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一、明确目标

1、辨认、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渗透分类思想,提升各种能力。

二、教学过程建议

1、教具要齐全,凭空想象的教学不可取,我们要每人一份教具或同桌一套教具,多媒体的运用会更加提高课堂质量。

2、动手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摸一摸,使其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分一分,大家可以按照一定的特点进行分类,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得到深化;说一说它们的特征,表达能力的练就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状的,在找一找中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活度;拼一拼,给予一定数量的教具,使其拼出不同的图形,渗透联系变化思想,然后所有的教具都用上,培养思考、行动、合作及反思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表达。

3、游戏必不可少。同学们老就按捺不住了,总想玩一玩,拼一拼,比一比,那就给他们个机会。可以拼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图形,或者是摸一摸,猜一猜,即好玩又巩固了知识......

三、教学模式和培养思想

生本教育模式是现在比较普及的,能够使得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希望大家顺应潮流,将升本好好练习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2015年9月23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7?91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拼、搭、摸、滚、说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征,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知道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具、学具准备: 1、 6 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实物。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学具模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一拼、搭一搭,初步感知每种图形的不同 1 、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搭过积木吗?你们用积木搭过什么作品?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拼搭的作品,一起欣赏。) 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这些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

2、学生拼搭作品 在拼搭之前请同学们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拼搭完要马上坐好,比比哪个小组拼搭的又快又好,比比谁的手儿巧。(板书课题:谁的手儿巧)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交流、拼搭) 3、小组展示作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噢,都想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吧,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搭的是什么?(学生分组介绍) 4、学生评价作品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学生评价) 5、说发现 同学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搭积木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二、分类起名,揭示课题 1、分一分 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这么多物体,很乱、很不整齐,现在请同学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南洲小学梁敏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7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本节课所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书写格式也比较规范整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另外,由于本班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说数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板书提示及小组合作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表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今后能够学会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笔算45×12=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1、分位相乘;2、数位对齐;3、合并相加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铺垫。)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145 ×12= (板书:145×12= ) 师:观察比较45×12和145 ×12两道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 人教新课标(2014秋)(解析版)

人教新课标(2014秋)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单 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用能描出()图形。 A. B. C. 2.用一定不能画出()。 A. B. C. 3.如下图,是某一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则该立体图形的形状是( ) A. B. C. D. 4.图是一个平面纸板图,下面有几个立体图形,其中有一个是左边的纸板折合而成的,请你找出来。( ) A. B. C. D. 5.图是一个平面纸板图,下面有几个立体图形,其中有一个是纸板折合而成的,请你找出来。( )

A. B. C. D. 6.下面图形中与其他图形不是同类的是()。 A. B. C. 7.看图,数出图形的个数正确的是() A. 3 B. 4 C. 5 8.哪个是圆柱。() A. B. C. . 9.正方体是()。 A. 我六个面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B. 我有六个面全是长方形 C. 我有六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10.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圆锥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1.左边的水杯是圆柱体。

1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不一样大小的圆。() 13.这个杯子是圆柱体。() 14.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15.这个纸杯是圆柱。() 16.长方体的六个面允许有两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三、填空题(共4题;共11分) 17.每个面都是________形,每个面都是________形,上、下两个面都是 ________形。 18.立体图形:________ 平面图形:________ 19.数一数,填一填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模板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龙岗路小学樊美卿王秋雨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情感目标: 1.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4.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子目标 第一课时: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四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课时: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课时: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七课时: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 样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面图形 三角形 分类 特性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第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备课教案

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写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35页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 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认识图形)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 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课堂巩固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认识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王巍合作伙伴:陈春梅吴志英集体备课题目:《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并能根据这一道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做数学”的成功和学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及“第三边”的意思、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不能等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本节课是在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研究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适用于所有三角形。为以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基本

特性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策略:课前让学生准备四组小棒(长度与教材中呈现的相等),并利用白板展示移动小棒的过程,课上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首先在操作中探究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进行分类汇报,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在“摆一摆”中获得的数据填写在实验表格中,让学生比较、讨论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三角形小棒的数据的特征,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通过课本第31页的“练一练”第1题,判断“一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原因分析:因为不是任意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要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得出结论,最终发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殊关系。 3、解决策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三角形,小组合作通过观察、计算和分析讨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学生初步得出三边的关系后,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去验证这一结论的普遍性,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亲自体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北京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北京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滚得最快的是哪一个? A. B. C. 2.数一数,下图是由()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 7 B. 5 C. 6 3.我们用可以画出()。 A. B. C. 4.用能描出()图形。 A. B. C. 5.下面图形中与其他图形不是同类的是()。 A. B. C. 6.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个。 A. 2 B. 4 C. 6 D. 8 7.请你帮助小红把放错的物品找出来.( ) A. B. C. D. 8.下图中有()个正方体。

A. 3 B. 4 C. 5 D. 6 9.下面图形是圆柱的是()。 A. B. C. 10.下面图中,________是球。 ( ) A. B. C. D. 11.请你帮助小红把错的物品找出来,是( ) A. B. C. D. 12.下面的4幅图中,哪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一样.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 长方体有________个,正方体有________个,球有________个,圆柱有________个。14.数一数。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15.数一数,填一填。 正方体有________个;长方体有________个;圆柱有________个;圆有________个。16.认一认,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17.数一数。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全部教案

第 1 课时 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
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
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
兴趣。
【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
图形。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搭一搭,画一画
与教师关注】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
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
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 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 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
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
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 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 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 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

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 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 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 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 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 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 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 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 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 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 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 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一)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听评课,请经验丰富教师听课和评课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得失,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课题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