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概念

●“新生儿期”主要是指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

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临床上一般将新生儿分为三类:

●足月儿: 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 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

学、合理

体格标准

●项目出生时满月时

●体重(千克) 2.5-4.0 男婴5.03 女婴4.68

●身长(厘米)47-53 男婴57.06 女婴56.17

●头围(厘米)33-34 男婴38.43 女婴37.56

●胸围(厘米)约32 男婴37.88女婴37.12

出生时评估

●目的:

●①判断新生儿的重要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复苏;

●②判断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决定相应的保健措施;

●③判断有无严重的先天畸形或产伤,决定紧急处理措施

2、评估内容

●①出生后即刻生命体征评估将新生儿置于保温环境中,然后立刻判断有无呼

吸、心率,观察皮肤颜色。如无呼吸,则应先清理呼吸道后进行触觉刺激,如拍打脚底或快速按摩后背。如仍无呼吸则按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并根据心率及肤色决定复苏措施。以上过程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0—30秒内完成。

●②Apgar评分Apgar评分是对新生儿出生后短期内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应在产

后1、5、10分钟各评一次

评估内容

●③检查有无严重畸形和产伤主要从体表观察有无畸形,如脑积水、脊柱裂、脊

柱畸形或肿物如脑膜膨出,脊膜膨出、骶尾畸胎瘤等,四肢畸形,外生殖器畸形,肛门闭锁,皮肤有无异常的色素沉着、丘疹、溃疡、破损或水肿等。④体格发

育评估全面体格发育评估是根据详细的形态指标,如体重、身长、胸围、头围、上臂围等测量指标来判断。

●⑤胎龄评估胎龄评估是判断胎儿的成熟度,估计出生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指标。外观

●头相对较大,占身长的1/4,头围33~44厘米,前囟2X2~2.5X2.5厘米,在1岁

-1岁半闭合,后囟一般在6-8周完全闭合,可辨识骨缝,头发或多或少。初生时两眼紧闭或定视,很少睁开。口腔粘膜干燥,舌短而宽,两颊内侧有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子”,有助于哺乳时含住奶头。耳骨软,胸呈圆桶型,比头围小1-2厘米。

乳房稍突起有结节。腹膨隆,脐带脱落后形成脐窝;因为血液多集中于躯干部及内脏,肝脏可以在肋缘下2厘米以内。

外观

●脊柱呈直形,尚无前凸和后凸的正常弯曲。骶尾略凹,四肢短小,呈外伸和屈曲

姿势。手紧握,小腿略内弯,膝向外,足底扁平,指(趾)甲细长。男婴阴囊大小不等,往往有轻度鞘膜积液;睾丸多降至阴囊内,使阴囊呈悬垂状,可有生理性包皮或前列腺肥大,这均属正常。女婴小阴唇相对的大,大阴唇发育好,能遮住小阴唇,处女膜微突出。全身皮肤娇嫩坚韧而有弹性,初生时皮肤为浅紫色,手足掌面呈青紫,等到血液含氧浓度增加后青紫消退,逐渐转为玫瑰色。

体态特点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大家会发现,新

生儿的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全身都会发出动作。清醒状态下,新生儿总是双拳紧握,四肢屈曲,显出警觉的样子;受到声响刺激,四肢会突然由屈变直,出现抖动。大家会认为新生儿受了惊吓,其实这是新生儿对刺激的泛化反应,不必紧张。

●新生儿颈、肩、胸、背部肌肉尚不发达,不能支撑脊柱和头部,所以新手爸爸妈妈不能竖着

抱新生儿,必须用手把新生儿的头、背、臀部几点固定好,否则会造成脊柱损伤。这也是减少新生儿溢乳的有效方法。

皮肤

●皮肤娇嫩、粉红、富有弹性。皮肤外覆一层胎脂,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散热的作

用。胎毛于出生时已大部分脱漏,但在面部、肩上、背上及骶尾部扔留有较少的胎毛。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皮下血管丰富,汗腺分泌旺盛,汗多,大小便次数多,尤其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多,如果不经常洗澡护肤,这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就会不断刺激皮肤,特别是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褶皱处,很容易发生皮肤溃烂或感染。

皮肤色斑

●青斑:多见于骶尾部、臀部、手足、小腿等部位,呈蓝灰色,形状大小不一,不高出皮肤,无

不适。这是皮下色素细胞堆集的结果,又称“胎斑”或“胎记”,不需要治疗,多于4岁时自行消失。

●红斑:为云状红色痣,又称毛细血管瘤。常见于眼睑、前额以及颈后部,这是接近皮肤表面的

微血管扩张所致,大约1岁左右可消失。

●草莓状痣:表面似草莓状凹凸不平,医学上称草莓状血管瘤,至6个月时可以长得很大。劝家

长不要担心,有的3岁左右会消失,即使不消失也可以进行治疗,但不主张在新生儿期治疗,当然特殊部位影响发育者除外。

●牛奶咖啡斑:顾名思义呈牛奶咖啡色、大小不等的斑块。可在婴儿四肢或躯干见到,少数几

块对婴儿健康无妨碍,如果数量很多,则应看小儿神经科医生。

新生儿视觉、听觉和嗅觉

●视觉:近视眼,范围很有限,只能看清20-25厘米远的东西,视野只有成人1/3,

对光反映敏感,明亮光线时会眨眼。

●听觉: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听到了声音。若

有突然的声响发生时,闭眼的宝宝会立即睁眼或眨眼,特别喜欢轻松、柔和、愉快的声音。

●嗅觉:嗅觉系统已发育成熟,对剧烈的气味反映强烈,很喜欢妈妈身体的味道。

●味觉:能分辨出甜酸苦辣的味道,对酸味或过苦过咸的味道表现出很痛苦,比较

喜欢奶味和甜味。

体温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层薄,皮

下血管丰富,保温能力比较差,容易散热。当吃奶不足、外界温度偏低或有疾病时,即可表现为体温不升。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合并窒息的新生儿,以及有其他异常的高危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体温不升,测体温常在35℃以下,称为低体温(正常腋下体温36℃~37℃,肛温36.2℃~37.8℃)。因此,炎热季节新生儿的卧室应注意通风,并供给足够的水分,冬天要为新生儿保温、以防冻伤及硬肿症的发生。

体温升高

如超过这个温度说明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以下几方面。

● 1.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如热水袋、空调而致室温过高。

● 2.脱水热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而发生脱水,随

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不等,但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正常,给予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一天以上,称为“脱水热”。这种发热只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须采取其他特殊处理。

● 3. 感染性疾病

脱水热

●喂养不足或居室温度过高时,由于新生儿蒸发性散热增加会造成脱水,由于脱水,发生脱水热,一般不会太高,体温腋温超过37℃,或肛温超过37.8℃。新生儿对热的耐受性差,如果体温超过39℃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不仅可引起高热抽风,还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甚至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生理体重下降

●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体重都会有正常的生理性下降,一般在出生后

2~4天,宝宝体重可以下降6%~9%,最多不超过10%,一般在10天左右恢复至出生体重,也有的晚至第三周才恢复到出生体重,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的发育,父母不用过分紧张。一旦体重恢复,随着月龄及哺乳量的增加,体重会迅速增加,一般每天可增30克以上。

自主呼吸必备条件

●①呼吸系统发育完善

●②有充足的表面活性物质

●③呼吸中枢健全

●④呼吸道通畅

呼吸

1. 新生儿呼吸浅而快,出生时每分钟40~60次左右,有时节律不齐,,以腹式呼吸为主。不仔细

观察看不出胸部抬起,而只看见宝宝肚子上下起伏。最初的几天呼吸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有时呼吸不规则,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暂停更易发生。有时表现为突然呼吸停止,面部发紫,四肢软弱无力。如憋气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少于100次/分及发绀,称之为“呼吸暂停”。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

2. 经过2~3日后逐渐平稳,有规律,安静时约为20-40次/分,但在哭泣、吃奶时呼吸节律会加快。

如持续超过60-70次/分称为呼吸急促,常由呼吸或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易致气道阻塞、感染、呼吸困难及拒乳。

循环

●怀孕4周开始胎儿有心跳,8~12周建立了完善的体内循环。胎儿血为混合血,氧气和营养物质是经胎盘和

母亲进行交换的。

●胎儿出生后,其血液循环发生重大变化:

●①脐带的结扎;②肺血管阻力降低;③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宝宝出生后心率仍很快,每分钟140

次左右,2天后降为120-140次/分,波动在90~160次/分之间,哭闹时可达160~180次/分。

●由于末梢血流缓慢,血红蛋白偏高,且易受摄食、啼哭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

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四肢容易发冷和出现青紫。脾脏相对较大随着月龄增长,末梢血液循环会逐步得到改善。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最初内天内可听到心脏杂音,可能与动脉导管暂时未闭有关,杂音一般在一周之内消失。

如果心脏杂音持续存在,应该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

●吞咽功能已完善,但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发育较好,故易出现溢奶现象。生后一、两天内常呕吐浅黄色或咖啡色粘液,这是因胎儿消化道的分泌物和通过产道吞咽的羊水、粘液及血液所致。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有

利于流质及乳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但肠腔内的毒素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除淀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已分泌。

胃容量

●一天新生儿:5-7毫升(相当于一个玻璃球大小)

●三天新生儿:22-30毫升(一个大号玻璃球)

●七天新生儿:44-59毫升(乒乓球大小)

大便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便。有的新生儿在娩出过程中

即排便。起初两天大便呈墨绿色、黑棕色,称为胎便;吃母乳后大便呈棕黄混杂的颜色;3~4天左右转为金黄色软便,呈糊状,不成形,每天好几次。若生后24小时一直未排便,且伴有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黏液或羊水,应考虑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应当及早看医生,检查是不是有先天性畸形或胎便黏稠。

●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为金黄色,糊状,每日排便2~5次。牛乳喂养儿的大便为淡黄

色,呈均匀硬膏状,每日排便1~2次。

小便

●新生儿出生时膀胱中已有少许尿液。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排尿,少数延迟

至第二天才排尿,但如生后24小时不排尿,应引起注意;如生后48小时仍不排尿,应查找原因。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摄入水分较少,而新生儿本身所需水分较多,所以,一开始尿量及排尿次数均较少,大约一周后尿量明显增多,满月前尿量增至250~45Oml/日。出生后24小时内排胎便。

●刚开始尿液是砖红色的,含有较多的尿酸盐

●观察是否排尿:观察时,屁股下垫布垫,不要用尿不湿,否则有点尿都吸收了。

●大小便是衡量新生儿是否吃饱的重要标准。

怎么知道宝宝吃饱了

●有些妈妈不知道宝宝的奶量,总怕宝宝吃不饱。仔细观察:你的宝宝是否会自动吐出奶头;每天是否换6—8次很湿的尿片以及排大便2—5次;他的体重每星期是否平均增加100克到200克左右;他的肤色是否健康、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好!

血液系统

●新生儿血容量的多少与脐带结扎的迟早有关,一般情况下为80ml/公斤体重,但

如果推迟5分钟结扎脐带,可使血容量增加到120ml/公斤体重,多获得35%的血容量,同时也使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加。新生儿初生时的血红蛋白可达150~230克/升,生后一周内逐渐下降,至生后2~3个月时血红蛋白降至100~

110克/升,称为生理性贫血。早产儿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最低值为生后6周。

●白细胞:新生儿为15--20×10^9/L ,三天后明显下降,五天后接近婴儿值

血液正常值

●中文名称英文缩写第1日第2-7日第2周

●红细胞(×1012/L)RBC 5.7~** 5.2~5.7 4.2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白细胞(×109/L) WBC 20 15 12

●中性粒细胞N% 0.65 0.40 0.35

●淋巴细胞L% 0.20 0.40 0.55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体积相对较大,其重量占出生体重的10%~12%;但脑沟、脑回、神经

鞘未完全形成,骨骼肌运动逐板发育不完善。所以,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俗出现不自主或不协调的动作。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完善的觅食、吸吮、吞咽、恶心、呕吐、拥抱,握持等生理

反射,温度觉较灵敏,但嗅觉较弱、听觉迟钝在神经系统方面,由于大脑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故会出现不自主的运动;新生儿具觅食、吸吮、吞咽、伸舌头等非条件反射;味觉发育良好,嗅觉较弱;痛觉较迟钝,触觉和温觉灵敏,温暖能引起兴奋,寒冷引起不安;对光有反应,但视觉不清楚;出生3-7天后听觉逐步加强.

先天反射

●觅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1.当你用乳头或奶嘴轻触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自动把头转向被触的一侧,并张嘴寻找。这种动作就是觅食反射。

●2.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具有吮吸反射,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为

●3.吸吮的同时,新生儿天生会吞咽,这也是一种反射。吞咽行为可以帮助宝宝清理呼吸道。

握持反射

●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会不会自动握住医生的手指。很多新生儿会紧紧攥住别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这样把他们提起来。这种反射一般在3~5个月消失。当你轻触他的脚底时,你会发现他的脚趾也蜷起来,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这样的反射将持续一年左右。

拥抱反射

●也被称为“惊吓”反射或“莫罗氏反射”。将新生儿的衣服脱去,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

另一只手托起他头的枕部,然后突然使宝宝的头及颈部稍向后倾,正常的孩子会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好像在试图寻找可以附着的东西。然后宝宝会缓缓地收回双臂,握紧拳头,膝盖蜷曲缩向小腹(四肢屈曲回缩)。宝宝身体的两侧

应当同时做出同样的反应。早产儿出现不完全的反映。

●宝宝2个月左右的时候消失

行走反射(踏步反射)

●用双手托在新生儿腋下竖直抱起,使他的脚触及结实的表面,他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动作。如果他的双腿轻触到硬物,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做出向前跨步运动。这种反射大约会在1个月左右消失,与宝宝学走路没有关系。

爬行反射

●当宝宝趴着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势,撅起屁股,膝盖蜷在小腹下。

●这种反射即行消失,通常在2个月左右

巴宾斯基反射

●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

●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

●此反射是因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不成熟而引起的。莫罗反射(惊跳反射)

●突如其来的刺激,出现惊跳反射时,婴儿的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双臂互抱。这种反射在3-5个月内消失。

新生儿脐带

●未脱漏愈合前要精心护理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对多种药物的代谢率较慢,药物半衰期(血液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延长,易引起药物的蓄积中毒。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用药。此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亦不完全,可发生生理性黄疸。

免疫系统

●皮肤薄嫩易损伤

●脐残端未闭合离血管近,细菌易入血液

●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酸、胆酸少,杀菌能力差,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易患细菌性脑膜炎

●由于免疫球蛋白IgG和丙种球蛋白可通过胎盘而传给胎儿,因此,新生儿对多种传染病有特异性

免疫,但这种被动免疫抗体在出生后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新生儿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诊免疫均不成熟,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及白细胞对真菌杀灭作用均较差,故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因此,

对新生儿的居室及新生儿的用具要清洁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另外,新生儿还可从母乳中获得某些抗体。所以,应提倡母乳喂养。

代谢系统

●新生儿代谢旺盛,其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0%,,比其他年龄儿童为多,按体重计算,最低耗氧

量比成人高。初生时产热能源主要来自糖代谢,正常新生儿的血糖只有40~50mg/dl(成为为80~12mg/dl)。但因糖储备不足,故生后头几天内机体越来越多地动用脂肪和少量蛋白质产热。因此要尽早开奶。

●由于新生儿肌肉和许多其他组织细胞的数量比年长儿相对较少,故细胞内液的比例较细胞外液

相对地少。初生数天内由于丢失较多的水分,因此,可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

●“由于肝脏酶系统发育未成熟,使得新生儿代谢某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容易发生某些

疾病。

睡眠特点

●在新生儿期,新生儿除哺乳时间外,几乎全处于睡眠状态,新生儿每天约需睡眠20小时以上。睡眠的数量和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因此,做好新生儿睡眠护理工作也很重要。

●整个新生儿期睡眠时间不一样: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在16~18小时。随着日龄增加,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

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马牙和螳螂嘴

●假月经和乳腺肿大

●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点

谢谢!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三.婴儿生理特点P38 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1~12丧月的婴儿期(一)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最快,12月时赸过出生时3倍(>9kg) 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2.身长反应骨骼系统生长指标,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1岁时 达到75cm。 3.头围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反映脑及颅 骨的发育状态,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4.不胎儿期的头颅生长最快丌同,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到6丧月 至1岁时,胸围呾头围基本相等,称乀为胸围交叉。 1.胃贲门括约肌弱,易溢奶戒呕吐。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呾脂 肪酶含量少,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3小时。2.婴儿4丧月前丌喂肉,4丧月后增加辅食,如米粥类。 3.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胆汁较少,敀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四.幼儿生理特点P39 (一)体重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至2

岁时体重约12kg,2岁后每年增长1.5-2.0kg。(二)身长 1~2岁全年增加10cm,2~3岁平均增加约5cm ,3岁时,身长约100cm。 (三)头围、胸围、上臂围 头围不脑发育有关,1岁时增至46cm,出生时胸围比头 围小1~2cm,1岁时不头围基本相等,2岁以后胸围赸过 头围,反映出胸廓呾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一年内由11cm增至16cm,随后持续 到5岁左右,上臂围可以反映皮下脂肪

厚度呾营养状况,以 及早发现营养丌良。 (四)脑呾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组细的发育自孕丨期开始,持续到2岁至3岁,人脑的 神经绅胞分裂增殖至140亿丧,脑组细重量增至成年人2/3 以上,出生时脑重量370g,6丧月600~700g,2岁时达 900~1000g,为成人脑重的75%。(五)消化系统发育 1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 ,2岁时共出18~20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仄未出齐属亍异常,如兊汀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小儿,自出生到成人,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结构,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成年人有显著不同,年龄越小,这种区别越显著。历代医家,对小儿生理特点论述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阳强阴弱;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三有余,四不足。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

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古代医家对“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

婴幼儿生理特点.

食品营养中心资源库 营养基础知识 人群营养知识 婴幼儿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完全成熟的过程,这是胎儿、儿童与成人的根本区别。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器官系统生长发育(含智力、行为发育)两方面。 1.体格发育 婴儿期是人生中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1岁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约增加50%。出生第二年体重增加约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身高、坐高均有较大增长。 2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身高不易准确,故用卧位测量身长,2岁以上儿童可用立位的身高测量器测定身高。 婴幼儿的头围是反映脑和颅骨的生长情况。婴儿出生时头围约34.3cm,新生儿约38.1cm,1岁时增至46cm,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cm。胸围在出生时为32.7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增至46cm,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 2.消化吸收 (1)感觉: 新生儿有嗅觉和味觉,但味觉到三个月左右很灵敏,在这三个月中,婴儿很容易习惯各种口味。 (2)胃容量: 新生儿胃容量小,贲门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溢奶。 婴幼儿胃容量:新生儿 50mL 1个月 90mL 6个月 160mL 12个月 300mL 2岁 600mL~700mL (3)唾液 唾液淀粉酶在喂奶期是不需要的,一旦添加了谷物,该酶会急剧增加。三个

月前,没有淀粉酶分泌,所以不能添加谷类辅食。 (4)胃酸 婴儿胃酸分泌少,pH较高,胃中蛋白质的消化,与其说是胃蛋白酶的作用,不如说是组织蛋白酶的作用。牛奶蛋白是母乳的3倍,如果用盐酸调pH到4-5,牛乳需要的盐酸是母乳的3倍,所以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需要更多的胃酸。因此,母乳优于牛乳。 (5)消化功能未成熟 婴儿对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吸收,过早补充食物蛋白容易发生过敏。婴儿对母乳中脂肪的吸收率在数周内达到 90%,而对配方食品的脂肪吸收率,要到4~5个月时才能达到90以上。 (6)肠道菌丛 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卵黄色,芳香性酸臭,类似软膏状,呈酸性,以双歧杆菌为主。牛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有腐败臭,成形,呈弱碱性,以大肠杆菌为主。 3.肾功能发育不成熟 到2~3岁后才能达到成熟,婴儿肾溶质负荷能力差,给予全牛奶容易发生脱水。 4.相对体表面积大 在两次喂奶间隔,及时给婴儿补充适量水分。

婴幼儿生理特点

保育员要照料好小朋友的一日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小大人”。为什么要经常洗澡?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皮肤不清洁很易生疮长疖。为什么要让婴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长得很快,少见阳光就会得佝偻病。为什么不应该为了“催饭”,而让小朋友吃水泡饭、汤泡饭?因为细嚼慢咽有五大生理功能。科学的护理,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的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 下面,就让我们以人体的若干系统为顺序,谈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 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l)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的“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鸾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的肌肉发育早晚有一定关系。 3.关节和韧带

新生儿生理特点

新生儿生理特点 一、呼吸和脉搏 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呼吸腔道狭小、胸腔变窄、呼吸功能差、胸廓的呼吸运动较浅。为此,必须经常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在出生10-12小时左右,从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其呼吸经常不均匀、效率差,常可出现呼吸浅、快、不匀等现象。脉搏也可出现一会快、一会慢。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50次左右。脉搏每分钟在120次左右。新生儿在哭完和吃完奶时,有时会出现呼吸浅、快、不匀、脉搏数可增加一每分钟160次,是成人的两倍。 测量新生儿的呼吸次数须在安静时。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30-60次之间,超过此范围就可能是疾病所致。 二、体温与皮肤 刚出生的小儿体温较高,肛门测量时为37 .5-38℃,以后体温逐渐降低,到生后3-5小时,体温可降1 .5-2℃,至一昼夜后,在护理正常情况下,体温变为正常,大约肛温在37℃左右,腋温比肛温稍低些。 新生儿的皮肤红润,表面带着一层油脂(又叫胎脂),胎脂可使胎儿易于通过产道,分娩后,如胎脂过多时,可用消毒棉花浸植物油擦去一部分,残留的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一星期后,可以开始洗澡。 在新生儿的屁股、腰、后背等处常可以见到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或“蒙古斑”,这是黄种人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逐渐消退。 三、排泄 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排尿,个别的在生后第二天排尿。最初几天、每日约排尿4-5次,7天后,每天可达20次左右。如果新生儿2天仍未排尿,就需要查找原因,应检查有无尿道畸形。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多在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胎便常呈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味。2-3天后渐渐变为棕黄色的粪便。吃母乳的孩子粪便呈金黄色。每天排便一次至数次不定,有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几乎每次更换尿布时都有染有粪便,倘若粪质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又不含粘液时,属正常现象。如果生后24小时未排大便,则应查找原因,如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直肠闭锁、无肛等。新生儿头两天的粪便称为胎粪,其中含有咽下的胎毛。如果生后胎粪便很少,也要就医,包括显微镜检。胎粪内是否有胎毛至关重要,如镜检查出胎毛即说明胃肠是通畅的,否则应考虑有异常情况。新生儿要勤换尿布,不要让屁股受粪便尿液的浸渍,否则容易引起溃烂。 四、睡眠 新生儿除吃奶或尿布潮湿时觉醒外,几乎都在睡觉。睡眠多,一方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大脑容易疲劳的缘故。正常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约为20小时。 五、运动 新生儿出生不久,手、脚都有会自由运动。最初几天,他还是保持出生前的姿势,双臂蜷缩在胸前,双腿向腹部蜷曲。此外,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有较强的反射运动,这些运动一般与大脑作用无关,完全是身体内外刺激引起的下意识运动,如拥抱反射(遇到响声、双手就会做拥抱状)、吸吮反射(靠近嘴边的东西吸吮一番)、握持反射(碰到手上的东西要抓握一阵)等。这些反射运动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健全,当脖子开始挺起的3-4个月就会自动消失。 六、感觉

小儿生理特点

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指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肾气的生发是小儿生长发育、脏器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的年龄不断增长。肾气包括寓于肾中的元阴、元阳,禀赋于先天并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因而其自身就必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充盛。 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二脏同样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地提高。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之说,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 综上所述,“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后者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是相对地感到阴常不足。

婴幼儿生理特点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保育员要照料好小朋友的一日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小大人”。为什么要经常洗澡?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皮肤不清洁很易生疮长疖。为什么要让婴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长得很快,少见阳光就会得佝偻病。为什么不应该为了“催饭”,而让小朋友吃水泡饭、汤泡饭?因为细嚼慢咽有五大生理功能。科学的护理,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的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 下面,就让我们以人体的若干系统为顺序,谈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 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l)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的“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鸾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

小儿生理特点

.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

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 弱之阴阳中阴稚尤甚,而阳稚稍逊,即阴阳不均衡,较稚阴稚阳的认识又有进一步的深化。总之,若从阳气充实、完善的程度来看,小儿阳气是稚弱的,即稚阳;若从小儿阴阳对比而言,阳常有余,阴常

婴幼儿生理特点

(一)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1.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1)鼻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幼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2)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喉 婴幼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粘膜脆弱,粘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4)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极柔弱,富于血管。粘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清除微生物及粘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起呼吸困难。 (5)肺脏 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较薄,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婴幼儿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而含血较多,含气较少,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时易被粘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发生肺部胀、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瘀血等。 (6)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但补益不大,易发生缺氧症状。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站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肋),肋骨逐渐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 ·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1)上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上呼吸道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呼吸时能使吸入的冷空气加温接近体温,还可以加湿再进入下呼吸道。 (2)粘膜纤毛的清除作用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复习提问】 1.按病程将腹泻分型?急性、慢性、迁延性 2.判断小儿轻重型腹泻的区别?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衡 【案例】 患儿,男,2岁,因发热、流涕,2天来就诊.2天前“受凉”,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左右,鼻塞、流涕,用“小儿感冒冲剂”治疗1天,效果尚不明显,食欲欠佳,大便次数较前增多,1年前曾有“高热惊厥”史1次。查体:体温38.5℃,精神欠佳,咽部充血明显,心肺腹检查无异常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均正常。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思考:1.该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能力、对发生惊厥患者给予氧气吸入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发生并发症患者配合抢救的能力、能够指导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愈后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上感,“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引起的炎症。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冬春季多见小先生:我来说一说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 二、病因 (一)病毒感染>90%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继发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等(二)诱发因素 1.防御机能低: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营养不良等 2.环境因素:通风不良,室内空气污染 3.护理不当:受寒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类型上感 (二)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表现: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有疱疹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腺病毒,多发于春夏季,可流行特征性表现:发热、咽炎、 结合膜炎病程1-2周 上感并发症:婴幼儿多见,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一般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染病四、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二)咽拭子培养 (三)胸部X线 五、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为主,积极控制感染,针对性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防治并发症。 六、护理诊断 (一)舒适改变与咽痛、鼻塞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惊厥、中耳炎、肾炎或风湿热 七、护理措施 (一)促进舒适 1.室内空气:通风,室温,湿度 2.保证休息 3.保证呼吸道通畅 4.改善不适:鼻部、咽部、口腔护理 (二)降低体温 1.物理降温 2.退热药物 3.保证水分摄入,补充营养 (三)观察病情 1.警惕高热惊厥 2.预防并发症 (四)健康教育 八、健康指导(图片)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胎儿肺内充满液体,足月儿约30~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被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分娩后在第一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约为40~60次/分,由于胸腔较小,肋间肌肉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故呈腹式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不成熟,呼吸浅表且节律不规整,常出现呼吸暂停。所谓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出生后血液循环变化为:①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循

环终止;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关闭; ④由于PaO2增高,动脉导管收缩,继而关闭,完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的转变。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100~15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足月儿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消化道已能充分分泌大部分消化酶,只是淀粉酶至生后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便,约2~3天排完。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检查是否有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多数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可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更易发生溢乳。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外,由于早产儿的胎粪形成较少和肠蠕动乏力,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早产儿肝脏不成熟,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不足,生理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婴儿口底浅,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诞。 (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仟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三)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ml,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ml,l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约为2000ml。故年龄愈小每日喂食的次数愈多。但哺乳且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述容量限制。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

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蠕动、摆动、分节运动)、消化、吸收及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进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肠粘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响其正常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时的3倍。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每日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才接近成

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一、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婴幼儿在0—3岁时期,是潜意识吸收阶段,这阶段的孩子拥有一份超强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幼儿会以惊人的速度、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了事物一一吸收,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从出生到2岁是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也就是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在这敏感期中会有五种突出表现: 1、对秩序的喜爱。这是由于儿童急切需要一个精确而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形成实在的概念,以了解环境并知道如何对待环境。 2、急切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这是儿童在靠味觉触觉感知环境中每样东西的性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凭这种感官肌肉的运动来发展语言能力所需的神经组织。 3、乐于学习走路。这等于是儿童的第二次诞生,是为了获得自由活动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4、对微小精细的东西感兴趣。这似乎是大自然特意安排一个阶段,以使儿童探索并欣赏大自然的奥秘。 5、对社会性发生兴趣。儿童会积极地了解别人的基本权利,学着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团体意识。他们试着学习礼节,并且懂得了为自己做事之外也要为别人服务。这些社会性行为在开始时也是观察,后来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积极地接触别人的动机。此时的孩子如果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专家认为,这阶段亲子教育是投资回报率最高、最容易成功的事业。 二、0—3岁亲子教育如何达到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色,真正地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 (一)、父母和孩子应形成良性的亲子行为 1.注重自身提高

0到1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保健

0到1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保健

0到1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保健讨论题目: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保健 讨论内容: 新生儿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保健 讨论成员:王娟石腾张照雅严海霞沈梦歌薛爽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指的是从出生到28天的小婴儿。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2500到4500克,平均身高是45到51厘米。 生理特点: (1)外观: 头部在身体中占的比例较大,外观正常,肤色红润,外生殖器官能分出男女,哭声响亮,有正常的大小便。 (2)体温: 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下脂肪较薄,所以体温调功能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 ⑶体重: 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体重都会有正常的生理性下降,一般在出生后2~4天,宝宝体重可以下降6%~9%,最多不超过10%,一般在10天左右恢复至出生体重,也有的晚至第三周才恢复到出生体重,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的发育。一旦体重恢复,随着月龄及哺乳量的增

加,体重会迅速增加,一般每天可增30克以上。如下降过多则应分析原因。 ⑷体型: 胎儿时期,脑优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的是四肢,所以新生儿的头占身长的1/4,且新生儿的颈部很短,颈部肌肉力量小头大而沉。 ⑸新生儿的代谢: 新生儿体表面积(与体重比)较林。因此代谢率比成人高。对蛋白质、脂肪、糖都能很好吸收、代谢和利用。生后血钙有下降趋势,血磷上升。此时食物中钙、磷比例过大可导致手足搐搦症。 ⑹大便: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大便。有的新生儿在娩出过程中即排便。起初两天大便呈墨绿色、黑棕色,称为胎便;吃母乳后大便呈棕黄混杂的颜色;3~4天左右转为金黄色软便,呈糊状,不成形,每天好几次。若生后24小时一直未排便,且伴有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黏液或羊水,应考虑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应当及早看医生,检查是不是有先天性畸形或消化道畸形 ⑺小便: 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时或生后6小时内排尿,前2~3天尿量少,但每天最少尿量60毫升以上。若出生后24小时还不排尿,应当喂10%的葡萄糖水20~30毫升,观察是否排尿不要用尿不湿,如果仍未排尿,应请医生检查,处理异常情况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 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

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好,各位老师,你们看到了吧,今天上午的课程是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育婴师职业教育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1、建立在心理成熟度的基础上。2、建立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例如:一个1岁的孩子他说不出他不舒服、别扭、难受,你非要给他上课,让他玩这个游戏玩那个游戏,他又表达不出来,你的所谓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0-3岁的孩子整个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今天上午我们请来了疾病最权威的机构,北京儿童医院,我们请到的是儿保中心的刘晓军主任(已退休)来给我们讲课。 好,我们今天上午要讲一下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什么叫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呢?就是和成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特点。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许多孩子刚一出生的时候,没几天就开始出现黄疸,为什么有的孩子在3岁以内的时候特容易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过了3岁这种经历就慢慢的减少了。为什么我们有的预防针必须按月份来注射,不到那个月份我们就不能给他注射,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孩子生理发育特点决定的。今天上午我就想用这个时间把孩子整体生理发育特点让大家心理有个数,在这当中我可能会讲到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那你们会说我们也不是学医的,别给我讲的太深了,其实我是想让大家知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你就听,我最终会归结到你应该怎么做。所以当你听到一些基础的东西,挺费解的,没有关系的,那么我最后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去做,那么今后你去给其他人讲的时候不会只会说孩子黄了,不要给他多喝糖水,要让他多吃奶。别人会问你为什么呀,你就说不上来了,所以今天我就会告诉大家一些为什么。 我们说孩子他在整个的小儿阶段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年龄越小,他和成人的差别也就越大,而且切记孩子不是成人的一个缩影,也就是孩子他出生的时候也就是50公分左右,等到他长成人一个男孩子起码长到1.70米以上的个,他不仅仅是一个形体的改变,而是他各个器官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这么一个过程。 今天我是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们小孩生理发育的特点。新生儿,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我想这些东西在你的课件上都有,可能我讲到的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希望你们都能记一下,这些东西就成你的了。我真正写在课件上的东西都是很原则的东西,你在任何书上都能找到。我先说多大的孩子叫新生儿呢?从脐带一结扎的刹那间到成活的刹那间。那我们说一个孩子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身长是多少呢?一般是46-53公分,平均50-51公分。体重一般是在2500克到4000克之间,我叫足

正常新生儿特点

正常新生儿特点 概念: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满28天之前的一段时间。正常新生儿一般认为是足月分娩,即胎龄满37周(259天)以上,出生体重超过2500g,无任何疾病的新生儿。新生儿期是胎儿的继续。胎儿出生后生理功能需进行有利于生存的重大调整,因此必须掌握新生儿外貌及各系统解剖生理特征,才能更好地做好新生儿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外貌特征: 1外观特点:头大,躯干长,头部与全身的比例为1:4,身体常呈屈曲状,胸部多呈圆柱状。通常新生儿出生后采取的姿势,反映了胎儿在宫内的位置。 2皮肤特点: 1胎脂:出生后,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 用。胎脂的多少油个体差异。生后数小时渐吸收。胎脂若成黄 色,提示有黄疸,窒息或过期产存在。 2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出现,一般持续1周后消失。 3水肿:生后3-5天,在手,足,小退,耻骨区及眼窝等处易出 现水肿,2-3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 4新生儿红斑:常在生后1-2天内出现,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 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婴 儿无不适敢。皮疹多在1-2天内迅速消退。 5毛囊炎:为突起的胧疱,周围有很窄的红晕,以颈部,腋窝,

耳后分布较多,数天内消失。 6粟粒疹:多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因皮脂 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7汗疱疹:炎热季节,常在胸前,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 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不完善所致。 1,头面部特点: 1颅骨:颅骨软,骨缝未闭,具有前囟及后囟,出生时因颅骨受产道挤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变形,骨缝可重叠。 2眼:生后第一天,眼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与眼运动功能尚未协调有关,有难产使者有时可见球结膜下出血或虹膜边缘一周呈红紫色,多因毛细血管淤血或破裂所致,数天后吸收。 3鼻:鼻梁低,因鼻骨软易弯,可见歪斜,但以后不留畸形。 4口腔:口唇皮肤和黏膜红润,牙龈上可见由上皮细胞堆 积或为黏液包裹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板牙”或“马牙”, 可存在较长时期,切勿挑破以防感染。硬腭中线上可见大 小不等(2-4cm)的黄色小结节(彭氏珠),亦系上皮细胞 堆积而成,数周后消退。舌系带有个体差异,或薄或厚, 或紧或松。俩侧颊部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 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不可挑破。 5耳:其外形,大小,结构,坚硬度与遗传及成熟度有 关,愈成熟耳软骨愈硬。 6:甚短,颈部皱褶深而潮湿,易糜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