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2.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

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目前学科教学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操作。

(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现行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没有目的要求,也不能说背离了目标,但在目的要求的先进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在目标的实现策略和具体操作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现行的课堂教学,对知识教学、思维开发、能力培养也有比较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体系,但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重在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科学与真善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个人等科学观的教育,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经济、科技兴国等科学意识教育,追求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名利、善于与人合作、有高度责任心等科学态度教育,客观精神、实证精神等科学精神教育,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不断进取、求异创新的科学作风教育,也要有具体的要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也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这不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首要取决于教学内容。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是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件大事。

以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过多地考虑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过分地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

针对以往教材内容的缺陷,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意见就明确指出,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内容体系着力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等学习方式的熏陶,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书本知识和运算、推理技能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诸如储蓄、债券、保险、股票、住房、旅游,乃至家庭开支等,数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再看,自然科学学科与能源和交通、环境和保护、人口与优生优育、营养和健康、资源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极其丰富的面向社会和

生活的教学内容。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的新世纪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影响教学质量较深层次问题的有力揭示。但时至今日,一些学校和教师依然囿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嘴上喊着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不能抛开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以知识教育灌输学生,给学生加负,加压,加班,加点,学生的书包沉重,心理负担和压力更沉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为逆反、心理压抑,其结果导致教者失望、学者沮丧;也有一些孩子上进心很强,学习非常用功.整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即使假日,也是闭门苦读,学得很辛苦,可是其成绩却总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学嘲笑为“书呆子”,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成了真的“书呆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脑疲劳状态下,大脑血管收缩,血液黏稠不畅.供氧不足,脑细胞活力下降。人会感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思维等心智活动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影响到智力潜能的开发。这样的情况下迫使学生学习,只能事倍功半,又谈何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脑疲劳会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尤其是青少年,长期脑疲劳,导致失去自信,情绪低落,精神忧郁等心智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学生行为怪异、荒诞,甚至出现严重后果。这方面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赞成,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虽然我国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偏深偏难偏多,但我国的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学生不仅能够达到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学得很好,有些内容还可提前学,提前教。而目前在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所谓“差生、困难生”,并不在于他们没有这种潜能,而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参与教学的机会少,不能“平等地”像其他学生一样同教师交往。据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提问、答复、要求和评价这四种交往行为中,选择交往对象时,

均在成绩的好坏、地位的高低、角色的不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比较愿意与学生中的干部、地位高者、优等生交往。这种实际情况.只会使“差生”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另外,虽然“差生”在记忆、注意、问题解决、知识背景、认知能力等方面与中等生、优等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得到教师的有意关注和科学的教育,这种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此外,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前,我国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素质低下,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十分突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每一位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新的教育观念应该包括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和整体改革的方法观。整体观即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质量观,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而非单一的某一种素质教育;方法观即方法论,整体改革方法观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整体思维观与正确的整体行为观,处理改革的“一与多”的关系、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教育课题本体结构在全部教育结构中的结构地位及其结构功能作用,对教育课题进行设计与整体实施,实现最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

其次,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师德与观念同样具有对教师教育行为导向的机制作用。正是这一点,决定着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工作成与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与品格。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

另外.还要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能动性的基础上,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还在于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微观层次上,可以有知识掌握与传授模式,技能形成与训练模式,能力获得与培养模式,行为规范的认同与示范模式,态度改变与教化模式等等;从内容来考虑,可以有概念教学模式,例题教学模式.思想方法教学模式等等。宏观层次上,比如说可以有:学习——教授模式,发现——指导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等。对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解,不能仅仅认为它是教师的操作步骤,只含有教师行为,而应该这样来认识它: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又包括教师的行为;既体现学的规律,又要体现教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体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充分反映教依赖于学、学受制于教的学与教的有机统一。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有其特殊意义。其一,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使学生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其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组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系统,有其社会学层面,可作社会学分析;其三,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成员,虽然进入课堂之后,其角色要发生变化,但作为社会系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仍将要保持许多原有社会角色特性。所以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就要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待教学,提倡、重视并建立教学的社会学模式。

江苏省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案例及评析在蓝天下共舞:扬州市东关小学“名校办公校”扬州市东关小学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扬州成立最早的公办学校之一。学校地处扬州历史文化圈的中心,北邻琼花观、汪氏小苑,东邻朱自清故居,近靠东关街、东圈门文化名人故居,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悠久的办学历史,使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学校秉承“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三风”建设,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骄人的教育成果,办学声誉与日俱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优质教育资源怎样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成为新时期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东关小学认真思考并着力破解的问

题。东关小学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是否公平更加关注.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目前的情况下,要解决教育资源的失衡问题,必须实现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教师队伍的均衡、生源的均衡和政府投入的均衡。学校在广陵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把义务教育的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强势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均衡和谐的义务教育。

宏志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民化。为了保障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满足他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意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民化、普及化,2005年学校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开设了“宏志班”,对该班学生给予学杂费、代办费等收费项目的减免,为他们办理相关保险,赠送校服、牛奶和学习用品.让贫困孩子不失学,不愁学。学校建立了完善、独立的宏志班管理体系,从师资配备、硬件设置、资金筹集、氛围营造、培养教育上不折不扣落实了上级“全员建档、全面帮扶、全程跟踪”的政策,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文昌校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化为了让更多普通百姓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2005年8月,我们接管了位于古运河以东的文昌花园小区内的配套小学,成功创办了文昌校区。现在文昌校区拥有和总校一样的师资力量.实行同样严格的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研究制度,学生收费执行同样的公办标准。这一“名校复制”、“名校办公校”的举措,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社会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实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05年11月27日。时任江苏省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视察扬州市时,对东关小学分校进驻社区这一做法大加赞赏,认为这是名校发挥品牌资源的有效扩张。互助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从2005年下半年起,东关小学改变以往“送教下乡”的单线形式.邀请乡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区小学听课学习研讨,感受城区小学不同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氛围,并进行“师徒结对”,打破校际界限,共享教育资源。每学期开学一同交流学校的教学计划,从整体上安排好一学期的交流工作。学校教研活动提前通知对方,组织教师一起听课、评课,一起听讲座、研

讨,感受浓浓的学术氛围。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提高。城市学校的教师切身感受到了农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情操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从而在工作上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一种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其次,进行全方位交流。鼓励骨干教师支教。2006年,我校大队辅导员张倩老师到汤汪小学支教。张倩老师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辅导员,两次获得“区文明职工”称号。自任大队辅导员以来,她产假未满便毅然将双胞胎儿女托付给父母,重又踏上工作岗位;甚至孩子膀臂摔成骨折,她都无暇照顾,一心扑在少先队事业上。在此次支教活动中,她第一个主动报名,支持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一种无私奉献精神感染和带动了身边所有人。她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经常赠送学习用品给孩子,还垫缴代伙费、校服费等。她的举动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张老师被评为“市2006年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区十大巾帼女教师”。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东关小学相信,有了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一定能够尽快地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使广陵区成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并推动学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节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获得的发展机会也不相同。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人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手丁工场中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缩短了劳动时间,使工人有物质条件、时间、精力去从事学习.发展自己。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的唯一方法。”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素质之问的均衡协调发展。个性即人的品质和风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倾向及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二、“以人为本"的涵义

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地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他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他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我们需要围绕这种基本含义,进一步从哲学上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人主要处在四层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层面的关系中具体解读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

第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第三,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第四,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中小学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改革,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摈弃落后的学生观,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剧,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完整个体,

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学生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只要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会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开拓进取,有所贡献。

(三)学生需要尊重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成熟,需要教师严格管教。有的教师总是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要求学生服从自己;有的老师动辄训斥学生、挖苦学生、惩罚学生;有的老师采取高压政策.认为这样可以管住学生。这样的师生观只有使师生关系不融洽、有隔阂、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在专制型教师的教育下,学生的独立人格、进取意识、探索精神以及好奇心和创造力都难得到健康发展。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人格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如果学生的认识不足,要悉心引导;如果学生的看法有道理,要尊重支持。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才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身心愉快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四)学生都有潜力

传统的观念认为听话、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深受影响,以是否听话和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这样的观念限制了具有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潜力的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树立所有学生都值得培养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内在的潜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按照他们在早期表现出的天赋选择适于其发挥才能、天赋的职业。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先人为主的成见,从而把学生定性化,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就

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成就的人。如果我们的教师树立了所有学生都值得培养的意识,那他们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热情和信心,就会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教师的热情和努力就会变成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标就完全有可能实现。

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愉悦琅琊路小学“小主人教育”是教育部向全国推荐的实施“愉快教育”的典型。

上世纪80年代,琅琊路小学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提出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学习的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的教育目标。为实施小主人教育.学校制定了小主人教育的基本原则(自觉性、参与性、选择性、愉悦性),并按低、中、高三个阶段制定了包括主人意识、自主能力、主人翁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指标体系和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定的小主人素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育模式。“小主人教育”使琅小成为一所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专业发展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做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二)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

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水平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如英语教师首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帮助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界。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具备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诊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的需要。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还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它直接可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三)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第一,提高教学能力;第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冲击。广大教师确感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这是教师职后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始终要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的紧迫感,面对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终身学习的意义

1.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有所改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三个方面的挑战。因此.教师要走终身学习之路.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2.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应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终身学习者角色”。只有透过学习.教师才可以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教师才能

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世界。

3.教师终身学习累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教书”。完成教学任务,更是“用教材教学生”.达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育生标准的提升要求教师必须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

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除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研究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性气质,加强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以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智构建。

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没有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科教学中取得理想的绩效。一方面,教师要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成果。教师对学科知识理解的越深刻,在日常教学中越能有效驾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理想额外负担就越轻。

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完善的专业学科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教师胜任本学科教学,而多元知识储备又可为教师的教学和自身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学校教育中.学校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教师加强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扩大边缘学科的把握,提高校本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驾驭能力.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指导作用。“博观而得取,厚积而薄发”。对自己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的适当学习可以拓宽教师的文化思维,可以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更加自信。

4.终身学习提高在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

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成为教学中的骨干;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终身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自己的教学实绩和构建理论研究特色.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胜任教学是基本功夫,驾驭教学是自我提高,研究教学是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创造特色则应当是教师矢志以求的成长目标。

5.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意识

职业责任意识是从事职业活动时遵循道德规范和工作规则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与品德.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教师的职业责任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教师站在三尺讲台.放眼大干世界;对学生培养立足于知识学习的三五年,放眼于人生成长的三五十年。教师的道德引领和文化传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的职业者所不具备的,因此社会对教师寄寓着厚重的希望,对教师工作的评判和教师形象的塑造也就有着近乎完美的苛刻标准,这也给教师的人格塑造和心理世界的构筑带来极大的影响。许多教师就生活在物质条件的清贫、工作压力的巨大、社会评价标准偏失带来的精神痛苦中:孤傲、清高、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就成了社会有些人头脑中教师形象的代名词,这种偏见的根源.在于社会某些方面对教育认知的缺乏和对教师工作的蔑视。

6.终身学习使教师适应实验新教材的教学

在教材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现在所有知识,那是行不通的,迟早会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加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才能因材施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1.教师学习的内容

一是学会学习。在当今社会,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是每一个人未来生活幸福和愉快的保证。

二是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只有接受严格的、高层次的学科教育.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应付自如、得心应手。仅仅接受中等教育和最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全面掌握一门学科的。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全面学习一门学科,包括学科历史、学科结构体系、学科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应用以及跨学科知识等。

三是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未来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专家,必须在学习专业

学科的同时掌握其他有关教育的学问。如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技术、管理学等。

四是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化与现代教学手段。它包括两类:一是视听技术.如广播、电影、影视、录像等;另一类指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的操作技术。

2.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

终身学习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因为任何一个教育体系,都不可能替代学习者的所有学习,特别是自学。因此,只有学习者把教育系统中的学习与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并在其一生中交替进行,终身学习才能最终实现。

3.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一是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我国很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全国各地都实施继续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定期轮训。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不再完全是教学生,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将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把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作为“加油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是参加校本学习。通过校本培训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三是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如函授学习、电大学习、各类自学考试等。

四是借助媒体学习。可通过光盘、磁带、电视、上网查询等方法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活水源头”。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自己不断地研究。加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社会在发展,知识领域在扩展和更新.教材也在更新改革.学生的认识水平也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和教学方法.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十足的信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

2.教学发展的需要。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但由于受年龄、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识的产生速度大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它的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有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因不常用被逐渐遗忘。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逐渐欠缺。因此,终身学习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搞好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3.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应是持续的学习,以扩展知识领域,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因为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来说,仅靠最初的专业知识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教师务必与知识和教学法的提高保持同步。“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这句话说明了提高和累积专业知识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需要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感化学生成为学习的示范者。三、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被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获得信息资源以及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二)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

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专家们各执一词,争议纷起。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而应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培植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加快专业发展与成长。

(三)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这首先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遇到问题.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克服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的。

(四)高度重视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情况下,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等等。

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为“生”师表。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甚至可以积极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师生双方的情感和精神交流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古语云:“独学而

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之间乃至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教师灵感的重要来源.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课程和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师的独立思想和创造性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甚至有时成为误人误己的“愚忠”。新课改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开动自己的大脑.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新课改原则上为教师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奇思妙想,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课程,由课程的“守成者”变成开发者。

教师还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前提条件。一些教师误以为做研究是专业研究员或大学教授的专利,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高不可攀。其实每一个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都能进行某方面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教育教学是天然的研究者。我们应该不断向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开展校本教研,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每个学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一)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二是多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让他们在读中去体会,去感悟。老师于永正老师说道: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阅读,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才算提高。还要培养学生对课外书的广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方面,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小练笔,然后进行指导,从细节着手,写一个小片段,拿出几篇各种类型的文章,尤其应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师生共同交流,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自己再去改。

(二)关爱与赏识每一位学生

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于永正老师说过: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其实,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

怀就从学生的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老师那毫不吝啬的表扬的话语,使学生找到自信,学习起来信心百倍,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又都是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可能就是从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开始的。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学方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深化和运用。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组合在一起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运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场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常讲学习要注意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每周每月都进行复习,这样学生的知识应用会有所改进,学生的信心也能有所增强。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六)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

(七)加大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班级整体成绩1.提高教学成绩,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爱护每一名学生,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多做换位思考,多讲道理,讲究教育的艺术。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学识水平。教师要通过苦练内功博得学生佩服和信任,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有关研究表明.凡是师德师能水平高,与学生关系亲密的教师,其教学成绩一般也较高。要将建立正规的师生关系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出发点。要注意一定的师道尊严,保持与学生应有的距离感,不要太疏远.也不能太亲近,不要将体罚作为提高教学成绩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关系太亲密了,反而不利于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不应是对立的。目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

附件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评语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一、基本要求 1.综合评语以《浙江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以学生每年的成长记录为依据,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2.综合评语的撰写要突出学生在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等方面素质的具体表现,注重纪实性材料的整理和叙述,纪实性材料要注重发展性变化的纪实。尽量避免评语千篇一律公式化,突出重点写出每一个学生的主要表现和性格特点,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叙述语言要亲切、中肯,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健康发展的期盼。 3.综合评语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公平,程序规范,有关评价内容、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与家长。如有异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应及时调查、核实和处理。 二、主要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难以量化评价的日常表现内容进行定性描述,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状况。为规范综合评语的表述,特提供综合评语几个维度的主要要素和内容,供具体撰写时参考。 综合评语主要要素与内容 三、撰写方式 综合评语撰写的基本模式可分为:分层概述+突出表现+纪实性材料。

分层概述以《浙江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如可用“自觉遵守”、“遵守”、“基本遵守”三个层次来描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遵守规章制度等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 突出表现主要是对照综合评语的主要要素与内容,重点写出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特点,反映出学生的个性。 纪实性材料的叙述主要是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社区活动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获得的成绩,在评语中用实证材料加以描述。 综合评语在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同时,也应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对学生优点、进步的描述,既要客观全面,又要突出闪光点;对学生的缺点或不足,建议以提出改进或希望的形式加以阐述。 四、实施程序 1.学习宣传。组织师生学习我省有关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文件精神,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 2.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表现情况进行自我总结描述,撰写一份“自我小结评语”,列举能说明自己优点的典型事例,写出自己的特点。 3.同伴互评。成立班级学生综合评语考核小组,在班主任主持下,以每位学生自己撰写的“自我小结评语”为基础,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日常表现为依据,写出该学生的综合评语初稿。 4.教师评价。班主任在学生自评互评,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完成学生综合评语的撰写。 5.认定反馈。班主任将学生的综合评语上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经确认后及时反馈给学生。 6.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语应在各学期评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撰写,最后记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新余附属学校张勇平)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要改变我们的形象、提升我们的职业价值和职业行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

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为了激励和引导我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地顺利实施。根据评价细则,对学生在品德发展、身心发展、学业发展、兴趣特长、生活自立方面进行检测,现就本期的学生评价结果做如下总结: 一、好的方面 1.《 2.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有创新意识,由于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品德素质。学生能做到爱国、爱家、爱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能做到热爱集体,明辨是非,通过主题班会熟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及文明礼仪,努力践行在学校及公共场所做到不大声喧哗,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 4.兴趣特长。由于受到素质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注重孩子的特长发展,同时重视孩子对活动内容是否感兴趣,并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学习特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需要提高的方面 1.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上不能过度依赖父母,依赖辅导书,依赖网络。 2.生活自立。部分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自己的劳动任务需要在老师或者同学的监督下完成,如果自己的任务完成会替别人多干,认为自己吃了亏,在劳动过程中不讲究技巧,不会干活。甚至有学生连自己的书包还要家长帮忙背。 《 3.心理素质。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抗挫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点打击就没力气前行。 4.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学之前一发生摩擦。大多数学生总是会先找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的问题选择忽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换位思考。 三、改进措施 》

1.家校密切配合,分析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入手,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找回健康的心理。 2.在班级中营造宽松、和谐、团结、信任的群体气氛,让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珍惜劳动成果。 4.做好家长工作,保持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能溺爱孩子,要让孩子能够学会自理。 ¥ 泸天化小学五年级四班 2016年9月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说是在某一领域比别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领域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学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今天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四棚小学王秀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等神圣职责,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教师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那么,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学习他人并超越他人,同时不断超越、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敏锐的思维力、广阔的视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断;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崇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 2、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 教师参与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有一定的教育科学方法,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本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精通所教学科,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历史和现状、社会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准确掌握重点难点,做到学有所长,业有专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高屋建瓴,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再次,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也就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展知识领域,做到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教师的知识越渊博,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强度和时间就越少。教学不是孤立进行,是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广博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科的问题,但是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讲课中会更加得心应手。如全国模范教师孙维刚,在教学中常常把数学课讲成地理课、历史课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思维大大开阔。由此可见,教师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会给他们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科研意识 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而当代青年人思想活跃,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因此,教师应该发奋学习,随时汲取适应教育发展的营养。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创新教育理论,自觉提高科研意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商多思考、多探讨、多实践、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摸索自己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综合现代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探索教与学的规律,力争在创新教育过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及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高考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去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去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真记录的缺失 评价是一种测试、测量与评估,是各种考核中最常用的考核标准和手段。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评价也就形成了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一种测试与测量或评估手段。但在素质评价中如何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一直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隐蔽性,很难用定量的方法去准确表达和评价。长期以来,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评价一直用综合素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标准,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A、B、C等级或给出相应的分数加以区分,缺少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规范、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估,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是对素质教育成果与方向带有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该如何定位??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推进需要回答的前提性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要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依据什么评价,怎样评价,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和依据,不能凭老师的主观印象去决定。写实记录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泰勒评价理念”的束缚,许多学校和老师都认为“评价就是一种测试、测量或评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就要分等级或给出相应的分数加以区分”,思想道德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出等级。显然这种对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尽管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20多年,但对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科学体系始终没形成。许多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还停留在分数加音、体、美、劳成绩的简单化模式上,简单地理解为素质教育就是各种素质的相加,是文化知识加上学生的音、体、美、劳的成绩的综合。评价过程中写真记录的缺失,导致综合素质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1.综合素质评价的简单化 由于缺乏写真记录,缺乏综合素质的动态描述,简单地理解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报告范本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报告004 通过在高一学的知识使我又成长了一步, 转眼时间 过去了, 我还恋恋不舍的怀念. 我要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 感谢同学给予我的关怀. 让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 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班级一员已半年多 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 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 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 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时间就是这么无情 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 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 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 逝一点一点的成长. 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 熟. 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 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 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 在

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 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 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 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 一生产 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 第 是 术 人 。 的废 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 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 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高中时代是学习现代 ,用知识 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 的。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 间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 ;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 可以真诚相待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新时代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新时代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关于教师纪律作风整顿的个人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社会对我们寄予厚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应为学生做好表率。自己的所作所为理应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力争做一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言行得体、深受爱戴的园丁。本次活动中许多老师的部分行为,影响了我们教育系统的整体形象,性质较为恶劣,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也借此机会将我近年来的工作、思想表现加以反省自查,望领导给予监督。学习收获: 身为青年教师的我,时刻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尽职尽责,业务不断钻研,修养不断提升,注重言传身教,谨记“身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训,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习负责”的理念,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力求做到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家长,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始终恪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认真落实和践行科学教育观,努力本着“以人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新型教育理念,精心营造“快乐学习,科学教育,用爱感人”的育人氛围,将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不足之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在日常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我也深知,在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及教学模式探索方面,钻研力度还有所欠缺,对新课程投入的研究精力还不够多,探索力度还不够大,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型教学思维和理念的尝试还需加强,此外,自己在教学常规中还应更严格要求,不断鞭策自我,提升自我方能超越自我,进而才能开辟一条具有自己独特教育风格的教学之路。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情况,我想通过吸收和借鉴当代前沿小学的教学方法经验为依托,来丰富自己的教育学方式和手段;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和向其学习,来不断积淀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自己努力钻研新教材和新理念,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材驾驭能力,通过尝试新型教学思路和构想,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通过不断探究新课改措施,来增强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通过接触并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来寻求因材施教的最佳策略,通过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常规,来逐步提升教学业绩,通过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不断促使自己尽快成长,通过关注学生发展,切实落实“以生为本,德育为先,教学相长”的育人理念。希望我可以在未来教育旅途中,循序渐进,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 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 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 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

2018-2019-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本学期的我-word范文 (2页)

2018-2019-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本学期的我-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本学期的我 篇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wl 201X-201X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贵家长你们好!我校根 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订于 201X 年月日放假,于月日报到,望假期间你 们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同时教育自己的孩子注意假期生活的安全,不要让他们到危险的地带去玩(如:沟、塘、河边等),不要玩危 险物品,行走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帮助家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现将下:祝同学们假期生活愉快!年级,班同学本学期该生的在校表现及学科成绩通知如 小学(盖章)一、科目成绩学科成绩表: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体育 美术语文二、素质评价:基本素质要素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思想素质集体观念是非观念爱国意识学习志趣文化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创新精神劳动观念劳动素质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爱美意识审美素质欣赏能力美的表现评价标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听从教导,尊重他人,爱护公物。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纪律。积 极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同学关系融洽,主动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有远大的理想,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力,知错能改,确立自己学习的好榜样。 热爱国旗、国微,对祖国和家乡的情况有较多的认识,按要求参加升旗礼。 上课专心,积极发言,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适度阅读健康的课外读物。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善于观察,能较自觉地熟练地使用学习工具解决学习问题和获取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要求和方法,能采用适合自已的方法进行学习,弄懂、记忆和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富于联想和想象,思维活跃。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自 已的事自已做,主动帮助家长做事,积极参加集体的劳动活动。基本能生活自理,懂得做一般的家务,按要求完成集体的劳动任务。有较强的爱美之心,上好美术、音乐课,热爱自然,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懂得简单的艺术欣赏理论,对美好的东西能作概括性描述。1 主动参与艺术表演活动,懂得借助学过 的知识进行一般的艺术创作活动。评 价级别优良中差 篇二:201X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 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表 大安区牛佛镇中心小学校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时代教师标准.

新时代教师标准 “新教师”显然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他应该扮演4个“者”: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建构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 1. 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心灵进化。现阶段,必须敢于投身课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做教育大任和使命的担当者。 2. 教师要成为一个信仰者,服务人类,奉献教育,热爱学生。 3. 专业者,应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专业化的支撑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基于“人本”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要具备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教师必须清楚,教学不是灌输和表演,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勇气,而且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高度和境界。 4. 必须“认识”学生,一切“从儿童出发”。 5. 捍卫学生主体,保卫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6. 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理解和宽容学生,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场所。 7. 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可越权、盛气凌人甚至扮演某种权威。 8. 不随意布置作业,不侵占学生的生活隐私空间。 9. 激励和奖励学生,敢于让学生超过自己。 10.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解读:我们一直不厌其烦地倡导教育必须是基于对人的“信仰”。从狭义的教育学角度,这个信仰应该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遵顺”,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我们应该用“四新”概念承载这样的教育认识: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四新”的关键在新教师,核心在新课堂,唯有新教师才能有新课堂,有了新课堂才可能有新学校,只有新学校才能培养新学生。我们所说的“新教师”与工作年限、学历、年龄、性别甚至知识水平都关联不大,也不是指新入职的教师,而是指具备“三观”的教师。所谓“三观”,一是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二是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三是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 按照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条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理念,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新”在内涵发展、教师评价和教育价值指向上完全符合条例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一、研究的背景 为改变目前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瓶颈现状,完善和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其最大程度发挥它的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诊断、反馈、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素质评价原则、理念及程序 评价原则: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理念: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品行养成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相结合、与学生考试和考核科目学业成绩相结合、与学生小考和中考接轨相结合、与学生家校联合教育相结合,致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方法应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教师评的评价流程,让学生认识自我、让家长了解孩子、让教师肯定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公平、公正的评价 四、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设置及特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分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具体内容由“学生基础信息一览表、学生健康档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又由“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创新、重视安全、学业成绩和综合评定”十一篇组合而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健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创新、重视安全、学业成绩”等十篇均为每一个年级的“A级评价指标”,每一个“A级评价指标”又设置为5个“B级评价指标”,每个“B级评价指标”又分别具体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一、教育观 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 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二、学生观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叶澜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叶澜 潜在性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差异性 教育者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三、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极为专业化的要求下教师势必自觉地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从“教书匠”转化为—— ◆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一、教育观 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 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 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黄克剑(华东师大) ◆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二、学生观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叶澜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叶澜 学生的主动性是怎样从课堂中消失的? ◆ 缺乏理智的挑战 ◆ 打击和挫折 ◆ 群体压力 潜在性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差异性 教育者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新时代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终审稿)

新时代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 念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新时代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时时为自己充电。每位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为人师表,更好的教育学生。作为学习制度的保障,我认为参训教师考核办法的制定非常科学合理。 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