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本科伤寒试卷一

本科伤寒试卷一

本科伤寒试卷一
本科伤寒试卷一

本科伤寒试卷一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汗自出,不恶寒,也。(182)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386)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情况。

2.茯苓甘草汤方的药物组成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3.苓桂术甘汤可用于痰饮病。

4.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背微恶寒一症。

5.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用当归四逆汤。

6.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7.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先治表后治里。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少阴病根据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情形,可以选用“急温”或“急下”之法。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恶寒与否

C.恶风与否

D.汗出与否

E.头痛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大柴胡汤

E.十枣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B.感邪较轻

C.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D.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E.以上都不是

4.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的主证?

A.背恶寒,手足寒

B.身体痛,骨节痛

C.口中和

D.脉沉

E.下利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

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

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

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

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

A.大陷胸汤

B.抵当丸

C.调胃承气汤

D.牡蛎泽泻散

E.十枣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

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C.呕者加生姜二两

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E.利止脉不出者加猪胆汁半合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A.黄连、阿胶、黄芩、麦冬、鸡子黄

B.黄连、阿胶、地黄、麦冬、鸡子黄

C.黄连、阿胶、地黄、麻子、鸡子黄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E.黄连、阿胶、白芍、麻子仁、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

A.太阴

B.阳明

C.少阴

D.厥阴

E.少阳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

A.有无少腹胀满

B.小便利与不利

C.大便色黑与否

D.有无神志症状

2.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在于。

A.伤于风邪,或是伤于寒邪

B.脉浮缓,或是脉浮紧

C.身痛,或是鼻鸣干呕

D.有汗,或是无汗

3.桂枝汤的煎服方法的内容是。

A.水煎,温分三服,饮热稀粥一杯

B.温覆,取遍身微似有汗

C.一服汗出病瘥,止后服

D.若病不除,可续服,并缩短给药时间,直到病愈4.大青龙汤证中有。

A.不汗出而烦躁

B.身不疼,但重

C.身疼痛

D.脉浮缓

5.太阳蓄血证可见有。

A.神志如狂或发狂

B.小便自利

C.少腹硬满

D.身黄

6.葛根汤主治的证候有。

A.项背强

B.下利

C.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

D.呕吐

7.大柴胡汤的主治证有。

A.心下痛,按之石硬

B.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

C.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

D.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8.桃花汤的证候表现有。

A.腹痛

B.下利不止

C.便脓血

D.小便不利

9.烦渴可见于。

A.栀子豉汤证

B.五苓散证

C.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D.白虎加人参汤证

10.方中人参具有补气以生津作用的是。

A.桂枝人参汤证

B.白虎加人参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四逆加人参汤证

五、简答题(共35分)

1.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8分)2.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皆可出现“恶寒”,应如何鉴别?(8分)

3.如何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7分)

4.心阳虚有哪些类型?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12分)

六、病案题(15分)

陈某某,男,53岁,农民。患咳喘十余载,冬发而夏止。今起病自春及夏,频发无度。背恶寒,无汗,咳吐稀薄痰涎,量多,气喘不能平卧。舌苔薄白,脉浮紧。试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

返回目录答案本科伤寒试卷一答案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伤寒习题集/ 本科伤寒试卷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恶风;脉缓

2.头痛发热;无汗而喘

3.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清便自调者

4.呕不止;心下急

5.支节烦疼;心下支结

6.身热;反恶热

7.腹满而吐;自利益甚

8.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9.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者是也

10.热多欲饮水者;寒多不用水者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A

3、C

4、E

5、B

6、C

7、C

8、E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BD

2、BD

3、ABCD

4、ABCD

5、ABCD

6、ABC

7、BCD

8、ABCD

9、BD 10、BCD

五、简答题(共35分)(均为要点,试卷上应当全面回答)

1.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

答:葛根汤证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为主证,兼见下利;属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大肠所致,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止利,解表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葛根芩连汤证以下利热臭灼肛为主证,伴见喘而汗出,或兼表证不解;其病机是邪热内迫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所致;治以清热止利,兼解表邪,治里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2.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皆可出现“恶寒”,应如何鉴别?

答: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与壮热、口渴、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等并见,其恶寒不甚;附子汤证背恶寒则与不发热、口中不燥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并见,其恶寒程度较重。前者病机为热盛汗多,津气两伤;后者为少阴阳虚,寒湿凝滞。(在治法与方药上亦有不同)

3.如何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答:(1)首提“伤寒中风”是说病自万端,非出一辙,言病因多样性;(2)“但见一证”是指小柴胡汤主证而言(第96条及提纲证所述);(3)重在不必悉具,如第37、229、379条所述;(4)条文当结合少阳病病机分析,才会无误,可以第98条为例证;(5)本条揭示了以主证为切入点进行诊断,以病机为中心进行辨证的灵活的辨证思想。

4.心阳虚有哪些类型?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答:有五大类;心阳虚心悸证(第64条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烦躁证(第118条桂甘龙牡汤证)、心阳虚惊狂证(第112条救逆汤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第65条苓桂草枣汤证)及心阳虚奔豚证(第117条桂枝加桂汤证)

六、病案题(15分)

答:病机:外寒内饮;治法:散寒温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药物组成略)。

返回目录返回习题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 )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2、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3、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4、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 )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5、伤寒极期临床表现不会出现那个表现? A持续发热。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C.相对缓脉,玫瑰疹。D.皮肤瘀斑。E.肝脾肿大。 6、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 )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7、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 )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D.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E.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8、伤寒患者临床类型除了典型外,其他类型那种是错误的? A.轻型 B.暴发型 C.出血穿孔型 D.迁延型 E.逍遥型。 9、伤寒传染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带菌者或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伤寒患者从潜伏期已经排菌为潜伏期带菌者。 C.恢复期任然排菌但在6月内停止者为暂时带菌者,超过者为慢性带菌者。 D.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者可终身排菌。 E.典型伤寒病程2-4周排菌量最大。 10、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没有: A.持续发热 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C.荨麻疹 D. 相对缓脉 E.肝脾大 11、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 )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12、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 )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预防伤寒与副伤寒》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预防伤寒与副伤寒》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2、知道伤寒、副伤寒的症状。 3、了解伤寒、副伤寒的传播方式、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伤寒、副伤寒的症状表现、传播方式、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难点: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表现判断。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讨论为辅。 【学习方法】交流倾听讨论检测 【课前准备】 1、收集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调查问卷”(课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伤寒、副伤寒防治相关知识,老师在课前布置同学们下去收集。现在,请收集到的同学介绍一下。 二、交流收集资料。 1、指名说。 2、过渡: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伤寒、副伤寒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三、学习了解伤寒、副伤寒。 (一)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二)伤寒、副伤寒的传播方式: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也可经小便排出体外。患者自潜伏期末就可以从粪便中排菌,在病程3-4周时传染性最强,仍有半数病

人在进入恢复期2周内排菌。 2、传播途经:粪口途经。病菌从大小便中排出后,可以经过污染的手、餐具、饮料、食物、苍蝇及蟑螂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可引起散发流行往往是水源受污染的结果。 3、易感人群: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人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季节:多发于夏秋季,卫生条件差的温带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三)伤寒、副伤寒的主要症状: 1、特点:主要以发热为主,有的患者仅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咳嗽或类似感冒症状,成年人偶有便秘或腹泻。 2、伤寒潜伏期3-35天,平均10-14天。一旦发热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14天。 3、不典型伤寒:轻型1-2周可愈;逍遥型:病情轻微,可坚持工作,但常突发肠出血及肠穿孔。 4、伤寒引起病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小学教学设计网伤寒肝炎、心肌炎、支气管炎咳嗽、肾炎、尿毒综合症。 (四)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原因:居民对伤寒副伤寒防治知晓率不高,经常在外就餐,吃生芫荽、生薄荷、生韭菜等佐料是发病的高危因素;餐馆洗净待用生菜大肠菌群偏高,病例治疗不规范,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偏低等。 (五)伤寒、副伤寒的预防。 1、小组讨论:怎样预防伤寒、副伤寒? 2、交流并小结: (1)不吃生芫荽、生薄荷、生韭菜。 (2)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要洗净,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隔夜饭菜要煮熟,生熟刀板容器要分开。 (3)不用污水或沟塘水洗菜、泡菜。 (4)一旦发热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四、课堂小结: 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通过粪口途经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所以,我们要做好饮食、饮水、粪便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菜,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一、完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调查问卷”(课后)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 【概念】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以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以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一般症状较轻。 【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均属沙门菌中的D群,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本菌含菌体“O”、鞭毛“H”和表面抗原“Vi”抗原,在体内能诱生相应抗体。 伤寒沙门菌在自然环境中有较强的生活力,耐低温,加热60℃经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青壮年及儿童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 1、传染源: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患者病后2~4周传染性最大。极少数可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为本病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发病机制】 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若病原菌数量多或人体免疫力降低,未能被胃酸杀灭的病原菌进入小肠,并在肠腔内繁殖。 第一次菌血症:病原菌穿过小肠粘膜侵入肠壁淋巴组织继续繁殖 部分菌进入淋巴回流经胸导管进入血液 (此期也称潜伏期) 第二次菌血症:在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伤寒沙门菌再次进入血流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相当于第1周(初期)释放内毒素 病程第2~3周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部分再次穿过肠粘膜再次侵入肠淋巴组织 病程第四周产生严重炎症反应(相当于临床的极期) 病变愈合少数患者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原菌而成为带菌者 【病理特点】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最具特征性的是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从中央开始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开始脱落,形成溃疡,深达肌层可致穿孔;第4周后溃疡愈合,不留瘢痕,不造成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 伤寒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为病程第1周,大多起病缓慢。发热是最早的症状,体温于5~7天内上升到39℃以上;发热前可有畏寒,出汗不多。常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腹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 分,每题1 分)。 得分:____________ A 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 。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E.栀子厚朴汤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伤寒和副伤寒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提高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防疫科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防疫科科长、消杀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应急办主任。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参加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和完善本中心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二、应急处置队伍及职责 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队,分管副主任任队长。应急队伍成员主要由以下科室科长及专业人员组成:防疫科、检验科、消杀科、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应急办。各科室的职责是:

免疫规划科:负责流脑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方案;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消杀科:根据免疫规划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疫点疫区的消杀灭工作进行指导;对消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检验科:负责采样,进行病原监测。 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办公室:负责应急车辆安排、通信联络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办:协助带队领导及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以上科室人员不足时,中心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判定标准 (一)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地区,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3 天或以上,体温≥38℃,伴头痛、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但实验室检验结果尚未明确的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病例作为临床诊断病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 5 天或以上,体温≥39℃,头痛、全身乏力、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伴消化道症状或皮肤充血或多系统受累表现,白细胞总数低或正常。 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 (1)从血、骨髓、粪便、尿等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

伤寒论考试试卷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 E.以上都不是 5. 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A.麻黄汤 B.麻杏石甘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E.葛根汤 6. 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A.清热涤痰开结 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 C.泻热逐水破结 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 E.攻下实热,涤痰宽胸 7. 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 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 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

伤寒和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 (一)定义是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1)病前30 天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 ( 2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 (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2、临床表现 (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热型多呈稽留热。 ( 2 )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 1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 (2)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 H ”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 (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4 倍以上。 ( 4 )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三)鉴别诊断 1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均可有持续发热,白细胞数减少,与伤寒相似。但此类病人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 2 周内不药而愈。 2 、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 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SSA 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 全身酸痛,尤以排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自细胞数增高。进 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 4 、急性病毒性肝炎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 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 有黄疽者黄疽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它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5 、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退热时伴盛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须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有时可与伤寒相似,但患者尧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 2 周后X 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2011级临床本科病原生物学试卷(A)-2007

《医学微生物学》试卷(A) (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8年1月2日) [闭卷,试卷共9页,答题时间90分钟] 学号姓名 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年级、班级 2006级 (说明: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赣南医学院考试答卷”纸上并标明题号,否则不得分。)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请从A、B、C、D、E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把相应的字母涂黑。(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 A. 流感杆菌 B.伤寒杆菌 C.白喉杆菌 D. 绿脓杆菌 E.百日咳杆菌 2.病毒的特征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只含一种核酸 B.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C.非细胞结构 D. 二分裂法繁殖 E.对干扰素敏感 3.下列哪一项不代表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测指标? A.干扰作用 B.CPE C.红细胞吸附 D.细胞代谢的改变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4.构成病毒包膜的成分是 A.糖类、脂质、DNA B.核酸、蛋白质、糖类 C.蛋白质、脂质、RNA

D. 糖类、脂质 E.酶类、脂质、核酸 5.经适当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颗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疱疹病毒 C.痘类病毒 D.流感病毒 E.肝炎病毒 6.类似于线粒体功能的细菌结构是 A.胞质颗粒 B.极体 C. 核糖体 D. 细胞膜 E.中介体 7.病毒体积微小,最小的病毒与最大的蛋白质分子相等,其大小约为 A.100nm B.300nm C.50nm D.5nm E.20nm 8.带菌者是指 A.体内携带有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人 B.体内携带有致病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 C.以上都不是 D.体内携带有细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 E.体内携带有细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 9.关于垂直感染以下哪项不正确? A.感染方式是亲代传给子代 B.感染的后果可能是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等 C. 以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等为多见 D. 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 E.感染传播途径是产道或胎盘 10.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 A.中介体 B.细胞壁 C.芽胞 D.荚膜 E.核糖体 11.关于病毒的致病机理,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使宿主细胞裂解

伤寒与副伤寒从中医分型辨治

伤寒与副伤寒从中医分型辨治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6-05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 48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而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是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组细菌性传染病。副伤寒与伤寒的临床表现、病理演变与治疗方法基 本相同。 ㈠营卫热毒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恶心。 2.辨证要点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咽痛、或不思饮食、或咳嗽、或呕吐、或全身酸痛。 【治则与选方】清热解毒、调理营卫。可选用银翘散与葛根芩连汤合 方。 ㈡肠胃热毒、浸淫内外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呕吐、腹泻、腹胀、全身酸痛。 2.辨证要点口渴、舌质红、苔黄或厚、脉数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恶心、或不思饮食、或手足烦热、或饮水不解渴、 或水入即吐、或头痛、或咳嗽。 【治则与选方】清热解毒、调解内外。可选用葛根芩连汤、黄连解毒 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 ㈢肠胃热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恶心。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或沉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呕吐、或不思饮食、或手足汗出、或面色红赤、或 脘腹烦热、或高热不退。 【治则与选方】清泻肠胃、荡涤热结。可选用大承气汤与麻子仁丸合 方。 ㈣肠胃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大便不通、腹胀、腹痛。 2.辨证要点口渴、痛如针刺、舌质红夹瘀紫、苔黄或厚、脉滑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恶心、或呕吐、或不思饮食、或夜间痛甚、或面色

暗红、或脘腹烦热、或发热。 【治则与选方】清泻肠胃、活血化瘀。可选用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与失笑散合方。 ㈤寒毒瘀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大便不通、腹胀、腹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痛如针刺、舌暗淡夹瘀紫、苔白或厚、脉沉或 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恶心、或呕吐、或不思饮食、或夜间痛甚、或手足 不温、或痛胀因食凉加重。 【治则与选方】温暖肠胃、活血化瘀。可选用四逆汤、大黄附子汤与 失笑散合方。 ㈥热毒扰肝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腹胀、颈项强直、腹泻、或腹痛。 2.辨证要点高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沉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抽搐、或筋脉挛急、或不思饮食。 【治则与选方】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可选用葛根芩连汤与羚角钩藤 汤合方。 ㈦脾肾亏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腹胀、腹泻、耳鸣、听力下降。 2.辨证要点倦怠嗜卧、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不思饮食、或食则腹胀、或腹痛、或腰酸腿软、或 头晕目眩、或气短乏力。 【治则与选方】温补脾肾、益气助阳。可选用四逆汤与真人养脏汤合 方。 ㈧热毒扰心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腹胀、谵语,或昏迷、腹泻。 2.辨证要点高热、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沉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烦、或表情淡漠、或反应迟钝、或胸腹背部斑疹、 或不思饮食、或腹痛。 【治则与选方】清心凉血、透热解毒。可选用葛根芩连汤与清营汤合 方。 ㈨气血虚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腹胀、腹泻、或腹痛。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 预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9913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epidemic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前言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爆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我区各有关部门联动协作,及时落实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判定标准 1、爆发疫情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在高新区范围内,14天内有100例以上病例或20例以上相关病例。 2、重大疫情 在高新区范围内,如5天内发现50例以上病例,为一级重大疫情;如5天内发现10-49例病例,为二级重大疫情;如5天内发现5-9例病例或5天以后又有续发病例,为三级重大疫情。 四、预案启动条件 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立即启动本预案。 五、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超过1周者。 2、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下列之一者,可做出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检验

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试验 参考范围: 肥达(Widal)试验 “H”<1:160 “O”<1:80 “A”<1:80 “B”<1:80 “C”<1:80 Vi凝集试验 临床评价: 1.伤寒和副伤寒是一种独特的急性全身性发热性单核细胞内感染,主要由沙门菌属中的伤寒沙门菌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偶尔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Vi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肥达试验即为测定患者血清中O、H抗体效价的一种传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测定Vi抗体可用于发现带菌者。 2.肥达试验这一方法的建立已有一百余年,方法较为简易而可靠,已广泛应用。试验时用的抗原有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鞭毛抗原“A”、“B”、“C”共五种同时试验。对试验结果的解释除正常参考值外,须结合临床症状及以下诸方面作出正确判断。 (1)伤寒与副伤寒发病一周末肥达试验开始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演进而递增,第4~6周达高峰,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若最近没有免疫接种史,H≥1:160,O、A、B、C≥1:80在诊断上有参考价值。单次效价增高的定论可靠性较差,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才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新近是否感染该病的指征。于病程中每隔5~7天重复采血试验,若效价依次递增者则诊断意义也较大。 (2)感染伤寒沙门菌后,一般O抗体出现较早,它是IgM型抗体,存在于血清内的时间较短(几个月),高效价()抗体常见于伤寒急性期。而H抗体为IgG型抗体,产生较慢,但效价较高,存在的时间亦较长(可长达数年)。 (3)伤寒沙门菌与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部分共同的O抗原,可使体内产生相同的O抗体,故O抗体特异性较低,增高时只能诊断为伤寒类疾病的感染。而伤寒与副伤寒时产生的H抗体特异性较高,在免疫学反应中不发生交叉凝集,因此某一种鞭毛抗体(“H”、“A”、“B”、“C”)的升高,对伤寒与各型副伤寒有鉴别诊断意义。 (4)Vi抗原存在于新从病人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菌体最表层。患者感染后,Vi抗体的升高,往往在病程3~4周之后,Vi凝集试验≥1:5者提示为伤寒带菌,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没有意义。 3.伤寒与副伤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往往降低,大多为3~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病原菌的检出是本病的确诊依据,疾病早期以血培养为主,第一周阳性率最高,可达90%,病程后期以骨髓、粪、尿等培养为主,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对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用。粪、尿培养一般于病程第3~4周阳性率较高。另外,取玫瑰疹刮取物或活检切片进行培养,也可获阳性结果。 4.影响本试验结果的因素 (1)过去曾预防接种伤寒、副伤寒疫苗者,H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并持续数年,而O抗体低于正常值。 (2)以往患过伤寒病或曾接种伤寒菌疫苗,新近又感染流行性感冒或布鲁菌病,可产生

伤寒题目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0×1’) 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 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 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 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 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 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 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 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 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化瘀 D.清热凉血 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 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 重者 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 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 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 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 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 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 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 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 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

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 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 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 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10×2’) 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 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D.桂 枝人参汤 E.黄连汤 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 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 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 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爆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我区各有关部门联动协作,及时落实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判定标准 1、爆发疫情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 。果邕I兵解诽*府瀚墙单区聊功蟹玄纷憧 '拿劭辛

我衅堀庭裕拶冷酒、1 我衅墉农网磐玄幼瞳、藻吟 '豆 °MS *修昌也与’剿诲*谖¥重咳少骤*禁溜幼瞳 '釜劭矛密百一 却寺修3孝/ '团 。郭芳¥重密三¥ '衿攀*彰单X身次¥ S遮障拶障6-9俊*切 ¥34 :郭诲¥承谄二弟'以咨障6tHH雁阕切¥9晦谆」,诲 ¥事彭一¥ '裕攀下次以09雁*伊¥9晦'切囹零国墀覃孕 >¥¥M、7 W 拶*辟丁次障0乙垣障攀丁筒障00【单切¥珏'切囹察区曜覃 理:障野TW裕0【单切¥,'(区祥)N塑砂甫对眷风下次Y oooi孕:障攀下四障0【单和¥z '暮由刘耄风V oooi-oo【于 2、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下列之一者,可做出临床诊断: (1)持续性高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可在5-7天内达40-4PC及以上,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一般持续1-2周。 (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3)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3、确诊病例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 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 N1: 80,伤寒或副伤寒“H”抗体凝集效价N1: 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六、处理程序与步骤

伤寒试卷

本科伤寒试卷(一)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 2.热色 3.纯阴结 4.四逆辈 5.蛔厥 6.追虚逐实 7.口不仁 8.往来寒热 9.合病 10.面垢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者,麻黄汤主之。(35) 3.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汗自出,不恶寒,也。(182)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386)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情况。 2.茯苓甘草汤方的药物组成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3.苓桂术甘汤可用于痰饮病。 4.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背微恶寒一症。 5.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用当归四逆汤。 6.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7.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先治表后治里。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少阴病根据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情形,可以选用“急温”或“急下”之法。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恶寒与否 C.恶风与否 D.汗出与否

伤寒试卷

师承试题(伤寒) 姓名:得分:一.选择题:【A型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恶寒B.头痛C.发热D.项强E.脉浮 2.太阳病的病机是 A.风寒束表,卫外失职B.风寒束表,营卫不和 C.风寒束表,肺气上逆D.风寒束表,经脉不利 E.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3.以下何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A.桂枝加附子汤证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C.桂枝加葛根汤证D.桂枝新加汤证 E.桂枝加芍药汤证 4.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阴虚有热,水热互结B.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C.水饮内停,阳虚不化D.发汗太过,损伤津液 E.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5.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是 A.大黄黄连泻心汤B.小陷胸汤C.栀子豉汤 D.黄连阿胶汤E.麻杏石甘汤 6.清热止利,表里双解的主方是 A.葛根汤B.葛根芩连汤C.黄芩汤 D.白头翁汤E.黄连汤 7.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特点是 A.微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B.脐下悸、欲作奔豚 C.心下悸,口不渴,小便自利D.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8.小建中汤证的主症是 A.心下悸,欲得按B.心中烦,不得卧 C.心中悸而烦D.虚烦不得眠 E.心动悸,脉结代 9.以温中解表为主要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加附子汤B.小建中汤C.桂枝人参汤 D.麻黄细辛附子汤E.桂枝新加汤 10.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B.痰热互结C.水寒互结 D.瘀热互结E.燥热互结 l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脉证特点是 A.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B.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C.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D.心下痞,按之濡,寸脉浮E.心下痞,按之痛,关脉沉 12.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的不同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