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9章 生物进化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9章 生物进化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9章  生物进化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9章  生物进化

第9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1、胚胎学证据:鳃裂

2、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盲肠、阑尾)

3、生物化学证据: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同种物质含量越相似(如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比较)

4、古生物化石证据

(1)早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晚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2)证明:①生物是进化而来的②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包括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③每个生物的种或属也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如马的进化:始祖马→三趾马→现代马)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3、陆生植物进化历程: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4、陆生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其中一支进化为鸟类)→哺乳动物→人

三、生物的进化规律

1、规律——生物界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

(1)细胞数量: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2)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发展

(3)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2、适应辐射——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

3、复杂化:使生物的生活力增强,适应范围扩大,最后达到无中的繁荣。

4、生物进化是前进性发展的,是不可逆的。必须重视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9章生物进化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

一、自然选择学说

1、创始人:达尔文

2、创立基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当时自然科学成果

3、著作:《物种起源》

4、基本论点:

(1)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在因素

(2)繁殖过剩——进化的必要条件、选择基础

(3)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4)适者生存——进化的方向、选择的结果

5、意义

(1)阐明生物界发展进化的原因

(2)正确解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起源,如长颈鹿、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

(3)正确认识生物界、推动生物科学发展

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

1、创始基础:基因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2、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及其计算方法)

①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②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

③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联系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随机的不定向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积累变异,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可分为受精前和受精后,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3、观点概述

进化是在生物种群中实现的,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4、意义:

(1)阐明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和外因(环境变化)、偶然性(突变)和必然性(选择)的辩证关系

(2)阐明物种的形成过程

(3)加深对生物进化机理的认识

5、应用

物种灭绝的解释——物种灭绝是进化的正常过程,高度适应导致基因库变小,对变化后的新环境适应程度下降到零,可能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灭绝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学案

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同学来说,复习课只是温习旧知识和反复练习的过程,显得单调乏味,如何让学生仍然带着新鲜的感觉、人人参与、具有探究性地复习,对老师设计教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利用分组竞赛的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回答基础题----学生互考提高题----学生抢答应用题逐步将学生的学习气氛推向高峰。教学案结合、分三层逐步加深复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老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由于适当补充新鲜的事例,将原本枯燥单调的复习内容转变成为一堂生动活泼、人人参与、充满新鲜感和具有探究性的集体课堂。由于节奏加快,原本题量较大的内容也可以轻松解决了。在教学中重视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复习教学方式。 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教案 (复习课共一课时) 盐城鞍湖实验学校胡胜权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2.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米勒的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3.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4.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学的基本思想。 5.理解加拉帕戈斯岛地雀进化的原因。 6.了解人类起源于古猿。 7.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B、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归纳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3.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各种生物进化的现象。

C、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和澄江化石群的发现、以及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及丢失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3.学会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认识生物进化和人类的产生。 重点、难点 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和生物进化过程。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3.人类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梯度互动,讨论竞赛,当堂评价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教师准备学案、视频图片课件,提前给学生分组教学过程 一、基础与巩固 规则:自学复习3分钟,班级分为四个小组,组长抽签定章节。每个小组派代表或轮流在限定的时间内(最长4分钟)回答完指定的基础题得满分30分,超时扣分,回答不出来由别的小组成员回答加分。其他组同学认真听讲做评委。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3 专题八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八变异、育种和进化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疏漏诊断] 1.有关生物变异的正误判断 (1)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3)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 (4)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5)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2.有关生物进化的正误判断 (6)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7)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9)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10)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11)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长句冲关] 1.概述性知识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移等。 (4)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程序性诱问 (5)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只有基因突变,其依据是原核生物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因DNA的转移而发生基因重组(如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时,会因基因重组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 (6)杂合二倍体植株经单倍体育种所得植株是二倍体,其原因是杂合二倍体进行单倍体育种,首先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只含1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筛选得到所需的新品种。 (7)一般生物体的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有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请作出解释。有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减少一半,但可能含一个染色体组,即贮存着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 热考命题1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生物育种[学生用书P50] 1.(2019·高考江苏卷,T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细分析:选A。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则模板链对应的碱基由CTC变为CAC,并不影响DNA中A与T和C与G的对数,故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不会发生改变,A项错误;由于血红蛋白β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故血红蛋白β链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项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呈镰刀状,容易破裂,C项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项正确。 2.(2019·高考江苏卷,T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九章(生物进化)-2020年上海高考生物合格考知识点默写(沪科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知识梳理 一、生物的进化 1.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证据来自___ _______,__ _____,__ __ ____,__ _的研究。 2.鱼类等水生脊椎动物存在的鳃裂,在陆生动物胚胎早期也出现过,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由_____生物进化而来的。 3.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称为_ _______。 4.化石证据不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由细胞到细胞,由_______到,也证明了生物界是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的。 5.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是:___ _____和____ 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___ ______是进化的必要条件,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并由此带来;只有环境的个体才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6.现代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___ __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___ _______为进化提供原材料,______ ____主导着进化的方向,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 _____和______ ____。____ ______是指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在它的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 7.生物灭绝的原因是:。

二、生物进化理论 (一)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____ ______: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自然选择的外因; (2)____ ______: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生物特性之一——自然选择的内因; (3)____ ______: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手段; (4)____ ______:①对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②自然选择包括无机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和生物彼此之间的选择作用;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基本概念: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某基因在其全部的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 (4)____ ______: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障碍而发生的; (5)____ ______: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彼此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含答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 6、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7、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 8、短颈的长颈鹿那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

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第五讲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考考点7 基因的突变

高考考点7 基因的突变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变化,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进而形成等位基因,产生新的性状,它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DNA分子结构稳定,所以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基因突变率非常低,而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如某些病毒,突变率就会稍高一点。 【例题】自然界中一种化物某一基因及其二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梢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基因的增添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考查基因突变后,密码子改变丁,所合成的蛋白质是否一定会改变。在本题中要知道,合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但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对某种氨基酸来讲,有可能有几种密码子决定。 【解析】基因在指挥蛋白质合成时,有严格的碱基密码,一个碱基的改变就全造成密码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发生错误,从题目所示的情境可以看出,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是一个碱基的增添,从而导致DNA分子的改变。 【答案】 A 1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镰刀型贫血症,这种改变属于 A.3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D.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A 指导: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2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有所增加,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A.基因突变 B.营养素供给充分 C.食人生长激素(蛋白质化合物)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B 指导:考查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这些突变能够对种群进化产生普遍影响,但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因此青少年在近几年身高的增加,不可能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尽管青少年身高的增加与生长激素有关,但由于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在人体食人后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作用,所以食人生长激素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素的供给量明显增多,是青少年身高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属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 3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答案: D 指导:A、B、C选项都是人工利用激素的作用来改变生物的性状,由于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节内容通过对协同进化的学习,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并对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进行了说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相对更加感兴趣,学习有热情,知识相对简单,可以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生命观念:说出协同进化的概念 科学思维:理解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共同进化的关系 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说明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说明协同进化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由一种特殊兰花与对应为其传粉的兰花蛾导入 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自然界很多植物都与为其传粉的生物有适应性。 生物在捕食与逃避捕食的过程中,2个物种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就是协同进化。“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从最早的生物出现,到进化到现在的状态,生物的形态,种类不断改变,这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直到寒武纪有性生殖出现,生物开始出现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的进化,造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进化过程中,很多物种也因为不能适应环境改变而灭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总体来说生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总结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由原始异养厌氧到自养厌氧到自养需氧。 现阶段生物进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性学说与间断平衡学说也被提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生命史的解释: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中性突变理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随堂检测: 1.如果有两个小种群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 A.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 B.它们的基因一定要相同 C.它们的毛色一定要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2.外表相近但种类不同的鱼在生殖期间将卵和精子释放在同一水域中,但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这种现象属于:( ) A.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 C.形态各异 D.不在同一水层

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自有生物以来,生物就不断地变化着;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它们都是不断改变着。然而,物种具体是如何进化的呢?最有影响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主要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为它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控制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因子有着五大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定性、直接和间接作用性。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耐受范围,生物只有在耐受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旦超过生物在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同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生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它的发育情况、基因的表达情况等都不同,从而使生物对外面环境的需求、耐受能力发生变化。对于同一种环境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其耐受范围也是不同的,其原因是每一种生物都有不同与其他生物的结构、生物特点。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地耐范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可能。长期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受到这个地区生态因子的影响,并产生很好的适应性。但当环境条件改变,或迁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就会受到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果能忍受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就会产生定向的诱导变异,由不习惯到习惯,并逐渐在新环境里顺利生存下来;如果不能,就会从时间长河中被淘汰掉。 在植物的进化中,由于地壳的运动,一些海洋地区变成了沼泽、陆地,生存于这些地区的水生植物会在陆生环境的诱导下自组织产生适应于陆地环境的性状特征,并不断发展进化,形成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向陆生植物的进化,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脱离水环境的,而是生活在半水生半陆地的沼泽中,逐渐脱离水环境甚至适应干旱环境。 同时许多旱生植物的叶子很小甚至缩小成针刺状,而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子在干旱的沙漠中渐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蒸发,保存水分,同时依靠肉质茎进行光合作用。生活在沙漠中的豆科植物骆驼刺,地上部分只有几厘米,而地下部分可以深达十几米,根系覆盖的面积达六七百平方米,发达的根系是旱生植物增加水分吸收的重要途径。 会飞的昆虫由于某种原因定居到海岛上之后,新的环境会改变它们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独特的物种。大风、恶劣的气候、潮湿的环境、新的食物、光照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昆虫翅膀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形成残翅或无翅的昆虫,这种影响持续存在最终使昆虫的翅膀趋于退化消失。非洲马德拉岛上的甲虫翅膀发育不全或退化消失,应该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人类穿上衣服、使用火之后,人类抵御寒冷的能力就在一代一代的退化,抗寒性逐渐降低,表现为与此功能相关的一些性状特征发生变异,如体毛、皮肤腠理、皮肤脂肪厚度、皮肤毛孔等。而且,这些组织器官的变化还会进一步诱导其它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变化,如肺脏、血管、体液调节系统、神经调节系统等。在人类的进化中,一系列的进化特征很明显都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人的大脑、寿命、身高、牙齿和体毛等,这些特征的进化是在自然环境的诱导刺激下再经过人类自身生长发育的重新调整而完成的。这些都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又与物种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不断地变化着,它的遗传结构和特性也不断地变化着,当生物遗传结构和特性与其他生物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时,新的物种就会出现。生物进化是通过繁殖而体现的。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互配生育,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物种是进化单位。任何一个物种在作为祖种进行系统发展中总是沿着纵横两条道路而展开的。开始是从少变多的渐变,当渐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变,最终造成物种的形成。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案(含答案)

7.1 生物进化的证据学案(含答案) 第第25课时课时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目标导读 1.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理解生物进化的免疫学证据。 2.分析DNA和蛋白质的分子性质,理解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重难点击 1.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2.DNADNA杂交技术。 一免疫学证据阅读教材P104内容,完善家兔抗血清实验,完成下面的思考。 1实验目的通过血清蛋白的免疫反应了解某种生物与其他几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 2实验原理1每种动物的血清中都含有一系列独特的蛋白质。如果把一种动物的血清抗原注射到另一种动物的体内,这种动物的免疫系统将产生特定的抗体攻击这些抗原,所以血清中存在着大量的抗体。 2当家兔抗血清含有抗人血清蛋白的抗体与某种动物的血清混合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形成沉淀,不同种动物的血清产生的沉淀数量不同。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可知这些动物血清中一定含有和人相似的血清蛋白。反应越强烈,沉淀形成就越多,

说明该动物的血清蛋白与人类的越相似,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3实验过程如图4实验结果动物种类反应强度人100黑猩猩97大猩猩92长臂猿79狒狒75蜘蛛猴58狐猴37食蚁兽17猪8 5.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些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远近。数据表明,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归纳提炼如果想通过血清蛋白的免疫反应了解某种动物与其他几种动物的亲缘关系远近,可以将这种动物的血清注射到另外一种动物体内,这种注射了血清的动物就会产生抗血清,然后用这种抗血清分别与其他几种动物的血清混合,根据免疫反应的强烈程度即可了解该种动物与其他几种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家兔抗血清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将人的血清蛋白注入家兔体内以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人的血清蛋白相当于抗原B根据其他动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可以判断它们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C家兔抗血清与血清蛋白会发生特异性结合D因为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人的完全一样,所以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最高答案D解析人的血清蛋白相当于抗原,注射到家兔体内以后会发生免疫反应,在家兔的血清中会产生与血清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因为其他动物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它们的血清蛋白

上海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三册 第九章生物进化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目标: 1、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2、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3、能说出动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4、能根据地层中化石分布特点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物进化的四方面证据。 马的进化历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难点: 胚胎学证据、同源器官、适应辐射。 三、预习与笔记 1、你认为地球上现存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吗?有证据证明你的结论吗? 。 2、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的学科是、、 和。 3、研究各类动物的胚胎发育可以发现陆生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腮裂,说明 ;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说明。 4、龟、马、鸟、蝙蝠和海豹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等器官在胚胎发生上,都是由胚胎时期发展而成,这些器官内部结构,形态和功能上,称为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 5、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有和。 6、生物化学的证据是比较各种真核生物中都存在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根据教材第三册P43表

9-1可以得出结论:这8种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原因是。 7、生物化石是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与中的古生物、和它们的。 8、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证明了,还揭示出生物、 、的进化顺序。 9、马的化石说明了马的进化 、生物进化历程 10 陆生动物进化历程:。 11、生物进化规律:细胞数量上,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生活环境,生物界向着和方向发展。 12、来自共同祖先的,因适应的生活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称为。这种现象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

高中生物练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2.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野兔的快速奔跑和狼的快速追赶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能力提升 3.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4.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的频率)( ) A B C D 图K25-1 5.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6.2011·南京调研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K25-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K25-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 摘要: 本文解释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物进化学说,并进一步揭示了二者的联系,进而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这一结论。 关键词: 生物、环境、适应、进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 课后老师布置了作业,题目为“为什么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先明白什么是生物进化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理解者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回答出这个问题。 那什么是生物进化呢?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古代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关于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知识,注意到生物机体的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形成了最早的生物进化思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生物等级即生物阶梯的观念,认为自然界所有生物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即从植物一直到人逐渐变得完善起来的直线系列。中国战国时期汇集的《尔雅》一书记载了生物类型的变化;汉初的《子》一书,不仅对动植物作了初步分类,而且提出各类生物是由其原始类型发展而来的。 近代科学诞生以前,进化思想发展缓慢,当时广为流行的是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直到 1859年C.R.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该书论证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由共同祖先发展而来,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并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以说明进化的原因,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发展的历史规律,而其中渐进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最基本概念。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由适应的变异逐渐积累就会发展为显著的变异而导致新种的形成。因为“自然选择只能通过累积轻微的、连续的、有益的变异而发生作用,所以不能产生巨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它只能通过短且慢的步骤发生作用”。但对于这一学说,至今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物种起源》之后,生物进化领域有了飞速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以A.斯曼为代表的新达尔文主义,把种质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相结合,丰富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20世纪30年代,综合进化论综合了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以及古生物学等学科的成就,进一步发展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60年代末,日本学者木村资生等人提出中性学说,又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进化的某些特征,补充、丰富了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坚持达尔文的渐变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强调进化是群体在长时期的遗传上的变化,认为通过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或遗传重组、选择、漂变、迁移和隔离等因素的作用,整个群体的基因组成就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殖隔离,演变为不同物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记录中显示出的进化间隙,提出间断平衡学说,代替传统的渐进观点。他们认为物种长期处于变化很小的静态平衡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平衡会突然被打断,在较短时间迅速成为新种。 这就是进化学说的发展过程。 进化论指出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又进化成人类。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多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株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环境条件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出现了新的性状。 答案:A 来自 2.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该变异一般不可能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影响 解析:三倍体香蕉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A 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 .. 解析:基因重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由组合重组、交叉互换重组、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人工重组。A 选项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 答案:A 的是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经过地理隔离 C.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常见形式,某些四倍体植物的出现不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B 5.某研究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解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系谱图进行判断。 答案:B 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6.下列情况中,没有 .. 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 一、本章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理论是指导人们辩证认识生命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学习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章分三节。在第1节《生物的进化》中,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证明“生物进化”这一事实,并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界的发展方向,为进化理论的阐述奠定基础。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从介绍达尔文开始,以自然选择为主线,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现代进化理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外因和基本形式,回答了生物是怎么进化的问题。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选学)》,简要说明了人类进化历程,指出人类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性,其进化历程与人类文明相伴随。 二、课题:第九章生物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 三、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说生物是进化的?引导学生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化学是研究现代生物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现代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有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史的直接手段,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存在有当时生活的生物种类化石,若将不同地质年代的马的化石连接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进化历程。由此,用事实来回答生物是进化的这个问题。第二部分简要展示38亿年来,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并将生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显示了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进化的规律,通过以实例对进化规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能说出动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能根据地层中化石分布特点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关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进化的事实,了解生物进化与地球演变的相互关系,初步感悟生命的价值。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物进化的四方面证据。 马的进化历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06-突变与生物进化(知识梳理)

一模冲刺专题:突变与生物进化【考情解读】 【知识梳理】 一、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 2.基因突变要点归纳: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二、基因重组 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的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 互换3人工重组型: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 4.意义: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1)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①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③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四倍体――→a 二倍体――→b 单倍体 ――→ c 纯合二倍体

①图中a和c操作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②图中b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 ③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四、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2.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3.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 (1)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共有几条,则该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甲中与1号(或2号)相同的染色体共有4条,此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读音相同的大、小写字母)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乙中基因型为AaaaBbbb,任一种基因有4个,则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精品教案】《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卢成树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试标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总分结构进行阐述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清晰,脉络一致生物进化、灭绝和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两个小标题是并列关系。结合考试标准,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在生物进化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环境反而来对生物也有影响,最后是人类活动这个特殊的自然地理要素(书本用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的编写是以生物要素为例来对应课标,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整体性,需要再设计,笔者把课标的“某自然地理要素”限定为以蕨类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要素,从教材出发,又落在教材上。以“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展开设计,将主要内容融合在五个问题中。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并概括蕨类植物生长环境,说出蕨类植物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②结合已学,通过获取表格信息,正确填写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进化序列,识记相应地质年代。 ③通过解读图形信息,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得到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原因,识记两个生物灭绝的时期,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计算家庭碳足迹,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提高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科普,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技能,比如读图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喜欢没有听过的知识。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对较多信息难以整理成较完整的体系,渴望增强读图和推理能力。教材中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没有详细介绍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需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学重点】:根据省考试标准,确定生物进化的序列,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为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教材文字和学生能力,确定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灭绝的影响为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到微课、希沃授课助手、mindmanager思维导图,碳足迹计算器APP等,直观性强,增强知识的动态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蕨类植物,说明桫椤这种蕨类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意图:以仿真蕨类植物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已知,为后续做良好开端。 过渡:为什么同时代的其他蕨类植物灭绝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已蕨类植物为例,通过“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学习本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节一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前半段,回答:“一问以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生长在何处”。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后半段,结合课本P66-P67阅读部分,回答:“二问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如何影响生物进化?” 意图:学生能够将视频有用的文字、图片信息和已学知识,将蕨类的生长环境通

2020年高考生物重难点专练二 变异与进化(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重难点专练二变异与进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本专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变异育种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常在高考非选题中作为“压轴”难题,试题设计重点体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而进化部分的基因频率的计算是难点之一,但较少以独立的非选题出现,而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分析。 【满分技巧】 1.在选择题中,巧妙使用排除法去除不正确的选项,找出正选项,往往更节省时间,在题目涉及复杂计算的选项时,可以先分析概念性的选项是否正确, 2.在非选题中,先通读全题,注意先易后难进行解题,当后续问题涉及前面小题的结论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前面小题的答案是否有充分的把握,避免“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3.注意时间分配,把时间投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试题上,避免在一两个小题中纠结,浪费过多时间。 【必备知识】 1.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特点、在进化上的意义、育种应用,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单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具体操作步骤,符合要求的育种后代筛选方法。 3.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区别,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限时检测】 1.(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质检·16).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图甲中A/a基因可能突变成D/d或E/e基因 B. 图乙染色体上的d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C. 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不能发生自由组合 D. 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