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951年以前的中国教会大学

1951年以前的中国教会大学

1951年以前的中国教会大学
1951年以前的中国教会大学

1951年以前的中国教会大学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于北京开办的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古迹。

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或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是1904年至1952

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多个基督教差会联合开办。

金陵大学:*** University of Nanking

金陵女子大学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一所1900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建于中国苏州的私立大学。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叶,美国圣公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一所享有盛誉的高等教育学府,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原校址位于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所在地。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简称福建协大,也可直译作福建基督教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位于中国福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学院的前身。

华南女子大学:又名华南女子文理学院(Hwa Nan College),是美以美会(1939年以后称卫理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岭南大学 (广州):在美國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于1888年创立的一所不隸屬於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學。[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时,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區遷至原嶺南大學康樂園。該校在香港以嶺南書院名義復校,並在1999年復稱嶺南大學。

华中大学:20世纪上半叶华中地区几个英美基督教差会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校址为今湖北中医学院所在地。

华西协和大学: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又称华西联合大学。于1910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教会组织创办,校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府南河畔的华西坝。

湘雅医学院:为现代医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教会创办学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联合创建。

协和医学院: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即为协和的前身。名为Union,即联合之意,被雅致地译成中文,称作协和。

辅仁大学:天主教輔仁大學北平時期(英语:The Peping/Peking/Beijing period of Fu Jen Catholic Univeristy),簡稱北平輔大或北京輔大,是天主教輔仁大學的五個前身時期--輔仁社(Fu Jen Academy)、北京公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私立北京輔仁大學、私立北平輔仁大學以及國立輔仁大學的泛稱,其主體已在1952年消失。其時,北平輔大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並稱「北平四大名校」(或「五大名校」,加上北京師範大學),在日佔北平時期,成為淪陷區內實質上的最高學府。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大学,现为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舍。

津沽大学:天津工商学院,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是20世纪上半叶天主教在中国天津创办的一所高等学府。天主教在中国一共办过3所大学,其中前两所均为法国耶稣会所办。耶稣会在中国最重要的2个传教中心是上海和河北献县。1903年,耶稣会在上海创办了震旦大学。1920年,献县教区耶稣会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二所天主教大学——天津工商学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工商学院具备了三院九系的规模,1948年改名为津沽大学。津沽大学的校园坐落在天津英租界马场道141号。今为天津外国语学院。

教会学校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附:教会大学在中国) 一、大学 01.上海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1913年沪江大学创立了中国大学第一个社会学系,1952年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播下学术种子。[1] 圣约翰大学-St. 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 震旦大学-Universitè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 1952年10月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撤销,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于原址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余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校。现为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舍。 在台湾的上海震旦大学校友后于台北市杭州南路成立震旦校友会,并兴建“震旦中心”大楼,现为耶稣会管理。 02.苏州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美国卫理公会-苏州天赐庄苏州大学 03.南京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卫理公会、长老会、基督会等-鼓楼 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等-宁海路南京师范大学 04.杭州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美南长老会、美北长老会-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 05.北京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卫理公会、美国公理会等-海淀 校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其他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美国本笃会(天主教)-定阜大街 06.广州 广州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河南康乐村中山大学 07.长沙 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美国雅礼会-麻园岭 湘雅曾经过一系列的改名和迁址,建校以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2000年4月29日湖南医科大学与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中南大学,“湘雅”全称改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08.武昌 华中大学-Central China University-美国圣公会、雅礼会、复初会,英国循道会、伦敦会-昙华林

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13所教会大学和其它教会大学

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13所教会大学和其它教会大学(如:天主教辅仁大学、天主教耶稣会震旦大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齐鲁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之江大学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金陵女子文理学院Ginling College、、沪江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华中大学Huachung University、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华南女子文理学院Hwa Nan College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中国教会大学还包括南京:金陵神学院,上海: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以及徐汇神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主教辅仁大学,天津:天津工商学院,长沙:湘雅医学院等。当年(新中国成立前)沪上七大私立名校(大学):圣约翰(教会大学)、震旦(教会大学)、复旦、光华(圣约翰分离的教会大学)、大夏、大同、沪江(教会大学)。 Ⅰ、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噪。在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中国大陆国民政府迁台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国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Ⅱ、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联合开办。鼎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大陆许多知名学者如老舍先生、历史学家顾颉刚、墨学大师栾调甫、戏剧学家马彦祥等纷纷到此执教。齐鲁大学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在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中被撤销,原校址今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其各学科分别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Ⅲ、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其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Ⅳ、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上遥遥领先。上海圣约翰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分拆至上海各大名校后解散,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一代名校就此消弭于历史长河。该校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 Ⅴ、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在中国高校中有一定历史地位,林汉达、金仲华、朱生豪(翻译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Ⅵ、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是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教会大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是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撤销建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其余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大鼓楼校址。 Ⅶ、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前身为格致书院,开创了中国华侨教育的先河,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Ⅷ、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又称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简称金陵女大。1913年(民国二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最终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首任校长为德本康夫人。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金女大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在国内外享有声誉。1923年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参与。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1952年院系调整中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Ⅸ、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信会背景的教会大学,校址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鼎盛时期以文理商著称于世,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沪江大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上海浸会大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另设浸会神学院,由美国人万应远博士任院长。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国化”的整顿和改革,使沪江在当时私立大学中以学风纯朴闻名,较少教会气,更多中国化著名。沪江大学以“信义勤爱”为校训。持自强不息之志,擎教育兴国之旗,走民族振兴之路,是几代学人不变的追求。即便饱经沧桑,亦坦然以对,不忘教书育人、教育强国之神圣职责。1952年秋季,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科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原址上组建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经历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沪江精神至今依然常青于黄浦江畔。 X、华中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华中地区几个英美基督教差会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1885年,英国循道会也在武昌开办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加上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会在湖南长沙开办了雅礼大学。美国复初会在岳阳也开办了湖滨大学。1924年文华书院改名为华中大学。19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1929年岳阳滨湖书院大学部,长沙雅礼书院大学部并入。1926年上述学校一度被迫关闭。后来在武昌的文华校园内联合办学,校名为华

中国教会学校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 一、大学 01.上海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 圣约翰大学-St. 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 震旦大学-Universitè 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 02.苏州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美国卫理公会-苏州天赐庄 03.南京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卫理公会、长老会、基督会等-鼓楼 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等-宁海路 04.杭州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美南长老会、美北长老会-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 05.北京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卫理公会、美国公理会等-海淀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美国本笃会(天主教)-定阜大街 06.广州 广州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河南康乐村 07.长沙 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美国雅礼会-麻园岭 08.武昌 华中大学-Central China University-美国圣公会、雅礼会、复初会,英国循道会、伦敦会-昙华林 09.济南 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英国浸礼会等-南关 10.福州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归正会,英国圣公会-鼓山麓闽江畔魁岐村 华南女子大学-Hwa Nan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 11.成都 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五教会-华西坝12.天津 天津工商学院(预科学校)-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天津英租界马场道 二、中学 01.上海 中西女中-Methodist Girls' High School(Shanghai)-美国卫理公会-忆定盘路11号 圣玛利亚女中-St. Mary Girl's School-美国圣公会-白利南路65号 晏摩氏女中-Eliza Yates Academy for Girls-美南浸信会-闸北西宝兴路底浸会庄

论中国教会大学之始末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f1526743.html, 论中国教会大学之始末及特点 作者:吴玉满刘二铭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4期 摘要:结合燕京大学的发展概述了教会大学在中国近百年的始末。它大概经历传教办学、改革、非基督教运动及收回教育权运动、中国化及世俗化、迁移、合并六个阶段。其中,因经济、政策、文化观念及西方传教发展形势等因素的影响,教会大学于20世纪初20年发展得很好。在此发展历程中其办学目标、课程、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变化体现日益中国化的特点。除此,教会大学还留给中国很多影响和思考。 关键词:中国教会大学;中国化;黄金时代;意义 作者简介:吴玉满(1988-),女,广东揭阳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刘二铭(1989-),男,广东揭阳人,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03-03 一、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概述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中国教会大学发展始末,本文将其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传教办学(1840~1900年)、改革(1890~1925年)、非基督教运动及收回教育权运动(1919~1930年)、中国化及世俗化(1930~1940年)、迁移(1937~1948年)、合并(1949~1952年),并简要地阐述每个阶段中较为重大的事件。 1.传教办学 自十六七世纪始到19世纪初,西方人在中西方的交易和交往中发现中国没有基督教徒,也没有天主教徒。他们觉得自己负有往中国传教以拯救人类的责任。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借此机会,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然而,因其传教活动冲击了儒家思想,威胁清政府的统治,政府对其传播持反对的态度;而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利禄,对福音也不感兴趣。所以,西方传教士不得不转向教育,通过办学来培养中国助手,使中国基督化,以达到传播福音的目的。于是,教会教育出现两种教学目标:传播西方知识和传播福音。 教会教育在此阶段的发展大概如此: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教会主要发展初等教育,传授基督教教义、礼拜活动等内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发展中等教育,如圣约翰书院、广州格 致书院、潞河书院和汇文书院(后两者后来合并为燕京大学)等,传授地理、数学、音乐等知识;19世纪末中国出现教会大学,如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等。

那些消失在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

那些消失在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声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会大学相继建立。清末,公立大学只有3所,而教会大学就有8所。从民国初到抗日战争中的20年间,在华的教会大学又新建了18所。到1949年,尚有教会大学21所。见下图(部分教会大学):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教会大学遭致命打击 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受到重创。这一按照"苏联模式"和工业化建设需求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改革,影响了几代知识人的命运,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大学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这一论点由于毛泽东的反复重申而成为真理。毛泽东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强调:"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并一一点了这些教会大学的名。

颇有戏剧性的一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马叙伦开始亲自将这些教会大学,包括他所喜爱和关心的之江大学"送走"。1950年6月,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在统一的方针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 1951年1月,政府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关的指示》,各教会大学被迫与国外教会脱离关系。燕京大学、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这些似曾听闻过的年代久远的学府,最终在1952年全国院校大调整中集体消失。 教会与大学:欧洲大学的源头在教会 本部分资料来源: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博文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是没有大学的。亚历山大里亚大学,并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大学的兴起,与神学的传授和教士的培训是密切相关的。公元800年前后,查理大帝命令每个教会辖区必须建立初级学校。但一直到11世纪,教育水平依然很低。12世纪之前,欧洲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方式存在。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士进行培训,学习读写古罗马的经典作品。 在欧洲,最早的几所大学包括以医学闻名的撒利诺大学、以法学见长的波洛尼亚大学和以神学著名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大学设立于1200年,由从前的主教座堂学校和私立学校合办,法国国王菲利浦认可了师生公会的合法性,1215年,教宗英诺森三世批准了师生公会的行规。在13、14世纪,巴黎大学声名显赫,人才鼎盛,学校分为四个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文学院的课程,才能晋升到其他学院修习各种专门知识。在文学院学生必须接受前面提到的"七艺"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进行专门知识学习的基础。尽管每间大学的特色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最早的表现吧。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使得国民教育的职能逐渐从教会分离出来,大学逐渐取代教会成为专门的教育机关。这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阵地。更具有意义的是,尽管世界各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发展出了各种较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如希腊雅典的学院和中国的书院等,但是,西欧中世纪形成的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位等级制度等,却是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

传教士为中国建立了哪些名牌大学 (1)

传教士给中国建立了哪些名牌大学? 关于传教士在中国作用的评价,中国人最权威最常见的定义,就是他们是作为西方枪炮的先声力量来搜集情报、帮助瓜分中国的,再说的具体些,就是先遣队、探子和情报员,以及文化侵略,给中国人民喂精神鸦片,似乎传教倒变的无关紧要甚至仅仅是掩护和幌子。这些情况是否存在,论者应当以事实说话,这里谈谈传教士给中国建立的名牌大学,看我们的母校是否在其中。如果不在,多半就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 东吴大学: 1900年,著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担任了东吴大学董事长,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正式诞生,其法学院尤为著名,被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培养了中华民国外长、总理、著名法学家王宠惠;著名法官、法学家吴经熊、李浩培、潘汉典;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上世纪50年代院校调整,其主体成为苏州大学,法学院和会计系成为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基础组成部分。 燕京大学: 燕大有诸多学校整合而成,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后整理校务,面貌焕然一新。1929年起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

总共近20个系。著名校友有黄昆(中科院院士、中国半导体创始人)、孙道临、周汝昌(著名红学家)、王钟翰(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王世襄(著名学者和收藏家)、黄宗江、张广达(著名历史学家)、江平、郑念(著名作家)、谢婉莹(冰心)、周南(新华社前社长)、赵兰坤(连战母亲)、黄笃修(淘大品牌创始人)、杜联喆、房兆楹夫妇(著名学者)、沈昌焕(中国外交教父)、谭其骧和侯仁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李慎之(社科院前副院长、周恩来秘书)、俞启威(1949年新政权的天津第一任市长)、中国前外长、大陆恢复联合国地位后首任驻联合国代表等。1952年由燕京大学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学包括今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到的有:清华大学工学院;新闻系及一些社会学科最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校址“燕园”成为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校园。 齐鲁大学: 该校是1904至1952年在山东办学的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及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共同筹款联合整合旧有教会学校基础上开办。齐鲁大学校长、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刘世传自豪地说:“正如我的另一个母校,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老的大学一样,齐大是中国最老的大学,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大学能在这一点上赶上齐 大!”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齐鲁大学被解体,理学院中的生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而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则成立于1898年。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教会大学只在香港和国外才有,而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教会大学,则相当陌生。当一些人听到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这些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今天的一些民办的野鸡大学呢。而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这十几所教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为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居功至伟。这些教会大学培养出的学术大师的人数,学生的成材率,今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教会学校都集体消失了。 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已蔚为大观,包括新教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 所。教会大学已经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 近日,香港浸会大学公布了2010年的招生计划,今年将在中国大陆招收140名本科生,除了高考成绩要达到重点本科线以外,还要

求严格的面试筛选,每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一起,也要86000港币。而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这些教会学校则要“优惠”太多。很多学校招收贫困家庭的子弟甚至是无家可归的小乞丐,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还提供膳宿生活甚至路费。而教会大学,除了一小部分学费收入,绝大多数开销都来自于海外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捐赠。教会大学还积极争取国外教育机构的资助。如密苏里大学为燕京大学新闻系提供赞助;康奈尔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为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的农业科学提供赞助;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疗培训等。 教会大学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几千年来,中国沿袭的官学、书院、科举等传统教育模式都与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相去甚远,无法培养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而教会大学的进入,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塑造了仿效样板,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教会学校自然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1846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将马礼逊学堂的3名高年级学生容闳、黄宽和黄胜送到美国求学。由于这3位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教会在他们留学期间还给他们的父母寄赡养费,为期不少于两年。后来除黄胜因病回到香港外,黄宽和容闳都学成回国,黄宽成为了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而容闳,从耶鲁大学学成归来后,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后来,他先后带领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

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述论_辛俊玲

2000年4月第13卷第2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 antai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Apr.,2000 Vol.13No.2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述论X 辛俊玲 (烟台市博物馆,山东烟台264001) [关键词]教会学校;烟台;近代 [摘要]本文对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用辩证的观点剖析了教会学校的特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况,指出烟台开埠后西方传教士开 设学校的情况。第二部分论证了教会学校的特点。指出其办学宗旨是宣传宗教;在教学上引进西 方学制;提倡女子教育;注重专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第三部分论述了教会学校对烟台社会尤其是 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其有别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对烟台民众意识的启发起了积 极作用。但不能因为教会学校的某些积极作用而否认其殖民性。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94(2000)02-0222-05 An Exposition on the Missionary School of Yantai in Modern Times XIN Jun-ling (Yantai Museum,Yantai264001) Key words:missionary school;Yantai;modern times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 issionary school of Yantai,it.s characteristics,it.s influences on China.s society etc..T he paper falls into three parts:First,a survey of the m issionary school of Yantai.Secon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ssionary school,the aim of the missionary school was to publicize religion.It imported the w estern system of education,promoted w om an.s education and paid attention to specialized education.Third,the influences of the missionary school upon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spheres of Yantai. 19世纪中叶以前,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只有私塾。1862年烟台开埠后,外国传教士接踵而至,从事传教活动,并以建立学校为传教手段之一,烟台近代学校教育自此而始。 一 1858年5天津条约6签订,辟登州(今蓬莱市)等地为通商口岸,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 X[收稿日期]1999-12-22 [作者简介]辛俊玲(1964-),女,山东烟台市人,烟台市博物馆馆员。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生成探讨

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 No.1Vol.25 Feb.2004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生成探讨 刘金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中国近代教会学校是西方传教士搭乘西方列强所加给中国清政府的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传扬“基督福音”的过程中捆绑兜售西方文明的一部分,整个近代教会学校的形成过程既是基督文明对儒家文明的主动攻击和适应的过程,也是儒家文明向基督文明反抗、屈服和学习的过程。中国近代教会学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西方基督文明在近代中西文明博弈中取得胜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也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动力和学习的范型,进而为推动整个儒家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镜鉴。 关键词:教会学校;基督教;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3X(2004)01—0111—05 作者简介:刘金玉(1965—),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生,从事高等教育、教育原理、教育政策研究。 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生成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博弈,以及教会学校与中西文化博弈之间的互动,对我们认识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价值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把教会学校简单地看成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通过考察教会学校的生成过程,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教会学校更加丰富的内容。本文拟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从发生学的视角尝试考察和分析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的生成过程,以基督教传教士在华传教所遭遇的中西文明冲突为线索,探索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境脉,为全面了解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的形成过程,重新审视教会学校的价值与意义作一点工作。 一、基督教在华传教与中国近代教会 学校的艰难产生和生存 (一)中国文化的抵制与传教士初期的重重困难 新教传入中国,比天主教要晚一千多年。天主教传入中国是在唐朝贞观年间,当时称为景教,而新教到19世纪初才传入。英国伦敦会会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于1807年9月抵达中国的澳门,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当伦敦会在华传教不久,美国“美部会”有两个传教士于1830年也来到广州,他们是继马礼逊之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二使者”。(高时良,8-9) 天主教在中国一千多年的艰难传播的历史过程中,西方传教士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他们企图以宗教改变中国,使中国人都皈依他们所信仰的上帝的种种尝试则屡屡碰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督教信仰的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存在严重的冲突。文化的核心是信仰①,故不同文化遭遇时首要的交锋是信仰间的。基督教文明的信仰跟儒家的信仰差异很大,在许多方面甚至有根本的冲突,所以,基督教文明进入中国受到儒家文明的抵制,其实质就是一种信仰抵制。 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教案迭起,传教虽然仍得到清政府的宽容,但民间对教会和传教士却并不怀好感。作为一种晚来中国的宗教,天主教无法像土生土长的道教和先入为主的佛教那么容易找到自己的中国信徒(其实,道教和佛教的信仰跟儒学信仰有很多兼容的地方,外来佛教相对比较容易找到中国的信徒,尤其是有文化的仕宦阶层的信徒),更无法与受中国传统士大夫所亲睐的儒学相抗衡。我国明代时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Matteo Ricci)虽然长时间尝试实践着“传教士中国化”的改革,确实也“成果硕著”,影响极大,甚至连当时如徐光启、李之藻之类的大儒都在他的影响下皈依了上帝,受洗成了虔诚的耶稣信 收稿日期:2003—12—04 111

史纲论文 试论中国教会大学消失原因

试论中国教会大学消失原因 摘要 教会大学在中国近现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教会大学的消失,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会大学的消失,由于其美国和宗教的背景,一般认为消失原因主要是政治性的,中美关系的恶化是其主要原因。宗教政策改革、办学特色不符国家需求、全面苏化在教会大学的消失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教会大学,抗美援朝,基督教,文理,全盘苏化,院系调整

目录 一、绪论 (1) 1.1教会大学的意义及消失 (1) 二、建国初中美关系的恶化 (1) 2.1抗美援朝前的中美关系 (1) 2.2 抗美援朝后的中美关系 (2) 三、宗教改革 (2) 四、大学专科化趋势 (3) 五、全面苏化 (4) 六、结语 (4) 参考文献 (5)

一、绪论 1.1教会大学的意义及消失 教会大学一般指19世纪、20世纪天主教会和基督新教会在中国创办的大学。自1879年圣约翰大学的前身圣约翰书院成立于上海以来,教会大学开始在中华大地上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顾颉刚、林语堂、周有光、张爱玲、赛珍珠……可以说,教会大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曾经饱受称赞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现在都已不复存在,甚至相当一部分民众已经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些著名大学的存在。探讨教会大学的消失原因,在铭记历史、缅怀先哲的同时,对当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具有不可小觑的指导意义。 二、建国初中美关系的恶化 2.1抗美援朝前的中美关系 解放战争结束后,共产党接替国民党成为新的执政党,如何应对美国成为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毛泽东在1949年6月正式提出“一边倒”方针①,指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确立了新中国在建国后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方针;美国于1949年1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1 号文件也明确提出由“尽力阻止中共在中国获胜转为尽力阻止中国变为苏联的附庸。”②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于1949年8月发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文中强调“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间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我国许多有名的学校如燕京、协和、汇文、圣约翰、金陵、东吴、之江、湘雅、华西、岭南等,都是美国人设立的。”③相应地,教会大学的课程开始变革,增加新民主主义等课程,替换三民主义等课程。教会大学的悲剧结局似已显现。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1472 ~1473页 ②《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51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1434~1435

中国近代的大学

中国近代的大学 1、何谓大学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综合性大学还应包括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远程网络学院等。 今天通常意义上的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在英文中,大学(综合性高等学府)一词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前。在中世纪的西方,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这即是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 在更早的时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等,这被一些人认为是欧洲大学的先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从教会所办的师徒结合的行会性质学校发展起来的。在11世纪,“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形容行业公会。但是到了13世纪,“大学”一词就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了。 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有3种形式: 教会大学,学生和教师在一个校长领导下形成一种密切配合的团体,像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公立大学,由学生选举出来的校长总揽校务,如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国立大学,由帝王征得教皇认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学、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萨拉曼卡大学。 后来大学发展到中国,也是走了类似样一条路:从教会大学(还有部分非教会经营的私立大学)到公立大学到国立大学。 那么,哪所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历来便有争议。1088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Bologna)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先由学生组织起来,然后再招聘教师。博洛尼亚大学是作为法学院开始自己的校史的。诞生之初,就以高擎理想主义旗帜、富于使命感的形象出现于世。(在意大利还有一所萨劳诺大学,比它还早数十年诞生,但也许当时办学体系还不够成熟,所以并未得到多少人承认。)而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要比博洛尼亚大学晚数十年创建,则是先由教师组织起来,之后再招收学生。巴黎大学还在中世纪率先打出“师生自治联合会”的旗帜,并率先以罢课斗争的形式确立了自治地位,争得了结社、罢课的自由特权,具有生气勃勃的斗争精神。 大学的独立以及作为独立标志的自由特权,都是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得来的。欧洲所有古老大学,没有哪一所不曾经历过争取独立的斗争。 大学需要积淀,今天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史一般都很悠久。1168年,南宋宁宗皇帝赵扩出生,英国牛津大学创办,这所名校保持了近千年不易的特质:理想主义、博大、古典、宽容、同情失败者;1209年,蒙古大军在成吉思汗带领下第三次进攻西夏,英国剑桥大学创办,这个学术上常开风气之先、孕育了许多科学、文化巨人的著名学府,事事讲究传统,孤傲、恬静、富有书院气息;1638年,清朝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出生,美国哈佛大学创办,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个“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这就是“自由的思想”与“思想的创造”。整个欧美至少有50个大学是在550年前,即15世纪以前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 (1)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 读书> 2010年第10期 中国教育还没有走上一条新道路 马国川:一九二三年您进入圣约翰大学学习。在《百岁口述史》里您曾经提到,您在圣约翰大学接受的是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请问,什么是博雅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学业和人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圣约翰大学,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周有光:所谓博雅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汉语翻译,这个翻译非常好,把意境提高了。也有的译为“通识教育”,虽然没有前者那么“雅”,但是我觉得,可能跟原来的意思更接近一点。 什么叫通识教育呢?我的看法是,它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要培养基础知识。近现代以来的传统是,把国(文)、英(语)、算视为基础知识。基础要培养得好,主要工作做在中学阶段,因此中学是最重要的。如果基础培养不好,以后的教育就困难了。现在好多大学生忙得要死,为什么呢?他们进了大学还要读英文背单词。可是我们那时候,中学时代就能很好的应用英文了,中学毕业出来就可以达到ABE(Adult Basic Education,成人基础教育)水平了。到了大学,学生就可以运用基础知识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纯知识。因为基础知识,特别是语言知识,不是纯知识,而是工具知识,是获取知识的知识,是一种工具。即使懂得几种语言,也还是没有知识。通识教育的第二个内容是,学习逻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个时候圣约翰大学有一本小册子,专门给来访客人参考的,里面就讲本校的宗旨是“培养良好品德”。现在有人说要“培养高尚人格”,“高尚人格”的讲法就太高了吧。 在我们那个时代,大学毕业生都不是专家,只不过是受过一些基本训练的普通人,专家要在大学毕业以后再培养。解放以后,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中国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在苏联,大学毕业就是专家了。 我在圣约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自学。学问是要自己学的,老师只不过指示道路给学生。 马:五十岁的时候,您才离开银行界和经济学界,调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成为语言学家,并且取得了卓越成就。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您成功的奥秘是什么,是否得益于博雅教育? 周:我的成就很小,不值得一谈。 通识教育对我的好处,就是在学校里面选的课程比较广,同时学到了怎样自修的方法,有这两点要改行就不大困难了。我在大学读书时,主修的是经济学,同时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因为受了通识教育的好处,知识基础比较广,所以改行不发生太大困难。 大学一出来,就是一个专家,这个办法或许会有一些好处,但是对文化的发展是不好的。 马: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有意识形态色彩吗?解放前,全国有许多教会大学,您怎么评价教会大学对中国教育的作用? 周:我大学毕业时,还不懂什么叫做意识形态,当时根本没有这个说法,它是从苏联来的。 对于教会学校的作用,我的看法是,教会学校的确是帝国主义的工具,一方面进行文化侵略,另外一方面又传播新时代的新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方面,教会学校当然也有两个方面。帝国主义是侵略的,造成了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后,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慢慢从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向资本主义。中国的历史并不是这个历史序列中的一个例外,印度也是这样。全世界多数地方都受了帝国主义的影响,遭受了侵略,同时也得到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今天还在发展当中。

大学教会我的十件事

1. 中国文科学生的逻辑混乱的概率远大于理科生。这绝对不是黑文科生而是事实,这一点在UIBE这种文科学校尤为明显,说话永远只注重抒发感情但完全没有点。比如上周有个学妹问我: “学长,我又想出国又怕学费太贵以后赚不回来,好纠结啊你有什么建议吗?” “没啥好纠结的啊,这不就和投资一样,高风险才有高收益,哪有学费又低还赚钱的好事,就算有的话,竞争肯定也超级激烈,你觉得你的智商够和那些大牛竞争吗?所以决 定出不出国其实不需要分析出国好还是考研好,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然后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点呀。” 学妹看着我沉默了几秒钟,恍然大悟的说:“可是我还是很纠结啊!” 学妹你有在听我说话吗?-_-# 欧麦尔,22岁末,遇会计学妹,卒。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懂学妹的心,不好意思我不是见个学妹就跪舔的,不太愿意每个学妹把我当知心姐姐时都耐心听下去。) 2. 中国一流大学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却如此愤青与犀利(比如我)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肯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规律的性生活,多余的荷尔蒙无处释放,只好发泄在右手和社交网络上。大家多用下facebook就懂了,美国的高富帅是绝对不会在上面吐槽骂人和写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种日志的,永远都是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的美好生活,屌丝就会愤青好多骂中国骂朝鲜骂伊斯兰教。这个结论经过大量数据支持,不服来辩-_-# 3. 高考完报志愿选金融专业的时候,慎报没有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学校。 (准确的说是量化金融专业。) 4. 当你的自我意识完全觉醒之后就会发现,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可能有人会说父母就不可替代,其实这也得看你父母对你好不好,可能有人会说没有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同学请问你是文科生吗?-_-#!这种事能绝对吗???也是有概率的好吗!!! 5. 自私的人远没有逻辑混乱的人可怕,前者至少可以在签订契约之后合作,法律会帮你约束ta。而后者可能你永远不明白ta在说什么。 6. 想到让你激动的计划就去做(好吧我不是在说嗑药上床打麻将-_-#),你会被自己的能力震撼到。 7. 其实你也很有可能不会被自己的能力震撼到,有些人就喜欢一辈子平平淡淡的也没啥不好,重要的是弄清自己的风险偏好,这样以后才不会后悔。 8. 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奇怪心理给自己各种各样的奇怪理由逃避各种各样重要的事情,报了四六级托福GRE却不去考,明知道第二天有急事但就是不睡觉,明知道这门课不能翘但就是躺在床上装死。学霸和学渣的差距就在这一个又一个“一念之间”拉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