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学期末考试

气象学期末考试

气象学期末考试
气象学期末考试

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就是根据自然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降水所必须的条件,使云滴迅速凝结或者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

热成风:由于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就叫做热成风。

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水平空气涡旋,又称高压。

地面辐射差: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的差值,叫做地面辐射差。

气候形成的五大因素:1.太阳辐射 2.宇宙地球辐射因子 3.环流因子 4.下垫面因子 5.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槽三脊:东亚大槽140E 北美大槽70-80W 欧洲浅槽30-40E

四槽四脊:东亚大槽160E 北美大槽70-80W 欧洲西岸浅槽10E

贝加尔湖浅槽110E

深厚系统:暖性高压系统冷性低压系统

低纬度环流圈:直接热力环流圈

高纬度环流圈:直接热力环流圈

中纬度环流圈:间接动力环流圈

温压不对称系统中心轴线倾斜:地面低压中心轴线随着高度不断升高向冷区(西北方向)倾斜,地面高压中心轴线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向暖区(西南方向)倾斜

山峰和山谷日较差的比较:盆地和谷底由于坡度和空气很少流动之故,白天增热和夜晚降温都很大,日较差大。山峰等突出地形,地表面对于气温影响不大,日较差小。

解释夏季阴天夜晚闷热的原因:夏季阴天夜晚即夏季多云夜晚。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况。一般情况下,在湿热的条件下,地面有效辐射比干冷时小,有云覆盖时比晴朗天空时有效辐射小,夏季多云夜晚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因此显得闷热。

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

分布:亚欧大陆东岸35-55 我国的东北及华北朝鲜大部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

成因:由于亚欧大陆面积辽阔,东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该区域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者是变形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在温带季风作用下形成。

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夏季盛行东南风温暖湿润多雨

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

四季分明天气非周期性变化显著

植被:偏南夏绿阔叶林

偏北针阔混交林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规律: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像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东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时间脊线位置降雨带位置

冬季15度附近对我国降水无影响

2-5 15-20 华南降雨带

6月中旬20-25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江淮

梅雨

7月中旬25-30 黄河流域江淮伏旱华南出

现台风

7月底8月初30度以北华北降雨带华南有台风

9月上旬回跳到25附近退回黄河流域江南出现秋高

气爽天气

10月上旬回跳到20度以南雨带南移秋高气爽天气结束

台风基本过去

10月中旬以后大气环流调整开始冬季环流形势影响小

学妹学弟们,快感谢学姐2tong吧!

气象学测试题(做)

第一章地球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1.大气由干洁大气、水汽和大气杂质所构成 2.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10~50 km高度,称为大气臭氧层,其最大浓度层出现在20~30 km高度处。 3.大气臭氧层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形成平流层逆温,并对地球生物形成重要的保护作用。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放射大气辐射,对地面形成温室效应。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 1.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和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可将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中存在着强烈的平流、对流和乱流运动。 3.对流层分为下层(摩擦层、行星边界层)、中层、上层和对流层顶。 4.贴地层是指距地面2 m的气层。 5.对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 6.平流层和热成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7.习惯上将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000~1200 km)作为大气上界。 第三节气象要素 1.气象要素包括日照、辐射、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 2. 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第二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 1.太阳短波辐射:l mm,lM= mm 0.1~4微米 8 地面长波红外辐射:l 3~80mm,lM=10mm 大气长波红外辐射:l 4~120mm,lM=15mm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J/(s^m2) 或 W/m2。 3.光通量密度(照度):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单位: lm/m2(流明)。 第二节太阳辐射 1. 太阳高度角(h):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h=90。 - φ + δ(φ观测点纬度,δ观测时间的太阳 倾角即赤纬,太阳直射点纬度) 春秋分δ= 0。 ,夏至δ= 23.5 。 ,冬至δ=-23.5 。 3. 太阳方位角:阳光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4. 可照时数(昼长):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所经历的时间数。 5.可照时数北半球冬至→夏至加长,夏至→冬至缩短。 6.可照时数随纬度增加而加长,夏季尤为显著。 7. 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幕光时间。 8.曙幕光时间夏长冬短,随纬度增加而加长。 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反射作用。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 学院:专业:行政班: 姓名:学号:座位号:-------------------------------密封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4分): 1、某反应的ΔrHmΘ<0 ,当温度升高时,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主量子数n=3时,则角量子数l的取值为()。 A、1、2、 B、0、1、2 C、0、1 D、0、±1、 3、某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是因为()。 A、反应已停止 B、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反应物均已消耗完毕 4、下列化合物晶体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A、H2O B、NaBr C、CH3OH D、Na2O2 5、蔗糖的凝固点为()。 A、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判断 6、已知某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分区为()。 A、s区 B、d区 C、f区 D、p区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实际上能进行的反应 B、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系数均为1的反应 D、已进行完的反应 8、对于反应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其ΔrGm= –nFE,式中

n等于()。 A、1 B、6 C、3 D、12 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Si B、CO2 C、ZnS D、Fe3C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能变为电能 C、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电能变为化学能 D、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1、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3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1 B、2 C、3 D、0 12、等温等压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ΔHΘ<0 B、ΔSΘ<0 C、ΔG<0 D、ΔfHmΘ<0 13、水具有反常的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A、色散力 B、诱导力 C、取向力 D、氢键 14、欲配制pH=的缓冲溶液,则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合适()。 A、HF (pKa= B、CH3COOH (pKa= C、NH3·H2O (pKb= D、HCN(pKa= 15、对于下列基元反应:A + 2B = C,其速率常数为k,若某个时刻(时间以s计),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3mol/L,则反应速率v=()。 A、6k mol·L-1 ·s-1 B、12k mol·L-1 ·s-1 C、18k mol·L-1 ·s-1 D、36k mol·L-1 ·s-1 16、在温度T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1,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2,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Θm,3与△r HΘm,1及△r HΘm,2的关系为△rHΘm,3=()。 A、2△r HΘm,1+△r HΘm,2 B、△r HΘm,1-2△r HΘm,2 C、△r HΘm,1+△r HΘm,2 D、2△r HΘm,1-△r HΘm,2 二、填空题(21分): 1、原电池(-)Pt |Fe2+(C1),Fe3+(C2)|| Fe2+(C3),Fe3+(C4)| Pt(+)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上发生的电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属于____________电池。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的热力学能变化值反应的ΔU=________________。 3、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原子轨道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干空气:大气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水汽以外的空气 2.湿空气:含有水汽的空气 3.对流层:从地面至约12km高的大气层。其下垫面为地面,上界高度随纬度 和季节而变。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和全部水汽,云、雾、雨、雪等也都发生于其中。 4.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大约55Km左右的大气层; 5.虚温:在气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的干空气具有的温 度。 6.单位气压高度差:指在垂直空气柱中气压相差一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 帕)所对应的高度差。用它来表示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高度:动力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面(重力位势零面)至计算等压面之间的 位势差 8.等压面:空间各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9.等高线:等高线是某一特定等压面(850hPa、700hPa、500hPa等)上高度相 等的点的连线 10.等高面:高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高度的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12.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单位也用hPa; 13.饱和水汽压:一定温度、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最大时的水汽压称饱和 水汽压(E),其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水汽密度 15.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百分 数表示), 16.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其单位是g/g 或g/kg 17.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即单位为g/g 18.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19.风、风向、风速: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用16 方位、高空用方位度表示,即0°(或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等。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的距离就是风速。 20.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表面的辐射能称为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除以辐射所通过的面积则称为辐射通量密度,用F 表示。在单位时间(△t)、单位立体角(△ω)内,沿一定方向垂直通过任意单位面积的辐射能(△F),称为该方向的辐射强度 21.太阳常数: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 22.太阳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 2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其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气象学试题

第三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题: 1.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 平均 =(T02 + T08 + T14 + T20) - 4。 4.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C,所需要的热量。 13.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 C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岀现在(1)时,最低温度岀现(2)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3),最冷月在(4)月。 2.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5),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岀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6)。 3.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7)。水的导热率(入)比空气(8)。粘土的热容量比 沙土的要(9),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10)。 4.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C干松土

环境气象学练习题

环境气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大气 1、名字解释: 天气:指某地短时间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对流层主要特点是什么?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辐射 1、名词解释: 辐射:指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放射方式成为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 3、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1、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春秋分:1、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5、为何晴天天空常呈蔚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对太阳光盘又呈蓝色 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散射较多的结果。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呈红色的原因:日出、日落时,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被散射减弱的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较多而对蓝紫光透过较少。因此

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6、为何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为对流层气温主要是由于大地的辐射引起的,所以距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三章:温度 4、土中温度变化特征是什么? 土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潮湿土壤地表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干燥土壤小,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迟 黑色土壤白天温度较高,浅色土壤白天吸热少温度低 6、何谓逆温?在什么条件下可出现逆温?根据近地层温度分布情况判断烟流扩散类型? 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条件: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空气下沉。锋面因素 烟流扩散类型: 7、何谓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大气稳定度? 概念:当空气团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叫大气稳定度。判别:大气稳定与否主要决定于空气块与周围空气的轻重,而空气的轻重决定于气压和温度,在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当 r < rm 时,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状态当 r> rd时,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状态当 rm < r < rd 时,大气处于条件稳定状态 9、已知500m、1000m和2000m高处的气温分别为12.0°c、8.0°c和 2.0°c,试判断500m-1000m和1000m——2000m这两层空气的稳定度 由公式r=—dt/dz 可知500—1000m的r=—dt/dz=—(8-12)/500=0.8/100m 1000—2000m 的r=—dt/dz=—(2-8)/1000=0.6/100m 再进行比较判断:γ d =1℃/100米而γ<γ d ∴在500~1000米的气层和1000~2000米中,对干空气块是稳定状态。若为湿空气块γm =0.5℃/100米而γ>γm ∴在500~1000米的气层和1000~2000米中,对湿空气块是不稳定状态。综合起来看为条件性不稳定。 第四章水分 1、名词解释: 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20210127022213)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 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 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 5、 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

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其成分主要是N、O 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 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3)水汽: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与二氧化碳共同对地面温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汽三种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潜能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4)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量;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促进水汽的凝结。 对流层的意义: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含量,因此主要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在这一层。其特点有:(1)气温虽高度增加而减小。(2)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卷

揚州大學普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最新版)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s m m l n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B)21 ,1,0,3- (C)21 ,2,2,2 (D)2 1 ,0,1,2 2.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3][d Ar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3.氢原子的4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个峰 (B)2个峰 (C)3个峰 (D)1个峰 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3sp 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2CS (B)3BF (C)4SiH (D)2OF 6.等性3sp 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O H 2 (B)4CCl (C)3NH (D)3NCl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O H 2 (B)3NH (C)+4NH (D)S H 2

8.将0.103-?dm mol 的KI 和0.153-?dm mol 的3AgNO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 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NaCl (B)4MgSO (C)3AlCl (D)])([63CN Fe K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1.5g 尿素[22)(NH CO ]溶于200g O H 2中,另一为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 O H 2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22)(NH CO ]=60.051-?mol g } (A)3001-?mol g (B)3421-?mol g (C)2801-?mol g (D)4001-?mol g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电离作用 (B)选择性吸附作用 (C)水合离子现象 (D)溶剂化膜作用 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温度T (B)压强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2 1)()(2222g O l O H l O H +=的198-O ?-=?mol kJ H m r 反应)()(22g O H l O H =的10.44-O ?=?mol kJ H m r 则反应)()(2)(22222g O g O H l O H +=的为O ?m r H (A) -54 1-?mol kJ (B) -1081-?mol kJ (C) -1421-?mol kJ (D)1421-?mol kJ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难以判断 14.反应)()(2 1)()(22g CO g N g CO g NO += +的10.373-O ?-=?mol kJ H m r ,若要提高 )(g NO 和)(g 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01)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地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 色? 4.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

气象学模拟试题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学年第学期课程类型:试卷类型: 课程:农业气象学班级:学 号:姓名:成绩:

E、露点温度 F、大气压强 随着雷暴的来临,气压、温度和湿度会出现显著的变化,表现为。 B、温度升高 C、湿度升高 E、温度降低 F、湿度降低 根据大陆度指标,下列城市位于海洋性气候区的有。 B、南京 C、北京 E、成都 F、西安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其单位为。 B、lm C、J/s D、W/m2夏季,下列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的是。 B、上海 C、成都 D、海口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反射辐射之差称为。 B、有效辐射 C、天光漫射 D、地面辐射差额 通常将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 B、活动温度 C、有效温度 D、净效温度 土壤温度铅直分布呈时,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升高。 B、辐射型 C、上午转变型 D、傍晚转变型 水面蒸发速率随而减小。 B、饱和差增大 C、气压升高 D、风速加大 地面上的霜和露是通过冷却降温而形成的。 B、接触 C、辐射 D、混合 ,按降水强度的等级划分,属于。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目前气象上常用的气压及水汽压的标准单位是。 B、mb C、Pa D、hPa 在自由大气层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平衡时的风称为地转风。 B、惯性离心力 C、摩擦力 D、水平地转偏向力 地面行星风带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为。

D、雷暴 D、12 D、初冬 D、黑灾 D、22

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已标明,请直接在图中标出北半 7月11日)低空和地面的天气形势简图,请根据此图分析江淮梅雨低 20°02′N,110°21′E)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题(含三套试卷和参考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每题1分,共10分) 1. C C H C(CH3)3 (H3C)2HC H 2. 3-乙基-6-溴-2-己烯-1-醇 3. O CH3 4. CHO 5. 邻羟基苯甲醛 6. 苯乙酰胺 7. OH 8. 对氨基苯磺酸 9. COOH 10. 甲基叔丁基醚 二. 试填入主要原料,试剂或产物(必要时,指出立体结构),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每空2分,共48分) 1. CH CH2 Cl CHBr KCN/EtOH

2. 3. 4. +CO2CH3 5. 4 6. O O O O 7. CH2Cl Cl 8. 3 +H2O OH - SN1历程 + 9. C2H5ONa O CH3 O + CH2=CH C CH3 O 10. +C12高温高压 、 CH = C H2HBr Mg CH3COC1

Br Br Zn EtOH 11. C O CH 3 + Cl 2 H + 12. Fe,HCl H 2SO 4 3CH 3 (CH 3 CO)2 O 2 NaOH 24 NaNO H PO (2) 三.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与NaOH 水溶液的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 (A). CH 3CH 2COCH 2Br (B). CH 3CH 2CHCH 2Br (C). (CH 3)3CH 2Br (D). CH 3(CH 2)2CH 2Br 3 2. 对CH 3Br 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OO - (B). CH 3CH 2O - (C). C 6H 5O - (D). OH - 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H 3CCH (B) H 2O (C) CH 3CH 2OH (D) p-O 2NC 6H 4OH (E) C 6H 5OH (F) p-CH 3C 6H 4OH 4. 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活性得是:( ) A, CH 3 CH 3B, C, (2R, 3S, 4S)-2,4-二氯-3-戊醇 5. 下列化合物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 C 6H 5COCH 3 B 、 C 2H 5OH C 、 CH 3CH 2COCH 2CH 3 D 、CH 3COCH 2CH 3

林业气象学复习题

《林业气象学》学习要求及练习题 绪论 1.名词解释:天气、气候。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3.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第一章辐射 [学习要求] 1.了解: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2.熟悉: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规律;辐射的基本知识;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及其影响因子。 3.掌握: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光照强度、太阳常数、散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周期现象等概念;光照长度在林业上的应用;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练习题: 1.名词解释: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逆辐射、光合辐射生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 2. 对A、B两灰体,在同样强度的辐射照射下,A升温快得多,问在移去外界辐射源后,哪一个降温快?若A、B都不是灰体,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3.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约0.9),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率也很大(可达0.99),由此解释地面积雪时天气特别寒冷的原因。 4.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5. 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即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7. 当太阳赤纬为23.5度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 8.为何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9.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 10.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 11.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12.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各受哪些因素影响? 13.晴天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中光谱能量分布各随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为什么?(提示:根据分子散射规律解释)。 14.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15.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温室效应”是增强还是减弱?为什么(不考虑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物的影响)? 16. 何谓地面有效辐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温度 [学习要求] 1.了解: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各项意义;积温在生产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熟悉:土温、气温周期性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空间变化特点;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的类型;三基点温度;土温、气温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3.掌握: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导温率、较差、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等概念;改善土壤温度的措施;积温的计算和应用。

气象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逆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色? 4.为什 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大学普通化学期末卷子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均为单选题,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定义,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r G mθ为零的物质是:( D ) (A) 压力为100kPa、温度298.15K下的金刚石;(B)温度为298.15K、200kPa的氢气;(C) 温度为298.15K、压力为100kPa的水蒸气;(D)温度为298.15K、压力为100kPa的氧气2.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 B ) (A) 增加了反应分子总数; (B) 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3.等温等压条件下任何温度都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 ( A ) (A) ΔH< 0、ΔS >0; (B) ΔS< 0、ΔH>0; (C) △r G mθ< 0; (D) ΔS< 0、ΔH< 0 4.下面一组量子数中, 准确描述原子轨道的是: ( A ) (A) (3, 2, -2); (B) (3, 3, 1); (C) (3, 2, -3); (D) (3, 2, 0, 1); (E) (3, 2, 1, -1/2); (F) (3, 2, -1, 0); (G) (3, 3, 2, +1/2) 5.上述量子数中, 准确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 E ) 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属于HPO42-的共轭酸是: ( B ) (A) PO43-; (B) H2PO4-; (C) H3PO4; (D) H4PO4+ 7.已知Kθsp(Ag2CrO4)=1.2?10-12,0.1mol·dm-3CrO42-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产生沉淀时Ag+的浓度为 ( D ) (A) 1.2?10-11mol·dm-3; (B) 6.5?10-5mol·dm-3; (C) 0.1mol·dm-3; (D) 3.46?10-6mol·dm-3 8.室温下,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度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为: ( A ) (A) 2.0×10-4; (B) 1.3×10-3; (C) 6.4×10-3; (D) 6.4×10-4 9.可以用作缓冲溶液的系统是: ( C ) (A) 0.10 mol·dm-3NaAc+0.10 mol·dm-3HCl溶液;(B) 0.10 mol·dm-3HAc+0.20 mol·dm-3NaOH 溶液;(C) 0.20 mol·dm-3HAc+0.10 mol·dm-3NaOH溶液; (D) 0.20 mol·dm-3醋酸+0.10 mol·dm-3HCl溶液 10.原电池 (-) Pt?SO32-,SO42-??H+,Mn2+,MnO4-?Pt (+) 的电池反应: ( A ) (A) 2 MnO4- + 5 SO32- + 6H+ =2 Mn2+ + 5SO42- +3H2O; (B) 2 MnO4- + 8H+ + 5e=2 Mn2+ + 4H2O; (C) SO32- + H2O = SO42- +2H+ + 2e; (D) MnO4- + SO32- + 6H+ + 3e = Mn2+ + SO42- +3H2O 11.22T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 ( B ) (A) 1s22s22p63s23p64s24p2 (B) 1s22s22p63s23p63d24s2 (c) 1s22s22p63s23p64s23d2 (C) 1s22s22p63s23p63d4 12.已知反应 A(g) = 2B(g) + C(g),T、V一定,开始时P(A) = 20kPa,达到平衡时总压为40kPa,该反应的转化率为 ( B ) (A) 30%; (B) 50%; (C) 10%; (D) 100%; 1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以作为酸的有 ( B ) (A) HCl, S2-, CO32-; (B) NH4+, HSO4-, H2O; (C) HS-, HPO4-, CO32-; (D) NH3, H2S, H2O 14.在21.8℃时,反应NH4HS(s) = NH3(g) + H2S(g)的标准平衡常Kθ = 0.070,4molNH4HS 分解达到平衡是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 C ) (A) 7.0 kPa; (B) 26 kPa; (C) 53 kPa; (D) 0.26 kPa 15.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变化;(B) △r G mθ = 0; (C)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D) △r H mθ = 0 二、填空题 (25分,每空1分)

【人教版】2020届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高三联考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一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 A. 日本群岛 B. 中亚 C. 中国 D. 东西伯利亚 2. 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洋流性质 C. 海陆温差 D. 地形地势差异 【答案】1. B 2. C 【解析】

1. 1025hPa等压线的任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位五,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显示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受亚洲高压影响的冬季气候最稳定,所以B正确。 2. 由于海陆热力生质差异导致网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溫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拉斯受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下图中a图为拉斯受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受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A. 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 B. 冰川作用强,多曲折幽深的峡湾 C. 暖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 D. 海浪作用强,沿海陡崖沙滩交错分布 4. 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 B. 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 C. 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 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5. 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②风力变率大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 C 4. B 5. D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