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细胞信息转导

一、选择题

( 一)A 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分子

A .胰岛素

B .CO

C .乙酰胆碱

D .葡萄糖

E .NO

2 .通过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NO

E .表皮生长因子

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A .cAMP

B .cGMP

C .IP 3

D .DAG

E .cUMP

4 .膜受体的化学性质多为

A .糖蛋白

B .胆固醇

C .磷脂

D .酶

E .脂蛋白

5 .下列哪种转导途径需要单跨膜受体

A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B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C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D .Ca 2+ -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E .细胞膜上Ca 2+ 通道开放

6 .活化G 蛋白的核苷酸是

A .GTP

B .CTP

C .UTP

D .ATP

E .TTP

7 .生成NO 的底物分子是

A .甘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胍氨酸

8 .催化PIP 2 水解为IP 3 的酶是

A .磷脂酶A

B .磷脂酶A 2

C .磷脂酶C

D .PKA

E .PKC

9 .第二信使DAG 的来源是由

A .PIP 2 水解生成

B .甘油三脂水解而成

C .卵磷脂水解产生

D .在体内合成

E .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10 .IP 3 受体位于

A 、细胞膜

B 、核膜

C 、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膜

E 、溶酶体

11 .IP 3 与内质网上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

A .Ca 2+ 浓度升高

B .Na 2+ 浓度升高

C .cAMP 浓度升高

D .cGMP 浓度下降

E .Ca 2+ 浓度下降

12 .激活的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磷脂酶A

B .蛋白激酶A

C .磷脂酶C

D .蛋白激酶C

E .蛋白激酶G

13 .关于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D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E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成正比

14 .1 ,4 ,5 - 三磷酸肌醇作用是

A .细胞膜组成成

B .可直接激活PK

C C .是细胞内第二信使

D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E .在细胞内功能

15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分解受体中的酪氨

B .使蛋白质中大多数酪氨酸磷酸化

C .使各种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活化

D .使蛋白质结合酪氨酸

E .使特殊蛋白质分子上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16 .cGMP 能激活

A .PKA

B .PK

C C .PKG

D .PLC

E .PTK

17 .MAPK 属于

A .蛋白丝/ 苏氨酸激酶

B .蛋白酪氨酸激酶

C .蛋白半胱氨酸激酶

D .蛋白天冬氨酸激酶

E .蛋白谷氨酸激酶

18 .蛋白激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或酶

A .磷酸化

B .去磷酸化

C .乙酰化

D .去乙酰基

E .合成

19 .胰岛素受体具有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PKA

B .PKG

C .PKC

D .Ca 2+ -CaM 激酶

E .酪氨酸蛋白激酶

20 .DAG 能特异地激活

A .PK A

B .PK

C C .PKG

D .PLC

E .PTK

(二)B 型题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肾上腺素

D .促性腺激素

E .甲状腺素

1 .可通过细胞膜,并与细胞核内受体结合的激素是

2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磷酸二脂酶,使cAMP 下降的激素是

A 、细胞膜

B 、细胞浆

C 、细胞核

D 、内质网

E 、线粒体

3 .腺苷酸环化酶位于

4 .雌激素受体位于

A .cAMP

B .cGMP

C .IP 3

D .DAG

E .Ca 2+

5 .NO 的第二信使是

6 .胰高血糖素的第二信使是

(三)X 型题

1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是

A .高度专一性

B .高度亲和力

C .可饱和性

D .可逆性

E .可调节性

2 .下列哪些是膜受体激素

A .甲状腺素

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 .维生素D 3

E .胰高血糖素

3 .通过G 蛋白偶联通路发挥作用的激素有

A .胰高血糖素

B .抗利尿激素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素

E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第二信使的是

A .活性VitD 3

B .雌激素

C .雄激素

D .糖皮质激素

E .甲状旁腺素

5 .90% 以上的Ca 2+ 储存于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线粒体

D .细胞核

E .细胞浆

二、是非题

1 .细胞外化学信号有可溶性的和膜结合型的两种形式,细胞表面分子是重要的膜结合型的细胞外信号。

2 .神经递质不属于可溶性的细胞外化学信号。

3 .受体与配体以共价键结合,当生物效应发生后,二者常被立即灭活。

4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就是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5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酶和G 蛋白的GTP/GDP 结合状态是信号通路的两个开关。

6 .细胞内蛋白质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信号转导复合物,是信号转导通路和信号转导网络的结构基础。

7 .离子型通道受体是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而影响细胞功能的,其信号转导的最终效应是细胞膜电位的改变。

8 .G 蛋白循环是七跨膜受体和单跨膜受体转导信号的共同通道。

9 .胰高血糖素受体通过AC-cAMP-PKA 通路转导信号的主要特征是:靶细胞内cAMP 浓度改变和激活PKA 为主要特征。

10 .cAMP 在细胞内的浓度除与AC 活性有关外,还与PDE 活性有关。

11 .CaM 可以被看作是细胞内Ca 2+ 的受体。

12 .G 蛋白的α 亚基激活后,使AC 激活,cAMP 浓度增高。

13 .单跨膜受体又称酶偶联受体,其自身不具有酶活性,只是与酶分子结合存在。

14 .EGF 受体(EGFR )是一典型的受体型PTK ,它的主要信号通路是Ras-MAPK 途径。

15 .MAPK 不属于丝/ 苏氨酸激酶,可使酪氨酸磷酸化。

16 .SH2 、SH3 和PTB 等是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结构基础。

17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

18 .信号转导分子的结构改变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三、填空题

1 .根据化学信号分子作用距离可将其分为_____ 、_____ 和_____ 三大类。

2 .细胞转导信号的基本方式包括:(1 )_____ ;(2 )_____ ;(

3 )促进各种信号转导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解聚;(

4 )_____ 。

3 .蛋白磷酸酶包括_____ 和_____ 两大类。

4 .根据存在的部位,受体可分为_____ 和_____ 两类。

5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和_____ 。

6 .离子通道受体转导的最终效应是_____ ,可以认为,离子通道受体是通过将_____ 转变为_____ 而影响细胞功能的。

7 .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_____ 蛋白介导激活_____ ,使细胞内_____ 浓度增高,继而激活_____ 系统。

8 .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和

_____ 。

9 .G 蛋白是由_____ 、_____ 和_____ 三个亚基组成的,其非活化型的为_____ ,活化型的为_____ 。

10 .细胞膜上的PIP 2 可被_____ 水解生成_____ 和_____ 两种第二信使。

11 .七跨膜受体又称为_____ ,它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_____ ,_____ 端位于细胞外表面,______ 端在胞膜内侧。

12 .JAK 为_____ 激酶,与_____ 受体结合存在,活化作用在_____ 分子使之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再形成_____ 进入胞核影响基因表达。

13 .NF-κB 含_____ 、_____ 两个亚基,发挥功能的是_____ 。NF-κB 结构内包括_____ 、_____ 和_____ 。

14 ._____ 酶催化_____ 转变成cAMP ,_____ 酶催化cAMP 降解成

_____ 而失去活性。

15 .PKA 被_____ 激活后,能在_____ 存在的情况下,使许多蛋白质特定的_____ 残基和/ 或_____ 残基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

四、名词解释

1 .signal transduction

2 .signal matter

3 .receptor

4 .second messenger

5 .G protein

6 .CaM

7 .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PK )

8 .ligand

9 .PKA

10 .cell communication

11 .signal transducer

12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13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 )

14 .G protein cycle

15 .enzyme coupled receptor

五、问答题

1 .细胞内小分子第二信使有哪些?其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2 .GPCR 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过程是什么?

3 .简述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4 .试述Ras-MAPK 途径。

5 .试述G 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作用。

6 .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两对开关是什么?其如何发挥作用?

7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哪些特点在?

8 .叙述信息物质的分类。

9 .分别叙述七跨膜受体和单跨膜受体的结构特点。

10 、分别简述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特点与规律,并说明每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第二信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1 .D

2 .C

3 .E

4 .A

5 .C

6 .A

7 .C

8 .C

9 .A

10 .C 11 .A 12 .C 13 .B 14 .C 15 .E 16 .C 17 .A 18 .A

19 .E 20 .B

(二)B 型题

1 .E

2 .A

3 .A

4 .C

5 .B

6 .A

(三)X 型题

1 .ABCD

2 .BCE

3 .ABCDE

4 .ABCD

5 .AC

二、是非题

1 .A

2 .B

3 .B

4 .B

5 .A

6 .A

7 .A

8 .B

9 .A

10 .A 11 .A 12 .B 13 .B 14 .A 15 .B 16 .A 17 .B 18 .A

三、填空题

1 .内分泌信号旁分泌信号神经递质

2 .改变细胞内各种信号转导分子的构象改变信号转导分子的细胞内定位改变小分子信使的细胞内浓度或分部。

3 .蛋白丝氨酸/ 苏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4 .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

5 .高度专一性高度亲和力结合可逆性饱和性特定的作用模式

6 .细胞膜电位改变化学信号电信号

7 .G 腺苷酸环化酶cAMP PKA

8 .cAMP cGMP IP 3 DAG Ca 2+

9 .α β γ 三聚体共存并与GDP 结合α 亚基与与GTP 结合并导致β 、γ 二亚基脱落

10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 IP 3 DAG

11 .G 蛋白偶联型受体糖蛋白氨基羧基

12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细胞因子STAT 二聚体

13 .P 50 P 65 P 50 -P 65 二聚体DNA 结合区蛋白质二聚化区核定位信号

14 .腺苷酸环化酶ATP 磷酸二脂酶5' -AMP

15 .cAMP ATP 丝氨酸苏氨酸

四、名词解释

1 .信号转导,生物细胞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或信号发生反应,细胞外信号被放大、转换,并据以调节细胞代谢、增值、分化、功能活动和凋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机体的和谐统一具有主要作用。

2 .信息物质,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和在细胞内传递细胞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统称为信息物质。

3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个别是糖脂。

4 .第二信使,是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在胞浆内产生的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AMP 、cGMP 、Ca 2+ 、IP 3 、DAG 等。

5 .G 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 或GTP 结合的外周蛋白。G 蛋白由α 、β 、γ 三个亚基组成,两种构象:活化型- α 亚基与GTP 结合,非活化型αβγ 三聚体与GDP 结合。G 蛋白能调节质膜上某些酶如腺苷酸环化酶(AC) 、鸟苷酸环化酶(GC) 、磷脂酶C 等和某些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及其生物学效应。

6 .钙调蛋白,是一条多肽链组成的单体蛋白,有四个Ca 2+ 结合位点,可看作是细胞内Ca 2+ 的受体,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钙调蛋

白实现的。当胞浆的Ca 2+ 浓度增高时,每分子CaM 结合4 个Ca 2+ 后,其构象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作用于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 )。

7 .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即蛋白激酶A (PKA ),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由2 个催化亚基(C) 和2 个调节亚基(R )组成的四聚体,四聚体的PKA 无催化活性;每个R 亚基上有两个cAMP 结合位点,当cAMP 与R 结合后,R 与C 分离,解除了R 对C 亚基的抑制作用,释放出2 个游离的、具有催化活性的C 亚基,能催化底物蛋白特定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因其活性受第二信使cAMP 调控,故称为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8 .配体,是能够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细胞间化学信号就是一类最常见的配体。

9 .蛋白激酶A (PKA ),是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由2 个催化亚基

(C) 和2 个调节亚基(R )组成的四聚体,四聚体的PKA 无催化活性;每个R 亚基上有两个cAMP 结合位点,当cAMP 与R 结合后,R 与C 分离,解除了R 对C 亚基的抑制作用,释放出2 个游离的、具有催化活性的C 亚基,能催化底物蛋白特定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因其活性受第二信使cAMP 调控,故又称为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10 .细胞通讯,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信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11 .信号转导分子,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膜信号转导是一细胞内网络系统,构成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是一些蛋白质分子和小分子活性物质。这些蛋白质分子称为信号转导分子,小分子活性物质亦被称为第二信使。

12 .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各种信号转导分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将信号进行转换和传递,这种有序的分子变化被称为信号转导通路。

13 .G 蛋白偶联受体,是位于细胞膜的七跨膜受体。由于这一类受体的细胞内部分总是与异源三聚体G 蛋白相结合,而且受体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反应都是活化G 蛋白,又被称为G 蛋白偶联受体。

14 .蛋白循环,当GPCR 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受体构象改变,继而引起G 蛋白构象改变,α 亚基与GDP 的亲和力下降,释放GDP ,与GTP 结合,与βγ 亚基解离,成为活性状态的α 亚基。α 亚基再激活细胞内的各种效应分子,将信号进一步传递;α 亚基具有内在GTP 酶活性,将GTP 水解成GDP ,α 亚基重新与βγ 亚基结合形成三聚体,回到静止状态。G 蛋白这种有活性和无活性状态的转换称为G 蛋白循环。

15 .酶偶联受体,单跨膜受体的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是需要直接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作为信号传递的第一步反应,故又称为酶偶联受体。其自身具有酶活性,或者自身没有酶活性,但与酶分子结合存在。

五、问答题

1 .细胞内第二信使有哪些?其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细胞内小分子第二信使有cAMP 、cGMP 、IP 3 、DAG 、Ca 2+ 、NO 、PIP 2 等。

其共同特点有:

(1 )在完整细胞中,该分子的浓度和分布,在细胞外信号的作用下发生迅速改变;

(2 )该分子类似物可模拟细胞外信号的作用;

(3 )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阻断细胞对外源信号的反应;

(4 )作为别位效应剂在细胞内有特定的靶蛋白分子。

2 .GPCR 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过程是什么?

答:(1 )配体与受体结合;

(2 )受体活化G 蛋白;

(3 )G 蛋白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分子;

(4 )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和分布;

(5 )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使之构象改变,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3 .简述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答:(1 )对于外源信息的反应信号的发生和终止十分迅速;

(2 )信号转导过程是多级酶反应;

(3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4 )不同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交流。

4 .试述Ras-MAPK 途径。

答:(1 )受体形成二聚体,改变构象,PTK 活性增强,胞内区数个酪氨酸残基在激酶作用下发生自我磷酸化;

(2 )酪氨酸磷酸化的EGFR 产生了可被SH 2 结构域所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含有1 个SH 2 和2 个SH 3 结构域的生长因子结合蛋白(Grb2 )作为衔接分子结合到酪氨酸磷酸化的受体上。

(3 )Grb2 通过募集SOS 而激活Ras ;

(4 )活化的Ras 引起MAPK 级联活化。

(5 )转录因子磷酸化。活化的ERK 转位至细胞核影响靶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状态。

5 .试述G 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作用。

答:G 蛋白又称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α 、β 、γ 三个亚基组成的三聚体。

G 蛋白有两种构象。当αβγ 三聚体共存并与GDP 结合时,G 蛋白无活性;当α 亚基与GTP 结合,并导致βγ 二聚体脱落,此时,G 蛋白有活性。α 亚基还有GTP 酶活性。

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的G 蛋白有两种,一为激活型(Gs )另一种是抑制型(Gi )。

当激活型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变构活化的受体与G 蛋白相互作用,使其释放GDP 并立即结合GTP 。结合GTP 的G 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使G 蛋白中α 亚基与βγ 亚基分离,释放出α s - GTP ,后者能激活AC 。游离的α 亚基水解GTP→GDP+Pi ,结合GDP 的α 亚基与βγ 亚基亲和力增高,三个亚基又聚合在一起恢复无活性状态。

6 .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两对开关是什么?其如何发挥作用?

答:(1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是最重要的信号通路开关,由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催化蛋白质的可逆性磷酸化修饰。如:蛋白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主要的蛋白激酶,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可能提高其活性,也可能降低其活性,这取决于构象变化是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蛋白磷酸酶也包括蛋白丝氨酸/ 苏氨酸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两大类。蛋白激酶催化的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与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共同构成了蛋白质活性

的开关系统,无论蛋白激酶对于其下游分子的作用是正调节还是负调节,蛋白磷酸酶都将对蛋白激酶所引起的变化产生衰减信号。

(2 )G 蛋白的GTP/GDP 结合状态决定信号通路的开关:另一类重要的信号通路开关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G 蛋白,亦叫GTP 结合蛋白。G 蛋白的共同特点是结合的核苷酸为GTP 时处于活化形式,作用于下游分子使相应信号途径开放。这些G 蛋白自身均具有GTP 酶活性,可将结合的GTP 水解为GDP ,回到非活化状态,使信号途径关闭。现已知的G 蛋白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异源三聚体G 蛋白,由αβγ 三个亚基组成,可直接接受G 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并开放各种下游效应分子,如:离子通道、AC 、PLC 等的联系,调节各种细胞功能。另一类是低分子量G 蛋白(21 KD ),它们在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亦具有开关作用。

7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哪些特点在?

答: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以下特点:

(1 )高度专一性:受体选择性地与特定配体结合,这种选择性是由分子的空间构象所决定的。

(2 )高度亲和力:体内活性信号存在浓度非常低,受体与信号分子的高亲和力保证了很低浓度的信号分子也可充分起到调控作用。

(3 )可饱和性:受体—配体的结合曲线呈矩形双曲线,受体数目是有限的;增加配体的浓度可使受体饱和,当受体全部被配体占据时,再提高配体的浓度也不会增加细胞的效应。

(4 )可逆性:受体与配体以非共价键结合,当生物效应发生后,配体即与受体分离。受体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再次接收配体信息,而配体常被立即灭活。

(5 )特定的作用模式:受体的分布和含量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并呈现特定的作用模式,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引起某种特定的生理效应。

8 .叙述信息物质的分类。

答:信息物质分为细胞外化学信号和细胞内信号分子:

(1 )细胞外化学信号有可溶性和膜结合型两种形式:

① 可溶性化学信号分子:根据其作用距离不同又分为三种:

a. 内分泌信号

b. 旁分泌信号

c. 神经递质

②膜结合型化学信号:细胞表面分子是重要的细胞外信号,这些表面分子可以作为细胞的“触角”,与相邻细胞的膜表面分子特异性地识别和相互作用,达到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种细胞通讯方式称为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2 )细胞内信号分子:

a. 大分子的蛋白质:又称为信号转导分子。

b. 小分子活性物质:亦被称为第二信使。

9 .分别叙述七跨膜受体和单跨膜受体的结构特点。

答:(1 )七跨膜受体,又被称为G 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 ),

GPCR 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糖蛋白,氨基端位于细胞外表面,羧基端在胞膜内侧,完整的肽链中有七个跨膜的α- 螺旋结构区段,每个α - 螺旋结构分别由20 - 25 个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由于肽链反复跨膜,在膜外侧和膜内侧分别形成了三个

环状结构,分别负责结合配体、传递细胞内信号等等,胞内的第2 和第3 个环状结构能与G 蛋白相结合。

(2 )单跨膜受体:大多为单链糖蛋白,只有一个α - 螺旋跨膜区段,分为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细胞外区一般有500 - 850 个氨基酸残基,该区为配体结合部位;跨膜区由22 - 26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一个α - 螺旋,高度疏水;细胞内区是受体蛋白的羧基端,或自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或者自身没有酶活性,但与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偶联而表现出酶活性。其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是需要直接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作为信号传递的第一步,故有称为酶偶联受体。该类受体的下游分子常含有SH 2 和/ 或SH 3 结构域。

10 、分别简述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特点与规律,并说明每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第二信使。

答:(1) 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1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位于细胞内的受体多为转录因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与DNA 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该型受体结合的信息物质有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维生素D 等,它们进入细胞后,有些可与其位于细胞核内的受体相结合形成激素- 受体复合物,有些则先与其在细胞质内的受体相结合,然后以激素- 受体复合物的形式穿过核孔进入核内。

2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① 离子通道型膜受体是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器

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它们的开放或关闭直接受化学配体的控制,被称为配体- 门控受体通道。配体主要为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受体信号转导的最终作用是导致了细胞膜电位改变,即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而影响细胞功能的。

② 七跨膜受体(G 蛋白偶联型受体)依赖G 蛋白转导信号

GPCR 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基本模式: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活化G 蛋白;

G 蛋白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分子;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和分布;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使之构象改变,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A .AC-cAMP-PKA 信号转导通路

第二信使:cAMP

组成:配体(如胰高血糖素)、受体、G 蛋白(Gs )、AC 、cAMP 、PKA

B .PLC-IP3/DAG-PK

C 信号转导通路

第二信使:IP3 、DAG 、Ca 2+

组成:配体(如血管紧张素II )、受体、G 蛋白(G q )、磷脂酶C( PLC) 、甘油二脂( DAG) 、三磷酸肌醇( IP3 ) 、PKC/ CaM

③ 单跨膜受体(酶偶联受体)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传递信号

A .Ras-MAPK 途径是EGFR 的主要信号通路

B .JAK-STAT 通路转导白细胞介素受体信号

中科院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考博

中科院发育所06年生物化学考博试题 1.试举5例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真核生物逆转座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3.一蛋白用SDS聚丙电泳分离后为一条带,请问,这个蛋白是否只有一种成分,如果还有其它成分如何分离,鉴定纯度 4.真核生物表达各水平上的调控机理 5.举两篇05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Cell Science Nature的文章,要国内通迅地址,要写出作者或单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请在生化角度评价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 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12分) 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12分) 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12分) 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 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 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 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20分)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 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20分) 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15分)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蛋白质与核酸得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就是蛋白质与核酸得复合物.她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得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与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得物质与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得组成之后,随之而来得问题就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得比例,它们之间就是如何连接得。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得答案.通过分析,她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得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得基团就是连在一起得。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得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有些物种得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得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得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得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她也受到薛定谔《生命就是什么》得影响。克里克同她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得合作研究。她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得视角思考问题。她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与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得鲍林、威尔金斯与弗兰克林等人得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得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得《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与一幅插图得短文公布了她们得发现。在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以谦逊得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得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得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得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得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得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得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得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就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得。(3)它能够说明基因就是如何突变得。基因突变就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得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姓名:赫晓双学院:数计学院专业:10统计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摘要:诺贝尔走着艰难的成才之路,有着艰苦的创业历程,本着执着的人生追求,不抛弃,不放弃,最终他的人生得以辉煌。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诺贝尔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是其所躬行的现实目标,并通过遗嘱使之得到确定;诺贝尔奖则使这两类精神,在奖项设置及其运作、奖励获得者及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受教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得到了继承、发扬和相互强化;弘场诺贝尔奖精神,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甚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诺贝尔;艰难;执着;诺贝尔奖精神;融合;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一、诺贝尔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最高科学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的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文明史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1、少年自学成才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是一个小工厂主,也是一个发明家。诺贝尔7岁时,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移居俄国彼得堡。身居异国他乡,他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没有进学校读书。年龄稍大,父亲就让他去各地旅行,访求名师指导。诺贝尔曾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学习。他勤奋好学,18 岁时,在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修养。同时精通多国语言。由于勤奋好学,他19 岁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时,技术上就已崭露头角。 2、承父志不畏艰险 诺贝尔的父亲曾试验过炸药,受父亲的影呐,诺贝尔从小就对研究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勃罗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硝化甘油。这种炸药非常危险,人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于是,诺贝尔决定改进这种烈性炸药,寻找一种安全又方便的控制硝化甘油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1862年,他终于找到了这种方法。1863年,诺贝尔和父亲一起办起了硝化甘油工厂,并对火药质量做了进步的改进,生产并出售一种新型火药“斯普林格尔”。但是,这一新产品并没有完全“过关”。1864年9月3日,在进行一次实验时,炸药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A、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min,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Na+-K+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ATP酶的活性 B.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 Na+-K+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 A.糖酵解 B.过氧化氢 C.三羧酸循环 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 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 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 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 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表皮细胞 D.上皮细胞 16.动物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 A.紧密连接 B.间隙连接 C.桥粒 D.胞间连丝 17.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信使( )。 A, cAMP B. cGMP C. Ach D. DG 18.用某种影响细胞骨架的药水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群体中出现双核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微丝被破坏 B.微管被破坏 C.染色体畸变 D.细胞发生融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 ——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 我认为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2005年: 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 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罗宾·沃伦,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它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胃炎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1982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1984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2005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2007年: 获奖原因: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获奖人物及介绍: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 马里奥·卡佩奇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杰出教授。马丁·埃文斯是一位英国科学家,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奥利弗·史密斯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遗传学家,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这三位

诺贝尔奖与中国科学发展

摘要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数依然是0。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科学研究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科研资金不足;二是科研基础薄弱;三是学术风气差;四是有国际反华势力影响;五是教育上急功近利。而美国诺贝尔奖的高产,是和强大的经济支持,自由的学术思想,良好的学术传统分不开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美国有些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是有实在意义的,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营造更有利于我国科研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诺贝尔奖中国科研美国科研 一提到“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而且有5000年的文化底蕴,但是,国人却总是与诺贝尔奖无缘。尽管去年,莫言为国人争夺到一枚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先前有六位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但目前为止,大陆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数是0。若是再客观的看,莫言获奖也是有许多运气成分,因为翻译他作品的正是美国的首席中文翻译家葛浩文,公平的说是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满怀信心地预言:“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但6年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全程参与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研究和编制以及《配套政策》制定工作的我国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胡志坚博士含泪作报告称: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是0,在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也是0;在技术研究方面有些创新成果,但技术创新的专利数量不及一个菲利普公司多。一方面,有人说诺贝尔奖离国人越来越近,另一方面又有人说,诺贝尔奖离国人渐行渐远,究竟孰是孰非? 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学家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依然没有0的突破已成现实,那么这就说明,我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出现一些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分析。 问题一:科研资金不足,无法支撑科研项目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经济实力有极大的增强,截止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从而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经济环境,每年国家在科学研究上的经费投入都是不断增长,但是饼子虽大,分的人多了,平均下来也没有多少,依照现在的国力水平还不能为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不仅如此,由于国内生产技术薄弱,很多精密的科学仪器国内无法生产,而要进口就是几十万或上百万的投入,很多基础研究又非常依赖这些科学仪器,这就给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一些青年科学家,尽管有很好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思路,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高昂的资金投入只能放弃。 问题二:科研基础薄弱 尽管我国在建国之初就有发射原子弹、氢弹以及东方红一号等一批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但十年的文革浩劫,给中国科学界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国家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毁于一旦。在这十年间,科研工作者不仅没有科研经费,就连生存也没有保障。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秩序恢复了,但国家对于发展科学研究的意识却没有恢复,对于外国的先进技术,只是一味引进吸收,最多是改良发展。截止2006年,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创新成果还是0。虽然目前,国家对基础性研究的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薄弱的研究基础却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

15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细胞信息转导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分子 A .胰岛素 B . CO C .乙酰胆碱 D .葡萄糖 E . NO 2 .通过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 NO E .表皮生长因子 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A . cAMP B . cGMP C . IP 3 D . DAG E . cUMP 4 .膜受体的化学性质多为 A .糖蛋白 B .胆固醇 C .磷脂 D .酶 E .脂蛋白 5 .下列哪种转导途径需要单跨膜受体 A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B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C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D . Ca 2+ -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E .细胞膜上 Ca 2+ 通道开放 6 .活化 G 蛋白的核苷酸是 A . GTP B . CTP C . UTP D . ATP E . TTP 7 .生成 NO 的底物分子是 A .甘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胍氨酸 8 .催化 PIP 2 水解为 IP 3 的酶是 A .磷脂酶 A B .磷脂酶 A 2 C .磷脂酶 C D . PKA E . PKC 9 .第二信使 DAG 的来源是由 A . PIP 2 水解生成 B .甘油三脂水解而成 C .卵磷脂水解产生 D .在体内合成 E .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10 . IP 3 受体位于 A 、细胞膜 B 、核膜 C 、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膜 E 、溶酶体 11 . IP 3 与内质网上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 A . Ca 2+ 浓度升高 B . Na 2+ 浓度升高 C . cAMP 浓度升高 D . cGMP 浓度下降 E . Ca 2+ 浓度下降 12 .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磷脂酶 A B .蛋白激酶 A C .磷脂酶 C D .蛋白激酶 C E .蛋白激酶 G 13 .关于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D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E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成正比 14 . 1 , 4 , 5 - 三磷酸肌醇作用是 A .细胞膜组成成 B .可直接激活 PK C C .是细胞内第二信使 D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E .在细胞内功能 15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分解受体中的酪氨 B .使蛋白质中大多数酪氨酸磷酸化 C .使各种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活化 D .使蛋白质结合酪氨酸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 H. Steudel )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 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 1 : 1 :1。科塞尔及 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 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 Matthew Meselson )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 )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 )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点思考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 几点思考 S315050041 付裕晖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屠呦呦 Vs 黄晓明 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的身份 由此延伸的两点思考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爱尔兰、日本和中国的3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为我国摘取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医学科学最高奖项,同时也引发了热议,其它暂且不表,下面本人尝试就这一事件利用本人仅知的部分自然辨证法相关理论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如有不当恳请交流指正。 一、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相关理论是我国千百年医疗实践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此之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并没有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医学奖项无缘。归其原因,私以为是我国中医事业缺乏标准化建设。对于西方人来说,数字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西医就是建立在数字统计学分析基础之上的。而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恰恰在于:西医讲求具体指标,而中医讲求“因人而治”,缺乏可通约性,常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而如果所做的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支持,西方人是不太可能认可的。故而,时至今日,中医还没有完全走上世界舞台。 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我国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中药事业为国际认可的里程碑,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

法对科学发现的影响。青蒿熬水可以治疗疟疾的事实早已被广泛记载传播,许多单位均做过青蒿的抗疟筛选,都因无效而与幸运无缘。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采用传统方法未果之后,通过对中医药文献的反复研究及参考西方萃取方法对青蒿素的提纯方式思路的改变,细心的想到其抗疟成分可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冷萃取法得到了没有被热破坏的青蒿素,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青蒿和青蒿素,一字之差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此前的科学家受困于中药提纯常规方法的限制,人为的将中医和西医划上鸿沟,中医和西医就其理论、研究手法、起效时间、治标治本等等来说的确是对立的,然而单纯的将二者对立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如此次青蒿素的发现,便是运用西方萃取对中医药进行定量提取,同时此举也是对西医临床的重大贡献,二者互相促进,是统一的整体,中医不破坏药物原始成分基础上,讲究医疗综合效果的做法值得西医学习;西医的精确诊疗、有的放矢的治疗及技术也值得中医借鉴。这里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不但如此,所有特点的医学包括中医、西医、蒙医、藏医等都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有益于人类减轻病痛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二、屠呦呦 Vs 黄晓明 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与黄晓明的奢华婚礼新闻相撞的时候,在当下中国引发了一片热议。 首先,私以为,将屠呦呦教授与黄晓明并列谈知名度、曝光率甚至引申到对青少年的教育层面本身不具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把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和追求曝光度的明星放在一起,然后比较哀叹科学家的曝光度为什么不如明星,这本身就存在问题。二人追求的本质不同,一是真理,一是知名度。明星更多的是台前,相比下,科学家更多的是幕后默默无闻的研究,太多的曝光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科学家的包装或者说是关注点更多的是针对学术的而不是针对民众的。所以,所谓的哀叹科学家知名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欢迎参考借鉴。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年95岁的杨振宁恢复国籍),诺贝尔奖获得时间在1957年,而此时的护照仍旧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参加学术多有不便。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加入美籍。究竟是否算在内,自行判断。 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

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 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 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

中国与诺贝尔奖

中国与诺贝尔奖 摘要:本文主要分四部分介绍了中国与诺贝尔奖,首先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以及20世纪科技史上中国几位科学家王淦昌、赵忠尧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史料,然后提出诺贝尔奖的精髓在于原始的创新,并提出了创新性文化环境,指出唯有营造创新型文化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缩短中国与诺贝尔奖之间的距离,最后总结得出中国离诺贝尔奖到底有多远。 关键词:诺贝尔奖;创新型文化;科研环境 一、概述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贫寒的工程师家庭,1896年12月去世。幼年侨居俄罗期,15岁起先后到意大利、法国、美国求学,回到瑞典后诺贝尔开始研究炸药取得很大成就。诺贝尔一生献身科学事业,大胆革新;获得了355项专利聚积万贯家产;在其逝世的前一年,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把920万美元捐献给人类文明事业。摄初的诺贝尔奖有五项(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卫士奖),1968年又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今共有6个奖项。当时每个单项奖金为15万8百瑞典克郎。现在单项奖高达740万瑞典克郎,约合100万美金。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了《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五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自此之后,除因战争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诺贝尔奖从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奖到现在已经颁发90多次.获奖人数已达700人设在瑞典的诺贝尔基金委员会每年从超过额定数十几倍的科学精英体中遴选出物理、化学、生理学与医学、文学与和平奖的获奖人选,登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颁奖仪式场面热烈而肃穆,一点也不亚于奥林匹克领奖仪式。它被国际社会誉为是“对人类的智力和体力上最高成就的一种评价和奖赏”。从1901年至今,诺贝尔科学奖囊括20世纪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方面的重要的科学成就,像伦琴的x射线,巴丁的晶体三级管。克里克和沃森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普朗克的量子论,德布罗意的电子波动性,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原理等,都是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总之,以奖励基础科学成就为主的诺贝尔科学奖对基础科学和源于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不少国家已经把诺贝尔科学奖人数的多少,当成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科研机构和一个大学科学术水平高低的指标;把本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当成国家的荣誉和骄傲;把诺贝尔精神同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成为鼓励本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应当承认,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其他科学奖项能像诺贝尔科学奖那样,具有如此高的影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A(B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 A(B

《生物化学A》(BiochemistryA)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66 适合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食品科学 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包括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及其代谢调控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激素,以及与生物氧化相关的糖、脂、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任务是学习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等各种生物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这些生物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等特性,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0.绪论 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 熟悉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现状和进展。 1.糖类 掌握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核糖)的结构和性质; 熟悉几种重要的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的种类。 2.脂质 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磷脂、糖脂、胆固醇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3.蛋白质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熟悉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原理; 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蛋白质折叠和结构预测,以及亚基缔合和四级结构的相关知识。4.酶 掌握酶的结构与功能和酶反应动力学机理; 熟悉酶的组成、分类、命名、酶活力测定和酶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了解调节酶、同工酶、诱导酶、抗体酶和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5.核酸 掌握核酸和核苷酸的理化性质; 熟悉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结构; 了解核酸的发现、研究简史和方法。 6.抗生素 熟悉一些重要的抗生素的化学和医疗特性; 理解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了解抗生素的应用。 7.激素 掌握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 熟悉几类重要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多肽类和固醇类等)的作用; 了解植物激素和昆虫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8.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三位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奖的擦肩而过

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11期 三位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奖的擦肩而过 河北省内丘中学侯建敏 1895年11月27日,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巴黎写下了薄薄的一页纸。他逝世以后,他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这页纸,也就是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如今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奖项——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第一届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占全世界1/5的人口,至今没有一位大陆的科学家获此殊荣。难道我们中国人真的不行?不是的。其实在中国科学史上,单在物理学方面就曾有过三位物理学家作出了达到“诺贝尔物理奖”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都与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最后却失之交臂。这三位物理学家分别是吴有训、赵忠尧、王淦昌。 1、吴有训的伯乐难求 吴有训(字正之)(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的前身)。1922年1月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正好在这两年,康普顿

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吴有训就随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1923年,他正式成为芝加哥大学教授,吴有训也正式成为他的研究生。所以几乎从一开始,吴有训就和康普顿一起进行 X射线问题的研究。1922年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量子散射时他发现:当用单色X射线作射线源,对一些较轻的元素(如碳)进行散射实验时,经元素散射后的X射线的波长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一种异常现象。康普顿把这种现象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对异常现象选择了量子论式的解释,这就是他著名的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 但这个发现当时并没有立即获得物理学界的广泛承认,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效应与经典理论有很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康普顿所获得的实验证据还不充分,使相当多的物理学家不敢贸然相信,大家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感兴趣的观望态度,都在等待着进一步的实验事实。科学界对康普顿量子散射理论的怀疑,首先在于他所依据的基本实验,实际上只有一种实验样品,即石墨样品。虽然这个实验本身完全无懈可击,但毕竟只使用了一种材料,这很难说明效应的普遍意义。 作为康普顿学生的吴有训就把自己主攻方向定在了证实康普顿效应的普遍适用性方面。他设计出了最佳的实验方案,陆续使用了15种不同的样品材料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结果都与康普顿的理论相符合,从而形成了对此理论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由于吴有训高超的实验技巧,使这些验证工作不管是在精密度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无可挑剔。这些工作当然得到了康普顿本人的极端重视和高度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考博) 作者:林自力 中科院动物所2000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周期细胞 2、pcr技术 3、mpf 4、通讯连接 5、细胞分化 6、溶酶体 7、信号肽 8、整合素 9、基因组 10、巨大染色体 二、有丝分裂及其调控(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异及其调控)(18分) 三、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为例。简述减数分裂。(17分) 四、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组两套遗传装置的相互作用关系。(18分) 五、图解某些细胞调节系统对细胞骨架系统的调节,并加以简述(17分) 中科院动物所2002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 1、细胞周期 2、细胞分化 3、干细胞 4、细胞外基质 5、上皮 6、信号传导 7、转染 8、端粒 9、免疫球蛋白 10、细胞骨架 11、内质网 12、反意义rna 问答题(以下5题任选4题,每题16分,共64分) 1、试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2、试述线粒体的遗传学……半自主性 3、以图解叙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调控 4、试述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和哺乳动物克隆的不同点 5、试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中科院动物所2003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名词解释(3ⅹ10) 1、原癌基因 2、信号肽 3、细胞周期

4、高尔基体 5、干扰rna 6、免疫印迹 7、干细胞 8、突触 9、细胞骨架 10、端粒 二:综述题 1、简述生物膜的分子和结构基础,核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分析核孔复合体在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15分) 2、简述线粒体内氧自由基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节中的作用(15分) 3、简述免疫细胞发育过程和t细胞检测标准,分析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途径(10分) 4、简述神经细胞突触细胞传递的结构基础和信号传导分子机制(15分) 5、利用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阐述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分子基础核生物学意义。谈谈您对克隆人的看法(15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1 1、检测受体mrna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2、检测受体蛋白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3、列举常见ca2+通道及其主要特征? 4、说明判断受体的五个特征? 5、说明ltp,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联性? 6、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特征? 7、说明谷氨酸受体的分型特征及其效应? 8、列举常见递质转运体及其特征? (上述为8选5做)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2 1、简述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含胞内、胞外情况)? 2、有那些方法可证明某蛋白是蛋白激酶底物? 3、名词解释:ltp、apoptosis、cloning、epsp、rt-pcr、patch-clamp、cdna文库、plasmid 4、简述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1年神经生理学(博士) 1、简述斑片箝的原理、用途。 2、简述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简述ca++通道在神经元信息传递中的作用,ca++通道的类型。 4、什么叫ltp、ltd?它们的机制是什么? 5、何谓脊休克?叙述脊反射类型及通路。 6、简述视网膜组成以及视网膜视觉信息加工机制。 7、简述神经生长因子类型及作用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规划+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大纲 课程总述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有以下四门课程:英语一(100分),政治(100分),731生物学综合(150分),811细胞生物学(150分)。本课程负责731/811两门专业课。 根据协议,一共43小时,每节课60分钟,共43小时。 731生物学综合:23小时 811细胞生物学:20小时 整个课程体系 1、基础班 2、强化班 3、冲刺班 基础班:主要讲解基础知识,帮助考生打扎实基础,理解基础知识点,有利于应付小题考点。强化班:在基础班的学习上,总结真题考点,大纲考点,突击考试重点,讲解考研专业课真题。 冲刺班:重在进一步搞清楚真题考点,通过模拟题的训练,熟悉考题风格,以及答题技巧。 (1)731《生物综合》考试大纲-------考卷结构 细胞生物学约30%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约20% 遗传与变异约30% 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约10%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约10% (2)参考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主编吴相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细胞生物学》,主编刘艳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一)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二)细胞膜、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基本过程,信号传递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三)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细胞质基质基本知识,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膜泡运输。 (四)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五)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基本知识,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及功能,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化学组成,核小体,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核仁的基本知识。 (六)核糖体 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七)细胞骨架

如何正确看待诺贝尔奖

如何正确看待诺贝尔奖?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开始颁发了。中国各大新闻媒体即时报道。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有很重的心结,因为在中国还没有人获得科学领域的这个大奖。大众关于诺贝尔奖有两个认识上的误区,简单解释如下。 一、诺贝尔实际上是“发现(discover)奖”,而不是“发明(invent)奖”,就是只授予发现自然界业已存在的规律者。所以,再伟大的发明,也获得不了诺贝尔奖,比如电脑发明者、电视发明者等都无缘诺贝尔奖。很多人拿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来比,觉得中国人历史上很行。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对比。造纸术、指南针的发明固然伟大,然而它们不是诺贝尔奖考虑的范围。 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发明”,而“发现”只是让人认识世界。所以像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用科技真正改变世界的人,也无缘诺贝尔奖。然而,“发现”是“发明”的前提,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中国古人善于发明,拙于发现。迄今关于自然界的重要规律,诸如自由落体、浮力定律等,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现的。现在国家提倡“创新发明”,这些方面设立了很多大奖,然而相对忽略了“发现”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校训都提到了“创新”,但是没有一个讲“发现”的,说明人们对此的认识还不清楚。 二、诺贝尔奖只授予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这四个学科,然而这是整个科学体系中很传统、很小的一部分学科,绝大部分学科都没有诺贝尔奖。数学不在此列,但它有一个“菲尔兹”奖,授予45岁以下杰出数学家。还有很多科学创建者的意义远比诺贝奖获得者的贡献大,诸如信息论、控制论、布尔代数、发生学、复杂系统理论、混沌论等的创建者,对人类思想的贡献意义远大于诺贝尔奖所奖励的“发现”。所以,中国科技的发达的标志,不光要着眼于争取获得诺贝尔奖,也要提倡鼓励那些影响世界的科学思想学科的创建者。 一个国家只有钱,那只能说是“富”,像中东国家卡塔尔靠石油赚钱;只有在科学文化上出现了世界级的大师,那才能叫做“强”。

中科院2010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回忆版

中科院2010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核酶 2光合作用 3脂肪酸β氧化 4RNA干扰 5转录组 二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三判断每题1分共30分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DNA重组的生物学意义 2.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3.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化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4.尿素循环的步骤、部位 5.DNA损伤的因素、修复方式、生物学意义 6.发现了一个新基因,简述研究它功能的方法 五问答每题10分共50分 1逆转座子的类型及(意义?) 2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对转录的意义 3基因表达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翻译后水平调控的主要方式及(意义?)4酶别构调节、化学修饰的区别及对生物体的意义 5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详述一种的原理步骤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b54033044.html, 回忆版:2010中科院852 细胞生物学试卷 852 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及英文共30分每题3分(英文名称1分解释2分) 1奢侈基因 2核酶 3细胞周期蛋白 4着丝粒 5泛素化 6整联蛋白 7细胞分化 8差速离心

9微粒体 10多能干细胞 二填空共30分每空1分 具体不记得了其中有 1线粒体由()()()()组成,其干重占比例最大的是()、其次是()2广义的免疫细胞包括(写出七个) 3质体是由共同的前体()分化来的,形成(写出四个) 三简答共30分每题6分 1简述化学渗透假说 2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的原理和应用 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4单克隆抗体的原理 5原核细胞肽链合成的步骤 四问答共40分每题10分 1细胞信号转导表面受体种类和特点 2怎样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列举检测方法 4真核细胞各周期时相细胞的变化及特点 五综述20分800字之内 细胞衰老的机制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b54033044.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