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写作批次: 2 0 11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李定余

日期:2013 年05 月24 日

目录

摘要 (1)

Abs t r a ct (2)

引言 (3)

1、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3)

1.1 中国电信企业历史背景 (3)

1.2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理论分析 (4)

1.2.1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4)

1.2.2 信息化与电信企业竞争力 (4)

1.3 中国电信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5)

1.4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5)

1.4.1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5)

1.4.2 电信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5)

1.4.3 实证分析——英德市电信分公司的信息化之路 (7)

1.4.3.1英德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7)

1.4.3.2英德电信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7)

2、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8)

2.1电信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8)

2.1.1影响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五大趋势 (9)

2.2电信企业信息化的机遇 (10)

2.2.1电信企业“去电信化”塑造新老共存二元格局 (10)

2.2.2中国电信4G牌照将发放情况调查探讨 (10)

2.2.3中国电信云计算总体规划 (11)

3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举措的主体。在企业管理中推进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自主创新能力、资金周转率和利润水平,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经营水平、促进

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形成,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电信企业为什么要实

施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是当前中国电信各级管理层面临的难题之一。在通信行业竞争日益激

烈的今天,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各企业关注的焦点,电信企业信息化无疑是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作者单位实际,着眼于解决其在应用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期推进信息化在企业的实施,促进中国电信企业信

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电信企业

The e nt e r pr i s e i s c e l l of Na t i ona l e c onomy a s we l l a s t he pr i nc i pa l pa r t of theme a s ur e ” i nf or ma t i oni z a t i on br i ng a l ong t he i ndus r t i a l i z a t i on” . To pus h f or wa rd i nf or ma t i oni z a t i on i n t he ma na g e me nt of t he e nt e r pr i s e c a n i mpr ove t he l a bor ingpr oduc t i v i t y , s e l f - c r e a t i v i t y , a nd t he t ur nove r r a t e a nd pr of i t r a t e of the e nt e r pr i s e . I t c a n a i s o e nha nc e t he e nt e r pr i s e ’ s l e ve l of s c i e ot i f i c ma na g e me nt a ndope r a t i on, s o t ha t t o s t i mu l a t e t he f or ma t i on of a mode r n e nt e r pr i s e i ns t i t ut i on a nd t o r a i s e t he ma i n c ompe t i t i ve f or c e of i t e t t i c i e nt l y . But wha t i s t he i nf or ma t i oni z a t i on of t he e nt e r pr i s e , why s houl d t he t e l e c om c e t e r pr i s e c a r r y out informationization,and howto do it is the main problems t hat all the manageme nt s t a t us i n Chi na Te l e c om f a c e s wi t h pr e s e nt l y . Thi s e s s a y ba s e s on t he f a c t of the a ut hor ’ s c ompa ny , a nd wa nt s t o s ol ve t he a c a de mi c a nd pr a c t i c a l a nd pr a c t i c al pr obl e ms t he y f a c e i n a ppl i c a t i on. The g oa l i s t o e nf or c e t he i mpl e me nt a t i on of i nf or ma t i oni z a t i on i n t he e nt e r pri s e s a nd t o pr omot e t he de ve l opme nt of t he ChinaTe l e c om Compa ny.

Ke y wor ds: Tht i nf or ma t i oni z a t i on of t he e nt e r pr i s e Tht ma i n c ompe t i t i ve f or ce Chi na Te l e com

引言

信息化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采用先进、适用、有效的企业管理体制,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次,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降低经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

竟争力:在企业内部改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程度,使得企业的运行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各种信息进一步加工,使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决策依据充分,更具科学性,更好

的把握商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企业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企业的管理

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作了进一步提升,他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速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稳一条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环境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举措的主体。在企业管理中推进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自主创新能力、资金周转率和利润水平,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经营水平,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能力。中国已加入WTO,电信企业都将臵身于

全球平等贸易公平环境与直面强大的跨国公司的激烈市场竟争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失时机地

实施企业信息化,就成了每个企业必须实施的关键步骤。

1、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1.1 中国电信企业历史背景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主体

电信企业和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成员

单位包括遍布全国的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注册资本1580

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包括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进行国际电信业务对外结算,开拓海外通讯市场;经营与通讯及信息

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广告、出版、设备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设计施工等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经营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995年进行企业法

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1999年,中国电信

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2000年,中

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2001年,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 D M A

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 A2000牌照。2011年3月29日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过亿成为全球最大C D M A运营商。

3

1.2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理论分析

1.2.1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通受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社会各单位和全体公众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如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享用和相互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提高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决策能力,提高各单位和个人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文化教育与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竟争力。

根据1997年4月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国家信息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构成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1.2.2 信息化与电信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电信技术对内在与外延资源的整体把握和战略决策,信息经济的到来不仅使信息成为企业组织的核心要素,而且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发动力,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竟争力的高低。

企业竟争力包括三个层面

(1)内部资源经济性

每个企业都是资源的汇聚体,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整体。内部资源经济性要求企业通过对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合理配臵,构建连接各种资源的规范有效的运作制度,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能的最佳配臵。这种配臵的结果,将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健康的运行状态:成本大幅节省,品质日趋卓越,效率不断提升,利润稳健增长,员工满意度上升,经理信心百倍。

(2)外部产品经济性

每个企业处于一定的生存环境中,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只有通过与外界的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外部产品经济性要求企业能提供合乎市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其内在含义包括:良好的信誉,优质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专业的标准和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的这种适应性交换能使企业与外界保持协调互动的状态: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上升,市场份额扩大,企业品牌昭选,边际益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水涨船高,竟争实力蓬勃上升。

(3)产业价值链经济性

从全局角度看,每个企业都是其产业价值链中的一环,单个企业独善其身的发展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只有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才能保证企业始终处于稳健的状态。从长远看,产业链的良性互动确保了每个企业能获得稳健均衡的产业环境,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优化和效益提升使其中的每个企业都获益匪浅,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都要学会通过自身的品牌服务、市

场份额、客户认同、经济收入上所建立起来的影响力,调节和改善企业产业价值链,在提升企业价值链

经济性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竟争力。

1.3 中国电信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对服务的支撑。一是可以支持不断成长的客户的关系:二是可以更好地面向客户,实现个性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三是可以实现单一的客户界面,服务功能集成。

(2)对业务的支持。一是辅助服务打包,支持捆绑服务:二是快速、有力地支持新业务的推出:三

是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增强市场响应:四是赢得市场份额,进入新市场,改进客户忠诚度,缩短交付时间,新业务的活动和新产品推出。

(3)对运营和管理的支撑。一是可以促进运营成本的优化和合理化。二是可以起到信息枢纽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各种分析报表,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最新消息。三是可以优化工作程序,提

高工作效率,加快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四是可以改善现金流量,降低辅助成本,减少错、坏账、

降低劳动力成本,跨企业合作、购并,改进财务的“净空间”。

1.4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中国电信要实现“把中国电信建设

成为世界级现代电信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必须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二、从

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中国电信要尽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实施企业信息化,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那么,作为通信运营企业,中国电信目前的信息化程度如何?本章就这些结合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进行的分析。

1.4.1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电信企业经过多年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IT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在企业承包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电信企业中已经建设了用于业务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包括计费营收系统、网管系统、客服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等;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办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已经建设的IT系统基本是跨广域网的系统,根据各电信企业网络和应用系统的特点分别由不同的网络平台承载,一部分在DCN上传送,也有一部分在自己的传输网上单独组网传送。如用于业务运营和管理

的系统在DCN上传送,而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在自有传输上组建专网传送。

各电信企业在建设企业内的IT系统的同时,正在或计划在企业内重点推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也正在按照公司ITSP的整体规划,大力推进企业MSS系统的建设,关在上海、广

东等地试点。

1.4.2 电信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电信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历处来在信息化上投入不少,也建设了不少系统,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不断暴露出问题。

在数据层面,系统分散建设,数据不能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在技术层面,很多应用系

统之间的接口没有实现自动化,系统扩展性、兼容性差;在基础设施层面,网络承载平台隔离,设备各式

各样,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困难;在应用层面,系统以部门为核心,面向特定业务单元,缺乏关键功能,同时由于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等思想的影响,在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管理方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也没与企业战略变革密切结合;另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系

统建设初期比较重视,而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很多系统无法应对业务功能

的变化。从而使电信企业的IT系统在支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不仅影响企业现

5

时的生产、运作和管理,也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具体来

说,症结在于:

(1)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内部存在信息孤岛

由于历史的原因,电信企业信息化的职能架构纵向上分散在集团公司、省公司、本地网等不同层级,横向上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如市场、运行维护、网络建设等。一方面,不同管理层级和不同职能部门都配备了不少IT人才,整个IT队伍庞大,从不同角度去搞所属管理层级、部门和专业的信息化,使信息化职能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冲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电信企业和IT系统数目众多,由不同管理层级和不同部门负责建设、使用和维护,系统之间既存在交叉和重叠,又存在盲点和空白,因此电信企业信息化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在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形成协调一致的机制,基本上是各层级、各部门的信息化,很少见成功的跨层级、跨部门的IT系统应用,反而形成一个个企业内的信息孤岛。

(2)对信息化的重视滞后于对市场的重视,缺乏IT战略规划

近年来,电信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逐步转变为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任务是保收入、争发展,因此,信息化一直以来并不是企业的主要任务。此外,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并不真正受到重视,而是由市场、技术和管理发展所推动的相对被动的过程。电信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只是基本满足管理和业务生产的基本需要,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的超前性及对市场竞争的作用,对信息化的重视滞后于对市场的重视,没有把信息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同时,虽然从上到下都在强调信息化,但在IT的组织架构、资金保障、队伍建设、技术发展等方面,从决策层到执行层都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3)重硬轻软,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型、接口规范和互联标准

电信企业传统上重硬件、轻软件。如广东省电信公司2009年在广东省电信本地网计费系统工程建设中,工程投入为119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731万元,软件投资为2211万元,软件投资仅占总投资的18.5%,大大低于一般大型项目占比50%的比例。从而导致目前企业很多管理需求在企业计费账务系统中不能得到有效支撑,这与软件技术相对来说不为大多数电信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熟悉有关。

但信息化的成效恰恰主要取决于软件而不是硬件。因此,电信企业尽管在网络设施、网络带宽、硬件设备方面投资巨大,但长期以来在关键的软件建设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如:

●对软件投资不够重视,预算不合理;

●一味以价格为杠杆,造成无论是外部采购还是自行研发都受限制;

●软件开发、测试不够规范,软件版本管理比较混乱;

没有从客户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软件实现的功能提出过高的不合理期望。从而延长了软件的开发过程,增大了风险;

●对软件用户的使用能力估计过高,开发了很多从来不用或很少用的功能;

●没有从流程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业务流程改变、组织架构等造成的软件修改缺乏较好的预计;

●不同的软件开发了不少功能类似的模块,如用户认证、统计分析等,加大了投入却影响了系统相互之间的整合,经用户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户需要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去登录不同的IT系统;

●对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及时,对先进的软件工具和软件产品不熟悉,影响了技术选型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电信企业对硬件设备所遵循的标准、互通性非常关注,但是对软件的标准、互通性却相对忽视。由于一个个IT系统是同不同管理层级、不同职能部门负责的,上下左右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因此不同的IT系统采用的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五花八门,更不用说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接口规范和互联标准了,不仅给每个IT

6

系统后期的维护、升级、扩容留下很多障碍,也为IT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以及数据共享造成麻烦。

(4)过分强调需求特殊性,采用成熟商用软件比例太小,自行开发的过多

电信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甚至各部门都已经形成一套自己习惯的业务运作和管理方法,各地的发展水平、用户数量、业务种类、市场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求特殊性成为一个挡箭牌和屡试不爽的借口,使得企业信息化成为令人头疼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电信企业较少采用行业内成熟的商用软件,而大量采取自行组织开发的原因之一,必须承认,不同地方、不同产门的特殊需求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需求的归纳分析和整合提升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环节。要考虑这些特殊需求是否必要,是否经过慎重分析和评估,是否合理、可操作和可实现,以及满足这些特殊需求的代价有多大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一定要实现,应该从客户的角度、管理的角度讨论特殊需求实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这些特殊需求是否可以整合到规范和普遍的需求中去,不能过分强调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

电信企业希望能自行掌握IT系统的相关技术,不仅关注软件初期建设的投入,也关注软件的后期维护、

升级、修改等投入,尤其担心长期采用成熟的商用软件投入较高。

1.4.3 实证分析——英德市电信分公司的信息化之路

分公司作为中国电信的基本单元,在企业运营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是决定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战略成败的关键,下面就广东省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英德市分公司(简称英德电信)的企业信息化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一叶知秋,以便更好的促进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

1.4.3.1英德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英德电信经过多年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IT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根据BPR的要求,企业新成立了企业信息化部(计费账务中心)。

目前企业中已经建设了用于业务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包括计费营收系统、网管系统,客服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等;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已经建设的IT系统基本是跨广域网的应用系统,根据企业网络和应用系统的特点分别由不同的网络平台承载,一部分在DCN上传送,也有一部分在自己的传输网上单独组网传送。如用于业务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在DCN上传送,而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在自有传输上组建专网传送。

1.4.3.2英德电信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从英德电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实施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观念更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架构重组任务繁重。

●数据分散,企业客户、资源、经营等信息分散在多个系统中,信息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

●系统缺乏关键功能和整合,很多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没有实现自动化,需要人工干预,系统扩展性及兼容性差。

●基础设施种类繁多,有多种标准和多家供应商,不易管理,给系统及数据的互访或整合造成障碍,软件市场较为混乱。

●IT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内,缺乏专职和专业的IT组织;缺乏关键的IT 技能,尤其是项目管理、供应商管理和系统架构设计的能力;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投资缺乏总体协调,效率较低。

●长期以来支撑系统投入不足及“重系统建设、轻运营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专业化管理基础薄弱。

7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26T09:25:51.14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作者:杨贻朵[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趋势,产业产品日益创新,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内涵丰富,包括软件、通信、计算机、网络、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将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硬件、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过程集合的产业[1]。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强国战略,中国也随即规划出“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政策,希望可以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美国以高通、思科、IBM等大型国际公司为代表,位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强国位置;韩国以三星、LG等为代表,位于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第一的位置;日本以索尼、夏普、松下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在2016年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约12万亿日元。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普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18年全球规模将达到2.34万亿美元[2]。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高速发展,并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在很多领域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间的差距,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企业。但从不同层面看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 创新与监管历来是一种紧张关系,需要维持平衡状态[3]。新兴技术的发展,往往面临这法律、制度、政策、伦理等多方面的难以实践的新挑战。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政策规定经常落后于行业发展,例如2017年年底频发P2P暴雷事件。在消费者还未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红利”时,决策者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避免透支电子信息产业公信力。 (二)技术发展引发安全担忧 随着“数据驱动”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给我们带来快捷的同时,安全隐含也不断突起。传感技术、万物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身份信息、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在网络空间快速传播。2017年,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恶意软件导致信息泄露,诈骗信息、勒索病毒的出现,极大的干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三)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 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为我们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在各行各业的大量劳动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如京东已经运行的无人超市将很有可能取代大量收营员;京东无人配送车也正式开启常态化的配送运营,可能会取代大量的快递员;Siri的诞生也让客服行业就业岌岌可危。电话推销员、保险业务员、接线员、前台、打字员、会计等传统行业的就业人员都有可能将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 (四)产业发展不平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虽然总体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国家大力资助集成电路产业,各企业在基金感召下纷纷追捧这股热潮,虽然产业模式迅速提升、产业链迅速搭建,但在这股热浪退下后,很可能无法实现高端突破,其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将会面临困境。 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应用对策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是要抓住全球化浪潮,二是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监管力度的加强与适时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三是加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推进产业创新。 (一)抓住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我们应当利用全球化趋势,抓住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趋势加强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在国内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技术跨国交流与联系,壮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实力和全球地位。 (二)加强引导、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市场活力与政府的引导、监管能力。在加强引导方面,政府需要在确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的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同时,政府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迭代完善尖酸方式,创新监管模式,改善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法律环境。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建设 新的生产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造成核心人员的缺失,新模式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尤为重要[4]。首先,国家政策应当鼓励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高校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包括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高校、企业应当积极联合建设培训基地,创建综合学界和业界培训课程;高校应当创造出灵活、生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编写前沿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知识与最新实用技能。 四、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市场监管不足、还未处于全球领先的状态。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性前进,为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国家必须加强监管与引导,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完善的法律环境;必须抓住全球化的机遇,鼓励跨国技术的交流;同时还需要重视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相关教育机构的构建,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卢明华.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1(4). 63069 [2] 陶于祥, 袁野, 樊自甫, 万晓榆.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1). 89-95 [3] 张于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3). 53-60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为了调整中国电信业制度供求的不均衡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信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业绩可圈可点。那幺,通过制度供求的动态调整,现在是否达到了基本均衡呢?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均衡现状 判断制度安排是否达到了均衡点,首先涉及到均衡点的判断标准。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均衡标准,但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和全球电信业的变革趋势,使我们有理由将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作为实现制度均衡的参照系。所谓有效竞争,就是将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适度竞争有机结合的市场结构,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刺激产业技术创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电信产业的帕雷托改进。 根据这一标准来评判,中国电信业目前的制度绩效并不理想。 从市场结构看:由于我国仍实行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限制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电信服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供给能力的迅速增长及技术、业务和市场创新的步伐,妨碍了经营效率的提高;市场集中度过高,使各运营商难以在同一层次上展开公平有效的竞争;实行分业经营、严格限制各运营商的经营范围、不准交叉进入,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开展全方位竞争,降低了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从市场行为看:由于国有产权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竞争主体缺乏应有的激励与约束,加之管制不到位,造成运营商之间盲目打价格战,热衷于搞不正当的策略行为;主导运营商的反竞争行为和新进入运营商的不规范经营造成了市场竞争的失序;政府对电信业务的定价干预过多,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远未形成;电信消费者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知情权、参与权、平等交易权常常被忽视,由于电信服务质量改进缓慢,消费者无法及时、充分地分享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福利提升。 从市场绩效看: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的《2003年中国电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电信业的制度竞争力较弱,在所选取的31个国家中居第27位,不但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而按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每主线电信业务收入、每员工电话主线数等6项指标综合评价的中国电信的企业竞争力,在31个国家中居末位。 由此可见,中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均衡水平。 制度非均衡状况的成因 在制度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制度非均衡状况是由制度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两个方面。 (一)制度供给不足 ◇供给时滞。对新制度服务需求的产生往往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即对潜在利润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总的来讲,中国目前有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是在1998年由中国邮电集团正式拆分成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是拆分出来的。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是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联通成立之初主要在大力的发展CDMA技术,包括技术转让、建设网络、推广业务等。而中国移动最早是在1994年时中国邮电集团成立了一个移动通信局,大约在1999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首次拆分重组,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1月,再一次对我国电信业进行重新布局,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为主体的“5+1”格局。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南方21省市的固网业务;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俗称小网通)、中国吉通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北方10省市的固网业务,中国移动主要做GSM移动业务,中国联通则同时运营GSM和CDMA移动业务,中国铁通主要做铁路上的通讯业务,中国卫通主要做卫星通信这一块。(业务基本不重叠,也没什么大的竞争,几家运营商各干各的,当然这中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了抢占点移动业务搞了些小灵通和大灵通业务等,也赚了不少)。其中小网通就是在1999年有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铁通信中心等投资成立的。中国吉通则是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搞的,例如彩虹集团等,公司主要经营IP业务。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家2002年成立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主要是做北京的市政工程等政府性项目,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的覆盖呀这些。由于这期间电信市场异常混乱,工信部在2007年将6大运营商重新拆分重组成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叫新联通),中国移动;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将中国联通的CDMA 全面卖给中国电信,将中国卫通并入中国电信,并向中国电信颁发CDMA2000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同时颁发了WCDMA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并支持帮助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TD-SCDMA3G 技术。使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了全业务电信业务运营商(包括固网业务,移动业务的2G,3G业务等)。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近日,工信部公布2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2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达到459和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和31.7%。其中,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而基础产品出口仍在下降。 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在电子信息产品8大类别中,通信设备类产品与计算机类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出口额分别达到219和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和9.4%,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3.0和5.0个百分点,拉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 2月份,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17.0和9.8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出口额位列前五位,出口额分别是145和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0%和61.6%。 另外,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等基础产品在2012年1-2月份出口仍在下降,出口额分别为113、93和8亿美元,同比下降3.8%、16.1%和29.8%。2月当月,上述三类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5%、-2.1%和-18.9%,低于同期全行业平均增速6.6、20.2和37.0个百分点。 工信部2011年6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均出现连续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设备出口成为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前5月通信设备出口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在生产增速回落的同时,二季度以来,该行业出口增速也持续下滑。5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8.2%,比3、4月份分别回落9.5和8.9个百分点。 2011年5月份,各行业出口增速与上月相比均有所回落。电子材料、通信设备和家电出口分别增长5.4%、14.9%和2.3%,增速比4月份回落30.8、15.8和10.8个百分点。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出口增长2.5%、10.0%和20.2%,与4月相比,增速回落6.6、4.1和8. 8个百分点。 不过,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增速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1-5月,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464和311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18.7%和12.5%,分别增长35.3%和28.7%,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8.3和11.7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东部地区保持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 2011年1-9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47598亿元,增长18.7%;出口交货值28107亿元,增长11.5%,二者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和3.6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出口增长较快。1-9月,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7.2%和91.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5和76.7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超过90%,其中,9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日期:1999-6-15 第一章电信行业的经济地位 据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1994年全球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世界最大的电信公司有21家,占总数的%,其中美国企业占了11家。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还很落后,在其中榜上无名。 近年来,随着电信的飞速发展,电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每年3%的份额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图一,这是绝大部分行业所无法做到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行业已不在局限于电话与传真,与之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电视机)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逐渐与电信业融为一体。至此,与电信相关的行业有:家用电器、电脑及电子元件、邮政、橡胶、冶金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其中,橡胶、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决定了电信业的原料来源,邮政与电信在经营上互为交叉,电视与电脑则成为电信业新的终端设备。在我国,互联网的历史尚短、规模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对电信业的影响将日益明显。 第二章电信行业中各产业的情况 1995年底职工人数为万人,固定资产净值为万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为万元,利税总额为万元,生产总值3859902万元。各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见图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交换机市场紧随其后,也体现出强大的后劲。 二、研究与技术开发

在向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通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信不仅是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已被许多大企业单位视为生产要素。在这总的战略指导下,通信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新技术的革命。 1.通信网正由模块向数字、由窄带向宽带发展。 2.光纤通信实现大容量、高速度、远距离通信。 3.卫星通信正利用各种系统开展业务。 4.移动通信走向数字化、个人化。 5.新业务(图象通信、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不断涌现。 6.终端设备的发展注重多功能、小型化。 三、经营与维修服务 截止到目前,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批准经营并颁发许可证及申报批文的放开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共2900余家,其中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2100多家;经营国内VAST通信业务的22家;经营800MHZ集群电话业务的110家;450MHZ无线移动通信业务25家;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近300家;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229家;电子信箱业务100家;电子数据交换业务8家;可视图文业务11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电信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其维修和服务领域严重滞后于其他行业。通过近两年来引入竞争机制和在部分电信业务上放开经营,电信业多年来的服务方式已基本改观。但是,电信产品的维修和维护服务仍处于无规状态。 第三章电信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doc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1.外部分析 1.1宏观环境分析 电信行业由于出身国有,自然受国家经济政策、宏观发展环境、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且由于电信经济的垄断特性,虽然早已经公司化运营,但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对运营影响甚大。 1.1.1政治法律环境 基础网络的运营权是国家控制的关键,虽然开放、引入竞争的话题一谈再谈,但基础通道的控制力依然在国企运营商手中。国家希望管道控制内容的想法没有变。 中国加入时做出承诺:“中国要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所以中国电信受政策影响较大;但政策会越来越开放。干预力度越来越小;通信业立法速度缓慢;电信业执法体系不健全。 1.1.2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和全球接轨,抛开世界经济谈中国经济已经没有意义,而电信经济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推平了。国家之间的屏障,使世界成为一个共同体,世纪当电信产业真正和其他产业开始融合时,一切都将会和08年底的经济危机一样,变得势不可挡。 1.1.3社会和文化环境 电信产业原本就是信息传输的承载,各类信号、信息内容的传输之后,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此电信产业与传媒产业未来一定会殊途同归。内容文化的传播与监管在中国是个敏感问题,文化部、广电部已经,甚至上升至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都负责着内容的监管,谁接入,谁负责,从互联网,到手机短信,其对民生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电信产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打电话拜年、发短信祝福等等;用户消费意识成熟,越来越理性,用户结构变化大,由高收入人群转向大众化,电信产业还同创意文化产业关联在了一起,动漫产业、网游产业还有一些衍生的增值服务行业被人们报以了更高的希望。 1.2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公司下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6年在香港上市。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 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同年12月,在原中国电信133、153号段的基础上,189号段正式启用。随着国家2008年实施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和2009年初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 3G)牌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迎来了全业务经营和3G 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 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概要介绍 中国电信号码:133、153、189 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元,进入全球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2008年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电信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可以大大地加速信息的流动,缩短空间距离,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电信行业具有服务性、网络性、技术密集性等特点。电信网络是电信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电信业务的运营也有其独特的规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对电信行业和电信企业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电信技术发展迅速,电信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行业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信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经营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全球的电信企业转型的浪潮始于2001年左右。当时,由于对信息化理想的狂热追求,以及对3G前景的过度美化,部分运营商大量铺设光缆,造成过度投资,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004年~2005年,运营商通过降低成本使行业复苏,但业务收入增长依然乏力。2006年以后互联网、移动业务对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遍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1]。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电信业普遍面临着过度投资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冲击、行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各大运营商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向综合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中国电信行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电信业务现状分析 随着3月31日中国联通财报的发布,国内三大运营商2008年财报已全部出来了,而且是没有太多太大悬念地出来了。中国移动依然牛气冲天——收入增长超过15%,“日进3亿”;中国电信依然步履艰辛——收入增长4%,“年入200亿”;中国联通依然处境艰难——收入“下降0.8%”[2]。如果移动之好,足以让我们为之喝彩为之骄傲的话。那么电信、联通之难,也更值得我们为之理解为之尊敬。我们敬佩中国电信咬牙转型的“坚定”。我们欣喜中国电信转型取得的成果——非话收入占固网收入比重达46%(注意:2007年这个数字是36%),承接CDMA后净增用户272万,核心经营业务保持“坚实”稳定[2]。在全球电信业尤其是固网营收普遍负增长甚至亏损的情形下,中国电信的业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很显然,没有坚定就没有坚实。 2003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4610亿,比上年增长13.9%。2002年,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总数4.2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达5000多万户。长途运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列行列。2003年,固定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7.04部/百人提高到21.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07部/百人提高到20.92部/百人[3]。 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电信的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数据业务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话音业务收入逐渐下降,但经营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受移动业务分流的影响,固网语音业务持续下滑,PHS语音业务趋向饱和;受竞争激烈及缺少有效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宽带用户ARPU值偏低,宽带接入新增用户发展趋缓;增值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增值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因此,中国电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改变增长模式,争取全业务经营,加

中国电信国际业务发展研究

中国电信国际业务发展思考 在我国当前竞争激烈的通信业务市场上,国际通信业务是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表面上似乎是咄咄逼人的全球化之火在通信领域的蔓延,但究其根源,在于各个国际运营商都认为依靠自身在产品管理、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网络建设规划等方面的资源,可以在国际通信业务市场大展拳脚,所以均不遗余力地采用新技术、新业务,在话音、数据、互联网、视频、会议等多个市场上挖掘新的利润空间。 国际上几个主流运营商的国际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10%,如SINGTEL (新加坡电信)、DT(德国电信)和Telefonica(西班牙电信)等的占比都在35%以上,而作为国内固网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仅为2.5%。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提出了在未来5-6年的时间内,将国际业务打造为百亿元级业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介绍中国电信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笔者根据北方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实践,谈谈对中国电信发展国际通信业务的思考。 中国电信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 中国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由国际业务、投资运营和运营咨询3部分组成。国际业务包括国内发起与海外机构两项,其主要战略是立足“三个延伸”,服务“走出去”,巩固存量市场,大力开拓海外增量市场;投资运营主要通过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海外拓展;运营咨询主要是组织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输出经验、技术和管理,探索海外拓展新模式。在国际通信三大业务中,国际业

务为主,运营咨询和投资运营为辅。要实现国际通信业务“百亿元级”的目标,中国电信需从经营思路、经营范围、营销手段等转型入手,由单一的业务经营转为业务发展、运营咨询、投资运营的全方位推进,由以话音业务为主逐步转向互联网、中文信息服务、各种转接服务等新型服务,由单一的境内营销转向开拓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由重点满足B端用户转向推广境外电信整体解决方案,由网络资源导向型转为市场需求导向型的发展思路。为保证转型的顺利进行,中国电信将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总体看来,中国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趋势较好, 海外市场拓展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业务量和客户数逐年上升, 网络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业务品种日益完善,品牌效应逐渐显露,网络与业务的对外合作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但前景依然十分严峻,海外机构和海外咨询服务的收入微乎其微,海外投资运营还没有获得预期收益。 北方电信国际通信业务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有限公司在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国“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环渤海经济圈”的建立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为北方电信拓展国际通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决策,又及时地为北方电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北方电信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低、服务范围较小等不足。在激烈的国际通信市场竞争中,北方电信扬长避短,有效地整合资源,创新业务发展思路,以宽带带动语音、“一站式”服务及机动灵活的卡类业务等创新举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发挥品牌优势,积极抢占国际大客户市场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 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电信行业scp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scp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电信行业重组,由原来的5家合并为现在的3家,电信巨头的实力更加强大。电信行业以其高额的利润,让各家资本垂涎三尺,想分一杯羹。下面就对电信行业进行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 通 中国电 信 总收入4852 1713 2198 总收入增长率7.30% 11.30% 5% 净利润1196 390 157 净利润增长率 3.90% -59.70% 15% 这是2010年三大电信巨头的总收入,净利润以及总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电信行业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很多民营资本垂涎的原因。 下面是具体的市场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市场结构,包括:反映市场买者或卖者对市场的垄断程度的市场集中度,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差异化,以及影响市场结构的进入退出壁垒 市场集中度用HHI进行分析,HHI值应界于0与1之间,但通常之表示方法是将其值乘上10000而予以放大,大于1000为寡占型,2008年HHI 为4050,2009年为4062.2010年HHI为4050,可以看出中国的电信市场是高寡占型的。 产品的产异化分析,中国移动经营固定电话和网络(原铁通并入部分)及传统业务GSM手机业务TD-SCDMA手机业务,中国联通经营固定电话和网络(原网通公司部分)和GSM手机业务WCDMA手机业务,中国电信经营固定电话、网络和CDMA手机业务(原联通业务)CDMA2000手机业务。从大的主营业务上看相似,都经营固话,网络,移动通信,但是进行细分之后又有一些差异,以3G为例,移动为TD-SCDMA。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联通WCDMA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占据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进入退出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网络效应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电信产业规模经济可以达到全国一网的程度,使其单位成本呈单调递减性,巨大的成本效率导致其不断的扩张。电信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成本会不断的降低,而收益会不断地上涨,而且固定资产具有沉淀性。 必要资本量壁垒 截止到2011年的4月,我国3G累计投资达到了289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1419亿元,中国电信798亿元,中国联通673亿元。3家运营商共累计建设3G基站(包括室内分布系统)大约69.7万个基站,其中中国移动是21.1万个,中国电信是21.8万个,中国联通是26.8万个。三家巨头的投资动辄百亿,这对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