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案

备注

看图找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

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

学生的观察分

析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

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到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

的简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做个小调查。坐过公交车的同学请举手。

好,看来全部同学都有过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请你们回想一下:公交

车在起步和到站的时候,车速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

淘气跟你们有同样的感觉,他家住解放路,他每天坐1路公交车到学

校,他把你们刚才说的这种感觉画了下来,你们看(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

主题图),你能在图中找到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

(1)在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2)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分享。(板书课题:看图找关系)

备注

二、结合情境,分析数量关系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图表中是怎样体现加速和

减速的。

2.关键点(转折点)的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4个关键点(转折点)的含义(在0分,第1、3、4

分时,公交车的状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与速度关系图的意义,

如哪段时间汽车在加速?哪段时间汽车在减速?哪段时间速度保持不

变?公交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多长时间?公交车在行驶过

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等等。

3.总结方法,自主探究

(1)学生回顾对图的分析过程,总结观察流程。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归纳出观察统计图的一般

流程:

看标题;看横轴、看纵轴;理解关键点;问题分析。

(2)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理解下一幅图。

教师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观察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的分析过程,如横、纵轴表

示的含义?声音是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别关注一下对“特殊时

间”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材上的几个问题:

A.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要经过2时45分,即165分。

B.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逐渐

变成声音大。

C.上半场20分(即19:50),足球场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主场

球队进了球,球迷们在欢呼。

D.在中场休息时间时,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化变大,一直比较安静。

E.学生的理解只要合理都应鼓励。如:下半场一开始声音一下子变大

了,然后逐渐变大;到了20:40,可能由于主场进球,球迷们欢呼起来,

声音非常大,慢慢的声音变小,到了30分,即21:00,可能由于主场球队

又进了球,球迷们再次欢呼起来,声音再次变得非常大,慢慢的声音变小,

备注

F.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声音一下子变得非常大,估计是球迷在欢

呼。

三、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1.每天晚饭后,淘气一家都会到花园散步。昨天晚上,淘气的父母

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淘气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淘气的父亲

看了一会报后回家。下面两幅图,哪一幅描述了淘气母亲的活动,哪一幅

描述了淘气父亲的活动?请说说你的理由。(图略)

2.淘气、笑笑、丁丁和明明住在同一栋楼,淘气住1楼,明明住8楼,

笑笑住4楼,丁丁住5楼。下面这幅图描述了淘气在周末与其他三个小朋友

一起活动的情形。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图略)

四、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看图找关系

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

《看图找关系》教学反思:

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

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阅读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

师:通过线段图以及老师的讲解,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请你试一试吧。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六年级数学趣味题(附答案)

六年级智慧题 1.今年爸爸和女儿的年龄和是44岁,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今年女儿是( 6 )岁。 2.甲乙丙三人在圆形的跑道上跑步,甲跑完一周要用时3分,乙跑完一周要用时4分,丙跑完一周要用时6分。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起跑,那么他们第二次相遇要经过( 12 )分钟。 3.一个都是红色的正方体,最少要切( 17 )刀,才能得到100个各面 都不是红色的正方体。 (分析:你要保证每一面都不是红的,首先要切6刀把表皮切掉。剩余的部分你只要能切成100个就行了。你只要底面切成20个小正方形:(4+4)刀。然后竖着再切3刀 就是100个了。也就是6+8+3=17) 4.如右图所示,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如果其中图形A 、B 、C 的面积分别为1、2、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4 3 )。 5.这里的“平移”,是指只沿着方格的格线(即上下或左右)运动,将图中的任一条线段平移1格称为“1步”。现通过平移,使图中的3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平移( 9步 )。 6.如右图所示,正六边形的面积为6,正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正六边形的中点,则三角

形的面积是(2.25)。 分析: 7.把一条细绳先对折,再把它所折成相等的三折,接着再对折,然后用剪刀在折过三次 的绳中间剪一刀,那么这条绳被剪成(13)段。 (分析:绳子第一对折平均分成2份,再把它所折成相等的三折,这时把绳子平均分成了6份;接着再对折,此时把绳子平均分成了12份;用剪刀在折过三次的绳中间剪一刀,在这里要考虑对折后有11个拐弯,两个端点,因此绳子被剪成13段.因此解答.) 8.在香港,有些人将2月8日写成2/8,有些人则写成8/2,这样会造成混淆。因为当我们看到2/8时,不知道到底是指8月2日,还是指2月8日,但是22/9及9/22则容易区别而不会混淆,因为一年中只有12个月。请问用这种记法,一年中有(132)天会造成混淆。 (分析:每月1-12日会混淆,而其中1/1,2/2,3/3等日子又不会混淆,所以12× 12-12=132) 9.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 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 1 3 ,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 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那么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一样多)10.一个国家的居民不是骑士就是无赖,骑士不说谎,无赖永远说谎。我们遇到该国A 与B两位居民,B对我们说:“A和我不同,一个是骑士,一个是无赖。”请问A是骑士还是无赖?(无赖)

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数学

一、选择题 船,从哈尔滨到天津可乘汽车、火车、飞机。则从哈尔滨经大连到天津和从哈尔滨直接到天津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 A. 48种 B. 15种 C. 16种 D. 14种 2.小明用小棒搭房子,他搭的三间房子用了13根小棒.搭10间房子用( )根小棒. A. 40 B. 41 C. 45 D. 50 3.小淘气帮妈妈做家务,扫地要用5分钟,擦家具要8分钟,烧开水要15分钟,泡茶要1分钟,如果他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 )分钟. A. 29 B. 30 C. 15 D. 16 4.有16支球队采用单循环赛制,一共要赛( ) A. 16场 B. 240场 C. 120场 D. 136场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6.根据规律填数20,18,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25名同学一起去游园,每人只买一瓶饮料.如果3个空瓶可以换回1瓶饮料,他们最多可以喝到________ 瓶饮料. 8.五年一班要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选出升旗手和护旗手各一名,共有________种不同选法。 9.六年级(1)班排练诗朗诵,要从3名女生王楠、李晕、丁凡和3名男生张义、高款、朗枫中选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为朗诵员,请你分析并用图示方法,计算有________种组队方案. 10.按规律填数。 11.仔细观察图中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再填空: ________个,列式计算:________. 第N 个图时,正方形有_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个. (2)补全题中表格 三、判断题

12.下图有5个梨(_____) 13.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往后每多摆1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按这样的规律摆10个正方形,一共需要31根小棒.(___) 14.…第25个应该是。(____) 四、解答题 1瓶矿泉水,佳佳商店里的矿泉水买4瓶送1瓶。 16.现有侦探小说、参考书、漫画书各2本,要将它们分给甲、乙、丙三名同学各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给法? 五、作图题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趣味题

一年级数学趣味题 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甲得了第()名,乙得了第()名,丙得了第()名。 2.A、B、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现在我们知道:(1)A的身材比排球运动员高;(2)足球运动员比C和篮球运动员都矮。诸你想一想:A是()运动员,B是()运动员,C 是()运动员。 3、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哥哥和妹妹都想要。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4、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小南能看见一顶红帽子和一顶黄帽子,小菲只能看到一顶黄帽子,而小阳一顶帽子也看不到。你知道走在第一个的是谁?谁又走在第二个?最后一个又

是谁呢?他们又各自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呢?()走在第一个,戴着()帽子;()走在第二个,戴着()帽子;()走在最后,戴着()帽子。 5、3个小朋友下课后排队做游戏,他们一共最多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法? 6、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排队去做游戏,从前往后数排第3个,从后往前数排在第5个,共有多少小朋友在做游戏? 7、按规律填数:0,1,3,6,10,(),()。 8、小明家住在5楼,小明从一楼回到家共爬了几层楼梯? 9、小猴与小兔去摘桃,小猴摘下15个桃,当小猴将自己的桃分3个给小兔子时,它俩的桃就一样多,你知道小兔子摘了多少个桃? 10、小明回家时看到爸爸正在锯一根钢管,小明问爸爸要锯多少时间,爸爸对小明说:“锯一段要10分钟,要将一根钢管锯成5段。”并让小明猜猜共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帮忙吗? 11、妈妈给姐姐买了18枝铅笔,给弟弟买了10枝铅笔,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算24点 教学内容:算24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计算24点 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铅笔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瞧,老师带来什么?(师出示扑克牌) 生:扑克牌。 师:平时看到大人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 生:讲 师:孩子们你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 生:我们玩过算24点。 师:知道怎样算24点吗? 生1:只用1到9这九张牌,每次选其中的两张、三张或四张。 生2:用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生3: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师:对,就是根据几张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为2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算24点。(板书:算“24点”) 二、层层递进,探究规律 1.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哪两个数相乘等于24? 生反馈,师板书: 师:看,我们可以乘得24、加得24、减得24。 2、第二环节:三张牌算24点 师:现在我出8,请你选出两张牌和8“碰”出24。(拿走3) 师:你选的是哪两张牌?怎样算出24? 生讲,师板书 师:小朋友用加、减、乘、除算出3,再和8相乘得到24,真聪明! 师:现在我出6,你选哪两张牌和我“碰”出24?(拿走4) 生1:我选2和2,2+2=4,四六二十四。(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师:现在给你2、3、4,说说怎样算出24? 生反馈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用这三组牌算24点时,通常都用到了几几二十四的口诀,小朋友真聪明! 师:那这一题该怎样算呢?(点击:3、5、9)同学们在算这一题时还是想几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_含答案(1)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数学好玩 一、单选题 1.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米,乙剪去,余下的绳子() A. 甲比乙短 B. 甲乙长度相等 C. 甲比乙长 D. 不能确定 2.王老师和10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他们轮流每人都当一回鸡妈妈,共有()种不同的选择. A. 10 B. 11 C. 20 3.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图形面积的是() A. B. C. D. 4.要从5名候选人中选出两名当数学课代表,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案?() A. 20种 B. 10种 C. 30种 D. 15种 5.的分数单位是()。 A. B. C. 6.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图形的37.5% B.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空白部分的 C. 阴影部分的面积比空白部分小40% D. 空白部分的面积比阴影部分大 7.小明要把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放在书架上排成一行,一共有()种不同的摆放方法. A. 4 B. 5 C. 6 D. 7 二、判断题 8.下面用分数表示的图中阴影部分,对不对? 9.全班有27个同学,平均分成3组,每组同学数就是班级人数的。

10.判断. 比 大而比 小的分数只有 一个. 11.1里面有2个 12.把一个西瓜,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 。 三、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分数. 123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米. 237立方厘米=________立方米. 14.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它有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5.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1÷5=________ 4÷12-=________ 16.张强骑摩托车25分行了13千米.平均每分行________千米。行1千米平均要用________分。 17.在如图所示的长方形内,用图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 的 是多少?________ 列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7辆相同的汽车一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汽车运走这批化肥的________。3辆汽车一次运走这批化肥的________。 19.把1升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升的________,;4份是________。 20.用2,3,5三个数作为因数,能求出________个不同的两数之积. 四、解答题 21.请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22.甲、乙、丙、丁、戊、己六个人站队,如果: (1)甲乙两人之间必须有两个人,问一共有多少种站法? (2)甲乙两人之间最多有两个人,问一共有多少种站法? 五、综合题 23.找规律,填一填。 (1)97,93,89,8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8,35,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汇总

目录 一、分数乘法——找准数量关系 (1) 二、找规律(一) (5) 三、找规律(二) (9) 四、量率对应 (13) 五、趣味探索 (17) 六、组合图形巧求面积(一) (21) 七、组合图形巧求面积(二) (25) 八、工程问题 (29) 九、分数、百分数的应用1 (33) 十、分数、百分数的应用2 (37) 十一、商业中的数学 (41) 十二、有趣的数学故事 (45) 十三、有趣的数学题 (49) 十四、分数乘法——举例列举法 (53) 十五、分数乘法——倒数的进一步认识 (57)

分数乘法——找准数量关系 学习导航 1、会找单位“1”,明确分数的意义,从而准确找出数量关系。 2、比谁多,比谁少的问题是一个难点,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进一步深化对单位“1”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拓展练习、培养能力,实际的应用才能巩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在练习层次的设计上,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快乐对对碰 实验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扩大规模,班级数比去年增 加3 8。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趣味探索 3 8表示的意义是……单位“1”是…… 今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数量关系是:去年的班级数×3 8 =今年比去年 增加的班级数。 我会列算式:24×3 8 =9(个)。 试一试 × 三、大显身手 1、先说说各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皮球的个数比篮球多2 5 。 ()的个数×2 5 =()的个数 (2)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 1 10 。 ()用水量× 1 10 =()用水量 今年有多少个班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数学好玩”教学设计

数学好玩 教学内容:反弹高度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试验中的 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严谨性,培养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中,进一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 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篮球和兵乓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玩过什么球?喜欢玩什么球? 今天老师也带了两个球,你会玩吗? 抽三名学生分别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请大家先猜一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 各自反弹的高度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的意见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一点我们需要怎么办? 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先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思考:先确定实验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启发学生从实验步骤、数据收集及小组合作分工等方面制定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如:先确定下落的高度,将篮球和乒乓球自然落下,然后,观察它们落地后的反弹高度,做记号,最后量一量。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交流后明确收集两种球下落前的高度和反弹后的高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注意什么。 4.小组内如何分工? 如:将小组成员分为:落球员、测量员、观察员、和记录员。 5.全班交流设计方案,相互借鉴、提醒,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例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点:(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或下沿)与高度标记平齐;(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及时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趣味题(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 1.今年爸爸和女儿的年龄和是44岁,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今年女儿是()岁。 2.甲乙丙三人在圆形的跑道上跑步,甲跑完一周要用时3分,乙跑完一周要用时4分,丙跑完一周要用时6分。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起跑,那么他们第二次相遇要经过()分钟。 3.一个都是红色的正方体,最少要切()刀,才能得到100个各面都不是红色的正方体。 4.如右图所示,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如果其中图形A、B、C 的面积分别为1、2、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5.这里的“平移”,是指只沿着方格的格线(即上下或左右)运动,将图中的任一条线段平移1格称为“1步”。现通过平移,使图中的3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 最少需要平移()。 6.如右图所示,正六边形的面积为6,正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正六边形的中点,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分析: 7.把一条细绳先对折,再把它所折成相等的三折,接着再对折,然后用剪刀在折过三次的绳中间剪一刀,那么这条绳被剪成()段。 8.在香港,有些人将2月8日写成2/8,有些人则写成8/2,这样会造成混淆。因为当我们看到2/8时,不知道到底是指8月2日,还是指2月8日,但是22/9及9/22则容易区别而不会混淆,因为一年中只有12个月。请问用这种记法,一年中有()天会造成混淆。 9.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 6 ,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 1 3 ,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 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那么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10.一个国家的居民不是骑士就是无赖,骑士不说谎,无赖永远说谎。我们遇到该国A 与B两位居民,B对我们说:“A和我不同,一个是骑士,一个是无赖。”请问A是骑士还是无赖?() 11.某商场将一种商品A按标价的9折出售仍可获利10%,若商品A的标价为33元,那么该商品的进货价为()。 12.10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均不相等,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其余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8分;若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则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为()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 * 列,第 *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

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生活中应用数对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3)学生操作后交流。 2、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 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数学好玩 (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数学好玩 一、单选题 1.下图可以分为() A. 动物和植物 B. 动物和人类 C. 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的动物 2.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A. 27 B. 28 C. 29 3.某县教育局教育股的电话号码是75234□□,还记得最大的数字是7,且每一个数字互不重复.如果拨通该电话,此人最多需试打()次. A. 4 B. 5 C. 6 D. 7 4.一个理发店,同时来了四位顾客,按他们所要理的发型,甲需要15分钟,乙需要25分钟,丙需要18分钟,丁需要40分钟.要求四个人等候时间综合最少,则理发时间的总和是() A. 98分钟 B. 63分钟 C. 141分钟 D. 204分钟 二、判断题 5.下图可以分为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的动物() 6.妈妈准备中饭,择菜用8分钟,洗菜用4分钟,切菜用3分钟,炒菜用5分钟,淘米用2分钟,电饭堡煮饭用20分钟,妈妈做好中饭最快要用42分钟. 7.…第25个应该是。() 三、填空题

8.下图可以分为________ 9.从北京经南京到上海,其中北京到南京可乘两种不同线路的火车,从南京到上海也有两种不同线路的火车,我们可以有________种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 10.如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一张桌子能坐6人,3张桌子能坐________人. 11.在NBA东部决赛的一场比赛中,热火队球星詹姆期全场26投19中加上9罚5中,得45分,已知3分线外投中一球记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算2分,罚球算1分,则詹姆期本场比赛投中了________个3分球. 四、解答题 12.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8个合唱节目中选出4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一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送方案? 13.张华有1元和2元的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出15元(不能只拿一种面值的人民币),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用列表法解答) 五、综合题 14.为了美化城市,某商场在门前的空地上用花盆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搭正方形. (1)填写下表 (2)按这种规律搭下去,搭第n(n为正整数)层正方形,需要________盆花.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练习一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61+6 2 +63= 103+103+103= 计算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 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 个,3人一共吃多 少个? (1)、分析演示: ●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 整个蛋糕的9 2 )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9 2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

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92+92+9 2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 2 相加的和。 (3)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 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2+92 。学生计 算,教师板书: 9 2 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3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9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9 2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9 2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92?是用分数9 2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题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在六(3)班联欢会的“猜迷”抢答比赛中,有10题抢答题,规定答对1题得5分,答错1题得–8分,不答者得0分,玲玲共得12分,她抢答对几道题答错几道题 (2)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圆柱底面半径的多少倍 (3)一根长2米的钢筋,横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这根钢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学校买来长135米的一捆塑料绳,先剪下27米做了15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绳子可以做多少根跳绳 (5)哥哥有100元钱,弟弟有80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钱后兄弟两人的钱数比是7:11

(6)把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10面混在一起。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拿,每次至少拿多少面小旗才能保证一定有两面小旗是同色的 (7)某次会议共有129人参加,如果你与每人握一次手,那么你共握手()次。 (8)把7只小猫分别关进3个笼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只猫。 (9)用“2”、“7”、“8”、“5”和3个“0”组成一个“0”也不读的最小七位数是()。 (10)如果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同,()的面积最大。

1给李(11)王芳和李刚各有钱若干元,若王芳拿出她原有钱数的 4 1给王芳,则两人的钱数正好相等。他刚,李刚拿出他原有钱数的 6 们原来各有的钱数比是()。 (12)一条线段把一个长方形分为两部分,4条线段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部分。 (13)两个牧童放羊,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正好是你的羊的2倍。”乙对甲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与你的羊的只数就相等了。”请问甲有()只羊,乙有()只羊。 (14)7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的价钱相等,1千克梨比1千克苹果贵元。梨、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6讲数学好玩

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小六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反弹高度T看图找关系T比赛场次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数学好玩 课时1反弹高度 目标导学 目标点睛重难点 1.通过操作实验,明确球的反弹高度与什么有关, 即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是什么。重点 探究球的反弹高度 的规律。 2.学会设计方案验证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认真 探究的科学精神。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知识点:探究球的反弹高度(理解识记) 该知识点属于实验探究类活动。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动手实验和观察比较,在反复实验中得到规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1.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有两个:一是明确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篮球和乒乓球,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二是弄明白哪种球会反弹高一些。 2.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一是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二是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

集和记录;三是小组内如何分工。 3.动手操作实验。 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分组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同时要填写实验报告单。 课时2看图找关系 目标导学 目标点睛重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 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 出变量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 进行描述。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某些量之间的 关系。 3.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1: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情况(掌握运用) 该知识点借助“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这一生活情境,通过汽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时要注意“看图找关系”。 思考问题:下图是一辆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速度变化的情况。 (1)观察上图,你知道了什么?(2)描述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3)说一说汽车从1分钟到3分钟行驶路程的大致变化情况。 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了4分钟。纵轴表示速度,每一格表示100米。图上的点A表示时间为0.5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2.解决问题(2)。 从整体看,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共行驶了4分钟,速度是在不断变化的。 第1分钟内速度的变化:汽车行驶速度从O米/分提高到400米/分; 从1分钟到3分钟速度的变化:速度一直保持在400米/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