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 构建美丽新海岛

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 构建美丽新海岛

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 构建美丽新海岛
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 构建美丽新海岛

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美丽新海岛

摘要舟山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民俗文化浓厚,更具有优越的海岛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这些特征构成了作为舟山群岛海洋文化生态的关键内核。在打造海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具体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保护并利用好古民居、做好生产性方式保护及利用、合理开发相关旅游资源、重视和扶持非遗传承人、建立生态博物馆、全面发动人力保障。

关键词文化生态区舟山海洋文化海岛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生态区的概念来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Julian Steward)提出的”文化生态学”理念。它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整体性保护、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舟山海洋文化的丰富性和完整性,造就了舟山海洋文化在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纵观全市,海岛民间风俗大同小异,基本相通,均有一定的古民居遗存在区域内。

一、在打造海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具体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项原则

1、开放性原则。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广泛,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它的建设将为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最佳保障。

2、发展性原则。作为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是昨天的实录,是今天的现实,也是明天的预示。把它固化在昨天,或者锁定在今天,都是不恰当的,也是办不到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非物质文化。当然,如何把握其正确的、合乎民众意愿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发展方向,是一件并不容易看清和办到的事情。

3、主体性原则。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民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只有在民众的现实生活环境中,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是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广大民众,动力来自于民众,目的也是为了民众,只有一切从民众长远和根本的文化利益出发,文化生态保护的目的才能达到,文化生态的保护才能持久。

4、民主性原则。要特别尊重寓于非文化遗产中的广大民众的价值观,这是保护文化生态的核心要务,也是这项事业成功的关键,更是真正贯彻民众主体性原则的前提和基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讲话中指出,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者,是构建和调适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种关系的主体。因此,尊重民众对文化权益的诉求,是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的基础。

5、科学性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原生态、原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2018)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2018)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雒树刚 2018年12月10日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第二章申报与设立 第五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依托相关行政区域设立,区域范围为县、地市或若干县域。 第六条申报和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履行申报、审核、论证、批准等程序。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持良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认同感强;

【VIP专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 工作进展实地调查报告 为求比较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近况,特别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工作进展,我们于7月14——18日、8月12——15日,参加了省文史馆组织的 实地调查,分别对黄山市的黟歙二县、宣州市的绩溪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座谈会;江西省文史馆、上饶市政府和文化局派员参加了在婺源的调研和座谈。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是继闽南成 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1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分别给原徽州府所 属的黄山市及宣州市的绩溪县、江西省的婺源县颁发了实验区牌子,安徽省省长王三运、 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等参加了这一仪式。可以说,徽州文化生态 的全面保护已被提上了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月8日 根据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深感挂牌以后的8个多月来,以上三地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因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不相适应,两省三市缺乏统一领导与协调机构,加之缺乏专项经费与相关人才,又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各地大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示。 我们认为,为要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做好,上级部门似应创新思路,敢于 破题,迅速成立统一领导与协调的机构,做出统一规划并切实推进。 困难与问题 一、徽州老房子在急剧减少 徽州老房子在徽州文化生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为世 人所惊叹,而且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徽州文化“物遗”和“非物遗”的优秀结晶。然而它们却一直处于合法、非法和自然的三大破坏之中。 所谓合法破坏,即是具有不可抗拒性的属于政府行为的强力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以歙县政府名义将有着千百年历史、最具徽州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拆改成 了县政府;徽州区潜口的金紫祠更只是因为乡干部想用白果树板打家具,竟将这幢早在建 国后经刘敦桢考察并被写上《徽州明代建筑》、全是白果树用料的举国罕见的宏伟建筑拆毁,致使该村寓京学者汪世清先生闻之痛不欲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这些愚蠢的政 府行为发生在二十年前尚可原谅,那么发生于今春在黄山市政府的所在地强行推平屯溪柏 树老街和黎阳老街,拆毁了大量老房子,公然无视“文物保护法”和“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及专家学者的据理力争、群众的强烈反对,就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了。 所谓非法破坏,是指那些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违法行为。如原歙县建委主任、县政协 副主席、因贪污等罪正在服刑的徐普来所拆建之“徽商大宅院”,即是在歙县一带拆了十多幢老房子及牌坊、古桥胡乱“复原”的,从没有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再如上海郊区新建 的一座休闲公园,也从徽州拆走了几十幢老房子及牌楼等古建筑。据该老板说,象他这样 拆运徽州老房子的就有十多家,其中北京一家比他拆走更多。可以说,收购徽州老房子已 成了一些人新一轮的财富投资乃至洗钱方式,大肆收购徽派古民居已成当下风气。然而这 样的大肆拆迁搬运,政府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自然破坏,是指因为无人居住、无人管理、无钱修复等原因而致使一些老房子逐渐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解读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解读 一、背景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已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省级及以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规范,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有关单位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2006年,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之一的构想,即建立“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创新性实践,使非遗保护工作从静态和单体的保护上升到动态和整体性的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在非遗得以孕育传承的生态,表现在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吸引力在环境氛围,是遗产与载体、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助于对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内涵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维护区域内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提高区域内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我省境内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岭南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既是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补充,也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探索和实践。目前,我省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涉及9个地级以上市,初步涵盖了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瑶族文化、侨乡文化、粤剧粤曲文化等岭南代表性文化形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解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解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中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实践已经走过10余个年头,从2007年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中国独创、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开启了新的篇章。10余年来,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实践成绩显著,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在中国的许多区域得到迅速的推广和运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及特殊的文化空间、场所、生活空间等多种自然和文化形态得到协同保护。 为了推进文化生态区保护,原文化部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出台了《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目的是规范工作并在规划编制方面做到相对统一。今天,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向着深入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建设与实践基础上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依法行政、依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和第二十六条“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之精神而制定的,包括总则、申报与设立、建设与管理、附则4章共38条。 《办法》目标明确、理念清楚,融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突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是整体性保护,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培育文化

生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它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办法》强调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目标是“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所谓“遗产丰富”是指本区域内的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丰富多样、资源蕴藏丰富多样;而“氛围浓厚”则是指通过建设,使更多人认知、认同非遗,并且自觉主动地参与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特色鲜明”是指区域内项目和蕴藏的非遗资源应包括多种文化形态,与其他区域差异明显,具有鲜明的地方或民族特色;“民众受益”更是从发展是为了人民出发,让非遗保护与脱贫致富、提高民众收益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 《办法》不仅目标明确,而且融入了近些年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那就是“见人见物见生活”,即保护人——保护传承人和非遗受众;保护物——保护自然物、文化物、时间空间物;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存续、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让民众受益。 《办法》明确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少而精”原则,履行申报、审核、论证、批准等程序,过程简单明了,公开透明。 具体来说,首先,《办法》中关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条件明确。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区域需要符合文化有传统、非遗有

“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宣传片脚本

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规划汇报片 文字脚本 汇聚天下,梦幻徽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新路径,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充分学习借鉴西安曲江新区、杭州西溪湿地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黄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出资近3亿元,专门组建市政府直属国有公司——黄山市徽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并由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负责主导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项目的开发建设。 规划地块位于黄山市城区西北部,分别距市区和机场5分钟车程,占地约3000亩,现状以起伏林地为主,符合“诗画徽州、梦幻黄山”的总体意境。通过国际招标及规划设计,项目规划定位为“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计划总投资80亿元以上,总体布局三大区块,六大组团,总体目标为打造成为徽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基地,成为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可观赏、可感受、可学习、可消费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黄山旅游升级换代的示范性项目,与此同时由于项目地处黄山机场附近,应打造成为黄山市的迎客厅和送客厅。 规划组选定的项目建设优先区沿迎宾大道一侧,占地约

300余亩,容易形成标志性功能组团,实施后能快速、独立投入运营,以提升园区形象,兼顾经济效益,共由七大项目组成,分别为徽菜博物馆及大型餐饮项目、入口区景观广场项目、城市展示馆项目、百师宫项目、图书馆项目、食品博物馆项目和“智慧黄山”旅游指挥调度中心项目,总体布局婉如一条腾飞的巨龙。 其中“龙头”是城市展示馆项目,[字幕体现:项目规划占地24.5亩,总建筑面积1696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269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亿元(不含展陈与内部装修)],由世界著名设计师姚仁喜先生担纲设计(插照片、简介及代表性作品)。该项目的创意源自于李白《送温处士归白鹅岭旧居》的诗句,用形神兼备的建筑语言表达出了诗句中“黄山四千仞、丹崔夹石柱、攀岩历万重、碧嶂尽晴空”的壮美、秀丽、险峻、奇幻的黄山意境,无论是设计的立意理念,还是建筑表达出来的效果,均有机融合了黄山人文和自然风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项目主要由城市展示厅和城市会客厅两大功能组成,具有形象展示、功能坐标的特殊意义,不仅是广大市民了解城市发展、参与城市规划、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还是对外交流、接待来访的一个重要场所。 “龙身”是百师宫非遗街项目,(字幕体现:项目占地约126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左右,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建筑风格和业态规划与屯溪老街有鲜明的差异性,设计整体风貌以新徽派为主,并坚持新旧融合的方向,穿插部分移

2019年城建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汇报材料

2019年城建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汇报材 料 区城建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开展以来,全区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具体人员,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百日攻坚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工作,我区城建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总体情况 围绕全力配合一批、建成竣工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和谋划准备一批五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了5大类101个项目建设。 (一)市重点项目平稳推进。庐陵美食城项目新增签订协议46户,面积18070平方米,拆除公房1户,面积11560平方米;后河金腰带二期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土地征收,完成公房拆迁4户,面积约4191平方米,新签订农房征收协议5户227平方米;赣江西堤路堤结合及周边地块棚户区改造开发项目新增农房测绘评估16户,签订协议15户,新增城房评估152户;螺湖湾湿地公园项目收回国有土地88亩,9户国有土地上房屋已评估3户。 (二)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完成一批。江子头城

中村改造一期建设全部完工;城北汽车市场综合办公楼、名车汇和二车手市场已交付使用;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现已封顶,正进行外墙粉刷;曲濑镇、樟山镇便民服务中心、长塘镇干部周转房、长塘农民公寓楼A、B栋居住小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长塘农贸市场二期已全面完工;兴桥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完工。二是开工一批。老年公寓工程基础设施动建;砖瓦厂保障房建设明年1月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四层以上;味精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正进行基坑支护;原电机厂地块地面建设开工;城北派出所办公房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封顶;下湾桥、振兴道桥和田心桥三座危桥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基础建设;长塘中学学生公寓楼开始地面工程建设。三是推进一批。朱北线二改一工程已完成土方工程,房屋拆迁完成1/2,将在明年1月完成主体工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全面完成土地征收;小商品批发市场全面完成土地征收,完成50户农房征地协议签订,并审定43户,面积1万平方米;无物业管理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本月将全面竣工;中心城区新明山公益性生态墓园完成征地285亩;区公共租赁住房完成主体工程30%,年底前完成60%;庐陵文化生态园拆迁安置房工程1至5号楼封顶,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6、7号楼完

绩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工作汇报-绩溪文化馆

保护徽州文化,促进非遗传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绩溪县文化馆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县徽州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深入有关乡镇、村走访调研,问情况,找问题,求对策,旨在为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提供决策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一是建立名录保护非遗。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名录(含扩展名录)17项,市级名录43项,县级名录108项。内容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舞蹈、民俗、游艺与传统体育竞技以及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方面,项目总数、级别均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市首位。二是创新机制夯实非遗。扎实开展田野调查,共征集非遗线索上千条,登记273项,并率先汇编成册,普查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启动实施传承人工程,有1位徽墨技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位民间艺人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居全省前列,另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县级61人。切实加强传习所和民间保护组织建设。先后建立徽墨、徽戏、民歌、抬五帝、三雕等近20家研习社、传习所及徽墨协会、三雕协会、徽菜协会等民间保护组织,其中胡开文墨厂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徽厨技师学院等3家单位评为省首批传习基地,徽剧童子班等4家评为文保区示范基地。通过组织兴趣班、专家授课、编写特色教材、实地体验等各种形式,将非遗内

容有效引入中小学课堂,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徽戏童子班的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道独特文化景观。三是开展活动激活非遗。先后组织了“赛琼碗”徽菜民俗表演、“绩溪风味小吃比拼”,“千盏彩灯闹元宵”“徽山绩水迎盛世”“徽韵流芳”等大型民俗展演,成功举办了五届徽菜美食文化节”、六届“安苗节”、“油菜花节”等各类徽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春节等节日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保护空间。四是打造精品展示非遗。塑造文艺精品,提升艺术影响力,从而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以《月亮起山一盏灯》《十绣鞋》《四季歌》为代表的绩溪民歌先后登上全国农民歌会和央视,并荣获江淮群星奖,手龙舞荣获全省民间舞蹈大赛二等奖,先后出版《中国徽派三雕》、《徽州民谣》、《名人故里绩溪》丛书等徽学专著。五是发展产业做强非遗。鼓励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徽墨、徽州三雕等非遗产业初具规模,尤其是徽墨产业势头强劲,形成了华阳、上庄为中心,胡开文墨厂和良才墨业为龙头的产业群,“苍珮室”“艺粟斋”等品牌畅销海内外,年产值超千万元。石雕、木雕等工艺品市场趋热,民歌民俗逐渐走俏,以非遗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一大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新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经费短缺。非遗保护传承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传习基地建设、传承人培养、精品创作传播、展演活动组织等所需经费较大,且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资金缺口大。二是人才匮乏。

申报指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申报指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地区人民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审核论证,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申请地区,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考察组进行实地考察。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组织专家论证。根据论证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将符合条件的申请地区设立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一年内,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细化形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并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三年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验收申请;文化和旅游部根据申请组织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验收合格的,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并授牌。 来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 02所需材料 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申请的相关文件;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 (三)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意见; (四)本省(区、市)内实行文化生态区域性整体保护的相关文件; (五)其他有关材料。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相关地区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文化形态形成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现状、鲜明特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描述和分析; (二)保护区域范围及重点区域,区域内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物保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日前,经文化部同意实施,省政府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实施的时间从2011年至2025年。这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将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泉州、漳州、厦门三市的行政区纳入保护范围。其中,泉州的重点保护区域为三地最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及对传承人的保护也做得比较好,在《规划》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泉州率先制定重点区域整体保护专项规划 《规划》选择53个区域作为进行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其中泉州20个。今年,泉州在闽南三市中率先开始为这些重点区域制定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市委市政府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20个整体保护重点区域具体名单如下: 历史文化街区1处: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保护区域3处: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永春县岵山镇; 民间信俗保护区域1处:洛江区仙公山及其周边社区; 民俗保护区域6处: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及其周边社区,石狮市蚶江镇,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小岞镇,丰泽区寻埔社区,南安市石井镇,晋江市安海镇。 传统戏剧保护区域1处:晋江市五店市街区; 传统技艺保护区域4处: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和泉州台投区张坂镇,德化县浔中镇、龙浔镇,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 传统体育、游艺保护区域1处:永春县桃城镇、五里街镇; 传统音乐、曲艺、舞蹈保护区域2处:泉港区山腰街道、鲤城区浮桥街道; 闽南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区域、点1处:清源山及其周边社区、博物馆群保护展示区。

泉州15非遗项目 列入濒危名录 30个列入《规划》的主要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具体为:晋江深沪褒歌、德化山歌、泉州踢球舞、打城戏、永春纸织画、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李尧宝刻纸、安溪蓝印花布、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泉州金苍绣技艺、泉州锡雕技艺、泉州福船制造技艺。 29个列入《规划》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具体为:惠安石雕、德化瓷、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泉州传统建筑营造、安溪成珍桔红糕制作、春生堂酿酒、源和堂蜜饯制作、永春漆篮制作、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作、泉州漆线雕、安溪竹藤编、清源山茶制作、永春佛手茶制作、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泉州老范志神粬制作。 此外,首批扶持的125个传习中心中,泉州占70个。53项对台对外主要活动中,泉州有26项,包括闽南文化节、闽台(石狮)端午对渡文化节等。 设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总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经费保障将由国家、省、市财政拨款和民间筹集方式解决。国家、省、市财政投入比例为1∶1∶1。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活动、传承人经费资助、传习中心活动、对台对外交流活动、数据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三市各建一个非遗综合展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泉州、漳州、厦门将各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展示馆。此外,还将建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影响较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专题展示馆,包括惠安雕艺(石雕、木雕)展示馆、德化瓷烧制技艺展示馆等。

游呈坎,一生无坎

游呈坎,一生无坎 从徽州古城出来,在车旁等到家人已是十二时多了。只见老伴右手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个饭盒。显然,他们在找我无着时已经用膳了。女儿说:“我们找得你好苦啊,没找着就在附近的一家酒店边吃边等。你还是返回到酒店去吃吧。”我听了女儿的话,来到了刚就餐的酒店。家人和酒店的老板攀谈起来,问下午可以去附近哪个景点去玩。酒店老板说:“我们这里流传一句话叫‘游呈坎,一生无坎’。你们下午还是去呈坎为好。”我们算算时间,游完呈坎再去黄山住宿还来得及,就开车直驱呈坎村。 车行驶到呈坎景点大门已是下午一时多了,女儿的男友小唐花了428元买好四张门票,我们徒步进入景区。在通往呈坎村的路上,两旁都栽种了各种风景树,红绿相间,煞是夺人眼球。我们转过一个山头,眼前豁然开朗的是一大片碧绿菜地和山茶树,山坡上的果树翠绿葱郁,田里的牧牛悠然散步,远处四面环山的徽派村落已隐约可见。尽管一路见到的山野景色已经不少,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拿出了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一进入呈坎村,小桥、流水、白墙、灰瓦、青山、绿树、花草,满目皆是;那环村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淌,恍惚觉得自己走进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中;抬头一望,气势恢弘的宝纶阁豁然出现在眼前。仔细去看,宝纶阁以雕刻为甚,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桶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宝纶阁以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

绘,集古、雅、伟、美为一体,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 我们一行跟随旅行团,漫步于村内石板铺就的小径,聆听着导游声情并茂地介绍。呈坎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的物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若一个大迷宫。远远地从高处看呈坎,你无法不感叹它规划的神奇,它是集风水、美学于一身,将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结合的千年古村,是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结合,堪称经典。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盖楼,建祠造社,呈坎村因此鼎盛一时,构成一个十分特殊的徽州文化村落。 随着导游的小黄旗指挥,我们来到燕翼堂。燕翼堂是明代民宅,两进两间三层楼。1998年已由国家买下维修。大门门罩砖雕,形制古朴门墙有单披屋面,靠异形丁拱承托平盘木方,木方上置圆形雕花栌斗,斗上又斜华拱,斜华拱承托屋子面,展品形丁头拱和圆形栌斗拱在徽州极为罕见。据说它保持了宋代,元代的建筑风格尤为珍贵。该宅两进三层,气势恢宏,在徽州极为少见,前进为会客厅,后进为生活区,从这幢房子可以看出徽州人聚族而居及徽派民宅的风格。靠天井采光,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四面都是高墙,叫峰火墙,有窗户,但很少、也很小,是砖的,叫防火、防盗窗。游客们光顾了这样的老宅,赞不绝口,纷纷在会客厅拍照留影。 接着我们又来到石柱厅。在呈坎古民居中,石柱厅是最大的一栋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管控要求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根据两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三级(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三种类型。 先说说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对现有各种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第一级第一种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9月两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设立

10个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0年试点建设即将结束,总结评估,正式设立。 第二级第二种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级第三种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时间安排上是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

中国第一个跨地域生态保护圈徽州文化生态圈未来规划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新闻发布材料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11年4月26日,文化部办公厅函发《关于同意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安徽、婺源)的复函》(办非遗函…2011?147号),批准通过我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6月1日正式实施。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 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关情况 徽州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的总体全面发展。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是以宗族、徽商、理学为三大支撑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涉及徽州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教育、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典型意义和标本价值。

国家“十一五”期间在全国设立10个左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文化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黄山市、宣城市的共同参与下,本着对历史、文化、传统高度负责的精神,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于2007年开始申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1月2日,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区范围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这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第一个跨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传承、弘扬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区域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突出民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维护文化生态平衡,营造一个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有利于促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将徽州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范例。 保护区设立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长王三运任组长、分管副省长谢广祥任副组长,文化、发展、财政、国土、建设、旅游、文物以及保护区所在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的保护区领导小组。省文化厅和保护区当地政府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科学实践,稳步推进保护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保护区建设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第1号部令,发布了首个部门规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而出台的,将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探索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十多年来,我国已批准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各省(区、市)也设立了146个特色鲜明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把文化生态保护区制度这10多年探索和实践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定下来,上升为部门规章,十分必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领域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这些成果固定下来,体现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表明要继续高扬改革旗帜、锐意进取创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通过38条具体条款明确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责任主体、主要任务和措施。比如: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自评报告等措施,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实施非遗记录工程、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展分类保护、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措施,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组织开展非遗主题活动、品牌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推进普及教育等措施,加强非遗传播宣传。 其中的“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近4年来文化部、教育部大力推行的研培制度,自2015年至今,全国参与高校共计举办研培班590余期,培训学员2.5万人次,加上各地组织开展的延伸培训,共计覆盖传承人群7.1万人次。通过非遗保护与现代教育的跨领域融合,按“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培养原则,使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市场意识逐渐增强,一批优秀学员成为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不断涌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现象,探索出一条“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办法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采用了“动态管理制度”,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和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奖惩分明:建设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重点支持;因保护不力使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将严肃处理,并予以摘牌。 突出整体性保护 “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2010年文化部批准在晋中、太原、吕梁三市19个县(区、市)建立的,文化区域概念上被泛指为“大晋中”。其文化具有历史典型性、资源多样性、遗存传承性,在中华民族文化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

安徽屏山写生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 田野考察报告 学生姓名:婷婷学号:1305220204 班级:13环设2班 题目:屏山宏村写生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王大有 2016年4月28日

摘要本文主要写了2013年4月20号到27号在屏山和宏村还有图书馆的写生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文中分别对屏山和宏村以及参观的博物馆等地进行描述,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总结了这次写生的收获和旅途中的不足和希望改进的地方。 一、考察的主要容 由我们的专业老师带队,2013年4月20日我们13级环艺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们随着带队敏、汪大伟等老师踏上了去屏山、宏村写生的旅途。经过数八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屏山。当时是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打在村口古桥上,给古桥晕上了淡淡的一抹胭脂。到处是写生归来的学生,三五成群。我们也三五成群的边走边讨论着以后几天的计划。时间过的很快,收拾东西吃完晚饭就8点多了,休息睡觉。 第二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跟着导游在屏山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 屏山,一个简单安静的古村落,因其山如屏风而得名,一条小河围绕村子,绕屋穿 户流入村外。我们在屏山呆的时间最长,这里没有游人的熙攘,真正处于和谐自然的状 态里。这里的明清建筑保留很完整,距今时间也比较久,我们参观的有庆堂和咸宜堂都 是有保存较完善的代表建筑,第一天就看到了精美的木雕。随后我们在幽深巷道里转了 好几天,寻找有特色的景画画,感受.徽式建筑的古老美丽。在转的过程中还碰到了高中 同学,他们也出来写生,缘分啊,自从高中毕业后就没见过他们了,很是欢喜。 我们去的第2站是徽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宏村,而且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传,在 那里参观的游客也多。宏村有水有湖有山,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映,动静相宜,显得 比其他古村落更为大气。宏村造型独特,称作是牛形村落:村水系为“牛肠”,村边四古 桥为“牛腿”,村头两棵古树为“牛角”,村中月沼为“牛胃”村外南湖为“牛肚”。旧时 宏村有“南湖春晓”“月沼风荷”等八景,古老班驳的房屋翘角飞檐和绿树青山倒影在湖 水中,特别有味道,难怪有着“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 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 处蓬莱仙境之中。 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 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 单一个月沼就给我千变万化的感受:下的半月湖就好象是娇羞的新嫁娘,欢欣喜悦。 这是画家的天堂,是摄影爱好者的梦境,是一切对美有倾慕之心的人向往之地。色彩如 此丰富多姿,每一秒都有新的颜色涌现出来,每一秒钟又有色彩失去,就像波浪,一阵 阵地,但又不象波浪,它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在你眼前一闪,还未等你发出赞叹之

吉州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一、吉州区社会经济概况 (1) 1.1吉州区社会经济概况 (1) 1.2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 (2) 二、吉州区特色资源基本情况 (3) 2.1、江西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 (4) 2.2、白鹭洲公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江西吉州君华省级森林公园 0 三、基础设施及开发项目 (2) 3.1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公园 (2) 3.2.白鹭洲书院 (4) 3.3君华省级森林公园 (8) 四.民俗风情及民间传说 (17) 五、森林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20) 六吉州区旅游商品 (22) 七吉州其他小景点 (24) 7.1 钓源古村 (24) 7.2 吉州古榕树 (25)

主题:吉州区特色文化资源调查 时间:2012.2.1~2012.2.8 地点:吉安市吉州区 调查内容: 1、建筑类一一包括古建筑及遗址,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近代建筑,具有本地特点的建筑等; 2、自然资源一一包括水系、具有本地特点地形地貌、地方特产等; 3、历史传说一一包括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民间传说、地名典故等; 4、民俗风情一一包括民风、民俗、地方节日等。 通过网络、相关书籍、走访实地等方式,搜集吉州区特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做整理和总结 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立志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查结果: 一、吉州区社会经济概况 1.1吉州区社会经济概况 吉州区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 7°2′18″-27°17′36″,处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自古为赣粤交通要道的赣中重地,当今105国道公路、高速公路南、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福建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精神和有关规定,编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以 下简称《纲要》),确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简 称“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日标,制定具体任务、相关项目和政策措施。本《纲要》规划期为2007—202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前 言 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了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共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成果不断丰富。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文化遗产与人们 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闽南地处海峡西岸(附录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行政区域图》附 录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行政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闽南成为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先发地区,闽南文化在吸收海洋文化的同时,以和平 的“海上丝绸之路”,率先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明代,随着闽南人大量渡海迁徙,闽南文化在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繁衍 发展;近代,海外侨胞也将不同的文化带回闽南。闽南文化在交流中保持地方文化根本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走向兼容并蓄,其爱家爱乡与民族认同、崇尚传统与吸收创新、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开拓拼搏与冒险犯难、重名尚义与务实逐利等性格的统一,无不体现闽南文化守成与开放的兼容性品质。

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徽州博物馆以前已经去过一次了,那次是班级活动,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徽文化博物馆,那次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此次,由于思想政治的实践课,我决定再次去拜访徽文化博物馆,让我再次走入历史时代的徽州,去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徽文化的绚丽多彩! 走进徽州 这部分向我展示了新安的大好山水,徽州人和徽州。 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生活在徽州这片大地上,给人一种“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感觉。不然也不会有诗人发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 另外还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演变。 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概念,包括古徽州“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天下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之一。他们敢为天下先,突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封建藩篱,勇敢地驰骋商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奇迹. 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以及辐射力和影响力之大,都是当时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他们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因为徽商崇尚儒学,所以徽商不仅在商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为中国的文化艺术,社会风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支点,是徽文化崛起和繁荣的坚实基础。 徽商的成就离不开一群人——徽州女人。徽州男人漂泊异乡,归无定期,女人们为了他们的成功,默默在站在男人的身后,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她们的勤劳、贤淑、聪慧和牺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岁月,她们的远见卓识孕育了文化大开的风气,她们的克己奉献铸成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看到博物馆里一个个徽州女人的故事,不得不为之叹服,让人敬佩。她们的默默付出成就了徽商,也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义之邦 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享誉海内的礼义之邦和人文望郡。她是宋以来中国理学的重要源头和实践地。以理学大儒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先儒名贤比肩接踵”,老百姓中也是“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众多。受儒家观念和伦理纲常熏陶,徽州社会重视道德教化,人们唯朱子“书”、“教”、“礼”自持,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为准则。社会风气崇文好儒,这里文教昌盛,名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特别是明清时期,更是“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唉”!无论在教育、思想和学术领域,还是文化和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创造和非凡的成就,并影响辐射至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由于受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影响,文教昌盛,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文风的昌盛造就了徽州科举的赫赫成就,明清新科状元数,徽州位列全国前茅,成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英杰辈出之地,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学术家、教育家、科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