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1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1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1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1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3-1第一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选择题

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1~2题。

1.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②煤炭运力不足③环境污染

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

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要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第2题,在一定时期内,东北地区煤炭能源需求还要持续增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

答案:1.B 2.A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4.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解析:第3题,两条曲线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从两条曲线的关系来看,从1990年开始两线不断接近,2007年后,GDP曲线超过能源消费曲线,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耗减少。第4题,从两条曲线上看,GDP增长是能源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答案:3.D 4.C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提高煤炭资源储量级别20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量100亿吨,将加大向外输送电能的比例,缓解当地的环境问题。据此回答5~6题。

5.与直接向外输送煤炭资源相比,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的劣势在于()

A.减轻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益

B.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

C.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

D.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6.山西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列关于其生态问题与根治措施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A.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把采空区作为西气东输的中转站

B.破坏土地资源,引起土壤退化—保存好表土,进行复垦

C.大量煤矸石弃之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煤矸石上面修建厂房

D.饮用水环境被破坏—跨流域调水

解析:第5题,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具有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等优势,同时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但会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第6题,石油、天然气的存放需要密闭的环境,山西煤炭资源的采空区岩层断裂,不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存放;针对土地浪费和土壤退化,应采取复垦等措施加以治理;煤矸石之间的空隙较大,在上面直接修建建筑物容易发生坍塌;跨流域调水不能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

答案:5.D 6.B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D.石油、天然气、煤炭

8.M省可能是()

A.山东B.贵州

C.新疆D.河北

解析:第7题,山西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重庆能源生产以天然气为主,黑龙江能源生产以石油为主,结合三省的优势能源,可知①、②、③依次为煤炭、天然气、石油,C项符合。第8题,M省区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相对比例相差不大,新疆符合题意。山东天然气比例低,贵州油气资源生产比例低,河北天然气比例低。排除A、B、D项。

答案:7.C8.C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此回答9~10题。

“煤变油”工艺流称示意图

9.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0.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解析:第9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10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答案:9.B10.C

2012年1月11日,山西省省长王君透露,山西首次跨入全国“万亿GDP俱乐部”。山西实施“转型跨发展”战略一年有余,但“一煤独大”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变化。统计显示,山西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创下历史新高;煤炭行业上缴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3%。阅读材料回答11~12题。

11.关于山西实施“转型跨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了系列引水工程,缓解了水资源的不足

C.扩大开采量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比重

12.“一煤独大”的格局对山西省长远发展的影响是()

A.财政总收入会大幅度减少

B.环境污染不会改善

C.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不利

D.交通压力不会缓解

解析:第11题,处于转型期的山西亟须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第12题,“一煤独大”的格局对山西省长远发展的影响是不利于产业升级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煤炭为主的财政总收入,很长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减少;随着环保技术的进步,环境污染状况肯定会得到改善;大力发展交通会缓解交通压力。

答案:11.D12.C

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13~14题。

13.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4.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造速生薪炭林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B.②⑤⑥

C.①②⑥D.①②③④

解析:第13题,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

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第14题,改变图示地区环境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答案:13.A14.D

二、综合题

15.“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读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2)内蒙古近期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以“中国电都”为核心的国家特大型绿色能源基地。请为内蒙古提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的方法,并说明其可行性。

解析:第(1)题,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高端制造对技术、资金条件要求较高,应布局在经济发达、人才优势明显的区域。第(2)题,内蒙古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可以选择其一进行分析。

答案:(1)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理由:人才集聚,技术水平高;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

(2)办法一:开发风能资源。理由:内蒙古靠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形平坦开阔,植被较为稀疏,摩擦力较小,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办法二:开发太阳能资源。理由:全区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日数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河金三角区域略图。

图Ⅰ

材料二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图Ⅱ

材料三由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图Ⅰ中阴影区域)。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能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四铝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1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 622度,相当于3.2吨标准煤;炼1吨铝综合能耗为9.6吨标准煤。因此,按9.6吨标准煤/吨铝计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吨、碳5.8吨。

(1)石家庄与太原两城市纬度相仿、距离相邻,但气候差异比较大。两城市中全年各月气温偏低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简述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的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

(4)该区域大力发展炼铝工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会加剧全球的________效应。试从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简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

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注意“各月气温偏低”这一信息,说明不是受冬夏季风影响的结果,只能从常年存在的因素分析,即海拔高低不同。第(2)题,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水分和热量,干旱区特别强调昼夜温差与光照)、土壤、灌溉水源等。第(3)题,要把煤炭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又不增加交通压力的措施,只能是从变输煤为输电,以及在当地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两个角度分析。第(4)题,炼铝工业是高耗能工业,发展炼铝工业必然要加强发电工业,从而带来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基地区位条件可从资源和能源优势、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1)太原太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高;石家庄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海拔低

(2)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而肥沃;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热量适中;日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黄河及其支流为其提供灌溉水源。

(3)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口电站,将电力输往其他地区;在本地建设耗能工业。

(4)大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温室

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能,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附近有丰富的铝矿资源;有陇海线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二班第小组学号: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能源的分类,掌握评价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并了解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2.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了解我国能源基地建设和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3.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4.学会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重难点】 1.山西生煤炭资源条件分析 2.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40- P48第三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 一、能源分类:1.能源分类:按照性质分为和。可再生 能源是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等。非可再生能源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指、、等能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2)(3)。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势 (1)储量丰富(2)(3)齐全(4)煤质,具 有、、、 的特点,其中大同煤田是优质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产地(5)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埋藏浅,适于露天和开采。 3.市场条件:我国能源消费是以为主,为山西省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晋煤外运条件分析: (1)山西区位特点:地处我国地区,临近、、、、、等工业中心,与、、等城市相距不远,输、输的距离较近。 (2)外运线路的特点:①以运输为主、以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2铁路运煤干线有:、、、、等。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开采量 2.提高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变输出为输出; (2)发展,为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南亚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悉南亚地区地理概况。 2.掌握南亚的重要地理事物。 3.掌握印度的农作物和城市的分布 课 前 预 习 案 读图识记: (1)关注10°N 、北回归线、30°N 、70°E 、80°E 、90°E 穿过的区域。 (2)识记海湾 海峡、岛屿及南亚、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德干高原的区别 (3)填出南亚七国及河流、地形、城市的名称: 一、填空识记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范围:位于 山以南, 洋以北的地 区,大部分位于 (纬度)之间 内陆国: 2、国家 临海国: 岛国: 北部 山地 3、地形 中部 平原 南部 高原 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 ,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 境内,下游流经 国,注入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 月为雨季, 月~次年 月为旱季。 季 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 印度东北部的 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 1、悠久的历史:印度著名古代建筑泰姬陵。 2、宗教和居民: 教和 教的发源地。 (三)印度 1、农业 (1)耕地面积占 以上, 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粮食作物: (2)主要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 2、工业 (1)矿产:主要有 等,分布在 东北部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 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 和西部 为中心 的传统工业,南部以 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 中心 5、气候 (3)城市 23. 5° 90°E 10°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十四讲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情境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你会对能源进行分类吗? [自主复习] 人类使用的能源很多,能源是如何分类的?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表:(学生讨论填表) [诱导点拨] 按基本形态: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如电 力、汽油、焦炭等 (二)资源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课件展示:

[诱导点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项。) [典例解剖1](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20XX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 构图。读图回答7~8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①省天然气比例较其他省份大,为四川省;②省原油比例较大,为黑龙江省;③省水电所占比例较其他省份大,水电主要是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为甘肃省;④省煤和石油比例大,应为河北。 第(1)题,四省能源结构以矿物能源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活动研讨课教案 考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教案设计及授课人:陆芹一、教学目标: (一)考点说明 1.本考点在近5年高考中重现率为100%。 2.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反映了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西南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2.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3.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化。 4.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式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基础回顾: 引入:回顾必修地理,提问: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 (5种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 2.建国后,我国交通建设成绩巨大,为什么还要大力加强交通建设? (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取得了成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

高二地理 DL-2013-02-1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省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结合实例,理解中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 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过程】 【自学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 (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 2.市场________。 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 (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2.措施 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 3.效果 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游业。 【疑难辨析】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当前绝大部分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实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能够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不过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水平训练”这个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水平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持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水平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水平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使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水平测试”的试卷中能够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如2001年的文综选择第12题,2002年的文综选择第11题。我们在复习第三单元时,应明确其核心应该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成因等,海洋资源的

2015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曼哈顿悬日专题

2015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曼哈顿悬日专题 “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0°W)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曼哈顿街道为严格的棋盘式布局,在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前后,日出时阳光会洒满曼哈顿所有特定朝向的街道,呈现出壮观的景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现“曼哈顿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大致是 C A. 正东—正西 B. 东北—西南 C. 西北—东南 D. 正南—正北 2、每年的某些日期,这些街道在日落时也会出现“悬日”景观。当日落“悬日”景观出现时,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分析: 1、12月5日和1月8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日出在东南方,如日出时,阳光会洒满曼哈顿所有特定朝向的街道,那么该街道应是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 2、当日落“悬日”景观出现时,太阳的日落方位应是西北方,此时太阳应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其洋流为顺时针;北半球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因昼长夜短,所以日出时间早于6时;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盛行东南风。故选A。 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西五区)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左图)。右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5月31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B.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C.在北京的人们可以欣赏日出D.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4、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南—西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5、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A.7月12日前后B.9月10日前后 C.12月5日前后D.1月8日前后 试题分析: 3、5月3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曼哈顿(西五区)昼长夜短,日落在当地下午6点之前,伦敦为半夜1点以前,街头没有多少上班的人群,全球6月1日的范围自零时区往东到东十二区约占一半;5月31日若纽约位于昏线附近(日落),北京应位于晨线以东(已经日出过了),太阳早已升起,因为纽约和北京的纬度相当,该日其纬线上昼弧大于1800,而北京往东到纽约(此范围是昼半球)小于1800;该日圣地亚哥(西五区)昼短夜长,与曼哈顿(西五区)经度相当,日落要早,已是日落黄昏后。故选A。 4、5月3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方位应在西北方向,阳光与街道平行,所以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东南—西北走向。故选C。 5、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的那一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5.31-6.22-7.14,5月31日和7月14日太阳基本直射同一条经线,与之最接近的是7月12日前后。故选A。 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西五区)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题。 6、5月30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全球5月3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B.伦敦街头挤满了上班的人群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详)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以山西省为例 一、课题的背景 1、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 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 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 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 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 素。掌握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 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对于宜宾学生而言,学习本课题的优势是宜宾在四川甚至整个西南经 济建设中也充当了一个能源基地的角色,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比 较生疏,这又是他们学习本课题的一个障碍。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读山西省资源比例结构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 (2)依据图3.1、图3.2以及图3.4,学生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 优势。 (3)学生讨论说出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 1、思路:针对“学情分析(3)”所述宜宾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路:

(导学案、答案2011[1].10)5.1第一节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111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梳理】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____________,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②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____________。 (2)经济原因: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____________。 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 (1)工程组成:____________、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____________。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因: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__________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 气区,我国东北、华山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____________期。 (2)具体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油气发展战略。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优势转变成______________优势。 (2)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______________,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______________的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发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优势与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启迪】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长期以来西部天然气为何迟迟未得到开发? 2.西气东输工程分别经过哪些地形区和河流?多沿城市分布原因是什么? 3.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有何影响? 【拓展练习】 选择题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背景材料: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今天在北京隆重举行。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

2020年(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气候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气候的主要特征。 5.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热点提示:我国各地气候对农业业生产及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 预习学案 一、气温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气温的最低值出现于;原因是;气温的最高值出现于,原因是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降水多的原因是,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是。 三、气候的基本特征 1. 和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不稳定,如果夏季风势力强则容易导致;夏季风势力弱则容易导致,华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后果,因此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但是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地区的伏旱,这种灾害一般发生在季节。 探究案 知识点一、中国的气温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 ⑴我国1月等温线大致呈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0℃等温线大致穿过 一线。图中C处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弯曲处气温比两侧,主要受因素影响。 ⑵我国7月等温线大致呈走向,主要受和因素影响。 ⑶我国夏季(7月)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各在哪里?分析原因。 (4)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积温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地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 全国)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三章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课堂六环节】 一、“导”——教师导入新课(7分钟) 二、“思”——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15分钟) 三、“议”——学生起立讨论。小组集体商议以上学习的内容,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思 考结果核对、复述、更正、补充以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讨论与以上学习内容相 关的拓展性知识。(6分钟)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煤炭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②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能源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对应演练】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 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山西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对应演练】2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 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生产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实现了煤炭零外运 B.提高煤炭产量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说明》,紧紧围绕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五位老师,都任过高三地理教学任务,其中岳校长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丰富,对本组教学复课具有指导引领作用。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13个班,10个应届班(其中2个实验班,1个艺术班,7个普通班),3个往届班。实验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补习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三、备考依据 初高中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四、工作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要作专题讲座。 五、具体措施 (一)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山东省高密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河流湖泊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的河流及其特点。 2.明确外流河(区)、内流河(区)的概念,学会分析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3.了解我国湖泊的分类以及分布地区 自主学习案 一.填图练习

1)填出数字代表的山脉和河流: 2)画出主要流域的分水岭 (1)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2)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3)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二、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__________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段与_________等降水量线接近。 (外流区→东南部→外流河→外流湖→淡水湖→季风区。) (内流区→西北部→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非季风区。) 2.河流特征要素 3、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4、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分析

最新学案-能源资源的开发

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目标定位] 1.掌握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2.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结合时事掌握能源安全的意义,能源危机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课堂笔记】 一、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的分类 (1)按性质分: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__________、潮汐能、________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______、石油、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按能源转换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如等 ②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焦炭等 (3)按使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水能、生物能、、石油、天然气等 ②新能源:近若干年来开始被人类利用(如太阳能、)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如风能)的能源。 (4)按能源形成和来源分: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石油、天然气、、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热、等; ③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如 2.山西省区域开发的优势 (1)山西的概况 简称____,省会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交界, 地处我国____________,所处地形区________ ①水资源短缺 山西水资源总量缺乏,本区属于;虽然黄河给山西提供了水资源,但黄河;由于工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用水增加,水资源日益加大。 ②自然环境脆弱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是我国最严重的地区。煤炭资源的露天开采,将加剧和风蚀沙化,土地恢复和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2)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开发≠开采) ①资源优势"大广全优好":储量______、分布范围(读图3.1找煤田、煤矿)、煤种齐、煤质______。 ②开采条件:多中厚煤层,埋藏____,适于开采和大规模________开采,富含煤层气(甲烷)。 ③市场条件:A能源消费大国(消费量生产量),B对能源需求量继续,C能源消费以为主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3.2,思考 A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41.docx

《能源资源的开发一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2.了解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途径. 自主学习区 一、能源的分类 1 ?对再生能源:包插①水能、风能、②生物能、潮汐能、③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 (1)类型:主要包括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⑤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思维活动】 1?如何区分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能源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工的.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即能源资源),能源也包括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或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矿物能源(又叫化石能源)是矿产资源屮可以用作能源的那一部分,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下图: O自然资源 0能源 O矿产资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一一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一分布⑥范围广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一 —煤种齐全 —⑦煤质优良 一多为中厚煤层,⑧埋藏注 2.山西省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能源消费大国

3. 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一一位置适屮,交通比较便利. 1. “扩大”: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图屮的A.?大同煤田,B.?河东煤田,C.?沁 水煤IB. 2. “提高”: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 外运路网体系. 上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 是?大秦线,E 是?神黄线,F 是?焦一兖一日线. 3. “加强”:加强煤炭的勾加工转换,延长生产链. 【思维活动】 2?试评价“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延2了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能降低运输成本,可 增加山西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一是山西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二是当地建设火电 站会带來严重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境压力.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图3.1 “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及图3.2 “屮国与世界能源消 费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 建设?坑 口电站 ―* 变输出煤为输出 ?电力 — 为冶金工业提供 — — 发展?炼焦业 ■ 能源.并向外输 — 出?焦炭 源构提效 能 结?济 ffi 出平经 提输水岛益 三、能源基地建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学案13 自然界的水循环 [目标定位]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 (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类型:图中A 表示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 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 (2)环节:图中a 为蒸发,b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为降水,d 为?____________________,e 为?________________,f 为地下径流,g 为?____________,h 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和传输的作用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着?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

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2008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________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__________补给____________的情况。 探究点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人教版

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全面梳理 一能源结构与分类 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 1.结构 我国能源以A□ 01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02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2.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潮汐能、□ 03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 能源主要包括□ 04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1.□0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02交通比较便利。 三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01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 02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变输煤为输电的不利影响:一是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张; 二是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分析“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问题时,常用到的术语有:能源的综合利 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 五 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1)生态问题的成因??? □ 01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井矿巷道的建设 矿区□ 02道路的铺设 (2)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03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 04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广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 以□ 05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06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07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4.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 (1)“三废”的产生:□ 08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2)治理措施???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提高煤炭的□ 09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 10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24 中国地理

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中国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2题;共84分) 1. (4分) (2017高二下·泉港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常年平均月均水位变化和月入库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水库所在地区最可能是() A . 淮河流域 B . 太行山区 C . 松花江流域 D . 青藏高原 (2)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 . 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 . 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 .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2. (2分) (2015高二上·南昌期中) 下图为某岛屿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该岛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6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台湾岛东部与西部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气候

B . 地形 C . 水源 D . 土壤 (2)据观测,台北冬季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 气候活动频繁,形成降水 B . 东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C . 沿岸洋流水温高,蒸发水汽多 D . 西北风遇到地形阻挡形成降水 (3)台湾比较丰富的资源有() A . 渔业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 B . 油气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C . 耕地资源、油气资源、农林资源 D . 水力资源、耕地资源、渔业资源 4. (4分)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 北方 B . 南方 C . 青藏高原 D . 阶梯的交界处 5. (4分)(2018·浙江模拟) 2017年3月11日,广西发现特大型稀土可年产200万吨开采一百年。根据自然资源属性分类,稀土属于() A . 水资源 B . 气候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