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学研究基本书目

语言学研究基本书目

语言学研究基本书目
语言学研究基本书目

语言研究基本书目

杨立权

2009-9-9

【说明】

1.适用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国际教育。

2. 有**号者为语言学必读文献,有*号者为专业方向核心文献,无记号者为专业基础文献,书目内容为硕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依据,考察方式为:必读文献+核心文献+基础文献(自选),考察总量至少10本。

0.语言学史

**0.1.0. [英]罗宾斯,1997,《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1.岑麒祥, 1988,《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0.1.2.冯志伟,1987,《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

*0.1.3.何九盈,2000,《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0.1.4.何九盈,2000,《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0.1.5.刘坚(主编),1998,《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0.2.0.胡明扬(主编),1988,《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人民大学出版社。

*0.2.1.刘润清、史蒂文·麦基、赵桐、阎晓天(编),1988,《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测绘出版社。

0.2.2.郭成韬,1998,《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2.3.洪诚,1982,《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0.3.0.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0.3.1. 伍铁平,1992,《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0.3.2. 徐超,2001,《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0.3.3. 张延福,1999,《国外语言学通观(上、下)》,山东教育出版社。

1.普通语言学

**1.0.1. [瑞士]费·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49,(Course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第四版,巴黎)。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一版。

*1.0.2. [丹麦]叶斯帕森(O. Jespersen),1922,《语言论》(Language,伦敦);何勇等译,语文出版社。

**1.0.3. [德] 威廉·冯·洪堡特,1999,《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

*1.0.4. [法]房德里斯(J. Bendryes),1921,《语言论》(Le Language,巴黎);英译本(1925年,伦敦,译者P. Radin)。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一版。

**1.0.5. [美]布龙非尔德,1935,《语言论》(Language,伦敦);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一版。

**1.0.6. [美]萨丕尔,1921,《语言论》(Language,纽约);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1版。

*1.0.7. [法]安托尼·阿尔诺、克洛德·朗斯洛,2001,《普遍唯理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

1.1.0. [德]威廉·冯·洪保特,2001,《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1. [美]罗曼·雅各布森,2001,《雅各布森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2. [美]本杰明·李·沃尔夫,2001,《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3. [丹麦]奥托·叶斯柏森,2006,《叶斯柏森语言学选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4. [丹麦]路易斯·叶姆斯列夫,2006,《叶姆斯列夫语符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1.5. [美]伦纳德·布鲁菲尔德,2006,《布鲁姆尔德语言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6. [英]唐纳德·韩礼德,2006,《韩礼德语言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7. [美]诺姆·乔姆斯基,2006,《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1.8. [美]王士元,2002,《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参照《语言的探索:王

士元语言学论文选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版)。

1.1.9. [美]赵元任,1980,《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

1.1.10. [美]赵元任,2002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1.1.11.陈保亚,2009,《当代语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1.1

2.刘丹青(主编),2001,《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1.1.13.沈阳、冯胜利(主编),2008,《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

1.1.14.高名凯,1999,《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1.1.15.徐通锵,2000,《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大出版社。*1.2.0. [美]霍凯特,1958,《现代语言学教程》,(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纽约);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

**1.2.1.吕叔湘,1980,《语文常谈》,三联书店。

*1.2.2. [美]Dwight Bolinger,1999,《语言要略》,方立等译,外研社。

*1.2.3. [英]罗宾斯,1986,《普通语言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2.4.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

2.历史语言学

**2.1. [法]梅耶,1925,《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2.2. [美]伯纳德·科姆里,1981,《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沈家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1版。

2.3. [美]简·爱切生(Jean Aitchison),1997,《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徐家桢译,语文出版社。

**2.4.徐通锵,1991,《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3.民族语言学

**3.1. [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P.K),1972,《汉藏语言概论》,乐赛月、罗美珍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1984。

**3.2.【美】法兰克·布莱尔,2006,《双语调查精义》,民族出版社。

*3.3.马学良等,1991,《汉藏语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4.江荻,2002,《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民族出版社。

3.5.吴安其,2002, 《汉藏语同源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6.邢公畹,1999,《汉台语比较手册》,商务印书馆。

**3.7.陈保亚,1996,《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语文出版社。*3.8.傅懋勣,1998,《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语文出版社。

3.9.王远新,1993,《中国民族语言学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4.音韵学

**4.1. [瑞典]高本汉,1915-1926,《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商务印书馆1948年第1版。

4.2. [瑞典]高本汉,1957,《汉文典(修订本)》,潘悟云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4.3. [日]太田辰夫,1987/2003,《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4.4. [日]太田辰夫,1991,《汉语史通考》,江蓝生、白维国译,重庆出版社。

*4.5.李方桂,1968,《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1版。

*4.6. [美]王士元主编,2005,《汉语的祖先》,李葆嘉主译,中华书局。

4.7. [美]薛凤生,1999,《汉语音韵史十讲》,华语教学出版社。

4.8.董同龢,1970,《汉语音韵学》,台湾学生书局。中华书局2001年版。

4.9.王力,1980,《汉语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

*4.10.郑张尚芳,2003,《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

5.文字学

**5.1.裘锡圭,1988,《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5.2.唐兰,1979,《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5.3.周有光,1961,《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

*5.4.周有光,1997,《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

6.训诂学

*6.1.杨树达,1954,《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

*6.2.俞樾等,1956,《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6.3.陆宗达,1980,《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

6.4.洪诚,1984/2000,《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6.5.张相,1953,《诗词曲语词汇释》(二册),中华书局。

6.6.蒋礼鸿,1997,《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7.语音学

*7.1.罗常培、王均,1981,《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

*7.2.吴宗济、林茂灿,1989,《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7.3.孔江平,2002,《论语言发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8.语法学

**8.1. [美]乔姆斯基,《句法结构》,邢公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8.2.马建忠,1898,《马氏文通》,中华书局1956年校注本。

8.3.陈承泽,1920,《国文法草创》,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8.4.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上海商务印书馆。

8.5.陈望道,1943,《中国文法改革论丛》,中华书局1958年重版。

*8.6.高名凯,1948,《汉语语法论》,商务印书馆。

**8.7.刘丹青,2008,《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8.8.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重印。

*8.9.王力,1943,《中国现代语法》,中华书局。

8.10.王力,1944,《中国语法理论》,商务印书馆。

8.11.王力,1946,《中国语法纲要》,开明书店。

*8.12.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8.13.赵元任,1968,《中国话的文法》,丁邦新译,载《赵元任全集》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1版。

*8.14.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8.15.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16.朱德熙,1980,《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8.17.石毓智,1992,《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台湾学生书局。

*8.18.邢福义,1998,《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8.19.陈亚川,郑懿德,2000,《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语文出版社。8.20.吕叔湘等,2000,《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8.21.陆俭明、沈阳,2004,《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8.22.屈承熹,2006,《汉语篇章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9.语义学

**9.1. [英]利奇,1987,《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2. [法]格雷马斯,1999,《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吴泓渺译,三联书店。

9.3.贾彦德,1987,《语义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方言学

*10.1. [比]贺登崧,2003,《汉语方言地理学》,石汝杰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10.2. [日]桥本万太郎,1985,《语言地理类型学》,余志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0.3.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1962,《汉语方音字汇》,文字改革出版社。

10.4.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1963,《汉语方言词汇》,语文出版社1995新版。

10.5.李如龙,2001,《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0.6.袁家骅,2001,《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

11.词汇学

*11.1.蒋绍愚,1989,《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1.2.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

12.修辞学

**12.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991,《修辞学》,罗念生译,三联书店。

*12.2.陈望道,1932,《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新1版。

12.3.郑子瑜,1984,《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3.文化语言学

**13.1.罗常培, 1950,《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印。

13.2.陈保亚,1993,《语言文化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13.3.邓晓华,1993,《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13.4.李葆嘉,2003,《中国语言文化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13.5.邢福义,1993,《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13.6.游汝杰,2003,《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上海辞书出版社。

14.语言学转向

**14.1. [法]罗兰·巴尔特,1999,《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

*14.2. [法]海然热1999,《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三联书店。

14.3.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4.4.1.冯志伟,2001,《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

14.4.2.朱民雄等,2002,《计算机语音技术(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4.5.冯志伟,1985,《数理语言学》,知识出版社。

14.6.哈平安,1998,《病理语言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7.李荣启,2005,《文学语言学》,人民出版社。

15.语言教学

15.1.【美】Ellis,Rod. 1999,《第二语言习得概论》(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5.2.【美】Ellis,Rod. 199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5.3.【英】James Dean Brown,2001,《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5.5.盛炎,2006,《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

15.4.吕必松,1992,《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资料 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Anderson, J. R. 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ew York: W. H. Feeman and Company. Bach, K. 1987. Thought and Refere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Barsalou, L. W. 1982. Context-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dependent information in concepts.Memory & Cognition 10: 82-93. Barsalou, L. W. 1983. Ad hoc categories.Memory & Cognition 11: 211-227. Barsalou, L. W. 1987. The instability of graded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ure of concepts. In U. Neisser (ed.),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1-140. Barsalou, L. W. & B. H.Ross. 1986. The roles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in sensitivity to superordinate and property frequ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6-134. Barsalou, L. W. & J. W.Hutchinson. 1987. Schema-based planning of events in consumer contexts. In P. F. Anderson & M. Wallendorf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 14.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14-118. 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Carston, R. 1988.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F. 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 ol. 3.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8-68. Croft, W. & A. D.Cruse.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图书角书目

戚楼学校图书角书目教师类 《小学作文教学大全》上下《罗兰精品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鲁迅文集》《刘墉文集》《冰心文集》《林语堂文集》《余秋雨文集》《余光中文集》《孙犁文集》《萧红文集》《钱钟书文集》《艾青文集》《张爱玲文集》《丁玲文集》《闻一多文集》《郁达夫文集》《史铁生文集》《贾平凹文集》《曹禺文集》《高晓声文集》《巴金文集》《路遥文集》《茅盾文集》《中国当代小说选》《为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中小学伤亡事故事件典型案例选析》《四库全书》《唐诗》上、下《宋词》《元曲》《中华上下五千年》1、2、3、4卷《语文资料包》《高水平说话的十大诀窍》《菜根谭》1、2、3卷《喻世明言》《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前列腺疾病防治270问》《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为每个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听名师讲课语文卷》《今天怎样做教师》《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警世通言》《让蝴蝶在心头蹁跹》《班主任工作实用方法》《开讲艺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村欲》《现代汉语知识》一、二册《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新课程怎样教》《中外名曲欣赏》《莎士比亚全集》《紫玉金砂》《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意林2006春季卷》《河朔名邦焦作》《卡尔威特的教育》《教育智慧从哪里来》《醒世恒言》《可以这样教作文》《语文教学》《特区文学》《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工作漫谈》《百密一疏》《集中营档案》《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北京文学精彩

阅读》《神剑阅读》 戚楼学校图书角书目 作文类: 《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创新作文大全》《三年级作文》2本《新三百字作文大全》《夺冠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尖子生作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人文社科类 图书 书目

人文社科类经典图书推荐书目 浏览次数:1316 哲学类 1、《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着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卢梭着 3、《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着 4、《实用主义》詹姆士编着 5、《科学研究纲领方法》(美)伊·拉卡托斯着 6、《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着 7、《真理与方法》(上卷) (联德)伽达默尔着 8、《周易》张善文注译 9、《论语》(春秋)孔子着 10、《孟子》 (战国)孟子着 11、《老子》(春秋)老子着 12、《庄子》庄周编着 13、《荀子》荀子着 14、《焚书》(明)李贽着 15、《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着 16、《哲学笔记》列宁着 18、《正义论》(美)罗尔斯(Rawls,J.)着 19、《思想录》(法)帕斯卡尔着 20、《邓小平哲学思想史》李长福着

21、《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着 22、《小逻辑》(德)黑格尔着 23、《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 24、《普通逻辑》本书编写组编 25、《人性论》(英)休谟着 26、《资本论》马克思着 历史传记类 27、《史记》(汉)司马迁着 28、《中国思想史》葛兆光着 29、《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 (美)费正清着 30、《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清华大学编 31、《居里夫人自传》(法)居里着 32、《古代社会》摩尔根编着 33、《罗马帝国衰亡史》(英)爱德华·吉本着 34、《君主论》(意)马基亚维里着 35、《风俗论》(法)伏尔泰 36、《英语国家史略》(英)温斯顿·丘吉尔着 37、《世界文明史》(美)爱德华,麦克诺尔等着 38、《刘少奇的一生》黄峥着 39、《清华名流》何威等编着 40、《一代巨人毛泽东》侯树栋主编 41、《周恩来传》金冲及主编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一词多义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摘要】一词多义现象在很多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是人类对社会不断认知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待对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理论加以进一步掌握并对现实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典型范畴理论,及其典型范畴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机制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语义范畴也是由多个不同义项组成的,各个义项地位不同,具有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各个义项之间呈现出家族相似性;其中,隐喻和转喻在语义拓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 世界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这是一个一直为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由于名称和词语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限的,因此,同一词语,同一名称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意义。”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意义的聚合。传统的语言理论从索绪尔符号理论到现代的各种语义理论,都不能回答为什么会产生一词多义现象及各种词义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外部世界来解释一词多义形成的原因。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更使得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究词的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能对一词多义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就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语义范畴也是由多个不同义项组成的,各个义项地位不同,具有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各个义项之间呈现出家族相似性;且语义范畴由典型义项为中心向边缘义项成放射状辐射,其中,隐喻和转喻在语义拓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通过语义学的语义变化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理论等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一词多义与原型理论 (一)一词多义

中国语言文学系参考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系参考书目: 文艺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陆贵山、周忠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陆贵山、周忠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史》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等书目文献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参考书目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人大古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大文学考大综合,一门文学基础,一门语言学基础,各一百五十分,参考书目大致如下(各专业本专业参考书目可能有所不同): 文学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 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外国文学简编;黄晋凯等;人大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11年文学理论没有考这本书,而是考了西方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可参考北大版张少康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朱立元《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人大版章安祺等编《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由于文论部分向来占分比较重,又太多,所以不好抉择,各位自己做决定。文论我只看了童庆炳,其它的都没看。) 语言学基础: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一二册);王力编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成立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建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院校。我校于1978年就开始招收英语教学(TESOL)研究生。1990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点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具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一流的教学设备。一贯注重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常年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学授课,所有导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很强。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测试、文体学、语料库语言学、语音学与音系学、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笔译研究与实践和口译研究与实践。外语系奖助金体系包括学业奖学金及各类国家及国科大奖学金,并每月发放助学金。 2019年,外语系预计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名,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10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译两个专业计划招收推免生共13人。多年来,外语系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中小学校等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欢迎有志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和翻译专业研究与实践的高校学子踊跃报考。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5人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

1.政治理论(100分)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2.第二外国语(100分) 1)日语:《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下册)(2014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法语:孙辉,2006,《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3)《新编大学德语》(第1-2册) ,201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德语简明教程》,2010,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新概念德语》(第1-2册),2012,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基础英语(150分) 第一部分词汇(20分) 第二部分阅读(50分) 第三部分翻译(50分) 第四部分写作(30分) 4.综合考试(150分) 1)文学:40分 参考书目:张伯香,1999,《英美文学选读》(英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语言学:110分 参考书目: 胡壮麟,2006,《语言学教程》 ( 修订版英文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版)。胡壮麟,2002,《语言学教程》 ( 修订版中译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复试(2018) 一、复试原则: 复试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全面考查、客观评价、科学选拔。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复试形式: 复试采用面试形式,面试时间每人约20分钟。 三、复试内容: ⑴面试:考生自我介绍(3分钟)、语言学基础知识考查、语言沟通能力、英语综合水平 ⑵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心理测试及体检 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拟录取资格确定(2018) 1.总成绩核定: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50%,复试成绩由业务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以及听力和口语考核结果综合评定。 2.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总成绩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 3.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即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七、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复习建议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北京大学语言学参考书目

综合考试语言学书目 I普通语言学 1)Bloomfield,https://www.sodocs.net/doc/b28653065.html,nguage.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Chomsky,N.2002.On Nature 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4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Robins,R.H.1989.General Linguistics.4th ed.London:Longman.(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Sapir,https://www.sodocs.net/doc/b28653065.html,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Saussure,F.de.1916/1960.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W.Baskin).London:Peter Owen.(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Whorf,https://www.sodocs.net/doc/b28653065.html,nguage,Thought,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Mass.:M.I.T.Press.(高一虹等中译本2001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7)胡壮麟、姜望琪(主编),2002《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I句法学 8)Baltin,M.R.&Collins,C.(eds.)2000.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Cambridge,Mass.:Blackwell.(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Cook,V.J.&Newson,M.1996.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2nd.ed.Oxford: Blackwell.(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Radford,A.1997.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1)van Valin,R.D.&Lapolla,R.J.1997.Syntax:Structure,Meaning,and Func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温宾利,2002《当代句法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II语义学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2008-08-23 16:57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3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黄伯荣《现代汉语》、 胡裕树《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0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陈昌来、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9 语言基础+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未定 语言基础+作文 民俗学 5

文学基础+作文 文艺学 3 文学基础+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11 文学基础+作文 汉语言文字学 9 汉语基础+作文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 胡裕树《现代汉语》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1 概论 高明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79 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吴为章编著《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较深] 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1962),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高明凯等译,岑麒祥、叶蜚声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初读有一定难度,但需要仔细品味] 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Lyons,J.Linguistics,1980,载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译丛》编辑部编:《语言研究译丛》第二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Radford,A.1997.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较深] 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卫志强《当代跨学科的语言学》,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在叫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了),1992 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施春宏中国经济出版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言理解与认知崔希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 语言学史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 本体研究(一般参考现代汉语课老师开的参考文献)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朱德熙《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较深] 5 其他 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王希杰主编《语言学百题(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王振昆、谢文庆、刘振铎编《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5)二外俄 (246)二外日 (247)二外德 (248)二外法 (619)基础英语 (815)语言学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考试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二、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研究方向有哪些? (01)语音学 (02)音系学 (03)语用学 (04)形态学 (05)外语教学 (06)词汇学 (07)语言哲学

(08)心理语言学 (09)教育语言学 (10)词典 (11)认知语言学 三、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有哪些?《English》(5-8册)黄源深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语写作手册》丁望道主编,外研社。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美国文学史》童明著,译林出版社。 四、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报录比怎么样?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2。 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2。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招生人数为7。 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院校推荐有哪些? (10001)北京大学、(10141)大连理工大学、(10145)东北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200)东北师范大学、(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10246)复旦大学、(10247)同济大学、(10251)华东理工大学、(10269)华东师范大学

语言类考研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参考书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大、北语、南大、南开、北外、厦大、湖大) 2、《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武大、南大、浙大、南开、暨大) 3、《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浙大、武大、华科、川大、) 4、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北大、北语、人大) 5、《现代汉语》齐沪扬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南大、上海师大) 6、《现代语言学导论》池昌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浙大) 7、《现代汉语研究导引》,杨锡彭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 8、《现代汉语》张谊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上海师大) 9、《现代汉语》,杨文全,重庆大学出版社(川大) 10、《实用现代汉语》,袁彩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大) 11、朱德熙《语法讲义》(北大、北外) 1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大) 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大) 1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北语) 15、《现代汉语实词》方绪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上海师大) 16、《现代汉语虚词》张谊生,同上;(上海师大) 17、《现代汉语短语》齐沪扬,同上;(上海师大) 18、《现代汉语句子》陈昌来,同上;(上海师大) 19、《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张亚军,同上。(上海师大) 20、《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北语) 古代汉语及相关参考书 1、《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南大、浙大、北语、南开、暨大、华科、厦大、川大、湖大) 2、郭锡良《古代汉语》(北大、南大、浙大、上海师大) 3、《古代汉语》中国人大古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人大) 4、《古代汉语基础》施向东、冉启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南开) 5、《古代汉语》,俞理明、雷汉卿,重庆大学出版社(川大) 6、《古代汉语知识辞典》,向熹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川大) 7、沈源祥《古代汉语》(武大) 8、《古代汉语研究导引》,高小方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 9、《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北京大学出版社。(北语) 10、王彦坤、朱承平、熊焰编著《古代汉语》2000年,暨南大学出版社(暨大) 11、《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洪波高教出版社(南大) 语言学概论及相关参考书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大、人大、武大、暨大、北语、南大、浙大、厦大、上海师大、南开、华科、川大、湖大) 2、《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中华书局。(北外)

2018年北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习指导---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考试科目、招生人数、 参考书目、复习指导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 招生人数:22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文学[05]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外国语言文学[0502] 二、研究方向: 01 二语习得 02 认知语言学 03 社会语言学 04 翻译理论与实践 05 语料库语言学 06 理论语言学 三、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43日语二外或244德语二外或245法语二外 ③721基础英语 ④821英语语言文学 四、参考书目 721基础英语 《英语国家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当代英国概况》(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当代美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821英语语言文学

《The Study of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英国文学选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五、复习指导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