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

中国是竹子王国、竹子古国,世界竹种最丰富的国家。对竹类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的绿化和生态功能,国人远在晋代甚至更早时期就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有种竹、赏竹、爱竹的习俗。

20世纪80年代以后,竹类植物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竹子在园林上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的园林点缀,以竹子为主题的园林建设项目愈来愈多,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种愈来愈多地被用于城市的公共绿地、道路和河岸的绿色通道。然而,由于城市森林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对竹子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尚属少见,加之生产中盲目大量引进,经常使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或生长不良,维护费用高,生态效率低。因此,开展城市植物生态应用性研究,选择适宜的绿化材料,是城市绿化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关植物适应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本植物的研究,且较多为用材林,其研究也多采用定性描述,较少进行定量分析[2-5]。关于竹子生态适应性研究,其研究主要也是采用定性描述等方法分析竹种的适应性[6-7]。近年来,有关竹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竹种的观赏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8-11]。邱尔发等[12]对福建华安竹园的竹种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是

华安县地处闽南,中亚热带的过渡区,是丛生竹分布中心区,是散混竹分布的南缘,而南京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是许多散混生竹分布的中心区,丛生竹分布的北缘,生物学特性差异及竹种适应性差别很大。鉴于此,进行南京地区城市园林竹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本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的竹种为研究对象,选择50多个绿化竹种,进行生长和抗性指标调查,用集对分析方法,评价南京地区丛生、散混生竹种的生态适应性,为本地区的城市绿化选择适宜竹种,发挥竹种的生态环境功能,丰富城市绿化竹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绿化品味,为城市园林绿化竹种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可为竹子的生态适应性量化评价提供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位于北纬32°、东经118°48',北亚热带。年均气温为15.7℃,年温差较大,可达25.3℃(7月份平均28℃,1月份平均2.2℃),绝对最高温度达43℃(1934年7月13日),绝对最低温度达-19.5℃(1955年1月4日)。全年积温(10°以上)为4897℃。全年降水量平均为971.7mm,春、夏两季占70%以上,秋冬两季仅占30%,全年无霜期233天。土壤属于下蜀系黄壤。竹种园面积6hm2,

大部分竹种为1980年先后从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以及从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引种栽培而建成。竹林管理粗放,种与种之间设隔离墙和隔离排水沟。

1.2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共调查竹种55个,其中散生竹26个,丛生竹4个,混生竹25个。

1.3试验方法

2009年2月7日开始对样地进行设计。丛生竹选择生长中等竹丛为代表竹,散混生竹种每个品种中设置3m×3m样地,3个重复。竹种生物量调査方法:每个品种进行逐株调查,测量每株的胸径和株高,调査出笋率以及断梢数量情况,分析竹种生长规律。竹种病虫害调査方法:在每个品种试验样地中,分上中下3层采取50~100片竹叶进行病虫害调查,确定感染病虫害叶片的数量和等级。等级分5级,即0、℃、℃、℃、℃级,分别代表无、轻微、中等、较严重、严重。具体断梢标准为:0级的5片以下竹叶有轻微危害,℃级为6~30片有危害,℃级为31~50片有危害。℃级为51~70片,且有危害的竹叶面积不超过50%;℃级为71片以上,或有危害竹叶面积超过50%。竹种抗寒性调査方法:在每个品种样地中摘取50~100片竹叶,在冬天低温环境

下,主要观察统计叶、枝秆、鞭受冻情况,分析竹种抗寒性。冻害分为5级。0级:无冻害,叶片5%以下发黄。℃级:微冻害,叶片6%~30%发黄。℃级:中等冻害,叶片31%~50%发黄。枝秆颜色略微变深。℃级:较严重冻害,叶片51%~70%发黄,枝秆颜色变深直至变成深褐色。℃级:严重冻害,叶片71%以上发黄,枝秆颜色变成深褐色,鞭变成黑色。集对分析方法:不同竹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差异很大,为了科学评价不同竹种在南京地区生长适应性,增加评价的可比性,选用相对值进行评价,即胸径和竹高采用调查实际值分别与本竹理论极值的比值作为相对值。其中,理论极值以《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和《中国竹类植物图志》的最大值为参比值[13-14]。虫害危害等级、冻害等级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计算集对分析值(V值),客观评价竹种的生态适应性。集对分析(SPA)是我国学者赵克勤于1989年提出,吸收了辩证法的思想,克服了过去人为赋予权重的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事实情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领域[15]。

2结果与分析

2.1散混生竹生态适应性评价

散混生竹种生长指标、抗性指标及集对分析值见表1。从反映竹子生长的指标来看,51个散混生竹种(变种)平均竹胸径与竹高达到与超过理论极值一半的比例分别为21.59%和50.98%,而优势竹分别

为52.94%和66.67%,其中,大于1的竹种分别占7.84%和11.76%,优势竹分别有15.68%和27.45%。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竹种在记载时处于野生状态,而经过人工栽培,进行了较集约的经营管理,其生长较好,超过了所记载的最大值。另外也可能是部分竹种经过迁地种植后,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比原生长地更适应竹子的生长。从反映抗逆性的指标看,新叶病害和虫害达二级以上的比例分别是1.96%和0,老叶病害和虫害达3.92%和1.96%。新叶没有冻害,这说明由于南京地区春季竹子展新叶时温度较高;而老叶经过寒冻冬天,冻害较严重,二级以上冻害的比例是68.63%。断梢竹子比例都少于14%。对散混生竹平均竹和优势竹的胸径、竹高相对值,新老竹叶病虫害、冻害及断梢率11个指标建立决策矩阵。其中,病虫害、冻害、断梢率为负效益指标,按集对分析思路,求出各方案集对{Sk,u}相应的联系度u{Sk,u}中的ak、bk、ck等值,再根据相对贴近度Vk计算式,计算结果见表1。根据1中的V值大小,散混生竹生态适应性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适应竹种(V值为0.701~0.895):粽粑竹、四季竹、毛壳花哺鸡竹、衢县苦竹、宜兴苦竹、长叶苦竹、大明竹、矢竹、秋竹、翠竹、菲白竹、鹅毛竹等。(2)较适应竹种(V值为0.600~0.696):红壳雷竹、蓉城竹、黄槽竹、黄槽石绿竹、粉绿竹、黄槽早竹、螺节竹、斑苦竹、曙筋矢竹、富阳乌哺鸡竹、紫竹、辅地竹、桂竹、台湾桂竹、巴山木竹等。(3)中等适应竹种(V值为0.503~0.599):黄秆京竹、寒竹、篌竹、美丽箬竹、黄槽早竹、辣韭矢竹、月月竹、茶秆竹等。(4)较不适应竹种(V值为0.355~0.482):毛金竹、筠竹、唐竹、中华大节竹、人面竹、

金镶玉竹、黄秆哺鸡竹、金丝毛竹、满山爆竹、大黄苦竹、金明竹、白纹女竹。(5)不适应竹种(V值为0.087~0.296):斑竹、黄皮绿筋竹、刺黑竹、平竹、白纹阴阳竹。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性标准 1、组织管理: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3、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4、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5、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集约,运行高效、稳定。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环境清洁、安全。城市建筑(新建)广泛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低能耗环保、节能材料。 6、大气、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城市热岛效应较低。

7、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8、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9、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度较高。 10、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严格保护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二、定量标准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指标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2.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 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 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 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 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 3.建成区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 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 (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 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 ≥65)的水面,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②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绿化带宽度<30米,水面不计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③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种植植物形成宽度≥30米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题目: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学号 XXXXXXXXX 姓名 XXX 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摘要:加快园林绿化美化的建设,建设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具有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城市园林美景。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目录 (Ⅱ) 引言 (1) 1、×××××× (4) ×××××××× (4) ××××××× (10) 2、×××××××××××× (18) ............结语 (113) 参考文献 (115) 致谢 (118) 附录 (121)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建设优美的环境已逐渐成为各城市的园林建设的也成为工作的重点。绿化是园林景观的主体,选择与应用好绿化的要素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 1 园林绿化树木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树种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点,关系到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果。树种选择合理,不仅可大大提高绿化、美化效果,还可以节约建设投入与以后的管理养费用。园林建设树种的选择应满足栽培目的,应能够适应栽植地的立地条件,要选择的树种要来源广、成本低、繁殖和移栽较容易。总之,园林树种的选择应满足目的性、适应性、经济性三个基本的原则。 2 主要绿化树种选择 街道树 是为了满足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栽植的树木,是城镇绿化的主要部分。一般对街道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有两种,一是单一树种配置,即一条街道应用一种树种,整齐化并便于管理;另一种则采用多树种配置,主要是因为单一树种可能在结构上具有不稳定的因素。道路绿化应统一的规划,根据道路级别,位置等条件来确定树种。选择树种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城市风貌,避免树种的单一化,一般街道树以种植有一定冠幅的高大乔木为主,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要适当,既能遮蔽夏季的阳光又不影响冬秀的采光,同时不妨碍交通。 庭荫树 是指树冠浓密,形成较大绿荫的树木,常栽植于庭园、庭院、公园等绿地中,主要为了人们提供一个阴凉、避免日光曝晒和清新的室外休憩声所或作为景点装饰用。 孤植树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附件1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一、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 2.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Ⅰ级; 3.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包括宣传发动在内的年度实施方案,并已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且实施3年以上; 4.近3年内未发生违规损毁、移植、砍伐树木、大规模移植大树、古树进城等破坏园林绿化成果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未发生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较大安全事故,未曾被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 (二)晋级要求 1.获得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两年以上,可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获得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四年以上,可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 1 -

2.北方采暖地区城市,申报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居住建筑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比例需达到40%以上;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50%以上;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60%以上。 (三)申报时间 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其他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6月30日。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申请; 2.城市人民政府申报申请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连同书面初审推荐意见一并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3.直辖市申报申请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五)申报材料及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纸质材料(附电子版光盘,1式2份)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技术报告DVD音像片(1式2份)。 1.纸质材料 按四册装订,第一册内容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 (2)申报城市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Ⅰ级达标自评的综述报告及初审推荐 - 2 -

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思考【摘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之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文明化程度,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城市人也不例外,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使其能永续提供城市人世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代城市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规划;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abstract:build an ecological garden city on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urban civilization degree of function of the city from the general body of material and human-based aggregate form, raising it to be reflected in more advanced form of spiritual culture of manki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need for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natural basis for an absolute eternity. urban people are no exception, protecting the city’s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tural resources, so that it can provide sustainable urban generation the material basi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ities have a duty and obligation is to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task and work key.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18-11-17T18:46:45.6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4期作者:张津迪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再次背景下,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与园林是非常重要的。 张津迪 身份证号:4104031991****5532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再次背景下,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与园林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从城市的协调发展与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建设更加生态化的城市。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现状等进行分析,并针对生态化园林城市建设的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1、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1.1城市协调发展 其一,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其二,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其三,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1.2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3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2、城市化与园林绿化景观现状 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垃圾等污染严重的危害了人们正常生活。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化的不利因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且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美化市容,提高城市的潜在价值。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能够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改善小气候、美化我们生活的家园。 但是,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绿地景观系统的作用,这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过分强调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忽视其生态效益。如重视人工造景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广场和草坪片面追求宽大,盲目引进树种等;第二,配置形式和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缺失。表现在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配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常绿树,少落叶树等;第三,“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各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区之间、中心城区,老城区与郊区,发展极为不平衡,绿化不成系统;第四,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低下。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措施落后或很难落实,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 3、生态节约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3.1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搭配 所谓乡土植物就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乡土植物经过成年累月在当地的成长,它的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特征都能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从而具备了比外来植物更加好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地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既可以增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还能够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同时也可为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贡献。 3.2生态雨水廊道 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结合海绵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落实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划定水生态敏感区范围并加强保护,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不能将排水功能过于依赖管渠、泵站等相关设备,尤其是要转变传统“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法,应该在海绵城市水系规划中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海绵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3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 生态园林设计中根据海绵城市道路,园林道路和景观道路等不同类型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以在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等位置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渗管等,通过这些生态排水设施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等方式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3.4做好绿化雨水收集,逐步实现生态供水 在以往的绿化建设中,供水一般采用胶皮管、自来水浇灌,常常造成对水资源的紧张。比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的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对植被进行培育,可以及时高效的对绿地实行灌溉。满足当代园林中的灌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喷灌系统,对于节约用水大有好处。 3.5积极利用全新技术,实现园林资源再生利用 园林景观中生态环境平衡所需的资源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是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要义,为此,在园林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

淮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管理的行业监管,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秩序,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质量,根据《淮南市城市绿化条例》、《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淮南市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淮南市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技术操作规范》、《关于建设项目实行“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淮府[2007]2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暂行规定所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指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的城市园林绿地绿化建设工程,以及与园林绿化相关的园林设施和绿地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理活动。 第三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建设、养护管理、监理活动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四条淮南市建设委员会是本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园林绿化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绿化设计 第五条设计项目的承包方须按照设计资质证书核定的等级和范围承包设计项目,并按相关规定签订设计合同。不得将设计项目发包给个人和无资质或资质等级不符的设计单位,不得将承包的规划设计业务转包给他人。 第六条园林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评标,应以投标方的业绩、信誉和设计方案的优劣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确定中标方案后10日内应按规定向本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绿化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合同文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及说明文件、工程项目明细清单等资料以备案。工程竣工后15日内,上报竣工图及说明文件等资料备案。 第八条外地设计企业进入本市从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活动,须向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企业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介绍函件、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资料,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后方可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 国(境)外规划设计单位来淮承包规划设计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设计单位应按国家规定编制设计文件,并达到规定的内容、深度和质量要求,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编制方案设计文件,要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编制初步设计文件,要满足编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满足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并须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第十条设计单位在设计前须进行实地踏勘,并填写园林建设工程现场踏勘报告书。提交的设计文件成果,应加盖单位资质专用章,并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以及在本项目执业的执业资格人员签字。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5T11:54:31.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王立红[导读]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跃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工厂废弃排放、污染用水排放、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噪声污染等,给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在居住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应遵循生态伦理道德。因此,城市建设领导人要倡导绿色文明建设,保护当地生态体系,注重对城市环境的清洁,并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利用城市中有限的资源,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在保护城市特色文化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园林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主要是以城市绿化为目的而进行城市建设,同时,还要以人的审美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 1.1概念。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园林建设时,要以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与协调为主要发展目标。经由生态学基本原理,探索植物种群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种类的特征和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了解植物种类与城市的互补作用后,就要避免其发生相克,形成比较规律的人工城市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城市系统之中,依托自然地理地貌与自然生长的草木等植物,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种群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特有的风貌,体现出应有的城市气息。1.2基本功能。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基本规划建设时,主要满足3方面功能:(1)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存在观赏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配置资源,最终形成美观的人工植物生态群落。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的观赏性、价值性和公益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时,调整好植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物种的光合、净化作用,调节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颗粒灰尘含量,防尘固沙,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平衡。(3)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结构合理性,合理安排园林建设时间、空间、结构等基本要素,将其与城市建设相统一。 2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2.1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发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除了具有防尘固沙、防风灭菌、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在城市健康发展过程中,单一的城市景观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很难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能够为居民营造环境优美、观赏性较高的环境,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气息。在我国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设区域一般都涉及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廊道、山体以及斑块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极大减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极大促进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化发展。2.2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可以融合当地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城市文化个性,并形成城市独特的标志,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艺术特性体现出来。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艺术灵魂就是生命特征的体现,这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需要有创造性,不能一昧地模仿其它城市绿化。而是要借鉴其它城市发展、创造方式,探索本城市发展之路,通过展现当地城市文化特色,促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和当地城市文化的多样化发展。2.3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城市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产物,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度上升,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形成与人口分布密不可分,人口聚集、产业发展等都是城市形成的基本要素。城市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中心,也是人们生活、消费发展的中心,是人类发展成熟的标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形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变化为大城市、特大城市,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更加恶劣,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大大挤压了人类的休闲空间,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用地面积紧张,通过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环境的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在各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绿化多样化发展。3.1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其是依据城市大气质量状况而对功能进行区分。设定不同地区所允许的气体最大排放量,将治理大气污染的方针具体化。在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时,首先要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和交通枢纽所在的位置,确定主要污染物来源,从而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部分是由于汽车废气排放引起,而污染物中SO2与总悬浮颗粒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时,首先,要改变城市居民落后的燃烧方式,节约燃料,提升燃烧利用率,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气体燃料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或污染较少,资源含量较多的能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生态园林建设绿化效率,净化城市居民所在的生活环境。3.2综合治理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城市水体污染也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它的综合治理是依据城市能接受的水体环境容量,从而计算出污染水体的最大排放量,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在我国大城市中,每天至少有1亿t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严重污染了水体中生物的生活环境,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污水综合治理方面,要改变人们落后的生活方式,采用无废或者少废的技艺实现城市安全生产。3.3综合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也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依据各种固体废物利用率、实际处理指标,确定城市废弃物的治理方法。要做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与国内设备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固体废物处理体系,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 4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促进建立特色城市,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6(3)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1总则 1.0.1城市园林绿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标准制定之前,尚没有一个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或规范,各城市执行的一些评价方法存在着定义模糊、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正确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全国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是本标准的编制目的。 1.0.2本条主要说明两点 1 本标准针对国务院确定的设市城市制订。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县城)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即县辖建制镇),因其园林绿化和相关市政建设、环境建设要求、条件与设市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故不列入本标准的评价范围。 2 有效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作用,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领域,涵盖了城市宜居环境的各个方面。本标准除评价城市总体和各类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外,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城市市政设施的评价。 2术语

2.0.1本术语规定林荫停车场必须满足遮荫率的要求。遮荫率 30%的标准确定,参考了目前一些城市多年执行的“株行距在 6m×6m 以下栽有乔木的停车场,计算为绿化用地面积”的规定,同时兼顾小型车停车场车位和通道的尺寸。 2.0.2 本术语部分参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中E7 弃臵地的解释,同时强调是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而弃臵,区别于自然形成的砂荒地、戈壁滩等弃臵地。 2.O.3节约型绿地的含义解释参照了原建设部(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后同)《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 (建城【2007】215 号)》中对于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阐述。 2.0.6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常出现乡土植物、乡土树种、本地植物、原生植物等多种称谓,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各地理解不一。本术语强调了本地木本植物应为本地原生木本植物或虽非本地原生木本植物但长期适应本地自然气候条件并融入本地自然生态系统。为避免与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物种混淆,本术语强调本地木本植物应对本地区原生生物物种和生物环境不产生威胁。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教学单位:美术学院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2 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内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 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 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页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与发展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本文针对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领域存在的规划设计问题、生态建设问题、庭院及居住小区绿化滞后问题、后续管理不到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问题,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I页

目录 1绪论 (1) 2在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2) 3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 3.1规划设计问题 (2) 3.1.1理念落后 (2) 3.1.2盲目追求档次 (2) 3.1.3缺乏特色 (2) 3.1.4设计单调 (3) 3.1.5重形式而轻内容 (3) 3.2生态建设问题 (3) 3.2.1生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3) 3.2.2注重草坪而轻视乔木种植 (3) 3.2.3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缺乏 (4) 3.2.4园林建设同环境不协调 (4) 3.3庭院、居住小区绿化滞后 (4) 3.4后续管理问题 (4) 4针对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4) 4.2解决旧城区与城市中心区中公共绿地少的问题 (5) 4.3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构筑生态平衡的城市体系 (5) 4.3.1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 (5) 4.3.2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 (5) 4.3.3要保持“物种多样性” (6) 4.3.4要遵从“互惠共生”规律 (6) 4.4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6) 4.4.1节约土地 (6) 4.4.2节水绿化 (6)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教学提纲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 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的树种。 26、桃树不是抗SO 2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33、苗圃中辅助生产面积用地一般占到总用地面积的20%。 34、工厂企业的组成包括:厂前区、生产区、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绿化美化地段。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性标准 1、组织管理: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3、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4、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5、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集约,运行高效、稳定。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环境清洁、安全。城市建筑(新建)广泛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低能耗环保、节能材料。 6、大气、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城市热岛效应较低。 7、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8、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9、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度较高。 10、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严格保护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二、定量标准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要求说明 1.综合物种指数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本指标选择代表性的动植物(鸟类、鱼类和植物)作为衡量城市物种多样性的标准。 物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单项物种指数:(i =1,2,3,分别代表鸟类、鱼类和植物)其中,Pi为单项物种指数,Nbi为城市建成区内该类物种数,Ni为市域范围内该类物种总数。 综合物种指数为单项物种指数的平均值。综合物种指数,n=3注:鸟类、鱼类均以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种类计算,人工饲养者不计。 2.本地植物指数 城市建成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3.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城市建成区内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性地面(径流系数小于0.60的地面)所占比重。 4.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出现市区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采用城市市区6-8月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对应时期区域腹地(郊区、农村)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差值表示。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居奖) 指标解释: 指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指标计算方法: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万平方米)×100%计算过程: (1)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456公顷 (2)建成区面积61864公顷 (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456公顷/61864公顷×100%=44.38%。 数据来源:市住建委 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居奖) 指标解释: 指城市建成区各类公园绿地的总面积与建成区总人口的比例。公园绿地包括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指标计算方法: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总人口(人) 计算过程: (1)2010年全市公园绿地6773公顷 (2)城区人口数494.87万人 (3)人均公园绿地=67730000平方米/4948700人=13.69平方米/人。 数据来源:市住建委 7.建成区绿地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作者:————————————————————————————————日期: ?

附件2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一、基础指标 类型序号基础指标备注考核要求计分方式 综合管理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①按照政府职能分工的要求,设立职 能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 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行使园林 绿化管理职能; ③专业管理机构领导层至少有两个 园林绿化专业(包括从事园林绿化工 作5年以上)人员,并具有相应的专 业技术队伍,负责全市园林绿化从规 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到养护 管理全过程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 一项不足 -1分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 专项资金 ①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项“城市园 林绿化维护资金”,保障园林绿化日 常维修养护及相关人员经费; 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占本市上 一年度园林绿化建设总投入的10% 以上,并不低于当地园林绿化养护管 理定额标准; ③近3年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资金保 障到位,养护资金逐年增加。 一项不足 -1分 3 城市园林绿化科研 ①具有以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成果推 广和科普宣传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科 研机构,并具有与城市规模、经济实 力及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队伍,且 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资金保障到位; ②近3年(含申报年)有园林科研项 目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 一项不足 -1分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 制 ▼ 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具有相关 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经政府批准实 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之相 协调; ②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已实施3年以上,绿 地布局更趋合理。 未编制 《城市绿 地系统规 划》为否 决项 5城市绿线管理▼ ①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②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 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 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 公布。 未划定绿 线为否决 项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 3.建成区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100% 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 (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 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

相关主题