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浙财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浙财

《大学语文》考试要点

第一单元《大雅·生民》

第一节《诗经》概述

了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了解《诗经》共收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305篇。

关于《诗经》的编集:孔子编纂说采诗说

了解《诗经》按照音乐性质不同的分类,每一类的特点。

《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也称“国风”,包括周南、秦、齐等15各不同地区的民间乐歌,共160篇,“国

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艺术水平最高;

2.雅是朝廷之乐,是宫廷或朝会时的乐歌,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分大雅、小雅,

共105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祖先的功业,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共40篇。

了解传授《诗经》的四个学派,重点是毛诗。

汉代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诗:齐、鲁、韩、毛。后前三家逐渐衰落直至失传,只有毛诗一派的传本流传至今。

如果给出必要的注释,应当能够分析国风中诗歌基本的主题思想。

能够解释赋、比、兴,重章复唱(重章叠句),四始六义。

“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是在《诗经》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写诗的一些基本原则。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赋”既能直接用来抒情写志,也可以详尽论述表面性的现象,从而引发想象;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比”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兴”是托物起兴,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兴”可以起象征、联想、比拟等作用,也能创造意境、烘托气氛,还可以协调韵律。

“重章复唱”:整首诗分为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重章复唱(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裕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四始六义”:“四始”是指《诗经》中的《风》、《大雅》、《小雅》、《颂》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照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了解《诗经》与《楚辞》的历史地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开端而形成。《诗经》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它赋、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位。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第二节《大雅·生民》

熟读《大雅·生民》。

能够熟练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

厥:代词,其;初:始;时:通“是”;禋:祭祀;弗:通“祓”,除灾求服的祭仪;履:踩踏、践踏;武:足迹;敏:通“拇”,脚的大拇趾;攸:语气词;介:通“界”,分界,指分居;止:处,指怀孕后在房内独处;震:通“娠”,指妊娠,怀孕;夙:通“肃”,肃静,指严守胎教;诞:句首语气词。弥厥月:怀孕满足月。弥:满;先生:头一胎的孩子;坼:分裂;副:裂开。不坼不副:指胞衣未破;赫:显示出;灵:灵异;康:安享;置:弃置;腓:通“庇“,庇护;字:哺乳;翼:名词做动词,用翅膀保护;&……

了解史诗的概念

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了解诗歌主题思想。

了解《大雅·生民》艺术特色,能够举例说明。P6-7

能够把《大雅·生民》与其他诗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史记·项羽本纪》

粗略了解汉赋和《古诗十九首》的情况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创文体,也是汉代占主流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皆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歌化。它融合《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于一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汉赋经过了骚体赋、汉代大赋和抒情小赋几个发展阶段。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鸟赋》是骚体赋之代表,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而“赋圣”司马相如的大赋堪称是汉赋的顶峰之作,其赋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腻、辞藻华丽、结构严谨,建立了汉赋的固定模式,卓绝汉代。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都延续了汉大赋恢弘富丽之写作特色,而张衡的《归田赋》则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被刘力力力思誉为“五言诗之冠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其后五言诗获得空前的发展。

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景和大概过程

司马迁从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即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汉武帝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忍辱含垢,不甘无意义地屈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这一划时代的著作的撰写。

能够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汉书》以史家之笔,记录西汉一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有功于社会的仁人志士,均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寄寓着作者的爱憎和批判。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取材于《史记》而并非完全照搬,承袭《史记》而有所补充、调整、变化和发展,体例较《史记》更为整齐统一。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

从思想上来看,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厚;第二,《史记》有较强烈的反天道、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有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第三,司马迁则强调经济所起的决定作用,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吻合。而班固则是迂腐的道德说教。

从风格上来看,《史记》与《汉书》的语言风格也大不相同。

熟读本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场景,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能对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加以分析。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与其说是历史中真实的项羽,倒不如说是史实与他心中的假想幻化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在勾勒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寄托兴亡之感,将“文史”结合得非常完美。司马迁没有像别人那样着力褒奖英雄的业绩,而是平平淡淡交代项羽的失败和不得志,充分反映出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的客观态度和史家笔法。司马迁以他“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态度和他文气飞扬的得意之笔及远见卓识记下了这位惊天动地的英雄起伏跌宕的一生,给我们留下很多人生思考和启迪。

第三单元初盛唐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基础知识

了解初盛唐诗歌发展概况。

初唐诗歌是从齐梁余风到盛唐气象的一个过渡,它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定要沾染一个时代的气息,统一的大唐王朝斩新的气象必然要反应到唐代诗歌中来。于是在初唐的后五十年,诗风发生了转变,这表现在诗风、题材、体裁等几个方面。从诗风上看,诗歌逐渐摆脱了齐梁浮艳淫靡的习气,显示出一种清新刚健的风骨;从内容上看,诗歌已经突破了六朝诗歌狭窄的题材领域,开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体裁上看,律诗的形式基本确立,七言歌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了解陈子昂、张九龄、高适诗歌的代表作品。

陈子昂:《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张九龄:《感遇》、《望月怀远》

高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

了解“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各自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

王维: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诗中有画的“诗画美”,形神兼似得空灵美,和谐统一的音响美

李白: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潇洒的风格。达到积极浪漫主义高峰

杜甫:沉郁顿挫、萧散自然(与诗人心境相关)

了解《春江花月夜》原属乐府清商曲辞旧题,它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了解高适《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地位。

虽用乐府旧题,却因时事而作,该诗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该诗是唐人七言歌中运用律句典型的一篇

识记“初唐四杰”、“吴中四士”。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杰: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识记盛唐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

边塞诗:高适、岑参为主,王昌龄、李颀

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储光羲

识记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六年)的年号,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解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李颀《古从军行》、杨炯《从军行》、韩愈《送孟东野序》中的重点字词。

背诵并默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熟读高适《燕歌行》,能背诵并默写其中的名句佳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作品分析

了解唐诗中“以汉代唐”的艺术手法。

借用前期某些代表性的事物来隐喻、指代当朝的人事。如《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以汉武帝指代唐玄宗

简析高适《燕歌行》主题思想的多重理解。

1.歌颂守边将士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

2.抒发征人思妇相思之情

简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哲理意蕴。

熟读高适《燕歌行》、李颀《古从军行》、杨炯《从军行》、祖咏《望蓟门》、王昌龄《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奉行送出师西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诗作,领会盛唐边塞诗歌在内容、风格、体裁、题材上的主要特点。

内容上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边塞将士的爱国情思和豪情壮志,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

风格上奔放雄伟、豪迈悲壮,显示唐人开阔胸怀和乐观精神

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主要线索与诗歌意蕴。

主要线索:月○1对春天的炽热的、正面的讴歌○2融合着对宇宙、对美好人生的热情礼赞○3全是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

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从内容、结构、构思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情、景、理相融合的特点。

第四单元第一节苏轼《定风波》

词的概述

了解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一般认为,词是隋代到初盛唐时期产生的。

了解词的产生与这一时期的主要音乐——燕乐的关系。

唐代的燕乐歌辞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到了中唐以后,众多文人用这种制辞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即因乐写词的燕乐歌辞是词的一个源头。

了解词的特点,懂得一些词的术语的含义,如词牌、宫调、阕、片、摊破、叠韵、偷声、减字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

摊破指因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句法、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谱式,故称摊破

叠韵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

偷声与减字意义相同,它们并非两事。都是指对本调在音乐上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上减少字句,从而推出新调。因此,在宋词中经常两者并称。

了解词的几种分类,如从分段上,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令、引、近、慢等。

了解婉约词派是词的正宗。

词的发展

识记现存最早的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除了少数文人作品,大多为民间创作,题材广泛,以小令为主,风格直率坦白,较少修饰刻画。

了解中唐前后文人词的出现背景,能够列举出中唐时期比较有名的词人。

白居易、刘禹锡

识记五代时期西蜀与南唐政权词比较发达。识记西蜀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南唐则以李璟、李煜父子及冯延巳为代表的词人。了解花间词的特点。了解温庭筠对于词的发展的贡献和他在词坛的地位。

花间词:以女色为中心,以恋情为内容,以香艳为风格,以—为目的

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了解南宋词的发展脉络,识记李清照是横跨两宋的著名女词人,辛弃疾是和苏轼并称“苏

辛”的豪放派词人。

识记苏轼的字、号,籍贯,他与父苏洵、弟苏辄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了解苏轼在诗、词、文等方面的成就,识记他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

识记苏轼对于词的两大贡献,即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俗套,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主要作家。

第五单元

了解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叙事文学兴盛,成为创作的主流,话本、说唱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戏剧艺术走向成熟

元曲包含散曲与杂剧两个部分

了解北杂剧和南戏的基本情况(主要作家作品)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乔吉、官大用;高明《琵琶记》

关汉卿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与《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并称为元代四大悲剧。

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被誉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识记元末四大南戏。

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还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等,简称为《荆》、《刘》、《拜》、《杀》,后人称为四大南戏,(见凌濛初《谭曲杂札》)。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

了解元代杂剧的基本体制

一本四折一“楔子”

熟悉王实甫《西厢记》的渊源和主要内容

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莹莹传》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崔莺莺害相思;第四本:张君瑞梦莺莺;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能够赏析《西厢记·草桥店梦》中的重点词曲

能够结合课文分析莺莺与张生艺术形象,并对作品的梦境表现有所理解。

崔莺莺:一个追求爱情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她魅力而多情,性格内向深沉,外表矜持,内心炽热

张生:《西厢记》中又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一个“志诚种”,将爱情看得比功名更高。他善良聪慧,才高性狂P156

第六单元《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了解小说的早期形态

了解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唐传奇等。

明清小说发生、发展的背景

了解古代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等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

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四大奇书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几种主要类型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怪小说、世情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认得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想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6.受古典诗歌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任务塑造中追求神似

了解《水浒》的作者,了解《水浒》的成书经过和全书概貌。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谈谈你对《水浒传》主题的理解。

官逼民反

结合以前学过的《水浒传》的章节,谈谈你对林冲性格的认识。

林冲性格的核心是忍,一忍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二忍高衙内和陆虞候,三忍解送之人他的性格特点有:1.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2.善良、忠厚、宽厚,富有人道主义3.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逼反抗,奔向梁山是林冲性格的根本性转变,其转变的关键在一个“逼”字

通过本课,分析一下鲁智深、林冲的形象塑造。

结合课文简略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

第七单元鲁迅《伤逝》

1、粗略了解现代文学发生的一般背景和深刻变化

2、了解鲁迅的生平、小说创作概况。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学名周树人。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振聋发聩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创作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古代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是散文诗集《野草》。此外,还有大量的杂文,如《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作为现代思想文化的巨人,其创作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示出巨大的创造性,成为现在文学的奠基性作品,同时对现代以来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鲁迅小说的题材、主题与艺术成就。

4、结合鲁迅的时代背景、创作个性,理解鲁迅《伤逝》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作品分析)

5、结合作品的过程和主要细节讨论涓生子君的形象,讨论其悲剧的内外两方面的根源。

6、理解《伤逝》这部小说中的“手记”形式和一般艺术特征?

第八单元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

1. 能够简单了解现当代诗歌发展的基本概况

2. 了解新时期朦胧诗的主要诗人与作品

北岛、舒婷、顾城、海子

3. 了解海子创作的基本情况与特色。以及代表性作品。

注重表现以现代人乡愁意识、生命体验和存在价值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并构筑了一个涵盖“麦地”、“黑夜”、“村庄”、“远方”、“土地”、“太阳”等富有其独特个性内涵意象的诗歌体系。《亚洲铜》《麦地》《春天,十个海子》

4.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意象以及诗题“以梦为马”的含义

“祖国”:诗歌的王国,文化层面,诗歌层面

“梦”:指他终身所追求的诗

“以梦为马”:

“远方”:其诗歌精神的终极

“物质”:指生存

“火”:指诗歌的精神

“太阳”:无比辉煌与光明,充分昭示了海子诗歌理想的极端浪漫主义色彩

5 分析,把握诗作的理想色彩和悲剧意识。

第九单元巴尔扎克《刽子手》

1、了解巴尔扎克创作的基本情况,特点。

在结构上,使用“人物再现法”将其大多数小说连成一个整体;在创作方法上,他的现实主义态度是他极为注重细节的真实,并且特别注重环境与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简单理解巴尔扎克的贵族情结和思想的复杂性。

3、领会本文的主题思想,并分析其现实主义特点表现何在。

○1一首贵族精神的赞歌○2崇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英雄主义精神

4、结合作品的细节描写,讨论侯爵一家在灾难面前的精神面貌。

提醒:

1、复习中,要紧密结合且相当熟悉课文,同时要重视文后的“赏析”文字;

2、利用“网络课堂”提供的资源,本教材相关网站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