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李白一生的感想

关于李白一生的感想

关于李白一生的感想
关于李白一生的感想

谈对李白一生的感想

一个失意潦倒的政客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古时的儒家经典《大学》,李白自然读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句话他也一定记过。也许他还被从小灌输了“男儿当自强”“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观念。二十五岁时,他离开了家,千里迢迢地去了万里之遥的长安城,找寻他的政治理想。

李白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的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所以李白虽然曾在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后来还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险些丧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悲愁失意之情可见一斑。在其他诗句中李白也时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愁绪,却也始终能坚信有“直持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而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他也实在是个可怜的政客。

李白向往的政治生活一直起起伏伏,坎坎坷坷,一腔热情无处抒发。开阔的大海,巍峨的大山才能让他找到归宿和精神的寄托。于是,他成了一个失意潦倒的政客

一个躲避现实的流浪者

李白离开长安,浪迹于山野之间,生若浮萍,居无定所。他倒是欣赏刘伶的人生观,希望生活中有丰盛的美酒,有成群的奴仆,甚至希望有人拿着铲子守在旁边,等他倒下就将他埋葬。

他带着理想上路,“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自心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的游诗将他如梦如幻,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诗风表现的淋漓尽致。一首《庐山谣》可见其功力。李白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庐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引人入胜。他又登

高远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

李白试图去做一个乐山乐水之人,大彻大悟,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可是他始无法超脱,无法放弃对功名的追求,对报国的希望。所以我相信李白的旅行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朝阳暮霭,他一定带着深深的愁绪,漫无目的,否则他又怎么会嗜酒贪欢,对月当歌?

李白、阮籍和陶渊明三者诗酒之趣异同

论阮籍、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之趣异同 11级中本1班2011011114 陈靖文 一、嗜酒与作诗的内在联系 (一)阮籍——诗中无酒,诗酒分家。 阮籍爱喝酒,他“嗜酒”“酣饮为常”。但他不似陶渊明给自己的内心找皈依,在田园生活的饮酒生活中回归自我,他一直悬着这颗心,他这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避祸”的神经,在酒里逃难一般,始终没有找到内心的栖止之所。他不评论人物,也不问世事,何以消极至此? 1.饮酒原因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他的饮酒……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己想篡位,而阮籍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 他以酒自醉,是一种避祸的方法,酒于他是防御的武器,是软铠甲。例如:司马昭想和阮籍结为亲家,他不敢得罪文帝,大醉六十天使对方没有开口求婚的机会;司马昭宠臣钟会多次探询诗人对时政的意见,“欲因可否而致之罪”,他也以大醉得免;司马昭假意让九扬,人们劝他写劝进书,临到人们来取,他还在“据案醉眠”,躲过了一次违心表态。(《晋书·阮籍传》) 阮籍饮酒,是无可奈何和对黑暗社会的无声抗议。他在这一点上就易于陶渊明和李白。 2.诗酒分家 他这么爱喝酒,但是《咏怀》八十二首中竟无一片咏酒诗,发出的是“对酒不能言”的感叹。他的咏怀诗中提到酒的只有“临觞拊膺”(《咏怀诗》其三)、“林觞多哀楚”(《咏怀诗》三十四)、“对酒不能言”(《咏怀诗》六十四)、“堂上置玄酒”(《咏怀诗》六十七)四处。其余诗作中写到酒的也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系列诗作,多感慨,苦闷中有旷达,如体现游仙和隐居的诗歌《咏怀》其十: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二)陶渊明——诗中有酒,在诗酒中书写情致。 陶渊明爱喝酒,众所周知。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陶渊明诗,篇篇有酒。”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也说:“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25岁之前。 五岁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 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 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到二十岁,苏颋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肩。”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骨”。 2、壮游与求仕期。41岁之前。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YU)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4、再次游历期。45——55岁。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 5、安史之乱期。56——62岁。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入幕,作《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崩奔似永嘉;但永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西)。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极高兴。他丛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李白简介

李白简介 【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

贺之章简介 贺之章: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唐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他曾撰写《龙瑞宫记》、《会稽洞记》,还被推荐入丽正殿书院编撰《六典》。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灸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中国诗词大会- 57首诗词整理

《明日歌》 明·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墨梅》 明·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声律启蒙》(节选) 清·车万育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字经》(节选)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马成龙 B12020113 电子科学与技术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摘要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关键字杜甫李白杜牧团聚饯行犒飨独饮 引言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正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 提到杜甫,不能不提的一个词语就是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一个理应忧思满腹的诗人,却也“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半生穷愁潦倒,历尽坎坷,看尽世道,诗中惊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到后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这点浊酒也喝不上,茅屋还被秋风所破,可他仍在那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旅途中闻听到官军收蓟北时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高兴得要发狂,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多么形象。“纵酒”中的“纵”字特别传神、贴切,符合此时的狂态。 杜甫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诗仙酒仙

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

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25岁之前。 五岁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 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到二十岁,苏颋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肩。”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骨”。 2、壮游与求仕期。41岁之前。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YU)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4、再次游历期。45——55岁。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 5、安史之乱期。56——62岁。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入幕,作《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崩奔似永嘉;但永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西)。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极高兴。他丛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李白生平资料简介

诗人李白生平资料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李白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唐诗的巅峰存在。李白的为人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尤其是喝完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豪情诉诸笔下。 李白出生于701年,具体出生地点已经很难考证了,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在争李白故乡这个名头,而且他的出身也相当离奇,家世、祖上都没有什么记载,有的说他的祖上是李建成或是李元吉。李白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在15岁的时候就能做诗赋,而且他非常喜欢剑术,剑术独成一家。 在24岁的时候李白离开了故乡来到了蜀地,在蜀地游览了一番之后出蜀,在27岁的时候经过好友孟浩然的介绍成为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的丈夫,从此在安陆定居。李白一直想要进入官场,曾多次上书想要求见当地的长史但是因为遭到别人的诽谤都没有成功,后来30岁的时候游于长安,辗转于王公贵族之间都没有收获,失意潦倒的李白最后选择了回到安陆家中,隐居生活。 恰好之后唐玄宗崇尚道教,而李白自己也深受道教影响,在一次玄宗狩猎的时候,献上了《大猎赋》正好契合当时玄宗的心情,之后得以进入长安,受到了贺知章等人的称赞,但是依旧没有得到重用,

因此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离开了长安,前往山东一带。后来因为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李白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但是唐玄宗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宫廷的文人,根本不参与什么朝政。之后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后参与到诸王叛乱,虽然被免于一死,但是还是被发配到了夜郎,之后在762年的时候病逝于床榻之上。 李白的家世李白于701年出生在绵州昌隆县,而李白的家人、家世方面的资料都不详。但是在一些史料中稍微有提及一些李白的资料。在《新唐书》中说李白的先祖是兴圣皇帝,兴圣皇帝的九世孙便是李白。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的话,推算下来李白就与李唐诸王是同宗的,李世民就是李白的同辈族兄。而在其他的史料中,也有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说成是李白的先祖的。 虽然上述史料有李白家世的相关资料,但是谁也不能拍拍胸脯就说李白的先祖就是哪一个,毕竟年代久远,加上并没有关于李白家世的确切的记载,以上的史料也只能借鉴。 李白作为唐朝著名的诗人,在五岁的时候开始读书,在十五岁的时候便已经作了多首诗作,也开始逐渐地接触道家思想。在李白44岁的时候,结识了当时困守洛城的杜甫。结识杜甫的时候,李白已经名扬全国,但是李白并没有因此而感觉高人一等,两个人在洛阳城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同饮酒作诗,共同切磋。 李白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五十七岁的时候还经历了狱中生活,虽然被宋若思等人营救出来,但是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处在颠肺流离之中。762年,李白在金陵因病逝世。

《三五七言 秋风词》李白.拼音版

三s ān 五w ǔ七q ī言y án / 秋qi ū风f ēn ɡ词c í 【唐t án ɡ】李l ǐ白b ái 秋qi ū风f ēn ɡ清q īn ɡ,秋qi ū月yu è明m ín ɡ , 落lu ò叶y è聚j ù还h ái 散s àn ,寒h án 鸦y ā栖q ī复f ù惊j īn ɡ 。 相xi ān ɡ思s ī相xi ān ɡ见ji àn 知zh ī何h é日r ì?此c ǐ时sh í此c ǐ夜y è难n án 为w éi 情q ín ɡ!入r ù我 w ǒ相xi ān ɡ思s ī门m én ,知zh ī我w ǒ相xi ān ɡ思s ī苦k ǔ , 长zh ǎn ɡ相xi ān ɡ思s ī兮x ī长zh ǎn ɡ相xi àn ɡ忆y ì,短du ǎn 相xi ān ɡ思s ī兮x ī无w ú穷qi ón ɡ极j í,早z ǎo 知 zh ī如r ú此c ǐ绊b àn 人r én 心x īn ,何h é如r ú当d ān ɡ初ch ū莫m ò相xi ān ɡ识sh í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注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白话译文】 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再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这么思念过一个人,就知道这种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诗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摘要:李白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被人们称为“诗仙”、“酒仙”,他的诗中有酒,因酒成诗,诗与酒成为李白一生的精彩写照。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确遭奸人阻挠,他生性浪漫却率被现实打击,这些都让他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文化;酒;诗;李白;政治;性格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悠久,对这一习俗的记载,先秦以来已屡见不鲜,商人的嗜酒已成为共识。而饮酒之风真正的在中国盛行起来当属魏晋时期。这一方面是因为魏晋时期中国的酿酒工艺有了巨大的发展,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魏晋时期所涌现出的一批饮酒为乐的名士。名士当中最著名的当属竹林七贤,阮咸,阮籍,嵇康,山涛在当时都以饮酒著名,当然还有被后人称为酒神的刘伶。魏晋名士的饮酒多半是由于政治原因所致,他们不愿与权贵妥协才出此下策,同时酒和药又是他们达到“自然”的媒介。魏晋名士通过饮酒当进入“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是神是仙,是与常人不同的智者,在这个世界中他们的身心和思想得到解放,刘伶就曾写出过《酒神颂》这样的经典之作。七贤之后的名士们虽然也是饮酒放浪,但是他们已经不能与七贤相提

并论,他们没有七贤的风度与文才更没有潇洒放纵的心境,只能说他们是效仿而已。魏晋之后经过南北朝的祸乱,中国终于得以统一于隋唐,恰恰就是在盛唐时期一位酒中仙人跃然而出,他就是李白。李白的文才,酒量,心境与七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在理想追求和政治抱负上,李白与竹林七贤相比要更加的积极,尽管他们的结局和境遇那么相似。作为一位诗人,李白与酒同生共死,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诗,而没有了李白的诗,酒又显得那么淡薄无味,以致于后人同时把李白称为“诗仙”和“酒仙”。 李白二十五、六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曾漫游各地。天宝初年,贺知章敬仰其文才,推荐给唐玄宗,后司职翰林,作为侍从草拟公文。不足两年,因怃杨贵妃被谗言而辞官离京。途中李白彷徨苦闷,乘着酒意,一篇传诵甚广的力作《月下独酌》便应运而生。诗人独自在外,于月色满地的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邀月对影,结伴成三人,时而同饮,时而欢歌,载歌载舞,宛如友人聚会放歌畅饮,不亦乐乎。与月光、影子成群同饮共舞,这,当然是诗人的一种幻觉而已,或许李白喝了不少酒而酩酊大醉,开始梦游了吧。然而,李白当时毕竟是“暂伴月将影”,而非“行乐及春”、“永结无情”,因此,诗中字里行间显露其“借酒浇愁”、“抽刀断水”的伤感之情。 当李白遭受了一连串挫折之后,回望曾经所走过之路,个人抱负仍无着落,才华不得舒展,因而“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了远大的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word版】.doc

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李白与月亮的浪漫情怀

月亮的浪漫情怀 内容提要:李白对月亮非常的喜爱,他在诗集中提到月亮的诗句不下三百处。他钟情于飘渺的“空中之月”是与当时的民间传统有关。中华民族习用 阴历,人民的许多苦乐都是在月亮的照耀之下形成的,月亮是一切美 的想象的总汇。正由于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多端,给予李白以无限 遐想的空间,使之与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与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相吻 合,因此,李白与月亮一拍即合,共同开创浪漫主义月亮诗的新纪元。 关键词:浪漫情结纯洁之情思念之情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着神奇色彩。 闻一多先生曾经根据“李白捉月骑鲸而终”的民间传说,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而又哀怨动人的诗歌——《李白之死》。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以李白的浪漫狂放性格,这样的辞世似乎更合乎人们的口味。他的出生,就已被神话为星精下凡,他的逝世,被说成是“江中捉月,骑鲸上天”就不足为怪了。就连他的妹妹都有一个“月圆之墓”的古迹,可见,李白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神奇的化身。他的人生,他的作品,也就与充满浪漫色彩的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一,李白的恋月情结与当时的民间传统有关。 在林庚的《唐诗综论》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原来中国民族由于习用阴历,对于“月”是具有特别深厚的友情的,农民的生产劳动要看着它,离乡背井的人们要看着它,元宵节时要看着它,中秋节时要看着它;吴刚伐桂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玉兔捣药的故事,它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吴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人民是多么熟悉于这个月,人民的苦乐都在她的照耀之下,它成为古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日历,一个活的月份牌,所谓“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一个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结合着中国人民感情的月,是被中国民族传统所丰富的月,一般说来,比西洋中的“月”的接触面要显得宽阔得多,这就是广泛意义的民族形式。① 由于月亮亘古永存,普照四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国文人对于月亮有着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月亮每每成了他们吟咏的对象。翻开诗卷,写月的诗句浩如烟海,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空明清幽的画面尽收眼底;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赋予明月以超越时空的灵性。 一、表现纯洁的童心。 李白对于月亮的感情并非一朝一夕的,当他还是懵懂孩子的时候就已对月

《秋风词》古琴题解

《秋风词》题解 《秋风词》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谱本出自民国初年《梅庵琴谱》,山东诸城派王鲁宾传谱, 王鲁宾:(公元1866~1921年)字燕卿,受学于王雩门,经康有为介绍,到南京高等师范教琴。他善于吸收时曲编之入琴,所传十四曲经弟子徐卓、邵森编印为《梅庵琴谱》。 《秋风词》是一首感情质朴、以闺怨为内容的琴曲,具有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小型琴歌。原谱旁注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 乐曲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到月光皎洁、秋风萧瑟的夜晚。随着落叶的飘散、寒鸦的鸣叫,使人感到一派寥落的秋意,到“相思相见知何日”一句时,低沉的音调唱出了怀念亲人的缕缕情思,最后以柔情委婉的旋律刻画了主人公对亲人真挚的爱恋。 明嘉靖间黄献的《梧冈琴谱》的《秋风曲》是以六朝张翰思鲈的故事为曲的意境的一个无词琴曲。与黄献同时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谱》的《秋风》却是另一有词的琴曲,原词是"秋风秋风秋风生,鸿雁来也,金井梧桐飘一叶,叹人生能有几许光阴!?……想人生能几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风章》却又是指的汉武帝的《秋风辞》,因而此曲又名《秋风辞》。至于现时国内琴人所弹的全部是《梅庵琴谱》的《秋风词》,和以上三古谱均无关系。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李白的诗酒情结

李白的诗酒情结 仲伟玉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一生中与“酒”相伴,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歌,他的诗与酒往往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的诗歌始终洋溢着一种浓郁的酒香。 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痴迷了几代豪杰,“举杯邀明月”的意境,醉了整个世界。李白一生爱酒,就如热爱诗歌一样。他的诗词沁满酒的浓香,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又如《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在以上李白的诗歌中,都溢满、荡漾着酒的醇香。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李白被后世尊为诗仙,而此《将进酒》一诗,则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

李白个人生平简介

李白个人生平简介 导语:李白作为“诗仙”被众人熟知,大家都读过很多李白的诗,但是可能大家对李白这个人不太了解。下面橙子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李白的资料,大家快来看看吧!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李白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2]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年论文 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 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 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 2012年12月22日

摘要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

目录 一、引言 (1) 二、正文........................................... (2) (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 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 (1)内视性 (2) (2)象征性 (2) (3)多义性 (2) (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 三、结语 (6) 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 1、浓郁的诗酒情结 (5) 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下面是为你搜集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

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的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

(完整版)150个诗词金句,句句都需背下来

150个诗词金句,句句都需背下来 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7.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8.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9.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0.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11.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1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13.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 16.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8.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 19.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歌》 20.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1.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秋风词》诗词鉴赏

相思——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诗词 鉴赏 导读:本文相思——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五七言/秋风词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译文二 一个人在孤苦的异地,寒秋夜里,一阵清冷的秋风吹得我直打寒颤,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飘落的叶子在风中打了几转,最后随风飘散各处,他们也曾经在一棵树上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在微风中窃窃私语,而今却也免不了最终的分离,早已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被这阵挂的树枝作响落叶飘散的声音惊醒,难耐凋零凄凉之景,呱呱的加了几声,可是在这秋寒夜里,加重了我心头的悲凉思念之情。 想起曾经相遇相知的种种,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而此时此刻我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

李白的月亮情结,作文

李白的月亮情结,作文 李白的月亮情结 余养健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探月卫星嫦娥一号。11月20日,卫星上的D立体相机开机并开始了对月面的拍摄。从卫星传回的照片看,月亮本身并不很美,它的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撞击坑,有的地方凹下去,有的地方隆起,就像一个麻子的脸。 可是这个并不很美的月亮,在先秦时期却被人们视若神明。《国语•周语上》说:古者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旧注:明神,日月也)而敬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可见当时已有祭月之礼。 后人们发现这个宛若神明的月亮有点神秘,看上去隐隐约约的似乎有人在活动。于是就创造了吴刚、嫦娥和桂花树的神话。月亮开始渐渐地令人向往了。 再后人们发现月亮不但神秘,而且还非常美丽。它洁白温和,向人间遍洒清晖,于是便借月亮寄托闺愁宫怨和离情别意。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就有许多描绘明月的句子。明白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是以月寓闺愁。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遗我一书札。是以月寄相思。曹植的《七哀诗》有明月照高

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之句,把这种相思之情,更是推向悲切哀婉之极至。 但这一切都还不够。月亮,这个让世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月亮,她所蕴蓄的化内涵,她所充溢的情思意韵,还远未被世人所参透。 这时,李白诞生了。 李白诞生于农历正月十六,正是一月之中月亮最圆的时分。这个天才诗人,这个月亮诗人,他是披着满月的清晖到人世的,他也就注定要为月光歌咏一生,赞叹一生,最后再回到月光中去。 中国也许有许多人不知道尧舜是谁,秦始皇是谁,甚至唐太宗是谁,但很少有人会不知道李白是谁;中国人可以不会背《百家姓》,《千家诗》,甚至《三字经》,但很少有人不会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借月思乡的诗,几乎所有中国幼儿便能琅琅成诵。人们认识李白,也大体是从这首诗开始。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清幽而静谧的世界,是一个空灵而透明的世界,是一个远离尘喧而又充满情味的世界,是一个飘忽渺远而又伸手可捉的世界。走进李白的月光世界,我们会惊异地发现,明月能慰藉悲苦的心灵,会陪伴孤单的身影;明月能抚平怨妇心中的创伤,会擦去离人的眼角的泪水。她有着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她会让人暂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

(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