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完整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完整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完整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完整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同时,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创造性回答。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它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作了这样概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对解放思想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试作如下解读。

一、关于“核心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曾经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作过精辟的阐释。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依据这个阐释来理解“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以为至少可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以人为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的、核心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始

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个核心内容影响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观中的其他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

三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出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到发展当中去。离开以人为本的“发展”,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核心目标、核心内容、核心价值三个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二、关于“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什么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标准是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换句话来说,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发展相协调,推进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这些基本要求,才能避免发展中的片面性和发展的失调、失衡、不可持续,从而实现科学的发展。

附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

当前以物为本和以官为本仍流行,必须加快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物为本;以官为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当前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高度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把自然仅看作人类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搞掠夺性开发,使人陷入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之中。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公民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使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以物为本。以物为本,是指物质利益高于人的价值和发展,这是一种物质本位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形成了拜物教。物,特别是金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新的“神”,人被异化了,人的价值要用金钱来衡量,人的地位可以用金钱来购买,人的需要片面化为物质享受。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以物为本突出地表现为强调单纯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人仿佛成了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追求生产发展,追求利润,把人抛在了一边。有些地方毁坏农田搞开发,有些地方只管搞生产赚钱不管是否污染环境,导致有些地方出现守着江河无水喝和耕地日益减少的局面。以官为本。以官为本,是以权力为本,在权力关系中,把官职大小、级别高低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以官为本忽视了人的权利和价值,为了获得权力和把持权力可以不择手段。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政府聘下区内所有律师,以此要求律师们不

得再为“民告官”者提供法律援助。像这样垄断律师资源以断绝公民状告政府之路的做法,是在依法行政的道路上倒行逆施,而当地政府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收编”律师,就是源于他们对公权力的天然崇拜。虽然宪政的精髓是有限政府,法治的核心是公权服从法律。一旦他们掌握了公权并动用起来,早已被权力的巨大威力所折服,甚至迷崇权力的无所不能。正是出于对公权力绝对权威的迷恋,掌权者才对公民上访和“民告官”有天然的畏惧心理,因为这些行为直接威胁到他们对权力的掌管。有些干部,工资不高,但是消费水平很高,一日三醉。我国行政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大包大揽,201X年全国政协一份提案披露,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每年耗用3000亿元,由于当官有此待遇使一些人为享受而追求当官。再者当前干部任命制度最大弊端是重任命轻选举,没有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力来自上级领导,致使干部普遍缺乏公仆意识,热衷于走上层路线。

二、只有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这就决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因而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因而如何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认为,应把人民群众作为评判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主体,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成不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市要解决全市上百万受灾群众的住房、吃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配套服务等问题,市县两级财政面临数百亿资金缺口,201X年7月16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的市行政中心对外拍卖,将其所得用于填补财政缺口,这种正确回应民意的做法正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往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了经济高增长、社会低发展的失衡局面。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带来社会结构的相应调整及社会事业的相应发展,主要表现为没有真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严重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制度还不完善成熟造成的。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民主与法治,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关注全民素质提高。近来发生在云南孟连

县的暴力事件,就是由于孟连县橡胶业的两次改革都不彻底,由于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橡胶价格不断上涨,几年前每吨七八千元涨至现在的每吨两万元,而橡胶公司却仍按五年前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胶农多次要求合理调高收购价格无果,导致利益纠纷逐渐激化。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发展成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不满,加之少数违法人员乘机挑唆、误导,出现围攻、打砸橡胶公司,围攻、殴打县乡工作组人员,致使基层政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群众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调处。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干部作风飘浮,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听不进群众意见。由此可见,各级干部只有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才能解决各种矛盾,使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但按劳分配尚未充分实现。正式工与临时工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同一份工作正式工与临时工待遇截然不同,同工不同酬,很多临时工的工资加奖金,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而所承担的工作量甚至多于正式工,虽然强调按劳分配,实际上却是大量的临时工养着一大批正式工。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尊重公民的劳动价值,包括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使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达到这一目标,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其他方面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更新观

念,拓宽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最终破解阻碍社会进步的种种难题。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就必须尊重人们的劳动,使他们得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对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人本身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许多社会问题才能有效解决,经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人力资源存量,从而形成社会系统全面进步和不断更新的持续发展能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的现实,我们必须把提高全民族受教育水平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后,至201X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8%,但青壮年文盲率却还保持在

3.58%的高位。远高于俄罗斯的1%。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政府决定从201X年秋季开始免除城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

是要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3、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5、统筹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发展的战略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内涵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环境等多个方面却出现了很大问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让中国人民继续再安心的生活下去。而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合中国的制度,它告诉我们要科学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作为发展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我们再也挥霍不起!我们也要考虑后代人的生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自私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国将来的发展。要想使中国经济能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生活中一点点的改进,改进生产,生活模式。将粗放型发展模式转换为节约型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意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即厂家商家诚为了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及非法添加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宜,缺乏保护意识;监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因此,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强化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法律制订得再多再细,如果不严格执行也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就必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造假的成本远大于造假的收益,进而使造假者望而却步;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文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和培育文明风尚,进一步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2.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和思想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党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4.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1、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创设一种活泼、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寓教于乐,从实际中充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工科0970 巴聪3090101748 关键词:以人为本哲学内涵现实意义价值 要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人”这个概念,马克思提出这里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马克思是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历史联系的。“主体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一方面变革对象,一方面改造并不断完善自身,从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完整的认识。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上述的哲学价值论指出,价值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当然这里的价值是指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绝不局限于一般的商品价值等意义。它同时指出:只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有价值,满足的程度越高,价值也越大,这里的主体指的就是人。因此,对任何客观事物价值的评价,最终结果必须和人相一致才是正确的。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人不是指的个人,由于个人具有主观随意的特征,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评判并不一样,这里的人应该理解成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 曾经我国为了实现高速增长,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一种物本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GDP的高速增长,甚至可以忽视对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的损害。这样片面的发展观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提高增长速度的作用,但在长期上造成了腐败、权力滥用、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发展观。原因就是它正好与上述价值观背道而行,把GDP放在了比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发展更重要的位置上,实际上却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甚至健康。而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姓名:成慧萍 班级:2009级法律 学号:00969007

【摘要】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在对过去经济建设中遇到问题的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的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且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改变,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物质文化追求到精神文化追求的变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另外,在国际的竞争和面临的国际压力,要求我国重新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个长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逐步推进现代化,促进我国向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那就是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和根本要求,十七大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以人为本”内在地规定着为谁发展的问题即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目的。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五个统筹”都在说明“如何发展的问题”,即说明发展的方法、手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概念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泛爱众”、“修已以安百姓”。孟子“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提出“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要求全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这就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质。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效的根本标准。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素是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素。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 ●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群众解读: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质内涵

精选资料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质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实践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必要对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做一个具体的阐释,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以人为本”是一个一般性的命题,必须坚持作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理解,把这个命题放在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做多方面的具体考察,最终认识到这个命题在不同的境况中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强调要对“以人为本”的命题做具体分析和把握的时候,我们首先得搞清以“人为本”的“人”之所指。“人”通常有三种理解,一指“人人、每一个人”;二指“人民”;三指“个体的人”。在以人为本里的“人”,应该是这三种意思的综合,即是所有现实的人,其主体是人民。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这个“本”,究竟是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上的“本”。从事实层面上来说,“本”就是“基础”、“主体”之意,从价值层面上来说,“本”就是“目标”、“中心”、“根本”之意。我以为,在科学发展观里,“以人为本”主要是一个价值的命题,一个用来指导社会实践的实践理念,带有鲜明的价值定向的意义。也就是说,它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反映了哲学理论的创新成果,更是反映了当代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当作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又要抵制和防止各种“物化”、“异化”现象,即“以物为本”或“以钱为本”等错误思想。公务员之家 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以人为本”,而且坚持要在具体的条件下理解和运用“以人为本”,我们在实践中就不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且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以人为本”的抽象理解上,而应该在具体的领域里灵活运用。具体说来,如:在经济领域里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宏观上强调社会整体协调的发展。这要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实行者要以所有的社会成员特别是人民群众为本,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在微观上推崇“人性、创造、自由”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要以企业员工为本,把员工当作丰富、全面、有特色的“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对待。在法律领域里的“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执法、司法部门要关注人的尊严、人权的维护、人性的尊重,改变敌我简单对立的两维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里的以人为本,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广大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和地区差异,以保证全体公民更好地享受到公正、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要求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出发因材施教。在医疗领域里的“以人为本”,就要求管理者既要以医护人员为本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又要以患者为本,以完成医疗机构的职责等等。总之,人是生活的创造者,生活的主体。每一个社会生活的领域、社会生活的层次和社会生活的方面,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运用以人为本。 当然,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时,我们也要防范两个认识的误区:一是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只是要求我们通过“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二是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搞绝对的平均主义。“以人为本”蕴涵着社会公正原则,它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应该享有作为人的一切权利,但并不主张搞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主张充分发挥社会各成员的能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的局面。

浅论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的起源和基本内涵 藏文系09级人文教育专业叶文江 20093111144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所付出的代价和对人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一矛盾而作出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回应。以人为本的“人”相对于物而言的,“人”是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和目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如下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包含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根本的伟大的理想的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更是与社会上出现的“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 【关键词】以人为本; 历史渊源; 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倡导的一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所遵循的执政理念,其中的“人”既不是人道主义所指的抽象意义的人,也不是人本主义所提出的生物意义的人,更不是民本主义所理解的仅仅作为手段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具有创造性、实现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人。“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包括一切为了人和为了一切人两个方面,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违背。“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包含着我们党对于为什么人的深刻认识,同时还包含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根本的伟大的理想的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更是与社会上出现的“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以人为本既与以神为本相对立,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与以民为本也不尽相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如果从哲学上来解读以人为本,它应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价值论的命题。它与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相通,也与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出现的与“神性”、“神权”相对立的世俗人本主义有一致之处,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相对立,明确肯定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说,人是目的,而“物”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这是对中国传统的“人为贵”的思想和“人本主义”的超越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摆正“人”与“物”何者为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导读 导入: 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专家的儿子纪念父亲时曾言:“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为它的每一点痛苦而忧伤,一如每一个眷恋那片土地的人一样。”我想,我们党员和全社会都要学习和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在于作为党员的一种“国家认同感”的构建,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结的生成,使我们有机会、有意识去探寻国家和社会成员之间一种富有意义的关系。 中国改革已经有“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17大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思想呢?一个直接的解读就是:在此之前,在“邓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已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邓理论”的“发展是硬道理”在实际操作中被解读为“发展生产力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仅仅是“三个代表”似乎也不能全面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元化问题,现阶段国家发展如果仅仅抱着这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指导思想一定是不够的。真正让国家领导人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的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国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非典”中“井喷”。“非典”暴露我国发展实践中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并在卫生事业这个薄弱环节上突出表现出来;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卫生事业落后突出反映在农村,“非典”控制难度大也在农村。“非典”疫情的发生,是党中央认识到“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社会发展的现状呼唤一种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在报告文件中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现实需要。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现状一:中国经济增长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这批新的主导产业的快速增长的特点是: 1.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至90%由居民个人购买。经济增长具有较为可靠的市场导向基础;大众消费使相关产业能够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 2.这批高增长产业中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非国有企业和混合经济企业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 3.以若干龙头产业为先导,相应形成了几个高增长产业群。如汽车高增长产业群、房地产高增长产业群、机械制造高增长产业群、消费品高增长产业群等。 2002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排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我国经济出现新一轮的增长,经济运行态势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持续走高。为新的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涵

篇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篇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篇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主要包括 1、爱岗敬业。就是从业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1 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 【是什么】即“以人为本”的涵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含义。【必背】 【怎么看】“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或理想状态,它包括各种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而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的高度丰富和全面完善,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满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彻底实现必须以人类解放的实现为前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其丰富内涵是:①是“两大原则”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②是“两个尺度”的结合。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即历史的尺度),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即人的尺度)。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③是“三个角度”的体现。A 、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B 、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C 、作为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_1

---------------------------------------------------------------范文最新推荐------------------------------------------------------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 1 / 4

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 项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您对组织工作的评价总体评价您对党支部的评价 工作作风能力素质服务态度公众形象总体评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

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之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精练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的哲学观点主要是()A.万事万物是联系的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C.抓住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 D.经济是社会的基础 【精练2】下列党的会议最早提到要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作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是()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之二,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 【精练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A.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 B.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C.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D.物质决定意识 【精练4】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开创了新纪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之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我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精练5】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D.“三农”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精练6】建国后?熏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大步骤。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①农业合作化②土地改革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28480517.html,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魏印华 来源:《学理论·学术版》2008年第10期 摘要: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内涵丰富,其实质是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不断改善体制环境,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一)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 把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的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首先有一个发展出发点的问题。出发点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内涵、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是否正确,最终决定着发展的代价与效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端正发展的出发点至关重要。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社会主义发展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发展。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不仅体现了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谙熟驾驭,而且体现了对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最高尊重。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发展观。以人为出发点谋求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丰富的内涵:一是制定任何经济发展规划,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重要前提。二是任何方面的发展,都必须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领导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三是任何方面的发展,都应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不仅要使人民群众得到眼前的实惠,而且要有利于长远发展;不仅要使人民群众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要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益和政治利益。只有真正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发展才能有实际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题目: ()。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案:c 【相关知识】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展是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离开发展,发展观就失去好处。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科学的发展观重点不是强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回答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要更加全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不能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发展要更加协调,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要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五个统筹”。“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能不能落实“五个统筹”,既关系到建设全面小康和实现现代化,也是解决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些目标,都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体现“五个统筹”。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到达1000美元,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时将到达3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期间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阶段,搞得好,将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将出现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发展停滞、社会动荡。要搞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务必实行“五个统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