协同。对在建和拟建系统,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组织结构,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这项建设原则的提出,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无误地提出电子政务是为政府机构改革服务的,其目的不是在原有管理体制上建立面向本部门的应用系统,这种应用架构不仅易发生重复建设,难于整合,成本高昂的弊端,最重要的是不利于业务整合、流程优化和机构重组。

对于信息资源,强调在信息采集和更新时,要减轻社会公众和企业负担;在信息公开和共享上,要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公开行政决策的程序和结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这些极重要的原则,充分体现电子政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理念和作用,是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基础设施,强调建设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对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特别强调要充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特别强调要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特别强调要规范信任体系建设和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

对于管理体制,特别强调了要加快各方面的改革,使关系电子政务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要把电子政务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政府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电子政务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这些关于管理体制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强调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明确了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建设的方向。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科学地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实质,它的实施绝非易事,是极具挑战性的。在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语重心长地讲到,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而我国在世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排名仅居第57位,与我国的地位不相符合。改变电子政务的落后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的需要,是人民的需

要。但是,只有狠狠抓住《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这个总纲,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电子政务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站式服务大厅” 2:安全岛 3:VPN 二、单选题 1:电子政务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 经济发展 B. 现代信息技术 C. 社会进步 D. 政府职能优化 满分:2 分 2.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为主的管理。 A. 控制结果 B. 过程控制 C. 间接控制 D. 直接控制 满分:2 分 3. ()主要是指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起执行的过程。 A. 数据流 B. 电子流 C. 工作流 D. 信息流

4. 结构化知识一般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三个层次,其中数量最大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原始数据 D. 知识 满分:2 分 5. 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的一个(),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各类 政府服务。 A. 远程政府 B. 民主政府 C. 虚拟政府 D. 现实政府 满分:2 分 6. 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中的事务处理系统,一般不包括下列哪种功能()。 A. 会议组织 B. 处理来信来访 C. 后勤服务 D. 资源信息管理 满分:2 分 7. 当前提倡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应该是以自上而下模式和()为主,多种模式并 存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A. 自主创建模式 B. 联合经营模式 C. 集约经营模式 D. 联合型集约模式

8. 为了刺激长期处于低速状态的经济()政府确立了“IT立国”的方针,把IT作为振兴 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A. 新加坡 B. 日本 C. 中国 D. 美国 三、判断题 1:国家层面的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2006年3月19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指导我国“十 一五”期间电子政务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如果不建立网络行为人的信用机制和网络行为人的身份认证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是 无法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无论是电子合同、电子公文、电子邮件或其他电子文件,其造假远比纸介质材料所形成的文 件要复杂,鉴定真伪的难度也比纸质环境小得多。 A. 错误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

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要求使用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对不使用电子交易方式的贸易不予受理,也使得中国在这方面加快了实施的步伐。2001年6月,金关工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 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 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以下可简称“初步设计报告”)的指导性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任务旨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细化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风险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主要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同)的批复等,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工作并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五)初步设计报告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有较大变化,其调整投资未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须以独立章节对变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论证;对超出批复额度范围的,应报请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二、格式和提纲 初步设计报告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016211085.html,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探讨 作者:朱旭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成效日趋显现,各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和水平 逐步提高。在加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应用、创新社会管理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论述电子政务的内涵特点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并就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发展策略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为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政府、开放政府、政府2.0和政府微博等概念和应用层出不穷。我国的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成效日趋显现,各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特点 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电子政务已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电子政务使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使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重构了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便于企业和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当前的成就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了飞速进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已经越过了初步发展阶段,正在由普及阶段向深度阶段转进,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2002年以来,我国 电子政务的网络和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业务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是各建设单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大了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强化业务应用的先导性,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各部门注重发展模式的创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基本都处在控制阶段的中期,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向集成阶段迈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也符合这一阶段的诺兰模型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不够明确和规范 实施电子政务,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是先要做好总体规划。而我们的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经历,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各级政府没有办法在先做好充足的整体规划,然后再实施电子政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千差万别,这必然导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协调难度加大,建成以后也难以有效的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 管理体制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跨部门、跨地区、中央和地方间的协调,主要依赖国家领导小组开会协调以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间的协调。在一些先进国家,往往在最高决策层之下,设立常设的协调机制,如美国的首席信息官(CIO)委员会,加拿大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CIOB)等制度,而我国于2008年成立的工业信息化部,机构设置层级过低,其职能注重产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很难担当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的重任。 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投资的热点,中央和地方投入巨大。2011年,思林博德市场咨询(Springboard Research)在报告“中国政府相关客户的IT购买行为研究”中预测中国政府相关客户(包括政府部门、医疗保障、教育部门等)在IT投入上超过428 亿美元,这占中国大陆总体IT支出的43.7%。 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等机制,电子政务项目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审查、监督、评价以及对技术需求的深入有效审查,导致电子政务重建设,轻服务,超前购买贵重设备、软硬件设备更新不断,追求建设独立体系不愿集中共享等现象存在,造成巨大浪费。 电子政务对内办公效率有所提高,对外公共服务仍旧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被提高到作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途径的高度。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等对内办公为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中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课程作业题目:中国的电子政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月日

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字:信息化;效益化;功能化;整体化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主线展开的。具体来说,我国 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在国内引起热潮,政府机构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随着PC的普及政府机关也逐渐适应了 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等新工作方式。 1.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 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 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3.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截至2001年1月底,以https://www.sodocs.net/doc/b016211085.html,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 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整体发展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 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线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两者为中国电子政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对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推进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 理暂行办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55 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3 解决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发展战略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战略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 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分析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分析 北京时代远景信息技术研究院庆怀韬 一、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的共性特征 1、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各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都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各国政府根据国家身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美国、新加坡、英国、韩国等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均设立了专职机构,由这些机构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规范各部门行为,引导政府的服务方式。 2、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手段 表面上,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质则是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全方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各国电子政务均贯彻“以公众为中心”,不能偏离为公众服务这一目的,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便于公众接受服务为理念。 二是实现互联互通,加快业务流程整合。电子政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形成四通八达甚至是超越时空的信息流。国外发达国家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后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面向公众,以公众满意为目标;以服务项目(事务)为中心,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 3、通过标准化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 国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电子政务实施的一体化、标准化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它将业务环节有机的连接起来,并为业务的协同提供技术准则。 4、顺应形势,充分应用新技术 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以云计算为主要途径,提高数据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利用效率,提高IT服务的扩展性,并逐步将现有的应用迁移至云平台,减少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从传统的队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的重视转换为对服务质量的关注;积极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推动本国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问者:黄林若-一级最佳答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分析了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状况;总结了这些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府方面的先进经验;从发展历程、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并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促进中国电子政务健康良性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中国一、引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信息网络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亦是大势所趋。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政府管理领域,各国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电子政府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推动了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都还处在初级阶段。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中国电子政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迫切需要理性地认识这些问题,将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方面积累的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尽快突破发展瓶颈,使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务调查报告》[1],从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和电子化参与两个方面对18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和评估。从排名来看,韩国发展迅猛,一举超越2008年的前3名瑞典、丹麦和挪威,从第6名上升到第1名,令世人瞩目。韩国政府从1987年起就开始进行公共事务计算机化的试点,同时大力推进

全社会的信息化,扶持IT产业。1995年,韩国政府制定了KII(Korea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到1996 年,韩国已在行政、金融、不动产管理、国民信息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电算化和自动化管理。2001年,韩国成立了专门的电子政务特别委员会(SCEG),并投人2903 亿韩元用于连接公共数据库和简化电子政务系统。韩国还成立了由著名专家和政府高级首脑组成的电子政务专门委员会,指导和规划韩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要创建世界领先的政府服务体系,实现“任何公民在任何地点通过单击鼠标即可获得满意 二、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综述 (一)韩国:将公民需求视为政府要务,一切以服务为中心 ⒈韩国发展电子政府的举措 2010年4月,联合国发布了《2010年度全球电子政府服务”的建设目标。韩国政府构建了“唯一视窗电子政府”服务平台,为公民在线提交政府服务申请文件、查询政府信息服务提供了简易有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质量和公民的满意度。同时,政府和各公共服务机构通过该平台共享各类相关重要信息,大大减少了冗余的行政流程。2001年,韩国通过了《缩小数字鸿沟条例》、《保护主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关于推进行政部门的信息化以实现电子政府的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为政务信息化创建了完善的立法保障。 ⒉韩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经验 ⑴政府支持2001年,韩国政府特别设立了电子政府特委会(SCEG)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附件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他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的成就及不足,以期得出相关有效的策略为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电子政务1-3答案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可以划分为G2G、G2B和G2C 三种。 2、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是政务信息公众网 3、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是:以公众为中心 4、电子政务环境中政府管理模式的特征呈现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等一系列特征。 5、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以电子 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二、名词解释1、三网一库:机关内部办公网(内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络(专网)、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外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2、办公自动化系统: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办公人员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化办公用品等先进设备结合起来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3、数字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三、简答 1、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有哪些?答:(1)提高政府决策水平;(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3)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几个阶段:答: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1、办公自动化系统、2、专业领域信息化、 3、政府上网工程实施, 4、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四、论述 1、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答: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民主理念、法制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 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文化理念、形象理念等12个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机遇.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治国所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直接产物.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管理效率,监管能力和为公众服务水平,而且对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信息产业的整体繁荣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及原因 答: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务的领军者,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子政务组织体系和工作程序。 美国的电子政务项目是由美国总统管理委员会领导,由总统行政办公室与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两个部门联合执行的,但主要由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负责。其中,专设一个副主任专门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日常事务。副主任直接对主任负责,主任则向总统管理委员会报告事务进程以及获得相应的批准。 政府还建立了信息主管制度,联邦政府的首席信息主管兼任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的的第一副主任,政府各部门也设立直接向部门主要领导报告的CIO,并设有专门的办事机构。 总统管理委员会是联邦政府转型为电子政府的关键部门,但是总统管理委员会也关注政府机构间的组织和程序的变革,促进以公民为中心的改革,这与电子政务项目的宗旨是一样的。为了促进这种变革,CIO委员会在来自其他联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下形成“业务指导委员会”,关注E-Gov的四大业务,即G2C(政府向公民)、G2B (政府面向企业)、G2G(联邦政府与其他政府间)和联邦政府内部的效率和效力。 为了实现总统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倡议,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组织成立了跨机构的电子政务特别工作组,以制定实施总统倡议的战略规划。工作组由来自联邦政府各部门的80名代表组成,OMB主管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副主任担任工作组组长。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创建一个联邦政府业务体系结构的清晰框架。这个框架详细描述了联邦政府与公民互动的过程、政府履行的各种功能与各类业务以及关键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认为,电子政务的关键是建立,让公民以简便的方式获得服务,这样才能通过电子政务来改变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方式。 因此,根据对联邦政府机构体系结构的彻底分析,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建立了联邦电子政务体系架构(FEA),全面描述各个组织机构的职能,这些职能是如何实现的,信息技术如何支持这些职能的实现。联邦电子政务体系架构建立了一组标准化的核心技术模块,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收集和分析整个联邦政府的业务和数据体系结构的有关信息,以便确定新的电子政务计划,剔除重复建设项目。FEA作为一个以业务为中心的框架,使得预算办公室和联邦各个部门可以控制、分析、评估电子政府建设投资,同时有助于政府部门间横向整合以及各级政府间的纵向集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