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

一、《荀巨伯探友》

【原文】

荀巨伯(1)远看友人疾,值(2)胡贼(3)攻郡,友人语(4)巨伯曰:“吾今死矣,子(5)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6)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7)何男子,而敢独止(8)?”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9)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10)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11)而还,一郡并获全(12)。(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

(1) 荀巨伯:汉桓帝时颖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2) 值:适逢。 (3) 胡贼: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4) 语:告诫,对人说。 (5) 子:尊称,相当于“您”。 (6) 败义:败坏道义。 (7) 汝:你。 (8) 止:停留不走。 (9) 委:抛弃。 (10) 相谓:相互议论。 (11) 班军:调军队回去。(12) 获全: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13) 相视:看望你。 (14) 一:整个。 (15) 独止:一个人留下。(16) 无义:不懂道义。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点睛之笔: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赏析】

《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栩栩如生。语言简洁,明快。

【道理启发】:

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精练】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解释粗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1)友人语巨伯() (2) 子令吾去()

(3)败义以求生() (4)贼既至()

(5)不忍委之() (6)遂班军而还()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

4.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5.文中点金之笔是哪句?

答:

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答:

【答案】1、“友人有疾/不忍委(抛弃)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1)告诉,对……说 (2)让,叫 (3)破坏 (4)不久 (5) 抛弃 (6) 于是

3、荀巨伯重义轻生,胡人羞愧自退。 4.参考:舍生取义、忠于友情。

5.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6.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原文】

管宁,华歆(xīn)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②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仍掷④去之。又尝⑤同席读书,乘轩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⑦,华废书⑧出观⑨。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②共:一起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去:抛去。⑤尝:曾经。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⑧废书:放下书。废:停止。⑨观: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⑾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看到了管宁的神色之后又扔了它。后来,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官帽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再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道理启发】

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精练】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的一个人。

三、《王祥事后母》

【原文】

王祥①事②后母朱夫人甚谨③。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④好,母恒使守⑤之。时⑥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⑦之。值⑩祥私起⑧,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⑨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事:对待、服事、侍奉的意思。题目就是:王祥服事(或侍奉)后母。

③谨:谨慎,小心。④殊好:很好。殊:很,非常。好:美好;优良。

⑤守:守护。指防止风雨鸟雀糟蹋。⑥时:有时。

⑦暗斫(zhuó):偷偷地砍杀。⑧私起:因上厕所而起床。

⑨憾:因……而遗憾。⑩值:正当

【译文】

王祥对待他的后母朱夫人非常谦恭谨慎。家里有一棵果树,据说是李子树,果实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着,不能让一颗果实掉到地上。因此遇到刮风下雨之时,王祥就会奔向果树,抱着果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王祥曾经在别的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前往,准备暗中砍死王祥。正好那时王祥起床,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等到王祥回来,知道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因而跪在后母面前请求一死。后母于是终于被王祥所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道理启发】

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精练】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殊()(2)使()(3)值()3. 翻译下面的句子。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 文中分别表现了王祥、后母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

1.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2. (1) 特别(2)派(3)正赶上、正值

3. 王祥曾经在另一张床上睡觉,他的后母躲在暗处想杀死他。

4.王祥遵母命守李树;王祥请死宽慰后母。

5.王祥:孝顺。后母:尽管恶毒尖刻但最终被感动。

四、《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原文】

华歆、王朗俱①乘船避难②,有一人欲依附③,歆辄④难之⑤。朗曰:“幸尚⑥宽,何为不可?” 后贼⑦迫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⑧,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⑨,宁⑩可以急相弃11邪?”遂携拯12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1.俱:一起

2.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3. 依附:跟从

4. 辄:就

5. 难之:对此事感到为难。 6、尚:还 7、贼:敌人8、疑:迟疑;犹豫不决。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9、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10.宁:难道 11. 弃:抛弃。 12. 拯:救助。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这件事情)判定华歆和王朗二人品德的优劣。

【人物分析】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重守承诺,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则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道理启发】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精练】

1.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开始犹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坚持不舍此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王朗开始欲携此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欲舍此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你帮助而又损害到你自身利益的事,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难道(或“怎么”)能够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呢)? 2.贼将至。

3.怕贼来追已经接纳,不应放弃地方尚宽贼已追来

4.如大公无私,舍弃自身利益,帮助他人。或动脑筋想妥善的办法,既帮助了别人又不损害自己的利益。

五、《范宣受绢》

【原文】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③,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④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⑤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

①范宣:字宣子,晋时人。少好学,家贫,躬耕不仕,以讲论为业。

②挑:挖。③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孝经》中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④韩豫章:韩伯,字康伯,曾任豫章太守。⑤巾军(k ūn ):裤子。【译文】

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有人问:“疼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

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后来,韩与范同车出游,韩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道理启发】

突出范宣廉洁俭省的品格

【精练】

1、有人说,范宣不接受二丈帛绢可全廉洁声誉,也有人说,范宣接受了二丈帛绢后,这样的廉洁才有些人情味,也似乎更完美真实些。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答:我认为范宣为人廉洁人人皆知,不接受反而不给韩伯面子。

他只接受二丈帛绢,既保住韩伯的颜面,有保全廉洁声誉。

六《殷仲堪既为荆州》

【原文】

殷仲堪⑴既为荆州,值水俭⑵,食常五碗盘⑶,外无余肴,饭粒脱落⑷盘

席间,辄⑸拾以啖之。虽⑹欲率物⑺,亦缘⑻其性真素⑼。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⑽方州⑾,云我豁⑿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⒀其本!尔曹⒁其存⒂之。”

【注释】

⑴殷仲堪:东进人,能清淡,善著文,为孝武帝所重,曾任荆州刺史。

⑵水俭:因水灾而歉收。俭:荒年。

⑶五碗盘:一种孝星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五个碗组成。

⑷脱落:掉在。⑸辄:就。⑹虽:虽然。⑺率物:有心为人表率。⑻缘:因为。⑼真素:生性朴素。

⑽受任:出任。⑾方州:指一州的长官,刺史。

⑿豁:舍弃。⒀损:抛弃。。⒁尔曹:你们。⒂存:记【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盘,再没有别的

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

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以为我出任一州刺史,

就认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现在我对待物质生活还是像从前那样简朴,

没有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因为地位高了就变根本呢!你们

要记住这个道理。”

【道理】

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

【精练】

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既为荆州() 2虽欲率物()

3斗折蛇行() 4圣人非所与熙也()

(2)与“勿以我受任方州”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欲辱之,何以也?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辄拾以啖之D.全石以为底

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停顿。(1分)

云我豁平昔时意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四.文中殷仲堪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1)已经、虽然、像北斗星一样、同“嬉”,开玩笑(2)B

二、云我/豁平昔时意

三、(1)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

四、勤俭节约、不忘根本、以身作则(达到2点即给全分)

七、《孔文举年十岁》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1.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的称誉

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 2.既:已经。3.奕世:累世。4.了了:明白,聪明。5.踧踖:局促不安。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

【赏析】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精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仆:指我(李元礼)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太中大夫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不是指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②人以其语语之。: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陈韪听,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孔融用他的话反问陈韪,“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不仅夸奖他小时很聪明,而且也讽刺他长大了却没有什么才情,运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原文】

孔融被收⑴,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⑵,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⑶罪止于身⑷,二儿可得全不⑻?”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⑸有完卵乎?”寻⑹亦收⑺至。

【注释】

⑴收:逮捕,拘禁。⑵琢钉戏: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

⑶冀罪止于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已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冀:希望。

⑷身:自己一人。⑸复:助词,表反问语气。⑹寻:不久。

⑺收:动词活用为名词,代指执行“收”这一动作的人,这里指差役。

⑻不(fǒu):通"否",表疑问语气。

【译文】

孔融被捕时,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孔融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这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他们的生命?”两个孩子慢慢地走进来说:“爸爸,难道你见过倾覆了的鸟巢中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抓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成语】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也可以使用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相同的成语巢覆卵破,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短文中心思想】

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不能乱了阵脚

【精练】

一、解释句子

1、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2、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二、问答

3、写出本文的成语,并说出它的比喻意?

【答案】

一、1、意思: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

2、难道你见过倾覆了的鸟巢中还有完整的蛋吗?

3、答:成语为“巢覆卵破”,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

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现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

不能幸免。

九《咏雪》

【原文】

谢太傅⑴寒雪日内集⑵,与儿女⑶讲论文义⑷。俄而⑸雪骤⑹,公欣然⑺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⑻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⑼。”兄女

曰:“未若⑽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⑴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家庭集会。⑶儿女:指侄子辈。⑷讲论文义:谈论诗文(论:讨论)⑸俄而:不久,不一会儿。⑹骤:急速,大。⑺欣然:高兴的样子(欣:高兴;然:......的样子)⑻胡儿:即谢郎,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⑼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⑽未若:不象不如比不上。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这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精练】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两个关于雪的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ùzhòu nǐxù

2.D

3.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像什么?”

4.“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示例:第二个

比第一个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十《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⑴友期行,期日中⑵,过中⑶不至⑷,太丘舍去⑸,去后乃至⑹。元方⑺时年⑻七岁,门外戏⑼。客问元方:“尊君⑽在不?”答曰:“待君⑾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⑿哉!与人期行,相委⒀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⒁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⒂;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⒃。”友人惭⒄,下车引之⒅。元方入门不顾⒆。

【注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人(现在河南太丘)

⑴与:和期行:相约同行。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

⑵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⑶过中:过了正午。⑷至:到。⑸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⑹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⑺元方:即陈纪,字元方,是陈寔的长子⑻时年:这年(那时)。

⑼戏:玩耍,游戏。

⑽尊君在不(fǒu):您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⑾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⑿非:不是。

⒀相委而去:丢下别人而离开。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放弃,抛弃。⒁家君:家父。⒂信:诚信,信用。

⒃礼:礼貌。

⒄惭:惭愧。

⒅引之:拉住(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⒆顾:回头看。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启发】

做人要言而有信,信守诺言,守信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1.放弃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十一《郑玄赠稿》

【原文】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注释】

1 欲:想要。注:注释。尚:还。未:没有。成:完成。

2 行:在路上,外出。遇:相遇。先:先前良久:很久。

3 就:接近,靠近,趋向

4 向:从前,往昔

5 遂:于是

【译文】

郑玄要注释《春秋左氏传》,还没完成,就在外出时和服子慎(服虔)在客店里相遇了。他们先前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外面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很多见解和自己相同。郑玄就到车上和服子慎说:“我也早就想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刚才听了你的话,与我的想法很相似,现在就把我的注释全部给你。”于是就有了《服氏春秋注》。

【人物评价】

郑玄无私奉献,与同类文人心心相犀,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十二、《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①。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②。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④!”帝深有惭色。

【注释】

①义帝:魏文帝曹丕,曹操的儿子。东阿王:曹植,字子建。

尝:曾经。令:命令。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

③”其(qí)在”句:大意是,豆桔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惭:惭愧。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赏析】

本则故事写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为了加害亲弟弟曹植,不惜下令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行大法”(即判死刑),可见曹丕是多么狠毒。但曹植“应声便为诗”诗中既有凄苦含泪的抱怨,又有对皇兄的讽喻,读来实在感人肺腑!所以,连心胸狭隘,残忍自私的曹丕听了这诗以后,脸上也露出了羞耻的表情。

十三《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尝:曾经。与:和。②诸:众多。小儿:小孩。

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先恐后。

走:跑。唯:只有。⑥信然:真是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人物评价】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启示】

我们做事情要向王戎学习,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精练】

解释下面的“之”

1、诸儿竞走取之:

2、人问之:

3、取之,信然:

【答案】:1、李子。 2、王戎。 3、李子。

十四、《何晏七岁》

【原文】

何晏(1)七岁,明慧(10)若(6)神,魏武奇(9)爱之(8),以晏在宫内,因欲(2)以为子。晏乃(3)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4),答曰:“何氏之庐(5)也。”魏武知之(7),即遣还外。

【注释】

(1)何晏:人名。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2)欲:想要。(3)乃:于是,就。

(4)故:...的原因。(5)庐:(简陋的)房屋。(6)若:好像

(7)之:代词,代“这件事”(8)之:代词,代“何晏”

(9)奇:以……为奇(10)惠:通“慧”。

【译文】

何晏七岁,象仙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的房子. 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宫外了.

【赏析】

古有画地为牢的说法。何晏此举真意识向曹操暗示自己不愿被拘禁于宫中。曹操,既爱此子,不忍拂其意,故将他放还。这则故事既说明何晏聪慧,不喜欢宫廷生活的特点。也表现出魏武帝曹操的通情达理。

【精练】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字。

人问其故故:

句意:

何氏之庐也庐:

句意:

即遣还外遣还:

句意:

十五、《陶母戒子》

【原文】

陶公⑴少时⑵作鱼梁吏⑶,尝⑷以坩鱼乍⑹饷⑺母。母封鱼乍付使,反书⑻责⑼侃曰⑽:“汝⑾为吏,以⑿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⒀增吾忧⒁也。”

【注释】

⑴陶公:陶侃。⑵少时:青年时期。

⑶[鱼梁吏]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鱼梁吏,监察鱼梁事务的小官。⑷尝:曾经。⑸[坩(g ān)]盛物的陶器。

⑹[ 鱼乍(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⑺饷:赠送。就是用腌鱼去孝敬母亲。⑻反书:就是回信。

⑼责:责备。⑽曰:说。⑾汝:你。⑿以:用、拿。⒀乃:反倒。⒁忧:担心。

【译文】:

陶侃在青年时期做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人物评价】

陶母清正廉洁,要求儿子很严格,培养儿子的廉洁品质。

【精练】:

1、给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1)反书责侃曰( )

A、反而

B、同“返”

C、反对

D、封好

2)汝为吏( )

A、却是

B、做、作为

C、为了

D、成为

3)乃增吾忧也( )

A、于是

B、做、作为

C、表转折,反而,反倒。

2、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答案】

1) B.这里的“返”意思不是返回,而是退回了。

2)B.这里更好的解释是“作为……”。

3)C.这里的“乃”不表承接,表转折。

2、陶母清正廉洁,要求儿子很严格,培养儿子的廉洁品质。

十六、《望梅止渴》

【原文】

魏武行役(1),失汲(2)道,军皆(3)渴。乃(4)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6)之(7),口皆出水。乘(8)此得及前源。

【注释】

(1) 行役:带部队行军 (2)汲(jī):取水。

(3)皆:都(4)乃:于是(5)饶子:果实很多。

(6)闻:听到(7)之:代指曹操的话

(8)乘:凭借

【译文】

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士兵都很口渴。曹操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除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凭借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二十五课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 与友期》 二十五课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掌握“ 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 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 .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 1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 .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 .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德育目标《世说新语》作为 “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 1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 .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 入门不顾” ,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 1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 “ 入门不顾” 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

合,提高教学效率。3 .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阅读材料、音频文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56 )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设计(一)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知识点梳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咏雪》 一、文学常识 文章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二、重点字音 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差可拟(chā nǐ) 柳絮(liǔ 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三、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公/大笑乐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文言知识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速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因:凭借 8. 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和“撒盐空中差可拟”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②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陈太丘与友期》 一、重点字音 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二、朗读节奏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三、文言知识 (一)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专项复习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重点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

高一国文补充教材-世说新语选

高一國文補充教材-世說新語選 有關六朝士人行為所呈現的風貌,劉大杰說:「他們都在追求各種理想,有的講清靜無為,有的講逍遙自適,有 的講養生長壽,有的講縱慾享樂,有的講田園隱逸,有的講樂天安命,他們的行為理論雖有不同,根本卻一致,都 具有求逸樂、反傳統、排聖哲、非禮法的思想基礎。」而這種風尚即是所謂「魏晉風度」、「名士風流」。 ◎題解 一、世說:是中國古代志人軼事小說的先河,也是記敘軼聞雋語筆記小說的先驅,更是後代記人記事小品文的典範,亦是寫 實文學的代表。無論在文字表達、語言呈現、人物的勾畫都極富藝術價值,不少精練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辭彙,亦有不少事列成為後來戲曲和小說的題材,甚而仿其體例著作新書,亦所在多有。 二、世說新語簡介 ◆名稱: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 ◆體裁:筆記小說。 ◆撰述背景:東漢後,喜品評人物,魏晉又尚清談,助談之書於是興起,世說乃箇中翹楚。 ◆內容:所記多為東漢至東晉二百三十年間高士清談、人物評論和機智對應的故事。共一千一百三十則軼聞瑣事。 ◆體例:全書共三十六門,起自德行(上卷: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終於仇隙,以類相從。依其內容 可大致分為四大類。 (1)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如德行、方正、自新、賢媛等門。 (2)描寫魏晉士人的才能稟賦──如言語、政事、文學、捷悟、夙慧、術解、巧藝等門。 (3)描寫不同人物的情感特性──如雅量、豪爽、傷逝、任誕、簡傲、棲逸、輕詆、假譎、儉嗇、忿狷、讒險等門。 (4)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如寵禮、排調、棲逸、企羨、規箴、容止、仇隙、紕漏、黜免、輕詆等門。 三、筆記小說:文言小說中的一種。篇幅短小,缺乏完整結構和具體描繪,類似後來的「筆記」,故稱筆記小說。 四、清談:魏晉時士大夫專門研究討論玄理,內容以老莊思想為主,不涉現實實務,時人稱為「清談」。 ◎世說新語的文學特色 一、善於塑造人物形象 世說中所載人物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所載事跡也是根據相關史籍和舊聞纂輯、提煉而成,並非編撰者的杜撰。 世說就其總體上講不是虛構的,但其中又有虛構的成分,例如: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雖早經前人證明為虛構,但向來膾 炙人口,影響世道人心極大。編撰者雖未親見其事,卻仍能以傳神之筆作細緻生動的描寫,其中顯然有合理想像和創 造的成分,為其價值所在。 二、通過對比刻劃人物 漢、魏、兩晉盛行人物品鑑之風,而人物品鑑又往往通過比較來對照其特點和優劣。例如: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 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第十三 則) 三、抓住個性化的言行以摹寫人物的神韻 摹寫人物,狀其形貌容易,寫其精神則難。世說中往往通過一、二特異的言行,使人物在簡短的篇幅中瞬間神情 躍然,氣韻生動。例如:著名的王羲之「坦腹東床」的故事。王羲之與眾不同的舉動,恰顯示了他那種率性任真、自 然曠達的神情氣韻 郗太傅(按:即郗鑒)在京口(今江蘇省丹徒縣),遣門生與王丞相(按:即王導)書,求女。丞相語郗信(按: 晉人稱使者為「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咸自矜持。唯有 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雅量第十九則) 四、簡約玄澹的語言風格 魏、晉時期的玄學家們探求玄理,講究玄虛澹遠,不落言筌;世說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清談之書,其中有大量名 言雋語,記錄了魏、晉名士清談論辯的言辭吐屬,其敘述語言可歸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资料

精品文档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9无奕女:指谢 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10(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11(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 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 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咏雪 教案

为《世说新语》咏雪教案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雪。 师:结合谜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检查字音的朗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世说新语》选篇教学教材

《世说新语》选篇

《世说新语》课外古文选篇 1、《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当斯⑤之时,桂树焉⑥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②荷:担负,承受。③阿:山脚。④沾:浸润。⑤斯:这⑥焉:怎么 【翻译】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启示】 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2、《割席分坐》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启示】 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有机会成才。 3、《王祥事后母》 王祥事①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②好,母恒③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④之。值⑤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⑥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注释】 ①事:侍奉,服侍。②殊:很。③恒:常常。④斫:砍杀。⑤值:正逢,恰巧遇到。

《咏雪》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等美德。重点字词释义,理解句子。 一、情景导入 李白把天上的月亮比作“白玉盘”,可有人却比作大饼,或许是因为饥饿的缘故吧,不过其中的审美情趣相差可就太远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看看两个孩子对于“雪”分别有着怎样的比喻,谁的更有韵味? 二、自学互研 1.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文体常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3.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谈与逸事。 4.生难字词 (1)字音 骤(zhòu)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 重点词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停顿、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朗诵) 2.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含答案)(最新整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临川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所选两则中,《咏雪》出自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古今异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②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③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④相委而去(古义:今义:) ⑤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⑥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1.而: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车引之 (4)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三.其它重要词语 1.《咏雪》 ①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 ①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翻译: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翻译:

世说新语(精选)

阅读伴我行?文 【编者按】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人生就是一场生命的修行;阅读,有你相伴,我们的旅程将会异彩纷呈!《世说新语》选读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郡的行政长官。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白:陈述;禀报。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廨(xia):官署;衙门。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立即;就。②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①,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②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③,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④。《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因:于是;就。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②嗤(chī):讥笑。③左右:帮助。④所以:缘

《世说新语两则》译文

《世说新语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不久,一会儿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才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

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顾:回头看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考点概括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复习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 1、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令郎⑦老朽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之:代词,他 ③乃至乃:才 ④则是无信则:就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 ③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 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

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1、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4、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世说新语》选篇

《世说新语》课外古文选篇 1、《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当斯⑤之时,桂树焉⑥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②荷:担负,承受。③阿:山脚。④沾:浸润。⑤斯:这⑥焉:怎么 【翻译】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启示】 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2、《割席分坐》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启示】 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有机会成才。 3、《王祥事后母》 王祥事①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②好,母恒③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④之。值⑤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⑥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事:侍奉,服侍。②殊:很。③恒:常常。④斫:砍杀。⑤值:正逢,恰巧遇到。 ⑥憾:因……而遗憾。 【翻译】 王祥对待他的后母朱夫人非常谦谨。家里有一棵李子树,果实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着,不能让一颗果实掉到地上。有时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王祥就会奔向果树,抱着果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王祥曾经在别的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前往要偷偷砍死王祥。正当那时王祥起床了,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等到王祥回来,知道了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因此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她杀死自己。后母于是被王祥所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世说新语两则

谢道韫 来自于唐释法琳《辨证论》卷七注引《晋录》云:“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丧二男,痛甚,六年不开帏幕。[2]《晋书》说谢道韫字道韫,《晋录》说她名韬元,《谢珫墓志》又说她字令姜。[3]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5] 才情 谢道韫的才智不仅表现在诗文方面,也反映在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6] 婚后生活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晚景凄凉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3][6] 2文学成就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9]。《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10],《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3家庭成员 谢道韫出生于陈郡谢氏家族,其家在谢玄时代已经成为江左高门,号称“诗酒风流”。谢道韫生父为安西将军谢奕,母亲阮容,乃阮籍、阮咸族人。有弟弟谢寄奴、谢探远、谢渊、谢攸、谢靖、谢豁、谢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