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方蠓虫叮咬毒性大、特奇痒

南方蠓虫叮咬毒性大、特奇痒

南方蠓虫叮咬毒性大、特奇痒
南方蠓虫叮咬毒性大、特奇痒

蠓,小如芝麻!

咬人后:

蠓虫,成虫体小,多数种类的雌蠓于交配后吸血,且咬人甚剧,故蠓俗称“小咬”,也称“蟆子”、“墨墨蚊”。

蠓与蚊子很相似,但更小,大约只有芝麻大小,外表为黑褐色。蠓在夏秋季节最为常见,常成群的飞舞在树林、天地、草坪等潮湿的地方,早晨和黄昏时间最为活跃。蠓通常喜欢在阴暗、有枯叶的地方繁延后代。蠓虽然比蚊子小,但比蚊子更凶,一般一只蚊子每次会叮咬一两口,而蠓一次就会叮咬八到十口,只要露在外面的皮肤就可能遭到袭击,如手、脚、手臂、腿、脖子等。

症状:

蠓同蚊子一样在叮咬人时会吸血,叮咬后伤口会发痒,之后变红、肿胀,痒的更严重。与蚊子不同的是,蠓叮咬引起的斑块比较大,摸上去硬硬的,水肿也比较明显,局部的毛孔变大,成为一个一个向下凹陷的小点,看上去好像桔子皮一样,有时还会出现发炎、水泡。蠓叮咬的地方很痒,一般的花露水、驱风油也不能止痒、消肿。红肿常常需要几天才会消散,比蚊子叮咬更难愈合,消散后可有短暂的色素沉着,之后会恢复正常。

治疗:

对于蠓叮咬后引起的红肿、发痒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试着使用一些止痒、消肿的药物,但效果往往并不好。有时使用太多的止痒药物可引起过敏,使病情更为复杂,如果叮咬伤口出现新的感染、过敏时要及时看医生。另外,注意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溃烂或出现新的感染。

防范:

在进入树林、草坪等潮湿、阴暗的地方时最好穿长裤、长袖的衣服,将蠓拒之门外。保持住所周围干爽,有充足的阳光,因为阳光照射可使其死亡。经常修剪花草树木,清理枯叶,使蠓没有繁殖之地。

与疾病的关系: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蠓可传播多种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为18种人畜寄生虫的媒介和可携带20余种与人畜有关的病毒。在我国,蠓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了解得尚不够清楚。在福建和广东,曾于自然界捕获的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但该蠓是否可作传播媒介,尚有待证实。

被咬后的治疗及措施:

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

1.立即措施当被蠓叮咬后,立即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

3.慢性期该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4.内用药物某些被咬后症状明显的患者是由于皮肤较敏感所致,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对皮损广泛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内用;对急性期尤以血管性水肿型,可选泼尼松内服有良好效果,常在用药1昼夜内迅速消除症状;对泛发性慢性患者可试用沙利度胺内服。对反复发作者可用人工免疫疗法进行脱敏治疗。继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知识重点总结

简答题: 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3、渗出液、漏出液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5、正常骨髓结构特点 6、骨髓细胞发育的特点 7、尿糖、尿蛋白什么情况下出现?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8、肾小球肾炎尿液的特点,观察到那些管型 第一章 1、分析影响前的因素 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 第二章 1、几个参考值的范围(血常规的基本参考范围如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钾,血钠,GFR,血糖),以及临床意义 2、血沉加快和减慢影响因素 3、异常的红细胞形态有哪些 4、白细胞(考的多),各种情况下,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加和减少,贫血,辐射电离,伤寒副伤寒何种细胞增加或减少 5、网织红细胞的定义,增多减少;红细胞沉降速率实验, 6、溶血性贫血几个实验的意义,渗透脆性不需要记住参考值,高铁血红蛋白症(G6PD,蚕豆病),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combs实验用途, 7、骨髓检查的步骤,内容,方法以及正常骨髓象的形态特点。 8、粒红比值 9、POX染色临床意义,SB染色临床意义,NAP染色临床意义,类白血病的概念,ACP.AS-D NCE,α-NAE,PAS,染色的临床意义 10、最易发生DIC——M3型 11、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次侧 12、溶血贫的特点1,2(尿胆原增加)

13、白血病的各个特点/几种类型/什么样的医学方法 14、MDS熟悉 第三章血栓和止血检测 1、临床上的四项检测指标 2、内源性:APTT,延长S异常 3、外源性:PT,延长S异常 4、单纯血友病哪一项指标异常 5、凝血试验一定要做对照 6、假如APTT、PT都延长说明什么 7、凝血酶时间 8、血小板活化会伸出伪足 9、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区分标志,异二聚体、3P实验 10、阳性排除、阴性排除 11、肌红蛋白:心梗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1、怎样收集尿液,应注意什么 2、病理性尿液外观;如何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 3、管型的定义,管型包括那些,透明管型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4、正常尿液中可以见到什么? 5、蜡样管型——慢性肾炎 6、最常见的寄生虫,如黏液遍:菌痢 7、潜血、隐血 8、三管化学检查 9、渗出液与漏出液 10、脑脊液蛋白升高最明显的是什么病理状况,糖保持正常是什么病理情况? 11、脑脊液中可见的蛋白质 12、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变化表明什么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药用抗癌活性物质含量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药用抗癌活性物质含量 3 杨逢建 庞海河 张学科 孙佳音 祖元刚 33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摘 要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 LC ),测定了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中药用抗癌活性物质 紫杉醇(taxol )、三尖杉宁碱(cephal omannine )和人工半合成紫杉醇的主要原料巴卡亭Ⅲ(bac 2catin Ⅲ)、102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2deacetylbaccatin Ⅲ,102DAB )在一个生长季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从4月新枝叶萌发至11月枝叶基本停止生长,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等药用活性物质含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的最高值都出现在5月;巴卡亭Ⅲ和102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含量的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9月和4月.相关分析发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4种药用活性物质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紫杉醇与三尖杉宁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105),三尖杉宁碱含量与102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105).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抗癌活性物质 含量文章编号 1001-9332(2008)04-0911-04 中图分类号 Q946188 文献标识码 A Quan tit a ti ve changes of an ti 2cancer acti ve co m ponen ts i n Taxus ch inensis var .m a irei bran 2ches and leaves .Y ANG Feng 2jian,P ANG Hai 2he,ZHANG Xue 2ke,S UN J ia 2yin,Z U Yuan 2gang (Key L aboratory of Forest P lant Ecology of Education M inistry,N ortheast Forestry U niversity,Har 2bin 150040,China ).2Chin .J.A ppl .Ecol .,2008,19(4):911-914. Abstract: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anti 2cancer ingredients such as taxol,cephal omannine,bac 2catin Ⅲand 102deacetylbaccatin Ⅲin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 airei dur 2ing one gr o wth seas on were measured by HP 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se anti 2cancer ingredients had an obvi ous change fr om Ap ril when the ne w branches began t o ger m inate t o Nove mber when the branches basically st opped gr owing .The contents of taxol and cephal omannine in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 .chinensis had the sa me change pattern,with the peaks appeared in May,and those of Baccatin Ⅲand 102deacetylbaccatin Ⅲhad the sa me change trend,with the highest values appeared in Sep te mber and Ap ril,res 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 2relati on bet w een the contents of taxol and cephal omannine (P <0105),and a negative correlati on bet w een the contents of cephal omannine and 102deacetylbaccatin Ⅲ(P <0105).Key words:Taxus chinensis var .m a irei ;anti 2cancer active component;content . 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18B0303).33通讯作者.E 2mail:zygorl@vi p.hl .cn 2007208223收稿,2008201224接受. 自从971年美国化学家W ani 等[1] 首次在叶红 豆杉(Taxus brevifolia )中分离出具有独特结构的二萜类成分———紫杉醇(taxol )以来,紫杉醇以其独特的抗癌活性引发红豆杉属植物的研究热潮.紫杉醇等抗肿瘤药物除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外,还用于肺癌、卡波氏肉瘤和肝癌的治疗,对其它多种恶性肿瘤的疗效也在试验中[2] .随着对该类药 物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来源已逐渐成为制约整个 产业发展的瓶颈 [2-3] .研究表明,紫杉醇不仅存在于 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也存在于其针叶、根和树枝 中[4],而且其它种类的红豆杉也含有紫杉醇[5-7] .然 而,红豆杉属植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生长缓慢、自身繁殖率低、紫杉醇含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野生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严格禁止非法砍伐,因此,严重地制约着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为了解决紫杉醇工业化生产的原料来源问题,很 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8-12] ,认为解决途径主要有5种:1)选育并大量栽种生长快、紫杉醇或前体含量高的红豆杉植物.这是除了从天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以外获得紫杉醇的一个主要途径.2)化学合成紫杉醇.紫杉醇结构复杂,化学合成难度很大,目前全合成工作虽已完成,但由于合成路线比较复杂,尚无商业应用的价值.3)真菌发酵.从红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4月 第19卷 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col ogy,Ap r .2008,19(4):911-914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为国家Ⅰ级保护树种,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南方红豆杉培育生产,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 1、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南方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天然分布区域,造林地宜选在山坡中、下部及坡脚和沟槽,阴坡或半阴坡,坡度30°以下,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在5~7的微酸性砂壤土(一般生长松科植物、蕨类和竹类的地段均适宜),也可在郁闭度较小的幼林下造林,最好是附近有天然红豆杉分布。 2、整地 整地一般在10~12月进行。地势平缓、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宜全垦整地,可高密度栽植;荒山荒地宜穴状整地,低密度栽植;幼林下造林,根据郁闭度大小及林木分布情况,在林中空地采用穴状整地。株行距2m×2m,穴规格30cm×30cm×40cm,将表土回填到穴深的1/3左右,并去除石块、杂物等,再施基肥与表土混合均匀,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最后回填表土使穴成馒头状。 3、栽植 根据江西山区气候特点,南方红豆杉的栽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好,即每年的11月末至翌年3月初,随起随栽,将苗木的根系在已准备好的ABT生根粉带泥浆溶液中浸一下,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补充苗木所失水分。挖开已回填的穴,将苗木植入穴中,回填土提苗,保证苗木根系舒展,扶正苗木,用脚踩实四周,保证苗根与土壤密接,栽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4、抚育管理 南方红豆杉生长较慢,造林后的前几年要精心管理。一般在5~6月和8~9月各锄抚1次,主要是松土、除草等。在锄抚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扩穴、埋青,以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分,并使穴状整地造林地尽量连成带状或小带状。自第2年开始,可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至少1~2次,施肥方法是在苗干基部挖环形沟,后将复合肥均匀施入沟内,每株200g左右(逐年增加),浇水,再覆土填平即可。也可在栽植后进行间作玉米、黄豆等高杆农作物,不仅可以为幼苗遮荫,还可以结合农作物管理进行除草、施肥。为促使幼林生长,在造林5年以后,可根据幼树生长情况进行修枝、定干,以解决红豆杉分枝低、冠幅大、主干不明显的不利影响。修枝每年1次,修去最下面的一轮枝,达到一定的郁闭度后,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5、病虫害防治 南方红豆杉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目前只发现有少量蜘蛛或蚜虫为害,可在5~6月喷1次杀螨剂2000倍液防治蜘蛛;喷吡虫啉1000~1500倍液,或啶虫脒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 6、种植前景红豆杉是第三世纪遗留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世界珍稀树种加以保护。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药,每公斤售价为500~1000万美元。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红豆杉枝叶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肾病。红豆杉自然资源匮乏,药源紧缺,因而各地都在对其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开发。红豆杉全身是宝,因此红豆杉树又被称为“黄金树”,种植前景看好。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适当发展。 江西绿农编赠 2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药物毒性是否产生,取决于: a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b给药情况c如何被机体代谢 对一特定药物而言,最重要的影响毒性的因素: a给药途径b体内停留时间c给药频率 (影响靶组织的药物浓度) 1.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2.半数致死量(LD50 ):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3.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安全范围: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离。值越大越安全。 ?有效量曲线和致死量曲线的斜率不一样时,以TI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可靠。(原因?)六、药物毒性作用类别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 (三)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程序(三水平)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二阶段) (四)药物毒理学研究在新药临床试验各阶段的任务 第一期临床研究→探索安全的人用剂量 第二期临床研究→安全性{疗效(有效性)不良反应(安全性) 第三期临床研究→大范围的社会考察 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多数毒物发挥其毒性作用至少经历四个过程: a毒物吸收后经过多种屏障转运到一个或多个靶部位; b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发生交互作用; c毒物引起机体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紊乱; d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当此机制低下或功能和结构紊乱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机体即出现组织坏死、癌症、纤维化等毒性损害。 长期毒性试验的意义 a判断受试药物能否进行临床试验; b预测人类临床用药时可能毒性和安全范围; c制定临床试验中的防治措施; d确定应该着重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e选择I期临床试验时的初试剂量,等。 一、一般原则 1动物选择: a.敏感动物,年轻动物,雌雄各半 b.2种(啮齿—大鼠6w、非啮齿—比格犬4-6m) c.体重差异不大于平均体重的20% d..单笼饲养、定量喂食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 1 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 2 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 3 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 ,里运河,,7,中运河,,6

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4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5

南方红豆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8期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Fu)又称美丽红豆杉,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是一种集园林观赏、名贵药用、高级用材于一体的珍贵树种,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树种[1]。南方红豆杉枝叶浓郁,树形优美,种子成熟时红果满枝,逗人喜爱,其植株提取物—— —紫杉醇和异紫杉醇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2]。由于其具特殊的材用及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国家林业局于1992年将其列为一级珍贵保护树种。现对南方红豆杉的特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寻找有利于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途径。1资源分布 根据植物资源的相关调查资料,福建省是南方红豆杉主要的自然分布地区,各地均有天然分布区域。据统计,福建省现存的南方红豆杉总株数约8.2万株,主要集中在南平、三明、龙岩等地,胸径>20cm的约7500株,胸径>100cm的约500株,胸径≥200cm的6株,胸径>30m的3株。其中,1株树龄1570年的南方红豆杉分布在将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树高36.5m,胸径223cm,为福建省“南方红豆杉王”[3]。南方红豆杉主要在南岭山区、长江流域及甘肃、河南、陕西、台湾等省的山区分布,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红豆杉属植物之一,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混交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分布区域的海拔为800~1600m,常与其他针阔叶树种及其他竹类混生。 2特征特性 2.1观赏特性 南方红豆杉树姿优美,干形通直,种子鲜红,假种皮鲜艳夺目,有美丽红豆杉之称。它分泌释放出的各种生物碱气体能够净化空气,具有较好的保健疗养作用,是上等的园林观赏树种。在生产上,对南方红豆杉盆景进行矮化技术处理,造型古朴典雅,枝叶紧而不密,舒而不散,绿叶、红茎、红枝、红豆使其具有观叶、观茎、观枝、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2.2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南方红豆杉是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在天然群落中,其特点为雌少雄多,雌雄株比例约为1∶9,只有在雌雄混生地才能采到种子[3],且每年南方红豆杉种子的残存量很少[4],原因:一是物种间隔离及花期不遇等;二是鼠类、鸟类及其他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危害。南方红豆杉生长缓慢,为阴性树种,成材慢,野生种要50~250年才可成材,多在林冠下第2~3层分布,基本无纯林存在,多为与其他树木混生或散生、零星分布,喜在沟谷溪边、北向的阴坡、山坡中下部等水热条件良好的山地上进行生长。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发芽一般在自然条件下要经过2个冬季和1个夏季,成活率低,为典型的综合型休眠。这些都是造成南方红豆杉珍稀濒危的主要原因[4]。3置景应用模式 利用南方红豆杉的生物学生态特性,遵循园林造景艺术的基本原则,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景观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5-7]。 3.1群植 南方红豆杉具有较好观赏性,大面积造景,可营造出有一定规模的较有气势的群落景观,形成更开阔的及更富有感官震撼力的视觉景观效果。该种置景模式主要可栽植高0.5~1.5m的中幼龄树,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对植 可在景园、桥头及建筑的入口等处种植2株,注意应对称地进行种植,以起到起景或突出中心点等作用。对植时红豆杉的选择原则既可选大小完全相同的,也可选用大小非对称的,2种选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造景效果。 3.3丛植 丛植的置景模式在水体边缘及开阔的地带等应用较多,也可在山坡或路边、广场等进行配植。采用该模式,不仅可以欣赏到南方红豆杉的个体美,还可对其群体美进行欣赏,在园林绿化中常与其他植物配植,可使造景达到极佳的效果。 3.4孤植 孤植模式应选择中、大型南方红豆杉树,规格为:冠幅大于6m、基径大于20cm,在园林中的显要位置进行合理 南方红豆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章新锋 (福建省将乐县林业局,福建将乐353300) 摘要论述了南方红豆杉树种资源分布、特征特性和置景模式等,提出了该树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配置形式,以期探索有利于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途径。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资源分布;特征特性;应用模式;配置形式 中图分类号S791;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8-0258-02 Application of Taxus chinensis in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ANG Xin-feng (Forest Bureau of Jiangle County in Fujian Province,Jiangle Fujian353300) Abstract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rnamental value and scene set modes of Taxus chinensis were dissused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and disposition form in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ere also proposed,so as to find out the ways of resource protection,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xus chinensis. Key words Taxus chinensis;resourc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model;disposition form 作者简介章新锋(1972-),男,福建将乐人,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工 程及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1-07-21 258

南方红豆杉的鉴别研究

南方红豆杉的鉴别研究 李效贤,张春椿,熊耀康 *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 目的:对南方红豆杉枝叶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系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对南方红豆杉枝叶的性状、组织显微进行研究,并以10 脱乙酰巴卡亭 (10 DAB )为对照对南方红豆杉枝叶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南方红豆杉枝叶性状特征:茎上小枝不规则互生,叶片全缘,近革质,中脉隆起明显,叶背具有2条黄褐色气孔带。茎横切面特征: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年轮清晰,有髓射线,髓发达;叶横切面特征:叶表面具角质层,叶肉组织异面型,栅栏组织通过中脉,气孔分布于下表皮;叶上表皮栅表比为0 33,叶下表皮气孔带内的气孔指数为0 074~0 085;粉末特征:表皮细胞、纤维、气孔多见,色素块棕色或红棕色,木栓细胞黄棕色,管胞多为环 螺纹和螺纹,偶见绿色草酸钙方晶。薄层色谱法可检出10 DAB 。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南方红豆杉的药材鉴定、资源利用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 中图分类号:R 28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454(2011)04 0538 03 收稿日期:2010 06 03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重大项目(2007ZA002);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08C32020);浙江省中药现代化项目(浙财企字[2009]331)作者简介:李效贤(1984 ),女,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E m ai :l xi aoxian07@126 co m 。 * 通讯作者:熊耀康,Te:l 0571 ********,E m ai:l x i ongyaokang @to m co m 。 南方红豆杉Taxus w allichiana Zucc var m airei (Le m ee et L vl)L K Fu etN L i 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南岭山脉等地区的山地或溪谷 1 。据 本草纲目 记载: 其性辛、味 甘,大温,归胃、肝经 ,具有解毒、散结、止痛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症瘕积聚、瘀血经闭,食积胀痛、霍乱、伤寒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南方红豆杉枝叶中 含有紫杉醇、10 脱乙酰巴卡亭 (10 DAB )等数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对乳腺癌 2,3 、卵巢癌和食管癌 等恶性肿瘤疗效较好 4,5 。关于南方红豆杉的生药 学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开发利用并能准确鉴别南方红豆杉,笔者对其枝叶的组织、粉末特征及薄层鉴别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E200三目显微镜(日本N I KON 公司),数码相机(日本N I K ON 公司),2235转轮式切片机(襄樊徠克生物电子仪器厂),TB 718E 型生物组织自动包埋机(泰维科技)。 1 2 材料 南方红豆杉1~4年生枝叶采自浙江宁海,经浙江中医药大学姚振生教授鉴定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 var ma irei (Le m ee et L v l)L K Fu et N L i 的枝叶,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标本馆。10 脱乙酰巴卡亭 (10 DAB )标准品(批号:054K1372)购自美国si g m a 公司;石蜡为专供生物组织切片用;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2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小枝不规则互生,1~4年 生小枝直径约2mm,表面黄绿色至黄褐色。叶易脱落,呈螺旋状着生,排成两列,条形,微弯,黄绿色至黄褐色,长1 5~3c m ,宽0 25~0 35c m ,上部渐窄,先端急尖或渐尖,叶柄短,叶基扭转;叶片全缘,近革质,上面中脉隆起明显,叶背具有2条黄褐色气孔带。质脆,易折断。气微,味苦、涩。3 显微鉴别 3 1 茎横切面 木栓层由3~7层细胞构成,排列紧密,沿切线延长。栓内层细胞5~7层,细胞长方形、类圆形,直径3~10 m,排列疏松并向内逐渐变小。韧皮部由7~9层细胞构成,细胞长方形、类圆形,排列整齐,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年轮清晰。髓射线宽1~2列细胞,细胞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并呈径向延长。髓发达,细胞圆形、类圆形,直径8~10 m 。见图1。 3 2 叶横切面 叶表面具角质层,厚约0 33 m 。上、下表皮均有1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类圆形,大小不等,直径6~11~1 4 m,排列紧密。气孔分布于下表皮,内陷成行排列。叶肉组织异面型,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通过中脉,由1~2层细胞组成,细胞长圆形,直径0 8~1 8 m;海绵组织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类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0 5~2 9 m,细胞间隙较大,排列疏松。叶脉处传输组织明显,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位于向茎面,韧皮部位于背茎面。见图2。 538 Journa l o f Ch i nese M ed ici na lM a teria l s 第34卷第4期2011年4月

长期毒性病理报告

SD大鼠经口灌胃4周及恢复期2周长期毒性试验 病理学检查报告 1.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经口灌胃4周及恢复期2周长期毒性试验对SD大鼠机体产生毒性病理性损伤的部位、程度和性质,以及经过恢复期病理性损伤的可逆程度,以确定经口灌胃给予对SD大鼠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为口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形态学依据。 2.试验设计与方法 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开始试验时1~2月龄,体重120~150g。按体重分层将SD大鼠随机分为0.5%CMC-Na 溶媒对照组(10ml/kg)、低剂量组(0.5ml原液/kg)、中剂量组(1.5ml原液/kg)、高剂量组(0.5ml 原液/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上午经口灌胃给药1次,每周7次,连续给药28天,各试验组动物给药容积均为10ml/kg,灌胃操作均在1小时内完成,恢复期2周。 表1 SD大鼠经口灌胃 4周及恢复期2周长期毒性试验试验设计与方法 组别供试品 剂量给药体积动物笼号及编号 解剖时间ml原液 /kg (ml/kg) 雄性雌性 1 0.5% CMC-Na 10 1 1101~1105 3 1211~1215 给药结束 2 1106~1110 4 1216~1220 恢复期结束 2 0.5 10 5 2121~2125 7 2231~2235 给药结束 6 2126~2130 8 2236~2240 恢复期结束 3 1.5 10 9 3141~3145 11 3251~3255 给药结束 10 3146~3150 12 3256~3260 恢复期结束 4 3 10 13 4161~416 5 15 4271~4275 给药结束 14 4166~4170 16 4276~4280 恢复期结束 给药期末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并腹主动脉采血后解剖动物,每组10只,雌雄各半;恢复期末解剖其余动物,每组10只,雌雄各半。解剖时检查动物体型、毛色、皮肤、外生殖器和腔道等;然后剖开动物胸腹部皮肤,观察皮下组织变化;并按照顺序打开腹腔、盆腔、胸腔、颅腔,检查各腔内脏器组织的在体位置、颜色、大

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 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2.京杭大运河规划中对湖泊的利用的借鉴 我们的先辈们, 在京杭大运河的规划中, 巧妙地利用湖泊资源, 既能有效地缩短了河线、节省了工程量, 又多无水源匮缺之忧。 (1)邗沟串联了众多湖泊 邗沟(今淮扬运河)的修建沟通了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张纶, 为避航行湖区风浪之险, 且便利船舶拉纤, (2)早期江南运河对湖泊的利用 江南运河稍早于邗沟, 是苏州至长江之间最早的运河, 沿途利用了长荡、蠡湖、杨湖、渔浦等湖泊。江南运河的南北两端, 如北段的望亭以北和南段的钱塘江北岸等地, 地势高仰, 运河航运用水, 常需依赖江潮补给, 冬春枯水季节或低潮, 河水常涸竭而影响航运。 3.京杭大运河水利建设对扬州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1)大运河带来了扬州的经济繁盛 中国古代,发展内河航运是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唐代扬州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处于江、河、海交叉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唐代的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 1. 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值是: A. 80 - 120g/L B. 100 - 140g/L C. 120 - 160g/L D. 140 - 180g/L E. 110 - 150g/L 2. 关于红细胞比积的概念,哪个是错误的? A. 红细胞比积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占体积的百分比 B. 用温氏法测比积偏高,是由于仍存在3%的残留血浆量 C. 用毛细管高速离心法测定比较准确在于不存在残留血浆量 D. 红细胞比积是一项相对值 E. 红细胞比积正常值男性为0.40 - 0.50L/L 3.下列哪项被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胆固醇 B.纤维蛋白原 C.α-球蛋白 D.γ-球蛋白 E.β-球蛋白 4. 下列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的是: A.中毒颗粒 B. 空泡变性 C.核变性 D. 棒状小体 E. 细胞大小不均 5. 一长期低热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常见于: A. 严重的化脓菌感染 B.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伤寒 E. 结核病 6. 在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为: A. 0 - 5% B. 3 - 8% C. 20 - 40% D. 50 - 70% E. 0.5 - 5% 7. 关于缺铁性贫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C. 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 D. 骨髓铁粒幼细胞增多 E. 红细胞大小不均 8. 如果一个人用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贫血,这样最先将会使:

A. 网织红细胞增加 B .血小板增加 C.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消失 D. 杆状核粒细胞增加 E. 球形红细胞增多 9. 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表面只有A抗原的血型是: A. A1亚型 B. A2亚型 C. B型 D. AB型 E. O型 10.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 RBC B. Hb C. Ret D. Hct E. ESR 11. 中性粒细胞血液动力学分裂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均变小,见于: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暴热、严寒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化脓菌感染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胞浆含有大量的均匀一致的桔红色颗粒?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大淋巴细胞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低色素性贫血 1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 伤寒或副伤寒 B. 肝癌 C. 大面积烧伤 D. 铅中毒 E. 急性溶血 16.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功能是: A. 使Ⅹ因子转化为Ⅹa因子 B. 使血小板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上 C. 使Ⅸ因子转化为Ⅸa因子 D. 抑制凝血酶 E. 使Ⅴ因子转化为Ⅴa因子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2014-11-18 10:25来源:《前线》杂志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在隋唐之前,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如曹操、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永济渠等,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金、元以后,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 自金朝迁都、燕京成为都城始,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奢靡的宫廷生活,要求物资运输的规模成倍增加,每年要有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华北、江南等地征收运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是比陆运更为方便快捷和省力的途径。金朝时曾开通闸河连接通州到金中都城,元朝初年也曾利用坝河、金口河进行漕运,但由于水源的限制,这些运道都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293年,在郭守敬的设计领导下,元朝开凿了著名的通惠河工程:自昌平白浮泉筑渠西引,汇西山诸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从积水潭往下顺皇城东墙南下,接旧金的闸河与潞河(今北运河)相连。这样不仅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水源,更使得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从此,江南来的漕船可以由通州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作为漕运码头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水域呈现出一片“舳舻蔽水”的繁忙景象,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沿通惠河穿行城中。 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依旧是依赖着这条运河的供给,只是由于水源减少和水系格局改变等原因,将终点码头移出了城外。也就是说,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有了这条生命线,城市的稳定与首都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否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六年(1470)六月,北京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流民纷纷涌入京城谋生。而水灾导致的漕运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京城粮价的哄抬,迫使朝廷多次把官仓的储备粮投入市场以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和惩戒贪官赈济不力。还将国子监的部分生员放假回家,派五城兵马司把数以万计的云游僧人逐还原籍,以减少京城人口对粮米的消耗。 物资保障只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运河的开通,更增强了朝廷政令的通达以及对全国的掌控,也是体现国家对沿岸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新渠道。疆域辽阔的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偏于国家版图的东北,而有了大运河,也就有了一条强化南北联系、及时掌控江南社会动态的通道。 运河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形成 运河对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大运河对外传播京师文化、南方士人的北上交流,促进形成了北京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有了广泛的人员来往、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形成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有全国的最高教育机构,也是科举时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南方士子以此为契机到京师访学就试,不少人就是沿着运河从水路北上,写下了许多文笔绚烂的游记或记游诗。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清顺治十年(1653)以幕僚的身份从浙江嘉兴到杭州,在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返回杭州时,走的仍然是大运河这条水路。记录谈迁行程的《北游录》,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地理风物,留下了他在京期间拜访藏书之家、考察文物古迹,以及与京城士绅文人交游活动等记载,为今人探求明清时期北京及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的宝贵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进一步加快基础医学改革发展步伐,根据《大连医科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院现状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10年所属的预防医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教研室从学院分离。 基础医学院目前是学校本部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现拥有辽宁省重点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个、二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截至2011年10月,在编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47人(教授44人、副教授43人),实验技术人员51人(高级实验师20人,实验师27人),行政管理及其他人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人,博士在读者2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0人。学院现有博士80人、硕士研究生195人,全日制本科生1641人。 目前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各专业130余门课程,同时还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高职、卫校等各层次的授课任务。 二、学院“十一五”发展回顾 1、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4个。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入选“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5个,其中“提升学科”1个、“特色学科”1个、培育学科3个。新增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 2、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出色完成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工作。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

基于ISSR标记的南方红豆杉野生_省略_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_李乃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20(1):25-30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基于ISSR标记的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李乃伟,贺善安,束晓春,汪庆,夏冰,彭峰①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3个野生种群(包括江西黄港和黄沙种群以及福建枫溪种群)、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及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均位于江苏南京中山植物园和江西庐山植物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用8个引物从南方红豆杉的基因组总DNA中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2条。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较高,3个野生种群的PPB、h和I值总体上居中,而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的PPB、h和I值较低。合并后的迁地保护衍生种群以及野生种群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二者的PPB、h和I值相近,分别为78.08%和82.19%、0.2076和0.2058、0.3229和0.3259;但二者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 ST)为0.0689,明显低于野生种群(0.1685)。合并后的迁地保护栽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PPB、h和I值分别为60.27%、0.1807和0.2752;而G ST值最高(0.2514),明显高于合并后的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园次生林环境条件下,回归到自然生境下的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趋于丰富并接近野生种群,从而证明了植物园在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中具有以往未被认识到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迁地保护种群;ISSR;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中图分类号:S791.49;Q94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7895(2011)01-0025-06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analyses of wild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populations of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based on ISSR marker LI Nai-wei,HE Shan-an,SHU Xiao-chun,WANG Qing,XIA Bing,PENG Feng①(Institute of Botany,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210014,China),J.Plant Resour.&Environ.2011,20(1):25-30 Abstract: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three wild populations(including populations of Huanggang and Huangsha of Jiangxi and Fengxi of Fujian),two cultivated and two derived populations of ex-situ conservation(all located in Nanjing Botanical Garden Mem.Sun Yat-Sen of Jiangsu and Lushan Botanical Garden of Jiangxi)of 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ISSR marker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73bands are amplified from total genomic DNA of T.chinensis var.mairei with eight primers,in which there are62 polymorphic bands.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PPB),Nei’s diversity index(h)and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of two ex-situ conservation derived populations are higher,and those of three wild populations are in the middle,but those of two ex-situ conservation cultivated populations are lower.Both of combined ex-situ conservation derived population and wild population have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and their PPB,h and I are close with values of78.08%and82.19%,0.2076and0.2058,0.3229 and0.3259,respectively.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etic structure of two populations above,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G ST )of ex-situ conservation derived population is0.0689,which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wild population(0.1685).Genetic diversity of combined ex-situ conser-收稿日期:2010-04-1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921);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LYSX(2009)05〕 作者简介:李乃伟(1983—),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①通信作者E-mail:pfeng@vip.sin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