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摘要: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她早期主要以新型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里,蕴含了追求个性独立,与男权社会进行积极抗争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中国新女性所特有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环境,同时她敢于打破男权社会的束缚,勇敢地写出了女性审视下的男性形象,洋溢着鲜明而浓厚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丁玲,女性意识,女性形象、男性形象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丁玲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心理和目光关注着女性的成长,她力图冲破男权传统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其作品是中国现代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之路。她早期的小说,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岁暮》、《小火轮上》、《阿毛姑娘》、《韦护》《一九三0春上海》等。她以细腻而又大胆热烈的笔触,展现了新女性的自我觉醒之路,径直表现郁闷氛围中青年女性的痛苦挣扎过程,塑造出一系列深刻而又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迥然不同于男权社会下的男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是真正的“本色女性写真”。她用女性所独有的心理和笔触,创作了真正意义的女性小说。

一、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男性历来是作为社会的中心,他们拥有主动权和创造权。中国传统女性往往是被动和懦弱的,丧失了自由说话的权利和能力,成为沉默、压抑自我意识的女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反封建成为主流思想,中国女性有幸获得了“人”的地位,得到了初步的解放。然而,她们还未真正解放,因为她们没有从性别角色的层面来认识和体现自身的价值。丁玲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以独到的眼光,透视中国女性的在男权社会下的生存环境,敏锐地看到中国女性在男女两性之间遭遇了极大的不平等。因此,丁玲从女性的视角去透射、观察男性,把男性作为女性文化所观照的对象,以一种“女性自我角色的确认”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凸显新知识女性的叛逆性格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正确认识。她的早期小说都以女性为中心,女性在文本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冲破了许多年来传统小说中男性代言人的束缚。

丁玲笔下的女性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和女性独立意识,她们大胆、率真,不

再是传统的柔顺、懦弱、沉默的女性。她们大胆、率真,有着强烈的女性独尊意识和反叛意识。在这些小说中,男女两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男性人物往往居于作品的主导地位,作品的男性视角使女主人公在作品中往往是处于或明或暗的从属地位。“而在丁玲的小说尤其是早期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男女两性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品的女性视角使女性成为文本中的观察、思维主体,争得了话语主权,女性在作品中已居于主导地位,她们是作者所热切关注的对象,在她们身上浸透着作者的满腔心血和热忱,而男性则往往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通常是作为女性的陪衬或对立面出现的。”○1作品的女性在地位上具有优越性,而男性在女性视角的审视下则显得粗俗而苍白。“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2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丁玲以独特的女性语言真实地反映中国妇女的女性意识觉醒,表现了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极大关注。

梦珂(《梦珂》)是一个漂亮而有个性的少女,幼年丧母、早熟早慧以及“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她孤傲而叛逆的性格。“在家乡酉阳中学读书时,就常常一个人“躲在岩洞里看《西厢》”。为摆脱家族为她包办的与姨表兄祖武的婚姻,她以求学为由逃婚到上海。老父再三写信催她回家,她无比挂念年迈的父亲,“但想到祖武那粗野样儿,以及家族亲戚中做媳妇们的规矩,又为避免当面与父亲冲突”,她克制了自己想家的念头。对封建婚姻的蔑视和反叛,是梦珂这一位青春少女独立人格形成的初步表现。与“红鼻子”教员起正面冲突,则体现了她不畏强暴的性格和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性别觉醒意识。梦珂有独立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她没有被这些男人所迷惑,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丧失自我。虽然她被表哥晓淞的甜言蜜语和温情体贴所迷惑。但当她发现晓淞与章太太幽会偷情的卑劣行为之后,“从枕头底下把前天收到的那封甜情蜜意的信抽出来扯得粉碎”。后来,她偶然听到虽都有情人却还在追求自己的晓淞与澹明的对话,她为自己被欺骗、被当成玩物、感到羞辱难当,她认为自己误以为的纯洁的爱情蒙受玷污。为了生存,梦珂学会了“隐忍”,在“圆月剧社”,她经受过初试镜头时晕倒的尴尬,她甚至觉得自己被打扮的“简直没有什么不同于那些站在四马路的野鸡”,但她终于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坚韧和勇气。她从反抗包办婚姻,反抗学校暴行,再到反抗爱情的致命诱惑,终于在冷酷的社会上站成一个有自由意志和

独立人格,能自食其力的现代女性,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性别抗争精神。

莎菲是一个敢于蔑视传统性爱观念的恋爱理想主义者。她喜欢的男性不是一般女性追求的青年才俊,而是按照“五四”思想运动时期女性追求的有风度、有新的思想和理想的完美结合。莎菲虽然一度疯狂迷恋凌吉士,但她又在得到凌吉士的吻后一脚将他踢开,这一行为表现出了她的女性自尊不可被男人侵犯。“无论是梦珂还是莎菲,她们心中都还保留着‘五四’时期女人作为人的理性觉醒,对于自身将要沦为玩物的命运保持着理性的警觉。因此她们才能够从一片喧闹的欲望之海中分辨出自己的女性之躯,才能用自己的头脑支撑着躯体在都市世界里漂泊、挣扎在沉沦、平庸和孤独、苦闷之间徘徊。”③她在内心深处不想被男人独占自己的身心,想为自己留下一些自由空间。因为在经过一段交往之后,她便逐渐发现这位最初使她心仪和神往的美男子,竟是一个有着庸俗、卑污灵魂的男人。难能可贵的是,莎菲最终回归本真,用理性战胜了欲望。

二、“后莎菲”的女性形象

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获得成功之后,丁玲在之后的小说中也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莎菲型的女性形象:阿毛、丽嘉、伊莎和美琳……她们善良却孤独,叛逆而执著,她们都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和生活。她们或许都活在莎菲的光环之下,少了许多耀眼的光彩,但在我看来她们有着独特审美意义,使得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更为丰富、更为饱满,值得我们去关注。

《阿毛姑娘》发表于1928年7月的《小说月报》。是作家在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之后创作的,是一篇极具思想蕴含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我认为小说主人公阿毛形象的塑造得非常成功,在丁玲的作品中阿毛具有最强烈的反抗意识,她不是文学青年,没有接受过高级的文化教育,但她对生活却有着更为敏感而清醒的觉悟,对美好生命充满了渴求。当她的自我追求在现实当中无法呈现,她内心十分挣扎,最终选择了解脱,选择了自杀,成为为自我自由和理想爱情的殉难者。生命的离去让人惋惜,然而价值观被社会现实所解构却也是很大的悲哀,而阿毛这一位淳朴的少女却真正实践了“不得自由我宁死”的决绝誓言,向扼杀人性自由的封建礼教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十六岁的阿毛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穷僻山沟嫁给西湖边上的青年农民陆小二。随着充满小资生活气息的漂亮男女成为阿毛的邻居,阿毛开始留意着邻

居的生活。她是一个爱想事的姑娘,阿毛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当梦想无法照进现实时,她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幻境当中。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当阿毛在梦醒时无法得到她所希冀的一切,痛苦与绝望的滋味便越来越浓。小二的庸俗粗暴使阿毛对他不再抱有幻想,她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冰冷的家和没有感情的丈夫,“她希望有那么一个可爱的男人,忽然在山上相遇,而那男人爱了她,把她从丈夫那里,公婆那里抢走,于是她就重新做人。”○4国立艺术院教授的出现让阿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却遭到婆婆的粗暴阻拦,她心中十分绝望。当隔天清晨阿毛在大雾中找不到教授时,她真正绝望了,因为她以为“那男子,就是她所想象的那个”作家对阿毛漫山奔跑找寻黑高个儿教授的情景,作了细致的描写,其景其情感人至极、催人泪下。

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让阿毛的心理防线崩溃,她用吞食火柴的残忍办法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丁玲也非常同情这位女子,她在在作品感慨道:“假使她父亲,她姑母不那样为她好,为她着想,嫁到这最容易沾染富贵的西湖来,在她不是顶好的事吗?在那还依旧保存原始时代的朴质的荒野,终身做一个作了工再吃饭的老实女人,也不见得就不是一种幸福。”○5懵懂无知的阿毛曾经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方向,只是一位属于父亲和丈夫的女子,但却变成了一个有思想,对生命有所追求、能独立思考的新女性,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丁玲笔下的阿毛姑娘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乡村女性在城乡文明冲击下的内心痛苦挣扎,在当今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6阿毛虽然没有实现她美好的人生追求,但她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和人格独立意识永存,我想这就是阿毛形象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以五州运动前的社会现实为写作背景的《韦护》,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丽嘉和革命者韦护的恋爱与冲突。丽嘉和莎菲相似,个性较强、孤傲, 但她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知己韦护。相爱后他们生活的很甜蜜,然而,丽嘉却渐渐在爱情中迷失了自我,渐渐失去了她作为新女性的桀骜不驯、自由洒脱,逐渐向传统女性回归。她“惟一的只知有爱情”,只知道被动地等候韦护的下班回家,这与韦护的革命的伟大理想和工作极不协调,使他承受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只得“用那男性特有的茹苦的忍耐”来承受,不愿说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压力。韦护提出要到

乡下去生活,丽嘉却浑然不觉事态的严峻,还天真地附和,并且不断憧憬乌托邦的田园生活。,正当丽嘉为自己所获得的爱情而雀跃时,她耐心地等待韦护的归来,然而韦护却因为原因离开了她。小说用这些文字描写了丽嘉在等待中焦急的心情:

然而十一点了,韦护还没有回来。丽嘉焦急起来,她要在夜暗中去寻找她的爱,却被珊珊阻住了。她说:

‘若是你走了,他回来又怎办?’

于是她们又耐心的等到一点半,这时有人在楼下大门口按铃。丽嘉跳起来嚷道:

‘一定是韦护!’

两人都走到走廊上去,丽嘉向着下面的黑暗的大门,大声的问,欢喜得声音都变得有点抖颤了:

‘是谁?韦护吗?’

焦急的等待等来的确是一封韦护告别的信,韦护的突然离别打破了她的正常生活。韦护为他心中的理想而离开,爱情幻灭让丽嘉尝到了巨大痛楚。韦护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她一时无法接受韦护离去的事实,然而现实终归无法逃避,从昏昏然的梦中醒来之后,丽嘉在余痛、悲哀中反思,终于含泪叫道:“什么爱情!一切都过去了!好,我现在一切都听凭你的。我们好好的做点事业出来吧,只是我要慢慢的来撑持!”○7革命也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影响。《韦护》已经“在黑暗中”透露出几线光明。在这个由革命男性主宰的社会里,丽嘉的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幻想破灭之后,不再像莎菲那样,前途渺茫,只有“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8丽嘉己经看到了光明,开始从狭隘的生活圈子里冲出来,和韦护一样,去为伟大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莎菲到丽嘉,从早期作品中的走韦护所走的道路,暗示了丽嘉前进的方向。从苦闷、感伤的莎菲到一时迷失自我、向往革命的丽嘉,从中我们可以听到丁玲对女性的关切之音,她认识到女性在爱情中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借助《韦护》向当时的女性传达了这样一个声音。

无论是悲剧女孩阿毛,还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丽嘉,她们都在热烈地寻求新的生活和梦想。她们受到新思想的启发,向传统思想发出挑战,最终摒弃了传

统女性的温柔和顺、沉默不言的个性,她们勇敢追求着作为女性所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丁玲笔下的女性和与冰心、庐隐笔下的女性大不相同,她们有着独特的个性魅力,备受读者的喜爱。

三、女性视角下的男性形象

丁玲母亲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母亲的教育下,丁玲自幼萌发反封建的思想意识,很早就养成了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受母亲民族女权义的影响,丁玲在读书期间就参加了一些女权运动,屡次失败的活动经历激起了她的反抗意识。丁玲的早期作品以女性为核心,以反叛的情绪对男尊女卑传统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对男性至尊的神话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表现了强烈的女性独尊意识。对她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的一个基本评价以李静的观点为代表:“她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男权文化的体现者,一反传统的以男性文化视角审视女性的习惯,而把男性作为女性文化关照的对象,以一种逆向的性别审视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9。

在小说《梦坷》中,“红鼻子”男教师在丁玲笔下显得丑陋、狠琐:他的,眼睛是“饨角三角形”、且“紧紧地挤在很浮肿的眼皮里”,鼻子“红得象熟透了的樱桃”,头上只有“稀稀的几根黄毛”。他调戏侮辱女模特,却在事后诬蔑梦坷,刻画了一个无赖、低级无趣的男性形象。梦坷周围出现的“新青年”外表漂亮、善于言谈,又受过高等教育,然而他们并没有平等看待女性,也是用欲望的目光注视女性,只把她们当作是无聊时追逐的对象。温文尔雅的朱成和晓淞对她献殷勤,互相之间使手腕,互相欺诈,为的却只是争取到梦坷的青睐。他们擅长于在女性面前调情,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详细的描写:

“表哥坐在一个小凳子上看梦坷穿衣,在短短的黑绸衬裙下露出一双圆圆的小腿,从薄丝袜里透出那细白的肉,眼光便深深落在这腿上,好象另外还看了一些别的东西。梦坷穿好了袍子,他却狠狠地懊悔适才自己不该催促她穿衣,这件宽袍把腰间的曲线也给遮住。因为这样,他不能不称许女人的袍子应当瘦小一点10

才好。”○

这些直白的文字刻画了一个用充满欲望的眼光欣赏女性身体的男性形象,

细致描写了他们赤裸裸的肮脏思想,“新青年”的男性形象理科坍塌,变得很猥琐。丁玲通过大胆的文字表述,对男性进行了讽刺与批判,将男性世界的虚伪、无聊与卑劣行径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

凌吉士(《莎菲女士日记》)是丁玲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男性资产阶级青年形象。“他的欣长的身躯,白嫩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

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却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11莎

菲曾对他颇有好感,“他握着我的手时,我快活得真想苦了。”在与凌吉士交往时,莎菲费处在比较矛盾的状态,她喜欢凌吉士,希望他自己送上门来,有时她自己也不顾女性尊严去接近他、去追求他。然而在不断的深入交往中,她逐渐发现凌吉士是一个庸俗的人,虽然他在物质上的富足的,但在思想和精神上,他是可怜的,他所需要的“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也只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嘴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

12凌吉士的身上带有享乐主义色彩,他甚至还以金钱来引诱莎菲,希望里去。”○

满足他的的需要,他原来树立的绅士假象被彻底推翻,变得猥琐不堪。一直喜欢着莎菲、默默无闻付出的苇弟,他却是一个只知道哭泣,并且无能、善妒的男子,他柔弱得完全不像一个男性,作者从精神气质上刻画了他的女性本质。传统文化中的男性是英勇而有抱负的,苇弟都不具有传统男儿的英雄气概和男儿本色,从本质上看,他其实只是一个以男性面目出现的柔弱女性罢了!

在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男性形象很少被作为完整的社会人来描述,他们通常是被当作与女性相对应的性别角色,在女性视角的关照下得到了呈现。处于恋爱婚姻中的男性形象都是英俊洒脱的,无论是百无聊赖的富家子弟,还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时髦青年,或是以拯救民众为己任的革命者。我们不禁会疑惑如此高贵的外表下会有怎样的灵魂?在这些男子“华丽”出场的背后,作者对他们的庸俗心理进行了深刻刻画,是作者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反面衬托,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在这一点上,丁玲和其后的女作家张爱玲有异曲同工之妙,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与丁玲笔下的正好相反,他们都是丑恶的,有的肢体残缺,如《金锁记》中的姜二爷,有的精神残障,如《花凋》中“泡在酒精缸中的孩尸”的郑先生。从

某种意义上说,她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开了披在男性身上或美或丑的外皮,直逼丑恶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勇敢打破了男性神话的禁锢!

“对于男人和女人,丁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份理解来自于她从未停止过的思考以及对男女两性世界的关注。”○13丁玲敢于打破男权社会的束缚,勇敢地写出了女性审视下的男性形象。丁玲用她独立的思考书写了对女性解放的热情,她始终在关注女性的命运,关注着中国女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蒋晓兰; 《论丁玲小说中男女两性的对比》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1期

【2】孙丽玲《独特的女性写真---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化特征》2002年S2期

【3】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4】丁玲.阿毛姑娘.丁玲全集(第三卷).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牛笑冰《丁玲女性意识下的《阿毛姑娘》》(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6】【8】【11】【12】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京华出版社第169页

【7】丁玲.韦护.丁玲全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李静.性别叙事/女性言说一一论丁玲早期女性小说创作[J]京社会科学,2003,【10】丁玲.梦坷〔A].丁玲文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第19页【13】肖常纬《论丁玲二十世纪20年代—40年代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 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 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 “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

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大胆的“性爱”意识 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工具们,当然是不能有意识的,倘若有了性意识,也要玩弄男人一把,这女人是端端不得好死的,潘金莲的命运已足以说明。 丁玲打破了传统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身体欲望的禁忌。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仿佛成为女性欲望的化身,她渴望爱情,渴望男性的拥抱和爱怃。第一次见到凌吉士就被他的美貌所吸引,渴求凌吉士“那两个鲜红的、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 老师 论文 题目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成长 题目来源及意义 题目来源:丁玲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是对五四思想的表现,是20世纪女性成长的日记,通过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是时代的变化发展。看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是事。 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丁玲,我们看到她的女性形象个性是那么的鲜明富有个性。我们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悲哀和觉醒后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抗,看到五四以后女性的成长。

论 文 题 目 研 究 领 域 状 况 丁玲的作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她的作品大多给我们呈现的是20世纪的社会进步女性。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她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的人物结合起来,体现出丁玲自身的成长和 她创作的变化。她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对五四 以后的女性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作用,引起人的共鸣。 内 容 提 要 或 实 施 方 案 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看那些知 识女性的变化和成长,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 代的社会对文学的影响。我们通过这些女性 形象都仿佛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文学可以反映生活,反映社会,丁玲就是个很好的社会记录者,她用她的笔她的文字记录她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多是具有时代特征且个性鲜明的进步。如梦珂,贞贞,杜晚香,这些都是丁玲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那个在压抑中寻求解 放的年代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人生道路上不 断地寻找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发表时间:2009-08-20T14:21:58.89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彦涛(鹤壁市淇滨区文教体局河南鹤壁458030) [导读] 投身革命洪流以及后期作品中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下,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 【摘要】丁玲作为一位对生活有独到观察和深刻思考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发展线索:由早期的描写莎菲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到中期的写走出恋爱的羁绊,投身革命洪流以及后期作品中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下,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 【关键词】苦闷和追求; 女性意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丁玲一直对女性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的典型,忠实而深入的记录了女性解放这一布满荆棘的路上那些带血的足迹。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1]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女性意识再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加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意识将“女”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中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 1. 黑暗中不甘沉沦的求索1927年丁玲发表了处女作《梦珂》。作品写的是阅世未深的少女梦珂怀着美好的理想寻找自己的生活道路,但现实生活安排给她的是一个比一个更深的陷阱。红鼻子老师侮辱模特,而她所倾慕的温文尔雅的表哥背着她却干出下流龌龊的事……道路未找到,做人的尊严却受到损害。作者深刻地刻画了她道路追求碰壁的痛苦历程。一个向往自由,反对束缚,向往真实,反对虚伪的知识女性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寻找出路,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挣扎,最终还是进入一个不如意的地方。继《梦珂》之后,1928年丁玲发表了她的另一部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在这部作品中,莎菲不再是“五四”初期那些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半新半旧式”女性,而是一个完全置旧礼教,旧道德于不顾的叛逆女性,在小说中,莎菲同时与两个男子苇弟和凌吉士恋爱,这本身就显示了莎菲在这种爱情关系中占据着充分的主动。由被选择而成为选择者,这表明“五四”女性的以婚恋自由,男女平等为内核的妇女解放意识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莎菲在战胜凌吉士后得到的是失落和迷惘。她叹道:“莎菲生活在世上,所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恳切了,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2]由失望而自然陷入孤寂、自怜之中,“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我可怜你,莎菲!”这是莎菲女士留给世人的凄凉的绝叫,也标志着丁玲对爱情问题的思考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陷入了新的困惑。这种困惑,一直延续到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中。 2. 走出恋爱羁绊投身革命洪流的新女性1930年,丁玲发表了长篇小说《韦护》,作品描写革命者韦护与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之间革命与恋爱的冲突,韦护为革命决然离恋人而去,丽嘉也开始有所觉悟。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创作意识上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过去倾心于表现莎菲式的孤独、苦闷、哀叹、自怜,转变为表现丽嘉所代表的知识女性在新的境遇中的困惑、彷徨、思索与积极的追寻过程。在《一九三零春上海(之一)》中,女主人公美琳是为了追随革命者若泉而毅然抛弃了整日伏案写作、不关心革命、了无生气的丈夫子彬,这比起丽嘉的被动追随,多了几分自觉与主动,表示了作者对以往盘踞胸中的爱情至上主义更进一步的怀疑乃至放弃。在爱情与革命的对峙中,已明显绮重于革命一方。到了《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二)》中,玛丽这位不合时宜的爱情至上主义者遭到更“不客气”的处理,她与虽然爱她但无疑更热忠于政治活动的革命青年望微的分道扬镳,标志着作者对只要爱情,不关心社会的女性意识的彻底抛弃。1931年,《田家冲》这篇短篇小说发表,我们发现其中年轻的女主人公三小姐已纯然是一位成熟而坚定的革命者,而与之具有对等质量的男性形象已被略去,整个故事已与爱情无关。这就是说爱情也已被省略,革命的内容已成为全部。而已往于爱情故事中用心设计男性主人公这种习惯做法也已改变,与女性主人公相对应的男性形象首次缺席,这种变化正暗示着一种新写作意向,即不再沿袭此前的女性通过男性革命者引领而投身革命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变化了的新的女性意识中,男性个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以男性集体为主所担当的整个革命事业。 30年代,丁玲仍然一如既往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的心体会时代女性的心理。但她笔下的主人公不再是忧郁的女子,而是融入社会,把个人的幸福和民族的强盛结合到了一起。 3. 对女性解放现状的疑虑与不甘如果说,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这一段时期丁玲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到40年代初,丁玲到达延安一段时间后所创作的作品,则标志着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进入了一个日益成熟的时期。她以往略带盲目的革命热情降温,社会理性更趋深入,怀疑意识上升,对妇女解放的现状及未来产生了一定的疑虑,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抗拒心理。特别在《“三八”节有感》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男人们尤其是有地位的男子,和女人本身都把这些女人的过错看得与社会有联系些。少发空议论,多谈实际的问题。”[3]当时的延安文化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那些当初响应号召投身革命的“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们再度回到家庭中做饭带孩子,日渐变得婆婆妈妈,“皮肤在开始有褶皱,头发在稀少”,并且被指责为“落伍”,有的还遭到男人的遗弃。丁玲正是敏锐地看到了在新的体制之下女性一如既往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命运,看到了革命对女性解放所做出的允诺与实际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于是她又一次表现出了“莎菲式”的叛逆勇气,不再幻想,不再对男性充满依赖,而将女性自身的自立与自强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作者毕生关于妇女问题思考的制高点。 发表于1948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生活后创作的一部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较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作者正式放弃女权立场的标志性作品。作为现代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这种放弃也就是带有一点女性集体“最后一课”的性质。在作品中,尽管还能从黑妮等女性形象身上依稀辨出丁玲昔日的一点女性意识迹象,但是,从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不再留恋昨日的一切,那些昔日余影只是写作的某种惯性所致,而绝非自觉所为。我们更多感觉到的倒是作者竭力向当时主导性意识形态靠拢的努力,为此不惜放弃自己作为女人的最基本的感觉。 4. 小结丁玲的作品正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独特精神个性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五四”以后的新女性在时代的启发下,自我

丁玲小说的艺术表现特色

丁玲小说的艺术表现特色 一 丁玲作为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作家,最突出的是将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倾注于她痴情的文学创作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丰富的精神遗产。在她的创作中,不仅能够触摸到一个沐浴五四阳光迅速成长的革命作家的思想脉搏,而且可以发现其孜孜不倦地坚持探索和追求文学的历程。她的创作道路视为现代女性文学成长的一个典型范例。纵观丁玲的创作,明显的有这样几个阶段: 其一,20年代末至加入左联之前。这个时期丁玲主要出版了三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28年)、《自杀日记》(1928年)、《一个女人》(1930年)。这些作品标志了一个新的时代女性的崛起,也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坛的重要地位。在集子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篇什。这些作品主人公都是女性,一方面继承了五四时代冰心、庐隐、冯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涵——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和叛逆;另一方面塑造出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追求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她们身上既有浓重的空虚、苦闷、绝望的感伤主义色彩,又深深地烙上了时代和社会的印记。莎菲女士就是她们中间最突出的代表者。从小说的叙述方式看,丁玲作品虽有五四郁达夫自传体小说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感伤情怀;但刻画的大胆而富有饱满感情的倔强女性性格、细腻而率真披露的人物复杂内心,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标志着五四感伤小说的终结。 其二,1930年至1936年。这是丁玲创作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左联的成立感召了一大批革命作家,丁玲的创作由此发生了较为重大的转变。顺应时代的发展、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实践,丁玲首先将创作题材转向社会革命,写作了中篇小说《韦护》(1930年)、短篇小说《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之一、之二)等流行的“革命+恋爱”模式化的作品。前者叙述了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革命者韦护与热情浪漫的少女丽嘉相爱的故事,重心却在恋爱和革命活动的冲突上,面临不可解矛盾的韦护最终忍痛出走,丽嘉认清了自己的处境也决心抛弃个人情感,投身社会;后者只是将人物换成了望微和玛丽,革命与爱情矛盾的结局是两人的分道扬镳,各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虽然这些创作形式带有公式化,但是不能否定丁玲对于一个过渡时代的过渡人物的准确刻画,对现代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心理的真实揭示。这恰恰也反映了丁玲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由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向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转变所作的探索性的积极实践。当时,左联的执行委员会在决议中呼吁作家们:“要产生新的作品”,“用大众作主人”,“到广大的工人、农人、士兵的队伍里去”(《北斗》1932.2(1))。丁玲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积极进行尝试。她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水》(1931年)、《夜会》(1933年),长篇小说《母亲》(1933年)等,大都是以30年代初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真实地再现激变的农村中农民心理变化的。在以1931年在全国发生的波及16省的水灾为背景的《水》中,作家粗线条地勾勒出农民觉醒、反抗的群体雕像,当年就被冯雪峰称赞为“这是我们所应该有的新的小说”。[2]丁玲的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左翼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题材开掘的巨大现实性;阶级视角的社会批判性;广阔生活图景的写实性。在此实践中,丁玲摆脱描写知识阶层的巢臼,开始描写农村生活,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执著追求。 其三,1936年至1949年。这里丁玲在延安的创作时期。1936年冬丁玲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天地。最初,丁玲以通讯、速写、印象记等文学样式,敏捷地反映新的生活内容;后以小说谱写解放区新的时代风貌,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4年)、《一颗未出膛的枪弹》(194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8年)等。这些作品标志丁玲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成熟。与她过去的作品相比较,与其他同在解放区的作家创作相对照,丁玲小说最成功之处是,她尊重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侧重以纤细的情感和笔触,去展示一个伟大变革的历史时代人们精神和心灵的巨大颤动。她既满腔热忱地歌颂和描写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新生活、新风尚、新人物,又直言不讳地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从而使其作品达到了现实主义的新高度。《我在霞村的时候》是被列入周扬编的《解放区短篇创作选》的第一篇作品。主人公农村少女贞贞逃离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牢笼,却未能挣脱辱掠她的日寇之手,受尽了凌辱和蹂躏。即便如此,她以不屈的灵魂,呼喊着“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在日军军营里忍辱负重,多次为我军传递情报。最大的精神痛苦,还是回到村子里她的经历和努力并不被人们所理解,异样的“同情和怜悯”的眼光使她难以忍受,最后不得不离开家乡,奔向延安。小说的价值正是通过人物灵魂的

都市女性必读的情感励志文章

都市女性必读的情感励志文章 相信自己,学会坚强。一切困难,都是虚无。忘却过失,把握现在。失之坦然,争其必然。永远愉悦,无暇挑剔。永远豁达,不会忧虑。永远硬朗,不知畏惧。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都市女性必读的情感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好的爱情,是让彼此变成更好的人 在知乎上有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恋人身上的缺点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 底下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森林住着一个有礼貌的小孩,他认识了一只小熊,并很快和小熊成为朋友。但小熊的嘴太臭了,还喜欢凑近和他说话。由于小孩很喜欢这只熊,于是他就忍住了这股臭味。可是后来孩子开始嫌弃小熊的口臭,还为小熊改变口臭而生气。 终于有一天忍不了了,孩子对小熊大发脾气:“我再也不要和你做朋友了,你这个又脏又臭的笨熊!”小熊伤心地离开了。 小熊离开后,孩子开始怀念小熊的温暖和憨厚,怀念他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他甚至记不起熊的口臭了。可是小孩已经永远失去小熊了。 我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其实我明白,在亲密关系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恋人的缺点难以忍受会出现什么后果。其本质上讨论的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却发现和他并不合适时,我们该怎么办? 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他真诚,喜欢他眼神清澈,喜欢他笑起来像孩子,喜欢他给了你毛毯般的厚实感,喜欢他每一天睡前都会和你互道晚安。 总之,在谈恋爱的最初,吸引我们互相靠近的,一定是彼此身上的那些好的地方,那些闪着光的优点。 这些优点散发出的光芒很耀眼,挡住了隐匿在暗处的缺点,所以我们常常忽略了,眼前喜欢的这个人有一些真实存在的缺点,甚至可以说,这些缺点是往后长久相处中更应该引起注意的部分。 就像故事里的小孩,如果小孩想要经营好他和小熊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学会和有口臭的小熊好好相处,而不是怪小熊有口臭,怪小熊不改变他的口臭。

浅谈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美傲悲勇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曰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在作家曹雪芹的笔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来描写来赞美。这一点在丁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曰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还是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 外表美。丁玲以女性特有的笔触细腻刻画了一批绝代佳人。如《梦珂》中描写梦珂“......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起来,长得象一支兰花,颤蓬蓬的,瘦伶伶的,面

《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模板

浅谈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写作提纲 引言,主要介绍丁玲生平及创作历程,约500字。 一、丁玲女性意识的产生,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约2000字。 (一)自小的文学天赋与革命活动家的理想 (二)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反叛 (三)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四)多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流露 二、女性“人”的意识觉醒时期,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约2000字。 (一)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二)《梦珂》是丁玲第一次对社会中歧视女性这一现象发出抗议 (三)超越男权的独立的女性意识 (四)《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莎菲的女性意识 三、“革命+恋爱”的新女性时期 比较《韦护》、《一九零三上海春》、《母亲》中的变化,展现积极投身革命寻求出路的新女性形象。 四、延安时期的女性解放 用《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来论证,其达到趋于成熟富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女性形象。 结语

摘要:丁玲是个颇有个性的女作家,她独有的女性意识突出地体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即是以此为着眼点,将她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莎菲女士时代”、“命时代”、“延安时代”,并结合不同阶段的作品对其小说创作做一个梳理和评价。随着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丁玲人生的心路历程,还可以深切地领会到其创作中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历变,从而揭示她不同创作阶段的不同创作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试图探讨丁玲女性主义意识形成的原因、重新解读丁玲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本、探讨丁玲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和女性意识的冲撞等问题,以探究丁玲作为早期的女性作家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作用。 关键词:丁玲女性意识“莎菲”时代

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专业: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作为五四运动的响应者和一位出色的时代女性,丁玲对男女平等和女权独立运动有着近乎疯狂地执着,所以她的作品中不乏站在时代前沿的女性形象,她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也随着她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饱满。本文结合丁玲自身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进行了分析,旨在更深刻地理解丁玲笔下的时代女性和丁玲。 [关键词]:丁玲;小说;时代女性 纵观丁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成长过程,我粗浅的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而把这三个阶段连接起来就会淋漓极致的把不同时代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丁玲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也在不断成长,同时,丁玲笔下的不断成长的女性形象也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丁玲自己和她同时代的文学创作者。 一、三个阶段的“时代女性”书写 (一)早期沉闷痛苦的女性形象。 丁玲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阿毛姑娘》、《梦珂》和《沙菲女士的日记》等。丁玲借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讲述旧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独立人格和理想的无奈凄苦结局。体现了丁玲早期作品对压迫禁锢女性的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广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女性的同情。 丁玲早期的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无奈凄苦的,这与时代也十分的吻合,1927年,五四运动刚刚告一个段落,丁玲就发表了处女作《梦珂》,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却奠定了丁玲早期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无奈、凄苦,《梦珂》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梦珂,虽然家道中落却接受了新时代五四思想的冲击,对自由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爱慕。但是她发现,封建思想已经侵蚀了整个社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她在这“肉感的社会里面”挣扎,碰的头破血流,夜深人静时凄凉的无法形容1。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继梦珂之后又一典型,这部小说以“五四”结束时期为背景,塑造了一个痛苦的女性,这时候,作者笔下的时代女性

好看的都市职场小说排行.doc

好看的都市职场小说排行 好看的都市职场小说 01.《城市杯具》 讲述李纯的男友穆小白迫于就业压力而考研,结果在考研时作弊被开除,觉得无脸面见李纯而黯然独自离去;陆染与周傲结婚后,因为都市生存的压力,与周傲反目成仇,最终离婚;李纯的闺密兼同学赵米亚,一到北京,就被人物色中而落入一个巨大的圈套;李纯同事、相亲鼻祖、物质女景佳四年来,风雨无阻地奔赴在相亲路上,阅人无数,最终的解决却让人哭笑不得在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该怎样生存?《城市杯具》以诙谐、幽默的文字,叙述了一群青年男女在国内一线城市的真实生存状态。 02.《下个路口遇见你》 讲述职场女白领何琳在出差途中邂逅俊气明朗的青年男子许维桀,就心猿意马了那么一瞬间,没想到几天后这个许维桀居然从天而降,成了自己部门里新来的下属。顿时,这个帅气多金的新晋职员成了公司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而一连串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仅让何琳大为头疼,也活活熄灭了她对他曾经有的那么一丁点美好的印象。一见钟情,再见无情。就在两人之间误会步步加深的时候,何琳被公司委派加入某个竞争激烈的项目角逐,接触对象竟是早年曾经对何琳侵犯未遂的客户主管。在许维桀的帮助和解围下,何琳巧妙摆脱了自身面临的尴尬,并因此而与许维桀冰释前嫌,情愫暗生。然而,突然而至的泄密风波又意外地将他们推向了风口浪尖!究竟是谁泄露了公司高端机密?竞争对手中赫然涌现的新贵王迪非又是何方神圣?而许维桀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忠诚与背叛,信任与怀疑,犹如雾里看花,谁也找不准正确的方向。而所有这些,原来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的序幕。下个路口,他们还会找到宛如初见时的心动吗? 03.《等爱》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内涵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内容摘要]丁玲早期的小说塑造了梦珂、莎菲等一系列五四知识女性形象,展示了中国女性觉醒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新文学史中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女性话语的建构者,她追求理想自我与和谐的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是个悲剧人物。本文通过分析莎菲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揭示丁玲早期小说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莎菲;反叛;自我意识;女性话语;悲剧色彩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登上文坛,她的出现犹如明星般照亮中国文学界,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绚烂。她早期的小说创作关怀中国妇女解放,表现出一种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发掘,从而也造就了丁玲小说在探索妇女解放问题上最有价值的特色,如刘思谦所说的,“女性意识到了这里,才不仅从封建之父的庞大身影中决裂出来,而且开始从‘五四’女儿的两性精神同盟中分离出来,成长为独立的性别主体意识。”①其发表于1928年2月的《小说月报》上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日记》)震动整个文艺界,《日记》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大胆暴露主人公的性欲心理,使得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挑战。 一、叛逆的绝叫者 无论是亚当的肋骨所创造的夏娃,还是“好奇害死猫”的潘多拉,亦或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奔月嫦娥,在这些故事里,女性是卑微可耻的,她们自私、轻率、撒谎、虚荣、忘恩负义、不可理喻。回顾女性几千年来“被书写”的历史,“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女性自身被抹杀了,并且这种抹杀本身也被掩盖了。于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她不能指向任何的所指,又可任男性填充进任何的内容。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在经济秩序中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者,在文化层次上,她只是一个被命名者。这个失去话语权的被压抑着的性别,呈现一种无名又无言的状态。她不是没有自己的历史,而是无由说出自己的历史。”②所以,我们听不到这些女人的声音,无 ①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②刘思谦、屈雅君:《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页。

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 .. .. .. 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王仲生 (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 早期丁玲作品高扬着的女性意识, 使她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 随着丁玲的投身革命, 阶 级意识终于逐渐主导了丁玲作品, 女性意识因此就在矛盾困惑中日见淡出。这个思想轨迹 留给了我们双重的启示: 救亡与启蒙的时代错位, 作家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倾向的选择的两难处境。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阶级斗争; 历史追踪; 双重启示 .. .. 丁玲, 一位坚强的现代女性, 我国新文学的杰出作家。她的成就卓越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 概括了.. 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女性的不幸与抗争。在我国现代文学女性作家中, 能像丁玲那样, 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孜孜不倦地探索我国妇女的现代化道路, 可以说屈指可数。为此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女性群体, 构筑了丁玲的艺术天地。这当然不是审美对象的偏倚。闪耀在她作品中的强烈女性意识, 赋予丁玲的审美空间以独特的魅力, 这才是丁玲作品审美价值之真正所在。 丁玲创作与女性意识 【摘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一生都以女性的姿态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国女性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在探索女性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美的化身,她们在时代的悲剧命运里,不甘沉沦,在痛苦中高歌奋起,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女性意识。她用一双女性的眼,一颗女性的心,一支女性的笔,撑起了一面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学大旗。 【关键词】:女性命运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丁玲,原名蒋冰之,生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的豪门望族。她是一个受"五四"思想感召,毅然离开封闭的乡土走进新思想发源的大城市寻找理想生活的叛逆女性。她对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等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热情,从1927年底发表处女作《梦柯》开始,她便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文坛,她以作家的正义与勇气,女性的细腻与真诚,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妇女的理想和命运,在深沉压抑的社会里迸出反抗的呼喊。对于封建社会的刻骨仇恨和不妥协,为妇女的解放而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一切构成了丁玲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她们是美的,是傲的,

丁玲在现代文学中的价值

丁玲在现代文学中的价值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语言曾经历了一场相当深刻的变革,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汉语书面语不仅完成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型,而且初步具备了现代性的特点。当然,“五四”前后中国文学语言的转型也并非一蹴而就,它其实是一代代作家薪火相传,通过艰苦的探索和实验逐步完成的。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进步就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它由众多作家通过个人探索累积而成。而在这场以语言变革为目的的接力赛中,丁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她在拓展现代白话表现空间,提高其表现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丁玲小说语言的特点,也即她在现代文学语言建设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然、天足”的白话文 20世纪80年代初,丁玲在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邀请所作的一次讲话中,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归为五代,她认为自己应当与胡风、沙汀、张天翼、聂绀弩等人并列归属为新文学的第二代作家。①如果仅仅从年龄上说,新文学第一代作家有一些是比丁玲大出许多(例如鲁迅年长丁玲24岁,郭沫若也年长丁玲12岁),但是相当一批作家都是生于1900年前后,在年龄上的相差并不很大(例如,郁达夫和庐隐只大丁玲6岁,冰心大丁玲4岁)。然而,“五四”前后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社会剧烈变革,几年之间,作家的经历、背景就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包括丁玲在内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他们是在20世纪初一个逐渐开放的环境中长大,未曾像鲁迅等一代人受过正统封建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与上一代作家有非常明

显的不同。“五四“时期汉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实现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但是新文学第一代作家大都身处两界,很多人都首先接受了正统文言文的教育,“五四”以后才转而使用白话文。而事实上,一个人在语言的学习上有一个最佳的时期,就是童年和少年时代,有效的语言学习并非终生向一个人敞开,因此一个从熟知文言转向白话的作家与一个一开始就以白话为起点的作家,在使用白话时会有相当大的不同。胡适1952年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这一辈子从古文古诗里出来的人只能替后代开一条路,希望不要走我们的路。你们是天足,自然的脚最美,最好看,千万不要裹了小脚再解放,我可以告诉诸位,裹了小脚之后是放不大的,说我白话文做的好,其实也是假的。”②作为新文学第二代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丁玲在现代文学语言建设中的意义正可以从“自然、天足”这个角度来认识,丁玲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那一代以白话为起点的作家在语言上的探索与实验。在这个意义上,丁玲与新文学第一代作家在语言观念与实践上大不同。丁玲小说的语言是开放的、流畅的,充分体现了现代白话文的畅达与勃勃生机,没有文言文的那种紧缩、拘谨的语气与语感。丁玲在摒弃了文言的语感和语气以后,依托的资源主要有两个,即翻译语体与口语。 丁玲小说的语言,特别是早期的语言带有鲜明的欧化特点。1982年丁玲在《和湖南青年作者谈创作》中曾明确指出:“我是受‘五?四’的影响而从事写作的,因此,我开始写的作品是很欧化的,有很多欧化的句子。当时我们读了一些翻译小说,许多翻译作品的文字很别扭,原作的文字、语言真正美的东西传达不出来,只把表面的一些形式介

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推荐

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推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推荐》的内容,具体内容:现在很多小说中描写的女性是非常励志坚强的,关于这类的小说也是大家比较喜欢看的。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1... 现在很多小说中描写的女性是非常励志坚强的,关于这类的小说也是大家比较喜欢看的。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受欢迎的女性励志小说 1、《抢单》 作者:李凌如 简介:女销售VS有钱的男客户:"暖昧"是精神上的潜规则;女销售VS 有魅力的上司:各取所需是真正的平衡点;女销售VS有能力的同事:撞单时,没有真正的朋友。 机会有时候是"抢"来的,因为你知道,其实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关键时刻要看谁的动作最快! 2、《甜蜜闺蜜》 作者:金子笑眯眯 简介:你总会有无助的时候, 你总会有无奈的时候, 你总会有无望的时候,

你总会有无聊的时候, 闺蜜,你总会有一个她或他。 诉说,倾听,分享...... 3、《老道非凡》 作者:老道非凡 简介:刚参加工作的萧非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职场、官场、商场安身立命,全景展示一名小法官的非凡经历。在这里你会看到官员、法官、律师、老板、情人如何编织各自的利益链条,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又如何完成利益输送。身边的美女为何对他青眼有加,难以割舍。爱恨痴缠,如何收场? 4、《在打工的岁月里》 作者:人生不如棋 简介:繁华的都市,物欲的人群,每天都在辛勤工作的打工人群,这里的故事也许在你身边已发生,也许在你的一生中也曾经历过,休闲时刻来阅读一本好书,是给你人生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5、奇葩的绽放 作者:zoey 简介:谨以此书纪念过去10年的成长。zoey如何从一个懵懂孩纸蜕变成优异美女毕业生,当届不招女生,唯独她受眷顾?海外营销业务员——公关媒介主管——销售经理——客户总监。不同的职业角色她的表现如何?几次职场遭受困扰,青涩与逐渐成熟的她是如何应对?是怎样的情感故事、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造就了她强大的小宇宙?那些花儿们又给了她什么样

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

第30卷第5期2009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5Vol.30 Oct.2009 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 徐小凤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 421008) 摘 要:茅盾与丁玲的早期作品都把描写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作为创作的重心。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使他们笔下的女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和浓厚的悲剧色彩,但由于作家的自身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选择的道路不同,性爱观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契合性与差异性均揭示了中国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关键词:小资产阶级女性;个性解放;悲剧;性爱 中图分类号:I20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313(2009)052009220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和丁玲都是擅长塑造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的能手,尤其在他们的前期作品中。前者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出色地刻画了章静、孙舞阳、章秋柳等富有个性特色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系列;后者则通过日记体形式,成功地刻画了以莎菲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群。这两组女性形象多年来分别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人察觉出二者之间的某种关联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她们作为群体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挖掘造成两者同质与异质的主要原因,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性以及女性解放所应走的道路。 一 茅盾和丁玲都经历了“五四”运动到大革命低潮这一时期,特殊的时代氛围和社会背景使得他们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可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她们的奋斗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故两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又蒙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11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茅盾作品中的时代女性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道德都作了彻底的否定。她们宣称“既定的道德标准是没有的,能够使自己愉快的便是道德”[1]。在她们眼里,一个平庸停滞的社会,能使自己愉快的是刺激。“刺激对于我们是神圣的、合理的”,“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在有路,现在就走”[1]。这些观念对于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旧秩序和压迫妇女的道德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更鲜明地表现在她们的两性关系中。这些新女性首先打破了几千年来的男子中心主义,在两性关系中觉得性的享乐也是女子的权力,她们既无传统女性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更没有被男人遗弃后痛不欲生的哀怨,而是至少用平等乃至居高临下的态度挑剔异性,借此保持现代女性的自由和独立。慧女士(《幻灭》)在纯洁的初恋受到创伤以后,甚至把性作为向男性报复的一种手段;孙舞阳(《动摇》)、章秋柳(《追求》)在两性关系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她们彻底颠倒了过去以男性为主的秩序,对传统的婚姻制度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受指挥的倔强的男人,要行使夫权拘束我的男人,还是没有的好”[1]!在她们看来,作为新女性,应有绝对的性自主意识,应高扬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女性风貌。 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从小就离家出走,去寻找个人的独立和幸福。在她面前,一切封建旧礼教都失去了作用,她以强烈的自主意识支撑着自我的独立人格,不再做男人的 收稿日期:2009205208 作者简介:徐小凤(1972—),湖南耒阳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9

丁玲女性意识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题目从黑暗到光明 ——论丁玲小说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索 学生康慧慧 指导老师刘学云副教授 年级12级专接本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2013年8月

目录 题目 (1) 摘要 (2) 正文 (3) 一 (4) 二 (5) 三 (6) 注释 (8) 参考文献 (8)

从黑暗到光明 ——论丁玲小说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索 康慧慧 摘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丁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灵敏的感受,在她半个世纪的创作中,塑造了许多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富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妇女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艰难跋涉的身影和她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作者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索。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女性解放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同情妇女,关注妇女命运的革命女作家,是在女性解放道路上走得最远也最深入的革命战士。丁玲的创作起初便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觉醒意识和探寻女性生存价值的执著。在她的作品中,梦珂、莎菲、贞贞、陆萍、杜晚香等一系列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从个人解放到大众革命,积极探索女性解放之路。丁玲一生都以女性的姿态在自己的作品中探寻着中国现代女性的生存、解放、价值问题。谈起丁玲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就必须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丁玲,原名蒋冰之,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幼年丧父。她和母亲自父亲去世后一直处于被欺凌的境况。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受新文化影响向往妇女解放,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母亲决心冲破封建束缚,带着女儿入常德师范,两人分别在师范班和幼稚班学习。母亲敢于冲破封建束缚,努力追求光明的精神,给了丁玲很大的影响。丁玲的第一个老师——母亲,以她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她的坚毅和勤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丁玲,使丁玲从小就具有了反封建意识和自我觉醒意识。 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丁玲日益受到进步革命人士和先进思想的熏陶,尤其是母亲的好朋友向警予。“除了我母亲以外,那时我最信奉的就是九姨了”[1](指向

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可编辑修改word版)

青海民族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学生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 职称:副教授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二○一三年五月六日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 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引言 20 世纪30 年代,丁玲一踏入文坛,就引发了人们无数震惊的感慨,她那大胆的文风和细腻的描写不仅继承了“五四”时期冰心、淑华女士等一些女作家与封建制度努力作斗争的精神,而且其笔下一些叛逆的典型女性形象颠覆了旧有的思想,让人眼前一亮。丁玲不但成为了同冰心、淑华女士一样优秀的作家,在一些方面的建树甚至超越了她们。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向前进步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与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着,丁玲的一部分作品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作品大多喊出了旧时代的苦闷,并且由于她自身具有一定的生活历练,使得她的作品到今天依然受到读者们的喜爱与支持。《莎菲女士的日记》使她初露锋芒便一鸣文坛;《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使她国内外都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她重返文坛的作品《杜晚香》时至今日仍然流光溢彩。丁玲的作品都是与时代紧密衔接的,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文学事业,在我国文学历史上享有当之无愧的崇高声誉。因此,对于丁玲文学作品的研究之于我国文学发展来说是极具意义的。 1 丁玲作品的女性主题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出生在一个家道没落的世族大家庭里。早年父亲的挥霍,晚年父亲的多病之躯,使得家庭不仅没有给丁玲撑起一张保护伞,反而因为四岁时父亲的撒手西去,丁玲过早的体会到了世事的变化无常,亲戚之间的人情冷暖,世态凉薄。幸运的是,她有着一位个性坚强、目光长远的母亲,她并没有拿家中的不幸,用悲痛、软弱博取亲朋的同情。她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支持女儿追求独立自由的梦想,给女儿撑起一片晴空。丁玲目睹了母亲带着她生活的艰辛,看到了女人在生活中的弱势,可以说,母亲给了她强大的影响力,是她开始注重女性问题的源头。她的一生可谓历经风霜,看过世间百态,因此在她的创作中,也多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主线,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懑和对理想化生活的渴望。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