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药典无菌检查法

药典无菌检查法

药典无菌检查法
药典无菌检查法

附录Ⅻ A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隔离系统应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

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

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 1.0 ml

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

(或硫乙醇酸) (0.3 ml) 水1000 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 ±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 ,否则,须经100 ℃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2.改良马丁培养基

胨 5.0g 磷酸氢二钾 1.0g

酵母浸出粉 2.0g 硫酸镁0.5g

葡萄糖20.0g 水1000 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值约为6.8 ,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6.4 ±0.2 ,分装,灭菌。

3.选择性培养基

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验证试验。

4.营养肉汤培养基

胨10.0g 氯化钠 5.0g

牛肉浸出粉 3.0g 水1000 ml

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2 ±0.2 ,分装,灭菌。

5. 营养琼脂培养基

按上述营养肉汤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加入14.0g琼脂,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2 ±0.2 ,分装,灭菌。

6.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按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加入14.0g琼脂,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6.4 ±0.2,分装,灭菌。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抽取不少于10 支(瓶),5支(瓶)置30℃~35℃另5支(瓶)置20℃~25℃培养14 天,均应无菌生长.

灵敏度检查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试验用菌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 003〕

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小时~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小时~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 cfu (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5天~7天,加入3ml~5ml 无菌的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0.9%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无菌的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0.9%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 cfu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培养基接种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置30℃~35℃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置20℃~25℃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1. 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7.1±0.2,分装,灭菌。

2.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

3.56g ,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

4.30g,蛋白胨 1.0g,加水1000ml ,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3. 0.9%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仅用于上述两种溶液不适用时使用)。

4. 根据供试品的特性,可选用其他经验证过的适宜的溶液作为稀释液、冲洗液。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释液或冲洗液的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中和剂等。

方法验证试验

当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及下列要求进行操作。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菌种及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薄膜过滤法取每种培养基规定接种的供试品总量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小于100 cfu的试验菌,过滤。将培养基加至滤筒内。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加入等量试验菌,作为对照,细菌置30℃~35℃、真菌置20℃~25℃培养3天~5天,逐日观察各滤筒内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直接接种法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8 管,分别接入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改良马丁培养基4管,分别接入小于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管。其中1管接入每支培养基规定量的供试品量,另1管作为对照,细菌置30℃~35℃、真菌置20℃~25℃培养3天~5天,逐日观察各滤筒内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判断与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可采用增加冲洗量、增加培养基的用量、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抽验数量是指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支或瓶)。成品每亚批均应进行无菌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按表1规定,上市产品监督检验按表2规定。

接种量是指每个最小包装的最少取样量(ml或g)。除另有规定外,接种供试品量按表3规定。若采用直接接种法,按接种量要求等量分别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两种培养基的接种支/瓶数之比为2:1);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采用三联薄膜过滤器,其中两联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另一联加入改良马丁培养基。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内容物全部过滤。

阳性对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菌。供试品用量同供试品无菌检查每份培养基接种的样品量。阳性对照试验的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项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制备方法,加菌

量小于100cfu。阳性对照也可在供试品无菌检查培养14天后,取其中一份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加入小于100cfu阳性对照菌,作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置30℃~35℃培养48小时~72小时应生长良好。

阴性对照供试品无菌检查时,应取相应溶剂、稀释液和冲洗液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生长无毒性。

无菌检查法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验证的方法相同。

操作时,用适宜的消毒液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如果供试品容器内有一定的真空度,可用适宜的无菌器材(如带有除菌过滤器的针头)向容器内导入无菌空气,再按无菌操作起开容器取出内容物。

供试品处理及接种培养基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进行。

1.薄膜过滤法

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约为50mm。根据供试品及其溶剂的特性选择滤膜材质。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水溶液供试品取规定量,装量小于10ml者,全部转移至含适宜稀释液300ml的无菌容器内,混匀,立即过滤;装量为10ml及以上者直接过滤,或全部转移至含适量稀释液的无菌容器内,混匀,立即过滤。如供试品具有抑菌作用或含防腐剂,须用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所用的冲洗量、冲洗方法同方法验证试验。冲洗后,两个滤器中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各100ml,另一滤器中加入改良马丁培养基100ml。

水溶性固体供试品取规定量,加适宜的稀释液溶解或按标签说明复溶,然后照水溶液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操作。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规定量,混合溶于含聚山梨酯80或其他适宜乳化剂的稀释液300ml的无菌容器内,充分混合,立即过滤。用含0.1%~1%聚山梨酯80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次数一般不少

于三次。加入含或不含聚山梨酯80的培养基。其他照水溶液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操作。

可溶于十四烷酸异丙酯的膏剂和粘性油剂供试品取规定量,混合至适量的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①中,剧烈振摇,使供试品充分溶解,如果需要可适当加热,但温度不得超过44℃,趁热迅速过滤。对仍然无法过滤的供试品,于含有适量的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中的供试液中加入不少于100ml 的稀释液,充分振摇萃取,静置,取下层水相作为供试液过滤。过滤后滤膜冲洗及加入培养基照非水溶性制剂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操作。

无菌气(喷)雾剂供试品取规定量,将各容器置至少-20℃的冰室冷冻约1小时。以无菌操作迅速在容器上端钻一小孔,释放抛射剂后再无菌开启容器,并将供试液转移至无菌容器中,然后照水溶液或非水溶性制剂供试品项下的方法操作。

装有药物的注射器供试品取规定量,将注射器中的内容物(若需要可吸入稀释液或标签所示的溶剂溶解)直接过滤,或混合至含适量稀释液的无菌容器内,混匀,立即过滤。然后按水溶性供试品项下方法操作。

同时应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包装中所配带的无菌针头的无菌检查。

注:①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的制备采用薄膜过滤法过滤除菌。选用孔径为0.22μm的脂溶性滤膜(140℃干热灭菌2小时)过滤。

2. 直接接种法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品。取规定量供试品,等量分别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两种培养基的接种支/瓶数之比为2:1)。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中培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养基体积的10%,同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改良马丁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ml。培养基的用量和高度同方法验证试验。

混悬液等非澄清水溶液供试品取规定量,等量分别接种至各管培养基中。

固体供试品取规定量,加入适宜的稀释剂溶解,或按标签说明复溶后,混合,等量分别接种至各管培养基中。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规定量,混合,加入适量的聚山梨酯80或其它适宜的乳化剂及稀释剂使其乳化,等量分别接种至各管培养基中。或等量分别直接接种至含聚山梨酯80或其它适宜乳化剂的各管培养基中。

培养及观察

将上述接种后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置30℃~35℃培养14天;另一份与接种后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0℃~25℃培养14天,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菌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及营养琼脂斜面和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观察接种的同种新鲜培养基及营养琼脂和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是否有菌生长;或取培养液(物)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菌,必要时作菌种鉴定。

结果判断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否则,试验无效。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所含。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⑴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⑵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⑶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检查,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表2上市制品监督抽验数量

表3 不同规格制品的最少接种量

中国药典纯化水检验标准

纯化水 汉语拼音: Chunhuashui 英文名: Purified Water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氯化物、流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2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子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 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pg 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lml与盐酸菜乙H肢溶液(0.l+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元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3%)。 二氧化碳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美国药典简介

美国药典简介 1. 标题和修订(Title and Revision). 9 2. 药典地位和法律认可(Official status and legal recognition)9 2.10 药典正文(Official Text) 9 2.20 药典物品(Official Articles). 9 2.30 法律认可(Legal Recognition). 10 3. 与标准的符合性(Conformance to standard). 10 3.10 标准的适用性(Applicability of standard) 10 3.10.10 制剂、原料药、辅料的标准的适用性(Applicability of Standards to Drug Products, Dru g Substances, and Excipients). 10 3.10.20 医疗器械、营养补充剂、以及其组成成分的标准的适用性(Applicability of Standards to Medical Devices,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Their Components and Ingredients)11 3.20 一致性的标示(Indicating Conformance). 11 4. 药典各论和通则(Monographs and general chapters)12 4.10 各论(Monographs) 12 4.10.10 检测程序的适用性(Applicability of Test Procedures) 12 4.10.20 接受标准(Acceptance Criteria) 12 4.20 附录(General Chapter). 12 5. 各论组成(Monograph Components). 13 5.10 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 13 5.20 附加物质、赋形剂、组分(Added Substances, Excipients, and Ingredients) 13 5.20.10官方原料药中附加的物质、赋形剂、组分(Added Substances, Excipients, and Ingredien ts in Official Substances). 13 5.20.20官方制剂中的附加物质、赋形剂、组分(Added Substances, Excipients, and Ingredients in Official Products). 13 5.30 性状和溶解性(Description and Solubility). 14

灭菌法

灭菌法-物理灭菌法 2009-9-4 11:30【大中小】【我要纠错】 灭菌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及临床治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 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三大类。 物理灭菌法是利用高温或其它方法,如滤过除菌、紫外线等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加热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一)干热灭菌法及设备 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或火焰使细菌的原生质凝固,并使细菌的酶系统破坏而杀死 细菌的方法。多用于容器及用具的灭菌。 1、火焰灭菌法 即以火焰的高温使微生物及其芽胞在短时间内死亡。一般是将需灭菌的物品加热10秒钟以上。如白金等金属制的刀子、镊子、玻棒等在火焰中反复灼烧即达灭菌目的。搪瓷桶、盆和乳钵等可放入少量乙醇,振动使之沾满内壁,燃烧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 系利用热辐射和灭菌器内空气的对流来传递热量而使细菌的繁殖体因体内脱水而停止活动的一种方法。由于干热空气的穿透力弱且不均匀、比热小、导热性差,故需长时间、高温度,才能达到灭菌目的。一般需135-145℃/3-5小时、160-170℃/2-4小时、180-200/0.5-1小时;热原经250℃/30分钟或200℃/45分钟,可破坏。 本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等用具,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如油、蜡及滑石粉等,但不适用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如注射剂容器安瓿、输液瓶、西林瓶及注射用油宜用干热空气灭菌法灭菌。 常用设备有电热箱等,有空气自然对流和空气强制对流两种类型,后者装有鼓风机使热空气在灭菌物品周围循环,可缩短灭菌物品全部达到所需温度的时间,并减少烘箱内各部温 度差。 (二)湿热灭菌法及设备 湿热灭菌法系利用饱和水蒸汽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是注射剂生产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具有穿透力强,传导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较快变性或凝固,作用可靠,操作简便,水蒸汽含有潜热、比热较热空 气大等优点,但对湿热敏感的药物不宜应用。 1、热压灭菌法 热压灭菌法系指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利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具有灭菌完全可靠、效果好、时间短、易于控制等优点,能杀灭所有繁殖体和 芽胞。适用于输液灭菌。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间一览表

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 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 2、在250度时,1min ,FH=; 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45=; 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 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0=),那么为什么会在2005年版做如此修改? 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部或表面温度,也不是最低点温度,所以将其时间提高15分钟!所谓:“温度不够时间补,补的是时间” 隧道烘箱: 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4分钟; 2、其在300度(公认温度,低于通常,真是!),1分钟,FH=, 3、那么4分钟,FH值就是*4=1022; 4、那么为什么会通常用320度呢?原因同上,瓶底温度在320度时,瓶内温度才会达到300度."要提高产量,得提高温度,温度不均匀更要提高温度,补的是温度“ 一补时间,一补温度,中国人真是大补呀!原因不说,乱补一气,反正设备不会说话,而我们有的不是效率,而是时间。 干热灭菌FH值计算 SDA不知为何?FH大于1400.准确地说是1364. 干热标准温度为170C,Z为54. F(T)=10^((T-170)/Z) F(320)=10^((320-170)/54)=600,也就是说:320C 1分钟相当于标准温度(170C)600分钟 320C,10MIN,F(H)=6000(5995). 隧道烘箱设定320度,但不能全程达到320C,我们公司的是5分钟. 以我做过的经验.,F(H)在2000到3000之间.为什么呢?正常的计算是要把长升温100度开始与降温至100度结束,均应计入FH值的计算,所以,FH值的计算是一个倒扣的船形集合,即使低于药典正常标准,仍能达到FH值大于1000,但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 从资料报道,国外生产能满足灭菌去热原要求,其FH≥1000。根据中国2000版药典的要求和公式计算,认为空瓶FH≥ 1400为宜。通过计算:当FH≥1400, 安瓿在300℃时的暴露(灭菌)时间必须大于。因此,对连续式隧道灭菌烘箱的灭菌程序为:300℃时, 大于4min即能满足工艺要求。 温度设备验证合格判断标准

USP1227-VALIDATION OF MICROBIAL RECOVERY FROM PHARMACOPEIAL ARTICLES美国药典微生物回收率验证

1227VALIDATION OF MICROBIAL RECOVERY FROM PHARMACOPEIAL ARTICLES This chapter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the validation of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viable microorganisms, for the detection of indicators or objectionable microorganisms, for the valid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used in 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 testing, and for the sterility testing of Pharmacopeial articles. It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that if a product possesses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a specific preservative or because of its formulation, this antimicrobial property must be neutralized to recover viable microorganisms. This neutralization may be achieved by the use of a specific neutralizer, by dilution, by a combination of washing and dilution, or by any combination of these methods. The tests under 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 Testing 51, Sterility Tests 71, and Microbial Limit Tests 61require the validation of recovery methods. To ensure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are credible, neutral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 solution is required before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viable microorganisms. INFLUENTIAL FACTORS Several factors affect the measurement of a test solution'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these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validation design. They include the nature of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as challenge organism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noculum of challenge organisms,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test, and the conditions of recovery. These factors also affect the validation of recovery methods for aqueous or nonaqueous products, irrespective of thei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thus, all test methods should be validated with these factors in mind. The nature of the challenge microorganism exerts a strong effect upon the response to the antimicrobial agent, and so upon the neutralization required for recovery. Represented among these organisms in compendial tests are Gram-posi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yeasts, and molds. Each organism to be used in the test must be included in the validation.

2015中国药典第二部-纯化水制备及质检方法

纯化水 Chunhuashui Purified Water H20 18.02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 【检査】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氣化钾溶液0. 4m l与0. 1%二苯胺硫酸溶液0. 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勻,将试管于50T: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 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lm 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lm l相当于1吨N03)]0. 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 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 000 006%) 。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 —100)lm 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 1 - l00U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 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勻,即得(每lm l相当于1叫NO2)]0. 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 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 000 002%) 。 氨取本品50m 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 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氣化铵溶液(取氣化铵31. 5m 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 1. 5m l,加无氨水48m 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 000 03% ) 。 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通则0681) 。 总有机碳不得过0. 50mg/L(通则0682)。 易氣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 (0.02m0l/L)0. 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要点: 1.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灭菌方法 2.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 3.输液(大容量注射剂) 4.注射用无菌粉末 5.眼用液体制剂 6.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7.注射给药系统的新进展 一、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灭菌:杀灭或除去活的微生物(繁殖体+芽胞) 2.消毒: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 3.防腐(抑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4.无菌:物体、介质、环境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5.灭菌制剂: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6.无菌制剂:采用无菌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二)物理灭菌技术 1.干热灭菌法 ◆直接灼烧(金属、玻璃及瓷器-安瓿180℃ 1.5h) ◆干热空气灭菌法(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 2.湿热灭菌法——饱和蒸汽/沸水/流通蒸汽 包括4类:热压、流通蒸汽、煮沸、低温间歇 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性质、药品性质、灭菌时间、其他(介质pH) 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灭菌方法 特点:高压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 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药物制剂、玻璃/金属容器、瓷器、橡胶塞、滤膜过滤器 热压灭菌条件: 115℃×30min 121℃×20min 126℃×15min F0值(热压灭菌可靠性参数,min)≥8 (12) 使用热压灭菌柜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 ③灭菌时间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温度时开始计时; ④灭菌完毕先停止加热,逐渐减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汽,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稍稍打开灭菌柜,10~15min后全部打开。以免柜内外压力差和温度差太大,造成被灭菌物冲出或玻璃瓶炸

干热灭菌法简介

干热灭菌法简介 包括干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灭菌等以干热方法杀死细菌达到灭菌的目的。 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镊子、剪刀等)的灭菌。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灭菌3-5h;160-170℃灭菌2-4h;180-200℃灭菌0.5-1h。 干热灭菌法 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需要加热至160℃~170℃2小时才杀灭。干热灭菌的方法有 ①焚烧: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 ④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为770nm~1000μm的电磁波,以1μm~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物体均匀加热,常用于碗、筷等食具的灭菌; ⑤微波(microwave):波长为1mm~1000mm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炉的热效应分布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用于非金属器械及食具消毒。 热空气消毒箱(又名干热灭菌器) 适用范围:热空气消毒箱(又名干烤灭菌器)是供工矿企业,化验室,科研单位等作干燥、烘培熔蜡、灭菌作用。控制特点:具有因停电,死机状态数据丢失而保护的参数记忆,来电恢复功能。

最新美国药典-微生物检测

〈61〉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检测:微生物计数检测法 生长促进试验和计数方法的适用性 概述 在供试品存在的情况下,必须确立检测微生物的试验能力。 如果引入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在测试性能或产品方面的变更,则必须确认其适用性。 供试菌株的制备 使用供试菌株的标准化稳定悬浮液或者按照以下所述制备。使用菌种保存技术(种子批系统)以便用于接种的可萌发微生物从最初的主种子批不超过五代。按照表1中的描述,分别培养每种细菌和真菌供试菌株。 表1.供试微生物的制备和使用

用pH 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或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供试悬浮液;为使黑曲霉孢子悬浮,可将0.05%的聚山梨醇酯80加入该缓冲液中。这些悬浮液需在2个小时之内使用,或存放在2o~8o 条件下24小时内使用。作为制备并稀释黑曲霉或枯草杆菌营养细胞的新鲜悬浮液的替代方法,可制备稳定的孢子悬浮液,然后将适量的孢子悬浮液用于试验接种。稳定的孢子悬浮液可在2o~8o下保存,保存期经过时间验证。 阴性对照 为了确认试验的条件,用所选的稀释液替代供试品阴性对照。必须没有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基的生长促进 对每一批已制备好的培养基和每一批从脱水培养基或根据描述的组分制备出来的培养基进行测试。

在部分/整个平皿内的大豆酪蛋白消化物肉汤培养基和大豆酪蛋白消化物琼脂培养基中接种少量(不超过100cfu) 表1中指定的微生物,每种微生物均使用单独一部分/整个平皿培养基。在平皿内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接种少量(不超过100cfu)表1中指定的微生物,每种均使用一个单独平皿的培养基。按照表1中描述的条件进行培养。 对于固体培养基,所获得的生长与标准化接种体的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因素不大于2。对于刚刚制备好的接种体,发生的微生物生长与用此前检验并批准过的培养基批次所得到的微生物生长相当。如果出现了与此前从上一个经过测试并通过的培养基批次获得的微生物生长相当、清晰可见的微生物生长,则液体培养基适用。 供试品计数法的适用性 样品的制备 样品制备方法取决于供试品的物理特征。如果以下描述的规程不能够被令人满意地证实,则必须开发一个适用的替代规程。 水溶性产品—溶解或稀释(通常制备1:10的稀释液)供试品,于pH 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大豆酪蛋白消化物肉汤培养基中。如有必要,调整pH值为6至8。需要时,用相同的稀释剂作进一步稀释。 不溶于水的非脂肪性产品—将供试品(通常制备1:10的稀释液)悬浮于pH 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大豆

中国药典纯化水制药用水标准

中国药典纯化水(制药用水)标准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1%)。 【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附录) 【铝盐】(供透析液生产用水需检查) 取本品40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 6.0)10ml和水100ml ,用0.5% 8-羟基喹啉三氯甲烷溶液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于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铝盐溶液[称取硫酸铝钾0.352g,置1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1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μg的Al)]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 6.0)10ml和水98ml,同法操作,即得标准溶液;取醋酸盐缓冲液(pH 6.0)10ml和水100ml,置分液漏斗中,同法操作,作为空白溶液。取上述溶液,照荧光分析法(附录ⅣE),在激发光波长392nm与发射光波长518nm处分别测定荧光强度。供试品溶液的荧光强度不得大于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0.000 001%)。

美国微生物测试USP51_和USP61

美国微生物测试USP51 和USP61+62 介绍(2009/12/22 18:31) 美国微生物测试USP51 和USP61+62 介绍 玩具需作微生物测试的材料: 用于玩具中的化妆品、液体、糊状物、油灰(putties)、凝胶和粉末(艺术品材料,如粉笔、蜡笔、墨水等除外) 1. USP<61>微生物限量测试*1 - 测试目的: 检验材料本身受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也即微生物洁净度情况) - USP<61>包括以下六个微生物测试: (1) 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 菌落总数(定量) (2) Mould and Yeast Count 霉菌和酵母菌数(定量) (3)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 (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绿脓杆菌(定性) (5) Salmonella 沙门氏菌(定性) (6) 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定性) USP61 Limit Requirement: (1)+(2) < 5000 CFU/g ( if the material was used in baby product or eye area product, the limit should be < 500 CFU/g) (3)/(4)/(5)/(6) should be “ABSENT per 10g “ 2. USP<51>防腐剂抗菌效力测试 - 测试目的 为防止的材料在保存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微生物*现象,须在材料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而防腐剂效果如何则需通过USP《51》测试进行评价。 -USP<51>测试简述: 将标准指定编号的以下菌种接入样品,然后在第7 天,第14 天,第28 天分别检验每种菌的存活数量,存活数量越少,其防腐剂抗菌效果越好。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绿脓杆菌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株菌 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 USP51 Limit requirement (for toy): 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4 天细菌减少≥2.0 LOG (99%) 28 天不再繁殖 真菌(Candida albicans /Aspergillus niger) 14 天和28 天不再繁殖 Remark: LOG REDUCTION = LOG10 (INITIAL COUNT / NO. OF MICRO-ORGANISM RECOVERED)

201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标准

纯化水質量要求 參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标准p411页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 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 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 (附录ⅧR) 。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 (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 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Ⅺ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 【另外要求】:電導率:<0.8US/CM;電阻率:>15MΩ.CM;NO指標: 合格。 2012-10-07

微生物学实验: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可分为: 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1)煮沸灭菌法: 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xx消毒法: 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 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

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121摄氏度,灭菌20-30min,如果是产孢子的微生物则应采用灭菌后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小时,再灭菌一次,以用于杀死刚刚萌发的孢子。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干热空气灭菌法: 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摄氏度灭菌3-5h;160-170摄氏度灭菌2-4h;180-200摄氏度灭菌0.5-1h。 干热灭菌法: 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需要加热至160℃~170℃2小时才杀灭。干热灭菌的方法有①焚烧: 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②烧灼: 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③干烤: 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④红外线(infrared):

灭菌法-1试题

灭菌法-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灭菌常以杀灭什么为准 ?A.荚膜 ?B.鞭毛 ?C.芽孢 ?D.菌毛 ?E.细胞壁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火焰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射线灭菌法 ?E.滤过灭菌法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灭菌是注射剂、眼用制剂等无菌制剂药剂制备中什么的环节 ?A.不必要 ?B.可有可无 ?C.有时需要 ?D.一些种类需要 ?E.不可缺少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化学杀菌的目的在于 ?A.减少微生物的数目 ?B.改变菌的性质 ?C.除净微生物 ?D.减弱菌的抗性 ?E.降低菌的活性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适用于耐火材质物品的灭菌法 ?A.火焰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射线灭菌法 ?E.滤过灭菌法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灭菌标准时间用以下哪一种方式表示 ?A.F

?B.Fo ?C.D ?D.Z ?E.T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7.在使用灭菌柜灭菌时,柜内空气应如何处理 ?A.不必排尽 ?B.必须排尽 ?C.根据药品而定 ?D.可以排尽 ?E.不可以排尽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在干热空气灭菌法中,在200℃以上破坏热原所需的时间是 ?A.15min ?B.30min ?C.20min ?D.25min ?E.45min (分数:1.00) A. B. C. D.

美国药典 USP36微生物限度检查

USP36 1117 优良微生物检测规范(中英文1/ 2) 2013-08-09 15:30:46| 分类:USP|举报|字号订阅 1117 MICROBIOLOGICAL BEST LABORATORY PRACTICES 优良微生物检测规范INTRODUCTION 介绍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in a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onsist of activities that depend on several principles: aseptic technique, control of media, control of test strains,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equipment, diligent recording and evaluation of data, and training of the laboratory staff.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risk of variability in microbiology data,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are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accepted methods and adherence to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优良微生物检测规范由一些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依赖于几个基本要素:无菌技术、培养基控制、检测用菌株控制、设备操作和控制、完善的记录和数据评估、化验室员工的培训。由于微生物数据具有天生的不确定性,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取决于是否使用被接受的方法,以及是否严格遵守化验室规范。 MEDIA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培养基制备和质量控制 Media Preparation 培养基制备 Culture media are the basis for most microbiological tests. Safeguarding the quality of the media is therefore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Media preparation, proper storage, and quality control testing can ensure a consistent supply of high-quality media. 培养基是大多数微生物测试的基础。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因而成为微生物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培养基的制备、合适的存贮和质量控制检测可以保证持续高质量培养基供应。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correct media or components in making media based on the use of accepted sources or references for formulas. The manufacturer's formula and instructions for preparation routinely accompany dehydrated media and

2015年版药典查阅与使用

姓名:黄金菊学号:201351147 专业班级:2013级制药一班任课教师:柴宝丽序号: 序号查阅项目 药典中位置 查阅结果几 部 哪部分页数 例1:氢化可的松的鉴别二正文品种第一部 分 765 四项: 1.化学鉴别:显黄色 2.化学鉴别:显黄色至红色、绿色荧光、少量絮状沉淀 3.色谱鉴别:HPLC法,供试品主峰应与对照品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4.光谱鉴别:红外光谱法,与光谱集283图一致。 2 乳糖的性状四正文品种八画524 1.本品为白色的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味微甜。 2.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三氣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3.比旋度取本品,在80°C干燥2小时后,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 稀释制成每lm l中约含本品0. lg 与氨试液0. 02ml的溶液,依法测定 (通则0621),比旋度为十52.0°至+ 52.6°。 3 硫酸盐检查四通则目次第八部分99 1.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 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 2 m 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该品种项下 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 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人 25%氣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 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2.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别置 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10分钟, 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淸,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 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25% 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按上述方法与

常用几种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 一、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 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 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 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灭 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 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 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 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