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解题思路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解题思路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解题思路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解题思路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小学奥数讲座)分数应用题常见方法

分数应用题常见方法 在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四步法”只是基础的分析思维,还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解题。除了画图法外,还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一)对应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对应法解应用题。对应法的核心思维是:不仅数字可以列竖式进行加减,算式也可以列竖式加减 例:学校安排一批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如果男生增加1/5,人数将达到52人,如果女生减少1/5,人数是42人。这批学生原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找出下面两个数量关系式: 男生人数+1/5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 52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5的女生人数 = 42 这两个式子对应相减(竖式相减),得: 1/5的男生人数+1/5的女生人数 = 10 即1/5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0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0÷1/5=50(人) (二)转化法 当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 例:小明、小英、小丽和小华四人爱好集邮,小明的邮票数是小英的1/2,小英的邮票数是小丽的1/3,小丽的邮票数是小华的1/4,已知四人共集邮132张,小明集邮多少张? 解析:按照“四步法”,题中有三个不带单位的分率,它们的单位“1”分别是小英、小丽和小华;肯定用除法;题中只有一个带单位的数量:132张,列式一定是用132去除;132是指四人集邮总数,应除以四人的分率总和,题目最关键就是要把四人的分率表示出来,由于存在不同的单位“1”,首先必须把不同的单位“1”统一成一个单位“1”。有正确的思路,才知道该做什么。 把题中三个单位“1”,统一转化成以小华的集邮数做单位“1”。小华是单位“1”,根据“小丽的邮票数是小华的1/4”,小丽就是1/4;根据“小英的邮票数是小丽的1/3”,小英就是:1/3 × 1/4= 1/12;根据“小明的邮票数是小英的1/2”,小明就是:1/2

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试题真题

08年7月12上地实验分班数学(时间一小时,满分120分) 1、(5分)除数和商都是29,则被除数是 2、(5分)根据下列数的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5 ,,40,33,26 ,61,54 3、(5分)将下列各数由小到大排列,并且用“<”连接 ? ?73.1,%138,? 73.1,11 4 1,??373.1 答: 4、计算下列各题(写出计算过程,每小题6分) (1))1000 11()100111()200711()200811(-?-??-?-Λ (2)9 88]4.0433)3225.1[(2531÷-÷++ 5、请将下面等边三角形按要求分割成若干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角 形 (每小题3分) (1)分成2个 (2)分成3个 (3)分成4个 (4)分成6个 6、(9分)四川地震,抢险队员步行去深山村寨救援. 第一小时走了全程的30%,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走了3千米,又走了15千米才到达村寨. 抢险队员从出发到村寨共走了多少千米?(写出解答过程) 7、(9分)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π取3.14) 8、(9分)四川地震形成的一个堰塞湖经过测量20天后水位将达到坝 的顶端,为了延长时间转移下游群众,开辟了一个泄洪渠道向外排水,这样可使水位到达坝顶推迟到30天,那么每天泄出水量是流入湖中水量的几分之几?(写出解答过程) 9、(9分)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2=, E 、 F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 连接EF 、FC . 若三角形EFC 的面积为a ,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

10、(9分)右图是一个箭靶,二人比赛射箭. 甲射了5箭,一箭落入A圈,三箭落入B圈, 一箭落入C圈,共得30环;乙也射了5箭, 两箭落入A圈,一箭落入B圈,两箭落入C圈, 也得30环. 则B 圈是环 11、(9分)有一堆棋子,排列成n n?的正方形方阵,多余出3只棋子;如果在这个正方形方阵横纵两个方向各增加一行,则缺少8只棋子. 则这堆棋子有只. 12、(9分)如图,A圈内是42的约数,B圈内是56的约数,C圈内是63的约数,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上填上符合要求的数 13、(9分)一个圆柱体的容器的底部放着一块正方体铅块,现在打开 水龙头向容器内注水. 15秒钟时水恰好没过铅块的上表面, 又过了1分半钟,水注满了容器. 若容器的高度是24厘米, 铅块高度是6厘米,则容器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写出 解答过程) 14、(9分)现在父母年龄的和是他们几个子女年龄和的6倍,两年前父母年龄的和是他们几个子女年龄和的10倍,六年后父母年龄的和是他们几个子女年龄和的3倍. 那么这两位父母应该有几个子女?现在父母年龄的和是多少岁?(写出解答过程) 08年7月12上地实验分班数学答案: 1、841 2、47 , 19 3、% 138 7 3.1 7 3.1 3 7 3.1 11 4 1< < < < ? ? ? ? ? 4、2008 999 5、 5 1 1 6、(1)45 %) 30 2 1( ) 15 3(= ? - ÷ +, (2)设全程为x千米,则 x x x= + + +15 )3 % 30 ( % 30, 45 = x 7、107 8、每天入水量是 20 1 ,则每天的出水 量是 60 1 30 1 20 1 = -,出水量是入水量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1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原来 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 )=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 为:(20+22)÷(1-51-5 1 )=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 (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 】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 7 ,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分析与解]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207,男职工占1-207=20 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厂职工人数的 2013-207=10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10 3 相对应。全厂的人数为: 144÷(1- 207-20 7 )=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3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52 , 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31后余下的(1-52 )。则第 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 5 2 )=400(千克) 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3 1 ),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

小升初分班考试题·1

第一讲·基础知识 ①准确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②准确读出轻声和儿化音节。 ③会按顺序写出大小写字母,能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④能准确熟练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⑤知道大写字母的用法。 知识结构 声母:23个 韵母:24个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顺序 字母表大小写 大写字母的运用 汉语拼音拼音分类 标调标法 y、w使用规则 拼写规则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隔音符号的用法 变调 轻声 音变儿化 “啊”的音变 考点梳理 一、字母表(26个)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二、声母表(23个) 1

汉语中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凡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就叫做声母。例如:跑“pǎo”这个音节中,辅音“p”就是声母。有些音节开头没有声母,叫做“零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o s w y 三、韵母表(24个) 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或没有声母的音节叫做韵母。如跑“pǎo”这个音节中,“ao”就是韵母。 1.单韵母6个(单元音):a o e i u ü 2.复韵母9个(双元音):ai ei ui ao ou iu ie ue 3.前鼻韵母n和后鼻音韵母ng共9个(元音加鼻辅音):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4.卷舌韵母er:“耳、而、尔、儿、二”,在其他韵母后,为儿化韵,写作r。 四、整体认读(16个) zhi、chi、shi、ri、zi、ci、si 、yin、 yi、ye、yu、wu、yue、yuan 、yun、ying、 五、大写字母的运用规则 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有时要大写,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 汉语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ang Hui(张 辉)Z和H要大写。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Wang lao shi(王老师)W要大写。但“老”“小”“大”“阿” 等称号,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如Xiao Liu(小刘)X、L要大写。 2. 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Bei jing(北京)B要大写,Shang hai(上海)S要大写,Ning bo (宁波)N要大写。如果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的第一个字母Z,人民的第一个字母R,共和国的第一个字母G都要大写。 2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题步骤 1、剧院共有500个座位,一年级197人,二年级201人。 (1)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吗? 197+201=398(人) 398<500 答: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 (2)假如有空位,还空几个座位? 500-398=102(个) 2、商店卖出340袋大米,卖出的面粉比大米多54袋,卖出面粉多少袋? 340+54=394(袋) 3、洗衣机568元,比录音机贵280元,录音机多少元钱? 568-280=288(元) 4、小东立定跳远跳了140厘米,小黑比小东多跳30厘米,小强比小东少跳38厘米。 (1)小黑跳了多少厘米? 140+30=170(厘米) (2)小强跳了多少厘米? 140-38=102(厘米) 5、三年级捐435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78元,五年级捐的比四年级少27元。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捐多少钱? 435+78+435 =513+435 =948(元) (2)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435+78-27 =513-27 =486(元) 6、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在折千纸鹤。小黑折了203只纸鹤,小明折的比小黑多47只,小王折的比小黑少20只。 ①小明折了多少只千纸鹤? 203+47=250(只) ②小黑和小王大约一共折了多少只? 203-20=183(只) 203+183≈400(只) 200200 7、光明小学女生有496人,男生比女生多64人,男生有多少人?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496+64=560(人) 496+560=1056(人) 8、有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25千克,第二次倒出的比第一次少30千克,两次一共倒出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浅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浅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由于数量关系较隐蔽,学生在解题时很难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大胆地想象,力求通过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为此应重视各种解题思路的训练。 一、对应的思路训练 例1:一户农民养鸡240只,平均5只鸡6天要喂饲料4.5千克。照这样计算这些鸡15天要喂饲料多少千克? 写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5只鸡6天4.5千克 240只鸡15天?千克 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可分析出两种方法: ①用归一法先求出1只鸡1天要喂的饲料,再求240只15天所需的饲料。即 4.5÷5÷6×240×15=540(千克) 答:240只鸡15天需饲料540千克。 ②每只鸡平均每天用的饲料是一定的.,根据倍数关系,只要求出240只是5只的几倍和15天是6天的几倍,这个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4.5×(240÷5)×(15÷6)=540(千克)(答略) 二、数形结合看图分析训练 例2:修路队三天修了一段公路,第一天修40%,第二天修1/2,第三天修2.5千米。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先分段画图: 附图{图} 再分析解答:把全段公路看做单位“1”,那么第三天修的2.5千米正好是全段公路的(1-40%-1/2),它和2.5相对应,所以全段公路长为: 2.5÷(1-40%-1/2)=25(千米)(答略) 例3: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5,第二次取出20千克,桶里还剩28千克油。全桶油重多少千克? 先分段画图: 附图{图} 把整桶油看作单位“1”,从图中清楚地看出:后两次取出油的总和,正好是第一次取油后余下的部分,即(1-2/5),它与(20+28)相对应。 列式计算:(20+28)÷(1-2/5)=80(千克)(答略) 三、一题多解思路的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可对一道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多角度、多层次地沟通

小升初分班考试题集锦

小升初分班考试题集锦

(1)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学了许多篇课文。有郁金香十分美的课文《荷兰的花》,有不顾自己,帮助别人的桑娜和渔夫,我还知道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那句话:帮助别人便是给他人带来方便,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我还知道第29课中的主人公有两个,分别是:的,还有的。在40课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主人公是的。我喜欢的原因是:。(2)本学期,我们还学了许多名言:有爱因斯坦写的: 成功= 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1)100立方千米=()平方千米 (2)能被20、25、48、12.5、90、125.5整除的最小的一个整数是多少? (3)a、b、c、d、e 、f站在一排(4)从1到1000的自然数中,所 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的差。如果a、b两人不在两端,那么有 多少种站法? 1、综合画图题9分 左边是个正方形,右边也是个正方形。 阴影部分面积是多 少?

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可用六小时,飞去时时速1500千米,回来时时速1200千米,这架飞机能飞出去()千米 设顺风飞X小时,逆风飞(6-X)小时,则1500X=1200(6-X), X=8/3 1500*8/3=4000 一个600米环形跑道上,兄妹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人速度不变,还是在原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逆时针方向跑,则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 快的(以后简称A)(另一个为B)A比B 12分钟快600米也就是1分快50米,然后背对着出发,二人一共跑了600米,其中减去A比B快的50X4分钟就是200,600-200=400米这是两个B4分钟跑的路程400÷2÷4=50米这是B1分钟的速度600÷50是要多少分钟 A以前提到了比B每分钟快50米就用600÷(50+50)就是A需要多长时间绕一圈 1、试求1×2+23+34+45+56+…+99100的结果。

小升初分班考试题(语文)

内江六中2019届分班考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辜.负(gū)创.伤(chuàng)柏.树(bǎi)奉若神.明(shén) B、时弊.(bì)透露.(lòu)杂.费( zhá)亡羊补.牢(bǔ) C、冷酷.(kù )劳驾.(jià)复述.(shù)屏.声静气(píng) D、厦.门(xià)特殊.(shū)谋.取(móu)囫囵.吞枣(l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赈.灾(zhèn)笙.歌(shēng)求证.(zhèng)无懈.可击(xiè) B、培训.(xùn )空隙.(xì)挑拣.(jiǎn)垂涎.欲滴(dàn ) C、别致.(zhī)橱.窗(chú)横.行(hèng)安之若素.(sù) D、沏.茶(qiē)商贸.(mào)思慕.(mù)鞭辟.入里(bì) 3、下面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修炼贪婪无所适从雨后春笋 B、钦佩支吾心腹之患顶天立地 C、翡翠天骄百折不挠初生牛犊 D、原料徘茴转弯抹角不厌其烦 4、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是我国家喻户晓 ....的人。 B、天气炎热,他有一种奇思妙想 ....,想到水里游泳。

C、下课铃一响,他上气不接下气 ......地跑出教室。 D、花坛里,玫瑰花像霜打了的茄子 ......,开得娇艳美丽。 5、下列句子修辞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鸭以他为圆心围成一个圈,好像给他站岗。(比拟) B、这里四季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充满神奇。(排比) C、太阳刚刚收威,人们就又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比喻) D、古城墙的风光难道不是很值得我们喜爱吗?(反问) 6、在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与智者(),向圣人(),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 ①阶梯②对话③阅历④讨教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 B、《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谦恭,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吴用的足智多谋,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C、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的一些故事都和这条道路有关。 D、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8、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假设思路

【假设思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常常是在“首先提出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数学解题中,也离不开假设思路,尤其是在解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如能用“假设”的办法去思考,往往比其他思路简捷、方便。我们把先提出假设、猜想,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解题思路,叫假设思路。 例1 中山百货商店,委托运输队包运1000只花瓶,议定每只花瓶运费0.4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结果运输队获得运费382.5元。问:损坏了花瓶多少只? 分析(用假设思路考虑): (1)假设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损坏一个花瓶,那么所得的运费应该是多少? 0.4×1000=400(元)。 (2)而实际只有383.5元,这当中的差额,说明损坏了花瓶,而损坏一只花瓶,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这就是说损坏一只花瓶比不损坏一只花瓶的差额应该是多少元? 0.4+5.1=5.5(元) (3)总差额中含有一个5.5元,就损坏了一只花瓶,含有几个5.5元,就是损坏了几只花瓶。由此便可求得本题的答案。 例2 有100名学生在车站准备乘车去离车站600米的烈士纪念馆搞活动,等最后一人到达纪念馆45分钟以后,再去离纪念馆900米的公园搞活动。

现在有中巴和大巴各一辆,它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0米和150米,而中巴和大巴分别可乘坐10人和25人,问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用假设思路思索); 假设从车站直接经烈士纪念馆到公园,则路程为(600+900)米。把在最后1人到达纪念馆后停留45分钟,假设为在公园停留45分钟,则问题将大大简化。 (1)从车站经烈士纪念馆到达公园,中巴、大巴往返一次各要多少时间? 中巴:(600+900)÷300×2=10(分钟) 大巴:(600+900)÷150×2=20(分钟) (2)中巴和大巴在20分钟内共可运多少人? 中巴每次可坐10人,往返一次要1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0人。 大巴每次可坐25人,往返一次要2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5人。 所以在20分钟内中巴、大巴共运45人。 (3)中巴和大巴20分钟可运45人,那么40分钟就可运45×2=90(人),100人运走90人还剩下10人,还需中巴再花10分钟运一次就够了。 (4)最后可求出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的时间:把运90人所需的时间,运10人所需的时间,和在纪念馆停留的时间相加即可。

30种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以下主要研究30类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一找二定三列式 1、找准单位“1”的量。 (“的前” “比后” “是后” “占后”的量为单位“1”) 2、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3、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已知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4、比单位“1”多就用(1+﹍),比单位“1”少就用(1-﹍)。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转化单位“1” 方法一: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几分之几转化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读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5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34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全书还剩几分之几? 方法二: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甲数是乙数的49 。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方法三: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转化为乙数比甲数少(多)几分之几。 例:四年级人数比五年级人数少14 。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人数多几分之几? 方法四:甲数的几分之几等于乙数的几分之几转化为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34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方法五:假设在解题中的妙用: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按一般的方法,难以找到数量间的关系及内在联系。但是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或现象成立,往往可以找到解答的途径。 例:有两筐苹果共重220千克,从甲筐取出15 ,从乙筐取出14 共重50千克。两筐苹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方法六:找已知量对应的分率,用已知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就可以得到单位“1”的量。 例:“一批煤用去了23 ,正好是24吨。这批煤共有多少吨?”在这个问题中,“23 ”与 “24吨”表示的同一个数量,都是用去的煤的数量。一个是具体的量,一个是分数量,这们把“23 ”叫做“24吨”所对应的分率,解题时用“24÷23 ”得到的就是单位“1”的量,在本题中也就是煤的总量。 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是单位“1”;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分数应用题(一) 1、 某校有学生702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 54少18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 一根电线,用去全长的 31还多4米,这时剩下的比用去的多10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3、 甲、乙两人原来各有若干元,甲的钱数是乙的 85。如果甲用去20元,乙用去50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数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4、 第一车间有四个生产小组,第一、二两个小组共19人,第二、三、四小组共35人,已知第二小组人数占四个生产小组总人数的 51。第一车间共有多少人?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7

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与两不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⑴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⑵将一道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分解成两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⑶将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改变其中的某个条件(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其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 [范例解析] 某些有联系的两道简单应用题,可以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例1⑴学校买来红纸382张,绿纸295张,一共买回多少张纸? ⑵学校买回红纸和绿纸677张,做花用去488张,还剩多少张? 分析第一题要求“一共买回多少张纸?”就是求382张红纸和295张绿纸的和。 算式是:382+295 = 677(张) 第二题要求“还剩多少张?”就得从红、绿纸的总数中减去“用去了488张”。 算式是:677-488 = 189(张) 可以看出,第一题中所求的问题,正好是第二题中的一个条件,于是一变,把这两个有的简单应用题变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⑶学校买回红纸382张,绿纸295张,做花用去488张,还剩多少张? 分析要求“还剩多少张?”必须先求出“一共买回多少张纸?”这个中间隐含的问题,而这个中间隐含的问题可以根据“买来红纸382张”和“绿纸295张”这两个条件来求。 求出了一共买来多少张纸,又已知“做花用去了488张”就可以求“还剩多少张纸?” 算式是:382+295-488 = 677-488 = 189(张) 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也可以分解成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例2一条公路长1280米,工程队上午修了370米,下午修了392米,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分析根据“上午修了370米”和“下午修了392米”,可以求修了多少米,又已知“一条公路长1280米”,就可以求“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算式是:1280-(370+392) = 1280-762 = 518(张) 上题一变,把这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分解成了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⑴一个工程队上午修路370,下午修路392米,一共修路多少米? ⑵一条公路长1280米,工程队修了762米,还剩多少米没修? 第一题中要求的问题,正是第二题中的一个条件。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只要变换一个条件,就可以使它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模板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作图法 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使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由抽象变得直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1甲、乙两堆煤共30吨,甲堆煤用去后,还比乙堆煤多6吨。这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堆煤再补上6吨,正好是甲堆煤原来吨数的,这时甲、乙两堆煤的总吨数(30 +6)就相当于甲堆煤原来吨数的(1 +),甲堆煤原来的吨数为(30 +6 )÷ (1 +)=20(吨),乙堆煤原来的吨数为30 -20 =10(吨)。 例2图书馆有文艺书、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00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多4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这三种书各有多少本?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400本中去掉40本,剩下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的(1 + 1 +),则科技书有(400 -40)÷ (1 +1 +)=135(本),文艺书有135 +40 =175(本),故事书有135 × =90(本)。 作图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清晰的线段图。 练一练: 1. 一辆公共汽车在发车时,车上共有乘客42人。到了一个车站,男乘客下去了;女乘客不但没有下车,反而上来3人,这时车上男、女乘客的人数正好相等。车上原来男、女乘客各有多少人? 2. 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四、五、六年级共捐款1350元,四年级捐款钱数是五年级的,六年级捐款钱数比五年级的多150元。四、五、六年级各捐款多少元? 二、转化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题目中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从而显得比较复杂。在解题时,我们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例3欣欣钢管厂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三、四车间人数和的,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三、四车间人数和的,第三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二、四车间人数和的,第四车间有650人,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题目中的、、的单位“1”不统一,需把它们转化成以四个车间总人数为单位“1”的分数。由“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三、四车间人数和的”可知,第一车间的人数是四个车间总人数的;由“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三、四车间人数和的”可知,第二车间的人数是四个车间总人数的;由“第三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二、四车间人数和的”可知,第三车间的人数是四个车间总人数的;则第四车间的650人就相当于四个车间总人数的1---。所以这个工厂共有650 ÷(1 ---)=3000(人)。 例4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天吃掉全部的多30千克,第二天吃掉的是第一天的,还剩120千克。这批大米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由于“第一天吃掉全部的多30千克”,因此可以将“第二天吃掉的是第一天的”转化为第二天吃掉全部的×多30 × 千克,则120 +30 +30 × 千克就占这批大米的(1 --× ),这批大米共有(120 +30 +30 × )÷ (1 --× )=360(千克)。 转化法的关键是找到一个与所有未知量相关的单位“1”。下面两道题,先找出统一的单位“1”,然后解题。 练一练: 3. 甲、乙、丙三人加工零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丙两人加工零件个数和的,乙加工的零件个数

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及参考参考答案精选

2015-07-16 小升初考试已经结束了,马上会迎来分班考试。下面是精品学习网整理的201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一、积累 1、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 suífēngqiánrùyè, rùnwùxìwúshē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看看你的积累吧。 废()忘食舍()为人居()思危神机()算 3、我国的古诗作品非常多,其中也不乏充满哲理的诗句。如苏东坡《题西林壁》一诗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就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 4、古诗词中写景的句子很多,如"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如"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则描绘了夏天的景象。

5、连线题(把下列散列中的内容按一一对应关系用线连起来): 赤日炎炎春露似珍珠月似弓 鸟语花香夏草色遥看近却无 粉妆玉砌秋白雨跳珠乱入船 枫叶似火冬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6--8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这首诗写了_____、树荫、小荷、______四种景物,并用___、爱、___、立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画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7、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8、本诗最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在多用来指什么 (二)阅读《欧阳修苦读》后面回答9--12小题:

必备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答题技巧

必备2019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答题技巧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 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 =75 (千米) (2)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2018年小升初数学分班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

重点中学小升初入学模拟试题及分析一 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有写着数字2、5、8的卡片各10张,现在从中任意抽出7张,这7张卡片的和可能等于< )。 A 、21 B 、25 C 、29 D 、58 答案:C <2)某开发商按照分期付款的形式售房。张明家购买了一套现价为12万元的新房,购房时需首付<第一年)款3万元,从第二年起,以后每年应付房款5000元,与上一年剩余欠款的利息之和。已知剩余欠款的年利率为0.4%,第< )年张明家需要交房款5200元。wue9KxbXy3 A 、7 B 、8 C 、9 D 、10 答案D <3)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两个骑车人从相差500M 的A 、B 两地同时出发。甲从A 地出发,每分钟行使600M ,乙从B 地出发,每分钟行使500M 。经过< )分钟两人相距2500M 。wue9KxbXy3 A 、1182 B 、1191 C 、20 D 、30 解:A 、B 、C 、D 考虑二人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应该需要<2500+ 500)÷<600+500)=118 2

二人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背向而行,那么应该需要<2500-500) ÷<600+500)=1191 二人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同向而行,分别为<2500+500)÷<600-500)=30 <2500-500)÷<600-500)=20 <4)若干名战士排成8列长方形的队列,若增加120人或减少120人都能组成一个新的正方形队列,那么,原有战士< )人。wue9KxbXy3 A 、904 B 、136 C 、240 D 、360 解:A 、B 此题反推一下即可。所以选择A 、B <5)一个三位数,它的反序数也是一个三位数,用这个三位数减去它的反序数得到的差不为0,而且是4的倍数。那么,这样的三位数有< )个。wue9KxbXy3A 、2 B 、30 C 、60 D 、50 答案:D 这个三位数与它的反序数除以四的余数应该相等, 不妨设这个三位数是ABC ,则它的反序数为CBA 。于是有ABC -CBA =4的倍数,即100A +10B +C -<100C +10B +C )=4的倍数,整理得 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