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优秀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优秀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优秀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优秀教案

整理的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思想: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数据能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作出对策,对于所收集的数据,需要清晰、有效地进行展示,以便尽可能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因此,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尤其重要。安排这堂复习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练习,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的巩固。在学习本章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叙述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的概念;

掌握划记法。

2.能力目标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描绘数据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

教案重点:

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案难点:

在实践中学习本章,这要学生亲自的参与实践。

教案方法:

引导式。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案安排:

1课时。

教案过程:

教师展示幻灯片,把本章的知识结构列出来,通过结构图回忆本章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知识。

Ⅰ.知识点

1.与数据有关的问题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收集数据的方法

(1)全面调查

总体中全部对象参加调查。

(2)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

调查的方法有以下的三种:

(1)民意调查法:调查者一般都由调查目标设计出调查表格,让被调查者填写相关数据。

(2)实地调查法:一般调查目标由调查者到相应环境中收集相关数据。

(3)媒体查询法:调查者根据调查目标采用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台、计算机网络等)收集数据。

3.统计图的有关问题

(1)统计图的意义

用点、线、面等来表示相关联的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情的发展、变化或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2)扇形统计图

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4)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不同时间之内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Ⅱ. 例题讲解

例1 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3月4日第7版)

(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

(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

(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解:(1)设计表4-1如下

表4-1

(2)画出折线统计图如图4-1:

图4-1

(3)从表4-1和图4-1中,我们能得出一些明显的结论。比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从1952年到1980年这28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共计增长了3800多亿元),但自1980年以后,增长的速度显示加快,尤其是在1990年到2000年这10

年期间,发展速度迅猛(共计增长了约7万多亿元)。

[点评]①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②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或地区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例2 请设计一份调查表,统计班上每个同学的家庭12月份电费和通讯费支出情况。

解这份调查表可分为2张表格,第一张是每个同学家庭支出费用的调查表(见表4-2):

表4-2

第二张是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后的统计表(见表4-3):

表4-3

[注意]调查表要根据调查的要求和需要进行设计,如果考虑不周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数据会了解不到,很容易产生需要重新调查等情况,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设计调查表时要进行周密的考虑。

例3 地球大陆共有七大洲,你知道各大洲的面积吗?

现查得各大洲的面积约为:亚洲4400万平方千M,欧洲1016万平方千M,非洲3020

万平方千M,南美洲1797万平方千M,北美洲2422.8万平方千M,南极洲1018万平方千M,大洋洲897万平方千M。

要求设计各大洲面积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解如图4-2,画出各大洲面积分布的条形统计图。

图4-2

如图4-3,画出各大洲面积分布的扇形统计图。

图4-3

例4 为了更好地组织下午第4节的课外活动,由你当体育委员,调查一下班里同学喜欢哪些体育工程,以便活动前领好器械。说明应经过哪些步骤,应注意什么问题?

分析调查前应先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学校可提供给学生的场地和体育用具,然后向同学们说明,为便于管理,一个同学只能报一样体育工程,有些学生也许什么也不报,这样可以向他们说明体育锻炼的好处,并根据最后统计结果,将他们适当地分在不同的组里。

解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体育工程;

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向全班同学说明学校实际允许开展的体育工程,然后向全班每一位同学展开调查;

第五步:记录结果;

设计表格:

(2)以画“正”字的方式记录,最后统计出结果。

第六步:分析结果,将全班同学合理分组,以便使每位同学在下午第4节课能充分的活动。

[注意]①以上步骤并不是惟一的,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②调查过程中要与人合作,注意礼貌;③这是“全面调查”。

[数形发散]

例5 如图4-21,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21

(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多少个?

解(1)设若接热线电话x 个,则70

x =35%,解得x =200。

(2)200×20%=40。 答:(1)共接电话200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40个。 Ⅲ.课堂总结

对于本章的知识结构先了解,在对具体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主要的包括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从整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和整理数据的知识,整理数据可以利用表格,也可以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附答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 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 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 、明确调查问题; B 、记录结果; C 、得出结论; D 、确定调查对象; E 、展开调查; F 、选择调查方法。 5、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 分数是 . 6、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 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 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 5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 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9、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 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 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 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数(元) 人数 1210864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红黄蓝白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数据收集整理》精品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5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一课时: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的例 1 和练习一的第 1、 2 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 1/ 8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 3.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4.能把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整理,并能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的相关特性;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 要点诠释: 普查又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一个不漏地进行准确统计. (2)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①抽样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抽样调查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2.取样具有代表性;3.若样本由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应按比例从各部分抽样.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花费多,工作量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普查. 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范围小,花费较少,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要点诠释: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2.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①“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②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③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没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情境图。

2、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学习 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 生: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 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 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 生交流 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

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 四、课堂练习 1.将全班同学分成3组,测量本组同学的头围,然后回答问题。 (1)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记录测量结果? (2)涂一涂,填一填。 2.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

项目矿泉水雪糕果汁酸奶 数量10箱8箱4箱5箱 (1)涂一涂。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3.在全班进行一次“妈妈的属相”小调查。 你发现了什么? 4.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形纸桥的实验。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设计意图: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怎么统计?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你的办法很好。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陈小菲。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书上第3页)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 难点:感受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与校服颜色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啦,学校准备给大家定做新的校服。你希望自己的校服是什么颜色呢? 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学校要给你们定做的校服,有下面四中颜色(课件出现四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学校提供建议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见定将校服做成红色,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那如何知道那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们样?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这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把班里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来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在我们班里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喜欢那种颜色。 二、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里进行调查,我们班里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 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 (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总述 单元内容简析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景,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分类的知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编排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 例1 1课时 例2 1课时

)当教师说出一种颜 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举手,每人只能选一种 )初步认识统计表, 与教师合作完成统计表: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观察统计表,自由 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计算全班同学的人数:把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确定全班同学选择订做)学生讨论理解: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最 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最喜欢(跑步)运动 项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踢毽子)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跑步的比最喜欢跳绳的多(5)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39)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并解答出来。 最喜欢跳绳和最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9+6=15(人) 学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解决问 4.调查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1)最喜欢()的人最多,

新苏教版二下数学-《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备课讲稿

新苏教版二下数学-《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统计活动的学习价值,培养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态度,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知道吗?牙齿是人的重要器官,要重视牙齿的保健。儿童最常见的牙病是龋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蛀牙。你有蛀牙吗?如果有,有几颗?其他同学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1颗、2颗、2颗以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蛀牙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分小组在班级里进行调查,并把每人的蛀牙情况记录下来。 揭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说明:从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蛀牙情况”的问题,自然引起学生对班级同学蛀牙情况的兴趣,进而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 1.收集数据。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蛀牙情况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里调查,可以怎样做?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人在纸上写下自己蛀牙的颗数,再交给组长。 谈话: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蛀牙情况写下来交给组长,再选派一名同学按顺序报出本小组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其他同学记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2.组织反馈。 谈话:你是怎样记录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的?请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投影仪前向大家介绍。 讲评:他是怎样记录的?你认为像他这样记录可以吗? 提问: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指名用符号分类记录的同学展示和介绍,并适当讲评。 指名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的同学展示和介绍,并适当讲评。 在充分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记录方法的同时,注意让每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通过调查获得数据的方法,激发他们参与调查活动的积极性;由一人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其他同学记录,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进而对收集并记录数据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3.整理并表示数据。 谈话:刚才大家调查了本小组的情况,并想出很多记录数据的方法。(投影呈现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记录结果,能从记录的数据中很清楚地看出你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吗?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撰稿:杜少波责编:张晓新 【学习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从调查问卷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4.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并会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据的收集 1.调查问卷 调查、收集数据,应先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通常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问题. 一般地,设计问题应简单明确,提出的问题不能带有个人观点,供选择的答案应尽可能全面. 调查问卷一般采用划记法整理结果,划记一般用“正”字表示,且“正”字的每一笔画代表一个数据. 要点诠释: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1)有明确的主题.根据主题,从实际出发拟题,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 (2)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应答者的思维程序.一般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具体后抽象. (3)通俗易懂.问卷应使应答者一目了然,并愿意如实回答.问卷中语气要亲切,符合应答者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对敏感性问题采取一定的技巧调查,使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可答性,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答案失真. (4)控制问卷的长度.回答问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问卷中既不浪费一个问句,也不遗漏一个问句. (5)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 对全体考察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要点诠释: ①全面调查又叫“普查”,它是指在统计的过程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的对象一一做出的调查. ②一般来说,全面调查能够得到全体被调查对象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但有时总体中的个体的数目非常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太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全面调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地分类整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出示例1中的4种颜色) 红黄蓝白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样才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同学中做一个调查。 生2:全校有那么多学生,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4: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调查也就是要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产生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收集数据,深入探究 1.收集数据。 师:在这4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要求:采用举手、起立、画“√”、“○”做记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出示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教师强调: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1:能。 生2:不能。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呈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认识了很多的数,并用这些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难题,今天就有一个问题期待我们来解决。 (2)师: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新的校服,有四种颜色可供选择,可以选择红色,可以选择蓝色、也可以选择黄色和白色。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 )师:有的同学喜欢白色,有的同学喜欢蓝色,有的同学喜欢黄色,大家的选择都不太一样。如果咱们班要订做统一颜色的校服,选哪一种颜色更合适呢能不能根据某个同学 的喜好来确定校服的颜色应该怎么办呢 (4)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多数同学喜欢什么颜色,也可以说在我们班当中喜欢那种颜色的人最多,我们就选哪一种颜色做我们的校服。 (5)师:我们用什么好办法才能知道我们班喜欢那种颜色的人最多生(1):用投票的方法。 生(2)用举手的方法。 生(3)问到每一个同学的方法。 二、探究统计方法: 1.探究数据收集的方法 ⑴师:老师这里有四张卡片,喜欢哪种颜色就站在哪张卡片的后面。 学生站在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片后面,看一看:每张卡片后面的人数有多有少。数一数: 每张卡片后面具体的人数。 (2)师:我们刚才这样先分类,再数一数,然后再把你们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填在这里,我们把它叫做数据收集的过程。(板书:数据的收集) (3)出示统计表。 收集上来数据,我们再把它们填在这样一个表格里,我们一眼就能看清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我们把收集上来的数据放在表格里,就看得更清楚了,这 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是一个重要的好办法,他能帮我们解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封面)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 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 样性。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北京)知道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多少金牌吗?(51)我们伟大的祖 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今后还会不断有重大国际赛事在我国举行的,大家喜欢运动吗?(喜欢)运动有什么好处吗?对,从小锻炼身体,增 强体质,长大后在赛场上还可以为国争光! 这不,森林动物运动会也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

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 参加? …… [设计理念:从举办奥运会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 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中国强大而产生 的自豪感,又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师:这次比赛的裁判是大象,它想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只喜 羊羊玩具,给参加长跑的发一只美羊羊玩具,同学们说该怎样来统计 呢? 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师:知道了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啦?(一 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比赛)对,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 师:小猪是这次比赛的厨师,他要为动物们准备午餐,我又该按什 么标准来进行统计呢?(动物的种类)真棒! 动物种类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教学重、那么、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3课时 1—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