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新教育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谈创新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回眸人类社会演变的亿万年历史进程,我们便可发现,创新性生产劳动是人类自身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创新精神更加成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而美术教学过程不同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新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一种可能。当然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自始至终把培养人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2010世博会上,代表未来方向的前瞻理念与先进科技和创新应用备受关注。“创新”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它取决于诸多因素: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教学、媒体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学“以知识为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使学生成为一架毫无思想的机器,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

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P1

艺术的含义之一便是:“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审美素质,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杆。

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在当前的教学中,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

现在大多中小学生普遍盲目崇拜老师,认为教师的画是最好的,造成学生的美术作业缺乏“个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提高。比如:让学生了解、接触美术大师的作品,感悟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儿童与大师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一样大胆的笔墨,一样朴实稚嫩的线条,一样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采,内心渴望像大师一样挥毫写意,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中

国大写意画家齐白石、崔子范等。西方印象派画家马蒂斯、凡高等。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在艺术巅峰时,往往为儿童的大胆创新所倾倒。表现童心,成为他们最高的艺术追求。儿童有着梦幻般的内心世界,画起来没有什么合理与不合理,他们是用心感知世界,创造自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儿童的艺术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艺术作品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变化,引导学生发挥灵感和直觉的作用,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

“学习的内容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

没有创新理念的教育永远是陈腐落后的教育。中央教科所的闫立钦教授曾经指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美术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需要贯彻选进的教育理念,来满足于其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工作跟上时代的主旋律。我们都有知道,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门类,有着它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同时,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又与创新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离不开创新,创新教育是推动美术学科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过程,是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像一台发动机,把欣赏者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起来,欣赏者动员自身种种内在的知识及经验储备对艺术作品进行重新构建组合。另外,艺术作品往往留有空白和具有不确定性,它召唤和等待着欣赏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把空白补上,把不确定的东西进行确定。正是这一特点,为欣赏者创新思维的驰骋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天地,也正是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创新思维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

另外,美术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我国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即非逻辑性思维。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即是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近几年,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其间也存在着某些令人思考的问题。如今,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存在着旧的美术教育观念:一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基础教育,以单一的只重视知识文化的教育而忽视了美术教育;一种是片面追求专业技术的培养,只重视美术教育而忽视了知识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高分低能型的,更有个别学校误认为搞几个活动就是素质教育。就是由于这些旧的教育观念,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原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俞国良在《创造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创造力是一种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的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真善美,以

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所形成的思维活动过程,创新思维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新的行为,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的创新思维受到压抑甚至是扼杀,他们不敢怀疑、不敢想象、不敢创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就很难进发出来。

《教育与创造》中提出了:“只有创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创新,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知识,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创新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一项对150篇科学家传略文章的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作家。”这一结论表明艺术学科与人的创造性人格形成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作为一名21世纪即将成为美术教育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使美术教育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以真正的提高,使其内心的情感,渗透到艺术家所表现的丰富情感世界中去,在艺术的熏陶下,其身心不断地得到愉悦,从而使心灵得以升华,并由此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创建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美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