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绪论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所以对国外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感到最痛苦的就是理解和使用趋向补语。不仅趋向补语的理解和认识让外国学生倍感吃力,对于其使用问题更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同时针对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运营做了研究。

就该类问题产生的根由提出了理解和运用趋向补语的意见,期望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较好的使用趋向补语的问题困扰着许多教师,其原因是趋向补语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这种特性可以通过语义和结构来表现。

首先,构成这种补语的动词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第二,该补语是不是同时具有宾语或和宾语类似的特征。

其次,就语义来看,其语法意义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状态、结果以及趋向。其中最后一种意义具有基础性作用,前两种是立足于第一种意义发展产生的,因此只有最后一种意义是全部趋向补语都有的。正是因为在语义与结构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成为了难点,留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困难,容易发生偏误。

本文在探讨趋向补语问题时主要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进行研究,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该语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现状

有不少学者都曾经对趋向补语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语法方面来看,吕叔湘、丁声树等都曾经出版了与之相关的专著,如《汉语口语语法》等专著都从语法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趋向补语的意义、组成和用法等问题;在教材方面,齐沪扬、黄伯荣等都编撰和出版了《现代汉语》等对外汉语专业有关的教材,他们均就趋向补语问题做了探讨。

很多对外汉语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对趋向补语

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趋向补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提出了意见。

吕文华撰写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1999:62),他指出为了更好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留学生,应该避免让他们学习非常用语法项目;高顺全撰写了《对外汉语教学探新》(2005:87),他认为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高度重视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作用,要努力让学生掌握该方面知识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鲁健骥撰写了《从教学法的角度看趋向补语》(1984),在该本专著中他对趋向补语的构成方式和分类等作了总结归纳,并就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趋向补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予以明确。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最头痛的问题当属趋向补语的理解和使用,针对这一点很多学者都对其趋向补语学习难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如成燕燕(2003)以哈萨克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就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并形成了理论研究成果《哈萨克族汉语补语系的研究》;李大忠(1996)主要就国外中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容易发生的语病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他们在汉法语法方面容易发生的错误,并形成了《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文;金善熙(2004)把汉语和韩语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意见,并形成了理论研究成果《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同时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陈晨针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做了探讨,他主要从语义和结构出发,研究了泰语和趋向补语之间的关系,就泰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时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其产生根源进行了探讨,同时在他撰写的《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中进行体现。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它是指汉语中对谓语动词进行补充和说明的带有趋向性的动词,如“下”、“下去”、“上”、等。

以“去”、“来”等动词而言,当它们以补语的形式出现在趋向补语中时,宾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它和述补短语之间是可在其前也可在其后的关系。以“拿来一包梨子”而言,它同时也可以用“拿一包梨子来”表示。不过当宾语所代表的是处所时,它的位置就只可以安排在“去”、“来”的前面,同时在“上”、“下”、“出”等动词的后面,例如“进屋去”、“走出门”、“走下梯子”。同时部分趋向动词本身没有任何动作趋向的含义,只是其引申用法,此时对其使用方法则要特别注意。

以“了”字而言,它的位置通常是在宾语之前、补语之后,如:

趋向动词顾名思义就是包含有动作和方向之意的词汇,根据组成数量来分,它包括了复合与单纯趋向动词两种,前者的趋向动词数量为两个及以上,后者的数量只包含一个趋向动词。由以上案例可知,在句子中,趋向动词可以以谓语的身份出现,当其位置在形容词和其他动词之后时,其成分则变成了补语,由此构成了趋向补语。因此按照组成方式的差异,它包括了两大类型:一是复合型,二是简单型,从数量来看,前者是由一个趋向动词所组成的,后者则由两个及以上趋向动词所组成的。

就趋向补语的构成、运用、意义等问题,学界一直颇为关注,根据刘月华的研究可知,趋向补语的类型共包括了状态、趋向和结果意义三种。

趋向意义是任何趋向补语都具备的基本特性,其中又有大部分具有结果义,只有极少数还具有状态义。三种意义中趋向意义是基础,代表着该动作的运行轨迹,其他两种是补充和辅助。此外,熟语组成方式的一种就是使用趋向补语与普通动词搭配而成。除了基本义外,趋向补语的引申义显得更加复杂,同时受到语用环境的影响,趋向补语还可能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也就是让其拥有了比喻义。当它和形容词组合式,它又可能同时拥有了状态意义,具有这种能力的通常由“起来”、“下去”和“下来”等词汇,主要用来表示其存在的某种状态。

趋向动词最重要的意义是体现个体空间位置的变化,这可以通过观察个体运

动的方向来判断,看其在空间位置变化的方向和立足点进行对比。①所谓立足点是指个体进行话语表达时所处的空间位置,此时个体话语表达一般使用第一人称;如果个体表达采用的第三人称,立足点体现的也许是其话语中所指事物或人所处的空间地点;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时个体的立足点是局外人。总的来说,立足点并非完全固定的,它是以个体在表达时所处的空间位置作为参考的。

以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来”与“去”这两个动词主要是就表达意义的个体当时的空间方位来进行参考的,主要用来体现人和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果使用“去”的话,代表他们是背向表达意义的个体所在方位移动的,例如“黑狗跑过去了”,如果使用“来”则代表他们是朝着表达意义的个体所在的方向移动的。

第一是把表达意义的个体用来做参考,如“我短期内将到北京来”,这种方式明显是针对接受信息的人所处的空间方位来表达的。

在生活中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会给人礼貌文明之感,这是由于个体的表达是以对方的视角来交谈的。

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他们都有一些表达空间方位变化的词汇,如汉语中的“来”、“去”,英语中的“come”、“bring”等,这些词汇都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方位的含义。大部分情形中,不管是英语的“come”还是汉语的“来”都代表着他们朝着话语表达个体的方位移动,离其所处的位置越来越近。

在A句里,“回去”一词主要用来凸显起点的重要性,而B句里则是用来凸显终点的重要性。这两句都不存在人任何表达方面的问题,不过因为信息指示存在区别,因此产生了区别。

要弄清楚其需要到达的终点究竟是意义表达者所处的空间位置,还是意义接收者所处的空间位置,或者第三者所处的空间位置,也就是表达者所指的目的地与指示地两者的存在的联系;要弄清楚个体话语表达的时间和动词发生时间之间的顺序问题,也就是动作发生时间所代表的指示关系,要防止在话语交谈中发生地点指示不清的问题。

一些学者表示语义指的是在话语表达中与动作词汇相关的个体和事物,为此,可以使用几个案例来表达。

①王海玉.《对外汉语简单趋向补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在第一句话中,“回”所指向事物是“鱼”,它所表达的含义是鱼来自于姥姥所处空间地点以外的其他地方。

第二个案例中,“上”所指向的事物是“山顶”,其含义是指哥哥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山下到山顶的变化,由此来看,趋向补语中涵盖的动作主要是指与其相关的个体或事物,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在这一个案例中,“开”所指向的事物或人并非“大卫”,如果以“大卫开”来表达就是错误的,因此该句案例中“开”所指向的是“哭”,以说明该动作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综上所述,简单趋向补语所指向的内容可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使用本义,也就是体现其空间所处方位发生的变化,这种情况所指的通常是与该动作有关的个体或事物,既可能是动作发出者,也可能是动作接受者。二是使用引申义,也就是虽然以补语的身份出现,但是不表示任何空间方位的变化,它所指向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是与动作有关的个体或事物,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动词自己。

就趋向宾语和补语两者的位置关系,陆俭明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后人探讨该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陆俭明指出它们二者的位置同时与趋向补语和宾语所具有的特性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和语境也有一定关系。②陆俭明指出就“开、出、下、进”等词汇,不论他们与宾语性质关系怎样。

“来/去”这两个词作为简单趋向补语来使用时,其组成方式非常复杂,综合来看包括两种。

就复合趋向补语的组成形式来看,它主要由“来/去”以及以下动词来组成,它们共计可以组成13个动补词组。

就复合趋向补语所涵盖的动词类型来看,朱德熙对其做了具体阐释。

从上表可以看到,“开”、“起”只可以和“来”组合,不可以和“去”组合。而且,“开来”在汉语语法成分中只可以用作补语,不能够用来做其他成分。如。

如果根据语法意义来对其进行分类,从整体来看,趋向补语大致可以分成趋向、结果和状态意义三种。后两种同时也叫做引申义。③例如:

就复合趋向补语而言,趋向意义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是最经常使用的意义。

②王海玉.《对外汉语简单趋向补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③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01.

因为该类型的趋向补语的构成要素包括了两大部分:一是趋向动词,二是“来\去”,所以本文探讨的所有趋向补语语义都和这两大因素有关。

就复合趋向补语而言,它们都具有趋向意义,这是其所有意义中的基础性意义,其使用范围也最广泛。从构成来看,趋向动词和“来/去”相加是复合趋向补语的构成方式,因此本研究中所有趋向补语予以几乎都受到这两个要素的影响。周永惠(1991)对趋向意义进行了总结归类,一是个体与事物动作所带来的空间位置变化;二是个体或事物以动作向立足点所在的空间位置靠近或远离。

1、其语义指向的主要是与动作有关的个体或事物,并非动作自己。

2、其代表的空间位置变化和“去”、“来”代表的主观趋向内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而言,“来”指的是该动作朝着意义表达者所处的方位移动,但是“去”代表着该动作是指逐渐远离话语表达者所处的空间方位。

对引申义而言,其构成、表达方式等都更加复杂,它不仅了“vd”里“v”所具有的引申义有一定联系,同时还可能与“去”、“来”存在关联。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复合趋向补语进行归类,一种类型是“v+去”,另一种是“v+来”。在这两大类型中,不管是“来”还是“去”都不具有其本身代表的趋向意义,只是一种参照物。齐沪扬(1998)指出,这两种组合形式中,“来”“去”所代表的参照位置可能包括几种情况,主要有:当前位置、遥远位置、虚拟位置、实在位置、自身位置和其他位置。④就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看,“来”、“去”所代表的参照位置主要是个体对时空的感知,它和个体态度与感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态度与感觉主要是以个体感知来决定的。

对语言教学活动来说,教材是师生沟通并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因此本文首先就与趋向补语教学有关的教材做了研究,选择了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1999)作为研究样本。

该教材对趋向补语教授重点所作的布置如下:

当以处所名词来充当宾语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宾语的位置处于“来/去”之间;当以事物名词来充当宾语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宾语既可以在“来/去”之间也可以在“来/去”之后。

符合趋向补语动词和符合趋向补语两者的组合。当句子中是以处所来充当宾④齐沪扬主编(200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6,上海:复旦出版社.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语时,其位置摆在“来/去”的前面,当句子中是以普通事物来充当宾语时,其位置既可以在“来/去”的前面,也可以在“来/去”的后面。如果该句子没有带宾语,那么“了”的位置一般在补语的前面,动词的后面,或者摆在句子的租后;当句子是以处所名词来充当宾语时,“了”一般摆在句子的最后,如果该句子是以事物来充当宾语,那么“了”可以摆在宾语的前面,补语的后面。

插入语有可能摆在句子之前,意思是指话语表达者对其中一方存在猜测的意思。

存在并发展,形容词通常是具有消极意义的词汇。

有上文分析可知,该本教材在趋向补语语法教学内容的布置方面存在的特征是:

(1)对汉语水平为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学生,主要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基本东区结构在,而对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则主要让他们了解和掌握趋向补语具有的引申义。

(2)教材对动趋结构的阐述相对简单,只是对句子中没有宾语或者有宾语、其组成为处所名词或普通名词时宾语应该摆在什么样的位置进行讲解,不过没有介绍形容词和趋向补语的组成或者动词和趋向宾语、趋向宾语2的组成方式。

(3)重点阐述了引申义的有关问题。

不过针对引申义在教材中的布置问题,笔者认为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第一,在对趋向补语语法点进行安排时,不管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都是根据简单、复合、引申的原则来落实的,前两种是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划分的,其顺序为动词没有带任何宾语、动词带普通宾语、动词后面带上处所名词。

第二,根据引申义所具有的内涵来对趋向补语语义进行归类,同时在不同课时内容中就这些类型进行阐述。

第三,目前,教材针对“上”的趋向补语类型的分类准备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这种课程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特征基本吻合,不过这样的教材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就宾语应该摆放的位置而言,大多数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宾语所处位置的问题,而对以普通事物来充当宾语的情况,只是介绍了它们能够摆在“来/去”

之前或之后。尽管这种的介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不过却可能导致学生实际运用的偏误,因为其描述不够详细,可能导致学生认为普通宾语位置处理不具有规律性。

第二,尽管编写原则、依据和目的存在差异,不过既然是教材,其对趋向补语引申义有关内容的安排还是应该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并对其做出规范性要求。同时,不同教材对趋向补语引申义使用方法的类型划分以及对这些类型进行教学的顺序也存在差异,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动趋结构特征和引申义类型来安排学习次序,据此在教材中作出合理安排。

由前文的研究可知,对汉语学习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大多侧重于形式的讲解,却很少提高学生对语义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这种方式对刚开始学习趋向补语的学生来说,最初的理解非常容易,不过在实际运用时却可能发生不少问题,因此在初级阶段就开始不自觉的会比趋向补语使用有关问题。

笔者认为对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能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认知所有类型的趋向补语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高级阶段能不能掌握这部分知识。因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趋向补语才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得心应手。因此,怎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趋向补语内涵,是所有对外汉语教师和教材一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对初级阶段而言,学生应该掌握“动词+符合趋向补语”、“动词+来/去”这两种只代表趋向本义的简单形式。就“来/去”的本义而言,学生在理解时还是非常简单的,通常可以使用画图、创设场景等来让学生理解和区分“来”、“去”这两个趋向动词。有前文对偏误的探讨可知,在对初级阶段学生进行考核时,老师也非常关注他们对“来/去”的掌握情况。不过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不可能如此简单,因为它本身不仅仅是将“来/去”的位置摆在“上”类词之后,同时还可能牵扯到对该类词所发生的空间变化,以及对立足点的认识等,因此笔者认为对“上”类词的认识程度对学生能否掌握该类型补语有着紧密联系。同时,首先掌握“上”类词,才能更方便快捷的过渡到对“来/去”类趋向补语的学习上来。这是为何笔者认为应该把“上”类词纳入教材趋向补语教学的重要理由。那么,如果在初级阶段学习内容中新增“上”类词是不是会提高该阶段汉语学习的难度呢,笔者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只要教师授课得益,“上”类词的讲解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认识趋向补语的语义。就部分初级教材来看,为了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大多会以大量例举来进行说明,不过事实上,学生对例句中趋向补语的认识并不充分,在实际运用时,他们也无法很好的理解例句中趋向补语代表的趋向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使用同一动词来和不同趋向补语搭配并对其做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进一步凸显趋向补语所指的语义,当然,能够在讲解中搭配与之相符的图片就可以更形象直观了。另外,在进行趋向补语练习时,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里,也可以通过对话的模式,除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使用汉语的能力。

同时,就前文提到的汉语初级阶段学生对趋向补语学习的具体特征而言,其教学顺序是比较明确的,首先应该让该阶段的学生学习简单的趋向补语,然后让他们学习复合型的,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理解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和动词+复合趋向补语的构成方式,最后让他们认识和掌握学习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宾语的组合形式。除了最后一个项目后,其他项目没有太大差别,只是牵扯到对趋向补语本义的认识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这些项目时比较容易,不过对最后一种,因为宾语位置可能因为情况不同发生变化,掌握起来更加困难,因此需要前面四种作为铺垫。不论国籍如何,几乎所有的外国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时都反映出共同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过早的学习这个形式并不科学,同时由于教材对最后两种难度系数有较大差别的情况安排在同一课程,导致很多学生都没能深入的理解,造成他们对语法意义不太关注。

“动词+趋向补语+宾语”的组合方式对外国留学生来说,认识和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学习障碍。

因此当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一定层次时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汉语时,应该结合老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在这一组合中,学生需要理解以处所或普通名词来充当宾语时,它在组合中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就部分相当特殊的句型而言,初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并熟练运用。

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涉及了趋向补语的引申义,此外,学生还要掌握将这些趋向动词和动词搭配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对常用句型的理解力,让其明白什么样的语境可能导致何种引申义的产生。

本文选择了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本科(中高级)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学生共86人,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班级,回收有效

调查问卷共86份。

被调查者前来中国留学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接触汉语的时间也有区别,大部分处于中级汉语水平阶段学生在中国已经呆了1-2年,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趋向知识,大部分处于高级汉语水平阶段的学生在中国呆的时间超过3年。

本次调查主要就留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时的有关情况进行摸底,所有题目都是按照趋向补语特征和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而设计,同时学习或借鉴了《汉语教程》及有关书籍中的部分例举,共涉及三种题型:改错、选择与判断。

在学习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学生对该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其认识水平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以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而言,前者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后者则可以掌握部分难度较大的句型,从调查结果可知他们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按照调查结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笔者把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发生的问题做了总结归纳,他们在简单趋向补语偏误方面的情况见表。

因此和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比起来,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对简单趋向补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其使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根据偏误所具有的特征,鲁健骥把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发生的语法问题划分为四种:一是错序;二是误加;三是遗漏;四是误代。几乎所有留学生在学习该知识时所发生的问题都可以归入这四类。

它是指学生在表达时存在一个或几个成分的缺失问题。

第一个例子中出现的“房子”二字与介词组合,不然就是错误的。

孩子看了四个小时手机,被强迫停了下来。

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发生的遗漏偏误大多有两种情况

这种错误发生在表达时动趋结构中没有动词,导致趋向补语本身需要重做谓语动词。

这是因为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都以为只要是动词就可以用来充当谓语。由于趋向动词也属于动词的一种,因此他们就将其当做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来使用,把本来属于补语的词汇视为动趋结构。

这两个例举中都有“来”字,但是第5句增加了“回”字。在第5个例句中,“来”在句子中承担着谓语成分,表明主语在空间位置上发生的变化。“来”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同时具备了动作和位移趋向的两大作用。但是“回来”就构成了动趋结构,其中“回”才是该句中的谓语,“回来”中,第一个字表示位移方向,第二字表示动作,他只是前者的辅助成分。就留学生而言,他们会混淆趋向动词与谓语动词,其原因在碍于这些词汇都属于动词,而且都有发生位移的意思。所以在使用时他们更关注趋向动词的本义和能够用作谓语的特征,但是却忘了其语义和实际功能的作用。事实上,在语义表达中,趋向动词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它通常是用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方向,从功能而言,它通常用来充当补语,起到辅助谓语动词的作用。

它指的是在动趋结构中没有使用趋向补语,导致动趋结构的语义完全以谓语动词表示的问题。

(7)他将女生的信匆忙地塞了兜里。

(8)他将女生的信匆忙地塞进了兜里。

在使用英语表达时,动词往往可以独立使用,不用添加其他成分来帮助表达。

造成这类学生会忽视汉语趋向补语,在使用时发生遗漏。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使用了某些多余的成分造成的偏误,而趋向补语的盲目添加最为常见。本来不需要有或者已经有趋向补语时,学生增加了该补语。如:(9)由于她没拿学生证,不同意进来学校。

(10)由于她没拿学生证,因此不让她进学校。

“回”在例子中包含了一定的趋向性,所以其位置应该放在宾语之后。“放回桌上”如果此时“放”是动作,“回”是趋向,因此不需要再添加“去”来作为趋向补语。为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特别强调宾语与趋向补语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是因为学生在表达时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所致。最为常见的误代主要来自趋向补语。其原因在于趋向补语非常相似,外国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导致误代发生。

第1个例句中,趋向补语代表的是主语的状态,在这里不管是“起来”还是“下去”所指的都是主语所处状态发生的变化。但是,前者通常代表着这种状态的改善,是向好的方向变化;后者与之正好相反。为了凸显时间性,我们可以用

“学校卫生做的不错,校长希望可以长期保持下去。”来表达。在该句型中发生的错误是学生没有准确把握“起来”与“下去”在作为趋向补语时的不同之处。

它是指把一个或几个成分的位置摆放不当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宾语和趋向补语两者的位置摆放不正确。

这是因为汉语中有不少的双音节词,有的是当成短语使用,有的是当成动词使用,学生对按照趋向动词的内涵来安排宾语位置的问题还不够了解。

在学习汉语时,外国学生往往会发生很多问题,但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也非常多,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自己使用母语的习惯以及本国学习文化等。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发生错误是非常普遍的,也无需过于担心,某种程度上来说,错误大多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的本质。偏误发生的理由非常多,语境、教学和母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同时学习方法、学习者学习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鲁健骥指出中介语的产生并非来自某一个因素,它涉及多个方面,具体来说有:

从第1个例句来说,语言特征的区别与相同会导致母语迁移。行为主义心理学者提出了“刺激——反应”的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学者们提出了“迁移”的概念。

一般来说,迁移包括三种类型,其中能够为后期学习起到提升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如果为后期学习带来阻碍的则是负迁移,如果对后期学习没有任何作用的叫做零迁移。

就韩语而言,它通常使用词尾来表达该词语的某种意义。

它体现了SOV和SVO两者存在的不同,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遭遇的最大障碍就是语序问题。

如果学习者所掌握的汉语达到一定层次,此时已经不太可能通过母语来为其汉语学习提供帮助,他们就会不断的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推,并把推理结果用来帮助学习和理解新知识。

第二语言学习障碍中的趋向补语错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留学生过于依赖类推。

当接触到一种新知识,人们不能却但一定要对进行解释,最常见的手段就是使用已有知识,通过评价他们之间的相同点来对新知识进行类推。在第二语言的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已经学到的语法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但是他们对这些语法知识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其总结的也只是表面的相似之处,而难以深入下去发现两者在细节上的不同。如:对简单趋向补语,因为很多留学生并不具备较高的汉语知识水品个,再加上趋向补语相当复杂,所以当学生想要把已有知识用来帮助理解和认识新知识时,由于其母语中根本不存在该成分,或者其母语直接使用补语动词来反映词汇意义,也就是直接使用其作为谓语,尤其是对初级水平的学生而言,因为母语对其学习汉语还有很大影响,所以往往会采用直译母语的方式来学习造成目的语语法错误。

因为语言并非一个完全封闭的学习领域,因此它往往需要接受和容纳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汉语时,一些外国学生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而受到干扰,给汉语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不过尽管自己处于汉语语境中,也难以确保其优势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而言,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学习汉语时必须具备的重要材料。

和汉语运用训练时间过少等都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比较常见的问题。

就有可能让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由此发生偏误。

就主观层面而言,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其学习能力、方法等也会对偏误的产生造成影响。

充分利用学习语境、情感、摆脱母语重构语言系统、避免无效记忆等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其中,认知、社交与补偿策略从实际情况来看最受留学生关注,其中,第一种方式使用最为频繁。

以此有效提升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为此,刺激并增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又非常重要和必要。

如果在学习汉语时,一旦陷入困境就逃避,其学习则很难取得较大的进展。

在表达状态义和结果义时,“下”字的语义会发生抽象虚化的变化。

因此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深入学习该问题。

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就是外国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水平、动机等,同时还要根据其所处的年龄段、是专业课还是辅修课

等来具体安排其教学计划

就才开始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而言,如果只是侧重于介绍汉语特征,就很难让其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其使用汉语的水平。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取舍,针对具体的语法特征,结合留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不能将其全部灌输给学生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方案质量,高度重视语用、语篇,要让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语法知识,并提高其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如对于简单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作出合理的课程安排。

随后可以向学生介绍在汉语句子中简单趋向补语和宾语所摆放的位置,当学生汉语水平逐渐增长时,教师又会新增部分特殊用法的讲解,如其引申义和结果不语带来的变化等。

尽管部分外国留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其学习方法、习惯却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高度重视文化背景的问题。

就处于初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趋向补语时容易发生的问题大多来自语际负迁移,但是当其汉语水平不断提高。

以上偏误发生的原因并非单兵作战的,它们还会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认知、情绪、态度、文化背景等结合共同产生作用。

众所周知,简单趋向补语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带有趋向性的动词,其数量为十个。

如果是以单纯的动词出现,那么他们可以在句子中作为谓语出现,不过当其以趋向动词的身份出现时,其作用就变成了补语,所以对外汉语进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外国留学生清楚的认识和掌握这种区别。

由于单纯趋向动词具有更明显的方向性特征,所以在讲解时也更加形象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通常而言,按照第二语言学习的次序,教师一般会以“来/去”这一简单的趋向补语作为切入点,首先让他们掌握“来/去”作为单纯动词的本义,再让学生将其和趋向补语“来/去”进行对比分析。

以不断进行对比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来让留学生对动词+“来/去”的组合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在该组合中,“来/去”一定要在动词后面,它和“来/去”+动词的组合方式所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为了便于理解,教师可以使用手势语来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动作是朝着话语表达者或句中事物所在方向时可以使用“来”;反之则用“去”。在训练时,一定要特别突出动作造成的方向感。另外,对话表演也是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来让学生体会其方向感。

要让趋向动词的意义更具有直观性以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开展汉语教学。语法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语法意义至关重要。留学生必须要在准确认识和理解语法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分清他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如“来/去”这一趋向补语,要理解并能较好的运用其语法意义,第一要能准确判断“来/去”对于意义表达人而言所具有的趋向性,“来”指的是距离意义表达者越来越近,而“去”指的是距离话语表达者越来越远。但是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不妨采用动画或图片来直观体现二者的内涵。与之相同的还有“下、近、上、回、其、过”等趋向动词,以“出”“进”而言,就可以通过展示进出门的图片来让学生理解,让其知晓“进去”“出来”“出去”“进来”等趋向动词的作为补语时代表的含义。通常而言,语法意义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怎样将其内涵用更简单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趋向性问题对理解趋向补语用法有较大帮助。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该类词汇相对复杂,要对其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总结也比较困难。通常而言,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和理解该类词汇是因此不能确定立足点,对产生位移的起点、终点难以把握准确。当他和动词、形容词分别组合式,其含义存在较大差别。通过研究可知,其语法意义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引申义,也就是不带趋向性的意义;二是趋向意义,也就是带有趋向性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策略,合理安排内容才能增强学生对趋向补语的理解。为此,笔者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意见,期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展开复合趋向补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句式结构摆在首位,也就是显然学生认识结构,往往不关注其意义和使用的问题,所以学生在运用时经常产生问题,甚至故意不使用趋向补语,在表达时出现语病。

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弄明白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两者应该摆放的位置。

不过它指突出了句法结构的重要性,却没有让学生很好的把握复合趋向补语的问题,同时也难以更好的客服这种错误。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该类词汇的使用要求和内涵,以更好更准确的使用趋向补语进行交流。

有不少研究证明,不同句式使用趋向补语的情况是存在差别的,一些句式比较常用,一些却比较少用。那么只要在教学时尽可能的先让学生掌握经常使用的句式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通过频繁使用该类句子来加深他们对趋向补语的理解。针对不常使用的句式则可以使用等义句取代或者不使用。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谓语动词和趋向补语两者并非等同的关系,要以强化练习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可以把趋向补语和动词进行组合,以案例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其进行对比分析,以增强学生对这种组合的所具有的趋向意义有更深刻认识,让其把握不同组合的差别所在,同时还可以利用图片来加深学生理解。

引申义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倍感痛苦的难点问题,当趋向补语和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式其内涵会发生很大变化。如:

当趋向补语分别和形容词、动词组合,其引申义存在较大差别,教师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组合都进行讲解,所以要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归类讲解,通过梳理总结让学生逐渐积累和慢慢消化,最终可以自如的运用。

在学习语言时,语法规则和语感都会给学习者使用语言造成重要影响。对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而言,尽管它不清楚母语的语法规则,不过却能够自如的使用,其原因就在于语感具有的重要作用。不过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汉语的语法规则,却可能说出一些不符合汉语表达要求的句子,这也是因为缺乏语感所致。由于意义复杂,汉语中的趋向动词学习让很多国外学生感到头疼,所以,留学生还要高度重视培养自己的汉语语感。

在学习汉语时,很多留学生都会因为母语负迁移而给学习造成阻碍,母语相同的留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很多错误都有相似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国籍来进行分班,并未他们配备懂得其母语的对外汉语教师。通过对比汉语及其母语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教学。

除了以上问题外,在趋向补语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关注。如要找准趋向补语学习的重点,摸清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时易发生的错误;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以更好的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第四章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就教学策略而言,笔者首先分析了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发生的四大问题,并根据问题特征及产生原因提出有效解决留学生趋向补语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受到研究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本文在探讨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的有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笔者还将继续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其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趋向补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立足于前人在趋向补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将其和自身实践结合来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之间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了。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我的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提高,我的生活愈加快乐愉悦。象牙塔中的日子永远是美好而幸福的。

由于本文以趋向补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专业性要求高,为了帮助我完成论文,殷树林老师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并未本文的写作和完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分析报告(整合版)

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背景 近年来,汉语培训市场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的有益影响。同时,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文化的受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刺激了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企业的目光,众多资本机构纷纷进驻中国,为对外汉语培训注入了活力。除此之外,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师资力量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人才缺口巨大。不仅如此,行业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落后、教材更新缓慢等问题。但总而言之,汉语培训市场前景广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称,目前全球汉语学习者人数已达4000万,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突破1亿。 政策背景 国家和政府对于对外汉语培训十分重视,为了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1987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并设日常工作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于1992 年正式在海外推出。被称为“中国托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使得一些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外国公司的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参加高级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和留学目的。 培训人群分类及特点:

市场分类:

行业发展分析 一、汉语培训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研究(PEST因素分析法) 1、政治环境对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1、1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 1、2 国家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 1987 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 11个政府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的成立及其后所作的大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作为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兴建孔子学院是一大重要举措。孔子学院主要为所在国的汉语教学发展提供各类教学援助,如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汉语教学、中文教师培训、汉语水平考试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测试,另外还有各种学术活动和中文竞赛,以及提供图书资料信息服务等。 1、3 国家推出相关认证考试规范对外汉语教师从业资格 目前,对外汉语培训的师资除了高等院校培养之外,国家又推出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资格考试,通过获得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也可以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储备一批适应国外汉语教学要求的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 2、经济环境对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2、1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得到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密切。与这些国家在贸易上的来往,使得汉语在交流以及谈判中日益受到关注,促进了对外汉语培训的发展。 2、2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驻中国 大量的外籍人士也随之来到中国,成为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群体。

对外汉语教学法之视听法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 20081103011 黄姗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世界上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过影响,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法。了解和熟悉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对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我们可分成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就是属于经验派。视听法是讲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称情景法。 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古根汉,法国人,“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负责人,学者。吉布里纳,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萨格勒大学语音研究所主任。 一、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病,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句型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视听法对直接法和听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学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通过用幻灯片和同步录音等教学手段,将情景视觉和录音听觉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体系。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初期主要培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法语跟法国人进行交际,以训练听说技能见长,是一种成年人的语言短期速成教学。后来视听法在国际上广为运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国际上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约占50%”,影响极为广泛。 二、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视听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上。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可以把某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层层分析描写,分解成句型、短语、音节等多种层次结构,从而描绘出语言词汇句子的总貌。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视听法也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制定出最低口语词汇量和最基本的句型,在具体教学中也依照层次结构要求学习者掌握语音、节奏、句子,反复练习,熟能生

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汉语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构成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①谓语性词语作补语 形容词:好低高紧熟快早干净清楚 动词:写改听学拿推抹看走听 主谓短语: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气得脸都白了 述宾短语:急得想哭说得没有分寸 述补短语:痛得昏了过去乱得睡不着 联合短语:长得又精干又潇洒累得筋疲力尽 状中短语:起得很早窜得比天还高 连谓短语:他气得流着眼泪跑了出来羞得转身就跑 兼语短语:奇怪得令人无法捉摸忙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比况短语:痛得钻心一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②数量短语作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看了两眼住了半个月 ③介词短语作补语 出生在上海钻到衣领里写于20年代初期始于上个世纪 语义类型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①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 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 写错变好压低抬高抓紧煮熟哭肿踢坏做完洗干净说清楚 说完改成听懂学会拿走推倒抹掉打死拉住撞翻叫醒 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例如: 抓紧时间压低标准抬高价格哭肿了眼睛踢坏了足球洗干净衣服 叫醒他抹掉痕迹推倒了围墙写完了作文拿走了工资学会了上网

②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例如:走进流进取回跑回送来拿来交上贴上脱下换下 走出去跑进来拿出来蹲下来爬起来扔过去缩回去坚持下去 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例如“送来两本杂志”可以改为“送两本杂志来”。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进门来”、“回家去”、“跑回家”、“走进里屋”。 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例如: 叫声使楼道里过往的人聚了过来。 周围的人都“轰”地笑了起来。 ③可能补语 可能的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Ⅰ在述语和结果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现。例如: 写得(不)完听得(不)懂出得(不)去 解决得(不)好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认得(认不得) 丢不得去不得大意不得耽误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补语。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办得了(办不了)决定得了 ④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 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 看了两眼说过三遍来过三次打了一下 数量补语还可以由表示时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例如: 等了三年来了一个月忧郁了半天坐了三分钟 ⑤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加助词“得”。例如: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周记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周记 第一周:****年**月** 日~****年** 月**日 观摩新加坡教学机构 当我第一天来到春天国际学院的时候,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学院的情况,让我了解到他们学校主要是负责各个语种的培训,其中包括了华文的教学,因为在新加坡汉语作为其中一种官方语言,所以无论是新加坡本地人要学习华文,还是新来就业的非华裔外国人也希望通过学习华文来尽快融入新加坡的社会。所以在新加坡还是比较需要汉语老师的。春天国际学院的华语老师都是来自中国,但并不是都是对外汉语专业出身的,有些是英语专业或小语种专业毕业后来教华文的,但是各自都有着优缺点。 为了更了解新加坡学校的教学水平,我和当地的学生一起上英语课,也听听教师上课的教学用语。这个外教老师是来自印度的,

但是英语语音十分清晰,然后也非常幽默,所以学生都很愿意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融洽。与国外的英语教学相比,国内的课堂教学气氛大多是比较紧张的,老师和学生比较注重考试分数,所以比起口头交流,老师更注重对英语语法点的讲解,而学生注重低头记笔记,导致国内学生英语口语进步比较慢。同时这个老师的课堂用语还是比较的清晰的,各种课堂指示都是非常明确,学生非常容易明白,不明白时也会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所以让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也能明白,这一点对我们在教外国留学生时也会有一些启发。 另外,对于这个私立学校的工作人员,我也十分欣赏。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秉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且认真的贯彻执行,应对各种状况,也会做好各种准备。另外,每隔一段时间,校长都会亲自对员工进行培训,可见新加坡的机构是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养的,这也可以从新加坡的广告中反映出来,政府会经常鼓励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同时给员工的技能培训提供补贴。在新加坡,你也可以见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积极地参加工作,不需要靠政府和家人来养活。这一点与中国的养老制度截然不同。 第二周:****年** 月**日~****年**月**日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完整版)汉语介词分类

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向的介词: 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2)表示方式的介词: 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的介词: 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的介词: 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 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的介词: 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的介词: 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的介词: 比、和、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 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 (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乒乓球.(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大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简单的说,介词就介绍对象和句子其他部分的关系的。比如:在,和,跟,从,除了,为了,关于,根据……等等 现代汉语-副词的种类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程度副词:很、最、极、挺、太、非常、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过分等;范围副词: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仅、单单、净、光、一齐、一律、就;时间、频率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在、正在、将、将要、就、 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从来、一向、向来、总是、始终、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 还、再、再三、偶尔 处所副词:四处、随处 肯定、否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情态、方式副词:大肆、肆意、特意、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大力、 稳步、阔步、单独 语气副词: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重复副词:又、再、还、仍等。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1)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2)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处处 3)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4)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5)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6)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 例如“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精品】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精选3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够写好实习报告,可以收获更多。那么实习报告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年1月18日,我开始正式在上海悦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mandarinday)实习。这是一家开发对外汉语教育产品软件的高科技公司,汇聚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的对外汉语、计算机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成功的研制开发了一套融入了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对外汉语教育产品软件,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每个词每个句子。学生只要按着整个学习步骤往下学,就一定可以掌握每个知识点。 从一开始自己就一直想找个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是我们的专业只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西安这种内陆城市是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时尚之都——上海,去寻找属于我的机会。 初到mandarinday,我的职位是课程顾问。就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起桥梁的作用,和老师一起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后来,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软件的推广,在外文书店,机场等外国人聚集的地方设有专柜,给他们讲解软件的优点,挖掘他们购买的欲望。从此我便走上了营销的道路。据说,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从销售起步的,也希望这是我成功的起点。 在这里工作的三个月里,我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中:md公司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这里的老总之前都是在很多外企国企做过高层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很高(很多人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除了每周一次的定期培训外,平时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和我们聊天,从人生的规划聊到生活的细节习惯。这段时间里,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带着宽阔的心胸去面对。在这里工作的第三个月,我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销售渠道的负责人了,不断的从招聘到培训再到管理,这整个过程中,我的成长速度真的很快。这样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中间有过苦有过甜,有过沮丧的泪水也有过收获的喜悦。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我会勇敢的面对…… 生活中:当初几个女孩子拖着行李箱来到了这个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带着惊奇,带着激动,也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唯独没有想过艰辛。总以为,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攻克不了的事情,可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却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从最初的满上海跑的找房子,到每天下班后穿梭于诺大的菜市场,然后回家一头扎进厨房,最后端出一盘盘被我们坚持认为是美食的饭菜。这整个过程说来简单,可是对我们每个当初在家里都是公主的女孩子来说,艰难不言而喻…… 两次进医院,好几次出入家电修理部…… 我们有过在医院里抱头痛哭的经历,也有过在大街上引吭高歌的放纵,不为别的,就为生活,就为我们都想长大……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凤凰传奇的一首《最炫名族风》不仅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也“炫”到了欧美听众的耳。在中国你可以说这首歌的流行归结于它的亲和的旋律、曲风、曲词和演唱者,但对于外国听众,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文化已备受外国瞩目。音乐无国界,而语言是无界“桥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世纪的摸索和探求,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不同时期出现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但时代的发展是不停息的,与此同时对外汉语言学习者与日俱增的学习要求亟需更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接下来先简要阐述近半世纪对外汉语言教学发展历程,包括从上世纪50初年代至70年代末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创阶段和从1978年到至今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然后介绍当下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浅谈。 一、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创期,在这20年的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新事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曲折发展,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基本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大方向,加上政府的支持,逐渐让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走上了正规的教学道路。初级阶段具体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巩固时期和恢复时期。 初创时期对外教学事业的重要开端是1950年,应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要求,我国分别与这两个国家互换了5名留学生,同时又主动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进行学生交换总共接收了33名留学生。自此开始了对外留学生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以后专业的学习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基本语言规范和技能的汉语预备教育。虽然开创阶段的教学规模和师生数量都比较小,而且教学类型比较单一。 经初创时期的艰苦摸索和经验总结后,到1962年至1965年的巩固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呈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从教育规模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四年间我我国所收外国留学生3944名,比前11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1965年的在校留学生数是1961年的7倍多。同时国务院在1962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任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这些都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不仅停止了接受外国留学生,还令国内外国留学生陆续回国。所以在1966到1972年,对外汉语教学处于中断阶段。 随着70年代初的国内形势转变,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了转机,然后就到了1972年至1977年的恢复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重整旗鼓,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恢复。1973年12月28日,2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工作语言之一,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助力器。从1973年到1977年,全国共接受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名留学生,分布在9个省市的28所高校。这一时期尽管招生和教学工作经过艰辛努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各个高校接收学生的能力极其有限,教学规模也远未达到“文革”前的水平。 初创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强调语言技能培养,文化尚未纳入教学目的。主要强调汉语的应用功能,突出汉语的工具作用,文化是语言相伴而生的产物,由于人们当时的认知局限,文化未被重视。当时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内容是自发进入教材,交际文化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国内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这部教材几种体现的是当时语言理论教学成果。全书包括绪论、语音、语法三部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只是逐渐由重视语言理论学习向在语言理论指导下培养语言技能的方向转变。然而,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固有联系,有关文化的内容还是不自觉地进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这些文化的内容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纳入到教学实践,但是在教材中文化与语言自然融合,这是不争的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前言 一、本大纲的制定 对学习者来说,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基本言语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则是交际能力逐步熟练的过程,是使语言成为言语习惯、言语行为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课堂教学的交际化,这一认识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在20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缩写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仅理解和掌握某些词汇和言语知识是不够的,如:课文练习中的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近义词辨析、联词写话等练习对扩大词汇量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起来常常出现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语法、语义、语境的有机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制了这部包括功能、意念、情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下称《大纲》),以作为对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中高级功能顶目的分类及功能大纲的等级特性 《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交际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汉语的功能项目浩繁、复杂,功能项目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功能项目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筛选出来的。 《初级功能大纲》(杨寄洲主编)共选用121个功能项目。根据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交际需

要,本大纲在《初级功能大纲》基础上有所增补,扩展为152项,归纳为7大类。这7大类是: l.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 2.对客观情况的表述; 3.对理性认识的表达; 4.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5.对道德情感的表达; 6.表达使令; 7.交际策略的表达。 本大纲中的许多功能项目与《初级功能大纲》是共同的,其差别体现在言语形式的简单与复杂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有些较简单的言语形式,由于重音、语调乃至语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功能会产生变化。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语感能力增强,对这样的言语形式,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和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我们的大纲中没有将其全部列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行补充完善。 另外,许多功能项目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繁多,不能在初级阶段不加控制地给予学习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和分配依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超纲部分浮动在20%左右。 语段和语篇所表达的功能近年来在教学中引起普遍关注。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哪怕是点滴的,或许还没被语言学界普遍承认的,只要对教学有利,也编入了《大纲》。但语段的功能多数不是单一的,选择起来难度较大。我们的做法是确定其语义中心或焦点,以此定位其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零起点学生该如何教

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零起点学生该如何教? 在对外汉语学习的大军中,零起点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对汉语的认知少,加之汉语入门难度较高,很容易摧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导致他们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抵触学习汉语的情绪。所以如何把课上得深入浅出,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往往很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问题我们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总是在不断的思考和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下面总结一些老师在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思索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一)尽可能提高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高层位的认识。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教了许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外国孩子中文更是小菜一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不改正思想上的认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的老师照搬过去的经验,在课堂上却忽然发现不能像过去那样得心应手。老师很困惑不说,更是将时间浪费在频于应付学生各种各有的问题和难题。尤其是在我们称为“零起点”的教学中,更会有手足无措之感。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中有它自身的特点, 它具有很明显的双重性,既是教学过程的媒介语,又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这样一种属性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带有了受限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发现外族人学习汉语的过程、规律和起作用的因素,解释语言理解的动因,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相关技能,深入开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对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在零起点班的授课中你会发现,日本学生不会发u,韩国学生发不好ü音,原因是他们的母语中没有这样的语音,往往用他们母语中有的音来替代,造成语音错误或缺陷。以前自己只是注意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发音,并不了解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虽然自己很卖力,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虽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对外汉语教师都能做语音学方面的专家,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在教学中提高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高层位认识,使自己在零起点的教学中,处在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的话,往往能帮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更积极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尽可能了解教学对象 外国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发音情况也都不一样。 当他们初学汉语时,面临的问题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心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合理安排、组织课堂教学。 以四中国际部为例,学生的构成以韩国学生为主,印尼、日本、美国学生占少数,这一两年,还增加了许多哈萨克斯坦的学生。欧美的学生开朗热情,课堂

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顺序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顺序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先语后文字本位组合汉语 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且在数量上也较少。现在来华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内单一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来我校巴基斯坦学生来说,他们同为巴基斯坦人,同讲官方语言乌尔都语,都能熟练掌握英语,汉语基础都为零。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都不吃猪肉,有着相似的婚恋观……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的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方案。 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思想、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多项折射,包含着文化的深层奥秘,语言也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要经历诞生、成长、兴盛、衰微、消逝的过程。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是思维在语言上的反映,文化也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发展和传播。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就得用心帮助他们掌握好汉语,熟练掌握汉语发音、听写等基本技能。 在这一点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学者都达成了广泛共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已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成《语言与文化》一书。美国语言教授萨丕尔也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近些年更是不乏对语言与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比如,朱瑞平先生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承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而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由美国教育部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更是提出5C的核心主题,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报告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报告总结 收藏本站,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关于XX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实习报告网 相关推荐: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模板| 会计实习报告 | 大学生实习报告 | 顶岗实习报告 | 金工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周记 | 3000字范文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报告总结 我们5个人到印尼雅加达进行对外汉语实习活动。此次印尼之行是作为实习生到印尼的三所大学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象从大一学生到大四学生不等,教学对象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次实习,着实考察了我们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并写下了我的实习报告,更让我们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师的光明前途以及所面临的任务和巨大挑战。希望的这篇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报告可以供大家作为参考的范例。 23日傍晚,我们走进了印尼——这个美丽的国度。刚出机场就感到一股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片正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树木,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错落的极富层次感与色彩感,盛开的鲜花也吐露着芬芳,印尼人民朴实的笑

脸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公路上那些极尽夸张艳丽的公共汽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4日,实习的天。站:阿拉扎大学。 阿拉扎大学是一所纯伊斯兰教的学校,印尼人居大多数,也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我们走进校门的时候,让我们为之震撼的是一座巨大、白色的伊斯兰教建筑式的教学楼,在白云和透彻的蓝天的衬托下,它显得如此静谧与神圣。走进它的教学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个双手捧着书本或拿着电脑正坐在教室门外的走廊上查阅资料的学生,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专注。我们本来想静静地走过去,尽量不打扰到他们,没想到,他们却抬起头,对我们说:“老师好。”有的不会说中文,便给我们一个灿烂的微笑。这是阿拉扎大学给我们的份感动。我们为学生能如此的有礼貌而感动,也为他们的友善而感动。 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先是惊异了一下。教室不大,一般就容纳十来个学生。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场景有些不同。但紧接着,我们就被学生们纯真的笑容给感染了,也就没有那么拘束。堂课,我们介绍的是中国的新年,包括一些风俗习惯、庆祝活动等内容。他们专注的目光,一本正经的神态,围着我们问东问西的那股积极劲,又一次让我们感动。第二堂课,我们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中文口语的交流,包括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话题,期间穿插了唱中文歌,这些学生中文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下面本文将会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方法与技巧,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同学快快收藏起来吧。 一、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 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二、演绎法 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 化为一些范句。 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 A比B+形容词 “他比我高。” 三、归纳法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 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 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四、对比法

有点儿 比较 贵 这儿东西有点儿贵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便宜 ------------- 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五、情景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 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六、实例: 怎样教“着” 1、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引出经典例句: 教师:我手里拿着什么? 学生:你手里拿着一支粉笔。(板书)

对外汉语教学趋向补语练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趋向补语练习题 1. 我把这个玩具给你扔________,你能接住吗? A.上来 B.过来 C.过去 D.下来 2.那事我已经答应________了,现在我必须去做。 A.起来 B.下来 C.出来 D.上来 3.如果能把这些花画 _______,那该多好啊! A.起来 B.下来 C.出来 D.回来 4.只要你不说,这个秘密就________。 A.传出去 B.传起来 C.传不过来 D.传不出去 5.我希望同学们的汉语水平都能提高________。 A.起来 B.出去 C.上来 D.回去 6.我妹妹一说________这事就来气。 A.出来 B.上来 C.起来 D.出来 7.现在我们的确有很多困难,但一定得坚持________。 A.出去 B.起来 C.下去 D.过来 8.飞机飞________大海,就能看到我的家了。 A.进 B.回 C.过 D.上 9.他很会做生意,现在趁这里的东西比较便宜,他又买________了一批货。 A.出 B.进 C.起 D.上 10.他把最后一杯酒喝了_________。

A.下来 B.起来 C.进来 D.下去 11、他的包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自行车上掉_____了。 A、下来 B、进来 C、起来 D、上来 12、我喝________,这是啤酒。 A、起来 B、出来 C、出去 D、下去 13、我站在路边等你时,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从我旁边跑_____了。 A、回来 B、过去 C、过来 D、上去14、这次考试看着容易,可一做________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差点儿没通过。 A、起来 B、上来 C、出来 D、下来

15、请李主任接着讲______,讲完大家再讨论。 A、起来 B、下来 C、下去 D、过去 16、目前中国的人口比所有欧洲国家的人口加_______还要多得多。 A、下来 B、上来 C、出来 D、起来 17、说实话,就是过春节我也不想______,因为我觉得没脸见父母。 A、回老家来 B、回来老家 C、回去老家 D、回老家去 18、经过医生的努力,他终于从昏迷中醒_____了。 A、起来 B、回来 C、过来 D、出来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