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年竞赛传染病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年竞赛传染病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年竞赛传染病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年竞赛传染病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知识试题(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B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包括:。( A )

A.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

B. 突发性、危险性、发展的确定性

C.突发性、危险性、处置的紧迫性

D. 危险性、公共属性、广泛的影响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B )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

4. 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C)

A.加强卫生应急管理

B. B.强化监测预警

C. C.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D. D.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5.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于:(A)

A被动监测

B主动监测

C上述两者都是

D上述两者都是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 )

A.1 B.2 C.12 D.24

7.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的四级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网络组成。( B )

A.政府-卫生行政-专业机构-社区街道

B. 中央—省—地市—县

C. 政府-应急指挥部-军队-卫生部门

D.领导小组-专业机构-医疗机构-专家组

8.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那个部门报告?(C)

A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的卫生监督部门

C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所在地的人民政府

9.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B)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C ) A.应急机动队 B.疾控机构 C. 卫生行政部门 D.专家组

11. 那个部门负责作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级别的预警?(B)

A.各级人民政府

B.卫生行政部门

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卫生监督部门

12. 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D )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黄色预警为级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C )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14. 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B )

A.专业机构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

15. 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是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A )

A.是 B.否 C.须授权 D.取得相关资质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_________宣布:(C)

A、任何人

B、任何机关

C、原决定机关

D、疾控部门

17. 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于起实施。( C )

A.2005年6月15日 B. 2006年6月15日

C. 2007年6月15日

D. 2008年6月15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B )

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 )

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B.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C.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 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属地管理

20. 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将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B )

A.及时性、规范性 B. 科学性、可操作性 C. 科学性、系统性 D.有效性、灵活性

21. 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 B )

A.不定期地和系统地

B. 连续地和系统地

C.持续地和随机地

D.连续地和不定期地

22. 下列哪项不属于疾控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 D )

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收集、监测预警

B.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C. 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进行风险沟通和效果评估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23. 卫生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评估或修订1次( C)

A.1

B.2

C.3

D.5

24. 无论是法定传染病的常规报告系统还是对特定传染病的监测,都要建立适当的病例定义。制定病例定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报告的。( A )

A.一致性和可比性

B.有效性和可比性

C.溯源性和一致性

D.科学性和系统性

25. 传染性疾病流行的要素包括。( D )

A.时间、空间、人群

B. 宿主、媒介和目标人群

C. 流行条件、流行途径和人群免疫空白

D.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6. 症状监测主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是,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 C )

A.法定传染病报告

B.实验室监测结果

C. 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的发生频率

D.确诊病例

27. 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健康危害进行评估。(B)A.当地政府

B.卫生行政部门

C.疾控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

28.预警是在事件发生_________,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的事件基本信息,发出警报,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件的扩大蔓延,将事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A)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9. 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预警可分成四个级别,由高到低分别用颜色来表示。( D )A.红、橙、蓝、黄 B.红、绿、蓝、白 C.红、黄、橙、蓝

D.红、橙、黄、蓝

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应在相应级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确认事件终止后周内完成。(B)

A.1

B.2

C.3

D.4

31.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B )

A.风险描述 B. 风险分析 C. 风险确认 D.风险管理

32. 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各级疾控机构每年应至少组织或参与次卫生应急演练工作。(A)

A.1

B.2

C.3

D.4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组织实施。(B)

A.当地政府

B.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C.疾控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

34. 根据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分为两种形式。( C )

A.常规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

B.日常风险评估和单项风险评估

C. 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

D.常规风险评估和单项风险评估

35.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常规收集的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会商等方法识别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威胁,进行初步、快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A )A.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B. 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

C. 日常监测数据和媒体新闻

D. 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和卫生监测信息

36.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哪一级部门批准:(B)

A、国家卫计委

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37.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采用:( A )

A.专家会商法

B. De1phi 专家咨询法

C. 风险矩阵法

D. 决策流程图法

38. 在某病的高危人群中开展定点、定时的监测,称为:(C)

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以上都不是

39. 专家会商法的主要优点是:( B )

A.专家意见独立 B.简单、快速 C. 可以量化 D.流程完善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________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C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41. 风险矩阵法是指由有经验的专家对确定的风险因素的进行量化评分,将评分结果列入二维表矩阵进行计算,最终得出风险等级。( C )

A.发生概率

B. 严重程度

C. 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D.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42. 根据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各级卫生行政应急部门组织动态收集所需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建立应急处置所需储备物资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的名录等信息库。这种储备形式为:(D)

A、实物储备

B、计划储备

C、资金储备

D、信息储备

43. 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下那种做法是不当的( B )

A.立即组织调查处理,控制危害的扩大,查明事件原因

B.严密封锁消息,以免造成社会混乱

C.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和调查处理进程情况

D.适度控制记者采访和媒体报导,正确引导舆论

44. 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的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报告接收单位接受报告的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A)

A.被动监测

B.主动监测

C.哨点监测

D.医院为基础的监测

45.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管理。( D )

A.直接负责

B.事发地负责

C.多机构联合负责

D.分级负责

46. 风险沟通的最核心任务就:( B )

A.向媒体发布消息 B. 维护或修复社会信任

C. 满足公众知情权

D.为政府服务

47. 下列不属于风险沟通原则的是(C)

A.准备原则

B.及时原则

C.第一时间原则

D.选择原则

48. 在采取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选择的原则为:A

A、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

B、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财产

C、最大程度地政府财物

D、尽快控制事件发展

49.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

A、发现报告

B、初次报告

C、进程报告

D、结案报告

50. 在公共卫生领域,是风险沟通传播主体。( B)

A.政府 B.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 疾控中心 D.健康教育机构

51.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当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B )

A、立即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52.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被动监测:(D )

A、医院报告传染病

B、疾控中心传染病月报

C、幼儿园晨检报告

D、病例搜索

53. 按照现行规定,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什么部门报告:(B )

A、当地人民市政府

B、卫生行政部门

C、急救中心

D、当地疾控机构

54. 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D )

A.2类28种 B.3类32种 C.3类37种 D.3类39种

5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其应对工作由负责:(B)

A.事件比较严重的行政区域

B.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C.有关行政区域商议确定

D.各相关行政区域

56. 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小时内上报,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个工作日内上报。( C )

A.2;10 B.12;10 C.24 ;10 D.24;20

57.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事件现场调查早期,最常用的专业技术方法为:(B)

A、卫生学评价

B、描述流行病学

C、分析流行病学

D、实验流行病学

58.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中规定:发现多少例霍乱确诊病例,即需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D)

A、10例及10例以上

B、5例及5例以上

C、3例及3例以上

D、1例及1例以上

59《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的条件是:(C)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60. 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

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 B )A.1周 B. 2 周 C. 3周 D.1月

二、多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包括:(ABCD)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B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

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依据是:( ABC )

A.事件性质 B. 危害程度 C. 涉及范围 D.社会舆情

3. 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该包括:( ABC )

A.初次报告 B. 进程报告 C. 结案报告 D.电话报告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ABC)

A、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B、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

C、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D、立即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ABCD)

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治疗

6. 下列属于疾病监测目的的是:( BCD )

A.为特定人群提供技术服务

B.早期识别流行和暴发

C.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D. 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假设

7.下列哪项属于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BD)

A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B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C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D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8. 下列哪些属于疾病监测的主动监测范围?(ABC)

A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特殊需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病报告

B进行病例搜索

C环境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D通过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获取监测信息

9. 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包括:( BCD )

A.鼠疫

B.疟疾

C.流行性感冒 D流行性斑疹伤寒

10.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分析的内容包括:(ABC)

A发生可能性分析

B后果的严重性分析

C脆弱性分析

D技术机构的监测能力分析

11. 卫生应急预案要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 BCD)

A.公平性

B.针对性

C.实用性

D.可操作性

12.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特征,预警分为:。(AC)

A.征兆预警 B.属地预警 C.早期预警 D.关联预警

13.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的职责不包括:(BC)

A.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现场处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B. 对自然灾害现场进行现场处置

C. 负责对自然灾害灾情发布公告

D. 对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提出建议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信息来源包括:( ABCD )

A.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

B. 卫生监测

C. 国家卫生检疫监测

D. 报告和举报电话

15. 需要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的情况是:( ABCD )

A.日常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B. 国内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国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和危害的突发事件

D. 举办大型活动等

16. 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该报送的部门是:( ABC )

A.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B. 上级疾控机构

C. 需要时报医疗卫生部门

D. 当地政府

17. 自然灾害发生后,疾控机构的主要职责是:(ABCD)

A. 负责灾区和群众临时安置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收集、报告、调查与处理工作

B. 负责重点人群预防接种

C. 负责灾情环境卫生学评价

D.指导开展污染源无害化处理、消杀灭工作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18. 灾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AB)

A.零报告B.日报告C.周报告D月报告

19.风险沟通的对象包括:( ABCD )

A.政府相关部门 B. 突发事件的受害者 C. 专业人员 D.媒体和公众

20. 开展风险沟通的原则包括:( ABD )

A.准备原则 B. 选择原则 C.权威原则 D.真诚原则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信息来源一般包括:( ABCD)

A.新闻媒体

B.社会举报

C.医疗机构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判断题:正确在括号内填“√”,错误填“×”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汉中市“国家电网杯”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汉中市“国家电网杯”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体市民群众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强化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提高我市综合应急管理水平。竞赛活动由汉中市应急委员会主办,汉中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承办,汉中供电局协办。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制度。 A、经济管理员 B、信息报告员 C、信息咨询员 D、社会监督员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社会动员 D、以人为本 6、当发现输电线路跌落在地面(或悬挂在半空中)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不予理会

2018年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18年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仅有一项正确答案)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肾病综合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美尼尔综合症 2. HIV的中文名称是 ( C )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感病毒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 A ) A、 AIDS B、HIV C、HAV D、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A、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C、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 D )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6.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是 ( A )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7.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 ( B ) A、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B、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 C、从体内能够检查出抗体到发病的时间 D、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 8.预防艾滋病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B、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 C、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D、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9.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 B ) 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10.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 ( C ) A、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11.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 D ) A、远离艾滋病患者,防止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B、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感染艾滋病是咎由自取,没有理由进行救助和扶植 D、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12.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是 ( B ) A、每年6月12日 B、每年12月1日 C、每年12月6日 D、每年12月16日 13.到2011年底,全广西省每县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医疗机构为 ( A )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我们知道怎么样做好应对措施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好的应急管理知识竞赛试题,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案件时,应拨打()报警电话。 A、110 B、119 C、120 D、122 2、()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 D、协同应对,快速反应 3、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都设有(),平时应加留心。 A、应急标志 B、防毒面罩 C、灭火器 D、消防栓 4、与非典型性肺炎病人密切接触后,一般在()天内发病。 A、5天 B、10天 C、14天 D、21天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效力。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行政规章 6、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烈**,俗称()。 A、1号病 B、2号病 C、3号病 D、4号病

7、艾滋病可以通过()途径传播。 A、共餐 B、蚊虫叮咬 C、母婴 D、共用电话 8、()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 B、专业指挥机构 C、专业救援队伍 D、基层 9、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造成。 A、地裂缝 B、灾后疫情 C、建筑物倒塌 D、飓风 10、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 A、跳伞 B、穿上救生衣 C、戴上氧气面罩 D、解开安全带 11、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有关部门(单位)、事发地市州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小时内向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人民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 A、1 B、2 C、3 D、4 12、()是本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A、省委 B、省人大常委会 C、省政府 D、省应急办 13、电力部门事故应急抢修电话号码为()。 A、110 B、119 C、95888 D、95598 14、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 A、拨打报警电话 B、保护现场 C、保护自身安全 D、制止犯罪行为 15、()是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

2018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140题及答案(精选)

2018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140题及答案 (精选) 1.艾滋病的全称是(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肾病综合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美尼尔综合症 2. HIV的中文名称是( C )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感病毒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A ) A、AIDS B、HIV C、HAV D、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 A、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C、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D )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6.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是( A )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7.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 B ) A、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B、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 C、从体内能够检查出抗体到发病的时间 D、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 8.预防艾滋病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B、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 C、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D、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9.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B ) 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10.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 C ) A、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11.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D ) A、远离艾滋病患者,防止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B、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感染艾滋病是咎由自取,没有理由进行救助和扶植 D、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12.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是( B ) A、每年6月12日 B、每年12月1日

全国安全应急知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试题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把( C )和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之中。 A预防艾滋病B防范恐怖袭击C应急管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C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列为公共服务重点工程。 A国家级B国家、省两级C国家、省、市三级3.( B )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A防灾减灾工作B安全生产应急管理C防汛抗旱4.国务院办公厅设置(B ),是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 A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B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C国家灾害预防中心 5.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国家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B )具体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 A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B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6.《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B )的应急管理体制。 A预防为主B属地管理为主C政府主导 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C )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8.《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 )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自愿B有义务C没有义务 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A )。 A应当给予补偿 B应当给予双倍赔偿 C无需给予补偿 10.《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A )。 A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 B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补偿 C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所在地民政部门补偿 1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预警分为四级预警,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题库修改版

泉州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竞赛题库 应急常识试题 一、单选题 1、企业制定并发布得《火灾应急预案》,属于下列预案中得(B).?A综合应急预案?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D部门应急预案? 2、冻僵病人复温最好得方法就是(C)。? A大量饮热茶 B肌肉注射兴奋剂?C置于38℃~42℃温水浸泡 3、如煤气中毒者能饮水,可给予(C)或其她热饮料。 A温水?B盐开水?C热糖茶水或者就是浓茶D冷水 4、被开水烫伤后,若程度较轻但身边没有烫伤膏,可以代替烫伤膏得就是(B)。 A护手霜?B牙膏?C红花药酒?D肥皂水? 5、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与关节损伤时,可采用(C)止血。? A止血带止血法? B加压包扎止血法 C屈肢加垫止血法? D压迫止血法? 6、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得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A).A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B超过伤口下关节?

C超过伤口上关节 D不得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7、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C)。 A观察B包扎? C止血D询问 8、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得伤员时,应采用得方式(D).? A俯卧B仰卧?C侧卧?D侧俯卧 9、抢救伤员时,应(A)。 A先救命,后治伤 B先治伤,后救命 C先帮轻伤员? D后救重伤员 10、按GB 50140-2005规定,物体带电燃烧得火灾就是(A )火灾。? A 、E类B、C类? C、A类D、B类? 11、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得主要标志就是( B )。 A闪燃?B轰然?C爆燃D自燃? 12、下列灭火器配置错误得就是( B)。? A、二氧化碳灭火器与泡沫灭火器配置在同一场所? B、ABC干粉灭火器与BC干粉灭火器配置在同一场所? C、清水灭火器与ABC干粉灭火器配置在同一场所? 13、手提式灭火器挂在墙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C )米。A1? B1、2?C1、5?? 14、在下列电流路径中,最危险得就是(A )。

2018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样题)

2018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样题) 2 2018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样题) 判断题: 1. 我国首个艾滋病患儿学校是临汾红丝带学校。(对) 2.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远离他们。(错) 3.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共设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对) 4. 如果必须输血时,有权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 5. 通常艾滋病感染者在4个月后能检出抗HIV阳性。(错) 6. 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近千万人。(错) 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错) 8. 安全套只要没有损坏就可以重复使用。(错) 9. 红丝带的含义是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事业的关注,并用心参与。(对) 10.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病防治的公益宣传。(对)

11. 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是100%。(错) 12. 关心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属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内。(错) 13. 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经确认HIV抗体阳性。(对) 14. 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窗口期。(错)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丙类传染病(错) 16. 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诊试验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错) 17. 到公共泳池游泳、照顾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对)18. 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结扎。(错) 19. 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是严重程度不同。(错) 20. 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对) 2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对) 22. 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23. 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会感染艾滋病。

应急管理体系知识竞赛试题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 )起实施。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D、控制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的原则。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5.汉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印发的《汉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 )起实施。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6.“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 )。 A、法律 B、法制 C、体系 D、创新 7.各县局(分公司),市局机关各部门依据(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A、有关法律 B、行政法规 C、各自职责 D、以上全是 8.各县局和市局机关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 )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评估 9.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制度。 A、分级发布 B、统一发布 C、政府发布 D、新闻媒体发布 10.各县局(分公司)( )是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办公室主任 B、分管领导 C、主要领导 D、相关部门 11.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社会危害,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 B、分步实施 C、分别组织 D、集中管理 12.应急预案至少保证()年修订一次。 A、1 B、2 C、3 D、4 1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严重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14.特别巨大、巨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15.Ⅲ级交通事故是指造成( )的事故。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B、2人以上、8人以下死亡

201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判断题)

201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 竞赛试题(判断题) 201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 1. 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 HIV 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 HIV。 A. 对 B. 错 2. 患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A. 对 B. 错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 A. 对 B. 错 4. 消除艾滋病歧视,人人有责。 A. 对 B. 错 5. 美容、理发、纹身不会感染艾滋病。 A. 对 B. 错 6.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立即死亡。

A. 对 B. 错 7. 艾滋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A. 对 B. 错 8. 艾滋病病毒感染会经历4个阶段。 A. 对 B. 错 9. 艾滋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A. 对 B. 错 10. 为了增强抵抗力,应该经常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A. 对 B. 错 11. 医疗机构可以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A. 对 B. 错 12. 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A. 对 B. 错

13. 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A. 对 B. 错 14.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100%201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 A. 对 B. 错 15. 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医院、诊所打针、拔牙或手术有可能传播艾滋病。 A. 可能 B. 不可能 16. 和艾滋病病人握手后应立即消毒以防感染。 A. 对 B. 错 17. 遇到高危行为后(如不洁性生活、吸毒)或性病,应主动到有关实验室要求作HIV抗体检查。 A. 对 B. 错 18. 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是严重程度不同。 A. 对

急救知识暨紧急避险知识竞赛试题

急救知识暨紧急避险知识竞赛试题 1、紧急呼救是现场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呼救时报告的内容为() A. 讲述伤病者所在的详细地址及主要病情 B. 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号码 C. 讲清已对伤病者经过何种现场处理 D. 询问对方有何问题,对方答复后再挂机 2、呼吸和心脏骤停主要表现为() A.意识丧失B.面色苍白、嘴唇发紫C.瞳孔散大D.动脉搏动消失3心肺复 苏应该在()进行 A.柔软的床上 B.地板上 C.地板的软垫上 D.硬板床上 4、判断呼吸的方法() A.用眼睛看伤者胸部有无起伏B.将耳贴于伤者口鼻周围,听有无呼吸声音 C.同时感觉有无呼吸的气流吹拂面颊 D.触摸颈动脉 5、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A.按压部位不准确或按压时移位,可伤及肝、脾、胃等内脏 B、按压用力不垂直,压力过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C.口对口的吹气不能太急太多,胸廓略有隆起即可 D.吹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时间不宜过长

6. 心肺复苏操作时那些属有效指征() A.伤病者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B.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C.出现眼球运动、手足抽动、呻吟D.瞳孔由小变大 7.心肺复苏终止条件() A.伤病者有自主呼吸及脉搏B.有医务人员到场接替 C.有可靠指征提示存在不可逆死亡D.救护者处于危险境地 8、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部位是() A. 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B. 胸骨下二分之一交界处 C. 胸骨中段 D. 胸骨上段 9. 新规定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吹气比例是()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10、为心跳、呼吸停止伤病者争取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 A. 4分钟以内 B. 6分钟 C. 8分钟 D. 10分钟 1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患者头部后仰,托起下颌,主要目的是() A.保持脑血液供应B.便于口对口接触 C.避免口鼻分泌物流出D.解除舌后坠造成的咽阻塞。 12、创伤急救的目的() A.延长病人生命B.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C.保护伤口D.固定骨折部位,预防并发症 13、现场救护步骤() A.判断意识,立即呼救B.病人于心肺复苏体位,打开气道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暨重点传染病业务培训试题单位:姓名: 成绩: 单选题(66分,每空6分) 1、乙肝分类只有()和“确诊”两类。( A ) A、疑似 B、临床诊断 C、实验室诊断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D )年。 A、10 年 B、15 年 C、5 年 D、3年 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非典、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性肺炎等传染病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A、30分钟B、24小时C、2小时D、12小时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E )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艾滋病 E、流行性腮腺炎 5、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D )。 A、农民 B、家务及待业 C、离退人员 D、医务人员 6、新冠防控对境外入(返)川人员,一律先实施(C )天()隔离医学观察,后实施()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A、7/集中;7天/居家 B、14天/集中;14天/居家 C、14天/集中;7天/居家 7、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A )。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8、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丙肝、(C )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A、甲肝、梅毒 B、甲肝、乙肝 C、乙肝、梅毒 9、传染病报告卡上()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B ) A、13岁 B、14岁 C、15岁 D、16岁 10、现住地址:指(A)。A、患者发病时的住址B、户籍所在地址 11、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要不要及时更新诊断时间。(B ) A、要 B、不要 1、二、填空题(34分、每空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有(2)种疾病,乙类有(27 )种疾病,丙类有(11)种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2、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2017年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有答案解析2套卷

2017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有答案2套 卷 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什么系统( ) A、神经系统 B、免疫系统 C、运动系统 D、消化系统 2.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 A、通过外表判断 B、通过实验室血清学鉴定 C、通过危险行为的历史 D、B超检查 3.艾滋病的全称(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免疫缺陷综合征 C、T4淋巴细胞破坏综合征 D、中东呼吸综合征 4.生活中一些不卫生的习惯也可以传染艾滋病( ) A、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 B、共用水杯 C、握手 D、拥抱 5、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 ) A、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B、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 C、从体内能够检查出抗体到发病的时间

D、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 6.确诊艾滋病的最重要依据( ) A、突然消瘦 B、反复不愈的口腔溃疡 C、血液HIV抗体检测结果 D、慢性腹泻 7.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8.王某有过一次不洁性行为,他应该怎么办?( ) A、听天由命,任其发展 B、享受生活,更加放纵自己 C、到专业机构咨询 D、情绪低落,心事重重 9.我国目前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 A、传入期 B、扩散期 C、快速增长期 D、爆发期 10.患梅毒、软下疳、生殖性疱疹等性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可以增加( ) A、无关系 B、1倍 C、2-3倍 D、10倍 11.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的组织和细胞() A、呼吸道 B、白细胞 C、CD4淋巴细胞 D、造血器官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是年月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颜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 、应急管理是指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采取的防范、预警、处置、救援等工作措施,是政府立足于减少公共安全危险因素、降低灾害事故损失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我国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发布蓝、黄、橙、红色四级预警信号的是台风、寒潮、大风、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 、“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突发事件的特点是突发性、紧急性、高度的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多发性或高发性。 、突发事件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为个小时。 、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 、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是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应急管理知识“六进”是指进机关、社区、企业、农村、校园、家庭。 、我市目前已完成两期个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应急预案是指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各类紧急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应急预案基本结构包括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应急预案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三大类,按级别分为国家、省、

2017年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7年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判断题: 1. 我国首个艾滋病患儿学校是临汾红丝带学校。(对) 2.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远离他们。(错) 3.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共设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对) 4. 如果必须输血时,有权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 5. 通常艾滋病感染者在4个月后能检出抗HIV阳性。(错) 6. 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近千万人。(错) 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错) 8. 安全套只要没有损坏就可以重复使用。(错) 9. 红丝带的含义是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事业的关注,并用心参与。(对) 10.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病防治的公益宣传。(对) 11. 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是100%。(错) 12. 关心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属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内。(错) 13. 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经确认HIV抗体阳性。(对) 14. 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窗口期。(错)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丙类传染病(错) 16. 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诊试验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错) 17. 到公共泳池游泳、照顾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对)18. 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结扎。(错) 19. 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是严重程度不同。(错) 20. 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对) 2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对) 22. 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23. 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会感染艾滋病。(错) 24.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对) 25. 每个人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对) 26.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对) 27. 使用安全套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对) 28. 目前仍缺乏根治HIV 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抗HIV 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支持疗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对) 29. 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对) 30. 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对) 31. 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对) 32. HIV 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错) 33.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可以感染艾滋病毒。(对) 34.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不主张联合用药。(错) 35. 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 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错) 单选题 36. PCP首选治疗是: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 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请从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惟一一个正确选项,并在后面的答题卡中将其涂黑)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把( )和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之中。 A预防艾滋病 B防范恐怖袭击 C应急管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列为公共服务重点工程。 A国家级 B国家、省两级 C国家、省、市三级 3.( )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A防灾减灾工作 B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C防汛抗旱 4.国务院办公厅设置( ),是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 A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B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C国家灾害预防中心 5.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国家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 )具体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 A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B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6.《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的应急管理体制。 A预防为主 B属地管理为主 C政府主导 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8.《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自愿 B有义务 C没有义务 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 )。 A应当给予补偿 B应当给予双倍赔偿 C无需给予补偿

2020卫生应急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精选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希望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卫生应急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2、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倒、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采用(C)级防护。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B)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4、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B) A.国务院 B.卫生行政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6、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D)级别。 A.1个 B.2个 C. 3个 D.4个 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哪项不是其中之一?(D)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E、特别重大 8、下列那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C) A.突发性 B.危害的严重性 C.未知性 D.公共属性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10、患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下列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A) A.黄色 B.蓝色 C.棕色 D.橙色 E.红色 11、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A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经济责任 12、(C )是本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A、县委 B、县人大常委会 C、县政府 D、县应急办 13、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E.慢性肺部疾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