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60学时

模块一总论

项目一会计概述

知识目标:

1、会计的概念。

2、会计核算的对象

技能目标:

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的对象和方法。

4、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新课讲授:

任务一、会计的概念(重点)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活动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 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

活动2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 会计” 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 草流” 和“ 誊清簿” ,设“ 钱谷账” 。

4、唐宋时期: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 原管、新收、已支、现在” 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四柱” (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 四柱清册” 。

5、明末清初:“ 龙门账” 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进- 缴= 存- 该” ,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 进缴表” (资产负债表)和“ 存该表” (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练习、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项目二、会计的职能及特点(重点)

任务一、会计职能的定义:

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任务二、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活动1 核算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活动2 核算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②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

③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任务三、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活动1监督职能的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活动2监督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②会计监督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一个过程;

③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的。

练习、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项目三、会计核算的对象

任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重点)

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的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活动1资金: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活动2企业的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

总结: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预算资金的运动

项目三、会计的特点(重点)

任务一、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四)会计方法(了解)

任务二、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所知道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思考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模块二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

项目一、会计要素

知识目标:

1、会计要素的概念

2、会计各要素的含义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技能目标:

1、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2、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

3、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说明:因会计六大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用一个教案封面分两次讲解。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新课讲授:

项目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任务一、资产

活动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活动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活动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资。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

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

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任务二、负债

活动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活动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

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

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

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活动3、负债的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流动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短期借款: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且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②应付票据:因商业信用产生,须于约定日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③应付款项: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原因而发生尚未支付的、预收的或应付的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股利等。

④应付工资:指企业应付而未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⑤应交税金: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交而未交的各项税金。

(2)长期负债: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购置长期资产且偿还期在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②应付债券: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书面证明。

③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任务三所有者权益

活动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活动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①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②资本公积:包括资本( 或股本) 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

③盈余公积: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

④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较:虽统称为权益,但两者性质、数量关系和偿还的法律责任不同。

任务四收入

活动1、收入的概念: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活动2、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活动3、收入的内容

①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如销售产成品的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

注意:给学生讲解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性质上的不同。

任务五费用

活动1、费用的概念: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活动2、费用的特征

①费用发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发生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

②费用的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的转换。

③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④费用和成本虽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又称为成本。

活动3、费用的内容: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①产品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②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任务六利润

活动1、利润的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活动2、利润的特征

①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

②利润是广义的收入和广义的费用相抵后的差额。

③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活动3、利润的内容

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②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③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④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课堂练习:

1、简述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2、三年前,几个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公司,共筹资400万元(其中合伙人投资300万元,从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以建厂房、买设备和材料,形成企业的资产。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企业已拥有资产600万元,需要偿还各种债务200万元,试计算,企业的净资产为多少?企业的留存收益又是多少?

布置作业:1、举例说明你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认识。

2、举例说明你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认识。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要素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容易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项目二会计平衡公式

知识目标:

1、会计平衡公式

2、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技能目标:

1、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2、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并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创办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筹集一定数额的资本金,这些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别人投资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然后再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购置必要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才能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企业的这些资产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固定资产等;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资产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比如:向别人借钱要支付利息、吸收别人投资要给人家分红等。人们常把对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而且在总额上有一种必然的相等关系,即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讲授新课:

任务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重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

利润=收入—费用(动态表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

任务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重点)

活动1、经济业务的概念

经济业务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具体分为:交易:指会计主体与外界一切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往来。例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吸收投资等。

事项:指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的资金活动。例如:领用材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分配费用等。

活动2、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变化。

练习题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的投资。

该笔业务:借款减少2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增加了200万元,权益总额未变

总结: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归纳总结知识: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上四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1:双方总额等额增加;2:双方总额等额减少;3:双方总额不变;4:双方总额不变

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成立。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假如你和几个好朋友共同创办一个公司,必定会涉及资产与权益的问题,你认为应该

如何描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教学总结: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基础上设计的,可大量运用具体实例讲解会计恒等式的应用;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等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加深印象;重点板书会计恒等式的应用实例,并初步引入“会计报表雏形”。

模块三账户和复式记账

项目一会计科目与账户

知识目标:

1、会计科目

2、账户

3、账户的分类

技能目标:

1、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

2、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

3、理解账户的概念。

4、根据账户的设置原则,熟练的设置账户。

5、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6、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带领大家回顾会计六大要素的名称和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六大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如果要再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该如何分?如: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都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是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为了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的要求,就要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从而引出会计科目的概念。

讲授新课:

任务一、会计科目(重点)

活动1、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活动2、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

任务二、账户(重点)

阐述: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类别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

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的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的格式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活动1、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活动2、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这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而这种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账户的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架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

如图:

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

活动3、账户的具体结构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增加栏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增加栏方

3、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活动4、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活动5、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同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

不同点: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

提示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2、举例说明你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认识。

教学总结: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的概念,解释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的内在联系。

项目二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知识目标:

1、复式记账原理

2、借贷记账法

技能目标:

1、能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3、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

4、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5、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6、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编制试算平衡表、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学生业务题让学生边听边练。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

数量上的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怎么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记账方法问题。

新课讲授:

任务一、复式记账(重点)

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的记账方法就是复式记账法。

任务二、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

活动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活动2、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活动3、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借贷

期初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期末余额

活动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活动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余额的平衡(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

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2、发生额的平衡(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任务三、会计分录(重点)

活动1、会计分录的概念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

活动2、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会计分录(多借一贷、一借多贷)

见多媒体课件演示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本次课要大量的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显示账户的结构、业务的类型。力求运用形象化教学阐述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具体运用,进一步理解会计恒等式。

项目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

知识目标: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

技能目标:

1、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2、能够进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

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会计上为什么要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对于这两种账户我们如何进行登记呢?

讲授新课:

任务一、总分类账户(重点)

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核算该账户内容的综括资料,只用价值指标进行计量。它对明细分类账户起统驭作用。所以,又称总账账户。

任务二、明细分类账户(重点)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账户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户的补充。

任务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重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一)依据相同

(二)方向相同

(三)期间相同

(四)金额相等

具体内容见多媒体课件。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登记过程,边演示边讲解,然后给出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练习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详见配套习题)

教学总结:本次课要重点教授学生编制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的技能,把前面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

模块四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

教案说明:

因本章几节内容均为阐述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所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本章一至四节教案和起来编写。

知识目标:

1、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2、供应过程的核算

3、生产过程的核算

4、销售过程的核算

5、利润形成和分配

技能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课时安排:共8课时。

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新课讲授:

项目一、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任务一、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重点)

活动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500 000

活动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节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120000

贷:资本公积120000

活动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

活动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长期借款100000

项目二供应过程的核算

任务一、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重点)

活动1、“物资采购”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在途材料。

例如:企业于2003年7月1日向新华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单价10元,运杂费2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50200

贷:银行存款50200

活动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负债类账户)

借方反映:①应购买原材料等支付给供货方的进项税;②已交税金

贷方反映:①销售商品过程中的销项税;②进项税额转出;③出口退税

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运输费、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进口关税。

例如:企业于2003年3月17日,向红星工厂购入A材料8000千克,单价50元,增值税68000元,运杂费1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借:物资采购—A材料40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469000

活动3、“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

练习题:企业于2003年4月2日向东风工厂购入B材料5000千克,每千克2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完毕已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入帐。

①购入材料时:

借:物资采购—B材料100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7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B材料100500

贷:物资采购—B材料100500

活动4、“应付账款”账户

贷方反映应付给供货方的款项,借方反映归还供货方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数额。

项目三生产加工业务的核算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生产过程的核算教案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 课题序号授课班级13会计对口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新课 授课章节名称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使用教具投影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 教学重点生产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 教学难点生产过程设置主要账户的核算内容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回顾 二、生产过程业务核算的财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假设企业生产AB 两种产品,本月产品的生产业务如下: 材料耗用汇总表 项目 甲材料 乙材料 合计 生产产品耗用 其中:A 产品 B 产品 40000 26000 14000 20000 13000 7000 60000 39000 21000 车间一般耗用 600 600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300 300 合计 40600 20300 60900 借:生产成本 ----A 产品 39000 ----B 产品 21000 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300 贷:原材料 60900 直接人工 计入成本 的费用 不计入成 本的费用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生产费 用

(二)工资及福利费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如下: 生产工人工资 42000 其中:生产A产品工人工资 24000 生产B产品工人工资 18000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2000 行政人员工资 16000 合计 60000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4000 ——B产品 18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1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0000 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360 ——B产品 2520 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224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8400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一是制造费用归集过程,即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人员 的工资及福利费、机物料消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车间的水 电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2、二是制造费用分配结转过程,即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方 法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月末将“制造费用”账户分别转入“生产成本”各明细账中,“制造费用”账户期末无余额。 通常情况下,企业按照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的工资比例为标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核算程序

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第一节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选择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概念(重点) 会计核算程序就是指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或者记帐程序。 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规定了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不同步骤和方法。 二、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 合理的、适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要适应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的繁简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2.要适应本单位、主管部门以至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提供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核算资料。 3.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核算费用。 三、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我国各经济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有以下六种: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3.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6.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 六种会计核算形式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我们主要讲述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和账簿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 的依据。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账簿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账务处理程序(重点)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基础会计学原理试讲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 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 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 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 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 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

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 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 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去= 余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 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 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 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 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 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 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 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 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 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初级会计实务教案

初级会计实务教案 课号: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概念,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掌握账户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掌握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 行登记。 教学重点: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教学难点: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对象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职能 (一)核算的职能一一首要职能,会计工作的基础。 1、概念:记账、算账、报账 2、核算内容:企业的经济业务 3、核算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二)监督职能 1、概念:合理性、合法性 2、内容: (三)二者关系:相辅相承,核算是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障 (四)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 三、会计对象 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说,会计对象就是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 1、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表现为:) 筹集————循环周转————退出 /\∕∣\∕∣\ 所有者债权人供应生产销售还债交税分配利润 ∕\/∣\∕\ 货币资金→材料资金→在产品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表现为:) 购进销售

∕\∕\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一)资产: 1、概念第7页 2、特征 3、分类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二)负债: 1、概念第8页 2、特征 3、分类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三)所有者权益: 1、概念第9页 2、特征 3、分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概念第9页 选择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属于收入的有(A、C)。 A、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出售无形资产收到的价款 注:A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B属于代收的款项,C等同于商品销售,D不属于日常经营活动。(五)费用概念第10页 (六)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二、会计等式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要素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要 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第一节会计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资。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 商品、产成品 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 回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完整版)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教案 一.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目的 本试验按照会计核算基本步骤,以某企业9月份经济业务为例,分环节安排了整个会计循环过程模拟试验操作,设计了从建账、制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的会计资料,体现了一个综合完整的会计循坏过程。通过学生仿真练习与实际操作,不仅能掌握会计书写基本规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能以切身体会初步尝试出纳员、记账员等不同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达到加强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二,模拟实训的内容 1. 原始凭证的填制 2. 原始凭证的审核 3. .记账凭证的填制 4.记账凭证的审核 5.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6.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7.科目汇总表编制和总账登记 8. 对账与结账 9. 资产负债表模拟 10.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模拟 11.会计凭证装订与保管 三,模拟实训考核办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实训成绩和教师工作量要进行严格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实训教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为全面公正地评价其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双向考核,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着重对技能整体水平的评估. 在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是:态度端正,实训认真,掌握实训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考核要求是:教学态度好,耐心指导学生,具有指导学生实训的能力,能够执行实训计划. 以下是对学生考核的具体方法: 1.日常操作情况占总成绩20%,由指导教师不定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 检查评定出成绩. 2.凭证,账簿,报表完成情况占总成绩50%,指导教师检查凭证,账簿,报表完 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实训资料的正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等. 3.出勤占总成绩的20%,按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4.实训报告占10%,通过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了解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评定出成绩.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13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 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1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 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 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二、新授课 (一) 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e3495302.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sodocs.net/doc/be3495302.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sodocs.net/doc/be3495302.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首页) 适用班级:A0511-12,21-22 课时90分钟 课 题 企业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编号 06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重点: 生产加工、商品销售和财务成果业务的会计处理 难点: 会计科目的理解 实施步骤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小结 一、生产加工过程的核算 二、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三、企业经营成果业务的核算 四、企业其他业务的核算 5 20

25 10 5 板书设计 §3.3企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经营成果等业务的核算 1. 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2.示例 仓库发出材料一批,材料领用情况如下:生产A产品领用甲、乙材料,材料共计42 900元,生产B产品领用甲、丙材料,材料共计116 750元,车间和厂部行政管理部门分别领用甲材料,价款各是15 750元和9 450元,经计算,材料耗用情况是:甲材料共耗用3 800件,计119 700元,乙材料共耗用2 000千克,计11 400元,丙材料共耗用5 000千克,计53 75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2 900

-B产品 116 750 制造费用 15 750 管理费用 9 45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19 700 -乙材料 11 400 -丙材料 53 750 二、企业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1. 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2.示例 江庐股份有限公司向东明公司销售A产品800件,每件售价600元,价款共计480 000元,增值税81 600元,产品已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东明公司 561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会计基础》教案(三)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学习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恒等式内涵及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教学教具】 挂图:经济业务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计等式的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建议】 本节是以后各章学习的基础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实际业务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来讲授会计 恒等式。 【复习内容】 实训2.4,学生回答。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经典笑话:“啥都没剩下”→引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三章复式记账(板书) 第一节会计等式(板书)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是运用数学平衡式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 的表达式。 3.1.1 静态会计等式(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板书) 例如:某企业现金20万——借来的20万(负债) 设备30万——自己投入30万(所有者权益) 存款25万——自己投入25万(所有者权益) 1.内容: 静态会计等式是指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 务状况的等式。其表达式为: 资产=权益(板书)如上例资产75万=权益75万 权益:将企业资产提供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板书)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板书) 注:所有者权益也称净资产,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务以后剩余给所有者的权益。因为负债是优先于 所有者权益的,所以上述等式不可改写为: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这样的改写意味着企业所有的资产要先满足所有者的权益,剩余的才是 债权人权益—负债,这正好颠倒了两者的先后顺序。 2.含义: 静态会计等式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揭示了在某一特定时日,企业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 关系,主要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在价值上的恒等关系:资金存在形态(资产)=资金来源渠道(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必然会有相等数量的权益,两者在价值 量上是相等的。 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即资产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增加,并 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减少。 企业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恒等式。 见教材P31例题 【例题3.1】汇源公司经批准于20××年7月1日设立,其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6个发起人共投入现金300 000元作为实收资本存入银行,则该公司20××年7月1日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数 量关系如: 资产(300 000)=负债(0)+所有者权益(300 000) 【例题3.2】汇源公司于20××年7月2日向银行借款100 000元存入银行;用银行存款50 000元购 入一辆微型面包汽车。 【例题3.3】汇源公司于20××年8月3日用银行存款20 000元归还银行借款。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基础会计学教案:第四讲--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四讲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 1.熟悉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含义和种类; 2.理解审核凭证与正确填制凭证的重要意义; 3.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4.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5.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 6.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内容和登记方法; 7.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8.掌握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和会计处理。 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学生:3学时; 非会计专业学生:3学时。 三、授课内容 (一)引子 长野冬奥会申办过程的凭证被全部烧毁;银广夏1998年之前的财务资料丢失;美国安然公司以及为其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其假账丑闻被曝光之后都传出了暗中销毁凭证的内幕。他们为什么要销毁凭证?凭证上通常记载些什么?凭证提供了关于企业真实经济活动的什么证据? (二)会计凭证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会计凭证是指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作用:(1)会计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2)会计凭证是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依据;(3)会计凭证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3、种类: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三)原始凭证 1、含义: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用来证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帐依据的最初书面证明文件,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常见的原始凭证有售货发票,银行支票、汇票、购货定单、收款单、收款收据、材料验收入库单、材料领用单、产品发运单、销售成本计算表、工资表等。 2、基本要素:原始凭证通常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名称,如销货发票、购货发票、限额领料单等; (2)填制日期,通常应该是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日期; (3)交易双方单位的名称; (4)交易或事项的内容; (5) 交易或事项的实物数量和金额; (6)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名、盖章。 3、种类:原始凭证按其来源的不同,分为: (1)自制凭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