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1、概况:

1.1目的任务

了解该矿区的地层、构造、变质岩、岩浆岩及矿(化)体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1.2交通位臵及自然地理

普查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行政区隶属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管辖。且末县至民丰县有公共汽车经过三十八团行驶道路为国道(315),三十八团通往奥依亚依拉克乡无公共汽车通行,现奥依亚依拉克乡乡政府驻地已搬到三十八团;三十八团南行驶32km是石门水库此路段为一般公路;石门水库至奥依亚依拉克乡67km为一般路(非四驱车难以通行);奥依亚依拉克乡至普查区30km是仅有的一条砂石路,途中经过4条雪山融化形成的河流,夏季雨水来临时无法通行,雨停后一天可以通行;该砂石路距普查直距5km,此路段需步行。交通情况较差。

区内自然地理环境属昆仑山中山带,平均海拔3000米。地形起伏大,切割深。气候属暖温带,年均降雨量仅9.2毫米,为极度干旱的荒漠气候。最佳野外地质工作时间为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上旬。

且末县地域面积约13.68万Km2,人口数量约5.6万人,主要为蒙、汉、维吾尔、回等民族,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区内工业除粮、油等食品加工外,采矿业在近年逐步发展,涉及的矿种包括石棉、金、铜、铁等均有。

普查区属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有野驴、野牦牛、棕熊、狼、雪豹、羚羊、猞猁、黑顶鹤和雕等。野生药材有雪莲、甘草、麻黄草等。区内无常住人口,仅每年夏季有少数游牧民和采金者在区内活动。所需一切生活和工作物资均需从且末县或民丰县及外地供给。

1.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本地区大部分较正规和较深入的地质调查是在解放以后进行的,工作程度均较低。

1、第一区调队在1971年和1982-1985年期间,完成了本区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从1958年至今,先后有和田地质大队、第二地质大队、第十地质大队做过北纬36°以北山区的1:5万-1:20万比例尺的路线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工作。在以上各项工作中,配合地质测量还有不同比例尺的重砂、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基岩光谱等化探工作。

3、2011年由新疆乌鲁木齐金辉永福矿业有限公司对该勘查区进行了1:10000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主要投入工作量:详见表1-1

完成工作量表表1-1工作项目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百分比备注1:10000地质草测km211.33 11.33 100

1:2000地质剖面km 3.00 3.4 113.3 化学拣块样件25 16 64

岩矿鉴定样件20 30 150

基岩光谱样件10 0 0

组合分析样件 5 0 0

Au、Ag、Cu、Pb、Zn、Ni、Co、Cr、

As

(2)投入费用约22.94万元。(3)取得的主要成果:

a、通过1:10000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查明了超基性岩的分布范围,初步查明了超基性岩在测区中部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多呈断块状、岩片状产出,初步查明了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带)的分布范围及其与铜(镍)矿化的关系。

b、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发现并初步评价铜、镍矿(化)点1个、铜矿化点2个。圈出的矿(化)体一般呈透镜状、囊状、细脉状产出。由于第四系风沉砂土层覆盖较大,其规模目前尚不明确,但局部矿化较强,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扩大其规模。

c、铜(镍)矿(化)体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初步认为韧性剪切带为后期富含矿质的中低温热液提供了空间和通道,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在构造成矿有利地段形成铜、镍矿(化)体。

d、初步查明了普查区矿化与构造及蚀变的关系,对于地质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普查区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一套华力西期超基性岩,普遍遭受后期构造影响,在破碎带处形成了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及糜棱岩等动力变质岩石,伴随有强烈的蛇纹石化、碳酸盐化、滑石化等蚀变现象。测区矿化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化主要产于破碎带及其两侧,与此相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矿化则主要为镍矿化、孔雀石化等。

e、普查区位于下马里克-上其汗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该带发现多处锌、铜、铅、金、砷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金、铜等矿物重砂异常,铜多金属矿化普遍。本次工作成果也反映出普查区铜元素在韧性剪切带内的富集特征,对寻找铜(镍)矿产具有较好的前景。

(4)本区矿产勘查工作不多,巴州地区矿业还不发达,虽然在古代就对玉、金、铁、铅、硫和建材矿产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开采,但总的情况是水平较低时断时续。

至今,煤矿、玉石和石灰岩建有矿山,但固体矿产只限于个体分散进行,既未形成规模,也无稳定的生产组织。有一些矿产如水晶、宝石、磨料砂石、明矾石、硼砂等,当地居民或牧民零星开采自用或出售,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透露产地或假称从外地运来。因此,已开发的矿产要比有资料的矿产多,是有找矿远景的开发区。

1.4完成实物工作量

1.4.1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10000地质填图重点主要目的了解矿区地层、构造、变质岩、矿化带。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结合追索法进行。对矿体分布地带地质观测线距和点距适当加密,其它地段地质路线间距适当放稀,点间距适当放大,共定地质观察点163个,其中70%为界线点,薄片11件。填图所定地质点均采用手持GPS卫星地位仪定位,其中39个点控制矿化带顶底板界线和重要地质界线点采用Trimble 5800 GPS测量仪定位。手持GPS精度可以达到4m,双频GPS精度可以达到0.1m,填图工作点精度达到普查工作程度的要求。填图面积:6.26Km2。

本次地质草测的工作由于地形切割深、覆盖厚岩石出露情况差,只能沿着山脊才能对地质情况进行观测。

1.4.2矿区地质

1.4.

2.1地层

工作区研究的主要地层,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主要出露的岩性;灰紫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灰紫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岩屑砂岩及第四系。

1.4.

2.2构造

工作区位于昆仑北缘大断裂之南部,区内以断裂构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北东—南西向断裂,呈较大规模横贯于普查区的中部,构成辉橄岩、辉石岩等之界线,断裂以压性断裂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片理化带,构造带内次级断裂也极为发育,其构成岩块之间的界线。除中部较大规模断裂外,在构造带内发育有较多小

规模断裂,也以近北东—南西向为主,主要表现为张性裂隙,规模大小不等。

普查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南西向大规模断裂为特征,尤其在中部,辉橄岩均呈岩片状产出,多表现出韧性复合断裂的特点,岩石普遍表现为片理化特征。

根据断裂在区内的分布特征,将断裂划分为近F 1、F 2二组断裂。其中F 1为矿区的主构造北东—南西向,主要以韧性剪切带为特征,大量发育基性、超基性岩岩片(块),并出现强片理化特点;带内大量发育有基性、超基性岩片、岩块,块体之间均表现为断层接触,韧性变形、片理化强烈,岩块(片)呈透镜状、豆荚状、似层状、不规则状,其岩性主要为辉橄岩,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见有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局部还伴有黄铁矿化、孔雀石化等矿化蚀变。倾向向南、倾角为中高倾角为主(131-145?∠65?-69?)。沿断裂面有时可见擦痕,两侧常发育节理,成矿与该期断裂密切相关。Ⅰ号铜、镍矿化体产于该构造带中。F 2断裂构造带分布于普查区的中东部,为矿区的次期构造,对矿区的地层、主构造拦腰截断平行位移,带内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见有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等,倾向向南、倾角为中倾角为主(105-118?∠33?-42?)。

1.4.

2.3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以动力变质为主,动力变质岩仅沿构造带及两侧发育,主要有角砾岩和(初)糜棱岩。普查区断裂较为发育,断裂主要被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充填。碎裂岩通常发生在受张性断裂作用的基性、超基性岩石中,其组构特征基本一致,均呈碎裂结构,碎块大小不一,碎块之间常被细小碎块和磨细物质以及硅质、碳酸盐质和氧化铁质等充填,有时发育有明显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脉体并深入到碎块中。角砾受构造应力作用常发生规模不等的位移,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圆化。角砾大小不一,成分相对复杂但基本上与断裂通过的岩石保持一致,角砾间被同质细碎物和少量石英脉、泥质充填。脆性断裂带由强劈理化碎裂岩、断层泥等细粒碎裂岩类岩石组成。

糜棱岩主要发育于中部变形带的两侧,变形强烈,矿物定向明显,片理化极

强,风化后呈厚数毫米的薄片状,其成分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还有蛇纹石、及少量硫化物等成分。

1.4.

2.4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期超基性岩,主要呈岩株状、岩滴状。超基性岩产于工作区的北东部和南部,主要为辉橄岩、蛇纹岩、辉石岩。主要岩性特征如下:(1)辉橄岩

岩石呈浅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绢石(斜方辉石)、蛇纹石(橄榄石)、铬铁矿等组成,其它成分微量。辉石以顽辉石为主,呈半自形状,粒径0.2-0.7m,多已绢石化,局部有残留,含量8-12%;橄榄石呈半自形状,粒径一般为0.7-1.5mm,基本已蛇纹石化,有磁铁矿微粒析出,含量85-90%;磁铁矿呈半自形状,粒径0.02-0.03mm,含量1%左右;铬铁矿边部呈半透明褐色,半自形状,粒径0.15-0.6mm,含量1%左右。岩石具较强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蛇纹石化特征,常蚀变为蛇纹岩。

(2)蛇纹岩

主要见于超基性岩体内断裂破碎带附近,呈条带状分布。

蛇纹岩一般呈灰白色、浅灰色,风化强烈,结构松散,外表呈土状、砂土状、碎石状,除强烈的蛇纹石化,还伴随有较明显的碳酸盐化、高岭土化。岩石中所见矿物,蛇纹石占90%以上,残留有少量的橄榄石、辉石等矿物,还见有少量副矿物,如铬铁矿等。原岩为橄榄岩、辉橄岩类,但由于风化太强烈,无法恢复原岩结构构造。

(3)辉石岩

主要见于超基性岩带的中部,一般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团块状,与超基性岩之间成相变关系。岩石中常发育有微细裂隙,沿裂隙面及其两侧有时可见较明显的黄铁矿化现象,相邻勘查区在该类型中所采集样品中镍含量偏低,所以本次工作为采集该类型样品。

辉石岩新鲜呈深灰色-灰黑色,一般呈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辉石组成

(>90%),还见有橄榄石等矿物,偶见有少量长石类矿物和金属矿物,如磁铁矿、铬铁矿等。辉石以顽辉石为主,呈自-半自形状,粒径以2-4mm为主,少量可达5-7mm,有时可见晶形纵纹。辉石绢石化较为强烈,以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

1.4.

2.5矿(化)体特征

通过资料收集,图件整理,综合研究,对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化)体赋存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根据所有的地质观测点结果,Cu矿(化)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沿走向出露了100m,局部可见氧化铜(孔雀蓝)。为下一步探槽工作提供了依据。

2、存在问题

该矿区风积层覆盖厚,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工作难度极大(地质工作包括地质草测、物探、探槽等)。

3、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a)地质观察点卡片

b)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c)实际材料图

d)鉴定及测试成果

e)地质图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地质填图小结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地质填图小结 第一章工作概述 1.1目的任务 根据《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详查设计》的要求,项目部地质人员对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开展1:2000地质填图工作,主要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地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水泥用石灰岩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1.2位置与交通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南西231°方位约16km 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21′08″,北纬39°16′06″。距易县—保定公路旁的高村8km,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表1工作区拐点坐标为(北京54) 拐点X Y 1 4351000 38616400 2 4351000 38618100 3 4349100 38618100 4 4349100 38616400 1.3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评述 1959年地质部物探局907队在此区进行了1:10万航空磁测,圈定了涞水-易县航磁异常带。 1959-1964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20万J-50-Ⅱ(涞水)幅区域地

质调查,基本阐明了地层、岩石、矿产特征和构造轮廓。限于比例尺的要求,对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尚待深化。 1973-1975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确定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特征,对区域内矿产进行了叙述,重点矿点进行了检查,是本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料。 总体而言,本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仅为小比例尺的区调、矿调工作,不能满足详查工作的要求,仅能做为基础地质资料。 第二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1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在充分收集、认真研究区域和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踏勘工作和以1/1千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对矿区内的构造、地层、岩性、矿体等的认知,初步确定地层层序和1/2千地质填图工作填图单元。路线布置首先从实测地质剖面开始,再向两侧逐渐展开,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地质观察点用手持GPS定位。结合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2.2本次地质填图工作量 本次1/2千地质填图工作自2012年8月7日始至2012年9月30日完成,共投入地质技术人员六名。观察路线间距按100m布置,共完成地质观测点824个,地质填图面积3.23 km2。 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2 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 外业1/2地质填图km2 3.23 地质观测点个824 内业1:2000实际材料图张 1 1:2000 地形地质图张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 .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 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八、、?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 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对地质填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地质填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地质填图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将矿区或井田范围内的地面地质信息,按一定比例和图式填绘在地形图上或平面图上,形成地形地质图或平面地质图。有的也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都填绘在地形图上,形成综合性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该图是煤炭工业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初步设计提供的必要的地质资料。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一般可分为预查(找煤)、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开展的地质填图工作的项目大同小异利用价值却不一样。一般来说,预查、普查是为煤炭工业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2.5万~1:5万,甚至1:20万(区测)资料均可;详查则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的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5千~1:1万;勘探成果则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千~1:5千。各阶段的要求和要达到的地质研究程度也不一样。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总之,地质填图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地球物理学、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形地貌学、古生物地史学、岩矿学、煤田地质学、测量学、地质制图学等。地质填图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野外与室内

并重的工作。作为一个合格的地质工作者必须能胜任地质填图工作,从地质填图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此项工作绝不可漠然置之,等同一般来对待。 下面谈一下地质填图工作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一、室内准备工作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准备是不能少的。首先是做好室内的物质准备工作,如罗盘、GPS、野外地质包、放大镜、地质锤、卷尺、稀盐酸瓶(13%)、文具、记录手册(或卡片)、通讯工具、照录相器材、标本袋等物件(最好每人必备)。 另外,在室内必须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在接受任务时,要明确填图的目的和任务;所处的勘查阶段,填图的比例尺、面积、工作地点和完成任务的时间等,并要收集、研究填图区及邻区以往的地质工作情况及地质资料。对填图区的地质情况有初步了解。再是要熟悉有关的规范规程,及本次地质填图的设计要求。 二、野外准备工作 1、去野外进行实地踏勘:熟悉填图区的范围,了解填图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行政区划、集市场镇、道路交通、风俗民情、水文气象、矿产开拓等情况。着重了解填图区的地层分布,主要是褶曲及断裂带等地质情况。 2、实测地层剖面:按填图规程和设计要求,实测地层剖面,一般不应少于3条,条件许可应多测为好,通过实测地层剖面,了解地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1、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2、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 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 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 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 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执行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一、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包括正测、简测(正测77%)和草测(正测(65%)三种,不作特别说明时,所有地质填图均指正测。 目前,大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1:10000和1:2000的地质填图,现就这两个比例尺度的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说明。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1:10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了解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区成矿找矿远景。 2、1:2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估算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三、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 (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矿区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构造类型特征及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1:50000~1:25000)等。 b)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矿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矿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图。 e)矿区内的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确定填图比例尺 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一般矿区比例尺为1:10000,矿段比例尺为1:2000。 (3)确定填图范围 a)1:10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区范围,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b)1:2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段范围(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 2 填图准备工作与技术要求 (1)准备地形图 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2)野外踏勘与技术要求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三维地质填图流程总结

一、数据准备 野外路线数据:产状点、地质分界线、分段地质路线、地质点 地形数据:等高线、高程点 地质数据:钻孔数据、剖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 实际材料图数据:地质区、地质界线、地质点 二、数据导入 (1)要导入数据:剖面数据、钻孔数据、地质图数据、等值线数据 (2)各数据导入流程: a)二维填图数据导入 可以使用【数据入库与建模】菜单下面的【地质填图数据入库】选择导入项目的工程文件。其中地形数据中的等高线,野外路线中的产状点,实际材料图中的地质界线要素、面地质要素,以及填图边界都是后期建模中必须用到的数据文件,其他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入的填图数据建议是1:1的比例尺,单位为米的数据,用来构建实际模型。导入数据对话框如下: 图2-1二维填图数据导入对话框

b)钻孔数据导入 利用钻孔数据可以进行约束分区建模,通过修改钻孔生成的钻孔剖面,作 为分区建模的约束条件来使用。三维地质建模的钻孔数据导入,钻孔数据导入 功能配置在菜单【数据入库与建模】下面,点击【钻孔数据入库】,弹出下面的“钻孔数据源”对话框,如下图2-2所示: 图2-2钻孔数据导入 从“钻孔数据源”对话框,我们也可以得知,钻孔数据源有Access、Excel、Oracle三种类型,当我们选择好数据源之后,接下来要给数据源一个GDB存储 的路径,也说明钻孔数据是要存储到HDF数据库里。这里可以添加一个已经存 在的存储钻孔的路径或者通过新建一个简单要素类来存放钻孔数据,接下来分 别介绍它们的操作方式。 (1)点击“新建”,弹出“保存为”对话框,在“名称”里输入一个保存 钻孔基本信息的点简单要素类的名称。将“钻孔基本信息”及“钻孔分层信息”数据保存到MAPGIS数据源中,如下图所示: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目的任务 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 矿区地形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勘探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及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1∶500~1∶10000之间。 二、填图准备工作 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和认真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初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了解矿区地质调查史和矿床开发史,前人工作成果及结论、建议等。 2、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果,编制必要的综合图件,提出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 3、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及基岩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4、编写设计。 三、实测地质剖面 1、总体要求 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 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岩相建造、沉积特点等,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要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以作为工作区(或矿区)统一分层对比的依据。 实测剖面的比例尺视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和地质矿产的复杂程度而定, l∶万至1∶1万地质填图,其实测地质地层剖面的比例尺一般是l∶2000至1∶l000。l∶5000至1:l000的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地层剖面为l∶500至l∶100,若为专门研究某一地段地层的含矿性或进行矿体(层)的物质成分,矿石类型划分,则一般采用l∶100至l∶50比例尺。 2、剖面线的选择 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基岩出露较好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当实测剖面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测制辅助剖面予以弥补。 为了保证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体(层)界线、构造线等若被浮土掩盖,必须用工程予以揭露;其间的岩性变化,应有适当间距的探槽、探井加以控制,必要时可使用浅钻、物化探等多种手段予以配合。 3、剖面的实测 (1)剖面线原则上应是垂直地层走向的一条直线。当遇到地形条件很差的地段,或地层走向发生变化与剖面线夹角小于30度,或剖面两侧地质现象不清楚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揭露,或根据标志层或岩性对比,沿走向方向平移或改变剖面线的方位。 (2)沿剖面方位以地形变化点为导线点,然后沿导线点布置地质点,点位不得超过剖面线应左右一米。详细划分碧性层和记录测量数据,逐层对岩石和矿化特征及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 (3)按相应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凡厚度大于1毫米的地质体必须单独划出,不足此数的标志层、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误差校正。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具备正确的坐标数值。数字化的地形数据是根据扫描的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所以具备的坐标系是一种用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俄罗斯]L.P. Novoselova 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不同水文地质过程和现象进行制图的方法,并就如何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图进行了讨论。 目前,制图学是一门利用曲线或符号模型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利用从其它图件获得的信息编制的新图件,可以被数学模型所用,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空间联系和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对某些地理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图件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始资料,对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制图学还是一种传达、存贮和转化不同信息的方法。制图方法的基础是描述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可利用的制图资料,图件的内容是研究不同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图方法涉及到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方法,例如描述性分析、图形分析工具、数学和统计计算、自动控制和GIS分析等。 制图方法有实践和理论两大分支。实践制图为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制图是一种评价和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开发,人口变化,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制图学产生了分化,而专题地图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最近30年来,专题地图发展非常迅速,制图技术得以提高和广泛地应用。因此带来了针对不同尺度的一系列的基础制图工作,特别是编制了一些复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地图集、地图系列和活页地图。其中一些是已构成国际合作框架结构的图件,如世界自然地理图集、世界地势图、中欧和东欧地下水文图、世界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流量图。 借助于航空和地面手段的发展,可以获得编制专题地图所需的各种资料,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自动化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和系统扩大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对专题地图的需求量。因此,许多地

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推荐-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精品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XX-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

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 2、野外地质踏勘 二、实测地质剖面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 基本掌握: 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 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 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 5、绘制柱状图 6、编写剖面小结 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 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 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7、确定填图单元 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 本阶段主要任务: 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1:10000的地质图 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 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 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 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 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不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