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程永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

一、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

可以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的方式呈现信息,使小学美术教学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与学习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在讲《漂亮的童话城堡》时,我就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搜索了很多关于城堡的信息让学生欣赏。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对创作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还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视频等输出信息的方法,用动画片作为导入,让学生参观“童话城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城堡”的概念也由名词形式的平面印象变成了立体的有形的了。网络所具有的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习主体选择学习时间、内容,主动探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且充分照顾个别差异,为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自由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提供保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不拘于课本,广开信息渠道,广开言路,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汲取、整合,搭建信息平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对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运用,有利于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民居在教材中仅仅提到三类,而在网站中有三十多种,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课本上没有的北京四合院,福建圆形土楼等进行欣赏、评述。我们正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在《名楼、民居、古塔》一课学习的最后,我提出名楼、民居、古塔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这么有名?让学生自己总结。悠久的历史背景,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建筑样式。不仅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对知识的获取,而且是运用信息平台能力锻炼的结果。然后我又提出:楼和塔相同吗?现代建筑与名楼、民居、古塔有区别吗?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设计一座更具特色的建筑吗?问题的提出正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课后运用信息技术和今天学到的方法对问题深入探讨和学习,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对专题网站恋恋不舍,迟迟不

愿离开微机室,他们还沉浸在璀璨的中国古代建筑当中,通过相关链接进入名楼论坛网,进入中华民居网,进入荷兰风车房……运用百度搜索查阅三影塔、虎丘塔、爱非尔斜塔……连我们都不得不惊叹信息技术中网络的无穷魅力。

二、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借助电脑多媒体,不但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作品旋转活动起来,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使用这种手段在中年级的《立体构成》与高年级的《组合形体写生》一课中,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学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浏览路线,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浏览一座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页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信息容量大,选择性强,学校可以用有限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电子图书室。

2.电脑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三、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学会合作”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信息技术”要素的介入,使“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四、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美术课探究性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环境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通过探究性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感受探究的乐趣,初步具有探究的意识,特别是对美的探究的向往。

探究性教学强调通过综合的探究性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生活中的美,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突出了美术的活动性。

“以活动促发展”是探究性美术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切入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审美情感上的愉悦,喜欢美术活动,觉得轻松自如;在美术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其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得到自由的发挥,而且其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与培养;在做中学,学中做,

强化美术活动的教、学、做合一。

2.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突出自主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对于美术活动的具体设计、实施乃至评价等,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支配和调节美术课的开展。由于美术活动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学生思维活跃,可采用的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易于学生自由创造,完成自身审美素质的发展与超越。

3.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使内容具有灵活性。

开展探究性美术教学的方式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像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材料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探究式美术教学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选择适当的方法,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

随着新课程标准所带来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综合性?值得我们在常规教学中探讨和研究。

2011-4-7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课堂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会画就行了,更应该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识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电教媒体的运用,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 1.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惧,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形状,美术欣赏课的效果也随之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在讲《小鸟找家》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打开录音机播放小鸟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一只正在哭泣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小鸟为什么哭得这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花蝴蝶》教学案例 虎林市实验小学董秀环 《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为“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一、教材简介 《花蝴蝶》选自义务教育五年年级小学教科书,黑龙江版美术第三册第10 课是造型表现课主要目的是能描绘出各种姿态的蝴蝶创作画,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蝴蝶(从生活环境、种 类、外形、纹样、色彩)认识蝴蝶的美。 2、通过〈花蝴蝶〉的创作,使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思路的形成 及构图,着色等绘画知识。 3、从本课学习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热爱大自然保护 环境。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美术课,二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是让一个美术教师有自豪感的,他们对美术有着期待和向往。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手、脑协调性较强,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 只是各种知识了解的很少,这束缚对绘画的表现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强化学生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将其内心的认识和情感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体会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表现主题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 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五、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型、表现、兴趣) 创设有利与激发和支持学生创作思路,如1下载蝴蝶影象、 图片,有利学生观察,拓展知识面,并激发学生表现蝴蝶的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下册: 《家乡的桥和塔》教学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周辉 背景分析: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产生,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热爱家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Word表格处理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word表格处理”是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中文word xp第四节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word文档里一些基本的操作后,如文体格式,页面排版。而word表格在word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子,且在学生们日常接触到的文字材料中,表格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因而学生对表格有了一定的兴趣与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软件的使用、学会对文字处理的一般应用。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制作简单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其装饰表格。 (二)过程、方法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在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生活中的应用表格的知识,做 到“从生活中来,服务生活中去”。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绘制规则表格; 2.表格内容的输入; 3.插入、删除单元格、行、列; 4.改变表格行高度与列高度。 难点: 1.Enter、Tab、Shifte+Tab键的使用; 2.插入与删除单元格; 3.通过鼠标拖动改变单元格、行、列的高度与宽度。 五、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设问、解决,最终完成课程目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环境:计算机机房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两张图,(ppt播放两张图)哪张图更

漂亮啊? 学生活动:右边一张。 老师活动: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因为颜色漂亮,布局合理。 老师活动:布局合理在什么地方啊?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来布局啊? 学生活动:(沉默了下),用了表格。 老师活动:对了,左边的图是因为没有用表格,所以整张图看起来显得很拥护,看起来也费力些;而右边的图因为添加了表格,所以看起来更美观。好,那如何把表格制作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word表格制作。 二、讲解过程 1、创建表格 老师活动:表格要制作出来,首先的一步就是要把它创建出来,对不对? 学生活动:对。 老师活动:创建表格一共有三种方法,而这三种方法所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创建出我们所需要的表格。第一种方法是利用菜单栏制作表格(在word文档里面演示操作的步骤);第二种方法是用工具栏创建表格(在word文档里演示操作)。第三种方法手工绘制表格(在word文档里面演示操作)。在这里老师要说明下的就是建议大家利用第二种方法创建表格,因为这样可以更快捷地创建出表格。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创建表格的印象,请大家仔细观看演示的步骤(ppt播放三种方法创建表格的步骤)。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2、选择表格 老师活动:在创建表格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表格进行编辑了。就像文字一样,输入之后就要对它的格式进行设置。要编辑表格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要选择你所需要的表格,也就是选择表格。选择表格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单个、多个、一行(列)、多行(多列)和整个表格(逐一给学生演示,并总结他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 老师活动:请大家完成学生盘下面的word表格练习一的练习。 学生活动:做相关练习。 3、编辑表格 老师活动:在选择表格完成之后,就要对所选择的表格进行编辑了。表格的操作主要有:单元格合并和拆分、插入和删除(单元格、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整合教学的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整合教学的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我们的教学 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形成很大的冲击,它将彻底地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适应这个发 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我国前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 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将成 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使两者整合和谐、各展所长呢?在此,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与小学 美术学科整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以此供大家来探讨。 一、多媒体, 使抽象、复杂的美术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的陈旧落后,致使授课形式呆板、单一,有 些比较抽象、复杂的美术概念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但自从将信息技术引进美术课堂后,极 大地开拓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使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概念,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使抽象、复杂的美术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如在《三原色》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欣赏大自然里的美丽景色,提问:“这些 图片中有哪些主要色彩?”然后启发学生:“刚才发现的这些色彩是由三个魔术师变化而来的。看,它们来了。”接着用多媒体显示三原色。教师提示:“这三个魔术师都有自己的名称,下 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及魔术表演。”通过多媒体展示颜色鲜明的红、黄、蓝三个卡通形象,使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的色彩,掌握了三原色的知识。 二、导入网络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广泛、直观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 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 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 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 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而我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 宫博物院的网址,如https://www.sodocs.net/doc/b516920849.html,/beijing/gugong.htm、https://www.sodocs.net/doc/b516920849.html,/china/default.asp 等。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 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 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 三、利用电脑,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将信息技术中的画图工具引入到美术课堂后,学生摆脱了纸张、铅笔、颜料、调色盒等繁琐 的绘画工具的限制,为学生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学生采用电脑进行美术绘画,他们 一有构思,就可以在电脑里尝试表现,随意挥洒,修改也极为方便,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学 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传授相应的美术设计 软件。如位图软件:我形我速(Photo Express)、Photoshop;矢量图软件: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多媒体网页软件:Director、Author ware、Flash、Dream weaver、FrontPage等。这些软件使学生能自由驾驭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电脑绘画,进行图像处理,设计贺卡、装帧、招贴、标志,制作电脑动画和网页作品等,使学生的作业变得快捷而更有创意。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国培中学(3)班梁兴旺 设计思想: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将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相整合,就是以美术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美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美术教学,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记忆、增强自主学习的作用,因而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得心应手,课堂的压力相对减轻,教学的质量就容易控制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能力 1、把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出现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把读的过程还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课文,才能加深理解,教师不能以讲代读,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讲解主要过程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把绘画时间留给学生 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为知识目标,课上必须留给学生大量的绘画时间,努力克服烦琐的讲解。 课程脉络 让学生欣赏邮票→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产生设计冲动→利用计算机设计→讲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②培养集邮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创意的邮票。 教学用具: 范画、PPT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你们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请你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生:片中的同学在邮信,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他没贴邮票。 应该在信封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筒,邮票是邮资的凭证。 师:写一封信,或抵万金的家书,或淡如水的闲谈,都会买上一枚邮票,贴于信封,投入信箱,从那一瞬间起,信中的文字便被无限地拉长,真温暖亲人,友人的心扉(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范画)。 师:邮票即能用于邮政,又能留于家中玩味,既具备千里飞鸿,一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值。我们有谁轻易地离开过邮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的事情?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邮票。(板书:邮票设计) 二、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 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谈谈你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 1、邮票上都有什么?(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2、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3、邮票有哪些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 票和欠资邮分票。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普通邮票用“P”表示。 纪念邮票国际上有“C”表示,我国用“J”表示。 特种邮票国际上用“S”表示,我国用“T”表示 航空邮票用“A”表示 欠资邮票用“D”表示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编写:谷城一中徐东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因此,经济生活教学必须面向学生,必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本框教学大胆践行“角色——探究法”,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究,从而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本框教学中,用“一封家书和两份清单引发的思考”的情境创设来揭示课题;用“我校学生消费面面观的调查”的任务驱动零距离解读课题;通过创设“对话表演模式”与“消费心理咨询室”了解四种消费心理,比较四种消费行为的差异;通过“小王的迷惑引发的思考”来解惑明理,知行合一,学做理智的消费者。上述的“角色——探究”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情境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政治课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1.课标标准与指导意见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课程标准》1.3规定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出了如下的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比较几种消费行为的差异;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

(2)发展要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做理智的消费者。 2.教材内容结构 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两个问题,其内在联系是先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二课以及本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学生是生活中消费者角色的体验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对于他们的消费行为是受哪些消费心理影响以及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还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分析各种消费心理和观念,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领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重要性;感悟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的科学性;增强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自觉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做理智的消费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角色——探究法 创设情境实施“角色——探究”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和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等。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 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课堂趣味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是由教师谱写的优美乐章的前奏。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新课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画画的兴趣。 例如在上想象课中我总是先播放些轻音乐,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到大森林去、到大海去、到遥远的太空去。在上《美丽的天空》这一课中,我便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奇妙的创作意境,播放动听的音乐,其中有风声、雨声,用来渲染气氛;再播放有太空世界的录像,接着加上老师的描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中。这时,一幅幅太空世界想象画应运而生,有的画了自己乘坐在月亮婆婆的背上,欣赏着太空中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画了太空里美丽的学校、宫殿;有的画世界各国的宇宙飞船、火箭等漂浮在浩瀚的太空中;还有的画我们的宇航员正在探索这个无比神奇的太空世界。 信息技术媒体可真实地再现和模拟事物的情景,有声有色,画面、色彩、线条、声音从不同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想象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直观化 俗话说:生活是绘画创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而现在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不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欣赏,电化教学为此创设了契机。 在没有使用电教媒体的情况下,上美术课的操作惯例是:展示若干张图图,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作画的步骤方法:老师分析并指导学生观察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给学生示范各步骤组合在一起的全过程;学生作画,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实际上用于辅导学生的时间很少。而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老师能出示更多好看、又实用的图片,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我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绘画长廊漫步、在工艺博物馆徜徉、到世界名胜古迹遨游,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如《乘上火车去画画》,

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一点心得

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一点心得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 ***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与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与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与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整合 隨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为例,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现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思路,对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策略作具体阐述。 标签: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程;有效整合;策略 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也逐渐向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教育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结合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新颖的教学环境,通过该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发挥出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就是老师把信息技术当成小学美术教学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老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辅助老师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不仅能够带动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以及难点。其次,许多老师还把信息技术当成改善学习环境的要素来支持学习,这也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的一种形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媒体元素,活跃课堂气氛,灵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2 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较低 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老师是最主要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所以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由于许多小学美术老师都非信息技术专业出身,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普遍低下,有的老师仅仅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演示文稿,甚至不会使用动画等,这种简单的操作不仅难以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再者,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许多老师都纷纷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然而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导致应用模式都不够完善;而且为了省事儿,许多老师所应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有的甚至不加以更改,从而导致所应用的课件与教学目的不相符合,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最后,有的学校尽管认识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重要性,然而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现代 信息技术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省时高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所以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是促进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优化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六年级美术课本的《设计贺卡》、《邮票设计》和《京剧脸谱》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我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制作《设计贺卡》课件时,我将很多精美的卡片图案制作成一张张幻灯片,首先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卡片的形状上进行分析演示,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制作卡片的全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又如在:《邮票设计》一课的教学中, 要收集很多精美的邮票非常困难,所以课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关于邮 票的资料,并将一张张漂亮的邮票和有一定纪念意义的邮票制作成课件,课上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不仅让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让学生了解了很多有关邮票的知识。 二、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2]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 电脑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艺术欣赏更直观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彩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有美术欣赏APP与畅言软件相结合。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教学形式多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绘画形式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原则与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原则与模式初探 多媒体化、网络化极大地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已势在必行,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发挥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网络环境的美术教学设计的实例,我们看到课程整合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因为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各种层次的学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得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收益。 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而且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材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应该考虑把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益。

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上述的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以及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三种模式: 模式之一:课堂演示助教 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购买或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新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多媒体设备的主要操作者,以演示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进行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通过设问“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丽的景色。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色彩缤纷的图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主要色彩”,运用多媒本创设学习情景,然后再解答:“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