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议论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议论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议论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议论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310553742.html,

议论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作者:刘国富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3年第03期

议论文所用的材料,都是用来证明文章论点的,统称为论据。下面我们从论据的作用、论据的选择、论据的叙述、论据的分析四个方面来谈谈“议论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一、论据的作用

议论文就是作者选取、运用材料(论据)来证明(论证)自己的观点(论点)的说理性文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只有论据真实、典型、充分,议论文才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论据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最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论论据更有说服力。

然而,中学生写议论文常见的毛病,往往就出在论据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据的选择: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

2.论据的叙述:叙述旁生枝节,有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不简洁,重点不突出。

3.论据的分析: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中学生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和标准的。论据的选择,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切合题旨,要有针对性。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构成论据,否则,材料再好、再真实、再生动,也是毫无用处的。如论点是“天才出于勤奋”,就要选一些天资并不突出的人的事例,说明他们是靠勤奋成就事业的。如果挑选一些天资本来就好的人的事例作为论据,那论证就缺乏针对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论据典型,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的名言或事例。“我姥姥说”“我妈

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文本选材及删改中的逻辑问题

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文本选材及删改中的逻辑问题-中学语文 论文 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文本选材及删改中的逻辑问题 谭邦和 议论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经由教材中议论文文本的学习,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而更为有深度的学习,是在议论文文本的揣摩体会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进而更具实质性地提升自己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境界。基于这样的重要意义,能不能选到好的议论文文本,进入教材的议论文文本如果需要处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就成为教材编写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 很显然,议论文的选材在其事实真实、价值判断没有问题的前提下,逻辑力量方面所达到的水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选材标准。而如果因为篇幅过长等原因必须进行技术处理或者适当删改的时候,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应该就是不能伤害原文的逻辑,因为逻辑是议论文的生命线,伤害其逻辑,等于剥夺其生命。 但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状况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某些教材的编写者并不重视逻辑。曾经看到过一种教材,其基本框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两大板块,也就是文言文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现代文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整套教材就以文言文单元与现代文单元交替出现的方式贯穿下来。这套教材的选文并不仅限于文,而是跟其它教材一样,诗词曲赋、戏剧小说、外国文学都有。令人疑惑的是,这套教材在什么样的意义上使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概念呢?古代散文、骈文、赋体属于“文言文”当然没有问题,甚至古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如《聊斋志异》中选出来的篇章,因以文言句式写作,放在文言文单元

也还勉强,事实上有些古代传记散文实际上是具有两栖性质的,《史记》中的某些篇章其实可以当历史小说读了。但文言文的概念还能统辖《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吗?还能统辖《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古典戏曲,统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言二拍”这样的古代白话小说吗?同理,“现代文”的概念底下可以放现代散文,放散文诗亦无不可,但“现代文单元”还可以放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戏剧吗?而且,所有的外国翻译作品也都一锅煮被放在这个名目下了。一个语文教材,基本概念的使用如此混乱,怎能给教师学生以正确的知识与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呢? 还是回到议论文文本的问题上来。曾几何时,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有了对于选作教材的议论文文本进行删改的权力。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得不进行的事情,但却应该以极为谨慎的态度来操作。可是我们却遗憾地看到,一些并不具备典范意义的议论文冒冒失失地闯进了教材,一些很精彩的议论文被删改以后面目全非,一些被删改过的文本在教材里没有任何说明。此等情况,值得分析研究,请允许我以分析一些实例的方法来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 例证一: 梁启超散文气势磅礴,议论纵横,笔端总是激情喷涌,极富鼓动力,《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性的篇章,因而成为语文教材必选篇目。由于原文较长,约有三千八百余字,全文进入语文教材确实是有困难的,所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会对其进行删节。但是,对于这篇议论文的处理,删留之间,却发生了严重的逻辑问题。 在我看来,《少年中国说》一文,最富煽动力的文字是最后一段,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高考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

议论文的选材与组材 编辑:江艳芳审核:凌勐 2015-10 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组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组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组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组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组材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巧妇有米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可口饭菜吗?如果米是劣质的,煮出来的饭也不会好吃。同样道理,高考作文的素材就像米一样,如果找不到很优质的“米”,找到了又不进行挑选,去粗取精,那么,这样的作文素材煮出来的作文,当然也上不了高分的台面。“素材”功夫下到了,高考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丰富生动,有说服力。 二、议论文选材 1、学生在作文选材上的“硬伤” 综合学生平日的写作实际来看,学生在选材上打不开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总体上趋于传统和保守。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形: (1)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泥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上。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2)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 (3)材料单一化 8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4)虚构现象严重 高考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2、议论文论据的来源有: (1)源自课本 (2)源自经典名著 (3)源自报刊、媒体 (4)源自生活 (5)源自典故 (6)源自大自然 其中三个重要的材料群尤其要重视

训练四: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训练四: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作者:吴长青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10期 吴长青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 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 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 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 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 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 正的大用。 例文 “无用”实为“大用” □方佳新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原来,它是一块陨石, 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 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 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 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 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 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 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 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 璨的光芒。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选材、组材

议论文写作指导——选材、组材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选材的途径及要求; 2、提高选取、压缩、组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预习案 了解选材途径 一、明确阅读与写作的三大母题,平时注重从这几方面积累、归纳素材: 1、人与自然 2、人与社会 3、人与人(自我、他人) 二、结合几大母题,从以下几个途径选材: 1、中外历史 【人与自然】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表现人与自然的抗争。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朴素雏形。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积极用世。梭罗退居瓦尔登湖淡泊避世。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武则天的“无字碑”。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世一跪”。 请你举一举: 2、课本素材 【人与自然】如:《像山那样思考》呼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赤壁赋》中自然永恒与人生荣枯无常的矛盾。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战争对人身体及心灵的摧残。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老王》中“我”对“老王”的愧怍。《我与地坛》“死是必然要降临的节日”;“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 请你举一举: 3、时代人物 【人与自然】如:韩少功曾乡居耕读八年,被称为“现代陶渊明”。中国人马军领导他的公众与环境信息研究中心(IPE)披露了500多家公司的污染问题,获得了戈德曼国际环保奖。 请你举一举: 【人与社会】如:人权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黑色肌肤,一生奉献,风雨中抱紧自由。孙杨,作为奥运冠军的耀世辉煌与作为公众人物的行为失范。 请你举一举: 【人与人】如:林丹与李宗伟,“既生瑜,何生亮”/“瑜亮之争”没有失败者。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请你举一举: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与用材(完美整理版)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与用材 未 1006 1904 三百日沙里淘金,六十分成于典型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与用材 根系: 一、选材:①方法:围绕预测主题,选择典型素材 ②原则:真实、典型、精要、新颖 二、储材:①叙事语段:围绕主题,压缩语段 ②经典语句:分主题收录名言警句和古典诗文句 ③范文语段:仿写经典语段 三、用材:四点要求 ①选例典型,据需取点 ②运用方法,叙议结合:因果、假设 ③先后顺序,合理安排 ④注意详略,含有文采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巧妇有米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可口饭菜吗?如果米是劣质的,我想煮出来的饭也不会好吃。同样道理,高考作文的素材就像米一样,你是一个巧妇,如果找不到很优质的“米”,找到了又不进行挑选,去粗取精,那么,这样的作文素材煮出来的作文,当然也上不了高分的台面。所以,今天,我们就从高考作文议论文的选材、储材、用材上加以探讨,“素材”功夫下到了,高考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丰富生动,有说服力。 二、具体阐述 (一)选择素材的方法和原则 1、方法:围绕预测主题,选择典型素材 明确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主题,围绕预测主题展开查阅和储备,因为同主题下素材较多,一定选取典型的具有鲜明说服力的素材。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主题【附后】 2、选则素材的原则 选择素材一定要选择真实确凿的、典型有说服力的、时代气息强并新颖的素材,围绕预测主题选择精要部分。 (二)储备素材的方法 经过大量的阅读与查阅后,如何更好地储备素材,让其转化成自己的素材库呢? 1、储备叙事性语段 例如: (1)主题下的典型素材 ①主题:小善可为,助人为乐 ②素材:20世纪30年代,钱钟书与杨绛在英国留学,生活很清苦,有时竟连房租都交不起。但有一天,杨绛忽然收到了一笔钱。原来,作家萧乾接管上海的《大公报·文艺》栏目后,知道钱钟书和杨绛经济不宽裕,就把杨绛的稿费兑换成外汇,寄到了杨绛手中,这无疑使雪中送炭,钱钟书和杨绛非常感激。 (2)方法:围绕围绕主题,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20世纪30年代,萧乾主动为生活拮据的钱钟书夫妇寄送兑换成外汇的稿费。急人所难,雪中送炭,可谓小善成大爱,助人却无声。 参考标题:《真爱无声》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高二二部语文组 2014年3月

一、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运用的要求 ?论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三、论据的来源 ?平时写作文你是怎样寻找论据的? ?请按下面的要求给话题“成功”寻找论据 ?(1)在我的生活范围内寻找 ?(2)从历史人物那里寻找请你随口说出不少于五个你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3)从当代的新闻人物中寻找请你随口说出不少于五个的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

四、论据的选择 ?讨论: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那些材料?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高考作文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高考作文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运用一例多用、组合排比的用例方法,使用素材,丰富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贺丹卿《新蜀道难》 二、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专家称,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材料的使用 (一)一例多用 例如下列例证段: 文段一:张采婕选择回家替父母卖猪肉,是她孝顺的具体体现。就像晋代 李密为照顾生病的老祖母而放弃功名利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之情,何其深也。张采婕由父母抚养长大,能有今天高材生 的学识学历,做上银行业的工作,父母功不可没。如今父母年迈,在卖猪肉时,可以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以“终余年”,这是孝的体现,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某生《为孝心点赞》 文段二:也许有很多人反对,但古往今来,并不缺少像张采婕这样,听从 内心想法,理性选择人生的人,并且他们也名传于世。古代李密自幼父死母改嫁,无兄弟陪伴,祖母抚养他并与之相依为命二十年。李密听从内心需求,理 性分析当时局势,放弃官位,放弃荣华富贵,选择留在家乡侍养祖母,回报祖母,表达感恩之情。正是因为理性分析,听从内心选择,才选择出正确的方式 实现内心的孝。社会不缺少这类人,张采婕就是这么理性选择人生。 ——某生《听从内心选择》文段三: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在于职位有多高,而在于妥善处理亲情与事业 的关系,既能感受亲情的温暖,又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张采婕放弃舒服的银 行工作,回家替父母卖猪肉,是因为父母已年迈,自己想多陪伴父母,现在, 她又拥有一手好刀工,在事业与家庭两方面都能体现自我价值。李密也是如此。祖母的养育与再生之恩,他一生难以回报。在祖母弥留之际,选择尽孝是他的 唯一。到祖母离世,守孝期满后,他才入朝为官报答晋武帝的知遇之恩。在亲 情上尽孝与在事业上报答知遇之恩,他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某生《人生价值》方法总结: 1.“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先占有,再筛选。 2.抓契合点,强化突出。通过论证分析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

议论文的选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310553742.html, 议论文的选材 作者:孟晓东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37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因此,能否拥有丰富而翔实的论据对于议论文写作十分关键。那么,面对古今中外众多的材料,该如何选择呢? 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正面和反面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名家的名言,科学上的公理、定律以及人尽皆知的道理等)以及数据材料。然而有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面对形形色色的论据,不知如何选择,从而影响了作文成绩。因此,笔者针对论据选择的基本技巧作一介绍,以便学生在写作中有“法”可依。 1.正面的事实材料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新颖。论据真实,论点就有支撑;论据不真实,论点就缺乏说服力。论据典型,就是要求选用那些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即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材料作论据。一个论点,往往有多个论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证明它。但是在众多论据中,总有一些是最恰当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这就是典型的论据。人们在阅读文章时,容易被新颖的材料所吸引,也容易对陈旧的材料产生厌恶,因此论据选择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重新轻旧。如《一事能狂便青春》一文的片段: 即将迎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极好的典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八十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他“喜欢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的“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戴尅戎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上述文字用戴尅戎老先生的老当益壮阐述了青春的真谛,事例新颖,富有说服力,容易吸引人。 2.反面事实材料,必须能起到对比、衬托、补充作用。议论文为了把道理讲深讲透,需要多角度地分析、论证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去选择论据,既要选择正面的材料,从正面阐述事理;也需要选择反面材料,从相反角度剖析事理,正反对照,以反衬正,突出中心论点;反面材料还能补充不能说透的结果。如《心田半亩种青春》一文的片段: 光阴流转中,多少人失去了直面人生秋冬萧索的勇气。张爱玲晚年离群索居,三毛断然选择结束生命,连李敖这般强硬的人也说,自己已是“垂垂老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议论文材料的选择及运用

议论文材料的选择及运用 目标:学会选用材料 写作训练 步骤:一、导入 一篇文章及时有再好的语言再精巧的构思,但材料贫乏,言之无物,内容干瘪枯燥,都不是好文章,写议论文不能空发议论,要有充足的证据,即材料,在论述中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浅理,那么材料具体指什么呢?即社会现象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历史传闻、名人事迹、事故书、诗文典故、名言警句、轶闻趣事、时代人物等。 二、材料选择 选材指写作前选择合适需要的材料,如同裁缝选择布料一样,十分文章,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的高低成败。 1、准确 即材料不胡编乱造,不张冠李戴,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同时契合文章的观点。 2、典型 即材料有公信度、有代表意义、有吸引力,而不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强拉关系。 3、鲜活 坚决不使用政治、历史教材中那些陈旧乏味、泛泛而谈、大而不当的史料,尽量少用过时了的材料,尽量少用别人已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新颖的、贴近时代的、少有人用的材料。 4、生动 尽量选择那些生动形象、蕴意丰富、令人把玩的材料,既展示自己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又在选材上别开生面,令人面目一新。 5、丰富 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用度、不同层面的具体案例材料不少于3则,在论述中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当然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三、材料的剪辑 如果说选材是选兵的话,那么剪辑就是用兵了。 1、运用 ①一事一议型 即简述事例,然后就事评议,论述观点 ②排比型 将几则材料排比组合,使文脉通畅,气势磅礴,论证有力 如:幽王乱点烽火,戏弄诸侯,终致国破家亡;拿破仑背弃盟约,攻击盟国,终成众矢之的;曹操一诺千金,割发示罪,成就帝王之业;林肯砍断小树,主动认错,终于功成名就,诚信是人生的试金石,我们能不倍加珍视吗? 没有征人远行,又怎会有良人缝制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时的叹息?没有君臣相随,又怎会有“文死谏,武死战”的激昂正气与《出师表》的赤诚忠心?没有游子的外出,又怎会有“雁方回时,月满西楼”的守望?没有友人的远离塞外,又怎会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的相互安慰?—《美,距离的忧伤》 心系祖国,这是多么神圣的情感啊!不用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用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也不用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了祖国的命运,他甘愿将血肉之躯,融入祖国的土地,与祖国心心相印,这是何等的惊天动地啊!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在议论文中“高效”地选材与用材(完美整理版)

在议论文中“高效”地选材与用材 未 0922 0908 在议论文中“高效”地选材与用材 针对一则则材料,我们有目的地选用可增强议论文说服力,学生应学会在议论文中“高效”地选材与用材。 一、明确选材要求: (1)真实。“事实胜于雄辩”,更胜于“诡辩”,所以在文中所选入的材料必须“真实”,应具备确凿性。 (2准确。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同学们在选取材料时,要紧扣论点针对性地选材,做到选材准确。这是选材时最关键的一项要求。 (3)典型。选作论据的材料要典型,要有代表性。材料越典型,说服力就越强。 (4)新鲜。写议论文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将几个历史素材一拼凑来证明一下论点就了事,而是要针对社会上或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问题提出我们正确的见解或主张。从这点出发,文中涉及的核心材料应源于“现实生活”,我们所选的材料应具备“时代性”、“鲜活性”。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味排斥古代素材,对之只要适可而用即可。 二、掌握用材方法: 选好了材料,为议论文写作作好准备,这是下笔之前的应做的事情,但会选材不等于会用材。写作之中,我们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概括叙述 同一事件,在不同文体中,由于表现的目的不同,其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记叙文中,目的是展现事件的详细过程,我们对于事件,往往采用“细描”方式;议论文中,拿事件的目的是仅为论据用,应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 例如:以“做人要讲诚信”作为论点,请按要求合理运用下面的材料。

2014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七)凌晨,河南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由于高速公路路面结冰,导致20多辆车追尾,孙东林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 20多年前,哥哥孙水林就开始到外地打工,现已成为家乡有名的建筑商,如今每年跟着他打工的民工,高峰时达200多人。孙家兄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饱尝打工的艰辛。不拖欠农民工一分钱,成为兄弟俩的约定。“信义兄弟”20年里共同信守着一个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弟弟孙东林在其兄一家后事尚未办理的情况下,想到的却是“我们家的年过不好了,不能让工人家的年也过不好”。他虽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哥生前的心愿。除夕前一天,孙东林拿出哥哥遗留在事故车中的26万元,又从银行提取自己的6.6万元,加上母亲拿出的1万元养老钱,发放到了60多名民工手上。孙东林说:“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我也不知道该给每个民工发多少钱。我们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在新年前他将工钱如数发放到每位民工的手中。 在文中可以这样运用素材: “信义兄弟”20年里共同信守着一个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哥哥孙水林为了及时发放民工工资,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弟弟孙东林虽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其兄一家后事尚未办理的情况下,积极筹积资金,将工钱如数发给了民工。孙水林用生命捍卫了诚信,孙东林用行为诠释了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作为世人,我们要向“信义兄弟”学习,应深刻地认识诚信,在生活中自觉地坚守诚信,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叙议结合 在议论文中引入事例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在运用材料时,应将材料紧扣论点进行论证,不能让材料与论点“脱节”。 例如:以“我们不要以偏见的眼光看待残疾人”作为论点,从“紧扣论点,叙议结合”的用材角度对下列材料进行修改。 “残疾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既然上天的‘恩赐’不能改变,我们何不尝试着改变自己呢?邰丽华没有认为残疾人的生活是黯淡无光、难有作为的,她没有对自己心生偏见,她不是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了惊人的辉煌艺术吗?” 上则材料叙议不当,内容没扣论点。应修改为:

高中关于以“责任与义务”为话题的议论文

高中关于以“责任与义务”为话题的议论 文 题目一 话题作文 1、“寻”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请以“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请以“一切都会过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请为百草园期刊写一篇前言。 5、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6、请以“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美丽、人生、青春、名誉、体育、艺术等)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请以“权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8、请以“影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9、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0、忘记就是背叛;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1、请以“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2、请以“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3、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4、请以“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5、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6、请以“收集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7、请以“假如让我重新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 请你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提示] 题目已经对“精神家园”的内容作了提示(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写作时不管是议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都要有具体的实例和真切的感受,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 参考拟题:1、守住美好的精神家园2、呐喊,不能容忍的丧失3、失去了才知道珍贵4、朋友,你可有精神家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精选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 (1)初二学生家长鲍先生说:“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的知识.”强调有用 (2)荷蓧丈人责问子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强调有用 (3)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民选学区委员说:“数学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的首要罪魁,其实那些题目测试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强调有用 (4)庄子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无用中的大用 读完上述材料,你一定有不少感触,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目分析】 (1)少些无用的知识强调有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强调有用 (3)数学用不到强调有用 (4)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核心立意:1、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 参考题目: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与有用 2、强调有用 参考题目:惟去无用,但求有用 3、强调无用(这种立意不存在,因为完全无用是一种极端消极主义.)【范文赏析】

1.“无用”之人终天年 张采艺 庄子言:“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而世人却不大懂得,其于事物如此,于人之命运,亦如此. 追溯刘邦项羽的时代,我们观极西楚霸王雄极天下,威震四方,却忘记看一眼他目光所不屑于至的刘邦.刘邦出身卑微,集结了一帮乌合之众,要与项羽分天下.项羽视他为无用之人,让他在荒夷之地称王.项羽太过自信,他不明白“无用之人终天年”的道理,让刘邦表面臣服,只当他是无用,可正是因其“无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养精蓄锐,蓄势而发,最终一统天下,成就汉室. 汉室已立,天下一统,刘邦担心的不再是外敌,而是内臣.功高震主自古君王大忌,更何况赢天下的刘邦?他善于用人,依靠臣子之力成为帝王,又怎能不怕?他开国不久便杀功臣,外姓王所剩无几.萧何深谙君臣之道,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年和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要成为“无用之人”,才能留条生路.于是他公然侵占民众土地,自毁声名,为的是成为刘邦眼中“无用之人”的形象.他成功了,终成为唯一留下活路的外姓功臣. 《易经》乾卦上九卦辞为:亢龙有悔,其意是亢奋到极点的龙腾空而上终有一悔.这便是做得太过“有用”之人的下场. 韩信便是“亢龙有悔”的应验者,他实在太过于功高震主了,太过“有用”.刘邦问他带兵,他说“多多益善”,而问及刘邦自己带兵却不过几千人.刘邦与他喝酒谈话,就算是醉了,也会被这句话惊醒,他已然在此时留下戒心.果不其然,韩信手握兵权,触逆鳞,最终让刘邦杀他之心已决.于是身首异处,命丧黄泉,便是他的下场. 再看这句“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时,是否已有寒骨锥心之感?历史长河上多少人用生命为这句话做注解?我已不得而知. 我谨记“亢龙有悔”的教训,以免踏上“悔”的不归之路.

天生我材必有用——议论文素材积累和素材使用范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作文研究——论据:选材和用材 语文李建波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有似炊饭之米,为行文写作不可不有之要素。素材之于作文,恰似阳光水土之于植物、稻米之于巧妇、瓜果蔬菜禽肉之于良庖、嗓音乐器之于歌手、水泥砖瓦之于建筑、笔墨纸砚之于书画……有则植物可开花结果、巧妇可蒸煮香喷喷米饭、良庖可烹饪各式佳肴、歌手可演绎动人歌曲、建筑可拔地而起、书画可一挥而就……素材之于作文,有则巧思妙笔而成,无则空洞说理必败。 素材为必须,许多考生在考场里却茫然不知所措,环顾四周,抓耳挠腮,冥思苦想,那么素材在何处,素材如何使用,平时我们又怎么搜集梳理整合升华我们的写作素材并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素材库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作文的选材于用材。 一、选材的范围,作文选材的范围等同生活的宽度。 陆游在教子写诗的句子里有言“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遹》/《剑南诗稿》卷七十八),大意为不要以为写诗凭借的仅仅是自己的聪明智慧,要想写好诗,就要在写诗之外下功夫。从作文选材角度观之,这句诗给了我们良多启示,作文选用的素材不在写作之中,而在写作之外。写作之外为何?写作之外乃生活全部,为自然所有,是古今中外文学积淀,是古往今来之历史事迹,有眼前所见,有梦境所及,有智慧的花朵,有记忆的涟漪……是你所味所嗅所触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历之所有一切。正可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然就应试作文而言,根据学生实际之情状,又顾及教学之便利,姑且列数条目,以为借鉴,切误以为此即为为文写作之圭臬。 (一)、课文素材: 1、小说人物及故事 2、古代散文 3、古代诗歌 4、现代诗歌散文 5、外国文学作品 6、著名作家之传记与名言哲思 7、历史人物及故事 8、其他学科之积累 (二)、音乐素材 1、古今中外之名曲及创作故事

作文的选材与组材

新课标中考作文之选材与组材 【要点概述】 众所周知,修房子要根据需要选择建筑材料,缝衣服要根据爱好、季节选择布料,同样的道理,写文章要选择使用恰当的材料。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秦牧说:“好比一颗菜,要摘取最嫩的菜芽来炒肉丝,才上味……‘尖端’材料才才能炒出佳肴。” 可见,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选择好那些能够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并结合中心的需要作出恰当地剪裁,做到安排材料详略得当,否则不但不能丰富文章内容,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 本专题我们主要是了解积累材料的途径,掌握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从而使自己成为有“米”之“巧妇”,能够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本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材料 【考点解读】 一、材料的积累。 1、直接积累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叶圣陶) 现实生活是“无字书”,是我们积累素材的最广阔、最鲜活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生活,感受事物。 比如一张普通的白纸,我们可以用眼去观察它的颜色、大小、形状、构造、特点和功能,可以用手去触摸它的质地、软硬、冷热、干湿,用鼻子去嗅它的气味、气息,用耳朵去听它的声音、声息,用脑子去想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等;只有这样,对生活的认识才真切,感觉才深刻,写作时也才能真正的有话可说;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热情。 2、间接积累 写作实践证明,读书越多,材料积累越充足,作文之时,心之所思,笔之所至,便会运筹自如。清人方东树说:“平日读书考道,胸中积理至多,及临事临文,举而书之,若泉之达,火之燃,江河之决,沛然无所不注。所以义愈明,思愈密,而其文层见叠出而不可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

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要么虚构故事,浅吟低唱;要么总是那么几个老掉牙的事例,千篇一律。其实,他们不是没有积累,也不是没有生活感悟,而是没有正确的选材方法。那么,作文选材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注意链接课文,充实文章内容。 语文课本是个庞大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又极具典范性,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素材。如果对课本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就能对号入座,不愁无话可说。如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就有“就极刑而无愠色”发愤著书的司马迁,有走出残疾的阴影用笔闯出一条生路的史铁生,有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光明的海伦?凯勒,有“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的霍金……又如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有“往矣,吾愿曳尾于涂中”的庄子,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又比如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有告诫统治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贾谊,有劝谏皇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的魏征,有“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还可以就课本人物建“人物画廊”:贵有自知之明的河伯,雄辩成大业的烛之武,豪放洒脱的苏轼,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其实,每年有很多高考优秀作文就成功地选用了课本素材。 其次,要注意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写文章应有感而发,情感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才能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果。但很多同学写作文时是为他人立言,文中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态度,也鲜有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写作时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其实,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的悲伤;与同学相处,有相知相交的愉悦也有碰撞隔阂的苦恼。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如果能把自己圈子里的事情,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感悟写进作文,那就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堆砌,不做作,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聆听心声,在感受鲜活的生活。如高考满分作文《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一文,作者仿佛蘸着斑斑血泪叙写着亲历的一件件辛酸事。 再次,要关注热点,增强时代气息。 社会生活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也是写作的源头活

材料作文讲评“无用与有用”

材料作文讲评“无用与有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英国人说,我们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这些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请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一、审题 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 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材料的思想启示。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写作话题,写作范围;二是提供看问题的角度,也即写作思路。此次作文材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想。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察这一问题。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

议论文的选材和用材

议论文的选材和用材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要使议论文的中心有鲜明的说服力,构成文章的材料必须充实有力,不贫乏单薄。所以我们要选好材料,用好材料。 议论文选材要求:(1)典型性,指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最能表现观点的材料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2)现实感,是指针对“陈旧”而言的。要求写作者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取材。(3)新颖度,材料的新颖要求我们去使用别人使用少的材料,如果使用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你又没有新的分析角度,而是“人云亦云”,这样就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心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报刊等媒体上介绍的新鲜事物。 有了好的材料,我们该如何用好材料,来提高议论文的质量,提升分数等级呢? 议论文有了好的事例,就要有逻辑地组织起来,进行说理论证,使文中的材料很好地论证你的观点。如何在考场上将自己掌握的材料为你所用呢? 第一、学会改造事例,使论证充实 1.巧点化,一材多用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同学常感到事例不够用,其实只要善于点化,有些材料可以一材多用。请看下面几段文字,三个事例可以反复使用,用在不同的文章中,论证不同的观点。 《面对挫折》 …… 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 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的品格,也使巴尔扎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也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而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却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上帝给了他世间最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他积极、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你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 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张海迪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多种语言,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挫折面前,奥斯特罗夫斯基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面对挫折,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也就选择了成功。 …… 《谈高度》 ……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可是巴尔扎克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他具有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

作文如何选材

作文如何选材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作文如何组材 作文时,在确立了文章主体和选择了材料之后,还要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组织,这个过程就叫做组材,又称谋篇布局。组材要围绕中心进行,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分散零乱的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整体。组材的总体要求是有序、连贯、统一。在安排材料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