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哈苏快速选择指南

哈苏快速选择指南

哈苏快速选择指南
哈苏快速选择指南

目录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2. FAQs

3. 快速选择指南

4.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

5. C系列镜头

6. C系列带T*镀膜镜头

7. CF系列镜头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9. CB系列镜头

10. F系列镜头

11. FE (TCC)系列镜头

12. CFE系列镜头

13. ArcBody型机身配套镜头

14. 特殊镜头及附件

附录

A: 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B: 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C: 滤镜

D: 建议阅读

E: 购买二手哈苏镜头注意事项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

尽管具有众多不同型号的机身和镜头,哈苏中片幅系统还算是易于掌握的。哈苏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尽管生产时间跨度超过四十年且拥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除了1600F和1000F两个已有五十年历史的特殊型号外,所有组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哈苏中片幅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系列:一是只能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的无快门机身系列;二是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和无快门镜头两者都可以使用的焦平面快门机身系列。后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机身快门或者镜头上的快门。

从1600F型开始,哈苏将不同产品能达到的最高快门速度和快门类型以机身型号的方式标出。比如,1600F型的最高快门速度就是1/1600秒并使用焦平面快门(以F表示)。与此相似,500C型的最高快门速度为1/500秒并配套使用具有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的镜头(以C表示)。1977年推出的2000FC 型仍然沿用这种方式,它的型号表明该产品具有1/2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而且既可以以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配套使用无快门的新F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C系列镜头。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随着新型机身的不断推出,哈苏一直严格遵循着以数字标明机身特性的原则。因此,501、503和553型都属于500C系列的产品,机身都没有快门,必须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系列、CF系列或者CB系列镜头。而200F系列机身由于安装了焦平面快门,因此它既可以使用无快门的F或FE 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在200F系列的命名方式上哈苏打破了一个传统:200F系列就像是数字被删节的2000FC系列的后裔,其最高快门速度依具体型号或者是1/2000秒,或者是1/1000秒。)

较新的202FA型是个特例,它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

2. FAQs

———-

许多关于哈苏的被经常问及的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人喜好。下面我将列出一些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并且根据那些实际操作过哈苏相机的用户们的集体经验来解答这些问题。对那些完全或者部分地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来回答的问题我已做出说明。但请你们注意,我的个人理解并不比任何其他人更具有权威性。

Q: 我有必要拥有T*镀膜镜头吗?C系列的T*镀膜镜头比普通C系列镜头到底好多少呢?

A: 请参阅本文C系列T*镀膜镜头部分。

Q: 在镜头长期不使用时,镜间快门是保持上弦状态好呢还是将其释放好呢?A: 绝大多数用户,包括安塞尔·亚当斯在内,都认为最好还是将镜间快门释放。然而,也有其他一些人指出,带马达的哈苏照相机是自动将镜间快门上弦的,这对快门并没有什么损害。我的观点是这两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实际差异。正确地使用镜头比如何存放它更为重要。而且,无论是在工厂里还是在用户手中,许多镜头都是在快门上弦的状态下长时间存放的(有时长达数年之久)。

Q: 镜间快门镜头长期不用时应该以什么频率来激发快门以保持快门的精确?A: 多数人的意见是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特别是较低的快门速度。

Q: 镜间快门卡死是怎么回事儿?

A: 镜间快门镜头必须在机身和快门都处于上弦的状态下才可以安装或者卸载。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而又无成本的办法请参阅Gary Gaugler先生的网页:https://www.sodocs.net/doc/be1215644.html,/pw_tech/hassy_unjam.html

Q: 我从镜头外面看到里面已经关闭的快门时,通常会发现有一个快门叶片的顶角弯折了,我该怎么办?

A: 没什么可担心的,在设计上就是如此。

Q: 有必要购买SWC系列或者40MM镜头吗?

A: 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将新型的40MM CF FLE(浮动镜片)镜头与使用CF型Biogon镜头的903SWC型或者其他SWC/M型进行对比而产生的。在两者之间做出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最终的选择也带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我相信,SWC型的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仍然比40MM镜头有优势,尽管与采用了浮动镜片的新型40MM镜头相比这一优势显得很微弱。青睐40MM镜头的用户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它更适于快速摄影(与风景摄影和建筑摄影相比较而言),还可以反射取景,成本也略低于SWC。但是,如果需要通过镜头进行精确调焦,SWC 的用户也可以使用毛玻璃调焦屏和取景放大器。我个人的观点是你可以先租借这两种不同的机身和镜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哪一种更适合你的需求。

Q: 150mm CF和180mm CF镜头哪一个更适于拍摄肖像照?

A: 许多用户认为180MM CF镜头是哈苏最锐利的镜头之一。事实是,即便与大名鼎鼎的100MM F/3.5 CF Planar镜头进行MTF曲线对比,这款镜头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即便如此,150MM CF镜头也足够锐利了。所以真正能决定这两款镜头取舍的标准也就是其焦距对构图的影响哪一个更适合你的习惯。例如,180MM镜头可能不用增距镜也能满足你拍摄满框―大头照‖的需要。所以,我的观点还是先借来用一用吧!

3. 快速选择指南

————————-

首次购买哈苏中片幅相机的用户可以将下表作为一个快速指南,它将哈苏镜头与机身的配套关系说得很清楚。

但是,为ArcBody型配套的镜头不在此表内,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种特殊镜头。例如,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哈苏200F系列机身的用户可以选择FE系列镜头以享受200F系列机身带来的全部自动功能,但他们也完全可以毫无问题地选择使用CF系列镜头。

下表将使用如下符号:

–:表明机身与镜头无法配套使用;

OK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

E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焦平面快门或者镜间快门;

使用的后缀:

-b :表明该镜头无法完全使用机身的所有功能;

+l :镜头的某些功能在机身上无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_______________

|| / \

机身型号|| 1600F, | C C T* | | | FE | |

| || 1000F | 501C CB | CF | F | (TCC) | CFE |

- V —–+——–+————-+——–+——–+——–+——-|

| | | | | | |

1600F, | | | | | | |

1000F | O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C | — | OK | OK | — | — | OK+l |

| | | | | | 1|

-+——–+————-+——–+——–+——–+——-|

| | | | | | |

2000FC | — | E-b | E | OK | OK+l | OK+l |

| | 2 | | | 1| 1|

-+——–+————-+——–+——–+——–+——-|

| | | | | | |

200F | — | E-b | E-b | OK-b | OK | E |

| | 2,3 | 3 | 3 | | |

-+——–+————-+——–+——–+——–+——-|

| | | | | | |

202FA | — | — | OK-b+l | OK-b | OK | OK+l |

| | | 3,4 | 3 | | 4 |

———————————————————————|

SWC,900 | 所有SWC系列均采用固定不可更换式38mm f/4.5 Biogon镜头| ———————————————————————

注释:

1.某些镜头上的电子数据触点在500C和2000FC型机身上没有任何作用。

2.将C系列和CB系列镜头置于B门用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时,只有上弦后焦平面快门才能处于打开的状态,否则一直是关闭的。

3.这些镜头与机身之间不能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尤其是它们不能提供镜头的光圈设置信息。

4.202FA型与200F系列的其他型号不同,它不能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F或CFE型镜头,而只能使用F型镜头和焦平面快门。

4. 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配套镜头

————————–

最早的哈苏机身和镜头与后期的哈苏系统不能匹配使用。这些镜头是为采用焦平面快门的1600F型和1000F型配套生产的。1600F型于1948年正式推出,1949年投放市场。1000F型稍晚一些于1953年推出并投放市场。这些镜头只能用在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上,后期的2000FC型和200F系列都不能使用这些镜头。

最早的一款标准镜头是Kodak 80mm f/2.8 Ektar,其后改为Carl Zeiss 80mm f/2.8 Tessar镜头。除了蔡司公司以外,其他镜头制造厂商也曾为1600F型和1000F型制造过配套镜头。

这些镜头的特点是没有快门速度调节环,而且在某些型号上也没有光圈环。调焦环和光圈环有圆滑的外齿。作为特例,80mm f/2.8 Tessar镜头是镀铬镜身,但滤镜接环却是黑色的。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详细数据:

焦距最大光圈结构类型

——————————-

60mm f/5.6 Distagon

80mm f/2.8 Ektar

80mm f/2.8 Tessar

135mm f/3.5 Ektar

135mm f/3.5 Sonnar

250mm f/4 Sonnar

250mm f/5.6 Sonnar

这些镜头生产于1948-1957年间。

5.C系列镜头

————

随着1957年500C型机身的推出,哈苏为其开发了C系列镜头。它配备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不但可以用于1957年至今所生产的所有500C 系列机身上,而且,将快门置于B门时,还能用于所有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上(202FA型除外)。

随501C型机身而推出的C型镜头其实与后来的CF系列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上还是在光学设计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比CF系列镜头少了几个控制装置。这款镜头将在后文谈及。

以下是C系列镜头的共同特性:

快门速度为1秒-1/500秒,有B门。在B门的旁边,有一组以绿色标识的4至125的数字,它不能作为快门速度来选定,其作用是根据不同的EV值为用户提供一个B门曝光的参考时间(在本文中我将其称为―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译注),在附录B中会给大家提供一个例子。正常情况下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是联动的,因此无论调节改变快门速度还是光圈都不会导致曝光EV值的变化。如果想改变曝光EV值,可以推开解除联动锁再调节光圈或快门速度。

C系列镜头具有可随光圈调节而变化的景深表,有两个红色箭标指示景深范围,红色箭标的位置与光圈调节联动。镜头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在镜身左侧有一个小拨杆,用来选择进行X电子闪光灯或者M闪光泡拍摄。此外,还有一个V门,是大约为8秒延时的自拍机,在选定或取消自拍机时,必须按住一个附加的锁定拨杆。必须在镜头上弦后才可以设置自拍机。

通常在取景时,镜头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右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也就是景深预视拨杆),如果先按动这个拨杆收缩了光圈,当你再选择全开光圈,镜头会自动取消收缩光圈的操作,此时无论你选择的光圈是多少,取景都处于光圈全开状态下。在任何情况下,给镜头快门重新上弦后光圈都会自动打开。如果你把镜头安装在机身上,那么你在机身上完成过片和重新上弦后光圈也会自动打开。最早期的C系列镜头没有设置这个景深预视拨杆,为Superwide型机身配置的Biogon镜头也没有这个装置。

C系列镜头在500C系列机身和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机身上都可以使用,其镜身外表是光滑的白色镀铬层,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黑色镜身产品。镜头的调焦环和快门速度环都有圆滑的防滑齿,镜筒上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调焦环位于镜身后部,快门速度环在前面,EV值刻度是红色的。

镜头详细资料:

早期的C系列80mm Planar标准镜头在取景时光圈不是全开的,除非你选择了f/2.8的光圈,否则它的光圈在取景时大约处于f/3.5档。

早期的120mm S-Planar镜头具有f/32的最小光圈。

30mm f/3.5镜头和350mm f/5.6镜头于1973年推出。

在外形尺寸上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500mm Tele-Tessar望远镜头,在1977年之前的产品还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硕大的调焦环。

这些镜头绝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一些早期版本的快门和光圈环周边区域是镀铬白色的。

C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最小及最大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4 63 Distagon

60mm f/22 - f/5.6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5.6 0.95m 50 S-Planar

120mm f/45 -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32 - f/4 1.4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8m 5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在1957年至1970年代之间生产,并逐步被采用T*镀膜的C系列镜头所取代。其中某些镜头,比如105mm UV Sonnar镜头,只有C系列的非T*镀膜版本,也就是说,该镜头从未生产过采用T*镀膜的版本。

6.C系列T*镀膜镜头

—————

该系列镜头从光学结构上来说与没有T*镀膜的C系列镜头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为了减少眩光和改进反差而为镜片表面加上的六层镀膜。T*镀膜并非只是蔡司公司为哈苏所定制的镜头所独有,蔡司公司为其他照相机配套生产的多层镀膜镜头也都采用―T*‖的标志。

很多人经常问起C系列镜头有无T*镀膜在成像上到底有什么差别。对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在没有眩光并采用合适的遮光罩的拍摄条件下,C系列镜头的成像在反差上只比它的对手C系列T*镜头稍逊一点儿,实际上在某些拍摄场景中这种差别真是难以察觉。但是,当存在眩光光源时,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有T* 镀膜的C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明显要好一些。

C系列T*镀膜镜头除了最早期的一款是光滑的镀铬镜身外,其余均为黑色镜身。镜头的调焦环和快门环都有圆齿,在镜身的侧面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采用T*镀膜的镜头以红色字母―T*‖在镜头的前部标出。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会出现下述正常现象:比如从500C型过渡到500CM型,在哈苏的生产车间里,一些500C型的机身经过改进已经升级为500CM型,但机身上并未标出是500CM型,所以一些最后期版本的500C型实际与500CM型已无任何区别。同样,尽管并非普遍现象,一些旧款的非T*镀膜镜头在生产车间里经过改进后装配了带T*字样的镜筒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批采用T*多层镀膜的哈苏镜头有30mm、40mm和38mm Biogon几款。80mm f/2.8 C T*镜头于1974年晚些时候推出。到了1976年底,绝大部分C系列镜头都已采用了T*多层镀膜。

这一时期生产的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没有T*镀膜,因为它是德施耐德公司而非蔡司公司的产品,但它同样也采用了多层镀膜。

C系列T*镀膜镜头数据:

焦距最小及最大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3.5 0.6m 63 Distagon

60mm f/4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20mm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4 1.5m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该系列镜头的生产年代为1974年至1982年。

7. CF系列镜头

————-

1982年,蔡司公司将C系列镜头重新设计后推出了CF系列镜头。这次重新设计改进了快门,镜头更易于操作,并增加了F档,使该系列镜头可以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匹配使用。新镜头采用了Prontor型镜间快门。

以下是C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在C系列镜头上B门旁边那一排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被取消了。在B门的旁边是F档,将快门置于此档就可将镜头用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快门环和光圈环改为非联动式,但也可以通过按压一个联动锁将二者联动。该系列镜头取消了可移动式景深指针,改为用蚀刻在镜筒上的景深表来表示景深范围。CF系列镜头都没有设置自拍机。

该系列镜头在无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和有焦平面快门的200F系列机身

(202FA型除外)上都可以使用,本文后面有详细介绍。

在通常操作条件下,取景时该系列镜头的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左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可以将光圈叶片收缩或者将其重新打开。每次曝光之后,快门会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给快门上弦后才会打开。

该系列镜头为黑色镜身,快门环和光圈环上都有肋状槽以方便握持。快门环位于镜头的前部,其后是光圈环,调焦环在前二者之后。光圈环显然是为右手操作者设计的,从镜头的左侧控制光圈环显得非常不便。

CF 40mm FLE和50mm FLE(浮动镜片)这两款镜头的最前部设置了一个第二调焦环,可以在近摄时移动前部镜片以优化成像。在40mm FLE镜头上,第二调焦环有三个距离选择档,而50mm FLE镜头的可选距离档有四个。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没有调焦环,它是专门为使用近摄皮腔而设计的。配合专用近摄皮腔使用时,它的调焦范围可以从无限远到1:1的微距。

在1989年之前生产的500mm Tele-Apotessar镜头具有8.5米的最近调焦距离。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由施耐德公司代工生产,镜身前部蚀刻有

―Schneider Kreuznach‖字样,其后就是调焦环(绿色英制距离标示),再其后是变焦环。快门速度环、光圈环和联动锁的设置与蔡司公司的产品是相同的。CF系列镜头在镜身上蚀刻有―CF‖字样和焦距数值。除了EV值和英制距离数值是橙色的,镜身上的其他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所有的CF系列镜头都使用Prontor快门,早期产品的镜身上有―Prontor‖字样,后期的则没有。

除以下特例外,所有的CF镜头都采用了T*多层镀膜:

105MM UV Sonnar镜头的镀膜类型在哈苏的文献记载中找不到,很有可能是未镀膜镜头,当然更不是多层镀膜镜头了。

250MM Superachromat Sonnar镜头是一款为了在所有可见光谱——包括部分红外光谱(400nm-1000nm)——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而特殊设计的镜头。据说为了在如此宽的光谱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它采用的是单层镀膜。

140-280 Variogon变焦镜头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产品,也是多层镀膜镜头,但并非T*膜。

CF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最大及最小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93 Distagon FLE

50mm f/22 - f/4 0.5m 60 Distagon

50mm f/32 - f/4 0.5m 60 Distagon FLE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6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4 0.8m 60 Makro Planar

135mm f/45 - f/5.6 1:1 60 Makro Planar

150mm f/32 - f/4 1.4m 60 Sonnar

180mm f/32 - f/4 1.55m 6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60 Sonnar

250mm f/5.6 3m 6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4.5m 93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93 Tele-Apotessar

500mm f/64 - f/8 5.0m 93 Tele-Apotessar

140-280mm f/45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从1982年推出,至今仍在生产。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

该镜头与501C型机身一同推出,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还是光学设计上都是相同的。它采用了从CF系列镜头上改进而来的镜间快门,与80/2.8 CF Planar镜头的光学设计完全相同,也采用了T*镀膜。这是一款生产年

代相对较近的镜头(1994年),501CM系列机身的一些早期产品也采用了这款镜头。

该镜头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有两处不同:

第一,它没有CF系列镜头上那种光圈与快门的联动锁,因此在该镜头上光圈和快门总是需要单独进行调节。

第二,该镜头没有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专用F档,如果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必须使用B门。

该镜头之所以用―C‖来命名,似乎是因为它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时与C系列镜头的操作非常相似的缘故。遗憾的是,这种命名方式经常让人们把它与C系列镜头混淆。

该款镜头是黑色镜身,镜身上所有的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在CF、F和FE系列镜头上哈苏用红色字体来标识英制距离和EV值)。

该镜头只有此一款:

焦距最大及最小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该镜头在1994年至1997年间生产。由于其本质上就是一款CF系列镜头,只不过做了一些功能上的删减,因此它与廉价版本的501C型机身配套发售时吸引了不少想拥有哈苏的用户,而且它还不会对CF系列的标准镜头的销售带来什么影响。现在,这款镜头已被新的CB镜头所取代。

9.CB系列镜头

————-

CB系列镜头在1997年秋季推出,当年11月份配用80mm f/2.8 CB镜头的501CM型套机也正式上市。该系列镜头的推出使CF系列镜头有了一个低成本的选择。

CB系列镜头在功能上与CF系列镜头相似,主要有以下几处不同:

80mm f/2.8 CB镜头有6片镜片,比CF系列标准镜头的7片少了一片,而且从哈苏公司公布的该镜头MTF数据看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是否会在实际拍摄中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还得取决于拍摄主体的特性及底片最终放大的尺寸。

该镜头外观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调焦环和快门速度环外面包裹着一层具有肋状凹槽的人工合成橡胶类材料。调焦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有精密的肋状槽,而是取代以非常特殊的―柱状‖凸起,调焦时的手感非常顺滑和迅捷。与CF系列镜头一样,它的光圈环设计充分考虑了右手操作。尽管CB系列镜头也设置了EV值联动锁,但它的外形尺寸缩减了不少,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那样显眼。镜头上的景深预视拨杆经过重新设计,是一种滑动式的拨杆,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是一种按压式的拨杆。

PC同步插孔设置了一个锁死开关。

该系列镜头没有设置可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F档,如果要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必须使用B门。附录A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

镜头前部安装滤镜的部分改用碳纤维材料制造。

镜头尾部接装于机身的部分是用单块不锈钢材料加工的,而以前的镜头是用四块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所有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

CB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最大及最小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60mm f/32 - f/4.8 1.5m 60 Tessar

该系列镜头从1997年开始至今仍在生产。

10.F系列镜头

————-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推出,是为2000FC系列焦平面快门机身设计的。它与CF系列镜头在结构上相似,只是没有快门而已。

以下是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前部,光圈环在镜身尾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进行调节,但设有联动锁,可以进行光圈和快门联动调节。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具有可以收缩和打开光圈的拨杆。

镜身均为黑色,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样式有多种,镜身上蚀刻有―F‖字样和焦距数值。

可能所有的F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而且比相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和更短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该系列镜头也可以用于200F系列机身,但由于没有电子触点,所以无法使用200F系列机身的电子功能。

F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最大及最小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

50mm f/22 - f/2.8 0.32m 86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5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4 1.9m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1.07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至1991年间生产。

11.FE (TCC)系列镜头

——————–

FE系列镜头原先被称为TCC镜头,是在1991年推出的专门为200F系列机身研制的镜头。它们与F系列镜头相似,但镜头尾部有四个向机身传递数据的电子触点。

FE系列镜头有以下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的前部,光圈调节环在镜身后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调节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速度调节环,但在镜身上设有一个专门的联动锁,也可以使光圈与快门联动调节以保持EV值不变。但在选择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时,这个联动锁是无效的。在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设置了一个拨杆可以收缩和打开光圈。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有多种不同样式。FE系列镜头可以从镜身左侧的―双蓝线‖和卡口位置的四个金属触点来识别,同时,在镜身

上还蚀刻有―F‖(非―FE‖)字样和镜头焦距。所有的FE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与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相比,FE系列镜头(包括F系列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和更近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200F系列机身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FE系列镜头可以将光圈数据传递给机身。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或者205FCC)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要么你临时收缩光圈进行测光,要么就根据光圈对测光值进行适当补偿。

FE系列镜头可以用在2000FC系列机身上,但电子数据传递功能自然就没什么意义了。

FE (TCC)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最大及最小光圈近摄距离滤镜口径结构类型———————————- ————–

50mm f/22 - f/2.8 0.32m 93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6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32 - f/4 1.9m 93 Tele-Tessar

12.CFE系列镜头

—————

做好职业选择指导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做好职业选择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作者:闫存英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3期 在陈旧的观念中,高学历高知识层次的人更好找工作。可现在就业市场的现状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热“销”。一些中职毕业生“挑”单位,毕业生被抢空,甚至二年级就被“预定”出去了。原因是就业市场的需求,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紧缺,中职学校的学生成为技术岗位的首选。一些企业甚至在招聘会上推出了“三个不限”,即不限学历、不限年龄、不限地区,只求拥有实实在在的技能。这说明企业的用人观念无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这并不等于说,中职毕业生毕业就有工作,一个人要想顺利地找到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对学生做好职业选择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 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第一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职业心理倾向测试、心理测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具体包括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与未来职业客观需要之间的差距,帮助他们制定缩小差距的策略或方法,并付诸行动。 2.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树立职业理想 进行职业指导,首先要使学生对社会的职业状况有一个相对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各种产业、行业、职业对就业人员共同的基本要求和不同的具体要求。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理智的职业意识,形成客观的职业理想,纠正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偏差。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观和调研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和相关的行业工作现场,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情况和各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并通过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人才需求分析,使同学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加勤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为参与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可以当技术员,也可以当工人,他们的具体岗位就是在第一线从事操作和技术管理。因此职业学校学生要树立到第一线去建功立业的思想。第三,要使学生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职业群的地位、作用和社会价值,组成职业群的具体职业有哪些构成要素等,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 3.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复习题 选择题: 1、按照时间顺序,职业历程4个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C ) ①职业稳定期②职业适应期③职业选择期④职业职业衰退期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2、中级职称评定条件为:(C ) A、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一年以上。 B、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三年以上。 C、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四年以上。 D、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担任助理职称六年以上。 3、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的成功万能公式包括( D ) A、明确目标、详细计划 B、马上行动、检查修正 C、坚持到底 D、以上三项 4、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属于( B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安全需要 D、尊重需要 5、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把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三个阶段是(D ) A、萨柏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B、格林豪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C、施恩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D、金斯伯格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6、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为(A ) A、有趣→乐趣→志趣 B、有趣→志趣→乐趣 C、乐趣→有趣→志趣 D、乐趣→志趣→有趣 7、培养职业兴趣的途径有( D ) ①重视培养间接兴趣②积极参加实践活动③培养中心兴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性格是个性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下列途径性格不能表现出来的是(B ) A、通过各种态度表现出来 B、通过作息、饮食习惯表现出来 C、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D、通过认识心理特点表现出来 9、某同学有坚定的意志,做事主动热情,目标明确。该同学的性格为( C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理智--意志型 10、不利于职业兴趣培养的是(C ) A、重视培养间接兴趣 B、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C、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D、在广泛兴趣中,逐渐形成中心兴趣 11、高情商不包括( D ) A、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 B、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 C、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受压力 D、自信而自满 12、对一个人的医生来讲,职业历程分4个时期,其中不包括(C ) A、职业选择期 B、职业适应期 C、职业转行期 D、职业衰退期 13、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B ) A、民主性父母 B、放任型父母 C、溺爱型父母 D、忽视型父母

就业指导——我的职业目标选择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职业目标选择 姓名:赵方圆 学号: 2015191221040 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专业:会计 任课教师:梁少梅 2017年 4 月 3 日

摘要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科学的日新月异,技术的突飞猛进,造成了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兴旺在于人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想要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得珍惜时光,用知识、技能武装自己。岁月如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将根据我自身的特点来规划我的工作道路,以便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来适应这个世界。我将规划我未来的求职方向、前景等,在正确的航道上,行驶好自己的人生之舟 关键词 职业规划竞争求职规划

1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会计专业的大专生,平日里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学有所成。课余时间我比较喜欢听歌,在闲暇之余我会在网上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来充裕自己的生活。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能够寻找些关于专业课的资料。遇事沉着冷静的我喜欢交朋友,善于与人相处,做事认真,动手能力较强,有恒心,有毅力……我相信自己可以,我知道自己能行!加油!!! 1.1职业兴趣 我为什么会选择会计呢?原因是因为我的家庭,我的奶奶和妈妈曾经都是会计,奶奶退休了,妈妈接替了奶奶。虽然他们所工作的地方只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小服装厂。我经常能看到他们对工作的认真。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应该是为数学有着一股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数学的迷恋,才让我选择了这个专业 1.2职业能力 会计的职业能力包括了五项。1会计人员要建立正确的职业判断意识、2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后续教育、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4重视会计理论联系实践活动、5坚持

(完整版)职业指导相关理论

职业指导理论发展 职业指导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02年,德国出现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1903年,Parsons在美国波士顿宣传职业指导,但职业指导为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施研究,以1908年Parsons在波士顿创立职业局为标志,最初的职业指导只是作为解决失业和就业问题的一项工作,后来逐渐发展到教育领域和心理咨询领域。目前,职业指导已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职业指导的实践工作为职业指导理论提供了重要来源,而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则使职业指导理论得到全面的发展。二战后,社会学家和职业指导工作者广泛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职业问题。50年代后,逐渐形成更多的职业指导理论派别,职业指导理论趋于系统化和多样化。 职业指导理论的变化是随着职业指导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的。在职业指导发展初期,Parsons提出了著名的“职业选择三大原则”,即职业指导涉及到的三个主要因素:了解工作性质和环境,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Parsons的职业指导模式,适应了当时美国工业化的要求,对职业指导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后来,美国职业心理学家E.G.Williamson发展了Parsons的职业选择三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论后,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职业理论。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后来发展的Roe.A(1956)的心理动力论和John L Holland(1966)

“人格类型理论”。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职业或人的某些特质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职业指导理论还有很多,如职业认知决策类理论、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有数十种之多。 注:John L Holland(1966)“人格类型理论” 1959年霍兰德以自己的职业咨询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这是一种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其理论观点在于: 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 个人职业选择分为六种“人格性向”,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 工作性质也分为六种:现实性的、调查研究性的、艺术性的、社会性的、开拓性的、常规性的。 人格类型理论的实质在于择业者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类型的适应。适宜的职业环境中个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完成那些令人愉快的使命。霍兰德划分的六种人格性向和职业类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1)现实型: 人格特点: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不善言辞,不善交际。 职业类型: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农业工作;通常需要一定体力,需要运用工具或操作机械。主要职业:工程师、技术员;机械操作、维修安装工人、木工、电工、鞋匠等;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实际型(Realistic)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的

人员测评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与发展

人员测评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与发展 人员测评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与发展 推荐本文 □ 丁秀玲 一、引言 人员测评和职业指导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所谓人员测评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收集被测人员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从中推断出个体所具备的素质的过程。而职业指导,又称职业生涯辅导,既包括就业前期的职业选择指导,又包括职业期的职业生涯管理。它帮助个体收集并分析自己在价值观、兴趣、能力、绩效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社会和组织环境所能提供的职位信息,确定职业目标,运用恰当的职业策略,增强职业目标达成的可能性,适时地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同时充分利用和发展人的职业能力,让人力资源发挥出更大效能。这两个课题尽管各自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因为无论哪一阶段的指导都离不开对人本身素质的认识和实际业绩的评估,人才测评的结果正是职业指导的依据,人才测评技术成为职业指导必不可少的工具。尽管人员素质测评包括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履历分析和绩效评估等多种手段,但本文主要从人员测评和职业指导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着手,分析心理测验、绩效评估与评价中心等三种测评方式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状况。 二、心理测验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 1.心理测验的早期应用 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都有特定的要求,职业指导自形成之初始,就伴随着对人心理素质的考察。早在1930年代,帕森斯(Parsons)的职业指导局就利用心理测量量表测试个体的智力、兴趣、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等,根据测试结果给个体提供择业建议。由于个体在真正进入职业之前,他适合干什么的评价,大多是对个人职业倾向性的评价,注重的是人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活动内容与要求的匹配,所测评的是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人格与特定职位的静态匹配等内容,由此形成了早期的职业指导理论:个性与职业的匹配理论。它注重了解个体的特性,寻求最能体现和发挥人的特性的工作,但忽略现实环境对个体职业选择的约束与影响,忽略了被测者在测评活动中表现的各种行为特征与实际工作行为可能并非完全一致,因此,仅仅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实施职业指导的效度受到人们的质疑。 2.心理测验的后续应用 尽管如此,关于职业方面的心理测试并没有停止过,反而一直处在不断的运用和探索之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职业心理测量问卷的种类越来越多,测试的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已从早期内在职业心理素质的探索扩展到组织环境背景下外显的工作能力的测评,注重卓越的工作绩效与特定个性和工作行为的联系。职业策略问卷、大五人格类型和胜任力特征模型的问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职业策略是指个体采用的用来减少重要职业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时间或降低不确定性的行为方式。一项职业策略问卷一般包括寻求指导、建构关系网络、自我推荐和介绍、创造机会、扩大工作卷入程度、增多逢迎行为等子量表,研究发现,职业策

职业选择理论

姓名:柏亚萍 职业选择理论——人格类型论 (内容、实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及优缺点) 一、人格类型论的内容和实质 1959年霍兰德以自己的职业咨询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这是一种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其理论观点在于: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个人职业选择分为六种“人格性向”,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工作性质也分为六种:现实性的、调查研究性的、艺术性的、社会性的、开拓性的、常规性的。 人格类型理论的实质在于择业者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类型的适应。适宜的职业环境中个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完成那些令人愉快的使命。 霍兰德划分的六种人格性向和职业类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1、现实型 人格特点: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不善言辞,不善交际。 职业类型: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农业工作;通常需要一定体力,需要运用工具或操作机械。主要职业:工程师、技术员;机械操作、维修安装工人、木工、电工、鞋匠等;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实际型(Realistic)基本的人格倾向: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的人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技能性职业(如一般劳工、技工、修理工、农民等)和技术性职业(如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 2、研究型: 人格特点:抽象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筋,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 职业类型:主要指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工作。主要职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专家;化学、冶金、电子、无线电、电视、飞机等方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飞行驾驶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开阔学生的眼界,指导生活和职业选择

开阔学生的眼界,指导人生 近日在《企业经营》授课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分组创办企业的小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企业类型的知识,创建适合自己的企业。学生设计的公司名称:《加菲猫食品有限公司》、《灵动珠宝有限公司》、《米造粮安全食品有限公司》、《易出行有限公司》、《小丸子甜品》、《爱情花海》、《吃货集团》等,还有一些是不靠谱的。经过汇总后发现:首先,学生创办的企业经营内容中,零食占2/5,饭馆占1/5,不切实际占2/5。其次,可以看出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相关知识太少。第三,不切实际的公司,如《坤哥拆迁集团》。口号:“你们拆的,我们抢着拆,你们不敢拆的,我们争着拆,拆迁不找坤哥拆迁集团,明天你就住废墟。”改内容很不切合实际,该组学生在展现的时候,特别有感染力,号召力,吸引力。小组内同学们之间配合的很好。 下面就学生活动中,反应出来的知识面窄。这种情况在学生之间聊天的内容上也有体现。在高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也有所表现。今后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择业。 因此我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第一、读书、电影和电视 人的经历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相对平淡无奇的。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电影和电视感受一下多彩的人生,哪怕是别人的。学生们也可以从中感悟到一些,也许是一次历险,一次青春的奋斗。作为第三人,看着生活的变化,努力为自己成长找到方向,为自己奋斗找到动力。看过别人的人生,看着别人的日子,学生也会与自己的生活对比。这种思考中,慢慢就会找到生活中想要的自己。 第二、旅行 本班学生95%是外来务工子弟,父母工作比较辛苦,家庭收入较低。父母带他们旅游的几乎也不是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家长会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有些也有出国游学的经历。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陌生的城市,去体会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这样经历,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教师在平时的班会课,活动课上,增加一些体验性的活动。比如:16商品李东冬老师带领班级学生来了一次“我跟东姐游密岩”。这个活动就是一次人文历史的体验,可以增长学生的阅历。旅游体验不一定是去多远,而是更多的与社会接触。 第三、观察其他人的工作和生活 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生活,分析他的成功和失败,从中体会到的东西,用来知道或者警示自己,最终督促自己的进步。比如:上课时,老师会让一个零时组件的小组上台来完成任务。这个活动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零时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就是你日常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有积极承担所有人物的,有在旁边配合的,有站在旁边什么也不做,没有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没有充分调动每个人。我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台上的这组活动,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督促自己进步。 第四、谈天 首先,同学之间的沟通是最充分的,再加上彼此的信任交流的内容也是大家认可的。同学之间各种见闻的讲述,各种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交流等,都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其次,同学与年长的人聊天,他们的经验对你的人生也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他们经历过你所经历的青春期,虽然时代是变化的,但是身心发展各阶段的还是有不变的地方。 丰富自己的阅历主要途径概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亲身体验,另一个是间接感受他人的人生。

【作文指导】作文“职业选择”审题解析、范文赏析

【作文指导】作文“职业选择”审题解析、范文赏析 原题呈现 材料一:至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38个。有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五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对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进入就业视野。丰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材料二: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首场直播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深情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材料三:湖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2020年高考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她选择了被称为“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因为她喜欢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同年考进北大考古专业的董思琪说:“我喜欢历史,也喜欢逛博物馆。”她期待这种“既在书斋又在田野”的生活,“愿意去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 职业选择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三读法审题)

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梗概。话题是“职业选择”,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 材料段 材料一:新职业越来越多,丰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材料二:农业需要更多青年投身进来。 材料三:钟芳蓉和董思琪因喜欢而选“冷门”的考古专业。 任务段 有鲜明的导语:“职业选择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有明确的任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段 要求较为常规。 第三遍,理性分析,确定立意。 任务段有明显的引领作用,话题非常明确,是“职业选择”,结合三则材料,可知重点在“如何进行职业选择”,思路已在材料段和任务段的导语中: 职业选择可以关注新职业,职业选择要关注传统农业,职业选择要关注个人喜好,总之,职业选择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职业选择要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的角度出发,职业选择既要关注个人发展,又要关注国家发展。 思路明晰之后,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呢?这就需要打通关节,融会贯通:哪个成功人士、科技精英的职业选择没有关乎个人发展,而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从认识自我、了解职场、确定目标、 行动计划、调整反馈等几步来实施。 1.认识自我 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自我认知客不客观、准不准确,直接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认识自我主要是了解跟职业相关的方面,如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测评工具来了解自我,也可以用经验法来自我评价,如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身具有的条件,包括 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其次,是比较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以发现自身长处,确定奋斗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一般可以用360度评估法来认识自己,即通过自己、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朋友等从全方位、各个角度来评估自己的方法。被评估者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 (1)了解兴趣 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个人对各种事物或活动的喜好、偏爱情况。比如,有的人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扎在人堆中,人越多越开心,这样的人就非常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管理、教学等需要大量人际交往的工作;有的人喜欢与物打交道,习惯独处,不太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呆在人多的地方会感到不自在,这样的人更适合从事会计、图书管理、园艺、电脑程序员等工作。 (2)了解能力 看看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过去或目前的功课哪些比较强,哪些比较弱。我们要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是人

就业指导——我的职业目标选择教学提纲

就业指导——我的职业目标选择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职业目标选择 姓名:赵方圆 学号: 2015191221040 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专业:会计 任课教师:梁少梅 2017年 4 月 3 日

摘要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科学的日新月异,技术的突飞猛进,造成了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兴旺在于人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想要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得珍惜时光,用知识、技能武装自己。岁月如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将根据我自身的特点来规划我的工作道路,以便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来适应这个世界。我将规划我未来的求职方向、前景等,在正确的航道上,行驶好自己的人生之舟 关键词 职业规划竞争求职规划

1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会计专业的大专生,平日里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学有所成。课余时间我比较喜欢听歌,在闲暇之余我会在网上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来充裕自己的生活。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能够寻找些关于专业课的资料。遇事沉着冷静的我喜欢交朋友,善于与人相处,做事认真,动手能力较强,有恒心,有毅力……我相信自己可以,我知道自己能行!加油!!! 1.1职业兴趣 我为什么会选择会计呢?原因是因为我的家庭,我的奶奶和妈妈曾经都是会计,奶奶退休了,妈妈接替了奶奶。虽然他们所工作的地方只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小服装厂。我经常能看到他们对工作的认真。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应该是为数学有着一股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数学的迷恋,才让我选择了这个专业 1.2职业能力 会计的职业能力包括了五项。1会计人员要建立正确的职业判断意识、2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后续教育、3加强

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

姓名:柏亚萍 职业选择理论——人格类型论 (内容、实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及优缺点) 一、人格类型论的内容和实质 1959年霍兰德以自己的职业咨询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这是一种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其理论观点在于: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个人职业选择分为六种“人格性向”,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工作性质也分为六种:现实性的、调查研究性的、艺术性的、社会性的、开拓性的、常规性的。 人格类型理论的实质在于择业者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类型的适应。适宜的职业环境中个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完成那些令人愉快的使命。 霍兰德划分的六种人格性向和职业类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1、现实型 人格特点: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不善言辞,不善交际。 职业类型: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农业工作;通常需要一定体力,需要运用工具或操作机械。主要职业:工程师、技术员;机械操作、维修安装工人、木工、电工、鞋匠等;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实际型(Realistic)基本的人格倾向: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的人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技能性职业(如一般劳工、技工、修理工、农民等)和技术性职业(如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 2、研究型: 人格特点:抽象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筋,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 职业类型:主要指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工作。主要职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专家;化学、冶金、电子、无线电、电视、飞机等方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飞行驾驶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